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泰坦星的海妖 豆瓣
作者: 馮內果 译者: 張佩傑 麥田 2007
溫斯頓‧奈爾斯‧倫法德承著他的太空船進入漏斗狀時間地區後,就以波動的方式存在,直到被地球或其他星球攔截為止,所以他每隔五十九天,就會在地球的羅德島新港市顯形一小時。
穿梭時空的倫法德因此能通曉過去、預知未來,他預告馬拉吉‧坎斯坦特這個世上最富有的人,即將和倫法德的太太共同前往火星;他還知道有個從特拉法馬鐸星來的機器人,在泰坦星上為了一個修理太空船零件等待整整兩千年,只為了傳達一個訊息……
但倫法德不知道的是,到底誰設計了這荒唐命運的劇本?
而依據安排踏上時空旅程的坎斯坦特,又有什麼在終點等著他?
謎底,就在特拉法馬鐸星人手上那封信裡……
馮內果用令人驚異的想像力在這場星際迷霧裡掀起的波瀾,就像傳說中海妖的歌聲,迷惑了還在無垠太空裡航行的我們,投身一探存在的究竟。
血窟 豆瓣
The Bloody Chamber and Other Stories
作者: [英] 安吉拉·卡特 译者: 于晓丹 团结出版社 1995 - 3
内有格雷厄姆·格林的中篇小说《第十个人》
乞力马扎罗的雪 豆瓣
8.4 (4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欧内斯特·海明威 译者: 汤永宽 / 陈良廷 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海明威是一百年来所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最受我国广大学者推崇和广大读者喜爱的一位。他的《老人与海》为广大教师推荐给学生,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但是海明威最早成名是靠他的开创一代文风的短篇小说。他以陈述句为主,以精确的描写和简短的对白给读者以直接生动的印象。可以说,自此以后,世界许多现当代作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他的影响。
本书精选他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如《乞力马扎罗的雪》,《大双心河》,《杀手》等,从中可以窥见海明威创作风格的全豹。译文全部经过认真校订,力求在内容形式上更加贴近原作。
魔鬼的迷魂汤 豆瓣
作者: [德] E·T·A·霍夫曼 译者: 张荣昌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 - 1
诗人海涅曾高度评价过这部杰作,认为“在《迷魂汤》中,包含着人的
才智所能想象出来的最可怕和最叫人胆战心惊的东西”。
司努司姆姆力克的戀人 豆瓣
スヌスムムリクの恋人
作者: 野島伸司 译者: HANA 尖端 2012 - 8
為了拯救摯愛的人,你願意毀滅自己嗎?
氛圍獨特的野島世界觀、發人深省的絕妙對白,日本萬千讀者感動推薦!
融合「未成年」的黑暗、「101次求婚」的純愛、「一個屋簷下」的溫暖,日劇大師野島伸司又一話題作!
【內容簡介】
基於上一代的情誼,清人、哲也、直紀和望四名男孩,從小比鄰而居,打從一出生就注定是好朋友。
初春出生的清人,腦袋聰穎、個性溫和,眾人吵架時是扮演和事佬。
仲夏出生的哲也,個性衝動、率直,但極有正義感。
秋天出生的直紀,從小最喜愛的人物是「嚕嚕米系列」的「司那夫金」,個性也像雲朵般飄浮不定,八面玲瓏的個性讓他最有女人緣。
趕在三月最後一天出生的望勉強擠進同一學年,由於早產的緣故體弱多病,加上比女孩可愛的容貌,使他自小便是四家人捧在掌心中的寶貝。
可是,望的身體是男生,心是女生。
面對殘酷的現實,溫柔又美麗的友情、親情與愛情,能否給予救贖?
日本萬千讀者推薦,知名劇作家野島伸司又一感動人心的話題作。
恶童日记 豆瓣
Le grand cahier
8.7 (74 个评分) 作者: [匈牙利] 雅歌塔·克里斯多夫 译者: 简伊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1
一座被外国军队占领的城市,由于粮食短缺,人民生活艰难困苦,一位年轻妇女只好带着双胞胎儿子们投靠住在乡间的母亲。这位“外婆”不仅不识字、骯脏、吝啬、凶恶,甚至是一名凶手。两兄弟在艰困的环境中成长,为了让自己变得坚强,两人每日以互相打骂对方、绝食等各种方式锻炼生存本领。他们将每天发生的事情仔细记载在一本大笔记本中。随着日记一页页被翻开,一场冷酷的梦魇式寓言也逐步呈现。
常態的瘋狂 豆瓣
作者: [美] 查尔斯·布考斯基 译者: 巫土 圓神
美國當代最偉大的寫實作家!被時代雜誌封為「無賴的桂冠詩人」
一個讓美國人為之不屑,歐洲人為之瘋狂的作家!這本書要真正喜愛布考斯基的人才讀得下去。正如其名,這是一本充滿了瘋言瘋語的書。在這本自傳式的小說中不難看出,表面上,他是一個典型的遊手好閒之徒,熱愛品嘗杯中物與異性,大半輩子窮困潦倒,自作自受,困陷於社會的底層。但是不可否認,他也是一個典型的苦命藝術家,才華橫溢,卻不見容於社會。
話雖如此,他的文字卻始終不改其豪放猛烈的作風,隨時都會給讀者意想不到的一擊。一九七二年他出版了一本大堆頭的短篇小說集,書名十分聳動,叫做《勃起,射精,暴露,與一般常態的瘋狂故事》。後來再版時,被出版社分為兩本書:《鎮上最美麗的女人》與《常態的瘋狂》。現在看起來,如此的編輯分類可能是有其用意的:《鎮上最美麗的女人》可算是他最精彩的短篇小說集。而這本《常態的瘋狂》很可能就是他在爛醉之下的成果。
這本書會讓布考斯基迷的恐懼成真!他真的不算是一個好作家!不過他自己大概也不會否認這一點。布考斯基雖然常常寫出爛東西,但是有一點是讓人不能不佩服的,他總是以自己的生命為藍本,不管多麼瑣碎卑微甚至嘔心的事情,都能夠變成他的創作題材。光就這一點而言,他真的是一個非常誠實的作家。能夠將生命的種種揮霍都化為文字,我們大概也就不能說他是在浪費生命了!
新聞週刊書評:「破壞平靜的專家,洛杉磯地下世界的桂冠詩人,浪漫地堅持輸家要比贏家更誠實,對於迷失的一群具有怒火般的慈悲。」
死屋手记 豆瓣
Записки из Мёртвого дома
9.4 (31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曾宪溥 / 王健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5
《死屋手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品,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在《死屋手记》中以冷静、客观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全书由回忆、随笔、特写、故事等独立成篇的章节组成,由于结构巧妙,交织成一幅沙俄牢狱生活的鲜明图画,勾画出各种人物的独特个性。
安迪·沃霍尔的哲学 豆瓣
The philosophy of Andy Warhol : from A to B and back again
7.9 (35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迪·沃霍尔 译者: 卢慈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7
《安迪·沃霍尔的哲学》堪称“波普教皇”安迪·沃霍尔的非正式自传。沃霍尔在此书中回顾了自己病态的少年晨夕,孤寂的青年时代,在纽约闯荡的岁月,初创“工厂”的奢华时光,以及他遭受枪击的创痛。英文版刊行于1975年,此后事迹自然无法呈现,但沃霍尔的人生精华已然浓缩于此。
同时,这又一部拼贴而成的波普语录。爱,性,工作,艺术,名气,头衔,时间,死亡,美,成功……举凡时尚都市生活的各式困惑,此书都备有现成的骇世箴言任君挑选——中译本甚至做足工夫,将凡具警策潜力的句子都以加重的字体予以强调,并配上英文,免去摘引者核对原文的劳顿。
三十余年过去,安迪·沃霍尔的波普呓语读来依旧新鲜时尚,或许,沃霍尔就是时尚本身。
娜塔莎之舞 豆瓣 Goodreads
Natasha's Dance: A Cultural History of Russia
9.4 (74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奥兰多·费吉斯 译者: 曾小楚 / 郭丹杰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3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25)——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由张建华专文导读,精辟地点出了俄国文化中“文学中心主义”的特质及“娜塔莎之舞”代表的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以及作者费吉斯如何结合史学与文学呈现俄罗斯文化的复杂多变。
★《娜塔莎之舞》通过托尔斯泰的名著《战争与和平》探索俄罗斯文化深刻复杂的多重面向,展现上层阶级的欧洲文化与农民的俄罗斯文化之间的分歧和复杂互动,以及“文明”和“本土”两个俄罗斯之间的对抗如何对19世纪以降的民族意识和文学艺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娜塔莎之舞》从俄罗斯芭蕾、绘画、诗歌、戏剧、音乐,到托尔斯泰、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豪绚烂的作品中,描绘出浓厚的俄罗斯情感,展现“俄罗斯灵魂”的建构,以及在西化的冲击下,俄国人“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的创伤。
★《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每日电讯报》等媒体年度瞩目好书,入围“萨缪尔·约翰逊奖”“达夫• 库珀奖”决选名单。
【内容简介】
在托尔斯泰的名著《战争与和平》里,娜塔莎,这位自小接受法国教育的贵族小姐,爱唱歌、跳舞,不论苏格兰舞、英吉利茲舞,还是俄罗斯民间舞,她都能翩翩起舞,展现婀娜多姿、优雅动人的俄罗斯风情。奥兰多•费吉斯通过“娜塔莎之舞”,重新诠释《战争与和平》这部巨作,介绍托尔斯泰、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柴可夫斯基、契诃夫、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伟大的作家和艺术家,以散文般的优美笔触再现广袤质朴、包容一切的俄罗斯。
《娜塔莎之舞》通过对18世纪兴起的俄罗斯芭蕾、绘画、诗歌、戏剧和音乐等讨论,探索俄罗斯文化中欧洲文明与民间元素之间的分歧,“文明”和“本土”两个俄罗斯之间的对抗,以及贵族上流社会和底层农村民众间的分裂。书中更进一步讨论“俄罗斯灵魂”和“俄罗斯性”的建构与表现,揭示政治、国族认同、社会观念、风俗習惯、民间艺术、宗教等对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呈现出一幅充满戏剧性的细节、辉煌炫丽的文化长卷。
【名家推荐】
有关俄国的一切都需要是最优秀的,费吉斯写的俄国历史也一样,而他也再一次做到了这一点。他的书写流畅优美,充满令人拍案的智慧和生活气息。他对大量文献做了轻松、恢宏而广泛的研究,所涉范围从贵族的信件到斯大林的档案,分析简洁而充满才情。这一对俄国文化卓越、炫丽而高明的导览,生动有趣、故事性强,令人着迷。——西蒙·蒙蒂菲奥里,《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
费吉斯对这一主题的写作与众不同。他取材广泛,语言生动、紧凑,充满戏剧性的细节,对私人生活的书写尤其别具一格。——约瑟夫·弗兰克,《伦敦图书评论》
内容详实,包含大量插图,阐释了作者对这个既野蛮又智慧,拥有高度艺术成就的文明的深刻洞见。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神秘与理性、“东方”与“欧洲”之间的俄罗斯。——丽莎•雅丁,《观察家新闻报》
这是一部非常有趣,同时又让读者几乎能切身闻到“俄国泥土的气息”,这个不可能的任务被费吉斯教授完成了……他为我们讲述了俄国大地下的文化根源、它的荒谬和天才,它的人性与残酷。这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成就。——乔弗里•古德曼,《论坛报》
奥兰多•费吉斯成功地描述了俄国文化的无比深厚和强大力量,概述了俄国历史上的重要问题和事件。他以一种让读者更深刻理解俄国的方式来书写,这种方式比仅仅去叙述统治者如何专制、征服者如何残暴和战争如何残酷更高明。用俄国人自己的话谈“俄罗斯问题”,如何寻找亚洲之根,探求俄国农民之谜,如何养育出如此多的伟大作家、诗人、画家和作曲家,是其著作的过人之处。——谢尔盖•施梅曼,《纽约时报》
对俄国文化史的全面描写,主题广博,观点宏大。——安妮·阿普尔鲍姆,《标准晚报》年度图书
内容极为丰富,读来引人入胜……随处可见闪光的情节,以及犀利、动人,有时还带有几分诙谐的描写……是一部关于大国俄罗斯之性格的无可匹敌的洞见之作。——皮尔斯·布伦登,《老骨头》年度图书
绝妙地丰富……恢宏且深具说服力……一次愉悦无比的阅读体验。——安东尼·比弗,美国作家
奥兰多•费吉斯的故事……涉猎广泛并且讲的漂亮。带着他对生动散文的精妙目光,他描绘的世界变得栩栩如生。书中收录的彩色插图非常漂亮,而批判性的文献目录也是一个有用的补充,它收录了俄国文化史不同领域中许多新近出版的(英语)专著。……阅读这本书完全是一种享受,它也同样值得收藏。——卡洛琳•布鲁克,英国伦敦国王玛丽学院俄国史教授
激动人心……这部优秀的史学著作的题目取自《战争与和平》,贵族女主角娜塔莎·罗斯托娃下意识地跳起了农民的披肩舞……一本令人相见恨晚的书。——《星期日独立报》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豆瓣
8.5 (10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安德烈·艾席蒙 译者: 权景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2 - 8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内容简介:这个世界再无秘密,爱上你,就是我唯一的秘密,而我只愿与你分享。怎么样的渴望,能如此灼烧灵魂;怎么样的思念,能刺痛每一根神经末稍,想要靠近,不敢靠近;想要推开,不舍推开;当猛烈的火焰包裹住两人,这世上,只剩彼此搏搏狂跳的心。我喃喃向你说: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意大利里维埃拉这年的夏天,比过往十五年还要炫目。突如其来又猛烈的爱,彷佛林中奔出的兽,攫住少年与那人的身与心。关系的暧昧、情欲的流动、对彼此的着迷、犹疑、试探,在焦躁不安的夏日里形成一股令人恐惧却又执着不放的暗流。从两人灵魂深处萌发出来的,是一段仅仅为时六周的爱情故事,以及为一生留下印记的经验,因为他们在里维埃拉与罗马闷热夜晚里发现的,是此生恐怕再也无法寻得的东西:完全的亲密关系。
这是本美丽与智慧兼具的书,分毫不差地以既轻盈又凝缩的谨慎,写作其戏剧场面每一刻的精确真实。《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将巧妙地立足于书架上介于詹姆斯•鲍德温《乔凡尼的房间》(Giovanni’s Room)与爱德蒙•怀特《男孩故事》(A Boy’s Own Story)之间的位置。这也是一本绝佳的小说,描述地中海夏日感官的光芒,与充满欲望的日日夜夜。
海报:
綠膠囊之謎 豆瓣
作者: 約翰‧狄克森‧卡爾 译者: 刁筱華 臉譜 2004 - 3
特里太太店裡的巧克力被人下了毒,一名孩童不幸喪生。憤怒的村人紛紛指控貝勒加宅第的瑪喬莉.威爾斯小姐是兇手,然而卻苦無證據;警方雖然有所懷疑,也只能按兵不動。案情膠著了四個月之久,心疼外甥女清白受侮的富商馬庫斯.切斯尼決定自力救濟。
他策劃了一齣只有兩名演員的短劇——他自己,還有一名全身包裹密實的神秘客——企圖在戲中呈現下毒真兇如何在特里太太店裡掩人耳目調換巧克力盒的手法。當戲落幕,神秘客後腦勺遭受重擊不醒人事;幾分鐘後,在戲中吞下一顆綠膠囊的富商也中毒身亡。第二名受害者出現了,案發時身為觀眾的瑪喬莉.威爾斯小姐再度難逃眾人質疑。這是一宗連續殺人案件嗎?這是一宗處心積慮爭奪大批遺產的家族內訌嗎?聰明美麗的少女真是蛇蠍美人嗎?誰能撥開這瀰漫四個月不久的團團謎霧?
救赎者 豆瓣
Frelseren
8.1 (15 个评分) 作者: [挪威] 尤·奈斯博 译者: 林立仁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 - 2
圣诞节前夕,奥斯陆繁忙的市中心正举办一场街头慈善义演活动,就在此时,一名救世军成员却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枪杀。凶手近距离开枪,并迅速逃离现场,手法有如职业杀手。纷飞的大雪阻碍了警方的追查,现场没有有效的证人,没有证据,行凶动机不明。唯一的线索是凶手脖子上系有一条红色领巾。
处于事业和人生双重低潮的哈利,开始和同事贝雅特、哈福森一起追查案件。面对每次都以不同面目出现的凶手,调查屡屡陷入僵局。他们循线发现,命案的源头竟要追溯到十二年前救世军夏令营的一桩强暴事件。他们一步步逼近真相,却没想到破案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如此难以承受……
蓝色骇客 豆瓣
8.2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杰夫里·迪弗 译者: 黄乐韬 新星出版社 2009 - 10
代号“飞特”的骇客生性残暴,擅长渗透他人电脑,入侵他人私生活,再以精确得令人不寒而栗的手法加以诱杀。对于行踪飘忽如鬼魅的“飞特”,警方束手无策,只有求助于服刑中的天才骇客吉勒特的协助。一场真实世界里的追凶行动,成为两大超级骇客在虚拟空间的亡命对决。
当尼采哭泣 豆瓣
8.5 (39 个评分) 作者: (美)欧文 D.亚隆(Irvin D.Yalom) 译者: 侯维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 1
欧文·亚隆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作!
当名医遇到哲学超人,演绎出心理咨询的诞生过程 初级心理咨询师推荐必读书目!
“孤独只存在于孤独之中,一旦分担,它就蒸发了。”
“希望是最大的灾难,因为他延续了人的苦难。”
“任何不曾杀死我的东西,让我更强壮。”
究竟谁是病人?谁是医生?
如诗般的语言,理性缜密的思辩,情节充满悬疑,高潮迭起,结局却出人意表……
主角:
尼采,著名的哲学家及诗人,其著名的“超人哲学”备受争议。
布雷尔,十九世纪末欧洲最负盛名的医生,弗洛伊德的导师。
主要配角: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曾与布雷尔合著《歇斯底里症研究》。
莎乐美,一位才华洋溢的文学女性,也是一名职业的精神分析学家。
贝莎,心理学史上著名的“安娜·欧事件”的原型人物。
这是一本经典的心理推理小说,书中人物多来自真实的历史,作者假托19世纪末的两位大师:尼采和布雷尔,基于史实将两人合理虚构连结成医生与病人,开启一段扣人心弦的“谈话治疗”。
故事开始于身陷对病人肉欲幻想而无法自拔的名医布雷尔,突然被陌生女子莎乐美邀约咖啡馆。大胆美丽的莎乐美到底会提出什么请求?
布雷尔表面上和谐的婚姻生活与正值巅峰的事业能否持续下去?
他能否从令人备受折磨的幻想中解脱?
尼采的生命困境又是什么?他与布雷尔医生怎样连结在一起?
究竟谁是病人?谁是医生?
如诗般的语言,理性缜密的思辩,情节充满悬疑,高潮迭起,结局却出人意表……
恶狼之夜 豆瓣
La Nuit Du Loup
8.1 (13 个评分) 作者: [法] 保罗·霍尔特 译者: 王琢 / 周杨波 新星出版社 2010 - 2
你知道吗——
这个世界上有吃人的电梯;
洛赫利海妖真的可以让男人神魂颠倒;
在古老的墓地里,尸体经常举办舞会;
雪人在遭到诅咒之后,也会挥刀反击;
还有,圣诞老人真的会从天而降……
您要当心了,保罗•霍尔特具有惊人的才能,他会让您接受难以置信的故事,会让您相信最疯狂的解释,能够为“最匪夷所思的案子和最神秘的犯罪”找到“非常合情合理的解答”。
谜底揭晓之际,别说我没有提醒您。
莎乐美 道林・格雷的画像 豆瓣 Goodreads
8.8 (12 个评分) 作者: 奥斯卡・王尔德 译者: 孙法理 译林出版社 1999 - 10
《莎乐美》和《道林·格雷的画像》都是19世纪末唯美主义代表作,堪称“为艺术而艺术”思潮在戏剧小说及绘画方面的三绝。这两部作品中美丽的词藻和绚然烂的意象附丽于变态人物和荒诞的情节,因此长期遭到误解,其实书中另有真意。
《莎乐美》系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根据圣经故事而创作的一部著名作品,讲述了犹太公主莎乐美如何诱使继父希律王杀死施洗者约翰的故事。剧中的莎乐美向约翰求爱而遭拒绝,发誓要吻到他的嘴唇,最后吻到的是约翰被砍下的头。
《道林·格雷的画像》的故事并不复杂。天生漂亮异常的道林·格雷因见了画家霍华德给他画的和真人一样大的肖像,发现了自己惊人的美,又听信了亨利·华顿勋爵的吹嘘,开始为自己韶华易逝,美貌难久感到痛苦,表示希望那幅肖像能代替自己承担岁月和心灵的负担,而让他自己永远保持青春貌美。他的这个想入非非的愿望后来却莫名其妙地实现了。一天晚上他粗暴地对待了他所爱的女演员西比尔·苇恩,回到家里,发现那肖像上出现了残忍的表情。原来那肖像已开始随着道林·格雷心灵的变化而变化了。
所罗门之歌 豆瓣
Song of Solomon
作者: 托妮·莫里森 译者: 舒逊 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8
《所罗门之歌》是托妮·莫里森1977年的作品。小说以“黑人会飞”这则古老的民间传说为故事主线和象征核心,通过北方城市一个富裕黑人家庭的小儿子奶娃南行故土寻找金子,从而意外找到家族之根,文化之源的人生经历,展现出一幅绚烂壮阔的黑人生存画卷,揭示出新老两代、男女两性、贫富两极间的种种冲突,提出了在物质生活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才能解决精神生活贫乏、文化无根的这一严峻社会问题。小说融合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以极具想象力又颇具口语化风格的语言,运用民间色彩浓厚的神话故事,阐释了一个深刻的人类命题。
我的最后一口气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路易斯・布努艾尔 译者: 刘森尧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7
书中讲述了路易斯・布努艾尔平淡而传奇的一生。作为与20世纪同行的电影导演,他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曾被流放到墨西哥。但所有这些磨难都不能消减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他独特的个性:平易近人、幽默诙谐,但有时对人对事却又有着强烈的偏见。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代电影大师活生生的内心世界,没有任何的造作和伪饰,只是一份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