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rgb - 标记
一个自杀者的传说 豆瓣
Legend of a Suicide
8.9 (11 个评分) 作者: (美)大卫·范恩 译者: 潘爱娟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 - 8
《一个自杀者的传说》是美国当代作家大卫·范恩在国际上一举成名的代表作。小说由五个短篇小说和一个中篇小说构成,但这六个故事的编排有其自身清晰的逻辑脉络,绝非随意的集合。整部小说的主线是叙述者罗伊·费恩的父亲与别人有染,家庭破裂,两度离婚,后来他在阿拉斯加的一座无人小岛上买下一间木屋,请儿子罗伊去那里住一年,他们的生活条件日益恶劣,也导致父子关系渐趋紧张。
作者的故乡阿拉斯加大地,成为这六个故事构成的拼贴画最理想的背景,也映照出作者不安的内心。阿拉斯加的冰冷酷寒与荒野,以及侵噬人心的伤痛,在文字冰层下微微发光,美丽、残酷,却又散发出一种奇异的温暖。
2018年5月27日 想读
出轨 豆瓣
A Bit on the Side
8.2 (29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威廉·特雷弗 译者: 杨凌峰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2
《出轨》是威廉•特雷弗2004年出版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他以收放自如、犀利敏锐的笔触,讲述了十二个直抵人心的动人故事,呈现了一个失落的世界。故事里大多是时代的落伍者、小人物、失意者与边缘人,游离于现代社会进程的主流之外,他们既有悲戚、痛苦、无助、孤独的一面,也有着荒诞、贪欲、狡黠、罪恶的一面。而对于这些人性或非人性的举止,特雷弗都抱以理解和宽容,充满了轸恤与悲悯。
国外媒体评价:
如同他的榜样契诃夫,威廉•特雷弗简洁、耐心而真诚地允许生活袒露内己,不加任何道义宣说;他是高妙的大师,将纷扰人类的想象力、我们的激情和那些良知的微妙波动尽展无遗。
——V.S.普里特切
《出轨》是一本精彩的书,威廉•特雷弗不愧为在世最好的短篇小说家……如果要选一个词来表述这本书,那就是绝望。
——《华盛顿邮报》
对于一个伟大的作家在简短的篇幅里能揭示多少内容,这本书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典范。
——《新闻周刊》
威廉•特雷弗被广泛认为是目前的小说家中,对人的境况观察最敏锐的人。
——《观察家报》
2018年5月27日 想读
最寒冷的冬天 豆瓣
The Coldest Winter: 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8.0 (1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大卫·哈伯斯塔姆 译者: 王祖宁 / 刘寅龙 理想国|台海出版社 2017 - 5
朝鲜战争类图书畅销No.1,美国新任国家安全顾问 精选阅读
沈志华、杨奎松、冯仑、高晓松、梁文道 郑重推荐
★ 美国知识界对朝鲜战争最深刻的思考。朝鲜战争类图书畅销冠军,普利策奖得主的生命之作
★ 风靡学术界、企业界、媒体界、军事界的巨作,经权威机构审读,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美国“记者之父”大卫•哈伯斯塔姆酝酿40多年,耗时10余春秋,全面描绘和剖析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一系列关乎历史和未来的新结论,发人深思。被美国新任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Hebert McMaster)列入给特朗普总统准备的必读书单。中文新版增加三万余字,经中国军事科学院权威专家审读。言必有据,800多条材料出处首度呈现。
★ 极度残酷的朝鲜战争,苦战三年,最后为何要重新回到三八线?
原本计划三周结束的闪电战,拖延三年,成为巨大的泥潭。对立双方达成协议,回到起点,恢复作战前的势力范围。哈伯斯塔姆穿过战场的迷雾,揭开大国博弈的真相。
★ 美国一系列重大决策失误,导致了延续至今的半岛困局?凛冬将至,历史是否会重演?
★ 1950年冬天,长津湖战役,美国精锐部队险些全军覆没。
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中的决定性战斗,联合国军从此退出北朝鲜。双方在极端恶劣的严寒天气下展开战斗,均遭遇重大伤亡。书中详细描写了美军陆战第一师突破层层包围,成功撤退的过程,有如银幕重现。
★ “美国恺撒”麦克阿瑟遭遇生平最大的滑铁卢,黯然走下神坛。
麦克阿瑟在太平洋上所向披靡,二战后成为远东权势最大的美国人,连总统杜鲁门也要退避三舍。在朝鲜半岛,他狂妄自负的一面被战场的局势无限放大,尤其是在仁川登陆后,他的一系列错误战略让美国在战场和政治上都陷入被动。最后,麦克阿瑟在朝鲜耗尽了自己的荣誉资本,黯然回国。
★ 三十万美军在鸭绿江畔虎视眈眈,中国要派兵入朝,却只有一个半人支持。
麦克阿瑟一心要将战火烧向中国,毛泽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计划出兵朝鲜。面对实力悬殊的对手,没有人肯积极回应,除了毛泽东,只有“半个人”(指周恩来)同意出兵。
一部融合军事、历史、政治、外交、传记的巨著
半个多世纪前,朝鲜战争险些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如今真相终于开始浮出水面。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和美国在朝鲜战场短兵相接,也在战略部署和政治外交上展开全面较量。
然而,原本计划三个星期结束的战争,最后竟然持续了三年之久。
朝鲜战争为什么爆发?强大的美国怎样一步步陷入泥潭的?
今天的远东国际局势,在多大程度上依旧受这场战争影响?
朝鲜人民军攻势猛烈,让美军措手不及,节节败退,几乎被赶入日本海。
麦克阿瑟险中求胜,实施仁川登陆计划,一举扭转败局,展开反攻。
战火延烧到中国,形势危急,毛泽东力排众议,坚持派兵入朝,战争局势风云突变。
外交策略的失误,政治上的钩心斗角,军事上的盲目自信,对关键情报的漠视……
美国政府一系列错误判断,导致精锐部队险些全军覆没,在战场上狼狈不堪。
六十多年过去了,老兵凋零殆尽,这场“有苦难言”的战争也处在被遗忘的边缘。
然而,当战争的阴云笼罩在每个人头上时,历史的教训不能忽视,真相更不容掩盖。
2018年5月27日 想读
谷歌时代的柏拉图 豆瓣
Plato at the Googleplex
作者: [美] 丽贝卡·戈尔茨坦 译者: 李鹏程 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2017
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史蒂夫•乔布斯
谷歌时代,科技昌明,众声喧哗,哲学提出的许多问题,科学似乎都已经给出了答案。若是如此,为什么我们今天还需要哲学?这个由古希腊城邦时代的哲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开创的学科,真的过时了吗?
已经2400岁 的柏拉图对此有话要说。哲学家兼小说家、美国国家人文奖章获得者戈尔茨坦史海钩沉,从经典著作中复活了柏拉图,让他来到现代世界,和我们一同踏上关于哲学、科学、人生的思辨之旅。
在这卷新的柏拉图对话录里,柏拉图与程序员、育儿专家、情感专栏读者、访谈节目主持人、科学家一一对话——和他在雅典时做的事差不多。对于谷歌时代的各样新科技,这位西方哲学的开山祖师都跃跃欲试,丝毫不像古典时代的“老人”;在谷歌总部,他跟软件工程师探讨,伦理难题的答案能不能通过道德搜索引擎得到;在儿童教育论坛上,他参与育儿专家的辩论,讨论如何养育子女,才能让子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和自由;在认知神经系统科学实验室里,他主动让两位科学家扫描他的大脑,和他们讨论多巴胺、杏仁核、海马体之类的术语,是否足以解释人类的情感、意志与决定;当然,还有萦绕在柏拉图心头、促使他开创哲学的苏格拉底之死……面对在几乎所有方面都知道得更多的后辈,柏拉图细细聆听,然后抽丝剥茧,步步追问,直到对方恍然发现自己的臆断与自负,继而自己去铲除遮蔽真相的偏见。
不管是在古希腊的广场,还是在21世纪的谷歌总部,这样的思辨之旅都在展开。不断追问、思辨和省察的哲学,千百年来都不曾离开,也不会离开。
【编辑推荐】
1. 与柏拉图一起,停下脚步,重新审视我们生活的世界
谷歌时代,一切都在快速变化,科技能解决许多问题,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戈尔茨坦将柏拉图带到现代世界,邀请你我停下忙碌的脚步,与他对话,踏上思辨之旅。在这卷新的柏拉图对话录里,柏拉图和各行各业的人对谈,激发我们从更高的角度审视习以为常的问题。戈尔茨坦借此表明,哲学不断启发人重新审视,引发激烈的思考,使人接近真理,千百年来不曾离开,也不会离开。
2. 有趣的哲学戏剧,深刻的思辨之旅
形式轻松,语言诙谐,柏拉图和程序员、育儿专家、脱口秀主持人、神经系统科学家一一对话,有玩笑,有吐槽,也有犀利的妙语。内核深刻,通过探讨当下热点,揭示出哲学追问与思辨在我们认知世界过程中的意义。
3. 贴近生活的应用型哲学普及,进阶版《苏菲的世界》
戈尔茨坦认为,哲学的本质就是不断追问,不断审视。在这本书里,她通过直接在众包知识、育儿、情感等热点问题上运用哲学思维,让读者参与到柏拉图的思辨之旅中。她也在对话中穿插好读的阐释章节交代背景,形式颇似《苏菲的世界》中的函授课程,但内容更丰富深入,面向有社会阅历的读者,让读者既掌握哲学的本质,又了解哲学起源的文化背景。
4. 睿智机巧,挑战成见,获得思维的乐趣
一些我们认为已成定论的问题,一些我们意识不到的思维定势,都会受到柏拉图的挑战。《谷歌时代的柏拉图》用睿智机巧的对话、苏格拉底式的引导方法挑战成见,使读者获得思维的乐趣。
2018年5月27日 想读
洋酒笔记 豆瓣
作者: 上田和男 2015 - 5
横扫日本美食图书排行榜的超级口袋书登陆中国,让您2个小时变身美食达人
《洋酒笔记》介绍的是除了葡萄酒和啤酒以外各种各样被称为洋酒的酒品,比如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金酒、朗姆酒、龙舌兰酒等。《洋酒笔记》中收录的都是大家较为熟悉且最基础的洋酒品牌,如人头马、百龄坛、起瓦士、威金森、哈瓦那俱乐部等。这本书可以说是了解洋酒的入门砖,介绍的都是有关洋酒的最基本的常识,包括其起源、历史、酿造技艺、口味特点及与其相关的故事或传说等。在此基础上,也偶尔加入了点滴较为深入的内容。虽然洋酒的世界深奥玄妙,《洋酒笔记》也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洋酒笔记》旨在为读者搭建一条与洋酒亲密接触的快速平台,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洋酒的魅力,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018年5月27日 想读
安静 豆瓣
Silence in the Age of Noise
7.9 (7 个评分) 作者: [挪]艾林·卡格 译者: 邹雯燕 博集天卷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 - 3
【编辑推荐】
★安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个人必须找到自己的安静,自己的南极。
★将喧嚣关在门外,才能窥见生活的本来面目,洞悉真实的自己。
★风靡欧洲的现象级畅销书,被译为33种语言
★史上第一位征服“三极”的探险家、劳力士品牌代言人、挪威著名出版人兼作家兼律师兼艺术品收藏家智慧分享
★艾林•卡格是一位富有哲学思想的探险家,也是一位富有探险精神的哲学家。 ——《纽约时报》
【内容简介】
我的两个朋友相约攀登喜马拉雅山。一切都很顺利,他们俩成功登顶了。但很快,风暴来了。他们发现自己不可能活着下山。其中一个人用卫星电话打给自己怀孕的妻子。他们一起决定了她肚子里的孩子要叫什么名字。另一个人在去世之前没联系上任何人。没有人知道那天下午在山顶究竟发生了什么。不过,海拔八千米的山上,气候干燥寒冷,他们被冻干了,静静地躺在那里,将永远保持着我二十二年前最后一次见到他们时的模样。
这是《安静》中第一个关于安静的故事。
在安静中,我们得以窥见世界的本来面目,也洞彻真实的自己。
安静是什么?如何找到安静?为何现在安静比以往更有价值?
挪威探险家艾林•卡格带着这三个问题跟我们分享了他在世界各地探险、阅读、演讲、跟家人相处、独处时的故事,为这三个问题找到了三十三个散发着哲学光彩的优美答案……
2018年5月27日 想读
审问欧洲 豆瓣
EUROPE ON TRIAL: The Story of Collaboration, resistance and Retribution during World War II
9.5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伊斯特万·迪克 译者: 舒琦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3
【内容简介】
一个政客,希特勒,加上一个民族,德国人,如何能够彻头彻尾地改变一整个大陆的面貌,这一点至今成谜,但是,德国的力量其实比人们普遍认知中的要有限。拿犹太人为例,如果没有众多非德国籍欧洲人的热衷合作,纳粹分子不可能达成最终的清洗程度。反之,如果没有众多非德国籍欧 洲人的反抗,那么多犹太人的存活也是无法想象的。对于德国纳粹,“二战”时的欧洲不论是国家政府、地方机构,还是不同社会阶层的个人,都会在不同的时机下,选择被动顺从、主动合作或是奋起抵抗。
在本书中,广受称赞的历史学家伊斯特万•迪克探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作者通过德国占领下的以及苏联、意大利和其他军事统治下的国家和人民的经历,考察了这三个主题。他们面临着诸多道德和伦理困境,是与占领者合作呢,是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以求幸存呢,还是冒着生命危险成为抵抗者呢?大多数人根据战争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选择了所有这三种情况。
作者讨论了在残酷的战争之后对那些切实的或可疑的战争罪犯以及战时合作者的肃清,这主要是通过形形色色的暴力、驱逐,以及在纽伦堡国际法庭和其他许许多多地方法庭上进行的司法审判。本书旨在帮助我们理解战时和战后的种种道德因果。
----------------------------------------------
【编辑推荐】
战争摧毁了人性,还是人性引燃了战争?
本书不希望给你一个答案,只希望与你一起思考,一起审问欧洲!
审问欧洲,审问的不只是某个人或某个国家,而是历史。历史即使没有正义,也是寻求正义的最佳工具。每个对“二战”感兴趣的人都应该读的一本书。
战争中的强弱、胜败,以及法律和道德意义上是非、对错,都不是那么一目了然。基于生存本能和利益权衡,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个人,在战争过程中的行为和态度,都是变化多端,而没有绝对的公理或正义可言。所谓朝秦暮楚、身在曹营心在汉、见风使舵、两面三刀,告密、背叛、出卖、投敌,等等,既暴露了人性的阴暗面,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社会的危机。政治上对立的阵营,民族间由来已久却并非渊源有自的仇恨,极权的疯狂和灭绝人性的残酷,芸芸众生颠沛流离的命运以及茫然无所适从的哀鸣或者山呼,詈骂或者幽怨……在动荡、战乱的世界里,穷者无安身之所,达者无立命之地,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本书特色在于:
(1)作者作为二战的亲身经历者,以及欧洲史、二战史的研究专家,对二战时期及战后的历史事件、人物一一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入木三分的剖判,在如此沉痛的话题下隐藏的心愿无非是和平,以及“一个崭新、统一和更好的欧洲”!
(2)既往学者和欧洲各国人民,针对战争罪行竭力为自己辩护,在战争的胜利以及取得胜利的英勇斗争方面却极力给自己脸上贴金。作者跳出这一“罗生门”式困境,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以及最后的胜利都是所有人的“责任”,和平与团结、发展也取决于每个人的努力。应该被审判的不只是某个人或某个国家,而是历史;值得被期待的也不是谁之正义或何种公理,而是未来。正如本书评论者、著名历史学家蒂莫西•斯奈德所言:“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无论是在大西洋的彼岸(欧洲),还是此岸(美国)。”
(3)本书的写作,缘起于作者的一位亲人(其姐夫)在战争中的抵抗斗争及其导致的结果。这段真实的故事使作者感到的道德困惑,不亚于著名哲学家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虚拟的经典案例:一个年轻人到底应该上战场保卫国家,还是留在家里照顾年老的母亲?作者以历史学家的立场和眼光,思量了同样的哲学问题:在战争与人性面前,何谓责任?何谓恰当的行为?这几乎是无解的问题,然而它就像战争一样——战争摧毁了人的身体和物质环境,战争造成的道德困境摧毁了人的内心和精神世界。正如本书序作者诺曼•M.奈马克教授所言:“迪克的作品背后有着强烈的道德热情。”也许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历史中,我们都需要这样一种热情——对于真理的探寻所必要的热情。
----------------------------------------------
【名人&媒体推荐】
只要深入研究,任何对“二战”中的民族道德所做的非黑即白的评价,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是的,希特勒和那些“坏家伙”败了,一个新的、更加文明的欧洲从往日的瓦砾和灰烬中重生。但是,在走向胜利的过程中,与战场上的硝烟和国际政治上的筹谋相伴相生的,是一出又一出意料之外的曲折命运,极具讽刺意味。《审问欧洲》正是从这个层面上讲述欧洲人亲历的“二战”,令作者伊斯特万•迪克(István Deák)脱颖而出,也令本书显得尤为重要。
——诺曼•M.奈马克(斯坦福大学东欧史讲座教授)
迪克是东欧和中欧研究的伟大开拓者……在这部书里,他汇集了大量占领时期的道德难题,就像那些杰出的人如斯托拉以及不是那么勇敢的大多数人所遭遇的一样。它联结起了那些通常被认为是对立双方的经验:东方和西方,被占领方和合作方,以及左派和右派。他的主要案例都关涉到今天:在西方民主制度看起来被削弱时,欧洲情愿与纳粹势力达成和解。一个关于欧洲国家的政治迷思即是,它们已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吸取了教训。本书指出,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无论是在大西洋的彼岸,还是此岸。
——蒂莫西•斯奈德(耶鲁大学东欧史教授)
伊斯特万•迪克带领读者对欧洲历史上一段黑暗岁月的一些最黑暗的方面进行了全盘检视。他绝不迎合民族神话和未经检验的关于民族美德的假定。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如迪克所写的,是人类给自己造成的大灾难之一。书中诸多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和令人深感悲痛的行为案例充分地说明了这一论断。
——《纽约书评》
2018年5月27日 想读
清单人生 豆瓣
Britt-Marie var har
7.6 (46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译者: 孙璐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8 - 4
【编辑推荐】
◆ 人生有一种艰难,是舍弃无比熟悉的生活,重新开始。
◆ “你值得拥有更好的,布里特-玛丽。”外婆说,“哪怕你是个老太婆!”
◆ 《外婆的道歉信》并不是故事的结局,而是新的开始。
◆ 《欧维》《外婆》之后,“巴克曼暖心三部曲”第三弹!
◆ 请再次准备好纸巾,迎接这个笑泪交织的神奇故事。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重新开始”,而每个重新开始的人,都值得鼓舞。
◆ 随书附赠一枚布里特-玛丽心爱的北欧风咖啡杯垫,她认为“文明人的生活离不开杯垫!”
◆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依旧是全球第一治愈系作家,全系列销量突破900万册。
——————
【内容简介】
人生有一种艰难,是舍弃无比熟悉的生活,重新开始。
·
布里特-玛丽是那种你能想象到的最无趣的63岁女人,因为她不允许生活里有任何波澜。每天6点准时起床,12点必须用餐,从不在天黑后出门,床单整理得一尘不染,否则就不是“文明人的做法”。她有许多许多清单,甚至有一张记录所有清单的清单,以保证她和丈夫的太平日子万无一失。
·
然而人生怎么可能用一纸清单来规划呢?
丈夫出轨,她对美好婚姻的期待摔成了无从清理的碎片。布里特-玛丽被迫离开她无比熟悉的生活。为了糊口,她接受了一份看管废弃娱乐中心的工作,来到小镇博格,可迎接她的却是一只砸向脑门的足球……从此,一群野孩子、小混混、酒鬼和一只老鼠将她的生活搅得鸡犬不宁,然而人生却在失控中获得了新的选择和新的期待。
·
作者弗雷德里克·巴克曼是近年全球畅销书榜单上当之无愧的金字招牌。在《清单人生》里他选择突破自己擅长的模式,没有外婆的庇护,没有爱莎和童话,他想讲一个穷途末路的老太婆重新找到自己归属的故事。
到今天,已经有900万读者体验过巴克曼的魅力,相信你也会喜欢。
2018年5月27日 想读
西方将主宰多久 豆瓣
Why the West Rules — For Now
作者: [美] 伊恩·莫里斯 译者: 钱峰 中信出版社 2011 - 6
大约在1750年左右,英国企业家率先使用蒸汽和煤炭,从此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厂、铁路和炮艇的出现推动了西方国家在19世纪的崛起;20世纪,计算机和核武器的出现使其获得了全球霸权的地位。现在,在21世纪之初,很多人担心,中国和印度作为新兴的经济强国,将会结束西方的领先地位。为了了解这种可能性,我们需要回溯过去。为什么西方在过去的200年里得以统治全球,并且它的统治将持续多久?
在这本书中,斯坦福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全球著名的历史学家伊恩·莫里斯描述了人类历史的模式,为以上两个问题提供了惊人的新答案。
作者认为,并不是由于种族或者文化的差异,甚至是伟大人物的努力使得西方得以统治世界,而是因为地理因素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这个因素影响着他们处理资源、疾病、移民和气候危机。
在这本书中,作者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精辟的见解。这本书的时间跨度为5万年,几乎每一页都有新的观念。本书将各个学科的最新发现联系起来——包括古代历史和神经科学——不仅仅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得以统治世界,同时也预示了在未来的几百年来,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也是一本重要的书——挑战、刺激并愉悦着人们的思想。如果有人认为我们不需要从历史吸取教训,不妨看看这本书。
——《经济学人》
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得到的最能够解释历史的理论。伊恩·莫里斯用他的智慧,技巧地展现了他对古代历史的见解,从而解答了最大的历史问题,即西方究竟为何得以统治世界?我爱极了这本书。
——尼尔·弗格森 哈佛大学教授、著名金融历史学家
这是融合三本书的内容为一体的著作:一个真实的而又令人激动的小说;对一万年前重要人物所发生的每一件重要事件的详细而又充满娱乐性的历史记述;以及对未来的一个有根据的推断。这是一个阅读,学习和享受的过程!
——贾里德·戴蒙德 洛杉矶加州大学教授
如果你准备在今年,甚至是在10年内阅读一本有关历史方面的书,那么本书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佛罗里达联合时报》
2018年5月27日 想读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豆瓣
8.6 (13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译者: 郑明萱 中信出版社 2014 - 1
《极端的年代:1914~1991》内容简介:
《极端的年代:1914~1991》是《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的第4部。
20世纪,为人类带来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但同时也摧毁了我们所有的理想。
霍布斯鲍姆以专业史家的精辟洞见和积极参与者的热情关怀,回顾了这个我们所由来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及无数局部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持续40年的“冷战”造成的不安,科技进步的利和弊,社会文化变革的长与短,资本主义发展的荣与衰,社会主义进程的得与失,民族独立与民主运动的起和伏,跨入21世纪前景的明和暗,还有对20世纪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意义的评估等等。
这是一部短促的20世纪史、一位伟大历史学家走过的一生,一个你我都曾或长或短、或深或浅地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故事。
----------------------------------------------------------------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简介: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套装共4册)是公认的“现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门读物”,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历30余年而成的心血巨著,全面展现了从1789年至1991年的世界历史。已翻译成40多种语言,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册,成为全球持续畅销的历史杰作。中文版最新修订出版,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巴西前总统卢拉、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爱德华•萨义德、尼尔•弗格森、托尼•朱特等欧美著名学者隆重推荐。
霍布斯鲍姆认为,学术不应只为少数人服务,因此历时几十年时间写就了这套面向普罗大众、从法国大革命一直讲述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集团的解体、时间跨度达三个世纪的“年代四部曲”。在学者热衷于为大众“制造困惑”的时代,霍布斯鲍姆始终直面现实,坚持明晰流畅的论述和优雅洗练的文风,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和饶有趣味的写作方式,使这四部最高等级的学术著作能为普通大众接受,进而成为历史畅销书。
“年代四部曲”全面梳理由法国大革命至冷战结束的世界历史重要脉络,它们在全球史流行之前就叙述了全球范围的历史,不仅无所不包,而且具有全球意义。前三部讲述了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带来的资本主义和大众民主的发展。《极端的年代》的主题则是20世纪的危机。
自出版以来,“年代四部曲”不断再版重印,已成为简明而深刻的历史叙述的经典,让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获得了触摸历史的机会。只有返观过去的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世界。对“所有希望了解这个世界,并认为历史对于了解世界很有帮助的读者”而言,这是一套不可或缺的经典著作。
--------------------------------------------------------------
编辑推荐:
战后史学写作的高峰。——著名学者爱德华•萨义德
现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门读物。——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
最清醒、深睿、无畏的思想家之一。——巴西前总统卢拉
影响了整整一代政治和学术领袖。——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
所有受过教育的英国人的精神财富的组成部分。——《观察家》
★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最重要的代表作,历30余年而成的心血巨著。
★从1789年到1991年,从法国大革命到冷战结束,全面展现200多年以来现代世界的巨变进程,被赞誉为一套“无与伦比”、“史诗般的”、“殿堂级的历史杰作”。
★“深入的历史研究和卓越的叙事技巧”完美结合,简洁、生动、优雅并极具洞察力,普通读者了解现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门读物。
★翻译成40多种语言,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册,成为全球持续畅销的经典名著。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巴西前总统卢拉、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等国家元首,爱德华•萨义德、尼尔•弗格森、托尼•朱特等欧美著名学者隆重推荐。
★入选英国《卫报》“有史以来100部最伟大的非虚构图书”、中国出版集团“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
★《泰晤士报》《金融时报》《独立报》《观察家》《新共和》《新政治家》《出版商周刊》等近百家欧美权威媒体一致推荐。
★霍布斯鲍姆逝世一周年之际,中文版获全球独家授权,根据最新英文版本审校修订,由中信出版社重磅推出,使得这套世界史学名著在中国得以完整呈现。
------------------------------------------------------------------------
媒体评论:
进步主义政治史界的巨人,影响了整整一代政治和学术领袖。他的史学著作是最高等级的学术作品,但又饱含了深刻的同情和正义感。他孜孜不倦地鼓动人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英国前首相)
20世纪最清醒、深睿、无畏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影响,已经流淌进了巴西的血液。
——卢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巴西前总统)
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并对政治充满激情……一位把历史研究带出象牙之塔,带给普罗大众的伟大学者。
——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英国工党领袖)
很难想象除了霍布斯鲍姆,还有谁能持续写出如此高水平的著作: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代表了战后史学写作的高峰。别人激动、喧闹,他冷静;别人愤怒、粗心,他讽刺挖苦、不偏不倚;别人求助于陈词滥调或体系时,他明察秋毫。霍布斯鲍姆写出这四本书这一成就最吸引人之处在于他贯穿始终的泰然自若。既非过于单纯,又不太过世故、愤世嫉俗,他恢复了人们对理性探究的信心;他的文笔像一位优秀的中长跑选手一样柔韧、有把握,他追溯了现代性的出现、巩固、兴盛和衰落。
——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Waefie Said,著名学者、《东方学》《知识分子论》作者)
霍布斯鲍姆的政治立场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位真正伟大的历史学家。我依然认为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仍是英语作品中近现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门读物……他最好的作品具有非凡的知识宽度和深度,优雅、明晰,同情小人物,喜欢讲述细节。我和他都认为,是经济变化塑造了现代世界。他站在工人和农民一边,我站在资产阶级一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友谊。
——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任何他所涉猎的领域,霍布斯鲍姆都能写出更好的作品,因为他的阅读量更大,具有更宽广和精确的理解。而如果他没有成为一个终身的共产主义者,他将仅仅作为20世纪一位重要的历史学家而被人铭记。
——托尼•朱特(Tony Judt,已故著名历史学家、《战后欧洲史》作者)
当你合上霍布斯鲍姆的某一本书时,感觉就像结束了一场激烈的壁球比赛,筋疲力尽而又备受鼓舞。
——戴维•S•兰德斯(David S. Landes,著名经济史学家、《国富国穷》作者)
霍布斯鲍姆已经阐明了许多题材和论点,从17世纪到20世纪末、从印度到拉丁美洲,其涵盖面之广令人诧异。他拥有极富创意的心灵和罕见的天赋,得以构思出新的概念并加以宣扬,而且这些新概念对之后的历史创作影响深远。就史学方面的才智而言,学界无人可出其右。
——凯斯•托马斯(Keith Thomas,著名学者)
霍布斯鲍姆百科全书般的知识面要归因于他对一切事物的无尽好奇心,以及他在维也纳、柏林和伦敦这样的世界主义大都市的成长经历。
——理查德•J•埃文斯(Richard J. Evans,著名历史学家、《第三帝国三部曲》作者)
与这位瘦削的老者聊上几句,你就会被他带回波澜壮阔的革命与战争年代。再平庸的人,与霍布斯鲍姆相处过一段时间,都会变得睿智而心思缜密……他深谙畅销读物的写作技巧,那些以工业和帝国为主题的系列著作,让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获得了触摸历史的机会,这是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学院学者做不到的。
——特里斯特拉姆•亨特(Tristram Hunt,英国新锐历史学家、工党下院议员)
霍布斯鲍姆是现代权威的史学家……他开创了对公众抗议、暴乱和起义的研究,他的著作对社会科学家和对历史学家一样重要。
——《泰晤士报》(The Times)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可以说是英国最受尊敬的史学家,是极少数真正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史学家之一……无论是在对细枝末节的掌握上,还是在非凡的综合能力上,罕有其匹。
——《卫报》(The Guardian)
他似乎既从容不迫又熟练自在地徜徉于许多地点、主题和世纪之中,时而语带幽默并展现出难得一见的天分。尽管霍布斯鲍姆的特质与布罗代尔颇为不同,但他拥有同样宽阔的视野、深入的观察能力、朝气蓬勃的精神以及(不得不再度强调的)天分。
——《世界报》(Le Monde)
《革命的年代:1789~1848》评价:
一本严肃、精彩、雄辩而引人入胜的书。
——彼得•拉斯莱特(Peter Laslett,剑桥大学教授)
这部作品的分析博学、精彩而富挑战性,它对文学、美学与科技成就的清晰阐述不仅视野宽广,而且颇具新意。
——《英国历史评论》(The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
《资本的年代:1848~1875》评价:
他的两部关于西方现代社会起源的伟大著述——《革命的年代:1789~1848》与《资本的年代:1848~1875》——已经成为所有受过教育的英国人的精神财富的组成部分。
——《观察家》(The Observer)
这本精彩的书每一页都闪耀着光芒……以其令人折服的判断力,挑选出了基本的主题,并通过丰富的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例证对主题进行阐释……真是一本了不起的书!看在老天的分上,也为了你自己,读这本书吧。
——《卫报》(The Guardian)
《帝国的年代:1875~1914》评价:
相比标新立异和故作高深,使作品变得简洁、生动、有趣,远需要更多的天赋和勇气。这部出色的作品就充分显示了这两种品质。如同前两部作品,浩如烟海的知识在书中举重若轻,旁征博引的能力也无人能及。
——大卫•坎纳丁(David Cannadine,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极端的年代:1914~1991》评价:
《极端的年代》是杰出的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对20世纪的个人洞见。这本极其值得阅读的好书视野开阔,学识渊博,激动人心。它回顾了人类灾难不断的20世纪兼具毁灭性和创造性的独特本质,并对未来提出了挑战性的预言。
——《旁观者》(The Spectator)
2018年5月27日 想读
Herb Lubalin 豆瓣
作者: Adrian Shaughnessy Unit Editions 2012 - 8
We are pleased to announce our most ambitious Unit publication to date – a monograph of the legendary Herb Lubalin, one of the foremost graphic designers of the 20th century. Along with Saul Bass and Paul Rand, Herb Lubalin forms a trio of American graphic design greatness.
This meticulously researched book offers a complete career overview of Herb Lubalin, beginning with his early days as one of the original Mad Men in the New York advertising world of the 50s and 60s, and continuing into the years of his greatest achievements a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typographers and graphic designers.
Herb Lubalin's work is enjoying an unprecedented revival of interest amongst young graphic designers. The Lubalin cult is global, with strong pockets of interest in Korea, Japan and, of course, the USA
and UK.
Manuals 1: Design & Identity Guidelines 豆瓣
Manuals 1: Design & Identity Guidelines is an archaeological dig through 20 such manuals from 1963 to 1981. A book for graphic design cognoscenti, it comprises a short section of essays and interviews on the thinking and history of corporate identity, followed by a much longer section that includes comprehensively photographed highlights from the manuals. Icon
东进(套装共2册) 豆瓣
作者: 保罗·卡雷尔 译者: 小小冰人 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2013 - 1
《东进:苏德战争1941-1943(套装共2册)》最初出版于1964年,它首创先河地将二战最重要的战场——东线——的血腥战事历程清晰而又详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是难能可贵的一部佳作。《东进:苏德战争1941-1943(套装共2册)》从东线战事爆发的第一天,也就是1941年6月22日的“巴巴罗萨”战役开始,一直讲述到纳粹德国败亡,全景式地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战争画面:既有高层将领的运筹帷幄,也有下级将士的浴血奋战,这两方面的结合构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传奇。书中也不乏一些细节性描述,例如地雷犬的出现、弗拉索夫的被俘、蓝色行动的泄密、对阿斯特拉罕的侦察等等,即便对东线战事了如指掌的读者,也能从书中获得新的收益。大大小小的事件,林林总总的人物,全面而又详尽地展现了东线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是战争史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西方对《东进:苏德战争1941-1943(套装共2册)》的评价用了这样一个词:all time classic——永远的经典之作。
上世纪六十年代到本世纪的今天,《东进:苏德战争1941-1943(套装共2册)》不仅一直在大卖特卖,许多著名出版社还都先后推出过自己的版本——包括“地图版”、“彩色插图版”等等——这一点有力地证明了这本著作的经典性。
海报:
2018年2月8日 想读
“笨办法”学Python(第3版) 豆瓣
Learn Python the Hard Way: A Very Simple Introduction to the Terrifyingly Beautiful World of Computers and Code (3/e)
7.4 (10 个评分) 作者: Zed A.Shaw 译者: 王巍巍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 11
本书是一本Python入门书籍,适合对计算机了解不多,没有学过编程,但对编程感兴趣的读者学习使用。这本书以习题的方式引导读者一步一步学习编程,从简单的打印一直讲到完整项目的实现,让初学者从基础的编程技术入手,最终体验到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
本书结构非常简单,共包括52个习题,其中26个覆盖了输入/输出、变量和函数三个主题,另外26个覆盖了一些比较高级的话题,如条件判断、循环、类和对象、代码测试及项目的实现等。每一章的格式基本相同,以代码习题开始,按照说明编写代码,运行并检查结果,然后再做附加练习。
Zed Shaw完善了这个堪称世上最好的Python学习系统。只要跟着学习,你就会和迄今为止数十万Zed教过的初学者一样获得成功。
在这本书中,你将通过完成52个精心设计的习题来学会Python。阅读这些习题,把习题的代码精确地写出来(禁止复制和粘贴!),修正你的错误,观察程序的运行。在这个过程中,你将了解软件是如何工作的,好的程序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怎样阅读、编写、思考代码,以及如何用专业程序员的技巧来找出并修正错误。最重要的是,你将学到下面这些编写优秀的Python软件必需的初始技能。
这本书会让你的每一分钟投入都有回报。Python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受欢迎的编程语言之一,很快你就会成为一名Python程序员。
你还可以看Zed的视频!随书附赠的DVD中包含5个多小时激情挥洒的教学内容:一部完整的Python视频教程!
2017年8月6日 想读
C Primer Plus(第6版)中文版 豆瓣
C Primer Plus : 6th
8.8 (11 个评分) 作者: 普拉达 (Stephen Prata) 译者: 姜佑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 - 4
《C Primer Plus(第6版)中文版》详细讲解了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编程技巧。
《C Primer Plus(第6版)中文版》共17章。第1、2章介绍了C语言编程的预备知识。第3~15章详细讲解了C语言的相关知识,包括数据类型、格式化输入/输出、运算符、表达式、语句、循环、字符输入和输出、函数、数组和指针、字符和字符串函数、内存管理、文件输入输出、结构、位操作等。第16章、17章介绍C预处理器、C库和高级数据表示。本书以完整的程序为例,讲解C语言的知识要点和注意事项。每章末设计了大量复习题和编程练习,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实际编程能力。附录给出了各章复习题的参考答案和丰富的参考资料。
《C Primer Plus(第6版)中文版》可作为C语言的教材,适用于需要系统学习C语言的初学者,也适用于巩固C语言知识或希望进一步提高编程技术的程序员。
2017年8月6日 想读
C++ Primer Plus 豆瓣 Goodreads
C++ Primer Plus, 6th Edition
8.8 (10 个评分) 作者: Stephen Prata 译者: 张海龙 / 袁国忠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 6
C++是在C语言基础上开发的一种集面向对象编程、通用编程和传统的过程化编程于一体的编程语言,是C语言的超集。本书是根据2003年的ISO/ANSI C++标准编写的。通过大量短小精悍的程序详细而全面地阐述了C++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全书分为18章和10个附录,分别介绍了C++程序的运行方式、基本数据类型、复合数据类型、循环和关系表达式、分支语句和逻辑操作符、函数重载和函数模板、内存模型和名称空间、类的设计和使用、多态、虚函数、动态内存分配、继承、代码重用、友元、异常处理技术、string类和标准模板库、输入/输出等内容。本书针对C++初学者,从C语言基础知识开始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C++新增的特性,因此不要求读者有较多C语言方面的背景知识。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C++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供初学者自学C++时使用。
2017年8月6日 想读
C Primer Plus 豆瓣
8.9 (15 个评分) 作者: Stephen Prata / 云巅工作室 译者: 云巅工作室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 2
《C Primer Plus(第5版)(中文版)》共17章。第1、2章学习C语言编程所需的预备知识。第3到15章介绍了C语言的相关知识,包括数据类型、格式化输入输出、运算符、表达式、流程控制语句、函数、数组和指针、字符串操作、内存管理、位操作等等,知识内容都针对C99标准;另外,第10章强化了对指针的讨论,第12章引入了动态内存分配的概念,这些内容更加适合读者的需求。第16章和第17章讨论了C预处理器和C库函数、高级数据表示(数据结构)方面的内容。附录给出了各章后面复习题、编程练习的答案和丰富的C编程参考资料。
2017年8月6日 想读
Real-Time Rendering, Third Edition 豆瓣
作者: Tomas Akenine-Moller / Eric Haines A K Peters/CRC Press 2008 - 7
Thoroughly revised, this third edition focuses on modern techniques used to generate synthetic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in a fraction of a second. With the advent or programmable shaders, a wide variety of new algorithms have arisen and evolved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This edition discusses current, practical rendering methods used in game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It also presents a solid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relevant mathematics for the field of interactive computer graphics, all in an approachable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