美國
当尼采哭泣 豆瓣
9.0 (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欧文·亚隆 Irvin D·Yalom 译者: 侯维之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 - 4
关于《当尼采哭泣》这本小说,从情节来看,是一篇高潮迭起的心理推理小说。作者假托19世纪末的两位大师:存在主义大师尼采和医学大师布雷尔,透过史料和名著中呈现的真实有中国历史、思维观念和人格特质,将两人连结成医生与病人,开启一段扣人心弦的“谈话治疗”。故事开始于身陷对病人肉欲幻想而无法自拔的名医布雷尔,在关于撩拨男性的路・莎乐美的引诱下,试图诱饵劝服尼采接受治疗,却面临自己的“绝望”,于是历经一场不知谁是病人、谁是医生的心理治疗,在治疗可能随时胎死腹中的情形下,经过几许峰回路转,面临高处不胜寒的疑虑,最后两人以出科意料的方式,得以超越自己的人生困境。
引爆流行 豆瓣
作者: [加拿大]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译者: 钱清 / 覃爱冬 中信出版社 2002 - 7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以社会上突如其来的流行风潮研究为切入点,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索了控制科学和营销模式。他认为,思想、行为、信息以及产品常常会像传染病爆发一样,迅速传播蔓延。正如一个病人就能引起一场全城流感;如果个别工作人员对顾客大打出手,或几位涂鸦爱好者管不住自己,也能在地铁里掀起一场犯罪浪潮;一位满意而归的顾客还能让新开张的餐馆座无虚席。这些现象均属“社会流行潮”,它爆发的那一刻,即达到临界水平的那一刻,就是一个引爆点。
格拉德威尔走访了宗教团体、成功的高科技公司以及全球最优秀的推销员,他在书中分析了几种有利于开创流行风潮的性格特征,剖析了种种极具感染力的事件,如各种风尚、吸烟现象、儿童电视、商业邮寄广告等,并阐明其背后的导火索。通过大量深具说明力的研究,揭示出发起流行潮并保持其势头的原则和方法。
论民主 豆瓣
作者: (美)罗伯特・达尔 译者: 李柏光 / 林猛 商务印书馆 1999 - 11
《论民主》这本书,从民主的起源、理想的民主、现实的民主、民主的条件和民主的前景等方面,为人们理解民主提供了一个指南。全书第一部分着重论述了民主的起源;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了理想民主的状态,包括民主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民主以及政治平等的相关问题;第三部分着重介绍现实民主的状态,包括大型民主所需的政治制度,各种规模的民主,以及不同规模的民主所需的宪法、政党和选举制度;第四部分重点阐述了民主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The Power of Reading 豆瓣
作者: Stephen D. Krashen Libraries Unlimited 2004 - 8
Continuing the case for free voluntary reading set out in the book's 1993 first edition, this new, updated, and much-looked-for second edition explores new research done on the topic in the last ten years as well as looking anew at some of the original research reviewed. Krashen also explores research surrounding the role of school and public libraries and the research indicating the necessity of a print-rich environment that provides light reading (comics, teen romances, magazines) as well as the best in literature to assist in educating children to read with understanding and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e looks at the research surrounding reading incentive/rewards programs and specifically at the research on AR (Accelerated Reader) and other electronic reading produc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Stephen D. Krashen Prentice-Hall 1982 - 1
This text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what is known about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e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br />-- Draws general conclusions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y to methods and materials and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effective materials should include.<br />-- Concludes that language acquisition occurs best when language is used for the purpose for which it was designed: communication.
大法官说了算 豆瓣
8.0 (28 个评分) 作者: 何帆 法律出版社 2010 - 8
您对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认识,是不是还停留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发生的那些时期?您了解现任九位大法官的背景、经历、个性与司法立场吗?在这个 Twitter、Facebook与Myspace盛行的年代,九位大法官如何思考、办案?他们使用维基百科吗?他们还阅读法学期刊吗?他们有自己的律政偶像吗?他们为何在审判中扮演历史学家角色?他们如何处理判决书中的“脏话”?他们退休之后,如何发挥余热?这本书尝试在回答上述问题的同时,告诉您一个最新、最In的联邦最高法院。
2007年至2010年,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们做出了一系列判决。他们加大了对在校学生言论自由的限制,但又宣布校方对学生的“光身搜查”违法;他们认为处决奸淫幼童者违宪,却又确认了注射死刑的合宪性;他们要求民选法官必须在一方当事人为本人捐助者的案件中回避,又放开了企业、工会对政治选举的资金介入;他们要求CSI专家必须出庭作证,还命令不雅词汇退出电视节目。有人说他们与时俱进,顺应时势;有人骂他们祸国殃民,开历史倒车。真相到底如何?这些判决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力量博弈与法理智慧?这本由中国最高法院法官所著的书将为您揭开谜底。
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 豆瓣
8.4 (37 个评分) 作者: [美] 雷蒙德·卡佛 译者: 汤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9
卡佛一生作品以短篇小说和诗为主。这本自选集几乎包括了卡佛所有最重要的短篇小说,被誉为是“最卡佛”的卡佛小说集。本书总结了卡佛的写作生涯,见证了他堪比海明威、韦尔蒂、塞林格、契佛等当代美国名家的文学成就……这部自选集是来自内心最深处的声音。
大教堂 豆瓣
Cathedral
8.8 (96 个评分) 作者: [美] 雷蒙德·卡佛 译者: 肖铁 译林出版社 2009 - 1
几乎所有评论家都从这本《大教堂》中嗅出卡佛的变化来。在这本创作于1982年到1983年间的小说集中,如果说人物和情节仍延续了卡佛早期作品的灰暗和无法自拔的话,在几篇篇幅较长的作品的结尾,我们可以看到卡佛把自己那扇一直尘封的天窗推开一条缝隙,洒下了一点点光亮。我们仍然可以读到一系列小人物在生活的泥潭里摸爬滚打:重逢恋人被轰出了刚刚借来的房间(《瑟夫的房间》);生活就像坏掉的冰箱里的食物一样腐臭变质(《保鲜》);奔波的人失望地离开,扔下了曾经挚爱的东西(《马笼头》);父亲在痛苦的回忆中,拒绝下火车去见来接站的儿子(《软座包厢》);甚至因耳屎堵住了耳朵而带来的不便和恐惧(《小心》)。交流的匮乏和艰难,成了整部小说集凸显的主题,不管是在父子间、情人间、夫妇间,还是朋友间,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之间,语言和身体的交流成了所有灰暗中最苍白的角落。但在《好事一小件》、《电话来自何方》以及《大教堂》中,卡佛正在步履维艰地一点点“远离那威胁性的模糊,朝着希望而不是恐怖迈进” ,不管这种希望是多么的微弱和渺茫。我们读到了一对刚刚失去儿子的夫妇和一个一直打来骚扰电话的面包师之间的和解;一个酒鬼鼓起勇气,准备拨通妻子的电话;一个男人放下了心理的抵触,在一个盲人的指触下,闭上眼感觉着大教堂。在访谈中,卡佛解释了自己的改变:“我想,现在的感觉更加乐观了一点。当然在大部分小说中,人物的麻烦得不到解决。人们的目标和希望枯萎了。但有时,而且恐怕是经常,人们自己不会枯萎,他们把塌下去的袜子拉起来,继续走。”
捏造的世界史:為什麼人們會受騙? 豆瓣
作者: 奧菜秀次(Okina Hideji) 译者: 陳美瑛 麥田 2011 - 4
即使謊言終有被識破的一天,人還是忍不住要撒謊!
人類打從手寫時代便開始捏造文字,歷經鋼板印刷、打字機,一直進化到電腦時代,即使形式變成電子郵件、部落格、網路討論區,捏造資訊的行為始終以一種文化形式存在。
人為什麼會騙人?人又為什麼會受騙? 是騙人的太壞,還是受騙的人太笨?或是……有需求就有人供給,其實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美國現代史專家奧菜秀次運用龐大資料與特殊人脈,秉持挖掘真相的熱情與執著,針對世界史上著名的五起重大偽造案,介紹其資訊杜撰過程的機制與謊言背後的故事。
五起引發軒然大波的世紀偽造案,終於真相大白:
‧「是誰寫了開膛手傑克的日記?」──開膛手傑克究竟有何魅力,為何他的日記一再借屍還魂、推陳出新?
‧「希特勒的副官馬丁.鮑曼尚在人世?」──為什麼本人的白骨都找到了,鮑曼卻還死不了?
‧「是誰殺了甘迺迪?」──為何一再有人跳出來自稱兇手、研究專家都異口同聲咬定遇刺案絕對無法偵破?
‧「誰住過惡魔之屋?」──在美國與《星際大戰》齊名的「鬼屋傳說」系列,惡靈死不瞑目的苦衷是什麼?
‧「霍華.休斯要出自傳了?」──為何這位全球首富人還在世,就有人敢偽造他的自傳呢?
思维改变生活 豆瓣
Change Your Thinking-Positive and practical ways to overcome stress negative emotions and self-defeating behavior using CBT
作者: [澳]埃德尔曼 译者: 黄志强 / 殷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1
《思维改变生活》是一本实用而可靠的指导书,可以帮助你征服那些挫败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它演示了如何批驳头脑中烦人的喋喋不休,并教会你更理性地处理愤怒、抑郁、焦虑和挫折感等情绪。它还包括了大量的合理建议,让你的沟通更有效,并帮助你找到自己的幸福——这正是每个人都想要的。
《思维改变生活》一书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那就是认知行为治疗(CBT)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已成为心理治疗师们公认的工具。CBT的目标,就是用实事求是的思维模式来帮助我们对情绪困扰作出更好的反应。Sarah Edelman用一种明了而热心的方式解释了CBT的原则,有助于你在处理事情时更积极,更能控制事态。
超越死亡 豆瓣
9.2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肯·威尔伯 / 校注 许金声 审 译者: 胡因梦 / 刘清彦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3
美丽、活泼、聪慧的女子崔雅,三十六岁邂逅肯·威尔伯.彼此一见钟情,于是喜结良缘。然而就在婚礼前夕,崔雅却发现患了乳癌,于是一份浪漫而美好的因缘,引发出了两人共同挑战病魔的故事。他们煎熬过五年时间,因肿瘤恶化.终而不治。在这五年的艰难岁月里,夫妻各有各的痛苦和恐惧,也各有各的付出;而相互的伤害、痛恨、怨怼,借由静修与修行在相互的超越中消融,并且升华到慈悲与智慧……在这个过程中,病者的身体虽受尽折磨,而心却能自在、愉悦、充满生命力,甚至有余力慈悲地回馈,读来令人动容。
在这部死亡日记中,女主人公的叙述与男主人公的解说浑然交织为一体,宛如对话、交流。相互解读,使其内心体验成为真实的生命经验。
YOU 豆瓣
You: The Owner's Manual
作者: [美]迈克尔·罗伊森 / [美]迈哈迈特·奥兹 译者: 吴文智 译林出版社 2011 - 7
《YOU:身体使用手册(修订版)(全新升级再版)》将改变你先前对于人体工作模式和老化过程的认识。它会带你进行一次了解你身体中所有的“道路”系统的旅行,包括你身体里的“高速路”、“归程路”以及“路识标记”。在做了这个有关身体知识的浏览之后,你将会对有关血液循环系统、食物消化系统等等各种系统及各项器官的所有认识有全面的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你将会从本书中获得你需要的事实和建议,以保持你的身体能够长久而有力地运转。你将会发现疾病是如何开始的,它们是如何影响到你的身体。你还会从中获知如何预防和击败那些影响你生活质量的不良因素。本书还附加了锻炼诀窍、营养指导、简单易行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一些可供选择的方法。
《YOU:身体使用手册(修订版)(全新升级再版)》为你提供了一个简单而全面的健康计划,它能告诉你改变你生活的方法,并驱除那些让你衰老的“捣蛋鬼”。最后,你还将获得一份最有益健康的食谱——一个包含30种不同饮食计划的食谱,里面的菜肴既美味,含有的热量又低。设计食谱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你生活得更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