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rgb - 标记
告別總參謀部
作者: 羅宇 Open Magazine 2015 - 1
中共大將羅瑞卿之子羅宇回憶錄 棄功名六四出走一生傳奇 細說家族與毛澤東林彪恩怨見證鄧小平家與總參貪腐內情黨內殘酷鬥爭:派系與陰謀 我對共產黨、共產主義,從擁護到懷疑,到徹底拋棄,用了半生時間。文革之後,我想這架機器是出了問題,但還想把它修好。「六四」之後,我知道根本沒可能修好,只能把它徹底砸爛,我無力砸它,只能逃跑,否則就會被它吞噬。共產黨是架可怕的機器,它無情地吞噬著敵人,也無情的吞噬著自己人。 一幫有崇高理想和獻身精神的男女建造了這架機器,一旦建成,這架機器就不再受這幫理想主義者的控制,而是受駕駛座上的某一個人控制。毛澤東坐穩了駕駛座後,得到人民擁護,駕駛這個機器殺了劉少奇、林彪、彭德懷、賀龍......,準備殺掉周恩來,幾乎殺了鄧小平,也幾乎殺了羅猛。(本書第6章) 羅瑞卿是毛澤東的心腹大將,執掌公安和總參大權;林彪是毛向全黨宣戰的接班人,文革展現毛林羅的生死大搏殺。結果羅成為祭旗、林叛逃身亡、毛則死於眾叛親離。在這場三雄決鬥家破人亡浩劫裡倖存的革命之子羅宇,親歷悲憤、覺醒和思考,寫出他見證的殘酷而荒誕的內幕。最後,在六四槍聲中逃出魔網,奔向自由人生,和香港女星狄娜結為終身伴侶。本書是一位中共第一代子女最有反叛精神和獨立個性的心靈記錄。有鮮為人知的大內秘聞,包括鄧楊頂級家族的貪污腐敗、權力核心的陰謀狡詐、總參人事的烏煙瘴氣和江青葉劍英楊尚昆等人的私生活,也不乏對黨國命運的深刻反思。作者文筆樸實,描述生動,直抒胸臆,復活中國20世紀最震撼的一段紅色歷史現場。
2024年11月17日 想读
毛澤東最後的革命 Goodreads 谷歌图书
9.4 (5 个评分) 作者: Roderick MacFarquhar 左岸文化 2009
中國六億人口的顯著特點是一窮二白。這些看起來是壞事,其實是好事。窮則思變,要幹,要革命。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br /><b>——毛澤東,一九五八</b><br /><br />當時人民都造反,正如這之前人民都革命,之後人人又都誨言造反,或乾脆忘掉這段歷史,人人又都成了大災大難的受害者,忘了在災難沒落到自己身上之前,也多多少少當過打手,歷史就這樣一再變臉。你最好別去寫什麼歷史,只回顧個人的經驗。……而且說不準什麼時候,等人忘了,又捲土重來,沒瘋過的人再瘋一遍,沒受過迫害的再去迫害或受迫害,也因為瘋病人生來就有,只看何時發作。<br /><b>——高行健:《一個人的聖經》</b><br /><br />  文化大革命(1966-1976)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分水嶺,是共黨統治中國五十年來最關鍵的十年。在1966年之前,中國還是個典型的共產主義國家,用計畫經濟和一黨專政來統治人民。但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間,毛澤東居然放任紅衛兵對抗共產黨員,在任何共產國家都不曾出現這種情況。數萬名官員被羞辱、毒打甚至被殺害,社會秩序一片大亂,甚至必須動用軍隊來維持(但方式也同樣殘忍)。<br /><br />  在這本巨作中,麥克法夸爾和沈邁克解釋為何毛澤東要發動文化大革命,描述他如何一手操控這場運動,以及如何不擇手段地誅殺異己。作者也記述在這場駭人的政治災難中,國家如何變成互相屠殺的戰場,整個文化大革命後來完全失控,肅殺的氣氛癱瘓了整個國家。除了平民之外,毛澤東還得忙著對付他的政敵:林彪、周恩來、鄧小平、江青。<br /><br />  毛澤東死後,為了平復這十年間的肅殺與混亂,接任的領導人鄧小平採取改革的路線,此後資本主義在中國欣欣向榮,共黨也不再具有絕對的威權。<br /><br />  《毛澤東最後的革命》這本書,不僅是對毛澤東有精細的分析與批判,也是見證這個轉折年代最具公信力與可讀性的資料。
2024年11月17日 想读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 Goodreads 谷歌图书
8.8 (8 个评分) 作者: 馮客(Frank Dikotter)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16 - 12
這段歷史的焦點是人民!文革爆發50週年,從人民視角重探文化大革命的真實歷史
當代中國史學家馮客經典力作──《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
2016年《金融時報》最佳歷史類選書
檢視中國社會底層如何經歷了一場文革魔幻之旅
更重要的是,埋葬了毛澤東主義。

文化大革命不是一場群眾運動,是一個人在用槍桿子運動群眾──王榮芬

在共黨幹部、政府官僚、解放軍和紅衛兵的鬥獸場之外,還有一段真正屬於普通中國人民的文革史。普遍中國人民在十年文革浩劫中究竟遭遇到怎樣的衝擊?他們如何面對毛澤東一人由上而下發起的報復清算運動?如何自保、甚至從中尋求新的生存空間?
當革命猛力搖撼建國以來形成的種種基層集體組織和權力結構時,計畫經濟體系也意外地隨之崩潰,這是毛澤東始料未及的結果。
馮客的《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就是要描述這場中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為何發生?如何演變?留下了什麼樣的創傷和遺產?本書是從中國基層人民角度,揭露1962至1976年間,他們所經驗過的文化大革命真相。這種從人民歷史角度出發的書寫,有異於過去的一般研究。本書資料來自數百份檔案庫中的文件,其中大多數在這本書是首度被使用,包含紅衛兵受害者的詳細狀況、政治肅清的數據、針對農村情況所做的調查、工廠和作坊的問卷報告、警方的黑市報告,甚至還有村民寫的投訴信,關於文革的回憶錄,自費出版的「自印書」(由基層黨員、甚至普通民眾執筆撰寫,提供了官方記載中看不到的視角)、訪談紀錄等。本書嘗試將「大歷史的敘述」與曾經身處這場人倫悲劇之中那些男男女女的「故事」連結在一起。從處在政權頂端的領導人物,直到偏僻地區的窮困村民,大家都面臨過極度艱難的考驗,而他們當時做出的不同選擇,顛覆了世人的印象──世人通常認為毛澤東時期最後十年裡的幾億中國人都具有相當高的同質性。事實上,他們所做的種種抉擇加總起來,最終將國家推向了一個與毛澤東設想中截然不同的方向:他們沒有打擊殘存的資產階級文化,而是推翻了計畫經濟,使黨的意識形態空洞化。

馮客在《文化大革命》書裡提出,史達林過世之後,毛澤東相信自己應該已經成為全世界社會主義的最高領導人,這是他所追求的歷史定位。為了證明這一點,毛澤東在1958年發動大躍進,結果引來一場慘痛的失敗,許多同志和老戰友都認為毛澤東必須負起最大責任。
毛澤東為此憤恨難平,經過幾年思考之後,他再度出手,於1966年發起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這是一場源於毛澤東個人積怨憤怒的政治運動,他號召年輕人挺身為他戰鬥,肅清沒有人知道何時開始潛伏在黨內的「走資派」、「修正主義分子」、「階級敵人」,而且讓紅衛兵的矛頭指向他想要報復的政敵。
但是他的政敵們並非束手無策,他們早已學得了分化、轉移的手段,讓紅衛兵們分裂成許多派系,為了爭執「誰才是人民公敵」而內鬥不休。毛澤東當然不能就此罷手,於是呼籲全體中國人都必須投身文革,將運動的規模擴大到前所未見的程度,鋪天蓋地而來,混亂程度幾近內戰。
1968年,以林彪為首的軍隊出面接管了這片大混亂,國家的權力卻同時由黨組織轉移到軍方手中。隨著林彪聲勢日益上升,毛澤東的猜忌心也日益增長,最終導致了林彪叛逃身亡事件。
文化大革命使黨組織和軍隊都受到了創傷,飽經苦難因而堅韌的基層人民卻逐漸發展出自己的應對方式,從集體組織的桎梏中掙脫出來,一點一滴地將計畫經濟埋入土中,為日後鄧小平的改革開放開啟了一扇大門。

※國際媒體一致推薦

卓越的研究,敏銳地剖析了那個喧鬧而難以捉摸的時代,馮客承續了他出色的前作,為我們述說了一段恐怖而難以置信的苦難故事。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如果這本書在中國流行,將會動搖中共政權的基礎……它絕對有助於我們理解當代中國。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對於那些吞下了糖衣毒藥,聲稱當前繁榮的中國值得信任的人而言,馮客教授提供了解毒劑。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馮客對於文化大革命作出了優秀的研究,是一本可以流暢閱讀的新書,讓我們完全看清毛澤東最後一次實驗,是一場估計錯誤、耗費無數人類成本的悲劇。
──《衛報》(The Guardian)

那個時代的狂熱撕毀了友誼和親情,更不用說它也毀了中共本身。馮客的新作強而有力地傳達了這個論點。
──《泰晤士报》(The Times)

馮客教授掌握了細節,言簡意賅地織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當代中國掛毯……這本光彩奪目的新書讓我們毫無懷疑,毛澤東幾乎毀滅了中國,而中國最新的獨裁者習近平繼承了毛所遺留下來的偏執狂熱。
──《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2024年11月17日 想读
毛澤東的大饑荒:中國浩劫史1958-1962(當代中國史學家馮客三部曲) 谷歌图书
8.0 (7 个评分) 作者: 馮客(Frank Dikotter)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21 - 7
★★★馮客經典作品全新中文譯本★★★★英國塞繆爾.約翰遜獎(Samuel Johnson Prize)得獎作品★改寫中國近代史的權威鉅著,了解20世紀中國史必讀之書
一場奪去至少4500萬人性命的大饑荒,是天災還是人禍?一部傑出的歷史調查,揭示了世界歷史上最惡劣的罪行之一

「這本書比你讀過的任何一本書都要可怕,那些毫無人性的人,特別是被意識形態主宰的人,令每一頁都不忍卒睹……震懾人心……馮客為歷史做出了貢獻,也為中國人——等他們有朝一日能夠讀到這本書時——做出了貢獻。」——《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中國近代史上最瘋狂、黑暗、悲慘的一頁二十世紀最大人禍真相的解密與重構
1958至1962年,中國變成了人間地獄。毛澤東將全國推向大躍進的狂潮,企圖以這種方式在十五年內趕上並超過英國。這場試驗最終導致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災難,奪去了數千萬人的生命。
馮客用精彩的文筆和豐富的細節,為我們呈現了一段被人們廣為猜測卻從未得知全貌的歷史。他查閱大量中國共產黨的檔案——不只中央檔案,還有各省省級檔案館,與不同地區的市級和縣級檔案館所藏資料,其中包括公安局的機密報告、黨內高層會議的詳細紀錄、未經修改的重要領導人的原始講話、農村工作的情況調查、集體殺戮案件的調查、祕密的民意調查與普通老百姓的檢舉信等等。這些檔案長久以來一直對外界保密,只有少數最受黨信任的歷史學者才能查閱,但在檔案法頒布之後,數千份中央及地方的檔案一度對外開放,徹底改變了人們研究毛澤東時代的方法。也是透過這些檔案,馮客得以拼湊出那段中國官方亟欲遺忘、不欲人知的過往。
本書的英文版出版後,立刻引起國際間的重視與討論,更贏得英國最具代表性的非小說類書獎——塞繆爾.約翰遜獎(Samuel Johnson Prize,後改稱巴美列.捷福獎 Baillie Gifford Prize)。評審團給予此書高度讚譽,有位評審稱「本書不僅在當下顯得重要,隨著中國在世界變得越來越有影響力、更為人所重視,它在某種程度上也會變得更為重要。」另一位評審則稱,馮客之作完全改變了他對於二十世紀的認識。過去西方世界談論二十世紀獨裁政權帶來的災難,多半聚焦希特勒與史達林,《毛澤東的大饑荒》一書則讓許多西方讀者警覺,當代中國也曾發生過這麼一段悲劇般的歷史。
當年的毛澤東想透過大躍進把中國提升為超級大國,並藉此向世人證明共產主義的力量,但終究痴人說夢,事與願違。然而在馮客之前,從未有人如此明確地證明這一點。大躍進運動最終發展成「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群體性殺戮之一」——至少四、五千萬人因過度勞累、飢餓或遭毒打而死;不僅如此,它還造成人類歷史上對建築物最大規模的崩毀、對自然環境帶來災難性的破壞。馮客透過龐雜檔案研究及內部人士採訪,以生動的敘述,把決策層的內幕與百姓的日常生活聯繫在一起,為死者和弱者發聲,這種寫法在同類題材的研究中絕無僅有,深刻挖掘出最貼近史實的闃黑面貌,令人怵目驚心、更令人掩卷嘆息。
《毛澤東的大饑荒》是想要認識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的必讀之作。本次推出的新譯本,全面改正了原譯本的錯誤與疏漏,也讓馮客的經典作品以更為貼近原作的模樣,忠實呈現於中文世界的讀者面前。幾十年過去了,但往事並未如煙,當年那段時代的黑暗、政治的瘋狂,以及許許多多消逝在歷史中的無辜生命,都將因馮客的書寫而被世人所記憶。

強力推薦余敏玲〈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李志德〈鏡文學副總編輯、資深媒體工作者〉汪浩〈作家、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博士〉陳耀煌〈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黃克武〈中研院近史所特聘研究員〉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國際讚譽一部傑出的歷史調查,揭示了世界歷史上最惡劣的罪行之一。本書揭示了(大饑荒)的恐怖程度,對於任何想了解二十世紀歷史的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必讀的佳作。——《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
勇氣和才華兼備。這本書的成就無與倫比,它向世人證明毛澤東導致了那場大饑荒……正因為有本書這樣如此傑出的研究,數百萬逝者的後人才得以了解發生在他們先輩身上的悲劇。馮客重構了中國大躍進運動導致的悲劇,證明毛澤東是歷史上最大的惡魔之一……馮客的筆調冷靜節制,他讓書中的人物為自己發聲。馮客這項出色的研究,告訴我們大饑荒如何將1950年代的大躍進和1960年代席捲中國的文化大革命聯繫在一起。透過他的研究,中國人民終於知道了那些歷史罪人的名字,儘管對大多數人來說,如今追究他們的責任已經為時過晚了。——《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本書是對歷史上規模最大、最致命的一次饑荒所做的最具權威性、最全面的研究。——張戎,《鴻》、《毛澤東》、《慈禧》暢銷傳記作家
引人入勝……透過對檔案的細緻分析,馮客的研究證明毛澤東政權造成了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人為的饑荒」。——《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
一項勇敢的研究……揭示了災難的全部含義。——《經濟學人》(Economist)
《毛澤東的大饑荒》用前所未有的細節揭示了一個可怕的故事。——《獨立報》(Independent)
講述了一個令人痛心的故事。——《星期日標準報》(Evening Standard)
一流的研究。人們會記住,身為統治者的毛澤東發動和主導了人類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一次人為災難。毛在中國歷史上的形象從此明確無疑了。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馮客的這本書幫助人們認清了毛的真面目。——《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這本書讓毛聲譽掃地,淪為希特勒和史達林一類的惡魔……對於毛的種種恐怖罪行,本書做了最好、最新的呈現。無論是從事中國研究的學者,還是想了解真實中國的一般讀者,都會從馮客的研究中獲益。遲早有一天,中國人也會稱讚他。——《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
一個國家透過全民動員,企圖迅速實現工業和農業的現代化,以創造一個共產主義的烏托邦,最終卻因官員的腐敗和無能而失敗,並導致四千五百萬人喪生。本書用生動的細節和求真的勇氣講述了這個故事。——《泰晤士報》(The Times)
馮客流暢的敘事使這本書讀來令人著迷。——《都市日報》(Metro)
本書是一本傑作。馮客教授做了細緻的研究,通過鑽研中文檔案,他揭示了許多驚人的細節,同時提出了深刻的洞見。這本書讓人們對大饑荒有了許多新的認識,但最重要的是提醒我們,二十世紀的歷史需要加以重新審視。——賈斯柏.貝克(Jasper Backer),《旁觀者》(Spectator)
馮客用冷峻的筆墨,對毛的個性和心理進行了深刻描繪,證明毛確實是一個性情殘酷卻又懦弱卑怯、冷酷無情而又報復心極強的人……描寫得非常坦率。——《紐約客》(New Yorker)
本書基於最新的研究,用高超的敘事技巧,講述了一場造成四千五百萬人死亡的人為的大饑荒。作者對毛的宮廷政治描述得引人入勝,刻畫了從獨裁者及其黨羽到普通村夫的眾多人物。——西蒙.蒙蒂菲奧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史達林:紅沙皇宮》(Stalin: the Court of the Red Tsar)作者
本書基於新近開放的檔案資料,對中國的大躍進運動秉筆直書……讀來令人耳目一新,毛骨悚然。中國歷史上如此黑暗的一頁,亟待人們更進一步的研究。——《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本書呈現了大量關於苦難的敘述,其中既有統計資料,也有殘酷的事例,還有對災難負有責任的領導人的自我辯解。——《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這本書比你讀過的任何一本書都要可怕,那些毫無人性的人,特別是被意識形態主宰的人,令每一頁都不忍卒睹……震懾人心……馮客為歷史做出了貢獻,也為中國人——等他們有朝一日能夠讀到這本書時——做出了貢獻。——《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一本傑作,定義了學術的新標竿。——《台北時報》(Taipei Times)
令人震驚。——邁克爾.博利格(Michael Burleigh),《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
聞所未聞,令人痛心。——《倫敦旗幟晚報》(London Evening Standard)
一本傑作,其內容不僅是關於中國的現代史,更告訴我們在一個專制的國家裡,領導人的一個簡單想法,在大肆宣傳之下,可以給國家招致怎樣的災禍——在這本書中,災禍的程度已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觀察家報》(The Observer)
2024年11月17日 想读
毛澤東:真實的故事 谷歌图书
作者: 亞歷山大‧潘佐夫(Alexander V. Pantsov) / 梁思文(Steven I. Levine)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15 - 5
全球獨家一刀未剪中文版最具權威性毛澤東傳記!

披露首次解密的蘇聯檔案,撥開神化與醜化的迷霧
再現毛澤東作為革命者的激情與權謀,
作為獨裁者的殘暴與盲目,
以及身為丈夫與父親的複雜人性
從青年重視農民運動的革命者,到老年將全中國捲入鬥爭的掌權者

香港科技大學丁學良教授專文導讀推薦

※ 本書特色:
‧透過蘇聯解密檔案,獨家解讀毛澤東與史達林、赫魯雪夫的往來交惡秘辛,描繪蘇聯扶植、操控、牽制中共的錯綜關係,了解毛澤東於蘇聯羽翼下之危局和機運。
‧唯一跳脫中共官方神話與個人經驗之侷限,以最新史料揭露毛澤東多樣面貌真相的權威傳記。更以過去未見的機密檔案解開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背後的真相。
‧描繪這位自詡詩人的專制者如何從年輕時對革命的理想與堅持,轉變為晚年對權力的執著與狂熱。分析毛澤東嚴密矯飾、「喪事當做喜事辦」的宣傳手法,揭露毛澤東以「創造階級敵人」邁向成功之冷酷哲學和陰狠果決的鬥爭手段。

由亞歷山大‧潘佐夫(Alexander V. Pantsov)、梁思文(Steven I. Levine)兩位教授所撰寫的《毛澤東:真實的故事》,首次揭露「俄羅斯社會暨政治史國家檔案」中龐大豐富的中國共產黨機密文件,包括中共駐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的卷宗文件、中共中央委員會的帳冊及財務收據、共產國際和布爾什維克黨的指令、列寧、史達林、托洛茨基和其他布爾什維克領導人的文件、中共及國民黨派駐共產國際代表的秘密報告,還有許多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王明等中共高階黨員的相關資料。
潘佐夫與梁思文利用共產國際所保存的毛澤東私人信件、他和史達林、赫魯雪夫的會談速記記錄、蘇聯醫生彙整的毛澤東病歷、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KGB)和共產國際特務的秘密報告、毛澤東妻兒子女的個人資料,包括早先大家都不知道的第九個小孩於莫斯科出生的出生證明等珍貴史料,以全新視角重新解讀毛澤東的一生。
《毛澤東:真實的故事》內容豐厚紮實,全書共分36章,呈現毛澤東的多樣性面貌——他是革命家、也是暴君;是詩人、也是專制者;是哲學家、也是政客;既為人夫、卻又四處留情。毛澤東盡全力繁榮國家、鞏固國際地位,卻又自陷於政治和意識型態的死巷,並沉浸在個人崇拜中。作者潘佐夫與梁思文將毛澤東從聖人及惡魔的刻板印像中解放出來,還原為歷史上一個有血有肉、複雜多變的人物,重新評價他的政治功過和私人生活。
2024年11月17日 想读
中共歷史的見證 谷歌图书
作者: 司馬璐 明镜出版社 2004
本書著者司馬璐,原名馬義。在那個封建社會,馬家祠堂不認我,因為我是一個私生子。我自幼是個孤兒,沒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幼年依親讀了幾年小學,其後在流浪中自修苦學,漸對時事發生興趣,先後參加過左翼讀書會與中國共產黨。去了當時中共的政治中心延安,使我的一生不斷發生奇遇。

我在延安見過毛澤東,周恩來,張國燾,王明,劉少奇等中共第一代互相對立的人物。

我在延安讀過抗日軍政大學和擔任抗大圖書館主任,當時胡耀邦任抗大政治部主任。我在延安與中共領導人開始由於情感糾纏,從情敵被打成政敵。當時的中共中央組織部長陳雲派我到敵區做地下工作。接受考驗。因為我的表現積極被恢復黨籍,擔任朝鮮義勇隊的中共代表。其後又被派往浙西,當時我的處境危機四伏,驚心動魄,分分秒秒在和死神共舞,目睹多少為理想奮鬥不息的青年人,死於黨內外的鬥爭中。我終於逃了。我於1937年入黨,1943年退黨。

我退出中共後,繼續爭取中國的自由民主,參加過中國民主同盟,創辦《自由東方》雜誌,組織《中國人民黨》等,由於當時中共對於一個自動脫黨,又對中共內情了解太多者,一直窮追猛打,欲置我於死地。1949年中共建政時,我逃到香港。

我在香港組織過「中國自由作家聯誼會」,成立自聯通訊社,出版《展望》雜誌,創立「中國問題研究中心」等,先後出席過「國際東方學者會議」多次,應邀訪問西德,蘇聯等國。

我在從事中國民主運動中,先後接觸過沈鈞儒,章伯鈞,蔣介石,蔣經國,李友邦,郭雨新等。

1983年,我移民美國,先後主持過《探索》雜誌,組織過「中華學人聯誼會」等。

我少年時代與戈揚結伴從事革命運動,相識逾70年,其間經過幾度離散,終於在2002年9月在紐約結婚,共度晚年。

感謝朋友們的祝福,請讀者看我們的故事吧。
2024年11月17日 想读
毛泽东 鲜为人知的故事
MAO:The Unknown Story
作者: 张戎 / 乔.哈利戴 香港开放出版社 2006 - 9
一部震撼世界的書」!譯有十餘種文字版本

毛澤東,這個曾主宰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統治者,去世已經三十年。他的統治導致至少七千萬中國人在和平時期死亡。但他的真實面貌,一直在雲遮霧罩之中。

英籍華人作家張戎,與夫婿喬·哈利戴,以十二年的時間和精力,搜集披閱難以數計的中外文獻資料,深入多個國家的檔案館,採訪數百名與毛澤東有關的人士,包括與毛有過往來的各國政要,完成了這部被讚為「威力像原子彈」的毛澤東傳記。

本書前所未有地揭示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紅軍長征為什麼會成功;毛對抗日戰爭的暗中策略;毛究竟靠什麼征服中國大陸;毛與蔣介石撲朔迷離的關係;毛為甚麼要打朝鮮戰爭;三千八百萬中國人為甚麼會餓死;毛發動文革的真實原因;毛在黨內數十年搞權力鬥爭的真相;毛和斯大林、蘇聯淵源深厚的恩仇秘聞;還有毛與妻子兒女以及女人們的關係……

作者挖掘出大量聞所未聞的史料,經過嚴謹的考證,以生動細膩的敘述風格,描寫一個個情節豐富的故事,構成一幅波瀾壯闊的長篇畫卷。透過毛澤東一生的深謀詭詐與堅忍不拔,不擇手段與眼光獨慧,殘忍冷酷與精明幽默……展現共產主義在中國二十世紀崛起的驚人內幕,從而改寫了被顛倒的歷史。

作者簡介:
張戎(Jung Chang)

出生於四川宜賓。

一九六六年文革開始時,為初中學生,當過紅衛兵,後來做過農民、赤腳醫生、翻砂工和電工。

一九七三年就讀於四川大學英語系,畢業後留校當助教。

一九七八年留學英國,一九七九年入約克大學專攻語言學,一九八二年獲博士學位,是中共執政以來第一位獲英國博士學位的中國大陸人。

曾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任教。

一九九一年,出版自傳性著作《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成為英國出版史上非文學類最暢銷的書籍,被讀者評選為二十世紀最佳書籍之一,已譯成三十多種文字,全球發行,銷售量逾一千萬冊。二○○五年六月和丈夫哈利戴出版傳記《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已有十餘種文字版本,在許多國家登上暢銷書榜,被譽為「一部震撼世界的書」。

喬.哈利戴(Jon Halliday)

出生於愛爾蘭的都柏林,作家,歷史學家。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曾任職於倫敦大學國王學院。

通曉多種語言文字,著述頗豐。
2024年11月17日 想读
天地翻覆 谷歌图书
8.8 (5 个评分) 作者: 杨继绳 著 天地图书 2017 - 7
「文革」十年是中國當代史上一個規模最大的暴風驟雨般的群眾運動,這場運動將全國十億多的民眾捲入其中,是一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以來持續最久的天地翻覆的「革命」,這場「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下掃政治賤民,上打官僚集團,神州大地,幾乎每個階層、每個單位、每個地區、每個家庭都不可避免地捲入其中。 隨着「四人幫」的覆滅,「文革」正式落幕。1981年,中共中央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將這場持續了十年,給中國帶來巨大災難的「文革」定性為「十年浩劫」,徹底予以否定,並開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抉擇。時隔五十年,《人民日報》於2016年5月17日發表的文章重申了官方對十年文革的否定之定性。 著名作家王蒙在文革後出版的《中國天機》的書中說過:「誰能解釋與進一步從政治上從學理上總結1966年開始的十年『文革』?中國人應該幹這個活。中國共產黨應該幹這個活。中國學者應該幹這個活。這是中國人的歷史與國際責任。中國責無旁貸。正確地毫不含糊地總結『文革』的方方面面,這也是中國對人類歷史的貢獻。」也就是說,「以史為鑑」是為了中華民族更好地前進。 三十多年來,「文革史」題材寫作一直是數以億計中國親歷者關注的讀物,但對「文革」的褒貶之議不斷。這個話題也成為海內外「當代中國史」的一門持續重要課題,本書就是中國學者的一個新的嘗試。 從2007年起,本書作者楊繼繩窮近十年之功,撰著了這部長達九十萬字的力作,不僅從「文革」前發生的重大事件追溯起源,且「清明上河圖」式地展現了文化大革命的全過程,本着「敍事客觀,分析深入」的寫史原則,力圖用客觀、公允、中立的理性角度來還原歷史本來的面目。而且,希冀站在人類文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普世價值的觀點來研究與反思文革。本書分為上、下二部,上篇從「文革前發生的重大事件」到第十六章「清查『5.16』之謎」;下篇從「清理階級隊伍」至「文革落幕」。全書合共32章,既有史實的細節考證,又有新穎、獨特的史論,成一家之言。尤其是長文「導論」就文革對中國社會五十年之變局及現狀的探索,值得當代讀者掩卷長思。
2024年11月15日 想读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 Goodreads
8.6 (15 个评分) 作者: 楊繼繩 特區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2004
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修訂版) 中國到底要不要進行政治改革?為甚麼政治改革的命題會成為當今議論不休的一個熱點,甚至可能引起一場新的政治鬥爭呢? 這本書告訴我們:你想了解這些為甚麼?就必須了解毛東逝世後的中國政治鬥爭,就必須知道胡耀邦、趙紫陽與政壇老人的博弈的詳細經過,就必須了解「六四」前後發生的政治鬥爭內幕。本書作者楊繼繩是前新華社的高級記者,根據許多寶貴的資料及採訪許多高層的當事人後在六年前出版此書,一時洛陽紙貴,而趙紫陽在生命最後的時刻讀完了它,並予以高度評價。但作者不滿足於此書的不足之處。又多方搜集,增刪補闕,加進了許多第一手資料。 作者也不囿於自己的政治傾向,本書就吸收了不同意見者的材料,也補充了一些不為人知的資料,譬如揭示了三十八軍軍長徐勤先「抗命」而被撤職判刑的真相,廓清了謠言與誤傳。可以說,本書比現有任何有關這一方面的書籍所記載的內容更為詳盡與可靠,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信史,一本不可不讀的好書。 作者簡介: 楊繼繩,新華社高級記者,著名學者。1966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在新華通訊社任記者、編輯35年。現任《炎黃春秋》雜誌社副社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五屆理事。發表新聞、通訊、評論數以千篇計。出版專著有:《技術商品與技術市場》、《技術貿易學》、《社會奧秘之門》、《鄧小平時代》、《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等。1984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作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92年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2024年11月15日 想读
盛世 Goodreads Goodreads
盛世—中國2013年 (Prosperous Age: China in the year 2013)
8.7 (11 个评分) 作者: 陳冠中
TRUTH IS NOT AN OPTION.... Beijing, sometime in the near future: a month has gone missing from official records. No one has any memory of it, and no one can care less. Except for a small circle of friends, who will stop at nothing to get to the bottom of the sinister cheerfulness and amnesia that has possessed the Chinese nation.
When they kidnap a high-ranking official and force him to reveal all, what they learn - not only about their leaders, but also about their own people - stuns them to the core. It is a message that will rock the world.... Terrifying methods of cunning, deception, and terror are unveiled by the truth-seekers in this thriller-expose of the Communist Party's stranglehold on China today.
2024年11月11日 想读
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豆瓣
9.6 (9 个评分) 作者: 杨奎松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5 - 5
毛泽东一生都同莫斯科有着不解之缘。
30岁的毛泽东入选中央局,得益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赏识;然而从莫斯科回来的政治局领导人之一的张闻天到苏区一年半竟然从没想到要了解一下毛泽东有什么本领;俄国人把毛泽东视为“亚洲的铁托”,斯大林、莫洛托夫竟然当面批评毛泽东,毛泽东气愤地回忆说:“我在鼻子里笑他们,一声都不吭……”;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披露惊人内幕,斯大林一夜之间威信扫地,毛泽东表示中国不能摘斯大林的像;赫鲁晓夫传话过来:如果你们要斯大林,我们可以把他的尸体搬到你们北京去;毛泽东决定转入反攻,不怕分裂,来一个“大闹天宫”;边界冲突忍无可忍,大战来临,林彪差点下令炸掉密云库……
本书根据大量有关中苏档案和亲历者的回忆,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对涉及到毛泽东与莫斯科关系的历次重大事件以及毛泽东性格和处事特点作了引人入胜的描述。文中所及中共历史上许多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背景都是鲜为人知的。当这些触目惊心又“似曾相识”的历史卷展现在眼前时,我们不得不惊叹历史的确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2024年11月4日 想读
廬山會議實錄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李銳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 - 6
前言
1959 年的廬山會議,已經過去30 多年了。
廬山之變影響噹代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至深且巨,階級鬥爭的理論與實
踐從此升級,引入黨內,直到中央領導層,終於導致十年動Luan的到來。
1980 年秋,討論《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草稿時,
關於廬山會議,我曾作過一個較長的發言(《簡報》刊出兩萬餘字)。當時
就有中央領導同志催我,將這段史實盡快詳細寫出,否則,許多真相後代
難以弄清。作為一個親身經歷者,自己也覺得義不容辭。但由於工作繁忙
及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動筆。現在利用在青島消夏的時間,將已經收集和
整理過的資料編寫出來。
所寫的是回憶錄,以自己親身經歷為主,同時也記錄了許多史料,尤其
是毛澤東的多次講話,當年並無錄音或正式記錄(如兩次常委會的批彭紀
實是我記錄的),為傳信存真,考慮再三,還是儘可能如原貌都保存下來,
以供黨史研究者參考(這對於毛澤東晚年「左」的錯誤思想研究,也是很
有用處的)。一般讀來或嫌繁瑣、枯燥,這也是難以兩全,無可奈何之事。
由於人為限制、保密制度和種種清規戒律,當代歷史包括黨史的研究,
還沒有真正進入繁榮時期,離自由討論、科學探索也還很有距離。我這篇
史料性的東西,其中引用的不少資料,其實在十年動Luan中已由紅衛兵散播
開來,國外研究當代中國的學者一直在利用,應該說不再具有機密的性質
了。我現在不能說自己所記的一定全部準確無誤,但我還相信自己的記憶
力和判斷力,一生在寫作方面也是一個謹慎的人,一字一句我都是負責的。
如果有錯誤或不準確之處,希望讀者指正。
廬山會議雖然是當代至關重要的一段史實,牽涉到許多「敏感」的人事,
但畢竟過去30 多年了,可以到「任人評說」的時候了。我們許多老同志尤
其紅軍老同志,寫了許多有價值的回憶錄,這是留給後人的一份珍貴遺產。
我們的黨史上有許多有爭議之事,待做正確結論;不論怎樣,直接或間接
的當事人,將它寫出來,儘管不完善甚或有錯誤,我總覺得寫出比不寫出
好。否則,人亡事滅,說不定歷史會留下空白點或竟成為千古之謎。因此,
史學界所謂要「搶救活資料」,是很有道理的。在廬山時,我親自聽到彭德
懷說過,「我一生不留筆記與文件」。但為了要澄清對自己多年沉重的種種
歷史誤解(「三七開」,執行立三路線,打長沙,打贛州,會理會議,軍分
會指示,二次王明路線,百團大戰,高饒事件,廬山會議等),他終於在待
罪閒居時,寫了《八萬言書》以為申訴;在傷殘囚居時,又如實「交代」
了自己一生經歷。這就是我們現在何等幸運地讀到的《彭德懷自述》。
作為當事人,我提供了這樣一份史料性東西,自己也覺得是了卻了一件
多年來的心事。
再說一句:我期待讀者的批評指正。
2024年10月30日 想读
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 豆瓣 Goodreads
9.6 (14 个评分) 作者: 邓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 11
1944—1946年间,国共两党关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的争论,是两种对立的国家政体的争论,是争取一个怎么样的抗战结果的争论,因而也是国共两党政治对立全部历史关系的最高表现形态。本书对这一场长达两年的政争的发生、发展和终结,进行了全程的跟踪考察,集中论述了国共两党是如何由政争走向战争的。
2024年10月30日 想读
中国底层访谈录 Goodreads 谷歌图书
7.3 (7 个评分) 作者: 廖亦武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1
本书主要讲的是社会底层是一块极度专制又极度自由的宽阔地,人的欲望本能在这里极度压抑度释放。性、权力、嗜血、食、施虐、受虐......所有底层的原始本能,生态状态都以本真、原生态的方式记录在这里。
2024年10月20日 想读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豆瓣 谷歌图书
9.4 (19 个评分) 作者: 沈志华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3 - 2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珍藏本)》第一章讲述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及其变化,重点在斯大林的对华政策和对朝政策,说明在保障苏联的远东战略利益的条件下,斯大林希望东北亚地区保持稳定状态,以维持根据雅尔塔协定所形成的国际体系和地缘结构。
第二章讲述中苏同盟建立特别是中苏同盟条约签订的过程,重点在于说明,中苏条约谈判的结果与以往人们的理解不同,主要不是毛泽东在莫斯科受到了冷遇和屈辱,而是斯大林被迫对中国做出了重大让步。这一让步,将导致苏联失去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使其在远东乃至亚洲的战略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斯大林开始改变了对朝鲜半岛的政策。
第三章讲述朝鲜战争爆发的全过程,主要是斯大林对金日成想要用武力方式统一朝鲜半岛这一计划从反对到支持的转变过程。与第二版夹叙夹议的写法不同,这里的重点首先是对历史过程的叙述,而在最后一节集中讨论斯大林同意和支持金日成的决策动机。这一节完全是新写的,分析了以往研究者在这一问题上所作推断的逻辑漏洞或史实错误,并进一步论证了笔者自己的推断——斯大林同意发动朝鲜战争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和保证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
第四章讲述中国出兵朝鲜的全过程,并根据不同的背景把这一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分析了中国出兵的客观条件的变化,以及由于条件变化而导致的毛泽东所设定的行动目标的变化。同前一章一样,这里的重点也是历史叙事,而在最后一节集中讨论毛泽东决策出兵的动机。从条件和目标的变化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决策动机是多重的,并且有所变化,既有表面的,也有内在的,有的是临时处置,有的则贯穿始终。从总体上讲,中国出兵朝鲜是为了保持中苏同盟的有效政治态势,从而在根本上保障新政权的稳定和发展。这一节基本上也是新写的。
第五章讲述中苏同盟在战争中得到巩固和加强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战略决策层面中国与朝鲜之间发生的诸多分歧和矛盾中,斯大林都支持了毛泽东,这说明毛泽东的出兵决策实现了其根本目标。因此,这个决策是必须的,也是正确的,虽然带有一定的风险。
余论讨论中国在1951年初拒绝联合国停火议案的问题。这是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意在说明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战略性失误并不在于出兵朝鲜的决策,而在于没有适时收兵,在最有利的条件下结束这场战争,并因此付出了本来可以避免的过于沉重的代价。
2024年10月9日 想读
最后的“天朝”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谷歌图书 豆瓣
最后的“天朝”
9.4 (14 个评分) 作者: 沈志华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18 - 5 其它标题: 最後的「天朝」
戰爭爆發後毛澤東始終積極主張出兵朝鮮,甚至在美軍越過三八線、蘇聯拒絕出動空軍等極為不利的條件下,力排眾議,毅然決定派兵入朝,其初衷除了對中蘇同盟的考慮,還有沒有想到朝鮮問題?
1956年朝鮮勞動黨發生內亂,金日成索要逃亡中國的延安派幹部,毛澤東大發雷霆,一反常態地對朝鮮內政進行干涉,原因何在?
1958年中國全部撤回駐朝志願軍部隊的動議是如何提出的,難道其目的就是像當時人們理解的那樣,為了政治宣傳和逼迫駐韓美軍撤退?
早在朝鮮戰爭爆發前,金日成就提出要與中國結盟,但為甚麼中朝同盟條約在戰爭結束八年後才遲遲簽訂,而且是與蘇朝同盟條約同時簽訂?
中朝兩國唇齒相依、休戚與共,用鮮血凝成、經歷過戰火考驗的中朝人民的傳統友誼將世世代代流傳下去……六十年來,這套話語連續不斷,令上層和民間,均對中朝關係懷抱著「大哥」對「小弟」的一廂情願,卻在在事與願違。忽明忽暗的朝鮮半島局勢,未來還將持續很長時間。為什麼中國用鮮血換來的盟友並沒有真正地成為中國的「外藩」?中朝關係的結紐,究竟是怎樣造成的?
作者以毛澤東、金日成兩位領導人的平行視角來展開論述,兩位政治領袖各自的縱橫捭闔與你來我往的角力,造就了特殊的中朝關係:中國領導人仍帶有傳統的中央王朝觀念,把包括朝鮮在內的周邊國家都視為同一陣營或可能聯盟中的被領導者,試圖打造一個革命的「天朝」,而金日成一生的奮鬥目標就是謀求朝鮮的獨立地位和個人(及家族)的專制統治。儘管毛澤東理想中的「天朝」最終還是在他去世後走向了終結,但是毛澤東和金日成的政治巨手合力確定的中朝關係的「基調」,在他們兩人身後,仍然不斷地影響著後來中朝之間的每一次歷史選擇。
2024年10月9日 想读
红色轮盘
Red Roulette An Insiders Story of Wealth, Power, Corruption, and Vengeance in Todays China
6.9 (10 个评分) 作者: 沈栋 译者: 陈志峰 Simon & Schuster Audio and Blackstone Publishing 2021 - 9
译者序
这本英文书是在2021年9月中旬出版的,当时在海外的华人圈可以说是洛阳纸贵。但对于我来说,可能更加希望中文版能够尽快面世,所以,在大约9月下旬左右的时间,我看到了据说是香港某出版商出版的盗版的电子中文版。我饶有兴致地去翻阅,但最终失去了兴趣。因为当中大量的错处,以及漏段,缺段。我最初想把那个中文版编辑一下,试着看下去,但是,我错了,因为我发现连编辑的可能都不具备,所以,我只好决定自己来完成这个翻译的工作。
说实话,我的英文水平并没有多好,所以翻译起来自然也是困难重重,我需要对照出现的不熟悉的单词,需要对不熟悉的句子加以解析,还有一些典故的引用,我也需要了解其中的意思,在这方面,谷歌没有少帮我的忙。从开始翻译到结束,大约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吧,我也不知道这样的进度是快还是慢的了。我不知道未来台湾出版的那个正版的中译本会怎样,但同样是中文版,说不定会给他们一个参考,因为论进度,我应该比他们领先了。
我承认我没有事前知会作者,事实上我也没有渠道去知会作者,我的初衷是自己看;现在,我是希望我的这个译本,能让中文世界的人去阅读,尽管作者已经将中文版的版权交给了一家台湾的出版商。
书中的内容,我不便透露了,就我而言,我觉得并没有多少让我惊奇或者震惊的故事,或许这些情节我早已习惯。无论是令谷还是其他的权贵家族,通过外媒或者香港媒体的一些报道,算是早就了解过了,只不过这本书能把这些碎片化的故事重新串起来,再透露了一些比较详尽的细节而已。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就是:攀附权贵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但权贵不会在你落难的时候搭救你,关系再多,也不如靠自己,我相信这就是作者和他的前妻之间的根本矛盾。
另外就是,相对于原著,有一些内容我做了改动,但并没有改变原著的意思,更多的是对一些词句进行改写以便于更加适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同时对书中所描述的事实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另外在英文版中,可能有一些人物没有写出来,在译本中,经过查证,我写出了他们的名字和当时所任职的职务。
以上,是以为序。
2024年10月8日 想读
维稳的政治逻辑 豆瓣 Goodreads
8.7 (6 个评分) 作者: 谢岳 清华书局 2013 - 3
本书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本书计划回答三个基本问题。首先,面对由市场改革带来的社会不满与集体抗争,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维护稳定的办法。第二个问题,在维稳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之下,为什么已有的维政策执行起来效果不佳。第三个问题将与预设的理论前提相呼应,那就是现有的维稳政策会对市场经济、公民社会、司法体制与政治制度产生什么影响,这些影响是强化还是弱化三大系统的维稳功能?
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是综合治理的社会背景;第二部分是关于综合治理的政策构成,由四章组成;第三部分包括从第六章到第九章,是关于综合治理的维持机制的,它们是综合治理行动的基础;第四部分由第十章和结论构成,主要是对综合治理行动与机制的分析以及分析基础上的结论归纳。
2024年10月8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