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l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豆瓣
Veronika decide morrer
7.5 (16 个评分) 作者: [巴西] 保罗·柯艾略 译者: 闵雪飞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9
★ 一次冒险,胜过一千个安逸的日子。
★ 真正的健全,是保有内心的疯狂。
★ 继《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后,保罗•柯艾略再次引领我们探寻生命真谛
★ 销量超过1100万册
24岁的维罗妮卡似乎拥有一切——青春、美貌、男友、和睦的家庭、满意的工作。但她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
十一月一个寒冷的清晨,她拿起四盒安眠药,一粒接一粒地吞服。这样,意图与行动之间会出现一段长长的距离,她可以随时反悔。然而每吞下一粒药,她便愈加坚定。
十分钟后,她的身体机能仍未出现异常。她此生最后做的是给一家杂志社写了一封信,谈的不是她自杀的原因,而是斯洛文尼亚在哪儿。
这封信将成为她的遗书。
2017年8月7日 已读
Novel
不朽者 豆瓣
作者: [法国] 阿尔封斯·都德 译者: 周克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1
长篇小说《不朽者》是著名法国作家都德的重要作品之一。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讽刺最高科学机构法兰西学院,因法兰西学院院士通常被人称作“不朽者”。书中的主人公只是一个平庸的学究,他毕生努力奋斗,终于混进了法兰西学院,成了被称为不朽者的院士,但他的论著却被发现是假科学。虽此部作品不如作者的《磨坊书简》和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有名,但可读性不亚于19世纪的任何欧洲优秀小说。
2017年8月7日 想读
Novel
冷血 豆瓣 Goodreads 豆瓣
In Cold Blood
8.7 (79 个评分) 作者: [美] 杜鲁门·卡波特 译者: 夏杪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10
★我是个酒鬼。我是个吸毒鬼。我是个同性恋者。我是个天才。即使如此,我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圣人。——杜鲁门•卡波特
★我在高中时第一次读到英文版的卡波特作品,它让我深叹自己没有写作的才能,所以我在二十九岁之前都没有试图写小说。 ——村上春树
★ 被《纽约时报》誉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好的纪实作品”
★ 55周雄踞美国畅销书榜TOP 1
★ 入选兰登书屋“20世纪全球百部英语非小说”
★ 美国推理作家协会“史上最经典的百部推理小说”
堪萨斯州,霍尔科姆村。几声枪响,良善温和、广受尊敬的克拉特一家惨遭灭门。凶手异常凶残狡猾:被害人均被击中面部,电话线被割断,子弹壳也消失不见……一时间,案件震惊了整个美国。
卡波特立即赶到当地,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访谈和调查,对象包括死者亲友、邻居、当地警察,以及两名犯罪嫌疑人。案件逐渐得以还原,两名凶手从这起谋杀案中得到的只有几十美元、一副望远镜和一个收音机。
是什么让他们走上这条冷血之路?当作家试图打开凶手的内心时,他自己也经历了一次自省之旅。
2017年8月7日 想读
Novel
雨必将落下 豆瓣
Some Rain Must Fall
7.3 (2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米歇尔·法柏 译者: 冯倩珠 新星出版社 2011 - 9
米歇尔•法柏的首部作品展示他异常生动的想象力,对语言深沉的爱,和具有创新意识的才艺。戏谑好玩却又感动人心,讽刺入骨却又富有人情味,这些故事总能给人以意料不到的共鸣。
法柏的小说是昏暗模糊的,轻松愉快的,脆弱易碎的,辛辣嘲讽的,超越世俗的。这些有趣的特质集合起来使得它们对于英国的短篇小说来说,就像维他命一样富有营养。
——大卫•米切尔(英国作家)
致短篇小说爱好者:你们将看到萨默塞特•毛姆与伊恩•麦克尤恩的风格首次结合,《雨必将落下》是其怪诞又精彩的产出。
——邓肯•马克林(英国作家)
炙手可热的新天才,短篇小说形式的大师。
——《泰晤士报》
法柏的笔触可以由愉悦的描述急转为辛辣幽默的领悟。理智而敏锐……这是一个冉冉升起的天才。——《观察家报》
法柏无所畏惧。上帝、宇宙、爱、卫生棉——无不在其笔下。你几乎能看到他在星空下好奇地思索,他也并不介意把他的思绪告诉你。
——《苏格兰人报》
法柏的首部作品是一块别具一格的美玉,不拘流派,时有惊喜。
——《苏格兰周日报》
2017年8月7日 想读
Novel
甜蜜的房间 豆瓣
甘い蜜の部屋
7.0 (6 个评分) 作者: [日] 森茉莉 译者: 王蕴洁 译林出版社 2016 - 1
东方版的“《洛丽塔》”,天真少女的残酷情爱游戏
三岛由纪夫盛赞的“性感杰作”
没有世间规矩,只有情爱本来的样子
美丽的少女藻罗,是一头纯真无邪的“爱情肉食兽”。钢琴教师的偏执之爱,仆人的克己之爱,邻家青年的占有之爱,丈夫的绝望之爱,都不过是她的饲饵。一次次情感历险之后,始终与藻罗共有那“甜蜜房间”的,却只有给予她无限溺爱的父亲……
三岛由纪夫称本书为“性感杰作”,赞叹:“在如梦似幻的世界中,只有肉欲以几近残酷的真实面貌呈现……”
白牙 豆瓣
White Teeth
作者: [英] 扎迪·史密斯 译者: 周丹 南海出版公司 2008 - 6
北伦敦。世纪末。一个完全中立的地方。
三个家庭。两代人。一出荒诞大戏。
这里有世界上所有的肤色,以及白色的牙齿。
匪夷所思的荒诞故事,在相同的白牙那炫目的闪光间悄然上演……
《白牙》是査蒂的处女作,出版于2000年,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刻画出一幅复杂辽阔的后殖民图景,一幅世纪末的“英国写真”。写作此书时,査蒂还在剑桥大学读书。她凭此书一举奠定在文坛的地位,被视为“种族、年轻、女性”的代言人。
《白牙》出版后,媒体啧啧称奇,读者纷纷叫好,文学评论家们恨不得捧着一本同义词词典遍寻溢美之词,有人说它“充满智慧和讽刺”、“给人们带来了阅读的喜悦”,有人赞它有着“大师级的文笔,令人想起查尔斯·狄更斯”,有人评价它“有史诗般的规模,是一部野心勃勃的处女作”。
《白牙》出版后好评如潮,入选2000年度《纽约时报》十大好书、《时代》杂志十大好书,荣获英联邦作家最佳处女作奖、布莱克小说纪念奖、《卫报》最佳处女作奖、惠布瑞特最佳处女作奖、贝蒂·特拉斯克奖、法兰克福电子书最佳小说奖。
2017年8月6日 想读
Novel
放学后 豆瓣
放課後
7.3 (6 个评分) 作者: 东野圭吾 译者: 赵峻 南海出版公司 2010 - 1
我在清华女中教数学,我是一个男教师。在这所学校里,有人喜欢我,有人恨我,有人想杀我。
星期六早晨,车站月台上,有人突然从旁撞来,我险些跌落铁轨;
星期一放学后,我游完泳进入淋浴间冲洗,差点中机关被电死;
星期二放学后,一盆天竺葵从教学楼三层坠落,直直砸向我头顶;
星期四放学后,一个老师被毒死在我常用的更衣室,他是替我而死?悚然之间才明白,我似已无路可逃。
编辑推荐
《放学后》是东野圭吾的成名作,以绝对优势摘得日本推理小说界最重要的新人奖——江户川乱步奖,并获周刊文春“推理小说榜年度第1名”。正是《放学后》的成功,使东野圭吾决心走上专职写作的道路,才使得后来写出《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成为可能。
在《放学后》中,东野圭吾关注人性、擅长转折的特征已展露无遗。结构精巧细密,谜题设计出色,既有青春的欢笑与忧愁,也有人性的幽微与黑暗,从多角度直击日本社会问题,更给人以警示:当美丽、纯粹、真实的事物被破坏,重视的回忆和梦想被摧毁时,恨意便开始萌发,恣意蔓延开来。
东野圭吾自评《放学后》:“我最喜欢的设定就是密室和密码,这些所谓古典式的小道具让人深深沉醉,纵使会被读者认作落伍,我仍将继续沉湎其中。”
名人推荐
我就是想创作和别人想得不一样的推理故事,一个出人意料的杀人动机。
——东野圭吾
东野圭吾的《放学后》具备了推理名作的所有条件。
——关口苑生(江户川乱步奖评委)
江户川乱步奖得奖作品,都是反映时代、领导时代的作品,是一部五十年来的日本推理小说史。
——傅博(评论家)
我最喜欢的设定就是密室和密码,这些所谓古典式的小道具让人深深沉醉,纵使会被读者认作落伍,我仍将继续沉湎其中。
——东野圭吾
2017年8月1日 已读
中学看的第一本东野圭吾,记得当时很喜欢。
Novel
恶意 豆瓣 Goodreads
悪意
8.4 (517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东野圭吾 译者: 娄美莲 南海出版公司 2009 - 6
畅销书作家在出国的前一晚于家中被杀。凶手很快落网,对罪行供认不讳、但求速死,却对作案动机语焉不详。
他当真是罪犯?他究竟为何杀人?
在彻查被害人与凶手的过去之后,警官面对案情、手法均平淡无奇的事实,却感到如坠万丈深渊般无边的寒意……
作为一部手记体杰作,《恶意》多年来在票选中始终名列前茅,同时被评论界和众多读者视为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与《白夜行》同享光辉与荣耀:环环相扣的侦破进展百转千回,将手记体叙事的无限可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对复杂人性抽丝剥茧的深刻描画,令人眼花缭乱、哑口无言。
更引人注目的,是《恶意》与《白夜行》恰似两生花,《白夜行》中的爱情极度炽烈,令人粉身碎骨;《恶意》中的怨恨则无比深沉,令人万劫不复。人性的两极就这样奇异地直击人心。
2017年8月1日 已读
有点单薄。
Novel
故事的终结 豆瓣
The End of the Story
8.0 (2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莉迪亚·戴维斯 译者: 小二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8
【编辑推荐】
★一生中总有些人转身只要一瞬,忘记却要一辈子;打开人心最柔软的部分,一封写给错位前任,最真挚、坦率的情书;
★作家们的偶像,2013年布克国际奖得主,美国当代最著名女作家之一莉迪亚·戴维斯唯一长篇力作,孤独者的共鸣之歌,敏感还原我们在爱情中的嗔痴怨怼;
★失恋者的自愈手册,夜深人静,用故事为潮涌往复的回忆画上完整的句点;
★作为戴维斯最优秀的作品,这部小说,使用的每一个词语都如此精确,每一个句子也如此完美,音韵、句法和谐统一,为未来探讨记忆的虚构写作提供了一种非常有创见的尝试;——美国书评人 哈尔•哈拉维卡;
★戴维斯和保罗·奥斯特是少年夫妻,青春时,他们曾一起为艺术忍饥挨饿,苦心求索,如今彼此功成名就,却互不往来,对过去讳莫如深。痴念与真实,孰是孰非,都只能喑哑地散落在记忆的虚构中。
【名人推荐】
“在世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写下的东西比她的更有意义。”——乔纳森·弗兰岑
“她全凭一己之力发明了一个写作流派。”——戴夫·艾格斯
“她像卡夫卡那样有力,像福楼拜那样敏感,像普鲁斯特那样划世纪。”——英国《卫报》
“她是作家们的作家,乔纳森·弗兰岑和扎迪·史密斯等都是她的粉丝。”——btr
【内容简介】
没有预兆
就像旋风
袭击一棵栎树那样
爱撼动着我的心
——萨福
她是老师,他是学生。二人相差12 岁。
故事从记忆中的怦然心动开始,到相互折磨结束。仅仅维持了一年。
为了终结思念,她试图写下他们的故事。她不得不一次次回忆——他的皮肤、头发和衣服,他的魅力和缺陷,他的沉默与谎言。
她在旋涡中找不到出口,挣扎在回忆和忘却之中。旧日时光潮涌往复,她能做到真正的终结吗?或者,她想要忘却的,只是自己重新编织的虚构和想象?
2017年7月29日 想读
Novel
春分之后 豆瓣
彼岸過迄
8.4 (17 个评分) 作者: (日)夏目漱石 译者: 赵德远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11
夏目漱石的后期三部曲的第一部,写于1912年。描写了自我意识强烈的男人与天真烂漫的堂妹之间的感情纠葛,采用集合若干小短篇的方式写就的长篇小说,延续了作者对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探讨。
2017年7月27日 想读
Novel
陆犯焉识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谷歌图书
8.7 (19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作家出版社 2011 - 10 其它标题: 陆犯焉识
《陆犯焉识》内容简介:陆焉识本是上海大户人家才子+公子型的少爷,聪慧而倜傥,会多国语言,也会讨女人喜欢。父亲去世后,年轻无嗣的继母冯仪芳为了巩固其在家族中的地位,软硬兼施地使他娶了自己的娘家侄女冯婉喻。没有爱情的陆焉识很快出国留学,在美国华盛顿毫无愧意地过了几年花花公子的自由生活。毕业回国后的陆焉识博士开始了风流得意的大学教授生活,也开始了在风情而精明的继母和温婉而坚韧的妻子夹缝间尴尬的家庭生活。
五十年代,陆焉识因其出身、更因其不谙世事的张扬激越而成为"”反革命“”, 在历次运动中,其迂腐可笑的书生气使他的刑期一次次延长,直至被判为无期。这位智商超群的留美博士由此揣着极高的学识在西北大荒草漠上改造了二十年。精神的匮乏、政治的严苛、犯人间的相互围猎与倾轧,终使他身上满布的旧时代文人华贵的自尊凋谢成一地碎片。枯寂中对繁华半生的反刍,使他确认了内心对婉喻的深爱。婉喻曾是他寡味的开端,却在回忆里成为他完美的归宿。
“文革”“结束后,饱经思念的陆焉识和冯婉喻终于可以团聚,然而回到上海家中的陆焉识却发现岁月和政治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再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位置:一生沉沦、终成俗庸小市民的儿子一直排斥和利用他,才貌俱佳、终成大龄剩女的小女儿对他爱怨纠结,态度几经转变,唯一苦苦等待他归来的婉喻却在他到家前突然失忆。
《陆犯焉识》编辑推荐:被中西方文坛誉为;“华文世界最值得期待的作家”;严歌苓颠覆性转型之作;当政治与人生相撞,孰是孰非……最大胆的笔触,直逼人类精神的灰色地带;最温情的回眸,抚摸岁月带给爱情的伤痕。
严歌苓近年来一直萦怀于对自身家族史特别是对其祖父人生遭际和精神世界的探寻。依此多年的功课,《陆犯焉识》以深远的济世情怀,将知识分子陆焉识的命运铺展在中国近当代政治这块庞大而坚硬的底布上,检视了残酷岁月里生命可能达到的高度。她的笔触往返于主人公盛年时流连的浮华地美国、上海和其后半生被禁锢的流放地西北大荒漠,世态的炎凉和命运的多诡尽收眼底。她的讲述,冷静与幽默同行,温情与练达并重,大有“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之概。
2017年7月21日 已读
三年前一次旅行途中读完,老派持重的深情。
Novel
Two Serious Ladies 豆瓣
作者: Jane Bowles Ecco 2014 - 2
The only novel by avant-garde literary star Jane Bowles, the highly influential wife of legendary writer Paul Bowles, Two Serious Ladies is a modernist cult classic, mysterious, profound, anarchic, and funny, that follows two "respectable" women as they descend into debauchery—upda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Claire Messud, bestselling author of The Emperor's Children and The Woman Upstairs.
Christina Goering, eccentric and adventurous, and Frieda Copperfield, anxious but enterprising, are two serious ladies who want to live outside of themselves. Old friends, each will take a surprising path in search of salvation: during a visit to Panama, Mrs. Copperfield abandons her husband, finding solace in a relationship with a teenage prostitute; while Miss Goering, a wealthy spinster, pursues sainthood via sordid encounters with the basest of men. At the end the two women meet again, each radically altered by her experience.
2017年7月21日 想读
Novel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豆瓣
Obsluhoval jsem anglického krále
9.3 (38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译者: 星灿 / 劳白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 - 1
本书是作者用十八天在“一种轻盈的无意识状态”下完成的。从完稿到出版,他只字未动。赫拉巴尔自己说“无论是《国王》还是《孤独》,我都害怕去读,甚至连一行字也不敢看一眼”。小说以一个餐厅服务员蒂迪尔的打工经历,展示了捷克二十世纪中期的社会变迁。这部作品体现出作家一贯的回忆录式“传记”创作风格,通篇描绘了旅馆、饭店、酒家、餐厅和私人会所的生活,处处流露出布拉格帅克式的幽默、揶揄和调侃。
2017年7月19日 想读
Novel
西天 豆瓣
作者: 顾湘(紫霞) 2001 - 8
收有中篇小说《西天》,短篇小说《侠客游记》、《画皮》。
2017年7月19日 已读
青春期看过的所谓青春文学里,难得有回望而不羞愧的。粘稠而又绵长的深情,当年十七岁的天才少女,到现在还是我喜欢的模样。
Novel
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 豆瓣
Lives of Girls and Women
8.2 (24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艾丽丝·门罗 译者: 马永波 / 杨于军 译林出版社 2013 - 11
★艾丽丝•门罗具有强烈自传意义的作品,洞见入微、坦陈心迹。
★艾丽丝•门罗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8个篇目既各自成篇,又内容连贯,叙写了一个安大略乡间女孩的成长历程。
本书由8个篇目组成,由于内容连贯,一度被认作艾丽丝•门罗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20世纪4 0年代安大略省的乡间小镇,描绘了一个女性从懵懂青涩成长为睿智、聪颖的生活观察者的历程。在目睹情欲和生死之时,她经历了女性所要面对的光明和黑暗面。《女孩和女人的生活》有很强的自传意义,对于门罗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阅读本书可以深入了解门罗的生活与创作背景。
幸福过了头 豆瓣
Too Much Happiness
8.8 (24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艾丽丝·门罗 译者: 张小意 译林出版社 2013 - 11
★生命最黑暗时,门罗欲以此书为绝唱
★这本书标志着门罗创作的顶点,此后,门罗不断获得各种终身成就奖
门罗笔下的女人邂逅的真实生活总有些残酷:谋杀、疯狂、死亡、离异,以及形形色色的欺骗。面对这些遭遇,她们总是平静、清醒,甚至有些若无其事。她们在人生中穿行,背负着各自的伤疤,但又当这伤疤不是她们的;她们睿智深邃,但这不能医治她们的柔弱善感。
10篇意味深长的故事,太多不能承受的幸福与伤痛,其时罹患癌症的门罗,正欲以此作为她人生的绝唱。本书曾是吉勒奖的夺冠热门,为了给后辈留下机会,门罗主动退出竞争。
2017年7月17日 想读
Novel
你一生的故事 豆瓣 Goodreads
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
8.7 (425 个评分) 作者: [美] 特德·姜 译者: 李克勤 / 王荣生 译林出版社 2015 - 5
一瞥之下,过去与未来轰轰然同时并至,
我的意识成为长达半个世纪的灰烬,时间未至已成灰。
五十年诸般纷纭并发眼底,我的余生尽在其中。
还有,你的一生。
《你一生的故事》结集特德·姜早期的七篇作品:代表作《你一生的故事》、处女作《巴比伦塔》以及《领悟》、《除以零》、《七十二个字母 》、《人类科学之演变》、《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
一个语言学家学会了一门外星语言,彻底改变了她的世界观。过去、现在、未来,在她眼前同时展开。
为了离上帝更近,人类伐木烧砖,拉车砌塔,经过无数个世代的辛劳,终于建成一座巍峨耸立于天地之间的通天塔。
只要一小瓶药水,就能拥有超人智慧,这个诱惑无人能挡。可惜超人不止一个,荡气回肠的超人对决之后,领悟终极的智慧。
任何数字除以零,都不会得出一个有意义的结果。两个人的感情除以零,结果是什么?
在一个“名字驱动一切”的世界,命名师们玩转七十二个字母,寻找人类种族繁衍的密码。
当人类的所有科学研究仅仅局限在解读后人类的科研成果时,这种研究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妻子在天使下凡时去世,丈夫却必须学习如何热爱上帝,以便死后与妻子团聚。
2017年7月16日 已读
喜欢领悟,除以零和审美干扰器。
Novel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Goodreads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9.1 (313 个评分) 作者: 林奕含 游擊文化 2017 - 2
令人心碎卻無能為力的真實故事。
性、權力、升學主義──青澀的表皮、變態社會的日常
如果這件事情正在發生,我們要怎麼假裝世界上沒有人以強暴小女孩為樂?
「我下樓拿作文給李老師改。他掏出來,我被逼到塗在牆上。老師說了九個字:『不行的話,嘴巴可以吧。』我說了五個字:『不行,我不會。』他就塞進來。那感覺像溺水。可以說話之後,我對老師說:『對不起。』有一種功課做不好的感覺。」
痛苦的際遇是如此難以分享,好險這個世界還有文學。
小小的房思琪住在金碧輝煌的人生裡,她的臉和她可以想像的將來一樣漂亮。補習班國文名師李國華是同一棟高級住宅的鄰居。崇拜文學的小房思琪同樣崇拜飽讀詩書的李老師。
有一天李老師說,妳的程度這麼好,不如每個禮拜交一篇作文給我吧,不收妳周點費。思琪聽話地下樓了。老師在家裡等她,桌上沒有紙筆。
思琪的初戀是李老師。因為李老師把她翻面,把他的東西塞進去。那年的教師節思琪才十三歲,這個世界和她原本認識的不一樣。
如果這是愛情,為什麼覺得暴力?為什麼覺得被折斷?為什麼老師要一個女學生換過一個女學生?如果這不是愛情,那滿口學問的李老師怎麼能做了以後,還這麼自信、無疑、無愧於心?
這是一部驚人而特別的小說,小說作者既具有高度敏銳的感受力、又是一個近距離目擊者,使這整件事像一個「倖存的標本」那樣地被保留下來。整本書反覆地、用極度貼近被侵害者的視角,直直逼視那種「別人奪去妳某個珍貴之物」的痛苦──且掠奪之人是以此為樂。
2017年7月14日 已读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这整起事件很可以化约成这第一幕:他硬插进来,而我为此道歉。” 隔了这么久才敢翻开这本书,还是看到崩溃大哭。
Novel
斯通纳 豆瓣 Goodreads
Stoner
8.8 (477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威廉斯 译者: 杨向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1
《斯通纳》讲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爱,认同,怜悯,志业,傲骨,信任与死亡。
一个勇者有过的失败不失意的人生: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美国,密苏里州。来自偏远农场的农家子弟、19岁的威廉·斯通纳进入州立密苏里大学学习农学。自一堂选修文学课为起点, 他的一生就此悄然改变。未来的斯通纳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结婚、生子、教学、退休、衰老、死亡。在他生命的尽头,或许他可以坦然面对这个问题:你的一生,还要期望别的什么吗?
一部蕴含着真诚、激情与紧凑力量的小说,探究了历史洪流所忽视的人性之间的冲突、溃败与幸存,重新唤起思考每个个体独特存在的意义。作者约翰·威廉斯向世人展示了凡人中的勇者在如何生活。
----------------------------------------
◆威廉斯的写作就像被打磨光滑的橡木上反射出本色、持久的光泽。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以不带一丝一毫悲喜的冷静洞察了生活本质的全部。《斯通纳》迟到五十年后畅销,是献给被亏欠的艺术一次迟来的正名。 ——《纽约客》
◆斯通纳活过,然后死去,如你我一样。他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就发生在你我面前,看似平淡。然而,写出这种“简单”却需要天才才能完成。读这本书是一本令人难过却又美妙的阅读体验。 ——《星期日泰晤士报》
◆约翰·威廉斯的《斯通纳》刻画了一个将追求智识当作对抗无意义的战争、拒绝与外部世界作廉价妥协的人的一生。它的意义或许不只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它简直是一部几近完美的小说,机构精巧,语言优美,故事动人,展示着一种夺人心魄的完美。 ——《纽约时报》
◆一件文学的珍宝。 ——《明镜周刊》
◆拥有超乎寻常的力量……直击生活的真相,语言清澈优美。它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文学之人的传奇。 ——伊恩·麦克尤恩
◆一本精彩绝伦的小说,既丰富又忧郁,记录着伤痛与失去的同时也留存了美好温柔的时刻。这本小说完美展现了小说艺术的要素,它的叙事节奏与情节构架均堪称完美无缺。这本小说像一条河流,冷静而又流畅的平静笔调裹挟着磅礴延绵的力量。 ——亚当·福尔兹
2017年7月14日 已读
无论如何都过不好这一生。Take it easy.
Novel
伤心咖啡馆之歌 豆瓣
The Ballad Of Sad Cafe
7.8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森·麦卡勒斯 译者: 李文俊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8
麦卡勒斯最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合集
令几代读者心醉神迷的经典作品
麦卡勒斯基金会唯一授权版本
美国天才女作家麦卡勒斯,与杜拉斯齐名的“文艺教母”,海明威、福克纳之后,欧美文坛耀眼之星
从钱锺书到苏童,从21次获诺奖提名的作家格雷厄姆到心理学宗师荣格,从文艺青年到媒体巨星奥普拉,无一不为麦卡勒斯笔下的“孤独”所深深着迷——孤独是人的宿命,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是的,甚至连爱也不能。
她笔下的故事,仿佛是在说爱,亦是在说忧伤,或者绝望,小说背后渗透着麦卡勒斯独有的气质,不止拘泥于文字的表层,故事本身亦是忧伤。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麦卡勒斯于1951年出版的小说集,共收录一部中篇小说,以及她十七岁时发表的处女作《神童》等六篇短篇小说。诸篇小说的背景多样,但反映的主旨似仍在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那种没来由的孤独感。
七个故事中,以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最为著名。小说讲述了小镇上爱密利亚小姐、罪犯马文•马西和驼背李蒙三人之间诡异荒诞的爱情故事,以一种诡谲、神秘、荒诞的方式表达了一个与爱情一样永恒的人类主题——孤独,并且用爱的荒谬来印证孤独的必然。
2017年7月12日 想读
No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