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鱗嬌擺尾,青鬢膩沾唇 - 标记
起风了 豆瓣
風立ちぬ
7.1 (18 个评分) 作者: [日]堀辰雄 译者: 岳远坤 南海出版公司 2014 - 1
★《起风了》精装典藏版,超值价格全新上市!
★大师宫崎骏动画生涯收官之作《起风了》原著
★野间文艺翻译奖得主 岳远坤 倾情翻译
★著名设计师亲绘华丽唯美封面,完美还原令灵魂悸动的书中世界!
★这个故事,献给对未来抱持着不安的现代人。——宫崎骏
--------------------------------------------------------------------------------------
“我从未想过我们会像现在这样相爱。在大家认为一切都已走投无路的时候,我们那带着几分死亡滋味的生之幸福,却因此变得更加完整。”
男主人公与身患肺病的未婚妻节子,一同前往深山中疗养,携手度过节子人生最后一段时光。
在与世隔绝的八岳山麓,抛弃俗世的喧嚣,他们的生命中只余下彼此。爱情在这深山的至美之景中愈发深邃,他们共同体味着生之幸福,同时又为这幸福染有死亡的阴影而悲怆……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新选组血风录 豆瓣
8.1 (12 个评分) 作者: [日] 司马辽太郎 译者: 张博 重庆出版社 2014 - 2
《新选组血风录》他们是幕末最强剑客集团,被称为“壬生之狼”;他们的队规极为严酷,若有违背,切腹无赦;他们坚守职责,却成为维护幕府的守旧势力,遭受灭顶之灾。然而,他们最后的武士之心,却始终坚守在光阴变迁的夹缝中。
元治元年(1864)六月五日夜,新选组局长近藤勇仅率四名队士冲入京都三条小桥附近的旅店池田屋,与在此密谋的二十余名倒幕派浪人展开激战。刀光剑影,惊心动魄的一晚过后,浪人死伤殆尽,新选组迎来了最巅峰的曙光。
庆应四年(1868)五月三十日,年轻的天才剑士冲田总司在江户千驮谷植木屋旅馆里病逝。直至最后一刻,他仍不知局长近藤勇两个月前已被处斩,新选组已经成为历史,甚至武士的时代也即将过去……
时代洪流冲突激荡,“诚”字大旗下不屈的信念傲然挺立!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幕末 豆瓣
7.3 (9 个评分) 作者: [日] 司马辽太郎 译者: 尹蕾 / 陶霆 重庆出版社 2014 - 7
《幕末》他们是普通的下级武士,却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义,抛却故土,远赴他乡。他们化身刺客,隐身暗处,挥舞手中长刀,不惜双手染血,唯愿在列强环伺中救国于危难。
安政七年(1860)三月三日,大雪。与美国人签订通商条约的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在进城觐见将军途中,被刺客暗杀于江户城樱田门外。随后,开国主张被一片“攘夷”之声淹没。武士们纷纷请缨,誓要将外国人赶出日本。
明治元年(1868)正月十五日,取回政权的明治天皇昭示天下:与友邦建交,乃国际公理,需妥当处置,望万民谨记。此举掐断了企盼“攘夷”的武士们最后的希望。他们,成为了可悲的弃子。
暗夜中的刀光绽放,一曲鸟尽弓藏的武士绝响!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枕草子 豆瓣
枕草子
8.0 (50 个评分) 作者: [日] 清少纳言 译者: 林文月 译林出版社 2011 - 7
日本平安时代的散文集。与《源氏物语》一起被誉为古典文学史上的双璧,也是当今文学史上随笔文学的代表之作。清新明快,形式多样、行文自由的写作风格对后来的散文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我是猫 豆瓣
7.5 (76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夏目漱石 译者: 刘振瀛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近代文学作家的代表,竖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被誉为“国民作家”。《我是猫》是他的成名作,同时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主人公以一只猫的身份,俯视着日本当时的社会,俯视着二十世纪所谓现代文明的大潮,同时发出种种嘲弄和讽刺。作品通过主人公苦沙弥的生活,以诙谐的语言、细腻的笔调和犀利的笔锋,描绘了一批惯于谈天说地、道古论今的文人学士和势利小人,淋漓尽致地揭露和嘲讽了资本家、统治者,批判了金钱万能的社会和盲目崇拜西方生活方式的社会习气,塑造出一群自命清高、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形象。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古都 豆瓣
こと
8.7 (66 个评分) 作者: [日] 川端康成 译者: 叶渭渠 / 唐月梅 南海出版公司 2014 - 1
《古都》收录川端康成经典小说《古都》与《名人》。
古都京都,被织锦商户收养的千重子出落成了美丽的少女。祇园节夜里,她遇到山村姑娘苗子,惊讶地得知两人是孪生姐妹。她们互相思念,却因身份悬殊无法相认。姐妹俩淡淡的哀愁,织入京都的四季美景……
围棋高手秀哉名人隐退之前,决定以一场告别赛告别棋坛。年老病弱的名人与年轻的新棋王,旧的棋道艺术和新的胜败规则,一场划时代的棋赛在举世关注下拉开帷幕……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伊豆的舞女 豆瓣 Goodreads
伊豆の踊子
7.5 (46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川端康成 译者: 叶渭渠 / 唐月梅 南海出版公司 2014 - 7
在乍晴乍雨的伊豆山道上,来自东京的少年偶遇一群巡回艺人,被其中天真未凿、憨厚娇美的小舞女薰子吸引。薰子歌声婉转动人,舞步轻盈优美,少年被她纯真的美震撼,薰子也渐渐对少年生出眷恋。离别的时刻近了,却留下一曲世上最美丽的初恋。
川端康成最受欢迎经典名作《伊豆的舞女》精装收藏版,收录《篝火》、《温泉旅馆》等共19则短篇小说,特别收录名篇《伊豆的舞女》,在青春的雨季绚烂登场。舞袖低回,盈盈笑眼,这是世上最美丽的初恋。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雪国 豆瓣
8.3 (42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川端康成 译者: 叶渭渠 / 唐月梅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 - 5
这本书收集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几种代表作。《雪国》以有钱有闲的舞蹈研究者岛村与一位艺妓和一位纯情少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为读者展现了一种哀怨和冷艳的世界。《古都》描写一对在贫富悬殊的家境中生长的孪生姐妹之间感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千只鹤》描写富家子弟菊治在不经意间与父亲生前的性人太田夫人发生肉体关系,而这段孽情最终导致了他所真正钟情的姑娘文子——太田夫人的女儿——自杀的悲剧。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大外交 豆瓣 Goodreads
Diplomacy
9.8 (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亨利·基辛格 译者: 顾淑馨 / 林添贵 海南出版社 1997
《大外交》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先生最新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作者凭其致力于外交事务的亲身体验,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智慧和幽默的文笔,展示了自黎塞留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几十年世界外交政治的诸多重大事件,以其独到见解分析了世界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提示了美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提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实质。同时,体现了那些对现代世界格局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各国领袖,罗斯社斯大林,丘吉尔、戴高乐、尼克松、毛泽东、周恩来、里根、戈尔巴乔夫等政治家的风采。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基辛格越战回忆录 豆瓣
作者: 享利基辛格 译者: 慕羽 海南 2009 - 3
《基辛格越战回忆录》是大外交书系之一。基辛格继《大外交》后的又一部力作结束越战的谈判是基辛格外交生涯中最为辉煌的一章,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基辛格首次披露越南战争期间国际国内政坛内幕。他亲身经历了和北越代表团旷日持久的艰难而令人感到挫败的谈判,参与了谈判中的每一次重大决策的制定。其间,国际风云迭起,国内矛盾重重,基辛格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写下他外交生涯中最重要的一笔,为世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外交财富。
基辛格不仅是《基辛格越战回忆录》所述事件的中心人物,也是一个一流的学者和天才散文大师,其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缜密的文风在《基辛格越战回忆录》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书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再现了许多国际重要的政坛人物——约翰逊、尼克松、戴高乐、胡志明和勃列日涅夫等的个性特征,他们曾经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冷战 豆瓣
The Cold War: A New History
7.7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刘易斯·加迪斯 译者: 翟强 / 张静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 8
《冷战》,最扣人心弦的年度非虚构作品,让我们前所未有的感受到了世界在毁灭边缘时的情形。 这是你看过所有间谍恐怖小说的真相:为什么美国和苏联陷入高度僵持;我们曾经离核灾难有多近;当时的领导者们,从斯大林到毛泽东,从里根到戈尔巴乔夫,心里都做何打算;情报人员如何密谋,以及东 德度假者如何促进了柏林墙的倒塌。这是一个关于危机谈话、借口、暴君和权力争斗——以及普通人改变历史进程的故事。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赫鲁晓夫的冷战 豆瓣
作者: (俄)亚历山大·福尔先科 / (英)蒂莫西·纳夫塔利 译者: 王立平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人民出版社 2012 - 5
赫鲁晓夫一直是20世纪最有争议和令人费解的领导人之一。作者借助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记录和情报局的最新解密档案资料,从美国人和俄罗斯人的视角,以古巴导弹危机为切入点,对美苏冷战中这段最危险的时期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探析和描述:其中也叙述了赫鲁晓夫这位苏联最高领导人从1955年的上台直到1964年的下台的这段历史。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美国、俄国和冷战 豆瓣
America, Russia and the Cold War 1945-2006, 10e
作者: [美] 沃尔特·拉费伯尔 译者: 牛可 / 翟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 - 2
本书初版于1967年,历经多次修订而畅销不衰,是冷战史的经典之作。1980年商务印书馆引进翻译此书第三版,定名《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深受好评。
正如书名《美国、俄国和冷战》所揭示的,这是一本从美苏视角来解析冷战的著作。它聚焦于冷战的两个主角,上溯19世纪末两国的纠葛,下及2006年双方的动向,由此论述了冷战的缘起、演变、结束以及对今日美俄关系的影响。
本书强调两国国内政治对于冷战进程的重大影响。两国的意识形态、经济状况、领导人性格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们的对外政策。美国在这一点上尤甚。作者认为,美国在冷战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均具有主导性,故对其予以更为严厉的批判。
◆本书亮点◆——————————————————————
史学大家的冷战史经典 本书作者沃尔特•拉费伯尔是当代美国最杰出的对外关系史学者之一,美国历史学中激进的威斯康星学派主要代表代表人物之一。本书的第一版面世于1967年冷战正酣之际,40年间历经10次修订再版而畅行不衰,成为在历史学界内外备受推崇、广为阅读的权威性、经典性的冷战史叙事文本。本书第十版吸收补充了近年来冷战史研究中的新材料和新成果,并增写了新的内容,从而呈现出历久弥新的风貌气象。
宏阔的历史视野 本书以美国和俄国之间的冲突为中心,详尽而又从容地展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冲突的宏大历史画卷,揭示和解说了冷战多方面的动力、内容和影响。它将美苏双方的冷战对抗上溯至两国在19世纪的历史纠葛,在主体部分中讲述和阐释了冷战中的历次重大事件和总体演变趋势,最后又把富含洞察力的史家眼光投向“后冷战”时代直至2006年的国际关系冲突,从而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之间以及历史和当代世界之间的深刻关联。
高超的叙事技巧 作者的如椽大笔之下,头绪纷繁、变动复杂的冷战史成为一幕幕贯穿着清晰的线索的鲜活灵动的历史活剧。本书不仅清晰详细地讲述美苏两国高层在冷战中的危机和“热战”、斗争和“缓和”中的决策活动,而且深刻揭示了双方对外政策与其各自国内政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美国方面,影响冷战决策的意识形态、民意波动、经济走势、领导人性格、官僚机构的冲突、国会和总统之间的博弈等多种因素也得以不同程度的揭示。
批判的锋芒 作为激进派史学家,拉费伯尔批判的锋芒在更大程度上指向了美国,他在本书中致力于揭示美国对外政策中的自私的动机、固执的意识形态偏见、对别国的错误认知和估算,以及所产生的对自身和别国所产生的灾难性的后果。书中不仅对政策精英的虚妄谬误厉声直斥,也不避对美国民众的短视盲从予以讽言讥评。这部书,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历史学家对他的祖国发出的“以负责和诚实的方式来使用美国的权力”的恳切而有力的呼吁。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美国与中国 豆瓣 Goodreads
7.3 (15 个评分) 作者: [美]费正清 译者: 张理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0 - 8
费正清堪称以西方的视角观察中国问题的最具权威的学者,《美国与中国》是美国中国学的经典著作。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中国早期的历史;第二部分为近代中国革命史的描述,从西方入侵直至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第三部分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的中美关系。本书被美国权威杂志《外交》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书之一,曾在西方学界和政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费正清以博学而洒脱的风格,风趣、清新的笔调娓娓道来,使一本严肃的史学专著成为难得的极具可读性的历史文化佳作。对于历史学家,它是对于现代中国的历史分析;对于学生,它是关于中国的权威指南;对于外交家和企业家,它成功探索了中美两国间难以捉摸而又颇具影响的情感呼应。本书自1948年第一版问世以来内容不断增补,这个译本是根据1983年的第四版翻译的。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英人、法人、中国人 豆瓣 Goodreads
8.4 (5 个评分) 作者: 储安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5 - 11
本书所集的四篇文字,有一个共同之点,就是都是论英国人的。最前的一篇和后面的三篇在体裁上很不调和,但本书既是论英国人的,《英国历史上的外族入侵》一文的目的在叙述英国人的来历,所以编入本书,并放在第一篇地位。第二篇《英人·法人·西班牙人》并不是一篇独立的论文,它是根据著者读Salvador De Madariaga所著Englishmen,Frenchmen,Spaniards一书所作的笔记写成的;笔记还是在伦敦时候记的。第四篇《中国人与英国人》是著者写完《英国采风录》一书以后写成的,这篇文字叙述著者多年以来关于中国社会的种种感想。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断头王后 豆瓣
作者: [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3 - 4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豆瓣 Goodreads
The Shortest History of Europe
8.1 (308 个评分) 作者: [澳]约翰·赫斯特(John Hirst) 译者: 席玉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1
“欧洲,为什么老是抢第一?”澳大利亚知名历史学家约翰•赫斯特在本书中的一场引人入胜的探索,为我们梳理出欧洲文明所以能改变全世界的各种特质。
作者从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最终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 核;继而在诸多世纪以来催生帝国与城邦,激发征服与十字军东侵,造就出许多性格截然分明的人物——如仁慈的皇帝、好斗的教皇、侠义的骑士,乃至世上第一批享受繁荣和启蒙果实的公民。哲学思维、民主制度的渊源、政治权力的传递、甚至是医学、生物学使用拉丁文的源始,这种种欧洲因素不断形塑了现代文明的各种特质,使欧洲遥遥走在现代世界的前列。
本书以清晰、幽默、发人深省的笔调,杂以活泼的插图,叙述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文明,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冲击与巨大贡献。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套装共4册) 豆瓣
作者: [英]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译者: 贾士蘅、张晓华、郑明萱、王章辉 等 中信出版社 2017 - 8
《见识丛书·年代四部曲》(套装共4册)是公认的“现代世界史的佳入门读物”,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历30余年而成的心血巨著,全面展现了从1789年至1991年的世界历史。已翻译成40多种语言,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册,成为全球持续畅销的历史杰作。中文版新修订出版,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巴西前总统卢拉、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爱德华·萨义德、尼尔·弗格森、托尼·朱特等欧美著名学者隆重推荐。 霍布斯鲍姆认为,学术不应只为少数人服务,因此历时几十年时间写就了这套面向普罗大众、从法国大革命一直讲述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集团的解体、时间跨度达三个世纪的“年代四部曲”。在学者热衷于为大众“制造困惑”的时代,霍布斯鲍姆始终直面现实,坚持明晰流畅的论述和优雅洗练的文风,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和饶有趣味的写作方式,使这四部等级的学术著作能为普通大众接受,进而成为历史畅销书。 “年代四部曲”全面梳理由法国大革命至冷战结束的世界历史重要脉络,它们在全球史流行之前就叙述了全球范围的历史,不仅无所不包,而且具有全球意义。
【编辑推荐】
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最重要的代表作,历30余年而成的心血巨著。
从1789年到1991年,从法国大革命到冷战结束,全面展现200多年以来现代世界的巨变进程,被赞誉为一套“无与伦比” “史诗般的” “殿堂级的历史杰作”。
“深入的历史研究和卓越的叙事技巧”完美结合,简洁、生动、优雅并极具洞察力,普通读者了解现代世界史的...入门读物。
翻译成40多种语言,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册,成为全球持续畅销的经典名著。
入选英国《卫报》“有史以来100部最伟大的非虚构图书”、中国出版集团“改革开放30年具有影响力的300本书”。
【名人推荐】
“年代四部曲”代表了“二战”后史学写作的高峰。很难想象除了霍布斯鲍姆,还有谁能持续写出如此高水平的著作。别人激动、喧闹,他冷静;别人愤怒、粗心,他讽刺挖苦、不偏不倚;别人求助于陈词滥调或体系时,他明察秋毫。霍布斯鲍姆写出这四本书这一成就最吸引人之处在于他贯穿始终的泰然自若,既非过于单纯,又不太过世故、愤世嫉俗,他恢复了人们对理性探究的信心。
——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东方学》《知识分子论》作者)
我认为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直到今天仍是近现代世界史的...入门读物……霍布斯鲍姆的政治立场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位真正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的作品都具有非凡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优雅、明晰,同情小人物,喜欢讲述细节。我和他都认为,是经济变化塑造了现代世界。他站在工人和农民一边,我站在资产阶级一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友谊。
——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文明》《西方的衰落》作者)
当代英语世界的历史学家中存在着“霍布斯鲍姆一代”。这个群体极具辨识度,他们大约在1959年到1975年进入历史学领域。虽说这些人对历史所下的许多结论与霍布斯鲍姆不再一样,然而正是霍布斯鲍姆的著作影响了他们的学术兴趣……而霍布斯鲍姆对我们的历史认知带来最持久影响的作品就是“年代四部曲”。
——托尼·朱特(Tony Judt,《战后欧洲史》作者)
进步主义政治史界的巨人,影响了整整一代政治和学术领袖。他的史学著作是...等级的学术作品,但又饱含了深刻的同情和正义感。他孜孜不倦地鼓动人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英国前首相)
20世纪最清醒、深睿、无畏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影响,已经流淌进了巴西的血液。
——卢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巴西前总统)
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并对政治充满激情……一位把历史研究带出象牙之塔,带给普罗大众的伟大学者。
——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英国工党领袖)
当你合上霍布斯鲍姆的某一本书时,感觉就像结束了一场激烈的壁球比赛,筋疲力尽而又备受鼓舞。
——戴维·S·兰德斯(David S. Landes,著名经济史学家、《国富国穷》作者)
霍布斯鲍姆已经阐明了许多题材和论点,从17世纪到20世纪末、从印度到拉丁美洲,其涵盖面之广令人诧异。他拥有极富创意的心灵和罕见的天赋,得以构思出新的概念并加以宣扬,而且这些新概念对之后的历史创作影响深远。就史学方面的才智而言,学界无人可出其右。
——凯斯·托马斯(Keith Thomas,著名学者)
霍布斯鲍姆百科全书般的知识面要归因于他对一切事物的无尽好奇心,以及他在维也纳、柏林和伦敦这样的世界主义大都市的成长经历。
——理查德·J·埃文斯(Richard J. Evans,著名历史学家、《第三帝国三部曲》作者)
与这位瘦削的老者聊上几句,你就会被他带回波澜壮阔的革命与战争年代。再平庸的人,与霍布斯鲍姆相处过一段时间,都会变得睿智而心思缜密……他深谙畅销读物的写作技巧,那些以工业和帝国为主题的系列著作,让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获得了触摸历史的机会,这是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学院学者做不到的。
——特里斯特拉姆·亨特(Tristram Hunt,英国新锐历史学家、工党下院议员)
霍布斯鲍姆是现代权威的史学家……他开创了对公众抗议、暴乱和起义的研究,他的著作对社会科学家和对历史学家一样重要。
——《泰晤士报》(The Times)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可以说是英国最受尊敬的史学家,是极少数真正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史学家之一……无论是在对细枝末节的掌握上,还是在非凡的综合能力上,罕有其匹。
——《卫报》(The Guardian)
他似乎既从容不迫又熟练自在地徜徉于许多地点、主题和世纪之中,时而语带幽默并展现出难得一见的天分。尽管霍布斯鲍姆的特质与布罗代尔颇为不同,但他拥有同样宽阔的视野、深入的观察能力、朝气蓬勃的精神以及(不得不再度强调的)天分。
——《世界报》(Le Monde)
《极端的年代》是杰出的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对20世纪的个人洞见。这本极其值得阅读的好书视野开阔,学识渊博,激动人心。它回顾了人类灾难不断的20世纪兼具毁灭性和创造性的独特本质,并对未来提出了挑战性的预言。
——《旁观者》(The Spectator)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豆瓣 Goodreads
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 Vierzehn historische Miniaturen
8.5 (147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舒昌善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8
《人类群星闪耀时》由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创作。《人类群星闪耀时》内容:涌动着匪徒、探险家、叛乱者兼英雄血液的巴尔沃亚成为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欧洲人;仅仅一秒钟的优柔寡断,格鲁希元帅就决定了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中失败的命运;七十多岁的歌德像情窦初开的男孩爱上了十几岁的少女,求婚未遂之后,老人在萧萧秋色中一气呵成地创作了《玛丽恩巴德悲歌》;流亡国外的列宁不顾自己的荣辱毁誉,乘坐一列铅封的火车取道德国返回俄国,十月革命就这样开启了历史的火车头……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豆瓣
A New History of World War Ⅱ
作者: (英)安德鲁·罗伯茨 著 译者: 李广才 / 崔喆 陈兰芳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4 - 6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它持续了2174天,造成1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夺去了5000多万人的生命。其对后世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关注和省思。
在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中,安德鲁·罗伯茨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最新的权威巨著。本书的主线是轴心国集团决策的演进。为了对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罗伯茨考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各个战场,足迹遍及俄国、法国、意大利、德国以及远东的许多重要战场和军事要地。该书还使用了许多迄今尚未发表的文献,对双方主要人物的轶闻信手拈来,使人们从全新的角度关注他们的决策方式与过程。书中同样也写到无数可歌可泣的小人物,他们的经历构成了二战中英勇绝伦、不畏牺牲的宏伟画卷,但同时也体现了战争的恐怖与残酷。
是什么决定了二战的进程?轴心国集团为何输掉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假如轴心国集团采取一种不同的决策过程,并改变其重大战略,那么他们是否有望取胜?战后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希特勒的德军将领们所言是否有理,抑或他们此刻只是在毫无顾忌地把其前“元首”当做替罪羔羊?……《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对1939—1945年间席卷世界的这场大战进行了扣人心弦而一针见血的描述,并最终就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给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2018年5月26日 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