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
中国古典文学讲义 豆瓣
作者: 骆玉明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25 - 3
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从《春秋》、诸子百家、《史记》到明清小品,从元曲、杂剧、志怪传奇到白话小说,横跨两千五百年的时空,让我们体会不同的人生境遇,回归诗意的精神世界。
我们进入中国文学的世界,在语言所构拟的空间投入自己的情感与想象,体验前人的希望与失望,快乐与忧伤,体味前人伟大的艺术创造,理解民族精神的发展历史,我们的生命得以展开,变得宏大而美好;同时,我们也获得了了解人类文化的基点。
2025年6月5日 已读
很薄一本,从诗歌、文章、戏剧、小说四种题材叙述文学史。贯穿文学史的只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文学作品不是突然地出现在时空中,自然牵连起当时的社会人心,诗歌、文章、戏剧、小说塑造的世界也因此有了区分,不同的形式切合不同的心绪和表达,但最根底和最动人还是人意识到人的瞬间和在阔大世界没有归处的怅恨。在分类和盘点中又看到很多想要感受的作品,人的一生还是太短太短,美丽的事物太多太多,只是小小的感受一番就需要太长时间。
中国 中国文学 微信读书
《道德经》智慧100讲 豆瓣
作者: 刘笑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 - 1
什么是道?
“无为”就是躺平吗?
老子是不是主张“愚民政策”?
……
寥寥五千余字的《道德经》蕴含着无穷的生命智慧,但也因它的简洁,引发了后世读者的诸多迷思。
《道德经》究竟说了什么?今天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它呢?
针对于此,刘笑敢教授在本书中通过八大主题,将《道德经》八十一章妙语整合为融贯的道家思想体系,详解《道德经》的核心关键词:道、自然、无为、正反……更有老子治国理政的独特命题和以及现代社会的重要启示。
68项专题解读,32篇答疑解惑, 为读者扫清《道德经》的阅读迷障,深入浅出地传授老子的独特智慧。
………………………………………………
老子之道是一个古老的概念,然而道的意义和概念过时了吗?我们看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面对现代化、全球化所带来的的一些问题,道的某些意义反而日益彰显了。
老子对天道、自然、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最终被凝练在《道德经》八十一章的文字中,时时给予我们人生智慧的点拨,帮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安稳,更自在。
——刘笑敢
……………………………………
笑敢的普及工作是建立在他长期精研老子哲学的丰硕成果之上的。开篇寄语“悲悯天下万物,照亮曲折人生”,道出了老子的真精神。老子对于世间万物确有非常深沉的爱和悲悯的情怀。——哲学家陈鼓应
刘先生所从事的是思想史的工作,对《老子》之版本及地下资料之校勘及诠释,详备精审,乃多年所未见的杰作。——哲学家劳思光
刘教授研究的是一个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又频频被翻译为外语的哲学文献,他的研究对中国哲学贡献良多。——美国汉学家孟旦(Donald J.Munro)
笑敢早年进入中国古代哲学史的领域,曾受到十分严格的专业训练。笑敢专治老庄,并不是仅仅为了还原古代思想家的客观原貌,而是由于深信道家哲学在现代世界仍有重大的指引功能。——历史学家余英时
2025年6月8日 已读
没翻到中间就因为频繁地重复怀疑是讲稿转书稿,看后记确实如此,文字中只需要重复两三次的概念在说话时变成重复十几次, 重复十几次的文字读起来只有冗长和乏味,讲稿成书至少还是该抱着书的态度修改一番,三十四万字中值得阅读的不到三分之一。分传道解惑两篇,传道讲老子思想体系,解惑回答听众问题或就听众评论发挥一番。将老子思想体系从道、自然、无为、正反观进行解读,道作为根本为其余三者提供依据,自然是道推崇的价值和圣人追求的价值,无为则是通向自然的自觉方法,正反观描述现实也兼及方法。阐释时侧重将老子与后续庄子、河上公、王弼做区分,也会与儒佛作比较。强调整体性,减去后来者的发挥之后再将其应用到具体的环境中,印象深的点是无为针对圣人而言,一切问题都要具体地讲,老子所言是宏大的秩序,个人所得可能还是视角更重要些。
中国 哲学 微信读书
1723,世界史的11扇窗 豆瓣
作者: 孔令偉 / 王汎森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23
十幾位誕生在1723年的人們,開展出世界史的11扇窗
關於他們以及世界的故事……
十八世紀的世界是這樣的,大清帝國擴張至極盛、日本江戶幕府穩定統治、越南建立新的政權、歐洲啟蒙運動勃興、美洲獨立戰爭開打、法國大革命爆發……但這些事情的影響,都不限於一時一地,而是牽動著整個世界。那是全球化初始發展的時刻,也是各地文化日益密切接觸、匯聚,並開創出現代文明的時代。
《1723,世界史的11扇窗》是部全球微觀史的力作,由11位歷史學者共同創作,聚焦世界史中十幾位獨特多彩的人物──其中許多是中文世界鮮少、甚至未從研究過的。這些誕生於1723年的人們,看似生活於迥然相異的環境與文化脈絡,卻以不同形式共同參與了世界歷史的進程,留下深刻的足跡,並創造出今日的全球社會。透過他們的生命歷程,本書以新鮮甚至帶有實驗性質的形式,呈現出世代、時代與世界史的多層意義。
2025年6月10日 已读
2025年6月10日 评论 短评写不下 - 十一篇文章,十二个人物,亚洲与欧洲。 吸纳自然科学以试图改造理学的三浦梅园、准噶尔汗国最后一位大汗的生死、四库全书对之后意识形态的塑造、陆耀对儒学传统中争论的厌恶和对问题、信息与治理术的重视、阮浃对程朱的践行与越南统一的过程、霍尔巴赫在撰写百科全书自然词条时折射出的对人文的重视、普莱斯对自由不懈的思索和追寻、钱伯斯园林艺术对中国风的引入引领其后园艺装置中对世界在微小空间的重现、雷诺兹对英国画的创造与历史画超越时空与否的争论、布莱克史东普通法思想对英美的持续影响、威瑟斯本史密斯弗格森在政治教义上的冲突与英法战争北美独立时的不同选择。 只是叙述一下印象就是漫长一段,但也由此看到所述的内容广博,大多文章在简述生平的基础上,围绕思想进行阐释,虽然所选的人出生在同一年,但是每个人身处的空间不同,所思考的问题也自然不同,很难直接将其作比,也只有到了今日我们才会将他们放在一起翻一遍,都活在十八世纪,但翻下来几位欧洲人的所思所想更靠近今日的世界,那些问题至今还在纠缠,而东方的很多思考都成为故纸堆里的学问。世界在当时已经分别,只是欧美还没将他们的秩序借助贸易与殖民推到世界,当时的人们应该想不到今日的世界在某些层面变得如此一致而无聊,看每篇最后的行迹图时又想到世界其实依旧广大,人在地名间奔波来往,具体的时间中依旧只有自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三百年转瞬即逝,当初活跃的一生已经成为纸上的文字,人的一生还是太复杂,尤其这些有所成就之人,想在短暂篇幅中勾勒一生又显出当时与未来难度太大,浮光掠影很容易就变成流水账,文章风格不同,一些侧重生平故事,一些侧重思想发展,一些又由人及事。喜欢陆耀、阮浃两篇。
世界史 历史 微信读书
十三经说略 豆瓣
作者: 李学勤 2015 - 1
《十三经说略》全面、精练、准确地介绍《十三经》的书名缘起、编纂始末、刊刻流布、内容特点、学术成就、思想影响、研究状况等各个方面;作者以自己丰富的学术积累、深切的研究经验,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阅读本部经书或正史的心得与方法;每篇之后推介10种左右参考书目,以期为年轻学子或经史爱好者指示门径。
2025年6月11日 已读
心中烦躁,借以消磨时日,不动脑地翻阅,把心思寄托在版本源流考辩、主要内容概述、过往研究概述中。不同作者,文章体例也稍有不同,大多数文章还是将所述文本放在经学传统中进行分析,不同时期对文本做出不同阐释,汉儒首创重训诂、唐儒因袭、宋儒重义理、清儒集大成。概述大意时从整体出发作条理性论述,很多内容都是老生常谈,反不如讲述源流时给人新鲜。太多亡佚,多少阐释化为今日的亡佚,当初的写作者在注经时是想着流传后世的吧。“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会去读的可能只有《论语》、《诗经》、《孟子》。
入门 学术史 微信读书 思想史
孟子译注 豆瓣
作者: 金良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 8
本书正文按章节分原文、注释、译文、段意四个部分 进行综合阐述,帮助读者最大程度地读懂并理解原著。撰者把握《孟子》成书的历史脉络与前人注疏的演变,并注重吸取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使注释更为翔实,译文更有可据性。
2025年6月13日 已读
贪婪,想要在道理中找到道理,但还是从眼前流过去而已。比孔子更注重理论与系统,将仁义礼智信与性命联系起来,将世界分为一个个概念,人在概念中自然成其大者。系统所提供的世界观为孟子的辩论提供了依据,一字一句都有来源有去处,道在我身我心,以我身我心观世路人心,但同时不刻板固守,坚守根本又因时而变,在一次次小大的区别中,大者更显大。治国理政与修身养性得到统一,道可用于大可用于小,修性则仁义礼智信皆足,万物皆备于我。依旧是历史、政事、故事中阐释,落到个人的理解中又是千姿百态,前人的讲解再多,也会读出自己的想法,人仍旧为这些事困扰,但政治不再那样重要。为文浩浩荡荡,气势澎湃,动人心魄,在一次次辩论中感到孟子之雄伟,好辩且能言善辩又不迷失于文辞。“五百年必有圣人出”——“舍我其谁”。注释简要,译文扣字。
中国 微信读书 经典
地海传奇:地海巫师 豆瓣
A Wizard of Earthsea
8.8 (109 个评分) 作者: (美)厄休拉·勒古恩 译者: 蔡美玲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10
牧童雀鹰天生拥有法力,他渴求更强大的力量和更深奥的知识,于是选择离开故乡,前往传奇的巫师学院学习,以求出人头地。为了证明实力,他当众施展禁忌法术,召唤亡灵,却铸成大错。他召唤出的恶灵追捕着他,太古的邪恶诱惑着他。为了弥补过错,他步上了一段从未有人完成的追寻之旅,直到海洋的尽头、世界终结之处……
2025年6月15日 已读
弓忒、锐亚白、柔刻、下托宁、蟠多、铁若能宫、锐亚白、易飞墟、开阔海,在群岛间雀鹰找到自己,天才、迷途、逃离、追寻、回答。很多故事,但读完回想起来的却不是那些情节,而是格得一个人在地海中的行走,他的向往、骄傲、愧疚、低落、安宁、恐惧、迷茫、坚定……窥见暗影、释放暗影、逃离暗影、追寻暗影、直面暗影、拥抱暗影,万物起源于一,光暗与我皆然。但还好,家乡有女巫养护自己、故乡有老师教诲自己、学院有师长爱护自己、海上有朋友陪伴自己,始终都有魔法,在世界中找到自己,找到万物,念着自己的名字,念出他们的名字。那首最古老的诗歌《伊亚创世歌》中说:“唯静默,生言语;唯黑暗,成光明;唯死亡,得再生;鹰扬虚空,灿兮明兮。”
奇幻 小说 微信读书
花木碗的故事 豆瓣
作者: 赵燕翼整理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79
2025年6月16日 已读
并非从民间采集,由作者在民间传说之上改写和创作。第一篇可删去,套着故事壳的颂毛文章,余下的倒皆算童话,还是那些情节,老爷爷老奶奶意外获得子女富足、女儿逃离家庭获得自由幸福、荒年困难中人心中对福地的向往、猫狗相争的起源、有情人终成眷属、穷人受压迫借助魔法复仇富人、勇士与善人在恶人阻挡下曲折幸福……熟悉的故事中时有不错的文字,读起来很放松,以泥化物、射月得镜、因泪复仇的细节令人眼前一亮。比较喜欢《金瓜和银豆》、《阿克佬佬的花木碗》、《米拉尕黑》、《花牛犊儿》。
微信读书 短篇集 童话
地海传奇2:地海古墓 豆瓣
The Tombs of Atuan
8.8 (7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厄休拉·勒古恩 译者: 蔡美玲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10
这里是死寂静默的古墓,
这里有亘古不变的黑暗,
这里长眠着“累世无名者”,
这里是一个十五岁少女所知的唯一世界。
这里是她的家、她的王国,
更是她终生的牢笼!
直到有一天:一团微光,出现在这绝对黑暗的地底禁区……
即使身处黑暗的地底古墓,也绝不放弃追求自由的微光!
2025年6月16日 已读
发生在娥团陵墓的故事,前半段是失去名字的恬娜在黑暗中的生活与思索,后半段是恬娜在格得帮助下逃离黑暗和找到自己。重要的不再是情节,而是恬娜在黑暗中的迷失与光明中的迷茫,神权与政权交织成对人性的压迫,小女孩失去名字和自由困在黑暗中,沉浸到黑暗中以为黑暗是归宿;直到盗贼出现,他要盗取失落在黑暗中的另一半厄瑞亚拜之环,却困在黑暗中,作为囚徒与女孩交流,黑暗映出了光明,压迫唤出了反抗,囚徒与看守逃离了监狱。同伴启发了怀疑,导师指引了前途,可自由不是终点,而是长路,恬娜找到了真名字,但也要失去旧名字,长长的路上痛苦和宁静并存,还好有日月、溪流、山川、树木、海洋……
奇幻 小说 微信读书
地海传奇3:地海彼岸 豆瓣
The Farthest Shore
8.8 (6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厄休拉·勒古恩 译者: 蔡美玲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11
一切纷乱均从失去力量的咒语发端……
巫师不识真言,无法操控力量;工匠抛弃技艺,歌者遗忘诗歌;人们恍惚度日,不求谋生,却苦寻不朽。地海大法师格得带著年轻热忱的英拉德王子亚刃,启程追寻邪恶的根源、乱象的症结,却不知前方有什么在等候他们。他们只能一径向边陲航行──从神秘未知的龙屿,到漂流民的海洋游群,再到一无活物的死域,最终抵达无人涉足的极远彼岸。
在那彼岸,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最后的艰苦试炼……
2025年6月17日 已读
乘着小舟从柔克出发,由龙再者回到柔克,法师失去法力,少年成为王者。霍特镇-洛拔那瑞-欧贝侯岛-海-龙居诸屿-偕勒多岛-旱域,见到迷失的人遗忘技艺,见到生活在浮筏上的人,见到失去言语的龙,见到陷入空虚的人,见到因死而生吞噬一切的暗。在吞噬的起点,只有记得自己名字的老年巫师和少年守卫,根本的力量在于爱与知,对万物的感知,对心灵的领悟,有生才有死,永生就意味着永死,永生蔓延到世界化作空无。失去一切又拥有一切,在苦痛中持续地走,找到答案,找到自己,找到世界。少年与死者怀着一样的爱,才接受死亡,跋涉在暗黑中,在封堵永生的欲望前,是老者带领少年,在封堵之后,是少年背着老者。与上一部有些许类似,雀鹰因为导师的角色而生出太多说教的言语,同时对于一体至衡的叙述可以落在万物更多些。
奇幻 小说 微信读书
地海传奇4:地海孤儿 Eggplant.place 豆瓣
Tehanu:The Last Book of Earthsea
8.8 (56 个评分) 作者: (美)厄休拉·勒古恩 译者: 段宗忱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在本卷中,地海的世界已重归完整,黎白南于黑佛诺正式加冕为王,然而地海各处仍百废待兴,一时间世相艰险、邪恶盛行。
曾是峨团陵墓第一女祭司的恬娜,如今只是个孀居的中年妇人。一日她与遭受虐待、身负火伤的孤儿瑟鲁相遇,两人相依为命,共同度过艰苦生活;曾经的大法师格得,如今力量尽失,已成一个平凡之人,甚至受人欺辱、无力还击。在这黎明前的黑暗中,灾厄与患难接二连三地袭向主角们,邪恶的迫害令他们命悬一线,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意想不到之人向他们伸出了援手,地海世界的终极真相在众人面前悄然揭开……
2025年6月17日 已读
在弓忒的人们,失去丈夫的寡妇、失去力量的巫师、失去父母的孤儿,年老衰弱的人、身体残疾的人、权力压迫的人,普通人。恬娜埋葬欧吉安,抚养瑟鲁,与格得在一起,女性在地海中意味着什么?只能被赋予力量,只能作为供养者供养一切,恬娜在思索中挣扎,答案都在未来的世代。而现实,是一片暗色,母女被驱赶逃离侥幸得到王的救护,母亲抗击坏人只有注定的老翁用草耙驱赶,一家人离开被儿子占据的家又被巫师侮辱靠龙拯救。普通人在地海中,曾经的荣耀在现时回想起来只是耻辱,但他们依旧生活着,在具体的忙碌中,种植作物、编织衣物、传说故事,苦难与幸福也相伴相生,至少,恬娜和格得终于在衰老时彼此拥抱共眠。龙与人提醒着故事发生在地海,但余下恬娜所思所处所经历总让人想到现实,贯穿地海与现实的文字,又不止文字。
奇幻 小说 微信读书
地海传奇5:地海故事集 豆瓣
Tales from Earthsea
9.2 (40 个评分) 作者: (美)厄休拉·勒古恩 译者: 段宗忱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4 - 1
“地海传奇”系列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奇幻小说之一,自1968年出版以来,被译成20多种语言,深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本书是系列的第五本,曾获得努力号奖、轨迹奖等多个奖项,共收录五篇中短篇小说和一篇《地海风土志》。
这里有创建柔克学院的悲壮过程,有地海流传的动人爱情故事,有弓忒大地震的真相,有格得担任大法师时期的惊险战斗和他老师欧吉安年轻时代的遭遇,不仅完整地展现了地海世界的历史、地理、住民、风俗与魔法,将地海世界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更将开启一场波澜壮阔的崭新冒险。
《寻查师》:很久很久以前,在动荡的年代,有一群人曾默默对抗高压暴政,以勇气与远见创建了地海巫师学院。
《钻石与黑玫瑰》:是终生守贞,成为巫师;还是放弃力量,追求真爱?一个发生在地海的动人爱情故事,也是关于选择和勇气的故事。
《大地之骨》:格得第一位老师欧吉安年轻时代的故事。在大地震面前,为了保护岛屿,曾有一个人献出自己的生命,成为大地之骨。
《高泽上》:一个遭人欺凌的“乞丐”,竟是曾令大法师格得也无法招架的强者。
《蜻蜓》:承接《地海传奇4:地海孤儿》与《地海传奇6:地海奇风》的故事。一位不甘于传统的女孩想挑战巫师学院对女性的禁令,却给柔克带来了几乎倾覆的危机。
《地海风土志》:介绍地海世界的历史、地理、住民、风俗与魔法,是您畅游地海世界的最佳导览。
2025年6月18日 已读
短篇集,五篇故事一篇设定,《寻查师》、《高泽上》、《蜻蜓》在《寻获与失落》中读过一次,但重读时发现记忆流失太快太快。柔克起源自黑暗时代中寻求公义的女性和男性,但真正编织起柔克的是结女之手,因他们的卑微和坚韧,为水獭献出生命、知识、身份的人们伴随着水獭寻求公义;《黑玫瑰与钻石》是爱情中恒久的问题,离弃爱人成为巫师还是追寻爱人成为乐师;《大地之骨》补充欧吉安消解弓忒地震的故事,三代法师们的传承,从阿珥德到赫德到欧吉安,咒语终于出声;《高泽上》将动荡局限在尾声,力量如果不去运用在现实中会化成什么?只有那些亲手维持生存必需的人才深深地了然力的意义,毁坏与救赎皆在其中;《蜻蜓》是dragon的fly,找到自己,飞翔在光与风中。设定中补充真言、历史、分别,万物恒变,皆是过客,也是长存。
奇幻 小说 微信读书 短篇集
地海传奇6:地海奇风 豆瓣
The Other Wind
9.1 (4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厄休拉·勒古恩 译者: 段宗忱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4 - 1
“地海传奇”系列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奇幻小说之一,自1968年出版以来,被译成20多种语言, 深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本书是系列的最后一本,曾获得2002年世界奇幻奖、美国亚马逊书店2002年最佳图书等多项荣誉,《出版人周刊》《经济学人》等多家媒体也对其大力推荐。这本书带读者回到了格得、恬娜、黎白南的地海世界,也由全新的角色引出了一系列更加惊心动魄的故事。
术士“赤杨”每晚梦见亡妻站在生死之界的矮墙呼唤他,他看着矮墙逐渐被亡魂拆除,却无力阻止。如果墙破,亡灵将入侵地海世界。王与巫师们要如何才能化解足以摧毁地海的危机?他们又该如何修正远古祖先犯下的错误,为地海的生者与亡灵带来真正的和平?前五本故事中的所有征兆与伏笔终于在这里爆发,地海真正的结局即将显现。
2025年6月18日 已读
故事的终章,整个地海的造物一起解决最初的问题,黑暗之地是内极海之地的巫师贪图永生的造物,死亡只是肉体的死亡,灵魂仍然被囚禁在围墙中,行尸走肉地面对着无穷地黑暗与苦楚。人与龙的分界,龙保留太古语放弃一切,人保留一切放弃太古语,但贪婪依旧在发挥,只有极西和极东的龙与人遵守的约定,但是中间的人们窃取太古语以为魔法,将龙自由飞舞之地圈禁作为永生的监狱。时日飘飞下,问题堆积到必须解决的地步,失去爱人的小巫师、名满天下的大巫师、地海世界的王者、最后两位人龙一体的龙、极东之地的公主、历经沧桑的老太太,前往柔克,将囚禁推到,将巫术放回。格得在家里等待着,却只能等到恬娜,等不到瑟鲁。人物太多,读得时候头脑昏沉,在中间时猜到原因,最后的解决也如设想。
奇幻 小说 微信读书
拉维洛的织匠马南 豆瓣
作者: 乔治·艾略特 译者: 刘小强
本书讲述了发生在19世纪初英国农村的故事。住在偏僻小村镇的独立手工业者、织工赛拉斯·马南辛勤工作,仍然生活艰辛。他老实善良,后受好友诬陷,被误认为犯有偷窃罪,失去了未婚妻,被迫背井离乡,来到了拉维洛村,过着孤独抑郁的生活。他在一个偏僻的石屋里住了15年,整天埋头织布,靠织布换钱消磨时光。然而辛辛苦苦赚来的一袋子钱币被人偷走。马南万念俱灰,绝望无助。圣诞之夜,石屋外一个妇人冻死在雪地里,她的女儿,一个不足两岁的婴儿爬进了石屋,马南收养了这个女婴,取名艾碧,并抚养她长大成人。16年后,马南丢失的金币失而复得,此时艾碧的亲生父亲想要将艾碧领回家中,遭到艾碧拒绝。艾碧毫不犹豫地与慈爱的养父生活在一起,和相爱的亚伦走进了婚姻殿堂。
2025年6月22日 已读
关于良善、生活与神的问题,情节谈不上复杂,叙述恰当好处,既有深深地对心底的思索,也有浅浅地对时事的概述,根植其中的是对生活的爱。相信神,但不迷信神,尽管在很多地方借助神来寻求答案,但真正的回答在生活中的人,被朋友背叛离群索居陷入金钱的欲望中,金钱失窃的失落痛苦被意外来临的小生命救赎,小生命引领一种更多人更多爱的世界,而时间的流逝让光明照进衰老的身体。十五年积攒的金钱与十六年积攒的爱意同时出现在小屋里,金钱、血缘、悔恨改变不了陪伴生出的情意。温馨动人,细密处令人深思,很多事讲不清楚,善恶不由我们来认定。
小说 微信读书 英国
伊索寓言 豆瓣
作者: [古希腊]伊索 译者: 周作人 2020 - 11
古希腊经典作品,西方文明的源头与第一次巅峰
周作人名家译本,著名插画师亚瑟·拉克汉姆精美插图
流传数千年,家喻户晓的经典寓言
精练、深刻而不失谐趣的生活智慧
——————————————————————————————————————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并加入印度、阿拉伯故事,收录有三百多则寓言,内容大多与动物有关。书中讲述的故事构思巧妙,情节叙述概括,语言简朴凝练,刻画出来的形象鲜明生动。每则故事都蕴含哲理,或抒发对人生的领悟,或总结日常生活经验,其所蕴含的智慧既浅显又发人深省,往往令人百读不厌,百思而难尽其详,趣味盎然,获益无穷。《伊索寓言》对后代欧洲寓言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是西方寓言文学的典范之作,也是世界上传播最多的经典作品之一。
2025年7月9日 已读
确如后记所言,“寓言中的教训反是累赘“,“所说的多是奴隶的道德”,由言语引出教训,故事与言语都简短,翻过也没留下多少记忆,依旧是谨慎地生活,只是借着动物们的口说出来,都在危险的世界中活着而已。
外国文学 微信读书 短篇集
唐诗小札 豆瓣
作者: 刘逸生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唐诗小札》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唐诗入门读物。全书精选唐诗108首,选诗眼光独到,解诗深入浅出。篇篇小札面目生动,文笔优美,丰富的知识性、趣味性,让唐诗精微已然尽出,读来余味无穷,欲罢不能。本书于1961年出版,面世即风靡大江南北。几十年来,长盛不衰,影响了几代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认知。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唐诗小札》仍不可不读。
2025年7月14日 已读
所选皆是短章,三四页便是一篇,按时序排列,较少词句的注释,重在整篇的解读与贯通,时不时在解读中提几句读诗的方法,重视从手法到境界这一过程,解读持中,较少亮眼,但也没强解;成书年代影响诗文解读中重视诗文对现实的反映与讽刺,解读意旨时也偏向于此,但影响不大。多数都已读过,诗的好处正在于重读没有厌倦,跟着注解阐释读一次有一次的愉悦,熟悉之后一首首诗像一个个岛屿,排布在历史的海上,登上岛去吟诵几过,心中寻思一番,脑中遐想一阵,已是欢愉,何必奢求穷尽所有岛屿所有奇景,于有限中窥见无限,于美丽中生发美丽,也动人。
中国文学 古典文学 微信读书 诗歌
雪的练习生 豆瓣
雪の練習生
作者: [日] 多和田叶子 译者: 田肖霞 译林出版社 2025 - 3
当代最接近诺贝尔奖的日本女作家,童话笔调速写“冷战”下的奇妙人生
.
【编辑推荐】
❄️继夏目漱石《我是猫》猫眼看人间后,多和田叶子披上熊皮,栖身于苏联和德国的马戏团、作家协会、书店、动物园……讲述那时的会议、天气、三文鱼,还有人类的男男女女。
❄️当代Zui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女作家,以童话的笔调,速写“冷战”大历史下的奇妙人生。
.
【内容介绍】
我是一只北极熊,曾经是莫斯科的“马戏之花”,受伤退役后写起了回忆录。我把作品投稿给杂志,竟让自己踏上了流亡的旅途。西柏林的稿纸白得就像故乡的冰原,我提笔写下未出世的女儿和外孙的名字,故事便自动向未来发展了下去……
“无人肯听的故事就像敞着口子的洞,我被吸进那里,消失不见。”——局内人幻化为局外“熊”,隔着厚厚的皮毛感受有墙和没有墙的柏林;时代剧变就像一场大雪,那么轻,又那么重。
.
【名人推荐】
多和田叶子的故事像记不清旋律的歌曲,或钥匙锁在里面的宝箱一样,搅动着人们的心灵。——《纽约时报》
2025年7月15日 已读
精巧美丽,动人心弦。写作自传开启流亡的祖母、与人一起写作自传的母亲、被人抚养展示死去的我,三代熊的命运交织在历史中,变化与波折在一个个具体的事件中显现,但真正触动人的还是熊心中的思索,在细致的笔触中展现出世界的另一种模样,味道、颜色、关系、环境、信息……在人的回忆、熊的回想中化作文字回响在读者眼中,像雪一样坦诚地落在心中。一段段故事中的意象都带着隐喻,但读的时候不会陷在对故事隐喻的探索中,也不再期待在故事中获取教训,只想陷在晶莹的文字中感受生命,河流继续流动,冰川依旧漂流。
外国文学 小说 微信读书
可爱的契诃夫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俄罗斯] 安东·契诃夫 译者: 童道明 商务印书馆 2015 - 1
契诃夫一生著有四千多封书信,本书作者甄选出契诃夫最有价值的两百多封书信,每封信后附有作者的赏读文字。书信内容既有契诃夫与巨擘托尔斯泰、高尔基、柴可夫斯基、蒲宁等交往的重要事件,也有罕见的他写给妻子克尼碧尔的滚烫情书,还有他旅行途中对自然万物热爱、对底层人民无私帮助的记录。契诃夫的书信画面感极强,随处流露出真性情,鲜活、真实地还原了这位现实主义批判大师、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伟岸身影后鲜为人知的可爱一面,反映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2025年7月16日 已读
与童道明一起阅读契诃夫,摘选翻译讲解,分享几句感受,漫谈几笔情思,不止契诃夫,也是童道明。按照时序读下来看到契诃夫的一生,他的交往、创作与思索。热爱自然、潜心创作、真诚待人、尊重前辈、提携后学、直抒心意,亲切可敬,可爱动人,一篇篇短短的信从眼前流过去,契诃夫也从眼前流过去,初入文坛、文风转变、戏剧创作;爱慕、恋爱、求婚、分隔;支持、反对、赞赏、批评、救助、关爱。在对不同的人说的话中看到同一个契诃夫,那样高大,却努力将自己的身形放低来感受所有人的心跳,没有忘记世界的广大,同时是亲近可爱的口吻说着话。还是要读小说与戏剧,信件的私人属性还是太强,若无讲解很多地方就只是草草掠过。
书信 俄国 微信读书 文学
阅读契诃夫 豆瓣
作者: 童道明 上海三联书店 2008 - 1
《阅读契诃夫》是我国当代著名俄罗斯文学专家童道明精心选编译注的俄国文学大师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集,每篇后边都有译者的精彩点评。契诃夫是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作品不仅是个人思想的结晶,也是俄罗斯社会百态的镜子。阅读契诃夫,就是进行美妙的心灵之旅,从其中感悟真实的生活,领略文字的温存与嘲弄,并获得平和的快乐。俄国文学专家童道明先生的译注,清新爽快,带给我们一个更亲切更伟大的契诃夫!
2025年7月18日 已读
继续与童道明一起阅读契诃夫,十五个短篇与两个评论,有几篇是初次读到,译者说随意浅显,评论中与鲁迅比较有趣。十五篇中也见到变化,初登场时的幽默风趣,认真之后的深刻悲悯,短短的篇幅中展开恒长的追问,这世上什么都弄不明白,但还是不会停下追问,烦闷与痛苦中的爱情、人生一世的意义与归途、爱情发生时人心中的情绪、痛苦与善意在历史中与现实中的回响、现实中的封闭痛苦无聊放荡……一切问题都没有答案,但人还是在继续生活提出问题作出回答,契诃夫带着深深的怜悯写着人,晶莹剔透的文字长久地散发着温暖的光亮,照着人的心,照着人的形,一切都说尽,一切都没说。
俄国文学 微信读书 短篇小说
我爱这片天空 豆瓣
作者: 童道明 2004 - 6
《插图本百年契诃夫:我爱这片天空(契诃夫评传)》分“少年时代”、“初登文坛”、“渐入佳境”、“草原歌手”、“乡居生活”、“创作高潮”、“结婚前后”等篇章,描述了契诃夫的一生。
2025年7月21日 已读
听童道明讲述契诃夫的一生,记叙生平和分析作品并行构成整本小书,短暂的生命和长久的作品融汇成契诃夫,读来依旧感觉他是同时代的人。童年时父亲的压制、少年时独自留在故乡的困苦、初入文坛的幽默风趣、文风转变中的心路历程、莫斯科萨哈林欧洲庄园小城中的自由、友情爱情在生命中的光芒,一生就过去。不求面面俱到,摘取重要话题进行论述,多是结合当时经历与作品对契诃夫当时思想进行分析,对现代的悲观与对未来的乐观在契诃夫的心底交汇,所以尽情地揭露现实中人的困苦、寂寞、烦闷、不公,不时出现的自然风物不仅刻画此时,更昭示未来,其中的美好和美丽虽然当下的人看不到,但之间紧紧相连。还是要多读、细读,有了我才能见到别人。
传记 俄国文学 微信读书
驯狐记 豆瓣
How to Tame a Fox(and Build a Dog): Visionary Scientists and a Siberian Tale of Jump-Started Evolution
作者: [美]李·阿兰·杜盖金 / [俄]柳德米拉·特鲁特 译者: 孙思清 / 柯遵科 商务印书馆 2024 - 8
这是一个离奇而真实的狐狸驯化故事:一场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动物实验,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定历史时期下科学家的灵光一现。几代科学家殚精竭虑,用60年时间,复刻了人类祖先如何驯化我们最忠实的动物朋友——狗。实验、政治阴谋、悲剧、爱情故事和幕后花絮,都将在其中呈现。
然而在毛茸茸的温情和催人泪下的悲剧背后,在恢弘壮阔的科学野心和历史图景之下,还有更多耐人寻味的事实。科学家试图了解的,与其说是狐狸抑或犬类的基因和进化秘密,毋宁说是一个更少有人敢于直面的话题:人的驯化,以及自我驯化。无论狐狸、狗还是人,我们都处在一旦开启就飞速运行的驯化过程中,无一例外。
2025年7月22日 已读
人类驯服狐狸的故事,以温顺为繁育标准人工强化这一特征,短短六十年就成功驯化,但似乎驯化的终点会是狐狸变成狗。德米特里的开始,柳德米拉的坚持,饲养员们持久辛苦地工作,在李森科主义主导、李森科主义覆灭、苏联解体经济崩溃各种背景下持续地探索。前半侧重于实验过程中狐狸的变化,后半侧重于实验推动的理论进步。驯化的要点不是改变基因,而是改变基因的表达,身体发育、激素分泌都佐证这一点,驯化是人与动物之间彼此强化循环的过程,驯化的过程中这一循环越来越快。还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释,但人们试着给出回答:自我驯化理论、神经嵴假说、去稳定选择……“智人从直立之后在社会生活中自我驯化,不断循环才在短短二十万年变成现代人类”的说法令人遐想。六十年不过是进化史短短一瞬,却已有如此变化,生命的尺度究竟如何?从从容容讲一件事。
微信读书 科普 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