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l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豆瓣
Униженные и оскорбленные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艾腾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0 - 1
故事发生在50年代末的彼得堡,正值农奴制崩溃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和骗子华尔戈夫斯基亲王同被他侮辱和损害的人们之间的冲突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华尔戈夫斯基一手制造了两个家庭的悲剧,一是他侵吞了贫穷、没落的伊赫德曼耶夫贵族家庭的仅有的一座田庄,并且为了娶拥有百万家产的卡佳做儿媳而破坏了伊赫德曼耶夫的女儿娜塔莎同自己的儿子阿辽沙的婚事。另一个是斯密司老人一家,他的女儿被华尔戈夫斯基始乱终弃,骗走了财产,死于贫病交迫之中,斯密司也最终死于贫困。斯密司的外孙女不能宽恕她的父亲——华尔戈夫斯基,她的倔强、带有疯狂的反抗精神引起人们对“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显示了小说的现实主义力量。小说的严重缺点是这些不幸的人往往是逆来顺受,流露出毫无出路的绝望情绪。
2018年5月2日 想读
Novel
网球公子的忧郁 豆瓣
作者: [日] 村上龙 译者: 张唯诚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大地主的独生子青木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可这些在他眼中都是其次,疯狂痴迷、无可取代只有网球。他和前来为牛排店拍摄宣传片的模特吉野爱子陷入炽烈的恋情,最终爱子却因为对这份得不到许诺又看不到未来的爱渐生疲惫而离他而去。失落懊悔之际,青木又对在塞班邂逅的本井可柰子惊为天人,一见钟情……
网球狂人村上龙送上的超前卫恋爱小说,塑造了一群为狂热而生的男男女女,是一部怪异但又带有淡淡伤感的长篇杰作。
2018年5月1日 想读
Novel
烛烬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A gyertyák csonkig égnek
8.3 (101 个评分) 作者: [匈牙利] 马洛伊·山多尔 译者: 余泽民 译林出版社 2015 - 11
空寂的庄园,主人老将军迎来了一位罕见的访客,一位曾与他金兰之交的故友。
昏暗的客厅里,将军与访客秉烛对坐,彻夜长谈,怀念将军逝去多年的妻子,审判一段由爱情及友情、忠贞和背叛交织的三角关系。混乱与骚动在年已迟暮的两位故友心灵深处涌流,情欲与仇恨的余烬不断闷烧。
在扣人心弦的激烈争辩中,马洛伊用沉郁如挽歌的文字怀念逝去的帝国时代,还有随之消逝的贵族品德和君子情谊。奥匈帝国面临衰亡时的哀伤,以及世界秩序坍塌时人们传统道德的动摇,在字里行间纤毫毕现。
2018年4月23日 想读
Novel
游戏的终结 豆瓣
Final del juego
8.6 (56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 译者: 莫娅妮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5
拉美“文学爆炸”主将 幻想小说大师
胡利奥•科塔萨尔 经典短篇小说集
《游戏的终结》是科塔萨尔的早期短篇小说集之一,其中的故事延续了科塔萨尔早年的幻想小说特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精致的封闭结构,先驱性的主题,梦魇般的离奇画面,以及对存在主义及人性的初步探讨。正如科塔萨尔所说:“我知道,这样的故事没有人用西班牙语写过,至少在我国是这样。我国有另一类故事,博尔赫斯的故事是令人赞叹的。但是我写的是另一种。”
2018年4月16日 想读
Novel
米德尔马契(全二册) 豆瓣
Middlemarch
9.3 (6 个评分) 作者: 乔治 艾略特 译者: 项星耀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4
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爱略特,她一生创作的主要作品是三部中篇组成的《教会生活场景》和七部长篇:《亚丹·比德》、《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织工马南》、《罗慕拉》、《费立克斯·霍尔特》、《米德尔马契》和《丹尼尔·德龙达》。《米德尔马契》一书出版后,爱略特的心理分析手法引起评论界重视。随着后人对爱略特的深入研究,她的心理分析手法得到评论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她凭借她的创新精神,在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占据了显著的地位。
《米德尔马契》一书有两条主线。其一是理想主义少女多萝西娅的灾难性婚姻与理想的破灭,其二是青年医生利德盖特可悲的婚姻与事业的失败。作者运用对比、对称、平行和重复等手法,把这两条主线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把众多人物写了进去,成功地表现了“社会挫败人”这样一个幻灭主题。
2018年4月7日 想读
Novel
上海王 豆瓣
7.3 (1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虹影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 - 11
1初进上海做“倌人” :
小月桂是黄浦江对面的川沙县的一个农村女孩,幼时父母双亡,舅舅要她在稻田劳作,所以从未裹小脚。1907年,小月桂15岁,舅舅把她卖给上海小西门开“一品楼书寓”的老板新黛玉做丫头。小月桂嘴大、脚大、人高、胸高,这种形体让新黛玉很不满意,然而这样的小月桂却深得常力雄的喜欢,而常力雄是中兴上海洪门的山主。
此时,孙中山正在极力拉拢各地帮会势力参加反清革命,黄佩玉被派来接洽上海洪门。常力雄有个小跟班余其扬,是一品楼长大的孤儿。当余其扬向常力雄报告黄佩玉的事情时,常力雄用与小月桂的情事做借口,不急于见黄佩玉。经过一系列考核,常力雄同意上海洪门听候调遣。可是,常力雄却在一品楼被暗藏的枪手包围。为掩护黄佩玉冲出重围,常力雄伤重而亡。
事后,黄佩玉答应把洪门势力带入租界,入主洪门。而小月桂则落入完全无助境地:身怀六甲,但是常家拒绝承认常力雄生前最后一个月的情人。小月桂只好回老家务农。

2,变身筱月桂成就申曲:
六年过去了,1913年反袁战争失败,已经二十出头的筱月桂在老家穷困潦倒。她想起常力雄喜欢听她唱沪郊民歌,就招了一些男女少年,组成滩簧班子再进上海。
她改艺名筱月桂,带了一个花鼓班子如意班到了上海。这时,上海租界工部局新上任了一个洋人局长,下令要严禁烟、赌、娼。已成洪门山主的黄佩玉对洋人只能阳奉阴违,先从男女同台的演剧开刀。余其扬现在是他的巡警队华员,这天带手下打手,来砸筱月桂的剧场。筱月桂意识到,这是她恢复与洪门联系的好机会,就对上海各种报章大做文章,要求工部局认错。黄佩玉看到这是压洋大人收回成命的好机会,禁烟、赌、娼也就不了了之。
而经过这件事后,黄佩玉专门带保镖随从到戏院来看演出,一下子就被筱月桂迷上了。为了让筱月桂做他的情妇,黄佩玉同意让如意班进大剧场,并且找戏剧留学生来指导改进剧目。而这样的改变,使三年后,申曲从乡下花鼓,变成了专演上海市民生活的地方歌剧,筱月桂也成为上海演剧界耀眼的明星。
3,辅助爱人入主洪门 :
在历经沧桑后,筱月桂忽然明白,她真正爱的,是同她一起吃苦长大的余其扬。他们互相说出许多秘密,才证实了常力雄七年前遇刺,是黄佩玉唆使。
终于有一夜,筱月桂被绑架。绑匪要求黄佩玉亲自到浦东郊外平野去接,就在最后一段路黄佩玉绊到引线,被炸成碎片。被铐在树桩上的筱月桂只受了轻伤。她一复原,做的第一桩事就是到住宿的教会小学接回七岁的荔荔——她和常力雄的孩子。
上海洪门必须推举新山主,但是上海洪门财产已被黄佩玉掏空。洪门头面人物只能宣布:能挽救洪门免于破产者为山主。余其扬于是建议设立自己的银行,他表示自己能凑齐开张经费。而筱月桂为了余其扬,抵押出售一切财产。余其扬成为洪门第一个银行家山主,而筱月桂成为上海洪门第三个山主的情妇,因为余其扬娶了从小指腹为婚包办的女子。
4,爱情失落寻觅实业支柱 :
1925年的上海是一个色彩纷纭的国际大都市。筱月桂要送荔荔到欧洲学成一个贵家小姐,但是荔荔迷上了上海新出现的电影,并且说服她一直视为叔叔的余其扬,投资建立电影公司。
如意电影公司拍摄的第一个电影,是常荔荔主演的《飞行女侠》,荔荔成为轰动一时的大明星。女儿和公司的成功,使三十出头的筱月桂想到应该结婚。她和余其扬已经深情地爱了十一年,结婚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当筱月桂提出这件事,余其扬竟然不愿意,理由是洪门山主家中不能有个比他能干的老婆。
此后,筱月桂居然发现女儿与余其扬发生了关系,一下子就病倒了。在医院里,筱月桂拒绝见任何人,最后筱月桂同意让荔荔进来,母女俩抱头痛哭。后来筱月桂不得不同意见余其扬,余向她求婚,但是筱月桂已经明白她不可能婚姻美满。她决心做个女实业家。
她参与投资的新摩天楼落成时,在众人的欢呼中,上海第一部进口的自动楼梯,把她缓缓带到高处。她脱了鞋子,爬到栏杆外,看到熙熙攘攘的市街,踩在当年让她羞辱的大脚下。筱月桂的奇怪举动被发现,人们冲上屋顶,却已经找不到她。她早就回到底楼的宴会上,被众人簇拥着,她还是像在一品楼那样秀丽,像在理查饭店那样美艳……
2018年4月5日 想读
Novel
英国情人 豆瓣
6.9 (1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虹影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3 - 10
虹影写了一部摄人心魄的小说,写西方人的偏见,写生活的意义。其中的爱情充满神秘,因此远远超越了凡人的俗气。虹影的这部小说,她放弃了描写自己的个人生活,却没有放弃她的祖国的历史。她探讨东西方之碰撞,以此批判西方之于东方文化的偏见。
2018年4月5日 想读
Novel
饥饿的女儿 豆瓣
7.8 (27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虹影 知识出版社 2003 - 4
这本书固然说的是一个年轻姑娘与她的家庭的事,但也属于一个时代,一个地方,在最终意义上,属于一个民族。这民族与我们西方人印象中的中国很不一样,与我们了解的那一点“文化大革命”苦难相比,几乎不可同日而语。《饥饿的女儿》贯穿的特点是坦率诚挚,不隐不瞒。《饥饿的女儿》最成功之处,在于其情感不外溢的叙述风格。书中有议论,甚至点到哲理,但是故事讲述之清淡,与所写生活的灰暗,与难以置信的残酷,包括天灾,包括人祸,配合得恰到好处。而死神实际地到来,没有使生命低贱,反而使生命得到升华。
2018年4月5日 想读
Novel
法国往事6:应许之地 豆瓣
IL ETAIT UNE FOIS EN FRANCE T6 : La Terre Promise
9.2 (5 个评分) 作者: [法] 法比安·努瑞 文 / 西尔万·瓦雷 图 译者: 申华明 / 朱婕 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4
六部曲史诗巨作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荣获十余项国际大奖
一个人的传奇经历
折射出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 编辑推荐
☆《法国往事》六部曲传记体史诗大结局,新旧人物纷纷登场、谢幕,故事情节丰富、曲折,气势恢宏,结局令人唏嘘。
☆ 画功不负众望,人物形象变化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在与前作保持风格一致的前提下体现出时代的变迁。
☆ 既尊重历史背景、人物经历、事件的真实性,又做出了合理的改编和艺术加工,兼顾历史价值和可读性,是难得一见的成熟佳作。
◎ 内容简介
战后,“乱世枭雄”约瑟夫·乔诺维奇逐渐沦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从前的种种作为,现在都一一逼到眼前。现实屡屡跟他开致命的玩笑:叛国、附敌、谋杀等罪名都不能置他于死地,但税务部门却向他追缴巨额的欠税;亲人、朋友各自散去,只有小法官对他穷追猛打,最为忠诚的“铁露西”也因为爱而背叛了他,将他从梦幻般的“应许之地”拉回来。在约瑟夫生命的最后时刻,是非恩怨终于理清了,但他也已经无能为力了。
◎ 媒体推荐
这场压轴戏从每个层面来看都是一场盛宴。近十年来最好的系列漫画。毫无疑问。
——漫画星球
分镜头通常是“大片式的”,本故事给人以坐在大屏幕前的错觉。
——BDGest’
较之莱昂内、科波拉大师的电影,本作亦毫不逊色。
——《巴黎竞赛》画报
The Beautiful and Damned 豆瓣
作者: [美] F·Scott Fitzgerald Vintage 2010 - 8
Fitzgerald's second novel, a devastating portrait of the excesses of the Jazz Age, is a largely autobiographical depiction of a glamorous, reckless Manhattan couple and their spectacular spiral into tragedy. Published on the heels of "This Side of Paradise," the story of the Harvard-educated aesthete Anthony Patch and his willful wife, Gloria, is propelled by Fitzgerald's intense romantic imagination and demonstrates an increased technical and emotional maturity. "The Beautiful and Damned" is at once a gripping morality tale, a rueful meditation on love, marriage, and money, and an acute social document. As Hortense Calisher observes in her Introduction, "Though Fitzgerald can entrance with stories so joyfully youthful they appear to be safe--when he cuts himself, you will bleed
2018年3月24日 想读
Novel
八月的星期天 豆瓣
Dimanches d'août
7.8 (13 个评分)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黄晓敏 黄山书社 2015 - 1
那一年的夏天特别热,我和希尔薇娅从巴黎的马纳河谷辗转来到南方城市尼斯,栖身于一间散发着霉味的公寓。我们深信在这儿谁也不会找到我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我们将忘却一切,什么都将从零开始。
希尔薇娅戴着一颗名贵的钻石“南方十字”。我们打算物色买家,将钻石脱手,远走他乡。一对美国人尼尔夫妇钻进了我们的“蜘蛛网”。就在交易即将达成之际,意外发生了……
七年之后,我又来到尼斯城,在街头邂逅一位当年的故人。沉痛的往事浮上我的心头。
2018年3月18日 想读
Novel
爱的人们 豆瓣
愛する人達
8.0 (6 个评分) 作者: [日] 川端康成 译者: 谭晶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4
九个关于爱的动人瞬间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川端康成
中国首次结集出版珠玉短篇小说集
人,能在还被爱着的时候消失于世,那是再好不过了。——川端康成
他叙事技巧高超,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超凡的审美眼光,含蓄凝练的文笔,凝结成珠圆玉润、脍炙人口的佳作。
—— 谭晶华(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
川端康成的小说,如在深深的梦底写就,如今也时时诱我走入新的梦境。
——青山七惠(日本知名作家)
《爱的人们》是诺贝尔获奖作家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集,收入《母亲的初恋》、《女人的梦》、《有关黑痣的信》等九篇短篇小说。母亲死后被母亲的初恋情人收养、默默爱上母亲初恋情人的少女;因初恋自杀而一直不能相亲成功的女孩;因自己的怪癖而心怀愧疚的妻子;热衷于掷色子的舞女;刚开始感受到孩童之可爱的新婚夫妇……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细腻温柔,浑然天成,全书以“爱”为中心,描述了九个关于“爱”的微妙瞬间。
2018年3月16日 想读
Novel
其後 豆瓣
8.6 (25 个评分) 作者: 賴香吟 印刻文學 2012 - 5
所以,這並不是一本關於五月的書,而是關於我自己,其後與倖存之書。
如今,我航過那個鬱悶的赤道無風帶了嗎?我即將出發去哪裡?抑或,我從何處歸來?寫作的船帆下垂擱置了非常久,水天一色,霧氣茫茫,記憶的魔山,五月,想來不只是我陪她走過一段性別認同之路,她也伴我熬過一段非常漫長的寫作認同之旅,即便是她已經不存在的歲月裡,她的形象及其書寫,對我是一種撫慰,也是一種刺痛,我們曾經彼此反對,卻又同時扮演傾聽者的角色,無論是不斷攀高追尋,或是不斷挖深內化,我們爭執,終致諒解,了悟彼此並沒有太大的衝突。
這是用時間慢慢堆積起來的一本書,有些地方寫得驚人的好,她文筆的成熟以及這個作品能去解答很多問題,包括五年級世代的早逝與斷裂;它能去回答一個女性作家怎麼樣走過情感、創傷和死亡,或是如何去經歷一個同志朋友的死亡,然後從否定書寫回到書寫的過程。──周芬伶
小說《其後》,不是祕辛,不是自傳,不是內幕,也不是告解或懺悔,更不只是告白,而是在小說的文字共和國裡才能有嘉年華與眾聲喧譁成立的意義。我們卸下偏執、成見、既定印象的武裝,循小說家的思路前行,恍兮惚兮,召喚不語的死者,一起完成內在的逆旅。我要說,賴香吟寫完《其後》,走出來,是生者仗義承擔的勇氣,是「季札掛劍」的用心如日月。──林俊頴
太浪漫的我們,在年輕的時候,都一定得死過一次。那樣的死過之後,再回頭,看見的都會不一樣了……為你終須拿回屬於你書寫權利的毅然感到驕傲,因為這是一個時代的故事,是關於你如何活下來,而不是關於某人為何而死的故事。 ──郭強生
霧漸漸散的時候,她們已經不在那裡了。
該如何懷著那些傷害的故事繼續生長下去?不能忘卻,又不能時時記得;傷害的故事往往既美麗又醜陋,那其中,無論如何,曾將一個人最好的可能、最壞的黑影展演到極限,如果我不足以理解那其中的內容,也沒有什麼資格去保存這些──
生命之書某一些頁數被撕去,難再前後連貫的故事,但我們依舊會克難地將之讀完。
我沒有能力阻擋謊言與傷害於生命之外,沒辦法使事物結晶於至美的瞬間──如果這是你與我,青春之心所堅持要做的──做不到,死亡也不是做到的辦法。相反的,在死亡之後的流水時光,我目睹的盡是變化,滄海桑田,人之變貌與情感的質變,一切不可阻擋,也往往情有可原。夫復何言。取代眼淚與吶喊的是強烈的孤寂感漫天而來,無孔不入,可相信我,心靈有其不死本事,如果你還在,想必能和我一樣,沒什麼好慌張的,孤寂就孤寂吧,與孤寂同在,細看它的模樣,看熟了就沒有什麼好慌張的。
浣熊 豆瓣
7.7 (7 个评分) 作者: 葛亮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7
少年时的锋利﹐尘埃落定。阅历人生﹐体味文字的温度与厚度。香港故事。
张爱玲一本《传奇》﹐是写给上海人看的香港故事。葛亮的《浣熊》﹐带了异乡的体温﹐是写给所有人的香港。
这城市的繁华﹐转过身去﹐仍然有许多的故事﹐是在华服包裹之下的一些曲折和黯淡。当然也有许多的和暖﹐隐约其间﹐等待你去触摸。任凭中环﹑尖沙咀如何“忽然” ﹐这里还是渐行渐远的悠长天光。山下德辅道上电车盘桓﹐仍然也听得见一些市声。
——葛亮
有评论称这是葛亮“最具香港本土特色”的作品。每一颗饱受煎熬的心灵,都是一头暴躁咆哮的猛虎。而聪明成熟的体制懂得怎样麻醉猛虎,研磨它的剑齿、修剪它的利爪、甚至摘除它的荷尔蒙腺体。时代的“进步”似乎就汇集于这种手术的冷静与不动声色。然而,再娴熟的手术也会发生意外,这部作品致力展现的即是一例。
——2012年亚洲周刊华文十大小说授奖辞
2018年3月15日 想读
Novel
七夜 豆瓣
9.0 (48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陈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7
博尔赫斯技巧精湛的写作背后,支撑着的是庞杂浩瀚的阅读量和毕生埋首的治学热情,他的非虚构作品充满了各式各样天马行空的文学动机。本书为演讲集,一九八〇年出版,收录博尔赫斯在一九七七年夏天所做的七场讲座内容,分别以《神曲》、梦魇、《一千零一夜》、佛教、诗歌、犹太教神秘主义以及失明为题,讲述博尔赫斯与《神曲》的交往、镜子与迷宫混杂的梦魇、东方意识、佛教的本质、诗的审美、圣书的观念以及艺术的工具等等。
2018年3月14日 想读
Novel
我选择独自一人 豆瓣
Laissez-moi (Commentaire)
8.1 (18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塞尔.索瓦热奥 译者: 陈觅 新星出版社 2018 - 1
让我独自痛苦,让我自己痊愈,让我一个人——
法国女性文学的重要里程碑,突显女性自主意识的尊严之书
出版八十余年几经再版、搬演,感动世界各地万千女性
罹患肺结核的女子,面对破碎无望的爱情,用一封封寄不出去的挚诚之信,为逝去的爱,提供一份冷静的剖析,写下女性视角的《恋人絮语》
*************************** * ****************************
1930年冬天,当罹患肺结核的玛塞尔•索瓦热奥独自一人在小城特奈欧特维尔疗养时,收到了爱人的分手信。遭遇身心的双重打击,她写下一封封没有寄出的信,记录这段无望爱情带来的苦痛,对易碎的男女情感关系作出了冷静剖析。这些书信集结成《我选择独自一人》,成为其生前出版的唯一作品,为法国女性文学留下了一个孤独而决绝的身影,被誉为突显女性自主意识的尊严之书。
本书还收录了索瓦热奥生前未出版的作品,包括艺术评论、回忆录和部分日记。这些文字同样充满对情感、对自我、对生命的剖析,完整地呈现了一个细腻、敏感的知识女性形象,让我们得以深入到这位早逝天才的文学世界。
*************************** * ******************************
如此苦涩、纯净、高贵、清醒、优雅、严格的小册子,呈现如此高格调的哀伤与心碎。我们几乎想说这是女性笔下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如果可以将这种带有敏锐却又受伤的自尊告白视为一种文学形态。——法国诗人、外交家、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 保罗•克洛岱尔
可说是由和弦与对位组成的作品——每个主题皆有其回响,每个观点都有其对应,展现一个非凡卓越的内心世界,特别写出了对于自我的检视。──法国诗人 保罗•瓦雷里
挑战生命的纯净火焰!——法国作家 雷奈‧克雷维
写在身体上 豆瓣
Written on the Body
7.9 (3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珍妮特·温特森 译者: 周嘉宁 新星出版社 2011 - 4
为什么要用失去衡量爱情?
一部爱的挽歌,讲述爱是如何获得,又将如何失去。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珍妮特•温特森又一经典作品,畅销二十多个国家。
入选美国圣马克书店评选的“百部最佳英语小说”。
作家周嘉宁首部翻译力作。
张悦然推荐,《鲤》杂志参与策划。
————————————
一部野心勃勃的作品,也是一个爱情故事,一次哲学沉思。
—《纽约时报》
温特森充分展示了她令人震惊的控制题材、驾驭语言的魔力以及洞察人性的天赋。
—《环球邮报》
温特森写了激情的状态,将一只着迷的眼睛投射在身体上,绘制它的每个细节和私密的角落。温特森是个令人激动的作家。她有高层次的文学天赋。
─Vogue
一部大胆的、富有争议的新小说……关于纯洁而炙热的激情。温特森无疑是她的时代里最具有天赋的作家。
─Mirabella
温特森对欲望的再现远远超越了性别;她穿过一切二分法,进入一种性意象的语域。在那儿,身体就是武器,是植物志,是动物志,是气候,是动物,是地理,是监狱,是食物,是光线,是巢穴,是锯齿状的边缘。身体就是整个世界。
─《村声》
2018年3月8日 想读
Novel
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 豆瓣
Historias de cronopios y de famas
9.1 (81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 译者: 范晔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1
《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是一部顽皮的、文体上难以归类的作品,也是科塔萨尔最受喜爱的一部短篇集。
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指南手册”以说明手册的形式解剖了一些司空见惯的人类日常行为,提供了一种独特而形上的视角。第二部分“奇特职业”记录了“我”那特立独行的一家人的偏执而古怪的行径,不无卡夫卡色彩。“塑性材料”是全书最散漫多变的一部分,充满了奇想与荒谬元素。最后一部分“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富于喜剧色彩,构思了一个由作者随性拈来的模糊法则界定的三类人构成的社会,其中,克罗诺皮奥显然是诗人或艺术家群体的别称,用富恩特斯的话说,他们是自大、僵化和浮名的敌人。
透过这些荒诞、有趣、蕴涵讽刺的篇什,科塔萨尔巧妙触及了人性的中心、存在的本质。
~~~~~~~~~~~~~~~~~~~~~~~~~~~~~~~
没有人能够为科尔塔萨的作品做出内容简介,当我们试图概括的时候,那些精彩的要素就会悄悄溜走。
——博尔赫斯
偶像令人尊敬,仰慕,喜爱,当然,还引发强烈的嫉妒。极少数的作家能像科塔萨尔这样激发上述的一切情感……
——马尔克斯
任何不读科塔萨尔的人命运都已注定。那是一种看不见的重病,随着时间的流逝会产生可怕的后果。在某种程度上就好像从没尝过桃子的滋味,人会在无声中变得阴郁,愈渐苍白,而且还非常可能一点点掉光所有的头发。
——聂鲁达
2018年2月24日 想读
Novel
The Inferno of Dante 豆瓣
作者: Dante 译者: Robert Pinsky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1996 - 3
This widely praised version of Dante's masterpiece, which won the Los Angeles Times Book Prize and the Harold Morton Landon Translation Award of the Academy of American Poets, is more idiomatic and approachable than its many predecessors. Former U.S. Poet Laureate Pinsky employs slant rhyme and near rhyme to preserve Dante's "terza rima" form without distorting the flow of English idiom. The result is a clear and vigorous translation that is also unique, student-friendly, and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A brilliant success," as Bernard Knox wrote in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2018年2月22日 想读
Novel
复活节游行 豆瓣
The Easter Parade
8.8 (46 个评分) 作者: (美)理查德·耶茨 / Richard Yates 译者: 孙仲旭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11
“格兰姆斯家的两姐妹都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回过头看,总是让人觉得问题始自她们父母的离婚。”
孩提时代的萨拉和爱米莉便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孩。在爱米莉眼中,理智的姐姐总是高高在上,她嫉妒姐姐与爸爸(爸爸因为离婚而离开了她们)的关系,也嫉妒姐姐后来看似美满的婚姻。爱米莉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并不那么安全也异于传统的道路,所有的风流情事都无法真正满足她。虽然联系姐妹的纽带一直存在,但是她们之间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远……
* * *
二十世纪最具洞察力的作家。
——《泰晤士报》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小说家之一。
——《周日电讯》
自福楼拜以来,鲜少有人像此书作者一样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妇女表达出那么深切的同情。
——库尔特·冯内古特
故事真实而感人,悲伤而优美。耶茨就像是温柔化了的厄普代克,用不那么咄咄逼人的语言诠释了美国郊区的现实。
——TIME OUT
美国最好的战后小说家和短篇故事作家之一。他为他身处的时代贡献了一些最出色的小说,也给今天有幸一读的读者带来了乐趣。
——《独立报》
充满活力、引人入胜……每个字词都低调地营造出一种幻觉,仿佛故事完全是自己在发展……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
——《时代周刊》
《复活节游行》是我今年读过的最好的当代小说。
——朱利安·巴恩斯
这是理查德·耶茨最好的小说。从开篇直至结尾……我爱这本书。
——琼‧迪迪安
2018年2月19日 想读
No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