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宇宙中的微小蚍蜉 - 标记
我们台湾这些年 豆瓣 Goodreads
我们台湾这些年
7.2 (200 个评分)
作者:
廖信忠
重庆出版集团
2009
- 11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
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
我明白,对于很多大陆朋友来说,台湾往往只是一个空洞的政治概念;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台湾过去30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台湾普通民众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其实,台湾30年来的社会巨变,绝不亚于改革开放30年的大陆。
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局势骤然微妙;蒋经国于70年代末力排众议,强力发动台湾社会变革,直接推动了台湾的经济腾飞;接下来的几十年,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场,台湾社会风起云涌,每一个最普通的台湾人,都卷入其中,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30多年的社会巨变,也给我和我的家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欢笑与泪水。
本书从我出生的1977年写起,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细述30多年来台湾社会的大事件和小故事,与您分享过去30年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读完本书,您多半会感叹一声:这些年,原来大家都不容易!
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
我明白,对于很多大陆朋友来说,台湾往往只是一个空洞的政治概念;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台湾过去30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台湾普通民众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其实,台湾30年来的社会巨变,绝不亚于改革开放30年的大陆。
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局势骤然微妙;蒋经国于70年代末力排众议,强力发动台湾社会变革,直接推动了台湾的经济腾飞;接下来的几十年,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场,台湾社会风起云涌,每一个最普通的台湾人,都卷入其中,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30多年的社会巨变,也给我和我的家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欢笑与泪水。
本书从我出生的1977年写起,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细述30多年来台湾社会的大事件和小故事,与您分享过去30年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读完本书,您多半会感叹一声:这些年,原来大家都不容易!
穆斯林的葬礼 Goodreads 豆瓣
6.9 (275 个评分)
作者:
霍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8
- 12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纯真年代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伊迪丝·华顿
译者:
赵兴国
/
赵玲
译林出版社
2002
- 1
《纯真年代》的主要情节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纽约上流社会。那是伊迪丝度过童年与青春的地方,她在那儿长大成人,进入社交界,订婚又解除婚约,最后嫁给波士顿的爱德华·华顿,并度过了婚后的最初几年。时隔40年后,作为小说家的她回顾养育过她也束缚过她的那个社会,她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亲切的眷恋,又有清醒的针砭。
作家把那个时代的纽约上流社会比作一个小小的金字塔,它又尖又滑,很难在上面取得立足之地。处在塔顶,真正有贵族血统的只有二三户人家:华盛顿广场的达戈内特祖上是正宗的郡中世家;范德卢顿先生是第一任荷兰总督的嫡孙,他家曾与法国和英国的几家贵族联姻;还有与德格拉斯伯爵联姻的拉宁一家。他们是上流社会的最高阶层,但显然已处于日薄西山的衰败阶段。上流社会的中坚力量是以明戈特家族、纽兰家族、奇弗斯家族为代表的名门望族,他们的祖辈都是来自英国或荷兰的富商,早年在殖民地发迹,成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比如纽兰·阿切尔的一位曾外祖父曾参与过独立宣言的签署,还有一位曾在华盛顿部下任将军。正如阿切尔太太所说的,“纽约从来就是个商业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是这些殷实的富商。处于金字塔底部的是富有却不显贵的人们,他们多数是内战之后崛起的新富,凭借雄厚的财力,通过联姻而跻身上流社会。
作家把那个时代的纽约上流社会比作一个小小的金字塔,它又尖又滑,很难在上面取得立足之地。处在塔顶,真正有贵族血统的只有二三户人家:华盛顿广场的达戈内特祖上是正宗的郡中世家;范德卢顿先生是第一任荷兰总督的嫡孙,他家曾与法国和英国的几家贵族联姻;还有与德格拉斯伯爵联姻的拉宁一家。他们是上流社会的最高阶层,但显然已处于日薄西山的衰败阶段。上流社会的中坚力量是以明戈特家族、纽兰家族、奇弗斯家族为代表的名门望族,他们的祖辈都是来自英国或荷兰的富商,早年在殖民地发迹,成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比如纽兰·阿切尔的一位曾外祖父曾参与过独立宣言的签署,还有一位曾在华盛顿部下任将军。正如阿切尔太太所说的,“纽约从来就是个商业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是这些殷实的富商。处于金字塔底部的是富有却不显贵的人们,他们多数是内战之后崛起的新富,凭借雄厚的财力,通过联姻而跻身上流社会。
不去会死! 豆瓣 Goodreads
行かずに死ねるか! 世界9万5000km自転車ひとり旅
8.1 (96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石田裕辅
译者:
刘惠卿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4
石田裕辅原是普通上班族,小学时在路边看到一位青年骑着载满行囊的自行车飞驰而过,那身影成为他潜意识里追逐的形象。于是,长大后发下“不去会死”的豪语,辞掉人人称羨的大企业工作,踏上世界之旅。
但石田在第一站阿拉斯加就被黑人女生勒索一美元,吓得躲在青年旅馆不敢出门;在秘鲁沙漠被持枪强盗抢个精光,还得横渡暴风地狱巴塔哥尼亚;在北极圈为了省钱洗露天冰河澡……就这样几度软弱,几度山穷水尽,几度想放弃,最后终于完成壮阔的五大洲完骑世界纪录。
“我看到恒河的纯白日出、萨宾娜天真无邪的笑脸、土耳其那尔汀美丽的笑容;满月下的金字塔、在草原上奔跑的长颈鹿、骑着破烂脚踏车追赶我的保保。泰西亚有点恼怒地笑着,流下稚气未脱的泪水。大海般的丛林中浮现蒂卡尔神殿,以及纪念碑谷神圣的风光。雄壮的育空河流淌而过,有鲑鱼跳跃着;在夜空中摇曳的极光……”经历过许多生死绝境、哀痛的别离、幸福的瞬间后,“活着真好”的体悟,是梦想带给石田最珍贵的礼物。
但石田在第一站阿拉斯加就被黑人女生勒索一美元,吓得躲在青年旅馆不敢出门;在秘鲁沙漠被持枪强盗抢个精光,还得横渡暴风地狱巴塔哥尼亚;在北极圈为了省钱洗露天冰河澡……就这样几度软弱,几度山穷水尽,几度想放弃,最后终于完成壮阔的五大洲完骑世界纪录。
“我看到恒河的纯白日出、萨宾娜天真无邪的笑脸、土耳其那尔汀美丽的笑容;满月下的金字塔、在草原上奔跑的长颈鹿、骑着破烂脚踏车追赶我的保保。泰西亚有点恼怒地笑着,流下稚气未脱的泪水。大海般的丛林中浮现蒂卡尔神殿,以及纪念碑谷神圣的风光。雄壮的育空河流淌而过,有鲑鱼跳跃着;在夜空中摇曳的极光……”经历过许多生死绝境、哀痛的别离、幸福的瞬间后,“活着真好”的体悟,是梦想带给石田最珍贵的礼物。
欧陆传奇食材 豆瓣
作者:
林裕森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1
欧洲大陆的传奇食材,是在极独特的自然环境下,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演变,淬炼得来。除了独特的口感、珍奇的味道,还带着当地的文化精神与历史深度,因丽显得弥足珍贵。这本书一共介绍了九种脍炙人口的传奇食材:摩德纳传统巴萨米克醋、贝隆生蚝、布雷斯鸡、盖朗德盐之花、伊比利亚生火腿、帕梅森干酪、罗克福尔蓝霉乳酪、阿尔巴白松露、佩里戈尔黑松露。它们来自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这三个西欧最闪亮的美食国度,代表了不同领域的美味典范。林裕森先生从历史渊源、自然条件、传统生产方法、分类与辨识、味觉特色、品尝方法、烹调方式等方面,带我们经历了一次欧陆美食文明的发现之旅。在他笔下,一把盐、一片火腿、一块奶酪,甚至一滴醋,都可以成为一篇用味蕾阅读的动人故事。
分布在欧陆各地的传统地方食材,常常是在极独特的自然环境下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演变与淬炼得来,除了美味,还因为同时带着原产土地的精神与历史的深度而显得弥足珍贵。这些食材传递着独一无二、特属于原产土地与传统的迷人风味。 本书介绍了欧洲最著名、也最脍炙人口的九种传奇食材,它们分别来自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这三个西欧最闪亮的美食国度,各自代表了不同领域里的美味典范。对于这些食材独特的历史渊源、自然条件、传统生产方法、分类与辨识法,其味觉上的特色、食用或烹调方法以及类似的特产都加以详述。
分布在欧陆各地的传统地方食材,常常是在极独特的自然环境下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演变与淬炼得来,除了美味,还因为同时带着原产土地的精神与历史的深度而显得弥足珍贵。这些食材传递着独一无二、特属于原产土地与传统的迷人风味。 本书介绍了欧洲最著名、也最脍炙人口的九种传奇食材,它们分别来自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这三个西欧最闪亮的美食国度,各自代表了不同领域里的美味典范。对于这些食材独特的历史渊源、自然条件、传统生产方法、分类与辨识法,其味觉上的特色、食用或烹调方法以及类似的特产都加以详述。
大勇和小花的欧洲日记Ⅱ 豆瓣
作者:
大勇
2007
- 10
带着对茜茜公主故乡的美好想象,踏上16日德、奥自助行程,不必匆匆忙忙地赶路,借助从不晚点的德国交通系统和准备充分的线路攻略,度过又一个悠闲的欧洲假日:在莱茵河岸的古体堡中徜徉,迷失于中世纪的罗滕堡小镇,看白天鹅跳舞,感叹一代童话国王的悲伤;漫步海德堡的雨中,做一天慕尼黑人,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见识光鲜殿堂的另一面,从湖畔小镇到世外桃园,尽情享受纯粹的奥地利乡间生活,更意外遭遇人生中第一次滑雪经历……“钱花完了,留下的只有感受和记忆,可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财富,一切都是值得的。”700多张照片见证了这个浪漫的行程,幸福,就在相机前的那两张笑脸上。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Eggplant.place 豆瓣 谷歌图书
7.8 (52 个评分)
作者:
张立宪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4
其它标题:
闪开, 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中国最后一个纯真年代。这本书是对这一纯真年代的终极回忆。
作者老六是生于1968年的“六八式”——所谓“生于六十年代,在八十年代经历青春,在九十年代讨生活、在本世纪负责任”的一代。这本书就是他的一部八十年代微观个人史,由十二章记忆碎片构成——关于麻将、关于校园、关于打架、关于毛片、关于评书、关于电影、关于足球、关于买碟、关于电脑……
其实,何止“六八式”,任何一代人的青春,激情和痛苦都是一样的,他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念之情也是一样的——一个人的青春在什么时代度过,那就是他最好的年代,所以,翻开本书的人,不是被记忆虐待得同声一叹,便是温暖到会心一笑:
我们一直以为活的是未来,其实拥有的只有回忆。
多少人害怕变老,多少人正在变老,多少人已经老了。当一切都已经地覆天翻,精神麻木的现代悲剧大幕拉开之时,多说一句都是多余:
闪开,让我们开始集体回忆。
作者老六是生于1968年的“六八式”——所谓“生于六十年代,在八十年代经历青春,在九十年代讨生活、在本世纪负责任”的一代。这本书就是他的一部八十年代微观个人史,由十二章记忆碎片构成——关于麻将、关于校园、关于打架、关于毛片、关于评书、关于电影、关于足球、关于买碟、关于电脑……
其实,何止“六八式”,任何一代人的青春,激情和痛苦都是一样的,他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念之情也是一样的——一个人的青春在什么时代度过,那就是他最好的年代,所以,翻开本书的人,不是被记忆虐待得同声一叹,便是温暖到会心一笑:
我们一直以为活的是未来,其实拥有的只有回忆。
多少人害怕变老,多少人正在变老,多少人已经老了。当一切都已经地覆天翻,精神麻木的现代悲剧大幕拉开之时,多说一句都是多余:
闪开,让我们开始集体回忆。
再见,出租屋 豆瓣
作者:
李冰
2011
- 1
温情散文手绘达人李冰最新力作。“我”和ww在大学毕业之初,曾经共同租住狭小的出租屋,两个人坐在床上看电视、打游戏,坐在泡沫塑料地板上吃西瓜、亲手粉刷旧房屋……两个相爱的人,在狭小的空间里照样过得其乐无穷;而梦想盛开的年少时光,即使窘迫逼仄也是最值得怀念的往昔。
题材无限接近当下年轻人的奋斗生活,我们每一个年轻人都曾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出租屋生涯,被李冰那支充满温情的笔娓娓画出,描写得妙趣横生,温馨无限。
除出租屋篇章之外,这本有趣的小书还收纳了“早餐的故事”、“变化的生活,不变的我”:日子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过去,而时空变换中的你我,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而“空气微热的六月,带着很少的行李,我们搬进了狭小的出租屋。”在充满了卤肉饭和栀子花香气的小屋里,“我”和ww又到底度过了一个怎样的夏天呢?
题材无限接近当下年轻人的奋斗生活,我们每一个年轻人都曾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出租屋生涯,被李冰那支充满温情的笔娓娓画出,描写得妙趣横生,温馨无限。
除出租屋篇章之外,这本有趣的小书还收纳了“早餐的故事”、“变化的生活,不变的我”:日子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过去,而时空变换中的你我,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而“空气微热的六月,带着很少的行李,我们搬进了狭小的出租屋。”在充满了卤肉饭和栀子花香气的小屋里,“我”和ww又到底度过了一个怎样的夏天呢?
基地 豆瓣
Foundation
9.3 (155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译者:
叶李华
天地出版社
2005
- 1
向来,过去才是历史,昨天才是历史。阿西莫夫却与众不同,他的《基地》系列写的是“未来的历史”,是“遥远未来的历史”,是“明天的历史”!
阿西莫夫这位“未来历史学家”,这位美国的“太史公”,用“史诗”般的笔触,用“基地”系列宏大的篇章,向读者娓娓动听地讲述了来自“银河帝国”、来自第一基地(通常称为“基地”)和第二基地以及来自那个“骡”的跌宕曲折的故事,把“未来的历史”淋漓尽致地奉献给读者。
《基地》是“基地”系列三部曲中扣第一部。统治银河系达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已经逐渐走向衰亡。这时间,只有心事史学的一代宗师哈里·谢顿预见未来银河人人将会经历一段长达三万年、充满无知、野蛮和战争的黑暗时期。谢顿于是设立集合帝国中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银河边缘的一个荒凉行星建立“基地”,期望它能成为未来世代人类的希望灯塔。
然而,随着帝国的逐渐衰微,基地被好战的强邻包围。人类也面临痛苦抉择:向野蛮的势力投降、甘心受控制?还是不顾被摧毁的危险起而奋战?
阿西莫夫这位“未来历史学家”,这位美国的“太史公”,用“史诗”般的笔触,用“基地”系列宏大的篇章,向读者娓娓动听地讲述了来自“银河帝国”、来自第一基地(通常称为“基地”)和第二基地以及来自那个“骡”的跌宕曲折的故事,把“未来的历史”淋漓尽致地奉献给读者。
《基地》是“基地”系列三部曲中扣第一部。统治银河系达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已经逐渐走向衰亡。这时间,只有心事史学的一代宗师哈里·谢顿预见未来银河人人将会经历一段长达三万年、充满无知、野蛮和战争的黑暗时期。谢顿于是设立集合帝国中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银河边缘的一个荒凉行星建立“基地”,期望它能成为未来世代人类的希望灯塔。
然而,随着帝国的逐渐衰微,基地被好战的强邻包围。人类也面临痛苦抉择:向野蛮的势力投降、甘心受控制?还是不顾被摧毁的危险起而奋战?
怀斯曼生存手册 豆瓣
The SAS survival handbook
9.1 (15 个评分)
作者:
[英] 约翰·怀斯曼
译者:
张万伟
/
于靖蓉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9
- 7
有这么一本书,仅凭一把刀和书中的知识,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天气、任何条件下生存下去。这就是《怀斯曼生存手册》
本书为世界最精英部队英国皇家特种部队(SAS)绝境求生的秘密,是现代人掌握自救、自我保护的生存技巧。任何人,只要喜爱远足、旅游、探险、行车的普通读者,都可能会被意外隔绝在地球上的任一地点: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无际大海……本书描述了这些突发事件发生时可能面临的各种危险,同时也揭示了相应的生存机会,提供详尽的求生方法与技巧。
书中附有大量绘图,讲解具体的操作步骤,更增强了直观性与实用性。本书的宗旨是解决所有生存难题:如何装备,雨林中如何施放求救信号,怎样辨认有毒植物,用刀片制作指南针,如何蹚水过河,制作各类环、结和绳套,如何点燃潮湿的火柴,如何搭建天然帐篷,如何急救、逃生、救援等等。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怀斯曼生存手册
本书为世界最精英部队英国皇家特种部队(SAS)绝境求生的秘密,是现代人掌握自救、自我保护的生存技巧。任何人,只要喜爱远足、旅游、探险、行车的普通读者,都可能会被意外隔绝在地球上的任一地点: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无际大海……本书描述了这些突发事件发生时可能面临的各种危险,同时也揭示了相应的生存机会,提供详尽的求生方法与技巧。
书中附有大量绘图,讲解具体的操作步骤,更增强了直观性与实用性。本书的宗旨是解决所有生存难题:如何装备,雨林中如何施放求救信号,怎样辨认有毒植物,用刀片制作指南针,如何蹚水过河,制作各类环、结和绳套,如何点燃潮湿的火柴,如何搭建天然帐篷,如何急救、逃生、救援等等。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怀斯曼生存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