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彩画集 豆瓣
8.6 (55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阿蒂尔·兰波 译者: 王道乾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5
精神上的搏斗和人与人之间的战斗一样激烈残酷。
——兰波《地狱一季》
他(兰波)是众多流派之父,不是任何流派的亲人。
——亨利•米勒
我没有看到写(例如)《地狱一季》的困难,一切都是直接表现,喷涌迸发,烈度。
词语中的烈度对于我是无谓的,对于我并不提供什么。
在《彩画集》中的情况却相反,含有极高价值的事物不止于一个方面
——保罗•瓦莱里
从十六岁后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兰波似乎始终处于一种躁动不安、焦灼求索的状态。他为什么放弃写传统形式的诗作,转而致力于散文诗?这显然与波特莱尔发表著名的散文诗之后,巴黎诗风的变化有关。
兰波认为,诗人必须成为“通灵者”、“无比崇高的博学的科学家”,“通过长期、广泛和经过推理思考的过程,打乱所有的感觉意识”,通过所谓“言语的炼金术”,寻求一种“综合了芳香、音响、色彩,概括一切,可以把思想与思想连结起来,又引出思想”、“使心灵与心灵呼应相通”的语言,以求达到“不可知”。这“不可知”并非某种形而上的客体,有时与他诗中所说的未来的“社会之爱”有关,又或者是某种理想。以上种种,可以说就是兰波的象征主义。
本书收入法国天才诗人、象征主义大师兰波所有的散文诗作品,包括《地狱一季》《彩画集》,并附有著名的《“通灵者”书信》二封以及法国结构主义理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等人的评论。《地狱一季》和《彩画集》虽形式独特,含义诡谲难解,却展现诗人在巴黎诗风转变后,所创造出的新诗学与对创作的探索。作品流露出十九世纪末的法国生活风情,与彼时之文化传统相呼应,字里行间回响着诗人对自我与世间的挑战。
管家 豆瓣
Housekeeping
9.1 (1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玛丽莲·罗宾逊 译者: 张芸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6
◆奥巴马挚爱的美国传奇作家、美国颇具人文关怀作家玛丽莲·罗宾逊的超然人生之书。不同寻常的过去,使我们一旦踏上“流浪”这条路,就难以想象还有别的选择。
◆首部作品即成文学经典。入选耶鲁大学公开课,《卫报》100部优秀小说,《时代》100部优秀英语小说,《纽约时报》20世纪的伟大小说。
◆经久耐读的三代女性传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说“这不是一本急着要读完的书,因为它每一个句子都让人心旷神怡。”被评为当代美国经典。
◆在美国文坛颇具重要地位作家。普利策奖、海明威奖、橙子文学奖得主,奥巴马曾亲自颁发她国家人文奖章,是2016年《时代》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英国病人》作者翁达杰最爱的作家。小说被苏格兰导演比尔·福斯改编为同名电影。
--------------------
指骨镇,一个位于爱达荷州的偏远乡村,这里有着罕见的潮湿天气,整个村庄的人们不断面临暴雨、河水泛滥、房屋倒塌以及饥饿、寒冷的侵袭。
露丝和露西尔是一对孤女,照顾她们的人不断来去,而她们则期待在外婆和姨妈西尔维身上感受完整的母亲,但最终她们发现,有着小怪癖的西尔维只向往流浪的旅途。一天,早熟的妹妹露西尔突然惊觉自己对母亲的记忆早已因现实的侵入而腐烂,她选择回归日常,同时向往与指骨镇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地方;而内心更为丰富、内敛的露丝则和西尔维注定是流浪的人,在节节车厢中度过自己流浪的生活。
非同寻常的过去带给这对姐妹丰富但无法厘清的内心世界。挥之不去的伤感留存在她们的回忆和情感中,她们意识到:对逝者的哀恸在时间的河流中渐明渐暗,得不到慰藉。
----------------------
每个人物的出现都会带来一系列的情感纠葛。我想写的人物是那些能为我的思考提出问题的人。
——玛丽莲・罗宾逊
我发现自己读得很慢,然后越读越缓慢——这不是一本急着要读完的书,因为它每个句子都让人心旷神怡。
——多丽丝•莱辛
小说中对管家的理解,不仅在于保持屋子的清洁,更大程度上,是保持一个家的精神纯净:尤其面临家庭成员的离去,两位小孤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不断的遗弃。
——《纽约时报》
这里 豆瓣
Here
8.7 (93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麦奎尔 译者: 廖伟棠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10
一部兼具艺术和实验的艺术品
一次超越想象的时空穿梭
图像小说史上绝无仅有的创新杰作
安古兰漫画节大奖作品
《纽约时报》上榜好书
....................
※编辑推荐※
☆《这里》是在漫画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的实验性杰作。被称为“带上孤岛的图像小说”。上世 纪80年代原版的六页一经出版,便获得极高声誉,成为实验漫画的经典。
☆ 新版《这里》作为“终极加强版”,无论内容还是体量上都得到提升,当年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并被评为年度好书,又在2016年斩获安古兰漫画节大奖。
☆《这里》是一部创意十足的艺术作品。它将镜头对准新泽西州的一幢房子,但在时间上穿越了几百万年。在时光流转中,从史前巨兽到未来世界,从殖民时代到当代,一个小小的空间产生了无限可能。每页纸上,都有不同的时间碎片互相应和,形成一个奇妙而迷离的宇宙。
☆《这里》是一部内涵深刻的哲思之作。随着时间流逝,世界沧海桑田。但有些东西却从未变过,包括爱、包括荣誉,它们是永恒的。
☆《这里》是一个值得去探索的谜团。虽然时间的碎片遍布全书,但我们可以再度拼贴组合,得到一个个完整的故事。我们可能发现,1984年的孩子就是2015年的男子。而一件微小的小事可能影响了整个未来。
☆《这里》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作品,其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元素。从维米尔的绘画,到鲍勃·迪伦的名曲,都完美嵌入了这部经典之作。
☆ 中文版特别收录1989及2000年版本。
.....................
※内容简介※
《这里》是一趟迷幻而华丽的时间旅行。它将镜头瞄准新泽西州的一间平凡客厅,在同一幅画面中穿越百万年,拼贴出“这里”在时间流转中的奇妙变化。于是,史前巨兽同未来的科技并存;1950年的故事同2015年的事情遥相呼应。展现出一小块空间在时间绵延中的无限可能。
《这里》的初版是六页的黑白漫画,在上世纪80年代一经出版,便成为一部地下实验漫画的经典。它对时空关系富有创新且意味深长的蒙太奇式重组,对漫画艺术、电影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新版《这里》扩展为300多页的彩色漫画,于2014年出版,并于2016年获得安古兰漫画节大奖。
简体中文版特别收录《这里》(1989)和《这里》(2000)两个版本。
...................
※名人推荐※
即使不能说百年一遇,《这里》也绝对是一部数十年一遇的杰作。我敢保证,当很多年过去,你会依旧记得,当你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身处何地。
——克里斯·韦尔,《吉姆·科瑞根》《建筑故事》作者
猜火车 豆瓣
Trainspotting
8.0 (24 个评分) 作者: [英] 欧文·威尔士 译者: 石一枫 重庆出版社 2010 - 7
住在苏格兰爱丁堡附近没落小镇雷斯的年轻人,瑞顿、西蒙、丹尼和卑比,靠领取和诈骗救济金为生,生活中除了毒品,就是酒精、暴力和女人;生活周遭,不是失业者、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的人,就是臭味相投的小混混。
瑞顿虽然一心一意要戒毒,但总是没戒多久就又毒瘾发作而放弃;西蒙爱吸安非他命,但是更爱性,生活中除了安非他命,就是女人;丹尼个性懦弱,不愿伤害别人,却总是被人伤害;卑比是个暴力狂,爱充老大,总是领头做坏事
这四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同伴,经历过好友罹患艾滋病、朋友吸毒而截肢、兄长从军误中陷阱被炸死等事件之后,决定联手干一票大买卖,打算分赃之后,各自过自己梦想中的美好人生。没想到,最受大家信赖的瑞顿,竟然背叛了多年好友……
《猜火车》小说版的文字比电影版更猛。   看了电影版而没看小说,或是因为没看电影版所以不敢看小说,都很可惜:对于当前英文俚语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就是《猜火车》。   ——台湾著名作家纪大伟   风趣、大胆、锥心、真实、原创、一针见血,而且震撼人心 这是一部真正的另类作品,你会强迫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阅读这本小说。   本书为虚构小说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纪。   ——纽约《Time Out》杂志   激烈又生猛的趣味,别因为你看过了电影,就错过了阅读这本书。   《猜火车》非常值得一读,不仅因为很少有作家尝试涉猎独特的英,国年轻人文化,更重要的是,很少有作家能像本书这样,对此领域探讨得如此深刻。   ——《纽约时报》   欧文•威尔士将会成为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   他的写作结合了风格、想象、智慧和力量 本书的腔调和风格,让对当今小说倒尽胃口的读者耳目一新   ——《泰晤士报》   有史以来最棒的书,这本书的销售量,超越《圣经》也不为过。   ——苏格兰反文化刊物《叛逆公司》
香水 豆瓣
Das Parfum
8.8 (135 个评分) 作者: [德] 帕·聚斯金德 译者: 李清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6
本书描述格雷诺耶自幼受苦,生有特殊的嗅觉功能,领悟惟有少女的体香能使人神魂颠倒,他先后杀死26名少女,萃取她们的体味制出神奇的香水。当他罪行败露押赴刑场时,籍以身上的异香,逃回巴黎,被流氓等分剐而食。
蝇王 豆瓣 Goodreads
Lord of the Flies
8.3 (131 个评分) 作者: [英] 威廉·戈尔丁 译者: 龚志成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蝇王》描述在一场未来的核战争中,一架飞机带着一群孩子从本土飞到南方疏散。飞机被击落,孩子们乘坐的机舱落到一座世外桃源般的、荒无人烟的珊瑚岛上。起初孩子们齐心协力,后来由于害怕所谓的“野兽”分裂成两派,以崇尚本能的专制派压倒了讲究理智的民主派而告终。
不安之书 豆瓣
The Book of Disquiet
8.6 (49 个评分) 作者: [葡萄牙] 费尔南多·佩索阿 译者: 刘勇军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4 - 1
《不安之书》是费尔南多•佩索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在华语市场上失落已久的经典之作。它是曾经长期散佚的作品,多为“仿日记”片断体,由众多研究专家搜集整理而成。本书是目前为止最完整的中文译本,也将打开一扇我们窥见他浩淼哲学宇宙的大门。
佩索阿在散文和诗歌中几乎不使用本名,而是通过“异名者”的身份进行写作。在其他的作品中,这些“异名者”甚至有自己的传记、个性、政治观点和文学追求。佩索阿穿梭在数十位“异名者”之间,不断变换随笔的立场,其中以会计身份出场的“贝尔纳多•索阿雷斯”与他本人最为接近,也在最大程度上呈现了他对生活、对命运、对世界的深刻认知,以及一个濒于崩溃的灵魂的自我启示。
钟形罩 豆瓣
The Bell Jar
8.7 (2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西尔维娅·普拉斯 译者: 杨靖 译林出版社 2007 - 8
这本小说以作者早年生活经历为蓝本,叙述了19岁的大二女生埃斯特· 格林伍德经历了充当某知名杂志社的客座编辑、参加写作班被拒、自杀未遂、接受心理治疗、重树自信期待返回社会,展开新生活的一系列过程。本文从“榜样缺失”的角度出发,结合当时美国的实际,探讨埃斯特作为女性,在其成长过程中男性社会压抑下所产生的孤独、绝望与挣扎的心灵历程以及反抗的必然性。
全优女孩埃斯特成为某时尚杂志征文比赛获奖者,谁知道这是她噩梦的开始……普拉斯自传体小说《钟形罩》喜剧笔调下的本质是悲剧。人们拒绝认真对待一个女人丰富颤栗的情感,指望通过电休克疗法治愈心灵的绝望。事实上她已经令人恐惧地滑向疯狂的深渊。 普拉斯与另一位杰出诗人休斯的惊世恋情是二十世纪英美诗坛最大的公案,女诗人年仅三十岁便自杀自亡,她不曾预知自己会获得普利策奖,作品又极其畅销。虽然本书中“我”最终走出了黑暗,谁又能看透普拉斯本人内心的隐秘?
夜航·人类的大地 豆瓣
Vol de Nuit , Terre des hommes
9.3 (6 个评分) 作者: [法] 圣-埃克絮佩里 译者: 刘君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7
安托万·德·圣埃克絮佩里(1900—1944)是二十世纪享誉国际的法国著名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职业飞行员和英勇爱国的空军战士。
《夜航》和《人类的大地》是这位伟大的飞行员作家除《小王子》以外最著名的两部代表作。《夜航》曾获费米娜文学奖,《人类的大地》曾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英译本名为《风、沙和星星》,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均是他以飞机为书房以身体力行为座右铭的心灵自传。
《夜航》歌颂了航空史上的先驱者们为开辟空中航线所做的坚苦卓绝的贡献。为了开创祖国航空事业的新天地,航空网的负责人李维埃以铁的纪律一丝不苟地严格推行夜航计划。他以不近人情的方法奇妙地进行着与部下的心灵沟通,是一位理想崇高、表情默然、内心热烈的开拓者。飞行员法比安热爱航空事业,在飓风中奋力拼搏,视死如归,最后从容献身。
《人类的大地》以个人的飞行经历为线索,再现了作者和他的亲密战友的几次惊心动魄的历险—绝境—超脱的经历,“漫谈”航线、飞机、星球、绿洲和沙漠,展现了迷人而又残酷的天空与沙漠的奇景,贯穿着一个刻骨铭心的主题:“人及其生活的大地”。
浮士德 豆瓣
Faust
9.2 (39 个评分) 作者: 歌德 译者: 钱春绮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德国最伟大的诗人,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并列的四大文豪。《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为诗体悲剧, 它根据十六世纪―民间传说创作而成,是歌德倾注了毕生心血写成的宏篇巨著;它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反映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初整个欧洲的历史,提示了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科学与迷信两种势力的不断斗争。歌德借助浮士德的抱负和追求,表达了他本人对人类未来的远大而美好的理想。全书由一系列叙事诗、抒情诗、戏剧、歌剧以及舞剧组,涉及神学、神话学、哲学、科学、美学、文学、音乐以及政治经济学。同样,《浮士德》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同为欧洲的四大名著。
赫索格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索尔·贝娄 译者: 宋兆霖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5
本书是索尔·贝娄的代表作,在他的整个创作历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真实地表现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的苦闷与迷惘,追寻和探索。这也是他涉及社会问题最多的一部小说,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分析精妙,手法多样,是贝娄小说叙述艺术的典范之作。它深深地打动了广大的读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得到了普遍的好评,为此获得了1965年美国全国图书奖,还被英国读者选为战后十二部用英语创作的最佳小说之一。
第三个警察 豆瓣
The Third Policeman
7.3 (7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弗兰·奥布莱恩 译者: 刘志刚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人生是场苍白的幻梦,是吞噬你我灵魂的杳杳黑洞。-
★ 比肩乔伊斯、贝克特,“爱尔兰现代文学三杰”奥布莱恩扛鼎之作
★ 经典美剧《迷失》倾情力荐,2天内狂卖10000册的后现代主义神作
★ 狄兰·托马斯、格雷厄姆·格林、安东尼·伯吉斯、约翰·厄普代克、威廉·特雷弗、唐纳德·巴塞尔姆、库尔特·冯内古特、吉尔伯特·索伦蒂诺、伊什梅尔·里德……顶礼膜拜的小说大师
*********************************************************
《第三个警察》写于1939至1940年间,直到1967年作者去世一年后才得以出版,是一部关于时间与空间、死亡与存在的暗黑喜剧小说,是一场融合卡夫卡式梦魇和爱丽丝式奇境的夺命之旅。
叙述者“我”自十六岁时起便沉迷于对科学怪才德塞尔比的研究,及至而立之年完成鸿篇论著,却苦于无钱出版。“我”受了朋友怂恿,与他合谋杀害了一个有钱的老头儿,到手的钱匣却被他自个儿藏了起来。三年之后终于获知其藏匿之地,然而,寻匣之旅不期然地成了天方夜谭般的荒诞奇遇:虽死犹生地出现在“我”眼前的受害者的“鬼魂”,内心深处开始同“我”对话的“我”自己的灵魂,一个没有宽度、没有厚度的诡异警局,一个笃信“原子论”的警长和他关于“自行车人”的奇谈,以及在位于隔墙里的袖珍警局办公,与被杀害的老头儿有着一模一样面孔的第三个警察……孰真孰假,孰是孰非,作者把关子卖到了最后。
*********************************************************
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具有真正的喜剧精神。
——詹姆斯·乔伊斯
靠着言辞、风格、魔法、疯狂和不羁的创造力,弗兰·奥布莱恩让你脑洞大开。
——安东尼·伯吉斯
跟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一样,他行文自如,举重若轻,有一种刺痛人心的优雅在每一页熠熠闪光。跟贝克特一样,他拥有一种遣词造句的完美天赋,一种将朴素文字调制为诗性音符的艺术——这一招两人都是从乔伊斯那里学到的。
——约翰·厄普代克
爱尔兰最具原创力和洞察力的小说家之一。
——威廉·特雷弗
弗兰·奥布莱恩和乔伊斯、贝克特一起,组成了爱尔兰伟大作家的圣三位一体。
——艾德娜·奥布莱恩
几被遗忘的爱尔兰文学巨头之一。
——英国《独立报》
奥布莱恩是二十世纪的喜剧天才之一。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 豆瓣 Goodreads
The Lost Salt Gift of Blood
9.0 (242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 译者: 陈以侃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6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所收入的七个故事,有少年渴望摆脱家族在海岛世代挖煤的命运而在成年之际离家远行,有人到中年的大学教师回忆少年时他那心怀壮志但困居海岛打鱼为生的父亲,有散居各地的大家族在老祖母96岁生日之际齐聚老祖母寡居的海角……这些故事勾画了男女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 紧密的纽带和难以逾越的鸿沟,既温柔又残酷。
这些故事都发生在新斯科舍省布雷顿角那些严酷的风景中,写的都是复杂、神秘的人心。它们被记忆和传说浸润,被海水和鲜血冲刷,而这些海水和鲜血,都曾流淌于同土地和海洋漫长的搏斗中;麦克劳德颂扬的是一种和自然世界的深情交融,以及面对变迁、面对爱与失去,多少世代之间某些一脉相承的东西。
很难想出还有谁能写出具有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般魅力的小说。
——爱丽丝•门罗
和福克纳或契诃夫的作品一样,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短篇小说既是地域的,又是普世的,而且,我也认为它们是不朽的。
——迈克尔•翁达杰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自1976年出版以来,已经成了加拿大的经典。这些怀着深厚情感考究雕琢出来的短篇,背景都设在布雷顿角……但读者不会感觉他在描绘异域奇事,或在创造狭隘的地域文学,反而,他们会想到一些与之亲近的世界。……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布雷顿角无处不在。任何人只消跨一步便能进入。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因为这些故事的音调、节奏控制得极好,也因为麦克劳德擅于处理纯正、真实的情感,它们渐渐越来越出名……当代潮流和现代反讽,他都不感兴趣。他的故事天才之处就在于,他使笔下的虚构世界没有时代局限。
——科尔姆•托宾
拥抱 豆瓣 Goodreads
L’Enlacement
8.7 (9 个评分) 作者: [比利时]弗朗索瓦·埃马纽埃尔 译者: 潘文柱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 - 2
“我”是一位作家。在安娜·卡拉·隆吉看来,作家是有魔法的,能够召唤起记忆,身处在文章的内和外,她希望身为作家的我将她心底埋藏的秘密、甚至羞耻写出来。不过,她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坦白,她和我一起去美景宫,她约我到酒店的房间,只是为了听我的朗读,她频繁地见我也频繁地拒绝我。直到她落入了男人欲望的陷阱,直到她在我为她所写的文章的引诱下,说出了她羞于自己身体的原因:少年时,一个侵害了她的男人。
酒店关门之后 豆瓣
When the Sacred Ginmill Closes
8.0 (23 个评分) 作者: [美] 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王凌霄 新星出版社 2006 - 9
莫西里酒吧被抢、“小猫小姐”的账本被偷、狄乐瑞太太被杀,三个当事人都请马修出面帮助查出真相。在一条条线索被发现之后,三个案件的零碎拼图慢慢被拼在了一起,所有真相水落石出。马修自会有他的解决办法……
这是新星出版社强力推出的“午夜文库”系列之一,该系列遴选150部侦探小说史上最纯粹、最经典、最具智慧的作品,让阅读成为娱乐,让阅读成为冒险,让阅读成为智能训练。喜欢阅读侦探小说的读者还可以加入新星出版社的“午夜俱乐部”,参加很多读书活动。
作者劳伦斯·布洛克被誉为“在纽约游走的忧郁灵魂”,很多精英分子为之迷狂。侯孝贤把他的书推荐给梁朝伟,后者希望扮演他笔下的角色;朱天心说布洛克——“他是类型小说大师,又是一位不愿驯服的抗拒的越界者”……四十年来,布洛克伴随着落魄固执的马修·斯卡德,还有绅士大盗伯尼·罗登巴尔、睡不着觉的密探伊凡·谭纳、冷酷杀手凯勒,见证了纽约最极致的繁华与罪恶。即使第一页就暴露了凶手,对他的作品也没影响。有人说,布洛克的本领是先在血腥里看见恐怖,然后把恐怖化成悬疑再在悬疑里寻求理解,理解杀人者为何而杀,被杀者因何而死。
如果我带着醉意出生,我或许会忘掉所有悲伤。当今欧美硬汉派侦探小说第一人,他的作品拥有最多崇拜者、精英分子最爱收藏。
劳伦斯·布洛克上侦探小说界的大师,马修·斯卡德系列是这个世纪最好的侦探小说。
——Private Eyes
我阅读马修·斯卡德过程中,感觉像小时候看武侠小说那样非要一口气看完不可。
——侯孝贤
劳伦斯·布洛克所有的作品都非常有趣……再来一本,劳伦斯·布洛克。
——美联社
好书!
——斯蒂芬·金
我通常喝两杯波本,再加一点咖啡,直到长夜将尽,才会再喝两杯,压住阵脚。我在那里可以看报纸,可以吃一个汉堡或者来份正餐。如果我不想讲话,我在那里也可以静一会儿。我不是一天到晚都在那里,但是,我每天至少会去那里报到一次。有时候丹尼一开门,我就进去;直到比利关门的时候,我才出来。每个人都要有个地方可待,不是吗?
一郎二郎(上)東京大夜逃 豆瓣
作者: 奧田英朗 译者: 章蓓蕾 麥田 2007 - 5
直木賞作家奧田英朗最新話題力作
21世紀最犀利的頑固老爸──上原一郎粉墨登場
一部最爆笑、最另類的成長小說熱鬧誕生!
讓你找回大無畏的精神又笑得痛快!
「爸,有客人。」二郎說著把鍋子放在爐台上。
「那不是客人,是來強迫推銷的。」爸爸挖著鼻孔說。
「她說是從區公所來的。」
「那是從區公所派來強迫推銷的。」
說完,爸爸在椅上盤起兩腿,再把手肘撐在報紙上,用手指一根根拔著自己的鼻毛。「你就跟她說,我爸出遠門了,到南方某個小島上去了,他跟家裡人說過,要在小島海濱的山丘上造房子,還要墾地種田,然後在秋收的時候,爸爸就會來接全家人。」爸爸像在朗讀作文似的唸著。「你就這樣去告訴那老太婆!」
──摘自內文
「爸爸的名字叫一郎,身為長子的自己卻叫二郎,
不管是誰聽了都忍不住會說一句:好怪唷。」
自從懂事之後,二郎才發現自己的父親多麼與眾不同──
爸爸不曾出去工作,成天無所事事窩在家裡;
他逢人就發表批判言論,犀利說詞轟得人難以招架;
還為了畢業旅行費用太高,到學校鬧得天翻地覆;
甚至被國稅局人員緊咬不放,還有「公安」密切關心。
對循規蹈矩的人們來說,爸爸簡直就是大災難!
二郎原以為生活儘管小風小雨不斷,仍能勉強過關,
不料,一連串的突發事件卻讓二郎家得像「夜逃」般舉家南遷!
一場轟動全國、匪夷所思的大事件,即將由上原一家領銜主演!
活靈活現、個性鮮明的豋場人物,
高潮迭起、詼諧幽默又溫暖心靈的緊湊情節,
一本兼具娛樂性與文學性
透視人間情感與親子關係的魅力小說
籠子裡的愛麗絲 豆瓣
Alex
作者: 皮耶.勒梅特(Pierre Lemaire) 译者: 李建興 時報文化 2014 - 4
光天化日下少女在大街遭到強擄──
沒有線索、如何破案?為何大街綁架?
尖叫的女孩到底是誰?
法國暢銷犯罪作家皮耶•勒梅特Pierre Lemaitre
以本書勇奪2013年國際匕首獎,同年再榮獲龔固爾獎
成為繼史提格拉森、尤奈斯博之後,最轟動國際文壇的犯罪小說家
──頂尖犯罪小說──
綁架案件發生的頭幾個小時是最關鍵的黃金救援時刻,錯過這段關鍵時間,肉票生還的機會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一本節奏緊湊、情節無懈可擊、電翻書頁的犯罪驚悚傑作。
故事一開場,少女愛麗絲在街頭遭到綁架。綁架她的人只想看著她死。
負責此案的卡繆•范赫文探長當然不這麼想。
可是現場目擊者舉證不全:嫌犯不明,沒有線索。唯一確認遭綁架者的是年輕女子。
探長決定從她著手:「女被害人愛麗絲為何遭到綁架?」
這個謎團將范赫文探長捲入一場布局複雜且時間緊迫的競賽──
一切宛如命運的安排。對於身體和心理都曾有過悲慘缺陷的卡繆•范赫文探長,
救回愛麗絲有期限的性命,僅僅將是重重艱難挑戰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項。
為了拯救在吊籠中生死垂危的愛麗絲,時間殺人,
即將掀起一場陰森駭人的毀滅風暴。
得獎記錄
榮獲2013年英國犯罪小說國際匕首獎(2013CWA International Dagger)
名人推薦
迷人又有原創性,難以預料的每個階段都扣人心弦。──Marcel Berlins,《泰晤士報》
嚴苛、猛烈又有法國味的犯罪小說寫法。由已故的楚浮導演翻拍成黑白片也不會突兀。──Geoffrey Wansell,《每日郵報》
從令人迫不及待的驚悚轉變成精密布局、朝向黑暗真相的狂奔。──Alison Flood,《觀察家報》
很快就會發現勒梅特不負盛名,而愛麗絲本身原來是作者暗藏的王牌。閱讀到一半左右你可能以為正迎向令人脈搏加速的結局。但是你錯了;在某個程度上,小說從這裡才剛開始。──Barry Forshaw,《獨立報》
不像許多同類型小說,煽情的前提逐漸消逝,本書有著驚人的情節轉折,戲劇張力隨著死亡人數逐步升高──是一本提神駭人又一氣呵成的讀物。──Laura Wilson,《衛報》
被譽為自史提格‧拉森的《龍紋身的女孩》以來最重要的犯罪小說,本書主角同樣是個有缺陷卻迷人、決心復仇的女性主義者,很可能成為今年犯罪小說的大作。──Declan Burke,《愛爾蘭時報》
皮耶‧勒梅特,又一個註定要家喻戶曉的犯罪小說大師。──Adam Sage,《泰晤士報》
一開始的尋找失蹤人口很快變成與巴黎版的莎蘭德──愛麗絲相關的一連串吸引人的調查。捉摸不定、聰明又矮小的卡繆也是同樣迷人的角色。──John Dugdale,《週日泰晤士報》
三天一生 豆瓣
Trois jours et une vie
作者: 皮耶‧勒梅特 译者: 繆詠華 時報出版 2018 - 4
目睹心愛的狗兒尤利西斯之死,十二歲的少年安端在悲憤情緒下,意外重傷六歲的鄰居男孩雷米。安端極度恐慌不安,害怕被人發現,草率地將雷米藏在森林中。小雷米失蹤後,鎮上居民四處搜索,沒人懷疑過安端。被恐懼和罪惡感壓迫得幾乎窒息的他能逃過追查嗎?搜索來到七十二小時,時間與機會漸漸對安端有利,突然,意想不到的事件又為搜索種下變數,安端發現自己的手錶遺失了,掉在森林裡嗎?雷米到底在哪裡?安端並非蓄意傷害,但誰會同情他?什麼事能比真相更重要?
金叶 : 来自金枝的故事 豆瓣
Leaves from the Golden Bough
6.6 (7 个评分) 作者: [英]J.G.弗雷泽 / 丽莉·弗雷泽 编 译者: 汪培基 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2
十二卷本巨著《金枝》中摘录的精华
来自世界各地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
◎ 编辑推荐
☆ 本书取材自英国人类学奠基人J.G.弗雷泽爵士的十二卷本巨著《金枝》,由他的夫人丽莉·弗雷泽编选改写而成。其中不少精彩的故事未被通行的一卷本《金枝》收录。
☆《金叶》没有《金枝》引用的大量文献资料和艰深的科学推论,只选取若干故事传说,以清新隽永的文笔娓娓道来,充满了诗情画意,犹如一首首绝妙的、无声的乐章。
☆ 弗雷泽夫人说,她无意于教诲,只是从《金枝》上摘取片片金叶,编织成一簇闪闪发光的花环献给读者。著名译者汪培基先生以其精准的译文,将这一簇花环转献给中国的读者们。
☆ 本书配有英国著名插画家 H.M.布洛克绘制的 16 副精美插图。插图单面印刷,可以裁切装裱为装饰画。
◎ 内容简介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詹姆斯·乔治·弗雷泽的《金枝: 巫术与宗教之研究》(The Golden Bough: a Study in Magic and Religion)是一部严肃的研究原始信仰和巫术活动的人类学著作。原书共十二卷本,搜集了丰富的资料,被称为“人类学的百科全书”。
他的夫人丽莉·弗雷泽从十二卷本《金枝》摘取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优美的文字编写成这部老少咸宜的通俗读本《金叶:来自金枝的故事》。其中不少精彩的故事未被通行的一卷本《金枝》收录。
本书插图由英国著名插画家 H.M.布洛克(Henry Matthew Brock,1875—1960) 绘制。
X的悲剧 豆瓣
8.4 (13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埃勒里·奎因 译者: 唐诺 新星出版社 2009 - 1
故事发生在一辆拥挤的电车上。一个男人在车上被杀,所有人都看到男人死去的经过,却没人发现凶手。很多人都有理由憎恨死者,包括死者的合伙人,然而,萨姆巡官得到的线索都指向了死胡同。受邀参与调查的哲瑞·雷恩,一名专以饰演莎士比亚剧作的老演员,宣称知道凶手是谁,却拒绝在没得到确切的证据前指认凶手的身份。一案未解,一案又起:电车上的售票员在回家的渡轮上遇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