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玛戈王后 (1994) 豆瓣 TMDB
La Reine Margot
7.7 (170 个评分) 导演: 帕特里斯·夏侯 演员: 伊莎贝尔·阿佳妮 / 丹尼尔·奥特伊
其它标题: La Reine Margot / 玛尔戈王后
十六世纪后半叶,法国处于“胡格诺战争”时期,天主教和新教残酷战争不断。而宫廷内部也奢华淫靡,腐败不堪。为了平息连年内战,信仰天主教的法国宫廷决定将玛格丽特公主(Isabelle Adjani 伊莎贝尔·阿佳妮 饰)嫁给新教徒的首领纳瓦尔国王亨利(Daniel Auteu il 丹尼尔·奥德耶 饰)。
1572年8月24日,婚礼在巴黎隆重举行。正当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时。凯瑟琳皇后(Virna Lisi 饰)却下达命令,发动了一场针对新教徒的血腥大屠杀,即西方历史上著名的惨案——“圣巴托罗缪之夜”……
影片改编自大仲马的名著,荣获1994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维尔娜·丽丝)和评审团大奖,1995年凯撒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剧本和最佳服装设计等多项大奖。
兰波作品全集 豆瓣
9.3 (22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阿蒂尔·兰波 译者: 王以培 作家出版社 2011 - 11
这是法兰西通灵诗人兰波的作品全集,其中包括他的全部诗歌、散文诗和部分书信、日记,是目前为止,国内翻译出版的最完整的一部兰波作品全集。诗人兰波(Arthur Rimbaud 1854-1891),一位通灵者,被称为“屡风之人”,“横空出世的一颗流星,转瞬寂灭”。他一生的诗歌创作,全部在青少年时期完成,此后便放弃了文学,投身于苦涩的流浪漂泊,死亡降临时,他年仅37岁。但是,凭着通灵慧眼,他“看见了幻觉本身”,发明了“新的花、新的星、新的肉和新的语言”,成为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先驱者;凭着通灵之心,他洞穿了世纪的苍茫与黑暗。他在诗歌中,揭示了残酷的真相,发现并创造了惊艳神奇的美;在生命里,以孤独的流浪与血肉之躯,撞开了世纪的黑暗大门;在人生的苦海中,犁出了一道深深的血痕。当后世的人们重新回望,才惊愕地发现,当年那个伤心的孩子,在欧洲这片阴冷的水潭里,放出了怎样“一只脆弱又如五月蝴蝶的轻舟……”本书正如这一叶轻舟、醉舟,满载着世纪之交,法兰西光怪陆离的诗歌幻梦,重新出发,向我们缓缓驶来。
自杀专卖店 (2012) 豆瓣 TMDB Min reol
Le magasin des suicides
6.7 (258 个评分) 导演: 帕特里斯·勒孔特 演员: 贝纳德·阿兰尔 / Isabelle Spade
其它标题: Le magasin des suicides / 嫌命长生店(港)
死气沉沉的法国小城,一家有口皆碑的老店却格外生意兴隆。原来这家祖传老店代代皆以贩卖自杀产品著称。在如此灰暗恐怖的小镇上,自杀成了当地居民稀松平常之事,这也是小店异常火爆的原因。经营此店的老板三岛了无生气,老板娘更是日日愁眉苦脸。他们早就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终日郁郁不安。长期贩卖自杀用品,让他们濒临崩溃的边缘。幸好他们的一双儿女还热爱着生活,尤其是他们的小儿子阿伦,笑容总是挂在他的脸上。然而,阿伦热爱生活的态度却威胁着老店的经营,父亲想尽办法让阿伦变得消沉,甚至把阿伦逼上了绝路……
本部极富想象力的法国动画电影,改编自法国漫画家让·特磊的畅销小说。曾执导《理发师的情人》等影片的法国导演帕特利斯·勒孔特,此次首度尝试制作动画影片。影片不仅处处体现着法式特有的黑色幽默,还加入了大量歌舞元素,借这些载歌载舞的动画人物之口,道出生与死间的深刻哲理。
情人 豆瓣 Goodreads
L'Amant
8.0 (596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王道乾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7
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传性质的小说,获一九八四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全书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贫穷的法国女孩与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
王子与公主 (2000) 豆瓣 TMDB
Princes et princesses
8.9 (83 个评分) 导演: Michel Ocelot 演员: Arlette Mirapeu / Philippe Cheytion
其它标题: Princes et princesses / Princes and Princesses
夜幕低垂,万籁俱静,六段穿梭时空的故事,古老而华丽的剧场,带领我们走进妙不可言的梦境里。
这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剪影动画,三个主创人物——老人、男孩和女孩聚在一个古老的剧场内,利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一台神奇的制衣机器,一边设计服装、撰写剧情,一边创造角色、自行演绎,一则则别具一格的“王子与公主”寓言故事就此诞生。他们创作了六则故事,分别为《钻石公主》、《无花果少年》、《女巫城堡》、《老太太的外衣》、《残酷女王与法布鹭训练师》以及《王子与公主》。故事背景设定在不同时空里,从中世纪到公元三千年,从古埃及到古代日本,延续了古老寓言的同时又颠覆传统。
本动画为芝加哥国际儿童影展最佳动画影片。
Lady & Bird 豆瓣
8.7 (243 个评分) Lady & Bird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MI
「Hello…你能听见我们吗?我们迷失了。」
Lady&Bird--->Keren Ann和Bradi Johannsson,一个是拥有多国血统的混血女创作人,一个是冰岛Trip-hop乐队Bang Gang的主唱。化身为Lady&Bird共同合作的一张同名专辑,优秀的女声出色的编曲。吉他加上一些柔软的和声,入耳是滑腻的,然而又不是一种甜腻,借用一句形容mum音乐的话就是:"于冰冷之处呵出温暖之花"女生合唱的吟或是拟声层次丰富而韵律感十足层层叠叠不犹让人想起莲花之类的东西一层层铺展开来,花瓣柔和呈现的同时清香出来了,浸入人心.很迷恋Lady Bird的和声,简洁明了,力度适宜,音乐不俗,转折或是高潮往往给人京戏不在该到的时候到来,我们终是喜欢在刺激或是未知中得到欢乐的. Lady Bird,是一支有阳光破碎声音的美丽乐队. Lady Bird. 或是Lady and Bird....
La Ballads of Lady & Bird
Bird : Lady?
Lady : Yes Bird?
Bird : It's cold
Lady : I know
Lady : Bird... I cannot see a thing
Bird : It's all in your mind
Lady : I'm worried
Bird : No one will come to see us
Lady : Maybe they come but we just don't see them
What do you see?
Bird : I see what's outside
Lady : And what exactly is outside?
Bird : It's grown-ups
Lady : Well maybe if we scream they can hear us
Bird : Yeah, maybe we should try to scream
Lady : Ok, Bird
Lady & Bird : Heeeelp, Heeeelp
Can you hear us now ?
Hello !
Help !
Hello it's me
Hey
Can you see
Can you see me
I'm here
Nana come and take us
Hello
Are you there
Hello
Lady : I don't think they can hear us
Bird : I can hear you lady
Bird : Do you want to come with me lady
Lady : Will you be nice to me Bird
Lady : You're always be nice to me because you're my friend
Bird : I try but sometimes I make mistakes
Lady : Nana says we all make mistakes
Bird : Maybe we should scream more
Lady : Yes, Bird let's scream more
Lady & Bird : Help ! Help us ! Come on ! Help
Hello !
Help
Hello !
We're lost
Lady : I think they cannot see us
Bird : Nobody likes us
Lady : But they all seem so big
Bird : Maybe we should just jump
Lady : What if we fall from the bridge and then nobody can catch us
Bird : I don't know let's just see what happens
Lady : Okay
Bird : Come with me
Lady : Shall we do it together
Bird : Yeah
Lady & Bird : 1 2 3....Aaaaaaah
Bird : Lady?
Lady : Yes Bird
Bird : It's cold
Lady : I know
Lady : Bird...I cannot see a thing
Bird : It's all in your mind
两个童音,如同鸟笼中稚鸟的对话,冷落,寂寞,伴随,冰凉这些词语没有出现
以上长段的歌词对白却在清脆滴水般透净的音乐中钝重地说明了一切.
Lady只有Bird,Bird只有Lady.
阳光还是破碎的,来时的路已无法回去,破碎的割伤无法修
因为我们的经脉血管早已种下忧伤和苦痛.
即使有阳光,即使有"女士鸟"优雅地歌唱.
温温暖暖,悠悠闲闲,懒懒洋洋.
唱一束破碎婉转的午后阳光;转一轮无法回旋的岁月时长.
旧制度与大革命 豆瓣
L'Ancien régime et la Révolution
9.2 (75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托克维尔 译者: 冯棠 商务印书馆 1992 - 8
这部《旧制度与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东西,发了什么前人所未发的新意?托克维尔开宗明义就指出,他从事的是“关于法国革命的研究”,而不是写另一部大革命史。既是“研究”,就要提出问题。从各章题目就可以知道作者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从方法论说,这也可以称为后来“年鉴学派”创导的问题史学。例如,托克维尔企图说明:何以全欧洲几乎都有同样的政体,它们如何到处都陷于崩溃?何以封建特权对法国人民比在其他地方变得更为可憎?何以中央集权行政体制是旧制度的体制,而不是大革命或帝国的创造?何以18世纪的法国的人们比其他国家人民更彼此相似,同时又彼此分离,漠不相关?尽管文明不断进步,何以18世纪法国农民的处境有时甚至比13世纪的农民处境更恶劣?何以18世纪法国文人成为国家的主要政治人物?何以法国人宁愿先要改革,后要自由?何以行政革命先于政治革命?路易十六时期是旧王朝最繁荣时
期,这种繁荣如何加速了革命?等等。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写成专著。
与19世纪一些思想家、哲学家——从斯塔埃尔夫人到基内——不同,托克维尔不是凭空“思考”法国革命,而是扎扎实实地依靠对原始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他阅读、利用了前人从未接触过的大量档案材料,包括古老的土地清册、赋税簿籍、地方与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间的通信、三级会议记录和1789年的陈情书。他是第一个查阅有关国有财产出售法令的历史家;他还努力挖掘涉及农民状况和农民起义的资料。根据这些史料,他得以深入了解、具体描绘旧制度下的土地、财产、教会、三级会议、中央与地方行政、农民生活、贵族地位、第三等级状况等,并阐发自己的论点。
2013年1月18日 已读
每一次国家都将财政危机转嫁到农民身上,并以牺牲农民作为统治的根基。贵族阶级为了虚荣心和一己私利任凭国王践踏社会契约,各级机构因此不得不违背对人民的承诺而受制于中央无法进行公益事业。王权乐于剥夺贵族的统治权以巩固中央集权却保留了他们在经济上的特权,几个世纪来的弊病和人的短视阻碍改革的脚步,上层阶级与新兴者缺乏沟通渠道且互相仇视。各外省的人们没有自己的主见全凭巴黎的主意,首都不断吞噬扩大,最终集中了足以推翻统治者的力量。一个坏政府最危险的时候恰恰是它开始变好的时候,比允诺改革弊端更危险的是允诺说了等于白说。(历史总是相似的)
历史 托克维尔 政治学 法国 电子书
西西弗神话 豆瓣 Goodreads
Le Mythe de Sisyphe
8.8 (38 个评分) 作者: 【法】加缪 译者: 沈志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1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如果说加缪一生创作和思考的两大主题就是“荒诞”和“反抗”的话,那么哲理随笔《西西弗神话》就是加缪对于荒诞哲理最深入和集中的考察以及最透彻和清晰的阐释。西西弗这个希腊神话人物推石上山、永无止境的苦役无疑正是人类生存的荒诞性最形象的象征;但同时,他又是人类不绝望,不颓丧,在荒诞中奋起反抗,不惜与荒诞命运抗争到底的一面大纛。因此,与其说《西西弗神话》是对人类状况的一幅悲剧性的自我描绘,不如说它是一曲自由人道主义的胜利高歌,它构成了一种既悲怆又崇高的格调,在整个人类的文化艺术领域中,也许只有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品味上可与之相媲美。
2013年1月14日 已读
同为火车读物看得我头大
2013年1月14日 评论 对虚无的胜利 - 加缪的哲学观是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我们对荒诞的思考只有三种结果:承认,反抗,和保留冒险的激情。<鼠疫>里的神父说要么一切全托付给上帝,要么否定上帝。这也许会走向异端。荒诞人既不否定永恒也不为永恒做任何事。我们不当把一切托付给未来,因为未来属于虚无,属于荒诞。荒诞使一切行为合情合理化,使它与其结果相抵消,但这并不意味着荒诞既允许一切。我们的道德正是建立在这不允许之上。我们在荒诞面前无处可逃,但并非无能为力。人意识到自己的局限,从而感到失去了自由,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宗教的人是要得到一种有主子的自由,人创造上帝是为了避免自杀。在神之庇护下人卸下了本应自己承担的重负。 艺术家明白自己的作品免不了毁于一旦所以他们并不为自己的作品世代流传而创作。这种边否定边激励的行为既是一种苦行。我们认出荒诞的时刻正是开始偏离它的时刻。艺术和创作生而为荒诞,一切都为"无为"。 自杀是对荒诞的反抗。若没有神明,人就是地球上完全自由的生灵,要完全自由就要否定神明。自杀是对无法对抗的命运的反抗,即使这对他人并无意义。而对归向虚无的命运面前仍断定一切皆善,是为西西弗反抗众神加予他无用而痛苦的命运的反抗,他的命运由此而不再微不足道,众神得以被推翻。在我看来,这是对荒诞的更大的胜利。
加缪 哲学 基友的赠礼 存在主义 法国
鼠疫 豆瓣
La Peste
8.8 (108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刘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
《鼠疫》是加缪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那些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拥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的真正勇者不绝望不颓丧,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的伟大的自由人道主义精神。
2013年1月10日 已读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无人能逃开的死使人顾不上考虑其他事物,人们忙于考虑如何躲避死亡却忘了生之意义。我们要爱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类,我们一直都在间接促进谋杀,只为我们都同意的一些原则。
上海译文 加缪 基友的赠礼 存在主义 小说
社会契约论 豆瓣
Du Contrat Social
8.9 (83 个评分) 作者: 卢梭 译者: 何兆武 商务印书馆 2003 - 2
《社会契约论》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它探讨的是政治权利的原理,它的主旨是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它的问世,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产物;它正确回答了历史进程提出的问题:法国命运的航船驶向何方。人类是幸运的,人民是伟大的,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总有人指引前进的道路,人民总能及时做出正确的抉择。“在18世纪的法国政治思想领域里,存在着三种改革国家政治制度的学说:孟德斯鸠主张立宪君主制,伏尔泰主张开明的君主制,而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
2013年1月9日 已读
政府的权力合法性来自"公意"的承认,卢梭谈论的主要是如何让国君(政府)、执行者(立法机构)和人民(公意)良好运行而不至出现暴君,但他也承认自己的理论只适用于小国寡民。如何制约政府?公意中即便有人反对但还是有可能被立为法律,因立法讨论的不是要不要这个公意而是公意的正确性,个人与多数意见的不一致可被裁定为个人意见的错误。(智商太低语无伦次以后要好好做笔记
卢梭 政治学 法国 电子书 社会学
找死专卖店 豆瓣
Le Magasin des Suicides
6.2 (21 个评分) 作者: 尚·德雷 / Jean Teulé 译者: 刘成富 / 龙佳 凤凰出版社 2009 - 11
“太多人都死得不够专业……你知道吗,在十五万自杀的人当中,十三万八千人都失败了。这些人往往成了轮椅上的残废,肢体不全,而如果购买了我们的商品……我们提供的自杀方式是有保障的。如果不死就全额退款!买吧,买吧,您不会后悔这笔开销的……就像我一直说的那样,只用一次就死成,成就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
请想象一下有这么一家店铺,销售着自杀工具。这个小小的家族企业在死气沉沉的氛围中竟然生意兴旺,而且已经传承了十代人,直到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一个无情的对手——生活的快乐。
这是一家有口皆碑的老店,代代皆以贩卖创意自杀产品著称,不管你是要剖腹、自焚、上吊,还是碰触式、吸入式、口服式的各种毒药,这里都可以完全满足你的需求。
这个小小的家族企业一直都靠悲伤和苦闷维生,家里的每个人都愁眉苦脸、了无生气,他们的人生观黑暗负面,唯一的目标就是让所有的顾客都视死如归,帮助他们轻松“上路”。
在老板夫妇的精心教养下,大儿子患有严重的厌食症,美丽的女儿玛莲则极度缺乏自信,每天都想一死了之。就在这样一片“愁云惨雾”中,没想到却出了个“不肖子”。
小儿子天生爱笑,一个接一个的恶作剧不但令顾客求死无门,更颠覆了整个家族的价值观。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老字号的商誉眼看就要毁于一旦……
2013年1月8日 已读
其实我笑点太高没怎么笑但是看得人心里暖暖的----一开始是这样想的,但结局实在是让我难受了。所以说生活本就不存在奇迹吗。
基友的赠礼 小说 法国
情场世界波 (2001) 豆瓣
Grégoire Moulin contre l'humanité
7.7 (6 个评分) 导演: 阿尔蒂斯·德·彭居埃恩 演员: 阿尔蒂斯·德·彭居埃恩 / 帕斯卡·艾比约
其它标题: Grégoire Moulin contre l'humanité / 情场冲击波
打从一出生起,穆兰(艾特·迪·彭吉云 Artus de Penguern 饰)就和足球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幸的是,这里的缘意为“孽缘”。先是穆兰的父母为了穆兰未来是否要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而大打出手最后因意外双双去世,之后,对舞蹈颇为感兴趣的穆兰却被奶奶逼着开始了足球的学习生涯,最终,25岁的穆兰终于成为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
厄运并没有就此结束,穆兰的奶奶也在意外中丧生了,感到人生一片灰暗的穆兰想到了自杀,可是机缘巧合之下,穆兰的自杀计划泡了汤,他索性收拾了行李来到了巴黎,他决定要在这里开始新的人生。在巴黎,穆兰深深的爱上了一名舞蹈老师,为了能够和她相识,他想出了一个妙招,没想到,这一招在即将到来的法国杯足球决赛面前竟然失灵了!人生的每一个重要转折点都会遇见“足球”来捣乱的穆兰彻底陷入了绝望。
2012年12月27日 看过
居然找到了。。百度果然什么都知道
喜剧 法国
我怎样毁了我的一生 豆瓣 Goodreads
Comment j'ai raté ma vie
8.1 (116 个评分) 作者: [法] 贝尔当·桑帝尼 文 / [法] 贝尔当·哥地尼 图 译者: 武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1
一个男人言简意赅描写了自己的人生,长大之前他英俊、应有尽有、从不寂寞,堪称上帝的宠儿,长大之后他丑陋、贫穷、虚伪,过着谎话连篇和庸俗不堪的生活,他是怎样毁了自己的一生呢?
成功和失败、幸福和悲哀,一段有如过山车般的人生。
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的人生又应该被定义为“失败”呢?
一则简练而深刻的人生寓言。
凡尔赛宫 (2012) 豆瓣 TMDB
Versailles Season 1 所属 : 凡尔赛宫
8.6 (18 个评分) 导演: Paul Burgess
凡尔赛宫,欧洲最雄伟壮丽的宫殿之一。本片讲述凡尔赛宫的荣辱沉浮。
2012年4月29日 看过
BBC又一部三集神片。。路易十四那小销魂样…看完好同情路易十六,sigh …
2012 BBC 历史 法国 纪录片
美国游记 豆瓣
作者: [法国] 托克维尔 / 校注 崇明 译者: 倪玉珍 译 / 崇明 校 上海三联书店 2010 - 2
《美国游记》:现在有可能正确评价游历对于阿列克谢·德·托克维尔的政治学和社会学思想的影响了。他对各民族及其制度的考察促成了他的著作和他的全部政治行动。因此他的旅行日记在他的著作中应当据有重要的位置。正如亚里士多德在希腊古典时代末期著书,博丹在现代早期构想出《共和六书》,孟德斯鸠在法国的绝对君主制末期出版《论法的精神》,托克维尔也在一个变动的时代写出他的政治哲学。正是在这个时期,19世纪的工业化的后果开始显现;社会阶级,国家和全部的人类生活正在一个巨大的熔炉里得到重塑。
2012年4月22日 已读
美国的社会建构于高度发达的文明基础和极度丰富的物质资源共同组成的一块白板之上,此种经验不可复制。观测一个文明的成长极为有趣。
托克维尔 政治 政治学 法国 社会
We Were...We Are 豆瓣
8.8 (54 个评分) RQTN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8年1月1日
今年听到很多的地下后摇乐团给我们带来的惊喜,这支名叫Rqtn的乐团也同样是能让人喜出望外一支。这是一支来自法国的新晋后摇团体,目前只有这两张Ep作品,没有发行过正式专辑,也没有乐团相关的任何资料。这两张作品都被乐团提供在了自己的Myspace供人免费下载。虽然是这两张EP作品,但可听性非常之强,份量也十分之充足,绝不会亚于正式作品。法国的独立音乐一向带着法国人浪漫和温馨的特质,而Rqtn的音乐却显明有别其大多数的法国乐团,而是有着极其内省和深刻的内涵,这在他们的音乐表现得十分彻底。所用的这张Ep的封面是一副荒凉的战争背景的画面,而他们的Myspace上也贴着很多同样风格压抑的暗色图片,对战争的反省和控诉也许是他们作品主题的一部分吧,我不得而知。总之,他们的音乐表现的都是极其灰色压抑的情绪。淡淡的人声采样,忧伤悲悯的钢琴,在寒意正浓的深冬之夜,在他们的曲子中听到的都是非常让人伤感的情愫。这音乐越听越让人感觉寒冷,越听越让人浑身僵硬,越听越觉得内心孤寂。哎,这个夜晚也许我的朋友们也正躲在某个角落为某些事而悲伤着。
乌合之众 豆瓣
The crowd :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
8.2 (49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古斯塔夫·勒庞 译者: 冯克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6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至今已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出版。在书中,作者以十分简约的方式,考察了群体的特殊心理与思维方式,尤其对个人与群体的迥异心理进行了精辟分析。经典之为经典,就在于其永远不会过时。为什么博学鸿儒在群体中却只会鹦鹉学舌?为什么谦谦君子在群体的支持下会变得粗野不堪、肆无忌惮?为什么打动群体的观念总是经不起严密的推理?作者百年前在书中讨论的这些问题,今天依然困扰着许多人。二战中日本普通民众如何变成丧尽天良的战争机器,“文革”中的单纯学生又为何会作出那许多丧心病狂的举动?个人到群体的变化总是叫人难以理解、难以置信,此书的解释,或能稍解你的困惑。
2011年12月1日 已读
颇多偏颇之处,法国人写书总是缺少科学论证,喜欢擅下臆断,脱离不了自己的时代和阶级。若从他的时代和阶级看,又确实及具先驱性和独立性。他书里提到的许多情况,今天在我们的国度依然存在。
心理学 政治学 法国 社会学 群体心理学
凯尔经的秘密 (2009) IMDb 豆瓣 TMDB
The Secret of Kells
8.3 (352 个评分) 导演: 汤姆·摩尔 / 诺拉·托梅 演员: 伊万·麦克奎尔 / 克里斯滕·穆尼
其它标题: 켈스의 비밀 / ブレンダンとケルズの秘密
12岁的少年布兰登(伊万·麦克奎尔 Evan McGuire 配音)跟他的叔叔艾伯特·塞拉奇(布莱丹·格里森 Brendan Gleeson 配音)住在爱尔兰凯尔斯坚固如堡垒的修道院里,身为修道院院长的塞拉奇,每天都要带领布莱登和其他的修道士维修和加固修道院外围的围墙,以抵抗北欧海盗的袭击。布兰登每天都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叔叔总是严厉警告他不准离开修道院。直到一位传奇画师艾丹(米奇·拉里 Mick Lally 配音)的到来,他所在的修道院被海盗夷为平地,因此来这避难了。艾丹同时也带着自己尚未完成的绘本——《凯尔经》。艾丹发现了布莱登在绘画方面的才华,他告诉布兰登知识可以化黑暗为光明,他开始要求布兰登和他一起完成这部巨作。为了完成《凯尔经》,布兰登不得不违反叔叔的命令走出修道院的围墙,到树林中寻找做墨水的浆果,他们能成功吗……《凯尔经》是爱尔兰历史上经典的基督教插图手抄本。
初吻2 (1982) 豆瓣
La boum 2
7.0 (95 个评分) 导演: 克洛德·皮诺托 演员: 苏菲·玛索 / 朗贝尔·维尔森
其它标题: La boum 2 / 第二次接触
由《初吻》的原班人马拍摄的续集。小薇长大了两岁,较前成熟,她在旅游返家途中因调换护照而认识了一个中学生,两人逐渐发生了感情。与此同时,小薇的父母各自发展事业,曾祖母也有了第二春,婷婷玉立的小薇面临是否要初尝禁果的抉择……
初吻 (1980) 豆瓣 TMDB
La boum
7.7 (458 个评分) 导演: 克洛德·皮诺托 演员: 克洛德·布拉瑟 / 布丽吉特·佛西
其它标题: La boum / 第一次接触
薇卡(苏菲•玛索 饰)是个13岁的女孩,不同于班上的其他同学父母离异的状况,她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虽然她总是觉得被母亲忽略,伴随青春期到来的,除却敏感的对父母之爱的需要,还有对异性情感的渴望。然而,父母的感情出现了裂痕,母亲与薇卡的德语老师燃起了爱火花;而在舞会上认识的拉乌尔,让她感受到初恋的美好同时也领会了爱情的伤害。
有了初吻之后,爱情就能保鲜吗?13岁的初恋能持续到多久?
苏菲•玛索凭借此片成为欧洲影坛著名的小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