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传家之物 豆瓣
Family Furnishings
9.6 (26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艾丽丝·门罗 译者: 李玉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10
▲编辑推荐
1,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代表作合集:作者亲自选定篇目,收录《逃离》《亲爱的生活》《好女人的爱情》等经典名篇,写作生涯至高成就集于一册。
2,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约 翰•厄普代克、石黑一雄、萨曼•鲁西迪、迈克尔•翁达杰、乔纳森•弗兰岑、乔伊斯•卡罗尔•奥茨、裘帕•拉希莉、朱利安•巴恩斯……一众名家盛赞,当代英语文坛备受尊崇的作家。
3,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日常生活中转瞬即逝的情绪与不可逆转的选择。“你迟早会在其中一个故事里,与自己面对面相遇。”
.
▲内容简介
2013年,艾丽丝•门罗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次年,她亲自挑选1995—2014年间成就最高、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结成此书,其中包括她的代表作《逃离》《好女人的爱情》《亲爱的生活》《幸福过了头》《憎恨、友情、追求、爱情、婚姻》等等。书中故事多以加拿大小镇和乡村生活为背景,或带有自传色彩,或涉及历史人物,或讲述普通人的平凡生活,透过种种微妙的关系、转瞬即逝的情绪和不可逆转的选择,给人以莫大震撼。
.
▲媒体推荐
最宏大的事件藏于人心,最沉重的痛苦隐而不言。一个简短的故事常常跨越数十年,勾勒出人的一生。艾丽丝•门罗在三十页之内呈现的东西,普通作家要用三百页才能说清。她是行文简洁的行家、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秘书彼得•恩隆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
在当代英语文坛,艾丽丝•门罗是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即使在这些作家之间,她的名字也备受尊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
一代又一代人都将持续研究和享受这本《传家之物》。对从未读过她作品的人而言,这是绝佳的入门途径。——美国公共广播电台
.
艾丽丝•门罗的写作生涯或许已经接近尾声,但她的故事如艺术品般,始终充满变化。即使你已经读过《传家之物》中的一些篇目,它们仍然会带来或大或小的惊喜。——《纽约时报》
.
《传家之物》是一部深刻的、不断给人惊喜的作品集。故事里的人和事常见于家庭生活,仅在为数不多的时刻充满戏剧性,却有生死之重。——《洛杉矶时报》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豆瓣
Why Be Happy When You Could Be Normal?
8.6 (105 个评分) 作者: [英] 珍妮特·温特森 译者: 冯倩珠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6
我在家里住了16年,父亲不在工厂轮班,就在教堂。母亲整夜醒着,终日抑郁。我上学,去教堂,跑进山间,秘密地读书。我自幼便学会隐蔽。藏匿我的心。掩饰我的想法。
我母亲不热爱生活。她不信有任何事会使生活变得更好。她曾对我说,宇宙是一个浩瀚的垃圾桶。我想了一会儿之后,问她桶盖是 关着还是开着。
“关着的,”她说,“没人逃得了。”
-
我就是没法活在一个合上盖子的浩瀚的垃圾桶里。
===========
★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珍妮特·温特森自传
★ 生命不只是一支从子宫飞往坟墓的时间之箭。照自己的意愿活得头破血流,也好过听从别人的安排,虚张声势地过浅薄生活
★ 《卫报》《环球邮报》年度好书
★ 《纽约时报》年度重点推荐图书
★ 获兰姆达文学奖
===========
★ 像刀一样锋利,像孩子的眼睛一样纯粹。——《每日电讯报》
★ 也许她曾经有机会可以既快乐又正常,但那就不是珍妮特·温特森了。——《星期日泰晤士报》
★ 一本区别于传统自传的回忆之书,一本和《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一样充满力量的成长之书。——《纽约时报书评》
张悦然、蒋方舟、任晓雯、刘瑜一致推荐的当代英国天才女作家。《纽约时报》《卫报》《环球邮报》推荐图书!
25岁时,珍妮特·温特森用《橘子》一鸣惊人;52岁时,她回访过往的伤痛,书写自传《我要快乐,不必正常》。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橘子不是weiyi的水果》中不动声色的幽默,其实是作家真实伤痛的保护色,如果说温特森的小说中发生了什么挫折和不幸,相对应的现实只会更坏、更糟……温特森开放且坦诚地剖析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受伤的童年往事、压抑痛苦的少年生活,是之后的人生中走不出的阴影,也意味着磨砺和成就自我的可能。正如《泰晤士报》中所说:“也许她曾经有机会可以既快乐又正常,但那就不是珍妮特·温特森了。”温特森走出创伤的阴影,用勇气、爱与写作锻造并成就自我,正如温特森在书中所说:“无论多么贫乏,仍要爱生活,无论怎样寻找爱,也要爱自己。不是用自我为中心的方式,那将会与生活和爱背道而驰,而是以鲑鱼一般的决心逆流而上,无论水流多么汹涌,因为这是你的河流。”这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回忆录,一本充满勇气与力量的成长之书,更是一本充满启发性和智慧的人生之书。
女巫的子孙 豆瓣
HAG-SEED
8.2 (12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者: 沈希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8
“霍加斯•莎士比亚”经典改写系列第三部作品,时代周刊盛赞的“新莎士比亚小说”。
加拿大文学女王、布克奖小说家、热播美剧《使女的故事》原著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重讲莎翁经典《暴风雨 》。
仇恨如暴风雨,情绪爆发的顶点,原谅才能给人自由。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归。
【内容简介】
菲利克斯正在筹谋一场足以震撼整个戏剧界的大事——有史以来最华丽、最颠覆、最魔幻的《暴风雨》。他几乎掏空家底,倾尽精力,全身心投入。在爱妻和小女儿相继离世后的独居日子里,这是唯一一件他还有动力去做的事,也唯有这般,寂寞和悲伤才不至于吞没他。
可是,那些改变一生的事情,不都是一瞬间发生的么?在此之前,溃败毫无预兆……
一切就绪,菲利克斯准备开始的时候,托尼——他最信任、最依赖的工作伙伴——告诉他:“很不幸,理事会投票决定,终止与您的合同。”
地位、荣耀和尊严搭建的人生,突然反转,那一刻起,复仇的念头就控制了他……
与绝迹之鸟的短暂邂逅 豆瓣 Goodreads
Brief encounters with Che Guevara
8.4 (1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本·方登 译者: 徐佳雨 南海出版公司 2017 - 10
《与绝迹之鸟的短暂邂逅》是《漫长的中场休息》作者本·方登潜心创作18年的短篇小说集,描绘了八个绚丽而荒诞的迷你短剧,八篇21世纪的异国冒险故事。

苦苦等待丈夫从战场归来的妻子,得知丈夫成了信伏都教的异教徒。

醉心稀有鹦鹉的鸟类学家,只能眼睁睁看着叛军以它们的栖息地和木业大亨换取子弹。

为了救助当地的妇女,申请不到资金的负责人只能去走私沾着她们鲜血的“血钻”。

鸟类学家、国际义工、平民,高尔夫球员……八个身份各异的人,怀揣着不同的梦想来到异国他乡,却纷纷身陷困境,不得解脱。八个荒谬的迷你剧,从海地、缅甸到塞拉利昂,在时代的巨变之中,满怀善意、心怀希望的人们,终究被卷入他们无力抵抗的风暴中。这些故事犹如一道光,照亮对与错之间那道分界线,照亮深陷困境不得解脱的角色,不论他们为善还是为恶。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 Eggplant.place 豆瓣 Goodreads
Prawiek i inne czasy
8.9 (194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译者: 易丽君 / 袁汉镕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 - 12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国际布克奖得主、
波兰文学女王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成名作
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碎片化小说,
八十四块时间的裂片,
拼贴出历史的斑斓大梦。
◎ 编辑推荐
☆ 作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为 2018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19 年 10 月颁发),本书是她的成名作。
☆ 20 年间被翻译为 22 种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版 108 次,是入选波兰中学课本的国民小说,也是打动评论界的口碑之作。
☆ 故事的中心是一座位于宇宙中心的虚构小镇和一个蕴藏造物之谜的游戏棋盒。小说通过不断转换视角,以八十四块时间的裂片,拼贴出历史的斑斓大梦。
☆ 太古是一个地方,它的四个边界由四位天使守护。这里有玩物丧志的地主、痴心不改的孤独集邮者、触摸时空边界的少女、与月亮结仇的老妇,也有天使、水鬼、哈巴狗,乃至咖啡磨……这是一部以魔幻现实主义书写东欧百年历史的巨作,也是一首观照人性、慰藉灵魂的童谣。
☆ 关于特殊时期平凡人的尊严,关于爱、欲望和徒然的失去,关于早已谱写的命运和冲破束缚的灵魂。
◎ 内容简介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是波兰当代著名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成名作。小说共84个章节,每一个章节以“xxx的时间”命名,通过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太古之中各种人物,甚至动物、植物和东西的故事:触摸世界边界的少女、沉迷解谜游戏的地主、寂寞的家庭主妇、咒骂月亮的老太婆,乃至天使、水鬼、哈巴狗、菌丝、小咖啡磨……以三代人的人生故事,折射了波兰二十世纪动荡起伏的历史命运。
太古是一个地方,位于宇宙的中心。它的四个边界由四位天使守护。太古之外的世界并不存在,自以为走出太古的人,其实站在边界上做梦,梦见自己走到了外面的世界。等他们苏醒过来,便回家去,把自己的梦当成了回忆。边界也会生出现成的人,如同他们从外面的世界而来……
◎ 媒体推荐
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代表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机构瑞典文学院
本书深深扣动了读者的心弦,特别是对20世纪波兰的崭新呈现手法令读者眼前一亮。
——《经济学人》
在这本史诗小说中,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运用魔幻现实主义创造出了一个既弥漫着古老神话,又坚实扎根于当下的世界。
——《法兰克福汇报》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的散文风格具有强大的抚慰效果。安静而有力量,这是一个令人久久难以忘怀的故事。
——《今日世界文学》
本书交织民间传说、史诗、神话与波兰生活景致,形成一个充满符号、隐喻的世界,令人从容反视生命、爱情和意义的种种。
──《中国时报开卷周报》翻译类十大好书推荐词
◎ 获奖记录
★ 作者获得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2019年授予)
★ 获1997年获波兰权威文学奖“尼刻奖”
★ 获1996年波兰Paszport Polityki奖(由波兰ZUI大的周刊纸媒Polityka评选的年度奖项)
★ 获1997年波兰Kościelski奖(创始于1962年的独立文学奖项)
★ 获2003年《中国时报开卷周报》翻译类十大好书
存在主义咖啡馆 Goodreads 豆瓣
At the Existentialist Café:Freedom,Being,and Apricot Cocktails
8.6 (18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莎拉·贝克韦尔 译者: 沈敏一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12
巴黎,1933年……
三位朋友正坐在蒙帕纳斯大道上的煤气灯酒吧里喝着杏子鸡尾酒。其中一个叫雷蒙·阿隆的年轻哲学家,正在向同为哲学家的让-保罗·萨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盛赞一种他在德国发现的新鲜哲学——现象学。“你看,”他说,“如果你是一个现象学家,你可以谈论这杯鸡尾酒,然后从中研究出哲学来!”
就这样,20世纪影响最广泛也最深远的哲学运动发端了。受到启发的萨特,将现象学与他那种法式的人文主义情感结合在一起,创立了一门全新的哲学思想——现代存在主义。
在本书中,英国著名作家莎拉·贝克韦尔将历史、传记与哲学结合在一起,以史诗般恢弘的视角,激情地讲述了一个充满了斗争、爱情、反抗与背叛的存在主义故事,深入探讨了在今天这个纷争不断、技术驱动的世界里,当我们每个人再次面对有关绝对自由、全球责任与人类真实性的问题时,曾经也受过它们困扰的存在主义者能告诉我们什么。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豆瓣 Goodreads
VOICES FROM CHERNOBYL
9.1 (103 个评分) 作者: [白俄] S·A·阿列克谢耶维奇 译者: 方祖芳 / 郭成业 花城出版社 2015 - 11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真实记录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事件
★“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 -------------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幸存者口述实录,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作者冒着核辐射危险,深入切尔诺贝利,采访当地幸存者
人类史上最惨烈的科技悲剧,今天的我们该如何避免灾难重演?
-------------------------------------------------------------------------
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惨烈的反应炉事故发生在切尔诺贝利。这是史上最浩大的悲剧之一。作者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有无辜的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他们的故事透露出他们至今仍生活在恐惧、愤怒和不安当中。
本书将这些访谈以独白的方式呈现,巨细靡遗的写实描绘,使这场悲剧读起来像世界末日的童话。人们坦白地述说着痛苦,细腻的独白让人身历其境却又难以承受。
-------------------------------------------------------------------------
★《纽约时报》——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就像那些残留在幸存者身上的辐射。
★《伦敦时报》——如同古希腊悲剧表演的合唱团,本书收录了众人的心声。短期之内,我们恐怕不会再有机会读到这般真实记录愤怒、愚昧、英勇和伤亡的文字。
★《每日电讯报》——从受访者的独白中,阿列克谢耶维奇创造了这样一种历史:无论离这些事件有多远,读者都能感同身受,如有切肤之痛。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切尔诺贝利是欧洲的一场海啸,这场海啸不仅是由我们人类所造成的,而且还永无止尽。如果你对未来抱有好奇心,我强烈推荐这本书。书中的切尔诺贝利是个充满极端与未知的地方,一个现代科技发展造就的戏剧世界。
★《出版人周刊》——口语叙述的历史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充斥着面对命运时的无奈、艰苦卓绝的勇气,以及浓厚的黑色幽默……如同不可磨灭的X光透视着俄国人的灵魂。
★《国家》杂志——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这本杰出著作,忠实地记录着她那些白俄罗斯同胞的生命与死亡。本书终于将在美国上架……这是无与伦比的见证。
★《书目杂志》——书中记录着受污染的世界里骇人的生活。这些典型的故事分别传达出不同的声音:愤怒、恐惧、无知、艰苦、英勇、同情和爱。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损害健康的风险,深入前线收集这些见证,把故事转化成令人难忘的精辟著作,我们只能期盼书中的灾难不会重现。
南方高速 豆瓣
Cuentos completos 2
8.8 (91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胡利奥·科塔萨尔 译者: 金灿 / 林叶青 南海出版公司 2017 - 7
★ 马尔克斯、聂鲁达、萨拉马戈、略萨、莫言 5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齐声推崇
★ 安东尼奥尼、王家卫 2代世界级导演倾心爱重
★ 天才的,迷人的,独一无二的科塔萨尔:生活,本该是日复一日的奇迹。
★ 科塔萨尔最受欢迎、最受期待的小说集 // 金棕榈大奖电影《放大》原著小说中文版首次面世
★ 本卷收录《秘密武器》《克罗诺皮奥和法玛的故事》《万火归一》三部短篇集,每一部都是传世佳作。科塔萨尔说:“我想创作的是一种从未有人写过的短篇小说。”
★ 阅读《南方高速》时,我的心情激动不安,第一次感觉到叙述的激情和语言的惯性,接下来我就模拟着它的腔调写了《售棉大路》。这次摹仿,在我的创作道路上意义重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 任何不读科塔萨尔的人命运都已注定。那是一种看不见的重病,随着时间的流逝会产生可怕的后果。在某种程度上就好像从没尝过桃子的滋味,人会在无声中变得阴郁,愈渐苍白,而且还非常可能一点点掉光所有的头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勃罗·聂鲁达
★ 科塔萨尔发现了孤独中的不同寻常,顺理成章中的荒谬,教条规则中的意外,以及平淡无奇中的奇迹。没有人能以文学的方式让日常生活中的陈词滥调和乏味庸常得到如此的升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尔加斯·略萨
====
当现实还有别的可能时,为什么要接受司空见惯的某一种呢?阅读科塔萨尔,就是轻快地掉进爱丽丝的兔子洞,是惊奇地通过衣橱走向纳尼亚,是缓慢但不失优雅地步入普通世界中更幽微的那片天地。现实与幻想交织,时空秩序犹如万花筒一样充满了颠覆的可能,日常生活和美丽幻想中的自我时而重合时而冲突,冥冥中存在奇异、神秘、荒诞的联系。与科塔萨尔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段独一无二的飞驰,一场华丽自由的冒险。
是名画总会被偷的 豆瓣
THE RESCUE ARTIST
7.3 (9 个评分) 作者: [美] 爱德华·多尔尼克 译者: 施棣 / 毛燕鸿 新星出版社 2009 - 1
1994年2月一个阴郁寒冷的早上,两名窃贼潜进了挪威奥斯陆国立美术馆,轻易地窃走了价值七千两百万的挪威国宝——蒙克的《呐喊》。窃贼料准了这天早上是当年冬季奥运开幕的日子,全世界的焦点都放在奥运上,只花了两分钟,两名窃贼便载着蒙克的这幅巨作扬长而去。
窃贼并没有用到什么高科技手法,但挪威警方束手无策,只好请来号称全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品侦探、英美混血的苏格兰场秘密警探查理希尔。此君个性张扬,胆大妄为,活脱脱一个从侦探小说中走出来的人物,而可疑的嫌犯也举目皆是,既有富甲一方的贵族,也有曾偷窃过伦勃朗名画的肖小。
凭着一支生花妙笔,爱德华·多尔尼克将这个案件写得有如一本侦探小说,暴露了艺术界不为人知的黑暗面。书中穿插了许多艺术界的奇闻轶事,介绍了历史上有名的艺术窃案与窃贼,以及世界上许多悬而未决的博物馆窃案。
五芒星 豆瓣
Marekors
7.7 (17 个评分) 作者: [挪威] 尤·奈斯博 译者: 林立仁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 - 7
接连发生的女子遇害或失踪案,撕裂了奥斯陆悠闲的宁静夏日。警探哈利·霍勒怀疑有个连环杀手正在四处逞凶,从做案特征和手法来看,一切都与数字“五”脱不了关系:命案总发生在下午五点,死亡地点都在五楼,案发时间刚好相隔五天,此外,每个死者的五指中都有一指被切断,身上放置了一颗星形红钻。更诡异的是,命案现场附近都出现了五芒星的图案。哈利破解了凶手隐藏的杀人密码,下一桩命案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也呼之欲出。警方决心将凶手绳之以法,没想到这场以魔鬼符号为引子的疯狂杀戮,竟只是悲剧的序幕……
冷间谍 豆瓣
作者: 亨宁•曼凯尔 译者: 李丹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4 - 10
海军军官冯•恩科离奇失踪,探长维兰德介入调查,如入迷宫,一无所获,除了书房里杂乱的抽屉和“幽灵潜艇”事件,无任何其他异常。
军官夫人的突然死亡,更使事件迷雾重重。
为什么看似毫无瑕疵的夫妻二人,留下种种难解之谜:频繁东德之行、反首相秘密集会、从天而降的女儿、不为人知的巨额财富。
随着调查的深入,谜底渐渐浮出水面。维兰德并不知晓,真相背后,隐藏着更深的骗局……
顺流而下 豆瓣
Down River
作者: [美]约翰·哈特 / John Hart 译者: 许冬平 万卷出版公司 2010 - 5
将深刻的人性探讨与冷静的推理完美结合,从来没有一部推理小说,这样触动你的灵魂。
《超人归来》《刺杀希特勒》《地狱神探》的制片人Gilbert Adler即将重磅推出电影版
获爱伦坡最佳小说奖 (美国新生代推理作家的典范)
★英国理查德与朱迪图书俱乐部推荐书•首月销售16万册
★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18位•入选亚马逊推荐百本最佳图书
★美国独立书商协会年度重点选书
★美国《图书馆期刊》、《太阳报》、英国《伦敦时报》年度好书推荐
内容简介:
当年,因继母的指控而遭到逮捕的亚当•切斯,虽然最终获判无罪,却也因此被迫离开从小生长的小镇,远走纽约,过着漫无目的的生活。
五年后,儿时好友丹尼•费斯一通恳切的电话,催促几番挣扎的亚当回乡。虽然时光流逝,当年他在小镇上所受到的创伤,并未因此结痂。而且他即将面对家乡那些极度不稳定的因子——酗酒赌博的弟弟、精神分裂的妹妹、坏心的后母、愧疚的父亲以及将死的老人——他们不可见人的谎言与秘密。
随着丹尼的离奇失踪,亚当终将发现,当秘密在这个诡谲的南方家庭中揭露时,一切比白日下突然被挖出的尸骨更骇人。
读者评论摘要:
至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惊悚小说表现得如此有文学品位。
——《纽约时报》
浓郁的地方特色、紧凑的情节、张弛有度的节奏,以及对人性悲悯的情怀,使约翰•哈特成为独特的推理小说家。
——《出版商周刊》
《顺流而下》关涉个人救赎、家庭的秘密和谋杀,结构精巧。
——《书单》
《顺流而下》的冷峻风格和引人深思的比喻,让人想起雷蒙•钱德勒……
——《图书馆杂志》
请你帮我杀了她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加] 雪薇•史蒂文斯 译者: 王一凡 中信出版社 2012 - 2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
我叫安妮,是一个房产经纪人。本来,我只打算花五分钟向他推销房子,结果被他绑架,被迫和他同居在深山的小木屋里。
我要忍受他的各种折磨,还要日日夜夜担心他要杀我……
早知今日,我一定不会因为一台咖啡机和妈妈吵架,直接送给她好了;我愿意听继父说一千遍他那些蹩脚的商业点子;和马克的每次约会,我都如约而至;艾玛想要散步,我随时都会陪它……可我,还有机会吗?
家庭甜蜜谋杀案 豆瓣
Home Sweet Homicide
作者: 克蕾格·莱斯 译者: 陈程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 10
一个死了老公的推理作家发现隔壁发生命案,她的三个孩子一方面试图找出真凶,一方面想撮合妈妈和帅气警探,全书充满了温馨和逗趣的场面,与追捕凶手的步步惊心碰撞出独特的阅读体验。
本书是非系列作品,具有浓郁的英伦风格,仿佛可以看到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影子。
这部小说在一九四六年被拍成电影,克蕾格的玉照在该年登上《时代杂志》的封面,一时之间成为全美最知名的推理小说家……
奇风岁月 豆瓣
Boy's Life
8.8 (61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麦卡蒙 译者: 陈宗琛 译林出版社 2011 - 5
奇风镇是一座宁静的南方小镇。十二岁的科里最亲的兄弟是一只叫“叛徒”的小狗。而他形影不离的伙伴,是一辆叫“火箭”的脚踏车。每到夏季开始的那一天,他总是骑着“火箭”,载着“叛徒”,带着那群朋友,飞到最高的天际。
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天还没亮,科里陪爸爸挨家挨户送牛奶,忽然看见一辆汽车冲进湖里。爸爸奋不顾身跳下水去救人,没想到,当他奋力游到车旁,眼前竟是一幕令他魂飞魄散的景象:那个人已经死了,双手被铐在方向盘上,体无完肤,显然遭受过酷刑,脖子上还缠着一条铁丝。无法解释的谜团随着车子渐渐往下沉,仿佛被深不可测的黝黑湖水吞没。那天以后,科里和爸爸开始尝试追查真相。精心设计的谋杀出现漏洞,凶手被迫要收拾残局。
而湖底的一幕如恶灵般纠缠著单纯善良的爸爸,他精神濒临崩溃。科里必须找出真相,才能唤回他挚爱的爸爸。
一根绿色的羽毛,带著科里一路追查凶手,探索神秘的奇风世界,探索生命的真相,探索人性中交织的善良与邪恶,探索生与死的意义……
达特穆尔的恶魔 豆瓣
Le Diable de Dartmoor
7.3 (11 个评分) 作者: (法)保罗·霍尔特 译者: 王琢 新星出版社 2010 - 1
达特穆尔,全世界所有的恶魔都聚集于此。
它们喜欢将美丽的女孩诱上悬崖,然后站在她们的身后,突然,用力一推……
村庄里连续发生了三起恶魔杀人事件,可偏偏有个不信邪的著名演员,竟然选择在这里定居。当他坐在自家的窗户上准备拍照时,隐身的恶魔再一次走到了他的身后……
也许,达特穆尔根本就是恶魔的领地!
黄金探案系列 约瑟芬·铁伊推理全集 豆瓣
7.9 (15 个评分) 作者: [英] 约瑟芬·铁伊 译者: 徐秋华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7 - 4
《约瑟芬•铁伊推理全集(全8册)》《时间的女儿》、《法兰柴思事件》、《萍小姐的主意》、《博来·法拉先生》、《一先令蜡烛》、《一张俊美的脸》、《排队的人》、《歌唱的沙》。以下是分册内容简介:
《时间的女儿》 一部独一无二的历史推理小说,甚至很 “不像”一本推理小说。小说中所谓的案件是英国历史上一宗家喻户晓的故事:理查三世为了篡取王位,谋杀了囚禁在伦敦塔上的两个小王子。嫌狠的“罪行”令人发指,更令人深思。但是病床上的格兰特探长却根据他缜密的推理,一举推翻了流传四百年之久的历史定论,并告诉我们:事情的真相未必就是你听来,看来的那样!
《法幸柴思事件》 一位失踪近一月之久的16岁在校女生指称被法兰柴思大屋的主人——一对母女所诱拐并强迫她做女佣,进而被软禁在法兰柴思。但当警察带这个女孩来法兰柴思指认时,这母女声称她们既不认识,也从未见过这女孩,但她却能准确地说出房间的格局,摆设,甚至这对母女的日常用品。
一个谎言贯穿故事始终,但最终却让我们感受到了“舆论杀人”的力量。
《萍小姐的主意》 研究心理学的露西·萍小姐,在一所女子学校的短暂访留期间,与一群性格各异的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一个女孩突如其来的“意外”死亡,打破了整个学校的宁静,而萍小姐不经意的发现,也让她陷入了理智与情感的抉择:我该怎么办?我真的可以做出所谓“正确”的决定吗?……顿剧院门口大排长龙。一名排队买票观赏歌舞剧的男子,被发现死在队伍中,背上还插着一把银亮而邪恶的匕首。奇怪的是,排在死者前后的人居然都不知道死者何时遇害,死者身上也没有任何足以辨识身份的物件。
“儒雅神探”格兰特亲自出马侦破此案,一路势如破竹,嫌疑犯手到擒来。大功告成之际,探长的第六感却让他对案情产生了新的迷惑……
《歌唱的沙》 一位年轻人醉死在火车上,同车的格兰特探长无意中捡到死者生前涂写在报纸角落的几行奇怪的诗句,多年办案所形成的直觉,以及对长相的特殊判断能力,使他确信这是一桩凶杀案。休假中的格兰特凭借一已之力展开一系列锲而不舍的调查。
追查证据的历程异常辛苦,眼看着最后一丝线索都中断了的时候,凶手却自己招认了……在看完约瑟芬·铁伊的推理小说之前没有真相。
谜桶 豆瓣
作者: F.W.克劳夫兹(Freeman Wills Crofts) 译者: 薛雨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2010 - 9
《谜桶》:写实推理小说的最高峰!无懈可击的逻辑推理,百无一疏的证据收集;能否破解最缜密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不在场证明”大师克劳夫兹成名作;侦探文学黄金时代的开山之作;不可思议的杀人事件 精心布置的繁复谜局;一次挑战逻辑思维的神奇之旅!
码头上,葡萄酒桶正被四个一组卸下船。忽然,一组酒桶坠地受损,经过检查人们惊奇地发现一只木桶异于其他三只,破损的裂缝处渗出的不是酒,而是一枚枚金币。继续检查这只木桶,一条女性的手臂赫然显露出来……
桶子的主人菲利克斯,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年轻画家,他是凶手还是被人陷害?一场精心构建的巨大阴谋即将展开……
邮差总按两次铃 豆瓣
作者: [美] 詹姆斯·M·凯恩 译者: 陈秋美 译林出版社 2006 - 7
本书写的不是爱情,而是赤裸裸的欲望。面世不久即引起轰动和争议。波士顿地方法院裁定它的内容有色情之嫌,予以查禁。许多学校与公共图书馆也拒绝让此书进入。时至今日,已没有人会认为本书在描写上有什么过度之处,反而从它对性的态度,更清楚地看出它的里程碑的意义。第一次把性视为犯罪的动力,在犯罪小说中开启了讨论欲望与贪婪的新天地。
阿加莎的毒药 豆瓣
A is for Arsenic: The Poisons of Agatha Christie
8.3 (6 个评分) 作者: 凯瑟琳·哈卡帕 译者: 姜向明 漓江出版社 2017 - 1
“犯罪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她众多令人着迷的推理小说中,构思了无数悬念与谜团,也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毒药。在小说里,毒药不仅是受害者被害的原因,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素。阿加莎的创作中展现出丰富而准确的化学知识,而这却鲜为她的读者所知。
本书的每个章节都包含了克里斯蒂在推理小说中使用的一种毒药,不仅从科学角度介绍了该毒药的化学性质、效果,更结合了历史上使用该毒药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通过作者仿佛推理小说般层层推进又充满悬念的讲述,读者既能了解关于各种化学物质的知识,也能再次回味阿加莎的经典作品情节,明白她成功制造悬念的秘诀所在。这既是一部趣味横生的科普著作,也是视角独特的文学研究,可谓对侦探小说的侦探。
当然,作者分析毒药不只是出于科学兴趣,就像阿加莎在小说情节中使用毒药元素一样,更多的是为了让人们清楚地了解各种毒药的构成和危害,在生活中掌握科学常识,从而避免受到伤害。
人们总是对谋杀案着迷。
14部小说。14种毒药。尽管是虚构的作品,但并不意味着里面的内容都是编造。
阿加莎• 克里斯蒂喜欢在她的作品里用毒药来解决掉那些不幸的被害人;事实上,她对毒药的使用远多于任何其他的谋杀手法,而这些毒药本身往往也会成为小说里的关键部分。阿加莎对这些致命物质的选择也绝非随意——每一种毒药的特性基本上都为找出凶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如果用枪杀或刀刺的手法,死因就会是明确无疑的,但用毒药则完全是两码事。为什么有些化合物用极微小的剂量就足以致命呢?
克里斯蒂丰富的化学知识就是《阿加莎的毒药》的大背景,凯瑟琳•哈卡普在本书中对阿加莎的14部经典悬疑小说里凶手所使用的毒药进行了一一分析。本书介绍了为什么这些化合物会致命、它们会对人体发生怎样的作用、激发了克里斯蒂创作灵感的真实案件,以及在克里斯蒂创作这些小说的年代和当下,获取毒药、检测毒药的各种可能性。本书是对这位伟大小说家具有的绝妙科学知识的一曲礼赞。
对于想要成为推理小说作家的人来说,这是一份完美的参考资料,同时,它也足以被当
作科学教科书使用。......其中提到的真实案例及其与克里斯蒂作品的比较,使这部作品本身也宛若一部别致的推理之作。不用担心,凯瑟琳•哈卡普不会透露阿加莎小说的结局。
——《科克斯书评》(Kirkus,美国最著名的书评杂志之一)
一份关于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说中毒药用法的有趣且富于启发性的阐释。本书必将
取悦阿加莎的粉丝、犯罪小说读者以及大众科学爱好者。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还记得《毒药与老妇》(Arsenic and Old Lace,美国1944年上映的电影)中加里•格兰
特那充满犯罪感的兴奋吗?那些看似可敬的老妇人们,热情地引诱孤独的老人走进她们的屋子,然后用有毒的接骨木酒将他们毒死。如果你对这些感兴趣,那么也会喜欢这部《阿加莎的毒药》——此作也具如此的致命吸引力。虽然它是一本读书俱乐部也会喜欢的趣书,但也颇具实用性:对于提到的每一种毒药,本书都提供了解毒剂。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
如果你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粉丝,读这本书吧!
如果你是司法学的爱好者,读这本书吧!
如果你知道某人心怀怨恨并对毒药有特殊的兴趣,务必藏起本书!
凯瑟琳•哈卡普,这位化学家对克里斯蒂小说及短篇故事中设计的毒药进行了杰出分析。
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炫目的化合物。
——《明星书评》(Starred Review)
无须成为马普尔小姐或赫尔克里•波洛这样的人物,你也能充分徜徉于哈卡普细腻而愉
悦地描绘出的“阿加莎夫人的致命药房”。
——《探索杂志》(Discover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