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
洞穴奇案 豆瓣
The Case of the Speluncean Explorers:Nine New Opinions
9.0 (20 个评分) 作者: [美] 彼得·萨伯 / Peter Suber 译者: 陈福勇 / 张世泰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0 - 9
★2020 全新修订,重磅再版
★入选各大高校人文类必读书单
★入选 得到 每天听本书•镇馆之宝系列
★开卷八分钟 梁文道 评讲
★罗辑思维 推荐图书
★哈佛大学法学博士 奇葩说辩手詹青云 电台评讲
★启发思辨的经典思想实验, 优秀通识教育读本
▶编辑推荐
◎史上最伟大的法律虚构案,在法律深度、思辨灵 敏度上,没有其他案例可与之相比。它被视作“法理学经典”,一个“非凡的智力成就”
◎本书是法学专业学生必读书目,作者把重要的法律原则冲突具体化,并借此阐述各个法哲学流派的观点
◎本书是激发思辨的优秀通识教育读本,跟随十四位法官严谨而专业的陈词,读者可以品味精彩动人的深邃思辨,培养适应法治社会的法学素养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思想性的书,是具有原创性的法理学思考。尽管用作思考背景的案件是虚构的,法官意见也出于杜撰,但作者提出和思考的一系列问题,却真实而且意义重大……严谨的法律推理、公开的理性论辩、开放的对话,以及对正义的不断探求……是必不可少的。保有这些品性和能力,我们虽不能轻易达致正义,但接近正义的希望总不至湮灭于黑暗之中。
——梁治平,著名法学家
萨伯对这一经典案例的补充是及时的,富勒的原作在他这里得到了实质性的拓展。萨伯的论述清晰、简洁,他准确地找到了富勒未能讨论的一些问题。
——克雷格•迪卡,北伊利诺伊大学
这本书在法律理论的课程中确实有用武之地,它在教学中将会非常有用。
——桑德拉•E. 马歇尔,斯特林大学
这本书所适合的读者是那些不热衷于给观点贴标签或猎寻虚幻,但对严肃而富有意义的论证充满兴趣的人。
——萨伯(作者)
……一个很经典的思想实验……我建议每个对法律有兴趣的人,都应该去看看这本书。
——梁文道,《开卷八分钟》
▶内容简介
洞穴探险者案是美国法理学家富勒于1949年发表的假想公案:五名探险者受困洞穴,为生存“不得不”分食其中一人,被抽签选中的是最初提出该建议、却在实施前反悔的威特莫尔。最终获救的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他们是否犯有谋杀罪?富勒虚构了上诉法庭五位大法官的意见,将当时各个法哲学流派的观点纳入其中。1998年,萨伯续写了有关此案的九个新观点,又将20世纪法哲学的新发展引入讨论。
富勒的案例设计精巧,为论证的多向发展提供了可能,因此得以成为各种观点交战的场地。案例本身,连同虚构的法官陈词由此成为法学初学者探讨重要法律原则的必读文本,本书同时也作为激发思辨的优秀通识教育读本而备受推崇。
2025年7月26日 已读
没有相关的了解,迷失在繁复的论述中,除了几个较为简单的论述外,其余论述把握不到流畅的逻辑。但还是能读下来,关于同一件事的不同想法,不止是法律和司法,在具体的理论中总是涉及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展示出法学理论的多样性,法律、道德、契约、自我防卫、紧急避难、意识形态……如此地复杂,如此地纠结,如此地动人,人与人的歧义构成美丽还是危险呢?
人文社科 微信读书 思考
毒巧克力命案 豆瓣
The Poisoned Chocolates Case
作者: [英] 安东尼·伯克莱 译者: 周坤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5 - 6
一盒毒巧克力,六位侦探,七个完全不同的“完美”真相——
·
某天,俱乐部的一位爵士收到一盒巧克力,他转手送给了俱乐部的另一位成员。数小时后,该成员的妻子在食用巧克力后中毒身亡。警方束手无策之际,犯罪研究俱乐部的六位推理爱好者挺身而出,却各自推导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每一重解答都逻辑缜密,都指向不同的凶手。然而,每一重解答,也都能被下一重解答推翻……
·
合理排列的线索与看似通顺的逻辑推理,真的能构筑出那个所谓的“终极真相”吗?
2025年7月27日 已读
因为案件中的证据足够少,留给侦探的事情就是寻找将证据串连起来的线索。除去警方随即作案的推理外,侦探会六个人一步步推进其中的思索,前三位稍显牵强和简陋,后三位故事的链条更复杂也更让人信服,动机与行动是任谁都绕不开的思路。读到后面还是会想到推理小说的有限,真与假全在于作者的设计,没有确定的真实,只有不同视角对事实的解释,但毕竟现实只有一个,真正发生的也只有一种。
微信读书 推理 欧美推理
契诃夫的一生 豆瓣
8.5 (33 个评分) 作者: [法]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译者: 陈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11
传记《契诃夫的一生》首次出版于一九四六年,道出俄国文学大师安东•契诃夫“烟花一场”的人生。
契诃夫出身贫苦,最初写小说只为谋生,直到遇上年长的伯乐靠书信指导他、鼓励他。文学上的成功与失败纷至沓来,病痛与孤独更常伴左右,但他始终对周围人保有最大的真诚与善意。
内米洛夫斯基笔下汹涌的文字在描摹契诃夫时竟平静、柔软了下来。
“然而,在无动于衷的人群里,契诃夫的妻子和母亲紧紧地偎依着,相互搀扶。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当中,契诃夫曾经真正深爱过的,惟有她们俩。”
是看到这里,要合上书页之时,才能真的明白,什么是“混合着玩笑、伤感和平静的失望”,什么是“水晶一般的冷漠”。在疲惫和孤独的背面,始终希望能够捕捉到一丝让这个世界亮起来的清美的光辉——这是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笔下的契诃夫,也是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自己。
——袁筱一
2025年7月29日 已读
求神不求全,摘取契诃夫一生的重要侧面进行叙写,幼时的生长环境、莫斯科时的社会局势、短篇小说上的突破、写作风格的转变背后、病痛与分离交织中的爱情。喜欢其中的分析,将契诃夫放置在当时的时空中进行描写,从长久地观察和简约的习作中练习出了后来的契诃夫,深厚地描摹现实的生活,不求变故和刺激,而是生活中的一段,阅读的心态也由旁观者贴近亲历者。俄国堆积的苦痛、腐朽、不公熔铸进贫苦出身的契诃夫心中,因此他不信服托尔斯泰的道德,因此他深深地为当时的人们难过,书写他们的孤独、愤懑、挣扎、麻木、悲哀……也为契诃夫的爱情难过,怯懦使他避开那么多人,当最后遇到克尼碧尔时又是分离与病痛。怀着由衷的敬爱才能写出契诃夫的深远,超越时代的怜悯在写作中传承。
人物传记 俄国文学 微信读书
诗唱大唐 豆瓣
作者: 陈尚君 2021 - 8
本书是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唐诗研究的文史札记。作者细密爬梳文献,审慎独到思考,在多年潜心考订唐诗文本的基础上,将心得与发现以通俗化的随笔形式介绍给读者,讲述了一个个有关唐诗的动人故事。唐人以诗歌雄傲百代,其壮盛奋励,至今犹为中华民族之典型与骄傲。本书各文虽侧重不同,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适可传达唐人之文化自信与诗情风流。
2025年8月3日 已读
熟悉之后唐诗成为逃避的乐园,听着诗人们的故事把时间度过去,皇帝、僧人、异国、名家、凡人,各种人与诗歌的交织,诗歌在其中被吟诵、传唱,既是日常生活的用物,也是表达心智的器材。具体的诗歌、人物、情节没记住多少,但是不同侧面汇聚而成的唐是动人的,千载之上的人们也类似。最喜唐时儿童读物和王鲁复两章。
中国 微信读书 随笔
南宋行暮(增订本) 豆瓣
作者: 虞云国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 - 8
☆宋史名家虞云国先生经典作品全新增订
扎实流畅的帝王传记,文质炳焕的政治史,享誉读者近30年
重写第四章第四节第1小节《宁宗“作家活”》
新增附录1《宋理宗前期的史弥远专政》
充实史论,润色原版遣词行文
☆对光宗、宁宗两代“将熊熊一窝”的深度诠释
权臣递相专政,吏治严重腐败,通货持续膨胀,军事接连失利,内忧外患不断
疯癫的光宗和庸碌的宁宗,该如何收拾整顿?
☆内容读者友好,多位名人推荐
旁征博引,行文简雅,兼有专业性与通俗性
王曾瑜、邓小南、包伟民、樊登诚意推荐
本书选取南宋从治世转入衰世的宋光宗、宋宁宗两位帝王作为研究对象,从内禅闹剧、庆元党禁、对外战事、权相专政等方面深刻揭示了南宋中期的政治社会问题,也剖析了光、宁两朝的南宋不由自主地走向衰微的历程和原因。本书认为,南宋历史走向的逆转正是定形于光、宁时代,南宋皇权的一蹶不振和权相的递相专政始于这一时期,嘉定初年爆发的纸币信用风潮标志着南宋社会经济自此跌入了全面失衡的困境,开禧北伐的溃败和嘉定之役的支绌预示了南宋在即将到来的宋蒙战争中的败局,而嘉定时期理学官学化的前兆折射出统治阶级在社会危机面前,向新的统治思想求助乞援的迫切性。
这次增订,作者润色原版遣词行文,充实史论,在旧版基础上重写了第四章第四节1小节,并新增附录1,利于读者对宁宗的形象,和史弥远的两朝专政获得客观性、全局性的把握。
2025年8月13日 已读
拖延很久也算翻完,帝王传记的写法。帝王作为封建核心的政治机构之一,却只能在一家一姓中传递,出现精神病人、庸碌凡人也是正常,但因其权力所附有的资源而注定其周围激烈的斗争,一不小心便祸国殃民,流毒后世。光宗宁宗为核心,但二人一即位不久便精神病发,一懦弱庸碌为权臣专权,两次内禅、韩侂胄、党禁、北伐、史弥远勾勒出两朝的轮廓。问题的堆叠与积压,皇帝、后宫、宰相、军队,各有各的思索与利益,但根本上还是只能由一人讲话,皇帝不来讲自然有人讲,斗争的手段千变万化,实质仍是名实二字。家国大事便在这些人的手中展开,金宋相争之时,蒙古已经崛起准备南下。
历史 微信读书
老人与海 豆瓣
作者: [美] 欧内斯特·海明威 译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0 - 8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老人与海》——中小学新课标必读名著,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
*张爱玲vs海明威,大师与大师的默契碰撞——张爱玲第yi个将《老人与海》翻译成中文,中译本一出版“立即被称许为经典”。
*同时收录张爱玲译作《鹿苑长春》——1939年普利策文学奖获奖作品,蝉联全美畅销书排行榜140周,长期入选美国中小学教科书,
以及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的《睡谷故事》——曾被多次改编为电影、游戏。
《老人与海》是张爱玲的一部译文集,收录了张爱玲翻译的三种英文小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普利策奖得主玛乔丽·劳林斯的《鹿苑长春》和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的《睡谷故事》。作为《老人与海》中译第yi人,张爱玲在竭力呈现原著“淡远的幽默与悲哀,与文字的迷人的韵节”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她小说里“难得一见的强劲男性力道”。
2025年8月15日 已读
《老人与海》:重读时逐渐能感受到冰山之下涌动的水流,长久地澎湃在老人的心中,与马林鱼和鲨鱼的搏斗的过程勾连起当前与过去,一生就在手上的血痕中度过,精妙而生动的隐喻出人生的困境,浮在海上的一生,没有解救,只能忍受。《鹿苑长春》:节本,美丽动人的少年成长故事,在自然和父母的关爱中生长,但是孤独和现实还是袭来,熊杀死家猪、父亲被蛇咬伤、收养小鹿、朋友离世、风雨中的农村、小鹿吞吃幼苗、杀死小鹿、离家出走、归家,翻的时候想到父亲和家乡,长远无处排解的惆怅,人生如此残忍?《睡谷故事》:重读依旧无感,传说与现实交织在脑海中酿成死亡。已经离开了自然,生活在人造中,感受到自然蕴藏的力与美,只是借着文字偷别人的感受。
小说 微信读书 文学
骑兵军 豆瓣
Конармия
9.3 (13 个评分) 作者: 伊萨克·巴别尔 译者: 戴骢 漓江出版社 2019 - 2
1920年,巴别尔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跟随布琼尼统帅的苏维埃红军第一骑兵军进攻波兰。战争历时三个月。巴别尔目击了欧洲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空前惨烈的骑兵会战。1923年至1924年,他根据这次征战,陆续创作了三十多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有战地速写,也有军旅故事,这就是《骑兵军》。这曲曾经震撼过世界、畅销欧美的苏波战争的绝唱,既是一个带眼镜的犹太书生有关文明与暴力、征服与反抗的记录,也是一部霸气十足、豪气冲天、剽悍粗犷的哥萨克骑兵将士的列传。
2025年8月16日 已读
短章合奏成完整长久的歌谣,深刻地写出战争的复杂,动人的理想、荒废的世界、流动的鲜血、澎湃的斗志、卑污的欲望、不休的动荡、恒久的星月……如此精炼,又如此悠长,寥寥几笔刻画出战争的一面,不同面拼凑出完整的世界,不止是当时的一场战争,是这世间持续的战争。需要三四篇进入故事的节奏,进入之后每一篇都不虚此行,但读短篇还是过眼就忘,很少回头翻,人生太短太短。
小说 微信读书 短篇集 苏俄文学
象棋的故事 豆瓣
作者: [奥]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沈锡良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4 - 4
余华反复推荐的文学名篇、心理小说大师茨威格绝笔之作!
《象棋的故事》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生命终结前三天才写完的小说,也是其zui为著名的代表作。
因为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茨威格非常擅长心理描写,有“人类灵魂的猎手”之称。
小说讲述了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而这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几乎没碰过真正的象棋;只因他在被法西斯监管时,偶然偷了一本棋书,此后这本书变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他疯狂研究棋书,甚至精神分裂出两个自我在脑中对弈。
在无尽的时间和极有限的空间里,他只能通过这种办法去缓解心灵上承受的巨大痛苦。
茨威格在这部作品中,真实呈现了人在肉体被禁锢、精神生活被剥夺后产生的心理变化。
| goodreads超十万人评4.27分,茨威格真正的口碑佳作。
|余华反复推荐,世界中篇小说史上的璀璨名篇。
|它无关于棋局,更是一场心灵的博弈,对手是另一个自己,也是无尽的绝望与孤独。
|收录德国知名艺术家埃尔克·雷德(Elke Rehder)经典版画作品,图文结合,适合收藏。
|资深德语译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副译审沈锡良译本,收录译后记,深入阐释名家名作。
|平凡生活的一剂“速效强心丸”,震撼心灵的旷世之作。
|精装小开本,双封面设计,文艺典雅。
2025年8月18日 已读
在虚无中创造实存,人多么易碎,又多么坚强,将六十四格放在脑中生出变化来对抗无可依仗的现实,但现实总会以另一种反击回来,人终究活在与现实的拉扯中,精神的反击落到身体上是毁坏破败。也是巧妙的转折,好胜心勾出两种棋手,一种是天赋的极致,一种是游戏的极致,在中间飘荡的人们啊。
小说 微信读书 茨威格
昨日的世界 豆瓣
Die Welt von Gestern: Erinnerungen eines Europäers
9.0 (13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舒昌善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 - 6
本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不过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言,“写这些并非由于我很重要,而是想记下那个时代”。这本书所展现的是一幅时代的画卷:“一战”前作为文化艺术之都的维也纳的黄金时代;作者与欧洲知识分子、作家、音乐家、艺术家的交往;“一战”时交战各国知识分子狂热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绪;战后德奥经济崩溃时的惨象以及纳粹希特勒的崛起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作者“出于绝望”,以感人至深的笔触写下的“我一生的历史”,以此纪念一段美好的岁月,并尽一个在文明倒退时代中的“手无寸铁、无能为力的见证人”的义务。
本书写于1939-1940年,出版于作者离世两年之后。
本书是三联书店茨威格人物传记丛书之一,译者依德国费舍尔出版社版本,对原译做了大量校订修改工作,并对人名、地名及书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做了注释。
2024年4月26日 已读
2024年4月26日 评论 短评写不下 - 重读,上次读是两年前的四月,两年里自己没有任何变化,重读时也没有多少读过的印象。越读到后面越感觉人的渺小与命运的难测,究竟是什么控制着世界的方向?是那一个个野心家?还是那一个个普通人?还是那一个个巧合的事件?找不到缘由,无论如何追问,都没有答案,身处其中的人只有忍受,随着时代的风浪漂流。人一生能经受多少次绝望?从一切都在上升的时代到一切都在坠落的时代,当风雨之后彩虹出现时,却是另一场风暴?难测。接受当时最优质的教育、青春期找到自己的志业并为之奋斗终身、在城市最美丽的时节享受它,顺风顺水直到中年;迎接一次大战,虽有避让但仍然坚守立场;以为战后艰辛过去的光明会永存,然而迎面的却是逐渐崛起的希特勒、流亡的族群、被焚的作品、舍弃的珍藏、隔绝的世界以及被命运的重拳击毁的梦想。愈来愈深的绝望感,一切都在丧失,曾经上升的一切都在下坠,没有尽头的坠落。临死时,会如何回顾一生?哪些事件会存留脑海?哪些幽微的细节决定了最终的命运?冥冥之中。(感谢舒昌善先生的翻译,注释详尽、译笔流畅、韵味悠长)
历史 外国文学 微信读书
中国现代文学新讲(“钱理群现代文学课”丛书) 豆瓣
作者: 钱理群 九州出版社 2023 - 4
晚年钱理群的心愿,此生写给国人的文学史“收官之作”!
理解现代中国,把握“变动”时代的“不变”价值——
开讲啦,扫码可听,钱理群原声朗读,一部“有情”“有人”的“有声文学史”!
加赠“现代文学三十年”文学地图 +“十三邀”访谈节录……
---
打开现代中国的一种方式,是打开现代文学。
作为“钱理群现代文学课”系列,这一本《中国现代文学新讲》,实质上就是一部“钱理群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它以“现代文学三十年”发展脉络为基本框架,精选 45 位作家、60多篇作品,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回到文学阅读、文学教育与文学史研究的起点与原点,回归文学本身——无论“新编”还是“新讲”,“新”就新在“以作家、作品为中心”。
一个基本事实:文学史的大厦,主要是靠作家,特别是大作家、经典作家支撑的;而作家的主要价值体现,就是他的作品文本。离开了作家、作品这两个基本要素,就谈不上文学史。
从1910年代《新青年》杂志诞生,现代文学三十年,历经启蒙、建构、纵深发展,薪火不息,既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也有周作人、朱自清、沈从文、冯至、萧红、张爱玲、艾青、赵树理、丁玲、钱锺书、废名、穆旦、汪曾祺……整个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现代中国人的心灵史,是现代作家作为现代中国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社会变革与转向作出内心反应和审美反应的历史。
研究问题,输入学理,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主要作者、“大文学史”理念的倡导者与实践者、资深中国现代文学史家——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这一本《新讲》是他的第100部著作,80多岁写于养老院,也是钱理群文学史著述系列的“收官之作”。他说,依然只具有“有缺憾的价值”。他还说,教育没有文学,人的生命中没有文学,就失了“魂”,会导致民族的精神危机。
【作者自述】
★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我的每一天的文学史书写,都是重新和鲁迅、周作人、沈从文、老舍、巴金、冯至、张爱玲、萧红……对话、讨论、争辩,而且是从未有过的亲近、自然、迫切。
—— 我的现代文学史的研究、探讨与撰写,从1987年到2021年(《中国现代文学新讲》竣稿),整整持续34年之久;我也终于完成我的导师王瑶先生生前交给我的“坚守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领域”的任务,对于现代文学史研究学科,我能做的事都做了,可以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了。
【大家谈钱理群】
★ 洪子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钱理群著述涉及的领域有多方面。现代文学研究无疑是主要的。80年代他牵头撰写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至今仍有难以取代的生命力。沿着这条线索,在21世纪之后关注点延伸到“当代”,并从文学史扩展到当代史。
★ 赵园(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老钱的读者遍布不同阶层。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使他的思想触角随时伸出。即使住进了养老机构,也绝不封闭,仍有自己的信息渠道,与外界呼吸相通,未失与年青一代的沟通能力。
★ 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老钱富理想激情,好品评时事,无论上课著述都极投入,曾被学生评为“十佳教师”。不满足当书斋学者,以启蒙思想者自居,追求“民间批判立场”,文章多带使命,注重从文学中抽取思想资源。自80年代以来,其著作在几代青年中有相当影响。
★ 黄子平(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教授)—— 老钱的一个重要写法是把自己写进去(“我的精神自传”),这是要求理性、客观、中立的学术研究的大忌,但又是“五四”传统之一,你只要想想胡适拼命劝朋友们写自传就知道了。
★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老钱的自我定位,首先是“文学史家”,这就要求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上形成独立的文学史观、方法论与叙述方式,于是,在大获全胜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和《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之外,老钱正全力以赴独立撰写《钱理群新编现代文学史》,以便形成“文学史三部曲”。
★ 许子东(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老钱是理想主义者,是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真的。所以他期望人,自己是想这样,比如感时忧国啦,批判社会啦,坚持原则啦,他期望他的学生也这样。这是老钱这一辈的人。
★ 王德威(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钱理群先生曾在不同场合总结他的贵州经验为“脚踏泥土,仰望星空”。“脚踏泥土”指的当是贵州土地,但站在土地上“仰望星空”同样意味深长,不禁令人联想到康德的名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星空之所以灿烂,因为超越一时一地的羁绊,体现无垠的真理,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 孙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越来越象牙塔化,鲜活的当下意识不太易见到了。这与研究对象的精神传统,形成了不小反差。钱理群是zui早针对这一现状表示忧虑的人,认为远离“五四”的精神,其实不会给研究带来活力。
★ 戴锦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在我看来,钱理群与鲁迅不同,与我们不同,当然与年轻人所描述的更为不同。因为从那些表述看来,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就是“可爱”。
★ 吴晓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在所有可能的称谓中,钱理群先生zui倾向于认同和接受的,也许是“文学史家”的称呼。多年来,他私心里一直把文学史的研究和写作看作自己的一块重要领地,对文学史的理论、观念、方法一直保持自觉的探索激情,并始终执迷于文学史的叙述体例和叙述形式。
★ 罗新(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当代研究鲁迅的学者中,几乎没有人比钱理群更接近鲁迅,不仅在思想上心灵上,而且在一步一个脚印的人生践行中。我们今天读鲁迅的意义在哪里?鲁迅的作品为什么称得上经典?历史的鲁迅是一个什么人?钱理群的讲解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掀动当代的精神微澜。
2024年4月29日 已读
读了很久,从年初开始,中间回家过年回来之后停了很久,整个二月只读了六分钟,三月也不多,主要还是在这几天读完。没太注意讲的部分,主要还是借着机会读一些好的文字。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三个十年之间,中国白话文学从理念的倡导、试验性的创作到四十年代一个多元丰富高峰的出现。时代与文学深深地交织,在巨大变动化各自的努力,寻找出路,寻找表达。对文学史的部分不太关注,读下来也没多少印象,倒是各色文章的拼盘读起来很让人开心,看见不同的景色、闻到不同的味道、听见不同的叙述,历史与文学的复杂、深入、多元一一呈现在眼前,好美丽。
中国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微信读书
山水 豆瓣
作者: 冯至 2022 - 3
“带有原始气氛的树林,只有樵夫和猎人所攀登的山坡,船渐渐远离了剩下的一片湖水,这里,自然才在我们面前矗立起来,我们同时也会感到我们应该怎样生长。”
有谁要认识这小草的意义吗?我愿意指给他看:在夕阳里—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鼠麹从杂草中露出头来。这时我正从城里来,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这使我知道,一个小生命是怎样鄙弃了一切浮夸,孑然一身担当着一个大宇宙。
——冯至
2024年4月30日 已读
美丽的景色,美丽的自然,美丽的人类。无论世事如何流变,自然万物的生长总是恒常,农人春耕秋收总是恒常,人在世上总是恒常。越到后面越精彩,前面几篇还稍显迷惘与惆怅,到后面几篇时对自然的感悟与审美达到了一种稳定,讲述与追求都圆融饱满,自然风物、人心痕迹,纵使时代的风波再大,总有止息的一日。
2024年6月14日 评论 删减一则 - 读到的是电子书,不知道实体书是否删减。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此版第三段: 过了许久,我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在七十年前,云南省的大部分,经过一场浩劫,有多少村庄城镇在这里衰落了。现在就是一间房屋的地基都寻不到了,只剩下树林、草原、溪水,除却我们的住房外,周围四五里内没有人家,但是每座山,每个幽隐的地方还都留有一个名称。这些名称现在只生存在从四邻村里走来的砍柴、背松毛、放牛牧羊的人们的口里。此外它们却没有什么意义;若有,就是使我们想到有些地方曾经和人生过关系,都隐藏着一小段兴衰的历史吧。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新讲》选编的版本(原载1943年西南联大学生自办刊物《文聚》第1卷第4期): 过了许久,我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在七十年前,云南省的大部分,经过一场浩劫,回、汉互相仇杀,有多少村庄城镇在这时衰落了。在当时短短的二十年内,仅就昆明一个地方说,人口就从一百四十余万降落到二十五万。这里原有的山村,是回民的,可是汉人的,是一次便毁灭了呢,还是渐渐地凋零下去,我们都无从知道,只知它们是在回人几度围攻省城时成了牺牲。现在就是一间房屋的地基都寻不到了,只剩下树林、草原、溪水,除却我们的住房外,周围四五里内没有人家,但是每座山,每个幽隐的地方还都留有一个名称。这些名称现在只生存在从四邻村里走来的砍柴、背松毛、放牛牧羊的人们的口里。此外它们却没有什么意义;若有,就是使我们想到有些地方曾经和人发生过关系,都隐藏着一小段兴衰的历史吧。
中国文学 微信读书 散文
赵萝蕤译荒原 我自己的歌 豆瓣
作者: [英] T.S.艾略特 / [美] 沃尔特·惠特曼 译者: 赵萝蕤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3 - 11
《赵萝蕤译荒原 我自己的歌》隶属“中国翻译家译丛”第四辑,选编了艾略特、惠特曼两位作家的代表性诗歌作品,其中艾略特的长诗《荒原》在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中堪称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是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而惠特曼《我自己的歌》等作品以奔放热烈的诗句宣传了自由与生命的美好和力量。本书译者赵萝蕤治学严谨,务实求真,忠实呈现了两位作家的写作风格和艺术魅力。
2024年5月2日 已读
世界面貌的改变,从一种进步主义的烈火转为沉痛悲伤的余烬。在艾略特那里感受到世界的痛楚与荒凉,在惠特曼那里怀念激情的发展与迸射。艾略特的部分没太读懂,但是读起来的氛围和心境总是让人有一种忧虑,即使是欢笑也带着一丝苍凉,相较之下惠特曼的部分读来至少在意思上不深入去想的话完全能够理解,内容上是积极向上、容纳包容、前进向上的一种身为美利坚人、身为人本身的自豪与骄傲。读下来令人感慨,积极向上的心绪已不多,苍凉悲哀的阴影弥漫在眼底。
微信读书 文学 诗歌
变形记 诗艺 豆瓣
9.2 (13 个评分) 作者: [古罗马]奥维德 / 贺拉斯 译者: 杨周翰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4
◆ 《变形记》: 古罗马创世史诗,奥维德经典作品,对中世纪的文学作品以及中世纪甚至到巴罗克时期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全诗共十五卷,包括较长的故事约五十个,短故事或略一提到的故事约有二百。故事中的人物可以依次分为神话中的神和男女英雄,和所谓的历史人物这三类。
◆ 《诗艺》:古罗马文学家贺拉斯对自身创作经验的总结,它在欧洲古代文艺学中上承亚理斯多德的《诗学》,下开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理论和古典主义文艺理论之先河,它强调了文学的开化和教育作用,提倡内容和形式美的高度统一,对十六至十八世纪的文学创作具有深远影响。
————————————————————————————————————
《变形记》全诗的结构可以细分为以下各个段落:序诗、引子(天地的开创、四大时代、洪水的传说)、神的故事(卷一至卷六)、男女英雄的故事(卷六至卷十一)、“历史”人物的事迹(卷十一至卷十五)、尾声。这样一个安排多少是按时间次序作出,但是有许多故事的发生时间本来很难定,因此作者又按故事的性质予以安排,例如卷一至二的故事主要围绕神的恋爱为中心,卷三、四是以酒神巴克科斯和忒拜城为中心,卷五、六以神的复仇为中心,卷六至九以雅典英雄为中心,卷九至十一以男女英雄的恋爱为中心等。例如卷一至二的故事主要围绕神的恋爱为中心,卷三、四是以酒神巴克科斯和忒拜城为中心,卷五、六以神的复仇为中心,卷六至九以雅典英雄为中心,卷九至十一以男女英雄的恋爱为中心等。
《诗艺》原是一封诗体信简,无题,发表后不及百年,即被罗马修辞学、演说学家昆提利阿努斯(Quintillianus,约公元35—95)称之为《诗艺》(Ars Poetica),其后遂以此名著称。受信人是皮索氏(Piso)父子三人。当时皮索氏甚多,不知确指何人,根据此信内容,三分之一谈戏剧,三人中可能有人想写剧本,求教于贺拉斯,贺拉斯作此复函,信笔所之,谈谈写作的体会。
2024年5月17日 已读
很多见过片段的故事被串在一起讲述,读的时候没有追索剧情前后的衔接,只是当作一个个片段读了下来。一个个具体的细节讲述的故事,充斥着具体的景物、行为、心理来述说人心中的暴戾、嫉妒、爱欲、良善。千年的时光飞转,人心的样貌类似,那些具体的痛苦、纠结依旧美丽,神与神、神与人、人与人的时代流转,同样的故事以不同方式不停地述说,同样的人欲在不同的时代万般地显现;所以看到很久之前的人类那样鲜活的生命奔流不止,每个人将自己的生命从内在发扬,毫不掩饰地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美丽动人。喜欢其中的鲜血淋漓,生命的可贵或许就在于可以被放弃。
古典文学 微信读书 文学
推销员之死 豆瓣
8.6 (20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瑟·米勒 译者: 英若诚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8
★“人不是水果,你不能吃了橘子扔掉皮。”
★“美国戏剧的良心”阿瑟•米勒巅峰之作
★ 著名戏剧艺术家、《推销员之死》中国首版主演英若诚先生翻译
★ 一举囊括普利策奖、托尼奖、纽约剧评界奖三项戏剧大奖
★ “一枚被巧妙埋藏于美国精神大厦的定时炸弹”
《推销员之死》是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的著名戏剧家阿瑟•米勒巅峰之作。威利•洛曼是一名推销员,壮年时的他业务能力可靠,妻子琳达持家有道,两个儿子比夫与哈皮也让他引以为傲。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他的好运气似乎正离他远去,他的生活也渐渐失控……作者撕碎了“美国梦”的光鲜表象,满怀同情地洞察了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并不动声色地将其希望和痛楚呈现在戏剧舞台之上。本剧发表于1949年,在百老汇连续上演了742场,获得普利策戏剧奖、托尼奖、纽约剧评界奖,是首部一举囊括三大戏剧奖的剧本,让阿瑟•米勒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作家。1985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奥斯卡影帝达斯汀•霍夫曼主演。本书译者英若诚先生为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话剧导演,在阿瑟•米勒亲自导演的《推销员之死》中国首演中担任主角。
2024年5月17日 已读
优绩主义的悲歌,推销的逻辑渗透到一切领域,从职场蔓延到家庭,爱逐渐丧失,以金钱度量一切,推销一生,当丧失推销时一切都丧失,自杀也不过是一场要价两万的推销。威利吼着说人不是橘子,然而现实中处处是被当作橘子处理的人类。读的时候感受最深的倒是比夫的痛苦,茫然无措、无处可去,人生何去何从?当父母老去时,自己能承担得起自己的责任吗?视角真妙,威利的精神已经不稳定,所以让各种事件以回忆的形式穿插交织在一天之内上演,职场关系中温情被撕下、亲子关系中的甜蜜转为怨恨、邻里关系中的扶持残留一丝,人?究竟在什么意义上是人?一九四九,到今天七十五年,变化几何?那些痛苦、那些呻吟、那些失落,一般无二。
微信读书 文学 美国
梦想家彼得 豆瓣
作者: [英] 伊恩·麦克尤恩 译者: 马爱农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 - 4
英国国民作家麦克尤恩经典奇幻作品 童真外衣奇趣变形叩问成人世界
国际著名插画师 安东尼·布朗 经典插图
翻译名家马爱农新译形神兼具还原原著
这本书通过七个精心关联的故事片段,讲述了十岁男孩彼得的一组白日梦,由此展现了令成年人惊异不已的一段童年神秘的旅行、变形和冒险经历。活在梦幻和现实之间的彼得将自己套进一个婴儿、布娃娃,成年人,甚至一只猫的躯体,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换位变形,他站在成长的开端,处处质疑着成人世界的秩序、庸俗与贪婪。在这个成人世界与童真世界渐渐叠加的过程中,儿童视野慢慢消隐,成人镜头淡入,末一篇以一觉醒来成长了十岁的彼得的目光重新回望这个世界和来时的路,由此也兑现了麦克尤恩的初衷——还有什么比童话幻想更适合狡猾又巧妙地叩问现实的呢?
2024年5月17日 已读
童年的追忆,拥有童年的人还没学会书写,书写的人永远也回不去童年,所以设想少儿的一场场梦,对世界的惊奇——在洋娃娃中看到真的生命、与猫交换发现自然与人、设想周围的消失感受现实的存在、梦的设想亦可以构造和改变世界、幻想一场阴谋在身边发生、少年感受婴儿的所思所为、站在分界线上看未来的自己。喜欢其中时不时出现的少年眼中幼稚可笑的大人们,再也回不去童年,也再也不能那样无忧无虑地做梦。最后的导读,很科学、很无聊、令人发笑。
小说 微信读书 短篇集
文字的力量 豆瓣
The Written World : The Power of Stories to Shape People, History, Civilization
8.0 (14 个评分) 作者: [美]马丁·普克纳 译者: 陈芳代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7
哈佛大学16堂世界文学通识课
用16部改变世界的经典作品
揭开历史中的关键16幕
聚焦那些由诗文引发的帝国崛起、印刷机开启的权力角逐
-
【内容简介】
文学不仅仅是世界的镜子,它塑造世界的力量胜过千军万马。
《文字的力量》从4000多年的世界文学中挑选出16部尤为重要的经典作品,有《伊利亚特》《圣经》《源氏物语》《一千零一夜》《共产党宣言》,还有《哈利•波特》,让我们看到文字如何塑造哲学、宗教、政治与文明——
一部英雄传奇,催促亚历山大帝不断征服,直至他治下的土地都浸染上那部传奇的色彩;几个不听话的学生的记录,让他们老师的教诲将在数千年后影响数十亿人;一册薄薄的宣言,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随着这些伟大的作品,帝国兴衰、文明起落,历史在文字的锤击下被铸成我们今日所见的样子。
这些故事关于青年英雄、优雅的东方女官、浪漫骑士,关于阿拉伯芬芳的集市、加勒比海绿色的海岛,关于莎草纸、羊皮纸与印刷机,关于传承智慧与创造未来。文学有时是雍容平静的,曾在东方宫廷中的少数贵族间被小心传递,有时又化身为人们抨击彼此时投掷的飞刀,以激情与怒火豁开革命的口子。而正是多彩的文学,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商业与历史,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文字的世界。
哈佛大学教授马丁•普克纳带我们踏上一场文学朝圣之旅,游历希腊、中国、土耳其与印度的文学狂欢节,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交流,与当地居民对话,书中世界与现实世界一再重合,让我们看到——文学,它至今依然生机勃勃地与文明相互作用着。
-
【名人推荐】
《文字的力量》不仅是一项关于文学在人类文明中重要性的广博、热情洋溢的研究,它还是一场伟大的冒险——关于字母、纸和宇宙飞船,关于无情的征服者、优雅的女官和实业家,关于追逐权力与梦想自由。——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大转向》作者)
了解文学的来龙去脉,非常值得一读。——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使女的故事》作者)
从《吉尔伽美什史诗》到《堂吉诃德》,再到《哈利•波特》系列,普克纳不仅向我们讲述了4000多年来塑造文明的重要文学作品,还带我们去认识那些创作了这些作品的人。他让我们看到,文学不仅仅是一面镜子,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普克纳用类似于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一书的方式,将“讲故事”提升到了人类显著特征的高度。或许,在那些重要的历史时刻,写作起到的作用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重要得多。——《金融时代》(Financial Times)
普克纳的好奇心似乎无穷无尽,他不仅旅行于虚构世界,还周游真实世界……他的理想是“世界文学”,这个词来自歌德。这本书有着惊人的广博与动人的激情,堪称对这一理想的致敬。——《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
2024年5月25日 已读
内容的总结作者在最后结语已经写好。越到后面越到感到开始时在太空中朗读圣经创世记的场景的美丽之处,文字、书写、文学的历史在一个个断片中展开,从口述到书写、从书写到印刷,一件件看似孤立的发明汇聚和塑造我们如今生活的世界,纸、笔、人、文,在漫长的历史中都经历了各种变化,在不同的时代传递不同的信息创造不同的情景。不断涌现的人物、发明、理念、故事,在截取的片段中感受到美丽与残忍,叙述的欲望从来不会止歇,书写的故事也不会停止。最喜欢倒数第二章作者的多芬之旅,文学的意义尽在其中,一个漫长的旅途,其中有着丧失,有着新生,以及持续生活在其中的人。
世界史 世界文学 微信读书 文化史
李商隐十五日谈 豆瓣
作者: 李让眉 中国长安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2022 - 8
新诗人如何解读古诗人?在《李商隐十五日谈》中,当代青年诗人李让眉通过对唐代诗人李商隐生平、作品的解读,还原李商隐的生活经历及其精神追求。作者从李商隐所处的时代讲起,每日一讲,共十五讲,描绘了其出身、身边人物群像、感情与婚姻,进而分析其诗作的美学内涵以及宗教对其创作的影响等。
李商隐的诗常被人说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而李让眉的解读却平易晓畅、引人入胜。她以富于觉察力的文字、诗意的语言、丰富的细节、独特的理解,描绘出一个有别于以往认知的鲜活的李商隐。在书中,作者还尝试追索李商隐诗中可能的当代性,从而揭示了诗歌将自身向未知开放的根本属性。
★一部别具一格的李商隐诗传。
★还原李商隐的生活经历及其精神追求,拆解李商隐诗歌密码。
★本书是当代诗人对古典诗人的解析,细节丰富,理解独特。
★李让眉的文字富于觉察力,语言充满诗意,解读平易晓畅、引人入胜。
★作者对李商隐的还原,除去历史语境和艺术维度的考量,更有对一种可能的当代性的追索,从而揭示了诗歌将自身向未知开放的根本属性。
2024年5月26日 已读
最喜欢无题相关的四讲,从题目到初探到深化,打开了欣赏的窗。拖拖拉拉一本小书读了蛮久,从李商隐的身世、遭遇、婚姻谈起,无题四讲讲具体的诗,马嵬一讲在对比中谈论史诗,宗教两讲上涉佛王维道李白再讲居于其中的李商隐,最后谈李商隐艺术手法在各个领域的体现,稍显牵强。多解性能成立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意象、典故上堆叠的文化意蕴,对相关知识了解太少,很难入门感受到其中的美丽啊。
中国文学 微信读书
香水 豆瓣
Das Parfum
8.8 (135 个评分) 作者: [德] 帕·聚斯金德 译者: 李清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6
本书描述格雷诺耶自幼受苦,生有特殊的嗅觉功能,领悟惟有少女的体香能使人神魂颠倒,他先后杀死26名少女,萃取她们的体味制出神奇的香水。当他罪行败露押赴刑场时,籍以身上的异香,逃回巴黎,被流氓等分剐而食。
2024年5月29日 已读
渴求与占有。苟活于世、隐居洞穴、入世求死。借助气味活下来,活到能感知到气味的时刻;被利用,被使用,得到初步的自由;遁入山洞,自以为已经拥有世界,拥有一切;察觉到己身的虚无转而向外探索,借助外在的味道来填补自身空白,由粗陋到美丽,从死物到活人;二十五次杀戮凝聚起终极的味道,借此逃脱审判,因此被人下咽。简短美丽,一节一节将人生呈现,总能在某些段落看到自己,欲求、空无、追索,谁能给出答案啊。
小说 微信读书 文学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豆瓣
7.9 (9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2022 - 3
或许只有莫言这么大的脑洞,才能带你去人性深幽处探险!
莫言亲自参与编选的中短篇集,收录莫言笔下最奇怪的18篇故事!本书充满了瑰丽的想象,读来仿佛在听爷爷奶奶讲述民间的精怪故事和奇人奇事。比如邻居赵三大爷的鬼魂来还生前欠我们家的债;鳖精化成人形考取功名,还会往家里写信;女子不愿嫁给父母指定的对象,成亲当天张开手臂飞上了树梢……奇奇怪怪,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翻开本书,莫言带你一起去人性深幽处探险。
我与你们不一样,你们童年时用眼睛阅读,我在童年时用耳朵阅读。我们村子里有很多人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满肚子都是神神鬼鬼的故事。我的爷爷、奶奶、父亲都是很会讲故事的人……这样精彩的故事不写出来实在是浪费。
——莫言
独家收录:莫言手稿、莫言新书书法题词
特别收录:莫言漫像、莫言演讲稿《恐惧与希望》《从学习蒲松龄谈起》
特别附赠:全彩插画,还原书中美妙怪异的场景
2024年6月5日 已读
拖了蛮久把后面几个故事读完,还是前面的写得好,土地上的奇奇怪怪的故事,前两辑读来都很舒服,第三辑稍显不足。从一个话头说起,没有缘由的受罪、渴望逃离陷入幻想中的孩童,夹杂着对关系的冷眼仇视,曲折婉转,戛然而止,确如标题所言稍显“奇奇怪怪”,但读来令人畅快,文字的一个特性就在于将某一刻定格发散凝聚成美丽。闲扯的要义就在于扯来扯去、扯东扯西,从天上到地下、从人到鬼、从生子到杀人,各种各样的人物以自己的心性作各自的行动,其中挣扎、痛苦、欢愉、惬意。
中国现当代文学 小说 微信读书
托爾金短篇故事集 豆瓣
“Leaf by Niggle”,”Farmer Giles of Ham”,”The Adventures of Tom Bombadil”,”Smith of Wootton Major”and”On Fairy-stories”
作者: 托爾金 译者: 鄧嘉宛 / 石中歌 本事出版 2024 - 3
托爾金逝世50週年.全新繁體中文版隆重上市!
由華文世界最佳托爾金譯者,鄧嘉宛領軍翻譯。
本書集結了托爾金生前發表的四篇精采短篇故事與詩歌,
並特別收錄集多位專業學者之力研譯完成,台灣首度公開的托爾金<論仙境奇譚>;
<尼葛的葉子>──畫家尼葛在畫了一片葉子以後決定要畫出一棵世界上最完美的樹;
<哈莫農夫賈爾斯>──肥胖而膽怯的哈莫農夫賈爾斯因為一把「咬尾劍」不得不屠龍?!
<湯姆·邦巴迪爾歷險記>──湯姆.邦巴迪爾的歷險記裡出現了霍比特人、公主、食人妖與巨人好不熱鬧;
<大伍屯的鐵匠>──大伍屯的鐵匠史密斯先生拜大蛋糕裡的神祕星星之賜得以進入仙境一遊……
關於這四篇短篇故事與一篇論述──
<尼葛的葉子>寫的是托爾金對創作《魔戒》的艱難感觸;
<哈莫農夫賈爾斯>是一個幽默逗趣又熱鬧的喜劇故事;
<湯姆·邦巴迪爾歷險記>收錄16首關於第三紀元末夏爾傳說與笑話的詩歌;
<大伍屯的鐵匠>是通過「仙境」這個媒介來反映托爾金對退休和暮年的感受。
仙境即險境,這是托爾金一貫的想法。
他在<論仙境奇譚>中闡明理論,在《霍比特人》和《魔戒》中將之實踐——
也就是比爾博所走過的黑森林與弗羅多漫步的羅瑞恩。
最後,托爾金藉由《大伍屯的鐵匠》中鐵匠發現了進入仙境的那顆星並將它傳下去,
讓另一個人有機會到那片險境中漫步,表述了自己最終的心願。
偉大的次創造者托爾金筆下的精靈、魔王、惡龍、半獸人與霍比特人,
開創了二十世紀下半頁興起的奇幻文學與遊戲,
這條長江大河浩浩蕩蕩,給平凡人世帶來無盡的跌宕風景,
也將仙境的那顆星傳了下去。
2024年6月9日 已读
《尼葛的叶子》谈日常的创造与死亡,创造在心里的渴望,当画中的世界出现时,他揉入自己达到至美,最终走向远山(死亡)时心中是幸福;《哈莫农夫贾尔斯》一个国家起源冒险故事,巧合与运气同时带着一丝狡黠的贾尔斯斗巨人、打龙、借龙之名成为国王,喜欢贾尔斯与国王的交际,对自我的尊重;《汤姆邦巴迪尔历险记》,中土霍比特人诗歌集,对于韵律没注意到,印象深刻的是几首玩闹之诗以及描摹海那边的恐怖美丽一首(第十五首);《大伍屯的铁匠》魔法还在世上的时候,会有幸运的孩子前往精灵的世界阅读其中的美好,然后继续生活,将幸运交给下一个孩子。《论仙境奇谭》,读得潦草,印象比较深的地方是仙境奇谭的核心在于创造真实以及幻想、返朴、遁逃、抚慰四个功能,以其中提到的理念重读托尔金中土的造物应该会有更深的体会。
微信读书 文学 短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