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尾s - 标记
銀の匙 Silver Spoon 15 豆瓣 Bangumi
作者: 荒川 弘 小学館 2020 - 2 其它标题: 銀の匙 Silver Spoon (15)
大ヒット酪農青春グラフィティ、堂々完結!
ついに八軒たちがエゾノーを卒業。
それぞれの未来へと歩み出す――
一度は将来を見失い、
夢を嫌っていた少年は、
いつしか、
自身の目標に向かって
ひた走るだけでなく、
仲間の背中を押す
存在になっていた。
汗と涙と土にまみれた物語、
ここに完結!!
【編集担当からのおすすめ情報】
沢山の方に愛され続けている『銀の匙 Silver Spoon』が、
ついに15巻で完結となります!
大川先輩の社長命令により、
急遽、大蝦夷畜産大学を受験することになった八軒は、
エゾノーに入学するきっかけとなった「受験と父親に対するトラウマ」を、
無事に乗り越えることができるのか…!?
そして、遠く離れた土地で夢をかなえるために奮闘している駒場が、
見据える将来とはいったいどんな景色なのか…!!?
その他にも、エゾノー生をはじめとした、
今作に登場する様々なキャラクターたちが、
いかに成長し、未来へ向かって歩んでいくのかを、
ぜひ最後まで余すことなくお楽しみください!!
また、この「通常版」と同時に発売となります「特別版」には、
「卒業記念品」として「スプーン(銀)」と「卒業証書(ポストカードサイズ)」が
付いておりますので、そちらもお見逃しなく!!
2020年2月28日 想读
Enough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John C. Bogle John Wiley & Sons 2008 - 11 其它标题: Enough: True Measures of Money, Business, and Life
Enough. is a piece of work that simply has not been seen by the likes of Jack Bogle before. Sure, the world knows of his legendary financial mind. He is the Father of Index Investing. He is the founder of Vanguard. He is St. Jack. And now he wants to share his own journey, filled with famous characters and telling anecdotes, that aims to teach investors the importance of doing the right thing, how to be a strong leader in today's world, and what it means to have "enough."
2020年2月27日 想读
中国人必须走 Eggplant.place 豆瓣
The Chinese Must Go: Violence, Exclusion, and the Making of the Alien in America
作者: [美]贝丝·廖-威廉姆斯 译者: 张畅 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 6
1885年,美国西部爆发反华暴力。怀俄明领地,华人矿工惨遭屠杀;全加利福尼亚州的社区与西北太平洋地区,上千名华人移民被骚扰、袭击,惨遭驱逐。贝丝•廖-威廉姆斯阐释了美国的移民政策是如何煽动这一系列的暴力,以及这些暴力如何反过来催生了美国新的排他主义政策。廖 -威廉姆斯最终认为,对华人的驱逐和排斥使得现代美国诞生了“外国人”的概念。
.
《中国人必须离开》的时间线起始于19世纪50年代,适逢联邦边境控制严格区分美国公民与外国人的前夕。在美国西部,华工数十年来砍树、铺路,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种族冲突和动乱侵扰。为应对骚乱,国会通过了1882年《排华法案》,首次尝试以种族和阶层为标准禁止外国移民。由于这一史无前例的联邦边境管控试验并未成功减缓华人移民入境,民团介入,试图亲自掌控事态。又因担心群众暴动进一步扩散,美国政策制定者变本加厉,试着将中国人拒之门外。他们不仅全面改革了移民法,还从此改写了美国同中国的外交关系。
.
通过在这个暴力时代重新找回现代美国的“外国人”,廖-威廉姆斯重申了排华史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正如《中国人必须离开》所阐明的那样,反华法律及反华暴力仍影响着今天在美的外国移民。如今,仇外心理在美国重新抬头,其源头或可追溯至过去对于“异教徒中国佬”的巨大恐惧心理。
.
【本书获誉】
“《中国人必须离开》展现了一个曾不断拓展被奴役者和印第安人公民身份的国家,是如何以一种细碎、断续的方式,否定其他阶层的群体被纳入国籍的权利……种族暴力和社区的回避读起来相当残忍。廖-威廉姆斯尤其擅长调用驱逐法案通过之后,对居住在美国的华人心理上的影响。”——Rebecca Onion, 美国Slate杂志
.
“本书重述了19世纪中后期美国白人工人针对华人移民的暴力,以及开始限制、后来驱逐华工这一系列法律的制定。贝丝•廖-威廉姆斯以她颇具技巧性的叙事,编织出种族歧视和排外主义的历史故事,在今天依然能引起读者的共鸣。”——Andrea Worden,《南华早报》
.
“细致入微的调查和大胆运用概念,廖-威廉姆斯利用‘规模’透镜焦距的微妙变化,从地方、区域和国家等不同层面比照了反华运动。这段社会史通过强调反华暴力和地方自治的目标变化(从限制到驱逐),及两者在推进华人移民管制方面的作用,极大地重塑了既有的排华编年史。”——Madeline Y. Hsu,《亚裔美国人历史:一段非常简短的介绍》作者
.
“《中国人必须离开》所呈现的关于种族暴力的有力论证再及时不过。它说明了为什么19世纪美国西部针对华人的大屠杀在今天仍能引起共鸣。白人民族主义者将华人移民视作他们家园和工作的威胁,并指责美国政府未能成功封锁边界。”——Richard White,《其所代表的共和国:重建和镀金时代(1865-1896)的美国》作者
.
“《中国人必须离开》从地方层面无缝过渡到国际层面,提供了一个关于排华的引人入胜、文笔优美的新叙事,这种叙事铺陈了中国人的声音和经历,为我们理解移民和边界做出了重要贡献。”——Karl Jacoby,哥伦比亚大学
2020年2月26日 想读
The Headspace Guide to Meditation and Mindfulness 豆瓣
作者: Andy Puddicombe St. Martin's Griffin 2016 - 9
Quiet the mind, feel less stressed, less tired, and achieve a new level of calm and fulfillment in just ten minutes a day
Andy Puddicombe, a former Buddhist monk, the Voice of Headspace, and the UK’s foremost mindfulness expert, is on a mission: to get people to take 10 minutes out of their day to sit in the here and now.
Like his readers and students, Andy began his own meditation practice as a normal, busy person with everyday concerns, and he has since designed a program of mindfulness and guided meditation that fits neatly into a jam-packed daily routine―proving that just 10 minutes a day can make a world of difference.
Accessible and portable, The Headspace Guide to Meditation and Mindfulness offers simple but powerful meditation techniques that positively impact every area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from productivity and focus, to stress and anxiety relief, sleep, weight-loss, personal relationships...the benefits are limitless. The result? More headspace, less stress. Andy brings this ancient practice into the modern world, tailor made for the most time starved among us.
Switch off after work * Fall asleep at night * Feel less anxious, sad, or angry * Control your cravings * Find a healthy weight
2020年2月24日 想读
神风特攻队、樱花与民族主义 豆瓣 Goodreads
Kamikaze, Cherry Blossoms, and Nationalisms
9.1 (27 个评分) 作者: 大贯惠美子 译者: 石峰 商务印书馆 2016 - 10
二战末,尽管日本正面临战败,为什么一万多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兵”自愿加入“神风特攻队”的行列?在这部关于日本极权主义意识形态中象征主义和美学的角色的迷人研究中,大贯惠美子展示了国家如何操纵日本人历史悠久的樱花的象征,来说服人们为天皇“如美丽的飘零的樱花”那样死去是一种荣誉。
依据从未用英文发表的日记,大贯惠美子描述了这些年轻人的痛苦,甚至是对帝国意识形态的反抗。这些神风特攻队员们热情地献身于世界主义的知识传统,因此他们不是以军事眼光来看待樱花,而是视之为一种痛苦的美丽以及他们悲剧性信仰生活的未解心结的象征。以日本为例,作者重新理解了象征交流、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意识形态及其实际的运作。
2020年2月20日 想读
关于他人的痛苦 豆瓣
8.2 (4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苏珊·桑塔格 译者: 黄灿然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6
《关于他人的痛苦》是苏珊·桑塔格继《论摄影》之后又一本关于摄影的专著,也是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这本书聚焦于战争摄影,探讨影像反映出的人的痛苦与观者之间的关系。惨不忍睹的影像尽管能唤起观者的悲悯之心,但人们的无能为力感更让这些在生活中无孔不入,又格格不入的影像显得多余而荒诞。若不经思考而直接相信影像之内容,我们的道德判断力只会愈来愈弱。桑塔格以纯文字书写影像,为观者提供思考空间以正视“他人的痛苦”。
2020年2月19日 想读
Invisible Women 豆瓣
9.4 (34 个评分) 作者: Caroline Criado Perez Chatto & Windus 2019 - 3
Imagine a world where your phone is too big for your hand, where your doctor prescribes a drug that is wrong for your body, where in a car accident you are 47% more likely to be seriously injured, where every week the countless hours of work you do are not recognised or valued. If any of this sounds familiar, chances are that you're a woman.
Invisible Women shows us how, in a world largely built for and by men, we are systematically ignoring half the population. It exposes the gender data gap – a gap in our knowledge that is at the root of perpetual, systemic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and that has created a pervasive but invisible bias with a profound effect on women’s lives.
Award-winning campaigner and writer Caroline Criado Perez brings together for the first time an impressive range of case studies, stories and new research from across the world that illustrate the hidden ways in which women are forgotten, and the impact this has on their health and well-being. From government policy and medical research, to technology, workplaces, urban planning and the media, Invisible Women reveals the biased data that excludes women. In making the case for change, this powerful and provocative book will make you see the world anew.
2020年2月18日 想读
被讨厌的勇气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豆瓣
嫌われる勇気:自己啓発の源流「アドラー」の教え
8.1 (477 个评分) 作者: 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 译者: 渠海霞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 3
「被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而是,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最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
「因为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于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你是否常常对繁琐的生活感到乏味?
你是否时时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
你是否认为人生的意义越来越模糊难见?
我们如何能够在繁杂的日常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一切的答案尽在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中!
★日本亚马逊2014年度销售冠军,连续300天雄踞销售榜首!
★蔡康永、张德芬 陈文茜、曾宝仪、勇气推荐!
★张沛超、胡慎之、动机在杭州 作序推荐!
★阿德勒思想拥有改变人一生的力量。剩下的就只有能否鼓起迈出一步的“勇气”
2020年2月17日 想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 豆瓣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8.3 (102 个评分) 作者: [奥] 维克多·弗兰克 译者: 吕娜 华夏出版社 2010 - 6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 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这《活出生命的意义》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具有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到今天,这部作品销售已达1200万册,被翻译成24种语言。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2020年2月16日 想读
枪炮、病菌与钢铁 豆瓣 Goodreads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8.5 (26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贾雷德·戴蒙德 译者: 谢延光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6 - 4
为什么是欧亚大陆人征服、赶走或大批杀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为什么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不了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因其突出价值和重要性,本书荣获199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书奖,并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作品。
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关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娓娓道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2020年2月16日 想读
鼠疫 豆瓣
La Peste
8.8 (110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刘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
《鼠疫》是加缪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那些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拥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的真正勇者不绝望不颓丧,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的伟大的自由人道主义精神。
2020年2月14日 想读
民族与民族主义 豆瓣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
7.8 (8 个评分) 作者: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Eric J.Hobsbawm) 译者: 李金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4
本书论述民族与民族主义在欧洲近两百年历史中的种种表现及其内涵之演变。作者回避了对民族的概念和标准等问题的纠缠,而是着重于它们的变迁与转型,并借助于民族主义的研究来说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欧洲近现代史是因民族主义兴起而重新拼制版图的历史,各种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意识也影响到周边地区与殖民地,因此,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构成了这段历史的主旋律。本书对了解民族与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演变状况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序言
导论
第一章 民族新义:从革命到自由主义
第二章 民众观点:民族主义原型
第三章 政府观点
第四章 民族主义转型:1870-1918
第五章 民族主义最高峰:1918-1950
第六章 20世纪晚期的民族主义
英汉译名表
2020年2月13日 想读
鸭川食堂2 豆瓣
鴨川食堂おかわり
7.0 (7 个评分) 作者: [日] 柏井寿 译者: 史诗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7 - 6
★一本特别好吃又温暖的小说,凤凰卫视主持人沈星感动推荐:“柏井寿著《鸭川食堂》,特别好吃的一本书,就这样咽着口水一行行念下去,食物的味道和品尝者的心情有很大的关系。”
★你心中是否有一个怎么也忘不掉的味道?
有些时候会不会觉得,“吃到那种味道,心里的遗憾和痛就会好起来”?
请来鸭川食堂吧!
★鸭川食堂不仅能给人很久没吃到的美味,还能让人发现藏在岁月中的深情。
----------------
《鸭川食堂2》是一本特别好吃又温暖的小说,《鸭川食堂》的续篇,凤凰卫视主持人沈星感动推荐。这家位于京都小巷的鸭川食堂,不仅能给人很久没吃到的美味,还能让人发现藏在岁月中的深情。伴着一道道美味,温暖人心的故事在这里不断上演。
京都隐秘的巷弄里,有家能帮人寻找食物的鸭川食堂,没有招牌,没有门帘,客人却络绎不绝。
得知父亲身体越来越虚弱,恭介很纠结,不知要不要去看望。上初中时,他每天的午饭都是父亲做的海苔便当,一想到父亲是怕麻烦才一直做同样的菜,他就有些气恼。
恭介觉得一定要再吃一次海苔便当才能做决定,却哪儿都找不到当年的味道。他来到鸭川食堂求助,不仅尝到了和记忆中一模一样的味道,更得知了一个关于自己和父亲的秘密,整个人生因此彻底转变。
这家不起眼的鸭川食堂,为什么会有能扭转人心的奇妙力量?
2020年2月12日 想读
苏联的最后一天 豆瓣 谷歌图书
Moscow, December 25th, 1991
8.3 (52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康纳·奥克莱利 译者: 沈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9
苏联是在枪林弹雨中建立起来的,却是通过政令解散的。
爱尔兰记者奥克莱里是苏联解体的见证者,在本书中,他以1991年12月25日这一天为框架,围绕着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斗争,将苏联最后六年的政治混乱、经济衰败、人心向背,用细致可靠的描写,表现得清晰而传神。
苏联陷入泥潭难以自拔,整个国家的命运和走向,最集中地体现在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个人身上。每个人都看着他们,“就像狼群等着最强壮的两头狼对峙”,看谁会成为领导者。卑微不是戈尔巴乔夫的脾性,宽宏大量也不是叶利钦的风格。两人从最初的联手合作,到后来的冲突不断,终于变得势同水火,各不相让。最终,戈尔巴乔夫不能很好地判断他的人民,在自我认识上更加糟糕,而叶利钦则在动物般的直觉下,听到了远处历史车轮的轰隆声。
2020年2月7日 想读
勇敢的人死于伤心 豆瓣
作者: 云也退 九州出版社 2020 - 2
★ 一本另类的文学指南——当文学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了解自我就是重温读过的每一本书
不是传统的书评集,也不是简单的书评文章结集;不是依据文学史脉络的著作品评,也不是板起面孔的“文学批评”,而是站在文学作品之内,在作家的心中发言,同时又在自己的生活里尽力呼吸,写下自己如何与文学一路相伴,获得力量,一点点长成今天的模样、成为自己:“(那些)书、故事和作者,基本上都已连同原书的模样一起变成了个人心智的一部分。”
★一本真正意义上打通“文学”与“生活”的界限,用真实的成长经验回答“文学有什么用”的有用之书。
作者笔下提及的作家、作品,不再只是文学史上的一个个条目,也不再只是我们拿出去以供谈资的“知识”、“故事”,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文字,他们笔下塑造的人物,切实帮助了作者理解、面对生活中所有看似琐碎的、与常人无异的困境、挫败(求学、工作、旅行、搬家、社交的种种经历);康拉德、帕斯捷尔纳克、加缪、海明威、怀特,不再只是距离我们遥远的作家、而是坐在我们身边可以一起谈心的老朋友——你走过的那些路,吃过的那些苦,无以言说的委屈,不管在其他人看来多么稀疏平常、狗血套路,在他们那里,都能得到真诚的回应。那些路,他们也都走过,那些经验,他们都曾体会,并且在文学中尝试面对、表达,以及抵抗、超越,他们是真正的勇敢者。
★ 数十年阅读经验积累而成零门槛“文学书入门清单”——一部活泼有趣,从“我”出发的文学启蒙书
这本书是云也退个人的“文学回忆录”,是作者积累了数十年的阅读经验,按照自己的脉络重新编织的文学史,作者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而是将作家个人的生命历程与其文学创作结合在一起,将作家本人的文学书写与其同时代及同个文学传统下其他作家的书写放在一起综合考量,尽复原文本产生的时空背景,是有智识、有历史感,溢出文学边界、有个人独立见解的私人阅读史。对普通读者来说,也是一部活泼有趣,有个人色彩的文学启蒙书。
--------------
这是一本与阅读有关的个人回忆。作者从儿时看过的动画片、连环画和漫画写起,回思求学、工作、旅行、搬家、社交的种种经历,从读到的故事情节、喜欢的作家和亲身接触到的人与事物中,也从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的斑斑小事之中,探寻内心成长的踪迹,试图给命运绘出一个漂亮的形式。
命运需要这样的形式,在作者这里,它只能以文字来完成。书中所叙述的作家,从外国的康拉德、帕斯捷尔纳克、加缪、海明威、怀特到中国的陈忠实,他们的写作,都在作者经历的某个阶段点燃了他对勇敢的认识,而作家们所讲述的故事里,主人公的失败,或一桩桩事业的落空,又一再呼应了作者心中对生命的悲剧感。作者说,读书让他在认识人本质的卑微的同时,继续对人抱有想象,在彻底的虚无心态之中留住梦想和激情。《勇敢的人死于伤心》所记录的,正是抵达这一内心状态的过程。
2020年2月7日 想读
政治秩序的起源 豆瓣 博客來
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 From Prehuman Times to the French Revolution
9.0 (67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朗西斯·福山 译者: 毛俊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9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05)——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有刘瑜专文导读“重读福山之二:重新带回国家”。
成功的现代自由民主制,将强大的国家、法治和负责制政府三种机制结合在稳定的平衡中。那么,这三种机构最初来自何方?是什么力量驱使它们诞生?又在何等条件下得到发展?建立的顺序如何?彼此间有何关系?
当代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弗朗西斯•福山,为我们提供了一幅今日政治机构是如何从历史中发展出来的全面画卷。《政治秩序的起源》(第一卷),把对政治秩序的探讨向前延伸到人类的灵长目祖先,然后依次讲述人类部落社会的出现,第一个现代国家在中国的生长,法治在印度和中东的开始,一直到法国大革命前夕问责制政府在欧洲的发展。《政治秩序的起源》是一次严密的尝试,力图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形成对人类历史的概览,建立一个理解政治制度演化的宏大框架。
本书第二卷将延伸到当代,敬请期待。
2020年2月6日 想读
The Genius of Dogs 豆瓣
作者: Brian Hare / Vanessa Woods Dutton Adult 2013 - 2
Brian Hare, dog researche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ist, and founder of the Duke Canine Cognition Center, and Vanessa Woods offer revolutionary new insights into dog intelligence and the interior lives of our smartest pets.
In the past decade, we have learned more about how dogs think than in the last century. Breakthroughs in cognitive science, pioneered by Brian Hare have proven dogs have a kind of genius for getting along with people that is unique in the animal kingdom.
Brian Hare's stunning discovery is that when dogs domesticated themselves as early as 40,000 years ago they became far more like human infants than their wolf ancestors. Domestication gave dogs a whole new kind of social intelligence. This finding will change the way we think about dogs and dog training—indeed, the revolution has already begun.
Hare's seminal research has led him to work with every kind of dog from the tiniest shelter puppy to the exotic New Guinea singing dog, from his own childhood dog, Oreo, to the most fashionable schnoodle. The Genius of Dogs is nothing less than the definitive dog book of our time by the researcher who started a revolution.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豆瓣 Goodreads
8.4 (153 个评分) 作者: [叙利亚] 阿多尼斯 译者: 薛庆国 译林出版社 2009 - 3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是阿多尼斯作品的首个中译版,收录了诗人从上世纪50年代“最初的诗”到2008年的最新作品,时间跨越半个世纪。
2020年1月29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