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l
盲目地注視 豆瓣
作者: 黃國峻 聯合文學
我們認真地注視著這個世界,世界卻不斷倒退……在上一本小說集《度外》中,黃國峻獨特的翻譯文學式語彙,及其承接現代主義文學遺緒的內涵,在在使其成為新世代最具特色、不落俗套的小說創作者。這本小說集中,除了有延續、修正上本書風格的〈天花板的介入〉外,作者更另闢蹊徑,試圖從童話、通俗劇、民間傳說等充滿野性活力的庶民文學中,萃取菁華,為其文學注入生命力與新格局。在他的作品中,他總是極力捕捉繁雜人世流動飄移的心理風景,呈現人與人間疏離、不安、揣度,以及由此衍生的種種舛錯,書寫小說,正是為了化舛錯為甜美。黃國峻迷離神秘的敘述風格,實為小說世界裡值得珍藏的文學景觀。
作者簡介
黃國峻
生於一九七一年十月十六日,卒於二○○三年六月二十日,台北市人,家中排行老么。身高一七五公分,體重五十五公斤。高中畢業,服役於桃園。曾獲第十一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短篇小說推薦獎。著有小說集《度外》、《盲目地注視》、《是或一點也不》,散文集《麥克風試音》。
2017年9月21日 想读
Novel
是或一點也不 豆瓣
作者: 黃國峻 聯合文學 2003 - 8
編輯推薦


『孤獨會短命的,諷刺的是,短命又正是孤獨者的厚禮』。
在黃國峻這短篇小說集的第一章裡,似乎『是或一點也不』的,為這個年輕而深刻的生命,彷彿註腳式的,落下了款。

讀黃國峻的小說,總可以在他細密鋪陳的文章中,感受到自書底升起的一種張力;那股張力,似乎是他想把自己和讀者,都逼到書頁的角落,然候在那個乾淨無垢,一切都純白清晰的角落裡,拚著力做沒有聲音的叫喊。

從宛如異國清音的《度外》、迷離低語的《盲目的注視》、到冷靜到讓你不得不笑場的《麥克風試音》,黃國峻用自己的味道創作,而在2003年的初夏,他也用自己的方式,結束了創作、結束了生命的流動。但留下的,或許是更多想像和可能,就像在讀他的作品時,總在字句間,揣測著同樣臉孔的作者,為何有如此瑰麗多變的創作面貌;也或許,他的生命不像別的作者或名家般嘈雜,而可以讓他自由的運用更多安靜片刻,運用在密境角落裡的奇思異想,裝扮這個由文字組合的線性空間,所能產生的種種想像。

推薦這本書,並不是為殤逝什麼,也不是為懷念什麼,只因為,這原就是本值得讀的好小說,在清透的文字和神聖的結構裡…。(文/ 芳子 )


內容簡介


一向,他有著純淨的學生氣息、特異文采、靦腆笑容及敏感纖細的心思;如往常,寂寞的身影執著於寫作,透過書寫與世界溝通。

本書是黃國峻繼《度外》、《盲目的注視》之後,融合小說、故事及短文各類風格並現的集大成之作,展現其多樣貌的洞悉觀點及書寫才華,在青年小說家中,黃國峻一直以擅於說故事及獨特翻譯文學語彙著稱,在自我與他人,在生與死,在神秘與現實之中,拉扯出一種魅惑的扞格張力,種種的揣度,種種的漂移,化為一幅流動的心靈風景,連結永恆。
2017年9月21日 想读
Novel
度外 豆瓣
作者: 黃國峻 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00 - 9
小 說家張大春曾經指出,黃國峻的〈留白〉有一股不與時人彈同調的莊嚴氣派;施叔青女士也說,「作者的想像力與實驗性,以及對藝術的獨特看法使它有別於其他作品」。本書共收作者兩三年間作品十一篇,每一篇都是作者探索小說藝術新可能的結晶,極富實驗性與想像力,讀來充滿新鮮感與挑戰性,讓人恍若進入一座語言的迷宮花園。
作者簡介
黃國峻
一九七一年生。曾獲第十一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推薦獎。目前專志寫作,作品散見於《聯合文學》、《自由時報》副刊等。
2017年9月21日 想读
Novel
所有明亮的地方 豆瓣
all the bright places
作者: (美) 詹妮弗·尼文 Jennifer Niven 译者: 枣泥 2017 - 7
芬奇是位深深着迷于死亡话题的男孩,他经常思考各种自杀方法。但他每一次尝试,都会遇到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阻挠他的自杀计划。
薇欧拉总盼着未来,她每天都在倒数毕业的日子。因为毕业后,她就可以逃离从小生长的小镇,逃离姐妹过世带来的巨大伤痛。
各自怀有秘密和伤痕的两人,在学校的钟楼平台上邂逅了。虽然无法分辨到底是谁先拯救了谁,我们只知道,当两人决定结伴探索所有的“自然奇景”时,他们竟有了更意想不到的发现:只有当彼此在一起的時候,他们才能自在地做自己。只有在薇欧拉身边,芬奇才会从热爱死亡的“怪胎”,蜕变成一位奇特有趣又正向乐观的男孩;而只有在芬奇身旁,薇欧拉才能暂时忘却忧伤,活在当下。
然而,当薇欧拉逐渐放开步伐拓展新世界时,芬奇在她心中占据的部分却不断缩减……
Levels of Life 豆瓣
作者: Julian Barnes Jonathan Cape 2013 - 4
You put together two things that have not been put together before. And the world is changed...' Julian Barnes's new book is about ballooning, photography, love and grief; about putting two things, and two people, together, and about tearing them apart. One of the judges who awarded him the 2011 Man Booker Prize described him as 'an unparalleled magus of the heart'. This book confirms that opinion.
"Affecting, profound." (Guardian )
"An alluring-sounding melange of history, fiction and memoir." (Sunday Times )
"While one might expect a Barnes book to impress, delight, move, disconcert or amuse, the last thing for which his work prepares us is the blast of paralysingly direct emotion that concludes Levels of Life. The extraordinary power of the final segment, in which Barnes writes with astonishing precision about mourning and grief, those areas of human experience so often camouflaged with evasion and silence. It's writing so intense that one has trouble meeting its gaze: a love song to "the heart of my life, the life of my heart" as well as a fearsome acknowledgement of the depths of a survivor's grief, when "what is taken away is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what was there"." (Tim Martin Daily Telegraph )
2017年9月17日 想读
Novel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Nesnesitelná lehkost bytí
8.7 (514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米兰·昆德拉 译者: 许钧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 7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2017年9月14日 已读
庆幸没有在青春期读这本书,也知道自己一定会一读再读。我已经不再是特丽莎,而我也不会(?)走向萨宾娜。生命里出现过和即将出现的托马斯(们),带给我光。
Novel
快乐 豆瓣
6.7 (6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青山七惠 译者: 岳远坤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6
《快乐》是日本青年女作家青山七惠的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青山七惠颠覆以往的清新风格,以大胆的笔触描写了人类的欲望这一永恒主题。慎司和耀子、德史和芙祐子两对夫妇前往威尼斯度假。英俊的德史曾与许多女人有过露水姻缘,耀子也是其中的一个,德史没有认出耀子,耀子却一直幻想与他重温旧情。慎司敏锐地察觉到妻子对德史的欲望,决定撮合两人,波澜不惊的婚姻生活需要新鲜的刺激……芙祐子自尊受伤,一气之下不告而别。耀子终于实现了愿望,威尼斯之行变得疯狂而荒谬……如果说欲望像杯子,每个人的欲望之杯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缺口,当欲望满溢之后,得到的会是满足、幸福还是厌倦恶心、支离破碎?
“不光是这个城市如此。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真品。不光是真正的宝石、真正的画之类的用肉眼可以看到的东西。比如啊,年轻人经常说的“真正的自己”、“真正的爱”之类的……这都不过是一些文字游戏,是人们随意在头脑中捏造出来的幻想……” 威尼斯灼热的阳光,蔚蓝的海面,令一切变得不确定。 肉体、食欲、感情的空洞,一切有待满足,又需要小心试探,精心布局。 两对夫妻,看似幸福美满。上天赋予的容貌、天赋上的差距,如同肉眼看不见的裂缝,在海风吹拂下嵬嵬欲裂。 《快乐》是一部怎样的小说?以“小清新”风格见长的青山七惠怎么会写出这样一部小说?一切在阅读后揭晓。
出轨 豆瓣
A Bit on the Side
8.2 (29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威廉·特雷弗 译者: 杨凌峰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2
《出轨》是威廉•特雷弗2004年出版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他以收放自如、犀利敏锐的笔触,讲述了十二个直抵人心的动人故事,呈现了一个失落的世界。故事里大多是时代的落伍者、小人物、失意者与边缘人,游离于现代社会进程的主流之外,他们既有悲戚、痛苦、无助、孤独的一面,也有着荒诞、贪欲、狡黠、罪恶的一面。而对于这些人性或非人性的举止,特雷弗都抱以理解和宽容,充满了轸恤与悲悯。
国外媒体评价:
如同他的榜样契诃夫,威廉•特雷弗简洁、耐心而真诚地允许生活袒露内己,不加任何道义宣说;他是高妙的大师,将纷扰人类的想象力、我们的激情和那些良知的微妙波动尽展无遗。
——V.S.普里特切
《出轨》是一本精彩的书,威廉•特雷弗不愧为在世最好的短篇小说家……如果要选一个词来表述这本书,那就是绝望。
——《华盛顿邮报》
对于一个伟大的作家在简短的篇幅里能揭示多少内容,这本书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典范。
——《新闻周刊》
威廉•特雷弗被广泛认为是目前的小说家中,对人的境况观察最敏锐的人。
——《观察家报》
2017年9月4日 想读
Novel
心爱的树 豆瓣
作者: 蒋韵 北岳文艺 2008 - 10
《心爱的树》由蒋韵所著。《心爱的树》讲述的是是一个关于君子和承
担的老故事,它椎心泣血遥远的歌哭,仍然能使今天的人们为之动容、动心
,这是生活给作者的惊喜,也让作者又一次体会了,这世界上,总有一些东
西,是亘古不变的。那养育君子、侠士、剑客和诗人的文化故土,对作者而
言,将是一个永恒的吸引也是一个永恒的承担。
2017年8月30日 已读
“南方来的微风啊,东方来的轻风,你们在我头顶上会合,互相抚摸互相嬉闹。请你们不要再耽搁,快些动身,一起跑到另一个岛。请你们到那里去寻找啊,寻找把我丢下的那个男人。他坐在一棵树下乘凉,那是他心爱的树,请你们告诉他,你们看见过我,看见过泪水满面的我。” 哭得不能自已。
Novel
春琴抄 豆瓣
8.3 (22 个评分) 作者: [日] 谷崎润一郎 译者: 郑民钦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6
《春琴抄》收录谷崎润一郎代表作《春琴抄》《痴人之爱》《各有所好》。
《春琴抄》中,学徒佐助侍奉商人之女春琴,随她学艺,两人产生了感情。但春琴跋扈任性,始终将佐助当作仆役。佐助不仅对此毫无异议,后来春琴被毁容,他甚至自己刺瞎双眼,只求永远保留心中春琴的美丽形象……
《痴人之爱》中,青年让治本想培养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将十五岁的少女娜奥密留在身边。娜奥密长大后,美丽任性、挥霍无度,并不是他想要的模样,却仍然令他不可自拔……
《各有所好》中,在丈夫斯波要的默许下,妻子美佐子与旁人发生了婚外恋情。两人有意要结束婚姻,却都想逃避责任,谁也不肯先走出打破困局的那一步……
2017年8月30日 想读
Novel
亲吻与诉说 豆瓣
Kiss and Tell
7.8 (10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刘云波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4
偌大的伦敦城,他和她,本来只是两个渺小得几乎没有可能相交的点。
他突发奇想,想白描一个偶然邂逅的普通女子的人生,完成一部前无古人的传记。她渴望倾诉,愿意成人之美,任他拿一枚放大镜一寸一寸地洞察自己的悲欢。原来,再琐碎的生活里也有惊心动魄,再激烈的情感到头来也只会愈嚼愈淡。凡人传记?爱情故事?人生漫谈?
读阿兰・德波顿的小说《亲吻与诉说》,总是匪夷所思地被他触到了痒穴和痛处,眼前却是一张,没有表情的脸。
2017年8月24日 已读
见鬼了,第三部的主人公也是我=。=
Love Novel
爱上浪漫 豆瓣
8.1 (19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刘凯芳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4
当女人爱上男人,爱上的往往不是男人,而是爱情。
伴随埃里克的出现,爱情击中艾丽丝,她抛却独立,拥抱激情、甜蜜,和爱;她委屈自己,无视埃里克贪享受怯承诺的自我中心。可是爱情依旧,浪漫却终有透支的一天,这时,菲利普的出现又让她心荡神移……
所以,爱上爱情,不如说爱上浪漫;这是每个女人的故事。
《爱上浪漫》是阿兰・德波顿继《爱情笔记》后发表的第二部小说。它的故事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新颖之处。全书写的是一个名叫艾丽丝的英国姑娘的一段爱情经历,情节围绕她同男友埃里克相识.相爱直至最后分手而展开。与通常的爱情小说不同的是,作者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还以哲学、心理学的观点对女主人公的想法和做法。对她和男友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爱上浪漫》是德波顿以恋爱为主题的登峰造极之作。
2017年8月24日 已读
Alice就是我。
Love Novel
情感教育 豆瓣
作者: [法国] 居斯塔夫·福楼拜 译者: 冯汉津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 10
《情感教育》的第一稿写于一八四三至一八四五年,但福楼拜并不满意,将它束之高阁。一八六四年九月,他着手写第二稿,于一八六九年五月完成。小说的副标题是《一个年轻人的故事》。主人公弗雷德里克•莫罗出身于外省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十八岁那年来到巴黎攻读法律。可是他只对文学艺术感兴趣,试写过小说和华尔兹舞曲,还跟人学习绘画,但都半途而废。他深深爱上了画商阿尔努的妻子玛丽。玛丽虽不爱丈夫,但恪守妇道。后来,她终于被莫罗的一片痴情所打动,答应与他约会。时值一八四八年二月,巴黎爆发了革命。莫罗为了这个约会,没有去参加民众的游行。但玛丽因儿子突患假膜性喉炎,未能赴约。绝望之余,莫罗投入交际花萝莎奈特的怀抱。两人同居并生下一个儿子,不久儿子不幸夭折。莫罗与出身贵族的实业家当布勒兹交往,为了进入上流社会,他成为当布勒兹夫人的情夫。实业家去世后,两人准备结婚。但在破了产的阿尔努夫妇的家具拍卖会上,当布勒兹夫人的举动深深刺伤了莫罗的心,于是他与这位贵妇人一刀两断。他万分沮丧地回到家乡,心里尚存一线希望:与一直爱恋他的乡下姑娘路易丝共结连理。可是在教堂的广场上,他恰遇路易丝与他的老同学戴洛里耶举行婚礼。莫罗羞愧难当,返回了巴黎。一八六七年的一天傍晚,阿尔努夫人突然来访,两人万分激动,互诉衷肠。她剪下一缕白发留给莫罗作纪念,与他诀别。
2017年8月21日 想读
Novel
我们在此相遇 豆瓣
Here is Where We Meet
8.9 (17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约翰·伯格 译者: 吴莉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7
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艺评家、公共知识分子约翰·伯格的自传性小说;一部记忆之书、死亡之书、爱之书、成长之书,一部深沉无悔的告解。
没人能比死人更懂得咀嚼活着的滋味。
在里斯本,约翰遇见自己的母亲,坐在一个公园长椅上,冲他绽出学生般的天真笑容。她已经死去十五年了。
在克拉科夫的集市,他认出了肯,他的“向导”,他少年时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上次相遇,肯六十五岁,而那是四十年前的事情。
如何计量,进入我们人生的,究竟有多少生命?
这本书领我们在生者与死者的相遇中穿越欧洲:从里斯本,到日内瓦,到克拉科夫,还有伊斯灵顿、马德里、波兰……
那些看似独立的故事,暗自勾连;那些难以安顿的灵魂,终于找到归属之所;那些感性可触的记忆,刺痛了现在。
2017年8月20日 想读
Novel
白夜行 豆瓣 Goodreads
白夜行
8.9 (944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东野圭吾 译者: 刘姿君 南海出版公司 2008 - 9
“只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这个象征故事内核的绝望念想,有如一个美丽的幌子,随着无数凌乱、压抑、悲凉的故事片段像纪录片一样一一还原:没有痴痴相思,没有海枯石烂,只剩下一个冰冷绝望的诡计,最后一丝温情也被完全抛弃,万千读者在一曲救赎罪恶的凄苦爱情中悲切动容……
2017年8月19日 已读
Novel
遣悲怀 豆瓣
6.8 (25 个评分) 作者: 骆以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8
这是我的梦外之悲,是再难重临的、最悲伤的一部小说。
1995年女作家邱妙津在巴黎自杀身故,翌年遗著《蒙马特遗书》整理出版,令世人震颤;身在台北的文友骆以军,以槛内之身遣无尽悲怀,接力诉说那关于爱与死亡、时间、伤害的故事,正如山鲁佐德以故事拦阻死亡,直到一千零一夜……
骆以军是台湾1960年代出生的一代作家中的“一哥”,《遣悲怀》是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书名“遣悲怀”典出纪德怀念亡妻的同名文集,表明作家的书写是一次“事过境迁的哀悼/自悼之举”(王德威)。悼亡的对象,自杀而死的作家邱妙津,曾是骆以军的文友。全书主线为与邱妙津对话的九封书信,贯穿“我”的生活描述。现实与梦境交错,文字与记忆纠缠,编织出一幅追问生命、延宕死亡的黑色图景。
这一部小说,作者与死者对话、不断岔开去讲故事的方式,就像《一千零一夜》山鲁佐德讲故事一样,力图使时间停止,延缓死亡的到来。而死亡终究会来,爱与死亡并存,活着就是伤害,而且是一遍一遍重复的伤害。
2017年8月17日 想读
Novel
遣悲怀 豆瓣
ET NUNC MANET IN TE
作者: [法] 安德烈·纪德 译者: [美] 聂华苓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3 - 9
法国作家纪德以自身婚姻为背景创作的小说《遣悲怀》,是其一生悲剧和文学成就最好的注解。全书哀思凄楚,充满了自我谴责与自我辩解。由《遣悲怀》这本书,我们了解纪德夫人不仅在纪德的情感上占有最崇高的地位,并且影响了他的一生与作品。他许多小说中的女主人翁,多多少少可说是纪德夫人的化身。写尽人生诸相的纪德,对于自己这一幕婚姻悲剧也始终感到惶惑。这是一部感情极为复杂,过目难忘的文学作品。
人间失格 豆瓣 Goodreads
人間失格
8.2 (42 个评分) 作者: 太宰治 译者: 李欣欣 / 游绣月 万卷出版公司 2010 - 1
《人间失格》是由太宰治在1948年所写,被认为是作者太宰治的最优秀代表作品之一。取材于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个性情乖僻的青年知识分子,饱尝世态的炎凉,绝望之余沉缅于酒色,最后自己毁灭了自己。从一定角度揭示了现代日本社会人的异化问题。1948年6月13日太宰治因对人生感到绝望而投水自杀。《人间失格》在纤细的自传体中流露出极致的颓废,毁灭式的绝笔之作。太宰治巧妙地将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里,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
“女人这种动物,是把晚上睡觉时和白天起来之后这两个时间段严格区分开来的,仿佛完全不知道其关联一样,干脆利落地将它斩断。
对于女人能如此完美地划分出两个世界而活着——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我始终无法好好领会。
懦夫,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受伤。”
2017年8月16日 已读
读这本书是一个夏夜,在数学系的选修课上,闷热的教室,偷偷埋在书后面哭。
Novel
岁月的泡沫 豆瓣
L'Écume des jours
7.8 (9 个评分) 作者: [法] 鲍里斯·维昂 译者: 周国强 译林出版社 2013 - 3
本书是法国天才作家鲍里斯·维昂的长篇小说,讲述了战后年代里两对青年情侣都死于贫困的悲剧,前一对情侣高兰和克洛埃相爱,不料克洛埃新婚后不久得了不治之症——胸部长了一朵“睡莲”。后一对希克和阿丽丝本来就过着清贫的生活,后又因希克盲目购置、收藏书籍而沦于破产。希克因逃税被捕,阿丽丝愤而纵火烧毁书店,自己也葬身火海,有情人终难成眷属。这是一部纯粹至极的爱情小说,是对青春与纯真的一次缅怀与肯定。
我爱阳光 豆瓣
7.1 (16 个评分) 作者: 许佳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4 - 1
看《我爱阳光》让你一下子找到了在阳光下旋转的快乐感觉……里面有我们生活的影子,有我的影子,有阳光的影子,有快乐的影子,有梦想的影子。
本书以诗性的语言叙述了一个高二男生以青春而敏动的心灵对于世俗生活进行个人的反叛与逃离,从一个侧面生动地描述了少男少女成长的烦恼。在他们烦恼中,不但看到了对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更看到了觉醒中的心灵对真实人生的寻求,一个少年人摆脱幼稚的童年,走向独立思考的成年的征兆。
2017年8月14日 已读
有感情分的因素在。还记得是橙色的封面和浅蓝的封底,日光和蓝天,少年和少女。
No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