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鱗嬌擺尾,青鬢膩沾唇 - 标记
全球通史 豆瓣
A Global History: From Prehistory to the 21st Century
8.6 (73 个评分) 作者: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译者: 吴象婴 / 梁赤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2
《全球通史》由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董书慧、王昶译,作者在本书中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从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诸历史运动、诸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本书一经问世,受到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和巴勒棵拉夫高度评价,立即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全球通史》上起人类的起源,下迄21世纪初多极世界相待时期,上下数十万年,一气呵成。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人口、移民、种族关系、道德风尚、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读来颇觉新颖爽朗,有强烈的现实感。从文字内容来看,作者对庞杂的史料取舍恰当,对各种历史事件着笔简要,边叙边议,文字生动;从编写技巧来看,每章前冠以简明提要,承上启下,便于掌握线索,每章末附有选读书目,便于进一步研究。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风物长宜放眼量 豆瓣
作者: 季羡林 重庆出版社 2015 - 1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
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杂花生树 豆瓣
作者: 何频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1
何频编著的《杂花生树——寻访古代草木圣贤》记述了《南方草木状》《救荒本草》《本草纲木》《植物名实图考》等书的文化起源、文化特点和文化意义。《杂花生树——寻访古代草木圣贤》辨析曾经模糊的历史和发展轨迹,破解错谬的历史真相,阐释了民族绿色文化,并以今人的思考,表达了现代文人对民族绿色文化的崇高敬意与深厚情怀。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借山而居 豆瓣
5.9 (13 个评分) 作者: 冬子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5
《借山而居》是80后诗人冬子的首部散文集,共收录其在终南山上创作的精华作品80多篇。内容始终围绕他在终南山的所发生的趣事,“有叫做凤霞的鸡”、“有叫做幼婷的鹅”、“有叫做郑佳的狗”,“有自己的小菜园”,“有自己的诗歌与画的王国”。除此之外,还有他在山上,对生活的反思和感悟,对爱情与亲情的见解,对隐居这一选择的全面阐述。
2018年5月26日 已读
文化苦旅 豆瓣 Media of OOIS Goodreads
7.6 (89 个评分) 作者: 余秋雨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4 - 2
《文化苦旅》一书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甫一面世,该书就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一代文风,令世人重拾中华文化价值。他的散文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历史文化长河,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文化价值。书中多篇文章后入选中学教材。但由于此书的重大影响,在为余秋雨先生带来无数光环和拥趸的同时,也带来了数之不尽的麻烦和盗版。誉满天下,“谤”亦随身。余秋雨先生在身心俱疲之下,决定亲自修订、重编此书。
新版《文化苦旅》作为余秋雨先生30年历史文化散文修订自选集,删掉旧版37篇文章中的13篇,新增文章17篇,其中入选教材的《道士塔》《莫高窟》《都江堰》等经典篇目全部经过改写、修订。新版内容与旧版相比,全新和改写的篇目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对新老读者都是一场全新的阅读体验和人文享受。堪称余秋雨30年来不懈的文化考察和人生思索的完美结晶。
2018年5月26日 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