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明式家具研究 豆瓣
所属 作品: 明式家具研究
9.6 (5 个评分) 作者: 袁荃猷 制图 / 王世襄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8
《明式家具研究》汇集了作者四十余年的研究积累和研究精华,创建了明式家具研究体系,系统客观地展示了明式家具的成就,并从人文、历史、艺术、工艺、结构、鉴赏等角度完成了对明式家具的基础研究。
朱家溍先生赞誉《明式家具研究》“是一部煌煌巨著”,“是一部划时代的专著”。
《明式家具研究》享誉海内外,被誉为明式家具的“圣经”,中国古典家具学术研究领域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奠基之作。
街道的美学 豆瓣
街並みの美学 所属 作品: 街道的美学
8.5 (15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芦原义信 译者: 尹培桐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 - 6
这本书以街道的视觉秩序的创造作为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的出发点,分别从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学规律,人文特色出发由浅至深论述如何发掘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中的视觉秩序规律。
现代西方建筑理论众说纷纭,其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不过这些理论的研究者却未必都具有建筑创作实际体验,故虽言之凿凿却不着痛处,难以指导设计实践。更有甚者,唯恐其理论不够“深奥”,乃一味旁征博引,玄之又玄,再加文字晦涩,读后令人如坠五里雾中。
芦原义信这部《街道的美学》和《续街道的美学》则一扫上述弊端。作者把当代许多建筑理论、丰富的知识寓于通俗易懂的流畅文字中,通俗而不浅薄。并且,作者又把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建筑创作,通过自己的大量作品说明这些理论,故理论性强但又不脱离实践。
2011年7月7日 已读
终于有时间一口气看完,很畅快淋漓!特别是因为自己就身在意大利,对关于意式外部空间的解析很有感触。但类似于砂町银座商店街、新宿ゴールデン街那样已经成为日本文化象征般的街道,也不能说就一定比欧式街道缺少情趣(不过结合矶崎新所说的“日本之物” 还会有更多可解读之处)。书中从自然条件、社会结构的演变角度来重现城邦和街道形成的过程,是在传授“解读街道”的方法,让读者学会举一反三。只是如果能有更多彩图就好了。ps 感谢组脏借书给我= =
芦原义信 设计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 豆瓣
所属 作品: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
8.4 (7 个评分) 作者: [德] 托马斯·史密特 译者: 肖毅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 1
中文版译者序
托马斯教授是在现代主义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建筑师,早年有自己的事务所,1969年著有《系统建造》(Bauenmit Systemen)一书。他在慕尼黑工业技术大学曾主持的建筑建构与设计教研组(Lehrstuhl Fuer Entwerfen und Baukonstruktion)一直是系里高年纪的核心教学单位(托马斯教授的后任.便是现在国内读者较熟悉的赫尔佐格教授Thomas Herzog)。作为慕尼黑工大最受学生欢迎的建筑设计教授之一,他在建筑设计教学中不仅指出学生的问题,还告诉他们问题的原因。在他看来,设计工作的基点往往来源于朴实的动机和简单的原则. 对于基本问题的全面认识才是构成我们正确设计观念和设计方法的前提。而作为教学工作则更是如此。他强调在设计教育中,不是依靠学生的"天才灵感"或者为师者的"老经验".而是应当总结设计规律转化成为相应的设计观念和方法。
对教授来说.在中国的工作经历转化成了对中国的热爱。后来在德国见面时,他对中国的关切之情常常溢于言表。在一个西方建筑专业教育工作者眼中, 中国见到的更多是问题和遗憾。正因为这种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转化而咸的关切和忧虑, 以及对自己几十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促成了这一本书的写作。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时写下的初稿,可以说是他的教学经验在中国现状触动下的结果。1998年重新整理出德文版,现在出中文版,应算是"回归"吧。
认识托马斯教授是在1994年,教授退休后到我们系当客座教授。1996年教授专程带着我们几个教师在德国瑞士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建筑考察,参观了不少在这本书中提到的例子。后来由国家公派留德,经教授介绍到了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学系进修。期间对现代建筑思想进行了重新的"补习",使我对设计的基本概念有了重新的理解。而当我读到教授的书.结合起自己的体验,这本"简单"的册子很让人触动。译这本书初稿时我还在慕尼黑.可以常常与教授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进行讨论,也更加深了对书的认识。我相信书中内容.也是读者们乐意去重新熟悉和思考的。
建筑设计的思想在书中用简明的方式被表达,而简单的道理又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如果我们带着问题.这会是一本充满应对思维的小册子,每一个章节都可以引伸出丰富的专业内容。因为翻译的缘故我不知来回读了多少遍,但每次仍有新的感慨和认识。这本书虽然是针对建筑学专业年轻学子和年轻建筑师的.但对于资深建筑师来说,也何尝不是一服"解毒剂"。
最后.要衷心感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支持及徐纺编辑的全力协助,还有德国卡尔卡马出版社的慷慨授权。
2002年12月于广州
今日的装饰艺术 豆瓣
作者: [法]柯布西耶 译者: 张悦 / 孙凌波 2009 - 9
本书为“勒·柯布西耶新精神丛书”中的一本。柯布西耶提出的观点是:现代装饰艺术就是不装饰。但我们被告知,装饰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必需的。让我们纠正这一点:艺术对于我们是必需的,也就是说,一种鼓舞我们的客观无私的激情。所以要把事情看清楚,就需要区分开客观情绪的满足感与实用需求的满足感。
实用需求,要求工具在每一个细节都达到我们在工业中所见的那种完美程度。这于是也就成了装饰艺术的伟大工程。日复一日,工业正在生产出具备完美的功用与便利的工具,它们概念的精炼、制作的纯粹、运行的高效,使我们的精神享受着真正奢华的抚慰。所有这种理性的完美与精确的表达,形成了它们之间足够的共同之处,让人意识到一种风格的存在。
设计的秘密 豆瓣
作者: Kristina Goodrich 译者: 刘爽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
本书是一部畅销全球的产品创意设计经典案例集,由国际著名的艺术图书出版社Rockport授权出版。全书剖析了当今国际上50多个有影响力的产品设计项目,其中包括BMW Mini Copper汽车、IBM TransNote便携式电脑、 Segway人体运输机等获奖作品。书中还展现了相关产品设计的创意草图、产品模型以及最终的产品实体,并向读者深入阐述了几十位知名设计师的创意理念、设计历程、表现技巧以及设计成果。全书揭示了隐藏于产品背后的设计创意故事,使这些优秀的设计不再是“秘密”!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Things 所属 作品: 设计心理学
8.9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唐纳德·诺曼 Basic Books 2002 - 9
Donald Norman's best-selling plea for user-friendly design, with more than 175,000 copies sold to date, is now a Basic paperback.
First, businesses discovered quality as a key competitive edge; next came service. Now, Donald A. Norman, former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for Cognitive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eveals how smart design is the new competitive frontier.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is a powerful primer on how--and why--some products satisfy customers while others only frustrate them.
设计元素 豆瓣
所属 作品: 设计元素
作者: [美] 盖尔·格里特·汉娜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 - 8
《设计元素》是一本供学生和设计者学习的参考书。作为一本设计的启蒙读物,它包含了制作各种简单形体及创造复杂方法去解决困难的设计问题。作为对设计中存在的实际关系的综合论述,它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三维设计。罗伊娜·里德·科斯塔罗在普拉特学院教授了50年的“工业设计”,在这里她发展出的这套学习课程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设计教学的基础课程,而这个课程以及这里对抽象的视觉构成特征的基础练习也成为了她一生的追求。罗伊娜·里德·科斯塔罗所培养的学生,以及她的学生所培养的学生,彻底改变了美国设计的面貌。
La natura della tecnologia 豆瓣
作者: W. Brian Arthur Codice Edizioni 2011 - 1
Tutte le tecnologie, anche le più innovative, sono sempre costruite su altre già esistenti e riadattate per nuovi obiettivi, in un processo cumulativo e in continua evoluzione. Brian Arthur affronta, da eclettico qual è, un argomento sfuggente e sfaccettato come l’universo tecnologico che accompagna l’uomo da quasi centomila anni, dalla prima selce scheggiata all’iPod. Indagare la natura della tecnologia significa coglierne l’essenza. Cos’è allora la tecnologia? Sono i radar, i semafori, la forchetta, le automobili, le matite, il microchip in silicio. È l’uso del fuoco; è imparare a volare. È, in definitiva, il rapporto contraddittorio, complesso e creativo dell’uomo con la natura. Scritto da uno specialista per i non-specialisti («la tecnologia è troppo importante per essere lasciata agli esperti» è il felice manifesto programmatico dell’autore), La natura della tecnologia si candida a diventare uno dei pochi libri capaci di aprire nuove strade, e di rinnovare gli orizzonti culturali di riferimento dello studioso e del lettore comune.
外部空间设计 豆瓣
所属 作品: 外部空间设计
9.2 (16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芦原义信 译者: 尹培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 3
《外部空间的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作品,1975年由日本彰国社出版。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现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研究所。他曾主持设计了1967年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日本馆、驹泽公园奥林匹克体育馆等建筑。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作者在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味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全书共四章。
身體評估之OSCE臨床能力鑑定 豆瓣
作者: 蔡秀鸞 總校閱 / 王采芷 台灣愛思唯爾 2009 - 11
客觀的結構式臨床測驗(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是評估臨床能力的方式,藉由模擬臨床情境配合臨床檢驗數據或影像,可偵測傳統筆試所無法測得的臨床技巧、態度及行為。因此建立OSCE作為臨床實務考試,提升醫護理臨床專業能力,保障病人權益,進而提升照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