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猴子·罗汉池 豆瓣
8.6 (86 个评分)
作者:
袁哲生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11
时间永恒地停了下来
深邃的爱情流转出更多面貌
我们却从不知道它有多美好
被誉为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的两位作家之一
袁哲生首次完整探索爱情的突破之作
◎ 编辑推荐
☆ “我要赶在遗忘之前,抢救对爱情的记忆。”(袁哲生《一切都是短篇 》)经过长期“捕捉孤独的角落”,创作到后期的袁哲生首次将眼光转向另一个普遍的文学主题:爱情。他在《猴子》《罗汉池》这两部作品中,以书写追问:“爱情可以有多好?”爱情,是他的创作核心。可是当我们跟随着袁哲生,从小说的开头缓缓地走向结局,却能隐约感觉到,作品中还存在爱情之外的种种要素,让人无法明确地言说。作为后来的读者,我们无法知道小说家是否有意如此;但能肯定的是,袁哲生确实又一次在普遍的文学主题中,写出让人值得反复寻味的作品。
☆ “‘宗教’与‘爱情’同样追随者衆,同样‘层次’丰富。”袁哲生创作后期也越来越常在作品中加入宗教色彩,本书收录的《罗汉池》将十八罗汉、贵妃观音等宗教雕像与爱情、艺术创作联系在一起,“入世的爱情”“出世的宗教”“艺术创作的本质”三者彼此结合,让《罗汉池》不同于袁哲生早期的抒情之作,小说具有的抒情意境犹如一则传说般格外深远。
☆ 一直以来潜藏在冰山下钻研短篇的袁哲生,在这部为数不多的中篇小说集里,以短篇为基础,运用不同的视角、相同的人物、类似的句子和断裂的时间,重复书写同样的故事。同时,将许多冲突省略、掩盖,静谧的氛围弥漫全书。一部“小说”,没有大量明显的冲突,也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却在袁哲生的语言调动下,发展出更丰富的样貌。
◎ 内容简介
雨水不断降下,被隔绝在朦胧雨景中的爱情,让安静的眷村少年无数次来到心仪女孩梁羽玲的家门前。月亮重复升起,被笼罩在残存黄昏里的爱情,令雕刻匠建兴仔一直无法成功打造出庄严的佛像。他刻出的雕像轮廓始终近似倾心的对象小月娘,过于艳丽。
他们都是深情的人,但一往而深之后的爱情,究竟能多美好?若注定无法寻得,又能如何靠近?
◎ 名人推荐
袁哲生就像所有优秀现代小说家,尝试凭借个人语言劳动,孤自潜入存有的幽暗处,像一名最专诚的翻译者,以小说,译写出午后雨点,盛夏蝉鸣,与一切景象,所共同亲熟的本质性悲伤。使长久埋伏的,在小说里恍然兑实。另一方面,当这种纯粹悲伤,漫漶小说里一切人事时,袁哲生总使日常细节,对我们而言再度陌异了:因为袁哲生,我们竟不可能确知,人世里,什么可以“不孤独”。
—— 台湾小说家 童伟格
《猴子》《罗汉池》都是说故事,前者是较为“正常”的青少年世界(常见诸于小说);后者则回返早年的抒情诗手法,更扩大发展至寓言空间,较为精巧地设计隐喻象征,角色寓意与情节的对比,读起来与其说有沈从文的影子,不如说更接近汪曾祺——混合《受戒》与《大淖纪事》,却是台湾前现代的世俗空间——追求诗的审美意境与救赎,接近“京派”的教义。
—— 马华文学作家 黄锦树
社会规范、道德教训与“成为一个男人的必要条件”,皆透过成长小说偷渡、传播,投射出一般人的成长过程中匮乏且无从填补的幻想,《猴子》选取传统成长小说中不会被多加着墨的普通人为叙事者,呈现另一型态的,充满挫败、不满,对传统成长小说论述幻灭的过程。
—— 台湾小说家 张耀升
◎ 获奖记录
★《猴子》获选2002年第33届台湾“吴浊流文学奖”小说正奖。
★ 作者拿下诸多台湾重要文学大奖,如“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五四文艺奖章”,同时也荣获新京报·腾讯2017年度十大好书、首届“做书奖”年度原创小说等大陆奖项。
深邃的爱情流转出更多面貌
我们却从不知道它有多美好
被誉为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的两位作家之一
袁哲生首次完整探索爱情的突破之作
◎ 编辑推荐
☆ “我要赶在遗忘之前,抢救对爱情的记忆。”(袁哲生《一切都是短篇 》)经过长期“捕捉孤独的角落”,创作到后期的袁哲生首次将眼光转向另一个普遍的文学主题:爱情。他在《猴子》《罗汉池》这两部作品中,以书写追问:“爱情可以有多好?”爱情,是他的创作核心。可是当我们跟随着袁哲生,从小说的开头缓缓地走向结局,却能隐约感觉到,作品中还存在爱情之外的种种要素,让人无法明确地言说。作为后来的读者,我们无法知道小说家是否有意如此;但能肯定的是,袁哲生确实又一次在普遍的文学主题中,写出让人值得反复寻味的作品。
☆ “‘宗教’与‘爱情’同样追随者衆,同样‘层次’丰富。”袁哲生创作后期也越来越常在作品中加入宗教色彩,本书收录的《罗汉池》将十八罗汉、贵妃观音等宗教雕像与爱情、艺术创作联系在一起,“入世的爱情”“出世的宗教”“艺术创作的本质”三者彼此结合,让《罗汉池》不同于袁哲生早期的抒情之作,小说具有的抒情意境犹如一则传说般格外深远。
☆ 一直以来潜藏在冰山下钻研短篇的袁哲生,在这部为数不多的中篇小说集里,以短篇为基础,运用不同的视角、相同的人物、类似的句子和断裂的时间,重复书写同样的故事。同时,将许多冲突省略、掩盖,静谧的氛围弥漫全书。一部“小说”,没有大量明显的冲突,也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却在袁哲生的语言调动下,发展出更丰富的样貌。
◎ 内容简介
雨水不断降下,被隔绝在朦胧雨景中的爱情,让安静的眷村少年无数次来到心仪女孩梁羽玲的家门前。月亮重复升起,被笼罩在残存黄昏里的爱情,令雕刻匠建兴仔一直无法成功打造出庄严的佛像。他刻出的雕像轮廓始终近似倾心的对象小月娘,过于艳丽。
他们都是深情的人,但一往而深之后的爱情,究竟能多美好?若注定无法寻得,又能如何靠近?
◎ 名人推荐
袁哲生就像所有优秀现代小说家,尝试凭借个人语言劳动,孤自潜入存有的幽暗处,像一名最专诚的翻译者,以小说,译写出午后雨点,盛夏蝉鸣,与一切景象,所共同亲熟的本质性悲伤。使长久埋伏的,在小说里恍然兑实。另一方面,当这种纯粹悲伤,漫漶小说里一切人事时,袁哲生总使日常细节,对我们而言再度陌异了:因为袁哲生,我们竟不可能确知,人世里,什么可以“不孤独”。
—— 台湾小说家 童伟格
《猴子》《罗汉池》都是说故事,前者是较为“正常”的青少年世界(常见诸于小说);后者则回返早年的抒情诗手法,更扩大发展至寓言空间,较为精巧地设计隐喻象征,角色寓意与情节的对比,读起来与其说有沈从文的影子,不如说更接近汪曾祺——混合《受戒》与《大淖纪事》,却是台湾前现代的世俗空间——追求诗的审美意境与救赎,接近“京派”的教义。
—— 马华文学作家 黄锦树
社会规范、道德教训与“成为一个男人的必要条件”,皆透过成长小说偷渡、传播,投射出一般人的成长过程中匮乏且无从填补的幻想,《猴子》选取传统成长小说中不会被多加着墨的普通人为叙事者,呈现另一型态的,充满挫败、不满,对传统成长小说论述幻灭的过程。
—— 台湾小说家 张耀升
◎ 获奖记录
★《猴子》获选2002年第33届台湾“吴浊流文学奖”小说正奖。
★ 作者拿下诸多台湾重要文学大奖,如“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五四文艺奖章”,同时也荣获新京报·腾讯2017年度十大好书、首届“做书奖”年度原创小说等大陆奖项。
断代 豆瓣 Eggplant.place
斷代
8.2 (119 个评分)
作者:
郭强生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
- 6
纯真失落,激情过后,还有什么可以相信?
继白先勇《孽子》之后,又一经典作品
时报文学奖、金鼎奖得主
台湾重量级作家郭强生构思二十年代表作
2016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小说组入围作品
🌈 编辑推荐
☆《断代》是台湾中生代重要小说家郭强生构思二十年的得意之作,为郭强生首次引进大陆的作品,也是郭强生继前两本小说《 夜行 之子》《惑乡之人》之后,持续状写同志世界的痴嗔贪怨、探勘情欲版图的曲折诡谲,对时间、生命流逝做更进一步省思的经典作品。
☆《断代》的故事背景,时空承接白先勇的经典同志小说《孽子》,从八〇年代的台湾社会写起,一路写到二十一世纪的当代,在时代的剧烈变迁之间,纵向描绘了一个世代的同志形象。郭强生借这本作品,抛出“爱是什么?”“同志/我的存在究竟是什么?”等终极提问,让我们通过这些问题更清楚地看见自己。
☆《断代》以推理小说的手法展开,由三条看似关联薄弱的叙事线入手,在同志世界中表演伪装、真假莫辩的氛围里,通过各个角色的心理活动或成长回忆,构筑出一个个扑朔迷离、引人入胜的谜题,直至故事的末尾读者一窥故事背后的真相,方得恍然大悟。书中不仅对因同志身份而被迫处于社会边缘的心理刻画入微,更触及了成长、衰老、死亡及死后的“游魂”,运用这些元素,对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爱情,完成了一种立体而独到的诠释。
🌈 内容简介
曾在交际圈风光无限的老七已步入中年,在亲密好友重病离世之后,还是坚持在台北闹区独自守着“美乐地”酒吧。曾经被一个大学生伤得很深的他,对于追求了大半生的爱情,仍然怀着哀怨的心情。
小锺在高中时被同学姚诱惑,却也让他初次尝到情欲的滋味。大学时期他和姚再次相遇,姚的身边多了好同学阿崇,学姐Angela,四人之间的感情复杂暧昧,似假还真。对姚的不解,对未来的迷茫,这些青春的悸动,随着美好黄金年代的逝去,不堪回首。
在便利店打工的阿龙,默默守护女友小闵,打算存够钱之后,小两口一起开一间进口服饰店。他一直怀揣着一个令他困惑羞耻的秘密不愿正视,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对面酒吧的老板倒卧在店内……
通过这些主要角色的回忆和忏情告白,一种特殊边缘身份的集体记忆和情感结构,在郭强生兼具宏观与微观的笔下深刻地展现了出来。
🌈 名人推荐
如果并列《孽子》和郭的同志三书,我们不难发现世代之间的异同。《孽子》处理同志圈的聚散离合,仍然难以摆脱家国伦理的分野。相形之下,郭强生的同志关系则像水银般的流淌,他的人物渗入社会各阶层,以各种身份进行多重人生。两位作家都描写疏离、放逐、不伦,以及无可逃避的罪孽感,但是白先勇慈悲得太多,他总能想象某种(未必见容主流的)伦理的力量,作为笔下孽子们出走与回归的辐辏点。郭强生的夜行之子不愿或不能找寻安顿的方式。在世纪末与世纪初的喧哗里,他们貌似有了更多的自为的空间,却也同时暴露更深的孤独与悲哀。
——文学评论者 王德威
相较于《夜行之子》偶尔流露出辞溢于情的感伤主义,《断代》的文字则更为凝练精准,刻画入微地呈现了同志肉身情欲和爱恨嗔痴的浮世绘,比起白先勇不遑多让;他犀利又深刻地直捣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恐同和恋同的灰色地带,且又将性和政治交互指涉谐仿,可说是直追创作《美国天使》的汤尼·库许纳(Tony Kushner)。
——酷儿与性别理论学者 张霭珠
这部文字沉稳,布局有戏剧的精巧,却又不失之晦涩繁复的长篇小说,处理的是中老年男同志的处境与心境。同志作为台湾异性恋霸权境内的异族,在1990年代同志文学大兴之后,早已不是什么冷僻的文学题材,然而郭强生的视角有其独到之处,从题材到风格,都有别于张致艳丽的“传统”同志文学,自有一股老派的、深厚的底蕴。
——文学评论者 朱宥勳
继白先勇《孽子》之后,又一经典作品
时报文学奖、金鼎奖得主
台湾重量级作家郭强生构思二十年代表作
2016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小说组入围作品
🌈 编辑推荐
☆《断代》是台湾中生代重要小说家郭强生构思二十年的得意之作,为郭强生首次引进大陆的作品,也是郭强生继前两本小说《 夜行 之子》《惑乡之人》之后,持续状写同志世界的痴嗔贪怨、探勘情欲版图的曲折诡谲,对时间、生命流逝做更进一步省思的经典作品。
☆《断代》的故事背景,时空承接白先勇的经典同志小说《孽子》,从八〇年代的台湾社会写起,一路写到二十一世纪的当代,在时代的剧烈变迁之间,纵向描绘了一个世代的同志形象。郭强生借这本作品,抛出“爱是什么?”“同志/我的存在究竟是什么?”等终极提问,让我们通过这些问题更清楚地看见自己。
☆《断代》以推理小说的手法展开,由三条看似关联薄弱的叙事线入手,在同志世界中表演伪装、真假莫辩的氛围里,通过各个角色的心理活动或成长回忆,构筑出一个个扑朔迷离、引人入胜的谜题,直至故事的末尾读者一窥故事背后的真相,方得恍然大悟。书中不仅对因同志身份而被迫处于社会边缘的心理刻画入微,更触及了成长、衰老、死亡及死后的“游魂”,运用这些元素,对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爱情,完成了一种立体而独到的诠释。
🌈 内容简介
曾在交际圈风光无限的老七已步入中年,在亲密好友重病离世之后,还是坚持在台北闹区独自守着“美乐地”酒吧。曾经被一个大学生伤得很深的他,对于追求了大半生的爱情,仍然怀着哀怨的心情。
小锺在高中时被同学姚诱惑,却也让他初次尝到情欲的滋味。大学时期他和姚再次相遇,姚的身边多了好同学阿崇,学姐Angela,四人之间的感情复杂暧昧,似假还真。对姚的不解,对未来的迷茫,这些青春的悸动,随着美好黄金年代的逝去,不堪回首。
在便利店打工的阿龙,默默守护女友小闵,打算存够钱之后,小两口一起开一间进口服饰店。他一直怀揣着一个令他困惑羞耻的秘密不愿正视,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对面酒吧的老板倒卧在店内……
通过这些主要角色的回忆和忏情告白,一种特殊边缘身份的集体记忆和情感结构,在郭强生兼具宏观与微观的笔下深刻地展现了出来。
🌈 名人推荐
如果并列《孽子》和郭的同志三书,我们不难发现世代之间的异同。《孽子》处理同志圈的聚散离合,仍然难以摆脱家国伦理的分野。相形之下,郭强生的同志关系则像水银般的流淌,他的人物渗入社会各阶层,以各种身份进行多重人生。两位作家都描写疏离、放逐、不伦,以及无可逃避的罪孽感,但是白先勇慈悲得太多,他总能想象某种(未必见容主流的)伦理的力量,作为笔下孽子们出走与回归的辐辏点。郭强生的夜行之子不愿或不能找寻安顿的方式。在世纪末与世纪初的喧哗里,他们貌似有了更多的自为的空间,却也同时暴露更深的孤独与悲哀。
——文学评论者 王德威
相较于《夜行之子》偶尔流露出辞溢于情的感伤主义,《断代》的文字则更为凝练精准,刻画入微地呈现了同志肉身情欲和爱恨嗔痴的浮世绘,比起白先勇不遑多让;他犀利又深刻地直捣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恐同和恋同的灰色地带,且又将性和政治交互指涉谐仿,可说是直追创作《美国天使》的汤尼·库许纳(Tony Kushner)。
——酷儿与性别理论学者 张霭珠
这部文字沉稳,布局有戏剧的精巧,却又不失之晦涩繁复的长篇小说,处理的是中老年男同志的处境与心境。同志作为台湾异性恋霸权境内的异族,在1990年代同志文学大兴之后,早已不是什么冷僻的文学题材,然而郭强生的视角有其独到之处,从题材到风格,都有别于张致艳丽的“传统”同志文学,自有一股老派的、深厚的底蕴。
——文学评论者 朱宥勳
球状闪电 Goodreads 豆瓣
球状闪电
8.4 (408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 6
在某个离奇的雨夜,一颗球状闪电闯进了少年的视野。它的啸叫低沉中透着尖利,像是一个鬼魂在太古的荒原上吹着埙。当鬼魂奏完乐曲,球状闪电在一瞬间将少年的父母化为灰烬,而他们身下板凳却是奇迹般的冰凉。
这一夜,少年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他将毕其一生去解开那个将他变成孤儿的自然之谜。但是他未曾想到,多年以后,单纯的自然科学研究被纳入进“新概念武器”开发计划,他所追寻的球状闪电变成了下一场战争中决定祖国生存或是灭亡的终极武器!
当被禁锢在终极武器中的大自然的伟力被释放时,一轮冰冷的“蓝太阳”升起在大西部的戈壁滩上,整个戈壁淹没在它的蓝光中,这个世界变得陌生而怪异。一个从未有人想像过的未来,在宇宙观测者的注视下,降临在人类面前……
这一夜,少年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他将毕其一生去解开那个将他变成孤儿的自然之谜。但是他未曾想到,多年以后,单纯的自然科学研究被纳入进“新概念武器”开发计划,他所追寻的球状闪电变成了下一场战争中决定祖国生存或是灭亡的终极武器!
当被禁锢在终极武器中的大自然的伟力被释放时,一轮冰冷的“蓝太阳”升起在大西部的戈壁滩上,整个戈壁淹没在它的蓝光中,这个世界变得陌生而怪异。一个从未有人想像过的未来,在宇宙观测者的注视下,降临在人类面前……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 豆瓣
作者:
流沙河
文治图书·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
- 9
★轻松读懂中国五言诗冠冕之作《古诗十九首》
★带你领略一字千金的汉代诗歌之美,生动再现汉末乱世的离愁与相思
★在这里,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
===================
本书是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年逾八旬倾注心血所作的古典文学普及新著。成都开讲《诗经》大受欢迎之 后,流沙河先生紧接着开坛讲授《古诗十九首》,依然反响热烈,后辑录成书。
《古诗十九首》是中华文化经典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誉为“五言之冠冕”。流沙河先生以其深厚的古文字和诗歌研究功底,对字句追根溯源,给出全新角度的解读,复原诗歌背后的故事,让读者看到汉末社会的世事人情,栩栩如生,犹在眼前。
这是一本在趣味中轻松读懂《古诗十九首》的大家普及文本,言辞雅俗兼具,幽默风趣,无疑是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上佳选本。
★带你领略一字千金的汉代诗歌之美,生动再现汉末乱世的离愁与相思
★在这里,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
===================
本书是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年逾八旬倾注心血所作的古典文学普及新著。成都开讲《诗经》大受欢迎之 后,流沙河先生紧接着开坛讲授《古诗十九首》,依然反响热烈,后辑录成书。
《古诗十九首》是中华文化经典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誉为“五言之冠冕”。流沙河先生以其深厚的古文字和诗歌研究功底,对字句追根溯源,给出全新角度的解读,复原诗歌背后的故事,让读者看到汉末社会的世事人情,栩栩如生,犹在眼前。
这是一本在趣味中轻松读懂《古诗十九首》的大家普及文本,言辞雅俗兼具,幽默风趣,无疑是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上佳选本。
回答不了 豆瓣 Goodreads
8.2 (128 个评分)
作者:
匡扶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8
- 10
每个深夜,睡前你想到的最后一个念头是什么?
在漫长的日复一日里,你是否觉得生活挺没劲的,但在某个瞬间又生机勃勃、斗志昂扬起来?
爱情、工作和生活日常,是在哪个瞬间让你觉得坚定无比的?
又是否有一个时刻让你觉得如此虚弱无力?
你对未来最美好的畅想是什么?
……
这本书试图描述这些问题,并给出一些解答。
但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答案。
你呢?你有哪些问题?
把它们写下来,
十年后,二十年后,
看看时间会给你怎样的回答。
感动百万读者的11个小故事。
你有想过,当下你的生活里的难题,都应该如何解决吗?
对此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匡扶摇精准地捕捉到现代社会里人们最在意的问题:
爱情、亲情、事业、奋斗、房子、老年生活等等。
那些问答、对话和想法就出自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以及我们自己。
故事里描述的是我们当下最真实的想法、最直观的感受,也碰触到我们心里最柔软的角落。
正是这些真实和感动,让每一个故事都成为刷屏的存在。
一如我们无法逃过这个时代。
在漫长的日复一日里,你是否觉得生活挺没劲的,但在某个瞬间又生机勃勃、斗志昂扬起来?
爱情、工作和生活日常,是在哪个瞬间让你觉得坚定无比的?
又是否有一个时刻让你觉得如此虚弱无力?
你对未来最美好的畅想是什么?
……
这本书试图描述这些问题,并给出一些解答。
但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答案。
你呢?你有哪些问题?
把它们写下来,
十年后,二十年后,
看看时间会给你怎样的回答。
感动百万读者的11个小故事。
你有想过,当下你的生活里的难题,都应该如何解决吗?
对此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匡扶摇精准地捕捉到现代社会里人们最在意的问题:
爱情、亲情、事业、奋斗、房子、老年生活等等。
那些问答、对话和想法就出自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以及我们自己。
故事里描述的是我们当下最真实的想法、最直观的感受,也碰触到我们心里最柔软的角落。
正是这些真实和感动,让每一个故事都成为刷屏的存在。
一如我们无法逃过这个时代。
六个蕾丝边——迷宫尽头的六人 豆瓣
作者:
红晓微
/
鸡丁
…
fan叔工作室
2013
- 10
<刊印前言>/斜阳院
近日,在zhtfan前辈的提议下,我们六位彷徨于“本格冬天”的潦倒写手,决定刊印一本合集,参加十月份将在上海举办的“原创交流会”。既然是私人刊印,印数毕竟有限,恐怕,我们这样做说到底只是为了自我满足。然而,为了不让奇想被现实扼杀,不令个性因苛责而磨损,更重要的是,为了不让幽暗的火种因冲破云层的冷风而熄灭,短暂而虚妄的自我满足,又如何是不可原谅的呢?更何况,我们仍相信读者可以从这本小书里体会到些许趣味。
下面,我要坦白,这个标题是我擅自取的,故而自知有义务向读者以及其他五位作者做个简短的说明。所谓les,自然指的是累斯博斯岛(Lesbos)了。而提及这一专名,又总会让人想起一生吟咏于此的女诗人萨福(Sappho)。窃以为,萨福与荷马各代表了古希腊诗歌艺术的一种风格,是故拉斐尔在为西斯廷礼拜堂绘制壁画时才会将他们放在几乎同等重要的位置。有趣的是,在类型小说的谱系里,亦有两支主流,各自生发出自己的水路帝国:一是推理,一是科幻。科幻小说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恢弘壮阔,绵亘百万光年,记录某一文明之终始,一如荷马的史诗,千军万马,惊涛骇浪,吾辈虽晚生两千余年,对此仍时时神往。而推理小说,却像是萨福笔下那些精巧的小诗,蕴涵着严密的内在逻辑,虽乏气势,却能以细节取胜。职是之故,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比“累斯博斯岛人(lesbian)”更适合推理作家的称呼了。
当然,以上说法都是骗人的。
尽管笔者本人的确以“专注描写女生之间的暧昧与已经超越暧昧的真爱”著称,却终不敢将这顶“蕾丝边”的帽子扣在其他五位作者头上。其实,这里的les,只是法语里的定冠词而已。相信许多古典音乐爱好者都听说过“六人团”(Les Six)的大名。这一团体曾活跃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法国,由五位男性和一位女性作曲家组成。有趣的是,(包括我在内的)此次结集的六位推理写手的性别比例也是如此。面对这样的巧合,喜欢滥用典故的我辈自然免不了要附会一下,不惜糟蹋六位作曲家的盛名,来往自己的脸上贴金。
更有趣的一个巧合是,东京创元社曾刊行过一本由北村薰和宫部美幸编选的《推理短編六佳撰》。这个选集收录的六个短篇小说,全都是从第二届“创元推理短篇赏”的十篇最终候补作中甄选出来的。那一届征文一共收到了三百六十二篇作品,评委们从中先是选出了十篇,又将重点锁定在这六篇上面。但是最终,他们争执不下,没能选出唯一的一篇获奖作,因而决定将这六篇水平相近的小说编成一个合集出版。据我所知,这六名候选者中,只有已经过世的永井するみ成为了一线作家,痴迷《水浒传》的秋梨惟乔(参选时使用的笔名是“那伽井圣”)则以异色作家的身份活跃于文坛。其余四人,最终还是湮没无闻了。
我想我们之中,或许有人能坚持创作,接连写出佳作,确实地背负起吾国推理小说的未来。倘使真能有这样的一人,此次结集便是有意义的。虽然收录于这本合集里的作品,仍是稚拙的,虽各有其亮点,也终难掩盖其不足。实际上,除了等待者的《聚散戏剧之六人》和红晓微的《棋局》,其余的作品都不曾发表过。洛川银的《王的盛宴》、拙作《恩底弥翁的永眠》(旧题《密室的少年少女》)与鸡丁的《灰色的封印》则都是惨遭退稿的作品。恐怕,这三篇小说在“奇想”这条路上走得太远,竟忽略了现实的可操作性,结果失去了发表的机会。虽然如此,本格推理本就有各式风格、种种面相,不能见容于一种标准体系的作品,或许仍能遇到喜欢它们的读者。抱持着这样的信念,我们决定刊行这三篇“不过稿”。至于御灵的《撕裂躯体的恶魔》,则是一篇以穷尽全部可能性的多重解答为特色的小说,因而,对案情的模拟与推演占去了绝大多数的篇幅。此类思路超前的作品,在当下的中国,想以私印之外的形式印成铅字,恐怕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也收录于此。
最后要说明的是,我们并没有放弃正式出版的机会,没有打算一生都在一个彼此认识对方的小圈子里沾沾自喜,至于终老。只是在现有的条件下,不得已而这样做罢了。此次参与结集的鸡丁前辈,还另外私印了自己的个人专集,收录了十三篇密室题材的小说。这些年来他一直都在努力创作密室推理,但因为作品都是短篇,虽然能分别地发表于刊物上,却终没有正式出版短篇作品集的机会。至于笔者之前写的那本长篇本格推理小说,也不知道要等到何时才能出版刊行。不过我情愿相信,吾国的“本格冬天”已在渐渐解冻,终有一日,我们会在满开的樱花树下重逢。
而使之解冻的那部划时代的作品,或许会由我们六人中的某个写出。
或许,就出自你的笔下。
斜阳院=陆秋槎
近日,在zhtfan前辈的提议下,我们六位彷徨于“本格冬天”的潦倒写手,决定刊印一本合集,参加十月份将在上海举办的“原创交流会”。既然是私人刊印,印数毕竟有限,恐怕,我们这样做说到底只是为了自我满足。然而,为了不让奇想被现实扼杀,不令个性因苛责而磨损,更重要的是,为了不让幽暗的火种因冲破云层的冷风而熄灭,短暂而虚妄的自我满足,又如何是不可原谅的呢?更何况,我们仍相信读者可以从这本小书里体会到些许趣味。
下面,我要坦白,这个标题是我擅自取的,故而自知有义务向读者以及其他五位作者做个简短的说明。所谓les,自然指的是累斯博斯岛(Lesbos)了。而提及这一专名,又总会让人想起一生吟咏于此的女诗人萨福(Sappho)。窃以为,萨福与荷马各代表了古希腊诗歌艺术的一种风格,是故拉斐尔在为西斯廷礼拜堂绘制壁画时才会将他们放在几乎同等重要的位置。有趣的是,在类型小说的谱系里,亦有两支主流,各自生发出自己的水路帝国:一是推理,一是科幻。科幻小说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恢弘壮阔,绵亘百万光年,记录某一文明之终始,一如荷马的史诗,千军万马,惊涛骇浪,吾辈虽晚生两千余年,对此仍时时神往。而推理小说,却像是萨福笔下那些精巧的小诗,蕴涵着严密的内在逻辑,虽乏气势,却能以细节取胜。职是之故,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比“累斯博斯岛人(lesbian)”更适合推理作家的称呼了。
当然,以上说法都是骗人的。
尽管笔者本人的确以“专注描写女生之间的暧昧与已经超越暧昧的真爱”著称,却终不敢将这顶“蕾丝边”的帽子扣在其他五位作者头上。其实,这里的les,只是法语里的定冠词而已。相信许多古典音乐爱好者都听说过“六人团”(Les Six)的大名。这一团体曾活跃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法国,由五位男性和一位女性作曲家组成。有趣的是,(包括我在内的)此次结集的六位推理写手的性别比例也是如此。面对这样的巧合,喜欢滥用典故的我辈自然免不了要附会一下,不惜糟蹋六位作曲家的盛名,来往自己的脸上贴金。
更有趣的一个巧合是,东京创元社曾刊行过一本由北村薰和宫部美幸编选的《推理短編六佳撰》。这个选集收录的六个短篇小说,全都是从第二届“创元推理短篇赏”的十篇最终候补作中甄选出来的。那一届征文一共收到了三百六十二篇作品,评委们从中先是选出了十篇,又将重点锁定在这六篇上面。但是最终,他们争执不下,没能选出唯一的一篇获奖作,因而决定将这六篇水平相近的小说编成一个合集出版。据我所知,这六名候选者中,只有已经过世的永井するみ成为了一线作家,痴迷《水浒传》的秋梨惟乔(参选时使用的笔名是“那伽井圣”)则以异色作家的身份活跃于文坛。其余四人,最终还是湮没无闻了。
我想我们之中,或许有人能坚持创作,接连写出佳作,确实地背负起吾国推理小说的未来。倘使真能有这样的一人,此次结集便是有意义的。虽然收录于这本合集里的作品,仍是稚拙的,虽各有其亮点,也终难掩盖其不足。实际上,除了等待者的《聚散戏剧之六人》和红晓微的《棋局》,其余的作品都不曾发表过。洛川银的《王的盛宴》、拙作《恩底弥翁的永眠》(旧题《密室的少年少女》)与鸡丁的《灰色的封印》则都是惨遭退稿的作品。恐怕,这三篇小说在“奇想”这条路上走得太远,竟忽略了现实的可操作性,结果失去了发表的机会。虽然如此,本格推理本就有各式风格、种种面相,不能见容于一种标准体系的作品,或许仍能遇到喜欢它们的读者。抱持着这样的信念,我们决定刊行这三篇“不过稿”。至于御灵的《撕裂躯体的恶魔》,则是一篇以穷尽全部可能性的多重解答为特色的小说,因而,对案情的模拟与推演占去了绝大多数的篇幅。此类思路超前的作品,在当下的中国,想以私印之外的形式印成铅字,恐怕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也收录于此。
最后要说明的是,我们并没有放弃正式出版的机会,没有打算一生都在一个彼此认识对方的小圈子里沾沾自喜,至于终老。只是在现有的条件下,不得已而这样做罢了。此次参与结集的鸡丁前辈,还另外私印了自己的个人专集,收录了十三篇密室题材的小说。这些年来他一直都在努力创作密室推理,但因为作品都是短篇,虽然能分别地发表于刊物上,却终没有正式出版短篇作品集的机会。至于笔者之前写的那本长篇本格推理小说,也不知道要等到何时才能出版刊行。不过我情愿相信,吾国的“本格冬天”已在渐渐解冻,终有一日,我们会在满开的樱花树下重逢。
而使之解冻的那部划时代的作品,或许会由我们六人中的某个写出。
或许,就出自你的笔下。
斜阳院=陆秋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