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耶鲁大学的公开课 豆瓣
2.0 (12 个评分) 作者: 吴涵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5
本书收录了耶鲁大学公开课中最热门的五门课程——《金融市场》、《哲学?死亡》、《欧洲文明》、《全球人口增长问题》、《有关食物的心理学、生物学和政治学》。涉及了经济、哲学、文化、社会等问题。书中既保留了耶鲁课堂的原汁原味,又尽量去除部分不相关的口头语言,以文字的形式,将这些宝贵的资源囊括书中,再现了耶鲁大学的讲堂。即使你不是真正地坐在耶鲁课堂里、也没有在电脑前看到视频中老师的激情解说,本书同样可以给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希望让没有机会走进耶鲁大学的读者,可以足不出户的?受世界名校的课程精髓;可以通过这个智慧财富大讲堂,提升自我竞争力,赢取更成功的人生。
另据字幕组YYeTs人人影视表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耶鲁大学公开课》一书抄袭本字幕组字幕并以此谋利。书中内容乃从本字幕组网站免费下载外挂字幕所得。本字幕组制作公开课字幕遵循耶鲁官网不用于商业的准则并一律免费发放外挂字幕及视频,不曾想竟被他人谋利。
2011年6月5日 已读
2011
荒人手记 豆瓣
7.7 (78 个评分) 作者: 朱天文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9 - 5
《荒人手记》为台湾著名女作家朱天文的长篇小说代表作。1994年,朱天文创作了长篇小说《荒人手记》,并一举夺得台湾首届时报文学百万小说大奖首奖。朱天文对这部作品也最为自负,称有了这部作品,“终于可以和张爱玲平了”。
这本书采用同性恋的视角,以一个中年同志的手记形式来写作。实际上作家与第一人称是分离的,身份特征被作家借用。全书遣词造语极端风格化,精炼而浓稠度甚高,句句箴言,故事性方面则涵盖许多面向,形式独特,近似意识流手法,将生活事件拆散成充满生命力的碎片加以知觉化的重组,传达对生命与生活的思考,一度曾被质疑其是否可归类为小说样式,引发讨论。
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 豆瓣
作者: 丹尼·冯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 6
《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ALLOCUTIONS ON THE WALL OF THE HARVARD)究竟是什么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精神、美国梦到底包含着哪些精髓?打开这本书,领会训言中的真谛,你将找到答案。
2011年6月16日 已读
兩年前,一學長在我們面前展示這些話,當時便當即發現語法多處不同,提出質疑,當時對拉丁語毫無半點深入瞭解,還保留了些其語法結構是否參照拉丁語之想法,今日真相大白,只能可悲國內出版社的編輯人員把時間放在審查敏感詞上,而非書的真實度與品質上。
P.S.這個丹妮·馮是誰啊
2011 偽書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豆瓣
8.0 (8 个评分) 作者: 梁漱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5
本书初版于1922年,是梁漱溟新儒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全书共五章,主要包括了本体论、认识论、文化观、历史观和伦理学思想五个部分内容。作者将西方的非理性注意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对东西文化加以比较,极富开创性和启发性。梁漱溟(1893-1988),原名梁鼎焕,毕生致力于中国儒家文化的复兴和著述研究,主要代表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印度哲学概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日本近现代社会史 豆瓣
作者: 李卓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0
《日本近现代社会史》主要内容简介: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不是近代化的全部内容,近代化的任务还包括社会的近代化。人在社会上是否受到尊重,是否能够行使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是否拥有完善的制度保障,也是近代化的重要指标。战前日本社会的近代化未能与经济的近代化同步而行,是日本近代化的突出特征,也是导致近代日本整个国家走向歧途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社会的近代化是经过战后改革才得以实现的。《日本近现代社会史》从社会史的角度探讨近现代日本的发展进程,在分析明治维新詹和战后社会结构的变化的基础上,论述处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的生存状态、社会意识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分别论述了近代以来的家庭、妇女、人口等社会史的重要问题。
我读2 豆瓣
7.4 (28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 何亮亮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0 - 11
内容介绍
《我读2》是由梁文道主讲的书评集。他被媒体评为“香江最犀利的一枝笔”!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触摸书的精髓。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讲起,向读者多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主讲人梁文道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客观而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虽然这本书是书评集,但是每一篇文字里都包含着一些社会时评,对生活的感悟,对历史的描述。语言轻松有趣,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精彩章节节选
“好的散文要靠文字的纯正,而如今纯正的文字,却要逐渐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好莱坞写宣传稿式的一味夸张,用最美丽的字眼,去形容一堆垃圾,把原先有意义的东西,贬到不值一文。”
——梁文道讲《吴鲁芹散文选》
“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的需求不是物质的吃穿和花费,不是精神上大起大落的恩爱和慈悲,而是物质和精神混合在一起的那种细雨无声的温情与滋润。只有那种光线充足却非暴晒暴烫的阳光,才可以让草成草,树成树,让人的心灵充满温情与善良。”
——梁文道讲《我与父辈》
“其实,放弃理想比坚持理想更难。
为了承担生命里的一种责任,对别人的责任,就放弃了理想。他们知道放弃理想的结果是什么,但他们放弃了。县城里的生活,今天和明天没有区别。生命对他们来说不会再有奇迹出现了。“
——梁文道讲贾樟柯《贾想》
西方教育名著述要 豆瓣
作者: 贾馥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 - 11
《西方教育名著述要(第2版)》是台湾著名教育学家贾馥茗教授择定近现代西方教育思想大家的伟著,上自17世纪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下迄21世纪葛德纳的《陶冶的心灵》,择其要领,摘述精华,读者循此便可知晓每一著作的基本梗概,了解教育学发展故事的主线。书中结合当今教育学发展及现状对大师之作进行评介,同时又指明了新时代下教育的发展方向及目标。
阅读《西方教育名著述要(第2版)》,不仅可优游西方辽阔的智识之林,亦可探寻当代台湾教育思想领航者贾馥茗先生的治学风范。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Goodreads 豆瓣
9.2 (249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 1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语言问题 豆瓣
作者: 赵元任 商务印书馆 2000
《语言问题》是赵元任教授在台湾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的演讲记录。全书十六讲,系统地讲述了语言学以及与语言学有关系的各项基本问题,是作者的重要著作之一。本书已经成为现代语言学的经典之作。
当我们聊起日本时 豆瓣
6.7 (12 个评分) 作者: 房远 京华出版 2011 - 5
我要听最年轻的声音说说这个国家最新的事儿,我要看这个最帅的男生聊聊最好最坏的日本人。
作品从衣、食、住、行、娱乐、历史、人物、文化等多个方面着手写,以描写日本普通民众生活为主要内容,旨在从日本普通民众生活的点滴,发掘日本民族的文化传承、风俗习性以及日本人的性格特征,让中国读者更真切的了解我们的邻国日本和日本人。此外,作品通俗化的叙述方式,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轻松享用之际,又让人感慨作者的学识渊博以及认知的多维度。既不严肃却也不失深刻性。
《当我们聊起日本时》是一本关于日本生活和文化的杂文书。日本一直是个谈之色变的敏感国度,却又秉承着一衣带水的牵连,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避免不容忽视的存在。从视死如归的武士精神到影响数代人童年的日本动漫;从庄严的富士山到烂漫的樱花;从大和名族的女人性格到在世界文坛上举足轻重的日本文学。当我们聊起日本时我们又该聊些什么呢?看了这本书,或许你该得到些答案。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豆瓣
8.1 (14 个评分) 作者: 孙隆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6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其实探讨的正是个人与社会,在20世纪的中国受到哪些因素的左右。“仁者,人也。”儒家思想影响了多少人的心理结构,中国人缺乏自我自主意识,也是其中一斑。全书视野开阔,令人心服。
大约在十七八年前,有一本书悄悄地在大学里流传,与其说书,不如说是一份复印本,篇名叫《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作者名为孙隆基,据说他是香港人,而且到美国留的学。那个时候,正是“文化热”如火如荼的时候。文化人见了面,就要谈文化。书也是这样,只要染上“文化”二字,就立即洛阳纸贵,印个四五万册,是家常便饭之事。在这本书里,孙氏不仅谈文化,而且还是文化的深层结构,这就不能不撩拨起大家的好奇心了。
孤獨六講 (附DVD) 豆瓣
作者: 蔣勳 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8 - 2
◎中國時報2007開卷好書獎十大好書
◎2008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2007誠品年度top100暢銷書榜
◎2007博客來網路書店年度top100暢銷書榜
在這匆忙的城市裡,我們是孤獨的個體。
內心情感無處可訴的「情慾孤獨」,字句無法溝通的「語言孤獨」,理想未竟的「革命孤獨」,壓迫人性所造成的「暴力孤獨」,哲思考者不為人了解的「思維孤獨」,世代價值交替所造成的「倫理孤獨」;這些都是現代人時時面臨的孤獨處境。蔣勳的《孤獨六講》,深入討論這六種存在於當代社會的孤獨議題,孤獨其實並不可怕,這些孤獨造就了社會裡「特立獨行」的個體,他們不因群體價值而妥協、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孤獨,而給予社會創發新意的可能。珍視孤獨感產生的瞬間,當我們與孤獨共處,我們將更瞭解自己。
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間的對話,已經到了最完美的狀態。
──當你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會處於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和別人相處,無法和別人相處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虛無感,會讓你告訴自己:「我是孤獨的,我是孤獨的,我必須去打破這種孤獨。」你忘記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
Nineteen Eighty Four 豆瓣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Penguin UK 2008 - 7
Winston Smith works for the Ministry of Truth in London, chief city of Airstrip One. Big Brother stares out from every poster, the Thought Police uncover every act of betrayal. When Winston finds love with Julia, he discovers that life does not have to be dull and deadening, and awakens to new possibilities. Despite the police helicopters that hover and circle overhead, Winston and Julia begin to question the Party; they are drawn towards conspiracy. Yet Big Brother will not tolerate dissent - even in the mind. For those with original thoughts they invented Room 101. "Nineteen Eight-Four" is George Orwell's terrifying vision of a totalitarian future in which everything and everyone is slave to a tyrannical reg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