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寻路中国 豆瓣 豆瓣
Country Driving: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
9.2 (36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
我叫彼得·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这本书讲述了我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
2001年夏天,我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我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这七年也正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期,单在北京一地,每天申领驾照的新人就有一千多,其中有好几年,乘用车销售额的年增长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政府在乡村所铺设的公路里程数,就超过了此前半个世纪的总量。
《寻路中国》一书有几条不同的线索。它首先叙述了我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行程;另一条线索集中讲述了一个因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变的乡村,在这里,我特写了一个农民家庭由农而商的变化经历;最后,则是中国东南部一个工业小镇的城市生活场景。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寻路中国》是我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之尾曲。它探讨经济,追踪发展的源头,探究个人对变革的应对。如前两本书那样,它研究中国的核心议题,但并不通过解读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来实现这个目的,也不做宏观的大而无当的分析。它相信通过叙述普通中国人的经历来展现中国变革的实质。我经常在一地连续呆上数月、甚至数年,跟踪变化。我不会仅仅听主人公自己讲述,我会睁大眼睛,看着他们的故事在我面前一点点展开。
这三本书横跨了我的中国十年,从1996至2007。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处于世纪之交的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之一。正是在这十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力开始增大。更重要的是,这是邓小平去世后的第一个十年。在这十年中,中国历史的面貌开始变化,大规模的政治事件与强力领袖开始从中退却。相反,中国巨变的推动者变成了普通人——走向城市的农民、边学边干的企业家,他们的能量与决心是过去这十年中的决定因素。从《江城》到《甲骨文》再到《寻路中国》,我所讲述的都是他们的故事。
江城 豆瓣 豆瓣
River Town
9.4 (47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1
1996年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我从重庆出发,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
涪陵没有铁路,历来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会去。在随后的两年,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
在这里,我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构成了我在四川停留两年的部分生活。
2001年,也就是这本书在美国出版的时候,一条通往重庆的高速公路通车了,一条铁路也正在修建之中,基本上再也没有人坐船去涪陵了。这座城市正在飞速发展着,在过去的二十年,那样一种转型变化的感觉——接二连三、冷酷无情、势不可挡——正是中国的本质特征。很难相信,这个国家曾经完全是另外一种模样,是19世纪西方人眼中“永远停滞的民族”。
2003年,三峡大坝一期完工后,不断上涨的江水将陆续淹没那些江畔之城,这多少令我有些伤感。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正是不断变革的对应面:贫穷、烂路、慢船。
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它只涉及一小段特定时期内中国的某个小地方。从地理和历史上看,涪陵都位于江河中游,所以人们有时很难看清她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
在1996年至1998年间,我学会了热爱涪陵。能再次回到长江上的感觉真好,哪怕它的旧时激流只存于我的记忆之中。
2012年6月10日 已读
电子版的译者太讨厌了。。。时不时地跳出来插话。书本身很真诚也很有趣,还很伤感。
中国 何伟 旅行 社会 纪实
乡土中国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From the Soil: The Foundations of Chinese Society
9.3 (75 个评分) 作者: 费孝通 人民出版社 2008 - 10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一生行行重行行,实地调查和考察总结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模式,写下了诸多不朽篇章。《乡土中国》的写作经过,在后记里已经交代清楚。这里收集的是我在40年代后期,根据作者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而写成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豆瓣
7.1 (62 个评分) 作者: 冯唐 万卷出版公司 2010 - 4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三部曲第1部)》整部小说以散文的笔触,讲述了“我”在青春期的躁动中迷恋一个叫做朱裳的姑娘的故事。作者试图通过自己的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出一个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内心里那种熊熊燃烧的感觉。
与冯唐的的上一部小说《万物生长》相比,《十八岁时给我一个姑娘》可以看作是其前传,主人公都叫秋水,《万物生长》写的是大学生活,《十八岁时给我一个姑娘》叙述的则是中学生活的情爱断代史。记录作者在八十年代初的北京最初接触暴力和性时的感觉。
中国式青春 豆瓣 Goodreads
中国式青春
7.4 (59 个评分) 作者: 今何在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6
没有人会想到,地球的命运,会因为十二个小时而改变。当氪星球面临毁灭,他们把这个孩子装入太空舱,送向宇宙。这小小的太空舱在宇宙中漂流,穿越一个又一个星云,那在宇宙中飘动了万年的光流风暴和物质云把这个孩子推向他的终点,太阳——地球——北美洲——美国——堪萨斯州——莫维尔小镇。
如果一切都没有偏差,如果每一颗恒星的引力都恰到好处,他会变成美国英雄、传奇的超人。但是,宇宙间一颗计算外的只有三万分之一立方厘米的小小尘埃擦过太空舱的表面,使它的速度降低了六亿万分之一。结果是它到达地球的时间推迟了十二小时,它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好色的哈姆莱特 豆瓣
7.4 (14 个评分) 作者: 小白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3
另类解读经典情色文化,图文再现历代欲望心理。
《好色的哈姆莱特》包括《好色的哈姆莱特》、《画春宫的女人们》、《黄段子和小册子》、《吉吉的身体》等十余篇文化散文。题材另类不羁,文字亦庄亦谐。博学的作者将邀您共游古希腊、古罗马、夜幕下的巴黎街头,从康康舞、希腊古瓶和太阳马戏中读出细节的低语,读出风尚的演变和传承,读出道具不同而欲望如一。关于性,上帝所没有说的,小白将向您娓娓道来。
金陵十三钗 豆瓣
8.0 (6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7 - 1
小说《金陵十三钗》摹写的是“特殊女人”的言行心态。作品中,她把十三个风尘女子放置于一种特殊的文化和道德的背景之下,进行心灵的剖析和人性的拷问,带给人们的自然是一种剥丝抽茧般的阅读疼痛。
《金陵十三钗》是一篇关于仇恨的小说。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似乎都有仇恨的理由和仇恨的指向,这些仇恨像潮湿的因子,慢慢就聚成汹涌的暗流,然后突然翻转,很快就完成了它溃堤的一击。
别跟我说你懂日本 豆瓣
7.0 (47 个评分) 作者: 王东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 - 7
《别跟我说你懂日本》介绍谈到日本时,我们谈些什么?!拘谨的日本人其实最搞笑;日本才是礼仪之邦;为何那么多人青睐卧轨自杀;情人旅馆是怎么回事;日本女中学生的裙子为什么那么短,还能有多短?何谓“我慢”的文化……
这里,有日本生活的全景展现,这里有夸张而且搞怪的日本男人,和好笑又善良的日本女人,还有在日本吃穿住用行等等风俗……
既熟悉又陌生、既喜欢又不喜欢、向往、隔膜、羡慕、嫉妒、恨……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一样,让我们这样敏感……
2011年12月5日 已读
似乎减轻了我对日本文化的盲目好感,不只是把它看做是一个用汉字的干净的国家。不过内容还不够全面,再深入点就好了。
中国 文化 日本 社会 社会学
不二 豆瓣 Goodreads
6.3 (94 个评分) 作者: 馮唐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11 - 7
都是草,干,都是跟下体有关的,医生是不把人当人的,所以在动物世界里,作者没有给我们留一点尊严,
这不是最好的黄书,是一本满足一些动物欲望的动物看的书,
谁都能写这样的书,只要你还有生物属性,但是作为进化到人的您,已经没有必要和这本书动物计较了
2011年11月27日 已读
要说佩服二字?好像不够。要说冯唐你个老流氓?好像不对。。。
中国 冯唐 小说
我的阿勒泰 Goodreads 豆瓣
My Altay
8.8 (188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0 - 7
本书是作者十年来散文创作的合集。分为阿勒泰文字、阿勒泰角落和九篇雪三辑。这是一部描写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和风情的原生态散文集。充满生机活泼、新鲜动人的元素。记录作者在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滴,包括人与事的记忆。作者在十年前以天才的触觉和笔调初现文坛并引起震惊。作品风格清新、明快,质地纯粹,原生态地再现了疆北风物,带着非常活泼的生机。
亲爱的安德烈 豆瓣 Goodreads
親愛的安德烈
8.3 (337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 [德] 安德烈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12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
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天意 豆瓣
7.7 (77 个评分) 作者: 钱莉芳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 11
三代禅让,商汤伐桀,宗周革命,春秋战国……秦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
然而又有谁能想到这“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王朝更替背后,竟有一股神秘力量在操纵。
在大秦帝国即将崩溃的前夜,淮阴韩信虽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身怀治国平天下之策,却无人赏识。潦倒中,一位神秘的黑衣人出现在他面前,向他许下一个魔鬼交易。历史之轮自此徐徐转动,隐秘于上古神话中的黑手渐渐露出它庞大的身影,而韩信亦踏上逐鹿中原的征战之途。
历史会按照黑衣人的计划再度重演吗?那个注定要在史书中以“名将”相称的年轻人,韩信,会屈从于黑衣人的意志吗?在历史之轮停止前没有人能知道答案……
不许流光入梦来 豆瓣
有信
7.0 (6 个评分) 作者: 苏枕书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 - 10
★最清淡优美的京都风物小说:饮酒。待月。看花。听雪。品茶。拾梅。祈愿。
★爱情与命运,甘苦自知,百转千回;女子与女子,四季相望,不离不弃。
★世间女子,临水相照,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与《岁时记》一脉相承,以京都、京城为经,编织程松隐、陈青惠、冯云枝、钱静玉四位女子的命运脉络。爱情甘苦自知,命运百转千回,唯有友情在岁月中淬炼如金,四季相望,不离不弃。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在迷雾中探寻人生长途,如何珍惜亲友爱侣,如何抚慰过客归人,如何使眼前道路明晰,并承担起 自己的责任。一切道理都是已知,然而必须经历,才能了悟。
...(展开全部)
失恋33天 豆瓣
7.6 (129 个评分) 作者: 鲍鲸鲸 中信出版社 2010 - 1
黄小仙儿,27岁的大龄少女,从事高端婚庆策划;胸前无大物,姿色平平,家境也一般,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一口刻薄言辞,和对这世界满腔的乐观。长途恋爱谈了七年,没有修成正果,反而在商场里看到了男友和自己闺蜜喜笑颜开的走在一起。
黄小仙儿的失恋日记,就这样一天一天的开始写了下去。工作上困难重重,刚刚惨遭失恋,却要替一对恋爱同样谈了很多年但现在仍然如胶似漆的新人策划婚礼;同事王小贱,既冷酷又毒舌,看起来是一个同性恋,对黄小仙儿的惨况一直冷眼旁观……黄小仙儿的人生还没拍摄到高潮部分,是不是就要这么被迫收工了?
但黄小仙别的没有,有的是自尊心和盲目乐观。疼过之后擦擦眼泪,就算新的一天是前一天的翻版,不会豁然开朗或是跳出一个闪闪发光的奇迹,她依然决定,老老实实走下去。
2011年11月13日 已读
到了结尾,我们统统惨败,我毁掉的,是他关于我的梦想,而他欠我的,是一个承诺好的未来。
中国 小说 网络小说
岁时记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苏枕书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 - 10
一千五百年前,南朝宗懔撰《荆楚岁时记》,创岁时记之体例。此书在奈良时代初期传到日本,见于藤原佐世《日本国见在书目》。后来到光绪年间,富察敦崇撰《燕京岁时记》,讲帝都风俗节日。这也是百年前的事。
古之人看重季节,尊敬时序,历史风云过眼,无非甲子轮回,透着从容沉静。小说《岁时记》衍袭的这个题目,也足以让读者料到,其中是怎样细微琐碎的敏感,风吹草动,水流花开。按照某种必然的巧合。客居京都的孟荻认识年长一些的陆明,两个人发现彼此竟是如此相契,如在世上的另一个自己。由秋到夏,再又入春,她们一起去看看银阁寺的月亮,鸭川的流水,奈良的樱花,贺茂桥的葵祭,彼此映照扶持。
2011年11月10日 已读
看得我肝儿疼…枕书你太自恋了…虽然可见你经历见识极广…文中人事读来惊人心惊…
中国 小说
夹边沟记事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3 (203 个评分) 作者: 杨显惠 广东省出版集团 2008 - 9
《夹边沟记事》从2000年春季被《上海文学》开始连载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九年。其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过一册《夹边沟记事》,但其内容不全是“夹边沟”,还有几篇作者早期的中短篇小说。后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全部的“夹边沟”故事,书名变成了《告别夹边沟》。现在花城出版社要重新出版《夹边沟记事》,且恢复了它的原名。
這些人,那些事 豆瓣
8.6 (30 个评分) 作者: 吳念真 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0 - 10
吳念真累積多年、珍藏心底的體會與感動。
全台灣最會說故事的國民作家,暌違12年感人之作!
他寫的每個故事,都蘊藏了我們無法預知的生命能量與心靈啟發。
跟他一起回望人生種種,您將學會包容、豁達與感恩……
本書是吳念真導演經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和最大低潮後,所完成的生命記事。
他用文字寫下心底最掛念的家人、日夜惦記的家鄉、一輩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灣各個角落裡最真實的感動。這些人和事,透過他真情摯意的筆,如此躍然的活在你我眼前,笑淚交織的同時,也無可取代的成為烙印在你我心底、這一個時代的美好縮影……
吳念真的真心話:
回憶是奇美的,因為有微笑的撫慰,也有淚水的滋潤。
生命裡某些當時充滿怨懟的曲折,在後來好像都成了一種能量和養分,因為若非這些曲折,好像就不會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見別人可能求之亦不得見的人與事;而這些人、那些事在經過時間的篩濾之後,幾乎都只剩下笑與淚與感動和溫暖,曾經的怨與恨與屈辱和不滿彷彿都已雲消霧散。
至於故事裡被我提及的所有人……我只能說:在人生的過程裡何其有幸與你們相遇,或輾轉知道你們的故事;記得你們、記得那些事,是因為在不知不覺中這一切都已成了生命的刻痕,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
只是……你們也還記得我嗎?
特別收錄 吳念真近年唯一小說創作<遺書>,寫下對胞弟離開人間的真情告白與不捨。
特別邀請 作家雷驤繪製插畫,看兩位大師以圖文激盪出的精采火花。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迟子建 花城出版社 2010 - 3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内容简介:“我”自以为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因丈夫魔术师死于车祸,为了摆脱哀伤而独自远行。途径乌塘,一个有二十多家煤矿的北方小镇,随处可见艳俗的女人、矿工和矿工家属,目睹了世间的种种苦难、不公和死亡。
小说在不长的篇幅里,让读者看到了所有的夜晚,所有哀伤的面孔。作者在盈满泪水但又不失冷静的叙述中,超越表象的痛苦,直抵命运的本质。
作品最初发表于2005年第3期《钟山》,曾获2007年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Young For You 豆瓣
8.5 (150 个评分) GALA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弄潮音乐
试听地址:
这是那张经典专辑的正式版。
关于理想和坚持,理想谁都有,坚持理想,我不能!!我做不到!!我没有毅力!!我不能9年做同一件事。我认识苏朵的时候他就为了他心中的美好而执著的活着……
你可以鄙夷他,但你阻挡不了他的盛放!因为他是正在生长的奇迹……
GALA是由3个80年代出生的青年组成,是垮掉的一代人是重生的一代人是无言的一代人 GALA是一支只用吉他来创造美妙旋律的乐队,不服可以去北京西城区西四地下排练室m他们!
GALA,一支北京英式乐队,由苏朵(主唱)、王子(吉他)、木木(贝司)叁个80年代生人组成,成立于2004年1月2日,从磨合到《Young For You》的录制完毕仅用半年时间。vocal: 苏朵_suddoo .guitar: 王子_wangzi .bass: 木木_M。
GALA录这张唱片的时候没有鼓手,是只有主唱、吉他手、贝司手的乐队,我们在唱片中所听到的鼓是由吉他手和贝司手两个二把刀鼓手兼任所打,打得并不稳,但走向抓得很稳,如果能有一个训练有素的鼓手,他们的想法一定会实现得更到位。而换用DIY的标准界定,这张唱片对于他们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了,既不乏大量出色的旋律,也不乏恰如其分的野心,有没有鼓手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一张唱片可以体现多少想法?表现多少驾御音乐的能力和素质?毕竟我们鼓励DIY唱片并不代表我们就鼓励所有想做音乐的人都凭着一腔热情去玩音乐,从而滥化了整个环境,做音乐的人和想做音乐的人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而《Young For You》,无论是聪明顽劣的旋律,还是毛手毛脚的鼓点,相信它都属于值得期待和鼓励的前者。开玩笑地想:甚至认为他们在拥有了技术全面的鼓手以后,也该时不时地尝试一下现在这种毛手毛脚的风格——不失技术含金量的毛手毛脚。
呼兰河传 豆瓣 Goodreads
呼兰河传
7.8 (6 个评分) 作者: 萧红 陕西师大 2009 - 4
《呼兰河传》主要内容:今年4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2011年8月27日 已读
《呼兰河传》是最优秀的…到后面阶级这种词汇出现的时候就近于无味了。。
中国 女性 小说 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