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红楼梦第一部:宝黛相会 (1989) 豆瓣 TMDB
红楼梦
7.9 (19 个评分) 导演: 谢铁骊 / 赵元 演员: 夏菁 / 陶慧敏
其它标题: 红楼梦
声名显赫的京城贾家分荣、宁二府。荣公长孙贾赦,独一子名贾琏。次孙贾政娶王氏,生子名珠,早逝;次女元春,选为贵妃;又得一子,因口中衔玉,玉又有字,名宝玉。宝玉不爱读八股文,却偏爱和女孩子搅在一起。贾政妹妹贾敏嫁扬州林如海,膝下一女,名黛玉。黛玉11岁丧母,林如海将其送到贾 府依伴外祖母史太君。黛玉与宝玉初次见面,竟无一点生疏。王夫人胞妹嫁于薛家,女儿宝钗知书达理。为宝钗选女官,薛姨妈合家进京,客居贾家。贾府为迎元妃省亲,特修省亲别墅——大观园。元月十五,亲人得一日相聚。
古都漫步 豆瓣
9.3 (20 个评分) 屠颖
发布日期 2008年5月16日 出版发行: 无非文化
专辑介绍:
无非文化创作名家 系列
键盘大师 屠颖 第三张钢琴演奏专辑
古都漫步 Ramble in Kyoto
键盘与手指交错起落,精湛琴艺化成千年的悠悠时光:
那是夏夜抚过天龙寺后山竹林的风声,
是夜幕低垂街灯微光时,曲折巷閭乍现的艺妓身影…
简明深韵宛如时间层次的具象侧写,也幻化成感动瞬间的幸福印记。
键盘大师屠颖,以深邃细腻钢琴语法佐以文雅编写,重新詮释经典配乐,
如诗的悠扬乐章,让人闻之彷彿置身吉野樱海的绝美古都,流连忘返。
两首屠颖原创曲目,编曲名家洗鍊风采独家典藏。
特别推荐两首全新屠颖大师创作钢琴演奏曲-雪落三千院、夜樱
黄河 (1987) 豆瓣
其它标题: Yellow River
紀錄探索隊從黃河源頭至渤海的艱險旅程,將沿途的大自然景象、文化遺產、歷史事蹟及風土民情呈現眼前。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它孕育出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哺育了億萬炎黃子孫,在中國人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黃河》由日本放送局NHK及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聯合製作。
西游记外传 (1991) 豆瓣
5.3 (6 个评分) 导演: 贾士宏 / 荀皓 演员: 贺永祥 / 黑永宽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受尽磨难,终成正果,他们的神话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千年以后他们重返人间,又给人们留下许多有趣的故事。本片系心变得一套滑稽搞笑的娱乐片,沙和尚欢度晚年,还可以还俗找老婆,猪八戒因喜欢女人,稀里糊涂跳起迪斯科,唐僧和孙悟空也会唱起流行歌曲来表达自己的 感情。这不是西游记续集,也不是网友恶搞的剧情,而是由82版《西游记》副导演赵大恕和席裕身在上世纪90年代初执导的荒诞剧《西游记外传》。
龙门飞甲 (2011) 豆瓣 Eggplant.place IMDb TMDB 维基数据
龍門飛甲
6.3 (684 个评分) 导演: 徐克 演员: 李连杰 / 周迅
其它标题: 龍門飛甲 / Flying Swords of Dragon Gate
明朝成化年间,朝纲腐败,奸邪当道。西厂东厂为宦官把持,混淆黑白,陷害忠良,朝野内外噤若寒蝉。时有赵怀安(李连杰 饰)等流亡剑客挺身而出,接连铲除东厂数名奸佞,致令阉贼胆战心惊。适值此时,风头正劲的西厂督主雨化田(陈坤 饰)出面干预。另一方面,宫女素慧容(范晓萱 饰)怀有身孕,绝命奔逃。被雨化田的爪牙追捕途中幸得神秘侠客凌雁秋(周迅 饰)相救。二人一路辗转逃往关外,来到曾经引起过腥风血雨的龙门客栈落脚。龙门客栈一如往昔,为凶险异常之所在。雨化田手下追赶至此,与先前而至的鞑靼商队剑拔弩张,关键时刻更有与雨化田长相极其相似的卜仓舟(陈坤 饰)与女侠客顾少棠(李宇春 饰)投宿客栈。不久,赵怀安一众也偷偷潜至龙门。
各方势力云集于此,新的正邪之战即将展开,更有天大的秘密即将揭开……
2011年12月20日 看过
五爷总结得很好了,但是吐完了槽我还是会继续去电影院N番目的,不要问我为啥么,我也不知道啊。
中国 徐克 武侠
无底洞 (2011) 豆瓣
6.5 (8 个评分) 导演: 江涛 演员: 沙溢 / 瞿颖
其它标题: One Wrong Step
舒楠(沙溢 饰)自考取律师资格证书以来,由于秉性耿直执拗,一直接不到象样点的大案子,沦落到摆摊卖书的境地。一个偶然的事件,使舒楠走到了职业的风口浪尖上。怀孕女孩晓雨(叶青 饰)由于所住房屋倒塌造成流产,决心状告房产开发商,索取巨额赔偿,舒楠自告奋勇当其代理人,准备打一场漂亮官司,同时也赚一笔数目不菲的律师费。可诉讼开始后,舒楠发现一连串的蹊跷事,首先晓雨跟开发商之间就有着某中令人费解的联系,而晓雨的男友杜杰(王伟男 饰)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房地产老板(吴卫东 饰)为何轻易答应了天文数字的赔偿,思来想去,舒楠感觉自己落入了一个不可名状的深潭......
2011年11月15日 看过 故事挺好的,导演功力差了点儿
中国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6.5 (526 个评分) 作者: 高铭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 2 其它标题: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此书是国内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
2011年11月12日 已读
刚开始看很激动,第二天接着看不知为何就觉得很催眠……其实跟蹲在平行宇宙、靛蓝联邦之类的小组多扒拉一下帖子差不多。这个书就相当于一个神棍精选集吧,挺有意思的。
中国 心理学
根源中国 西藏一 豆瓣
Various Artists
发布日期 2007年2月1日 出版发行: 摩登天空
摩登天空今年年初成立了一个厂牌,天空世界音乐,厂牌的成立旨在以向世界推广中国各地区的原生态音乐为己任。这次推出的包括《根源中国-西藏》系列,以及来自西藏的第一支摇滚乐队“天杵乐队”的《天杵2》。
《根源中国——西藏》是《根源中国》系列的第一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西藏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域一直情有独钟的摩登老板沈黎晖亲自带队,和录音师等工作人员共同赴西藏采录当地的原生态音乐。在长达一个月的录制过程中,在辗转了多个城市并寻访了众多西藏当地民间音乐高手后,这套双张唱片成功的收录下了包括:转经歌、赶羊歌、王子唱腔、龙宫神女唱腔、昌都酒歌、扎念琴演奏等传统民族歌曲,以及藏戏(苏吉尼玛唱腔)和劳动歌等珍贵的西藏民间音乐录音。《根源中国——西藏》不同于唱片工业生产线上的唱片产品,由于是采录当地的原生态音乐,她更类似于手工制品,具有无法重复的唯一性。在唱片中自然的环境声与音乐融为一体,也许你可以仅仅用听觉就可以感受到高原空气的味道。
而来自“天杵乐队”的新专辑《天杵2》的推出,则是一次全方位展示西藏音乐的机会。“天杵乐队”是西藏第一支摇滚乐队,也是西藏最为成熟的一支乐队。唱片融合了包括:布鲁斯,FUSION,民族音乐甚至说唱等多重音乐元素。
留住手艺 (2012) 豆瓣
导演: 汪骢 演员: 赵可 / 霍斌武
2012-07-23(第01集)主题:蔚县剪纸·雕刻时光
2012-07-24(第02集)主题:探秘苗族银饰
2012-07-25(第03集)主题:武强年画
2012-07-26(第04集)主题:易水古砚
2012-07-27(第05集)主题:千年辉煌铸金箔
2012-07-30(第06集)主题:精美超群·金漆镶嵌
2012-07-31(第07集)主题:玉屏箫笛传风声
2012-08-01(第08集)主题:古琴斫琴师王鹏
2012-08-02(第09集)主题:孔家的“曹氏风筝”
2012-08-03(第10集)主题:再现经典·木版水印
2012-08-06(第11集)主题:守望蓝夹缬
2012-08-07(第12集)主题:桃园深处话龙舟
2012-08-08(第13集)主题:陶坛一秀建水紫陶
2012-08-09(第14集)主题:浴火重生细纹刻纸
2012-08-10(第15集)主题:寿纸千年连四纸
2012-08-13(第16集)主题:神奇的万载花炮
2012-08-14(第17集)主题:苗族刺绣
2012-08-15(第18集)主题:寻觅乌铜走银
2012-08-16(第19集)主题:百日千工织云锦
2012-08-17(第20集)主题:纤手神功琢玉雕
2012-08-20(第21集)主题:妙手扎作黎家狮
2012-08-21(第22集)主题:衣袂飘舞香云纱
2012-08-22(第23集)主题:石破天惊曲阳石雕
2012-08-23(第24集)主题:朴素的美·大名草编
2012-08-24(第25集)主题:天工夺巧·扬州漆器
2012-08-27(第26集)主题:石湾陶艺胜天下
2012-08-28(第27集)主题:重塑越窑青瓷
2012-08-29(第28集)主题:传承经典明式家具
2012-08-30(第29集)主题:千年木活字
2012-08-31(第30集)主题:姑苏绝技折扇制作
2012-09-03(第31集)主题:勒古家的银饰
2012-09-04(第32集)主题:三千年的漆艺
2012-09-05(第33集)主题:蜀锦的血脉
2012-09-06(第34集)主题:直隶官府菜
2012-09-07(第35集)主题:蜀绣的传承
2012-09-10(第36集)主题:留青竹刻
2012-09-11(第37集)主题:神奇窑变无价钧瓷
2012-09-12(第38集)主题:中国泰顺木拱桥
2012-09-13(第39集)主题:无锡精微绣
2012-09-14(第40集)主题:戏装制作百年情
2012-09-17(第41集)主题:中国风韵龙凤旗袍
2012-09-18(第42集)主题:年画魁首杨柳青
2012-09-19(第43集)主题:精巧之美·苏绣技艺
2012-09-20(第44集)主题:朱仙镇木版年画
2012-09-21(第45集)主题:手上功夫·惠山泥人
2012-09-24(第46集)主题:千锤百炼铸龙泉
2012-09-25(第47集)主题:千年黎侯虎
2012-09-26(第48集)主题:汴京灯笼张
2012-09-27(第49集)主题:立体国画上党堆锦
2012-09-28(第50集)主题:皮影传承人魏金全
园冶注释(第二版) 豆瓣
作者: [明] 计成 原著 / 陈植 注释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园冶》是我国明代关于造园理论的一本专著,也是一部宝贵的历史文艺资料。作者对造园艺术中的指导思想、园址选择、建筑布局、山、铺地、借景等均作了系统阐述。
巴史别观 豆瓣
作者: 张良皋 建筑书店(原建筑社) 2006 - 5
本书主要阐明:中国大历史应自元谋/巫山猿人开篇;中国文明之源在大西南巴域;巴文化是楚文化的基础,楚文化是汉文化的前身,汉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主体;巴文化之传播远到玛雅。本书主要章节内容如下:一、整合冰山一角——庸国;二图像巴史;三、广说盐;四、沼泽开发与文明兴起;五、泛巴文化论。
2011年9月24日 已读
武陵人未归,柳州城依在。太有趣了!太有趣了!
中国 历史 建筑
百年衣裳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袁仄 / 胡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8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其变化之速、之烈,是以往各世纪难以企及的。在此期间,中国人的服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垂衣裳而治天下”,中国历朝严格的服饰制度是不可等闲视之的。满清入关,直接带来了中国服饰的重大变化,20世纪的前十年,男人还是长袍马褂为主,女人则是满汉融和的清式服装。辛亥革命后,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了《服制》法令,西式服制列入法令,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纪元。20年代,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北上,他常穿一种新式服装,既以他命名的“中山装”,同时,服装出现了精彩纷呈的迹象。而真正出现精彩纷呈的,是30年代,尤其是女装,过去的旗装,成为有腰身的旗袍,还有学生装、西装、连衣裙……50年代,终止了原来的服装进程,建立了一种新的“时尚”,简朴服饰和审美意识影响了以后几十年……改革开放以后,蓝灰人流发生了重大改变,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作者在谈服饰变化时始终与时代变换息息相关,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人们审美与历史的关系,还知道许多我们不知或从注意过的东西。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豆瓣
作者: 常璩 / 校注 任乃强 译者: 任乃强 注解 上海古籍 2007 - 4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的校勘记,以单行小字夹于正文中间,辑补文字于字下加▲符号,删去之文字排小一号字,并加圆括弧以表明之,注释置于整理者所分各章之后。《华阳国志》是一部有影响的历史、地理着作,《四库全书》入史部载记类,近人则往往将其划入地方志中,并被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志之一。
作者常璩(约公元二九一-三六一),东晋蜀郡江原(今四川崇庆)人。自后汉迄晋世,常氏世代为官,为江原巨族。常璩少年时,得遍读先世遗书,颇负才名。氐人李氏在四川建立成汉政权以后,注意网罗旧家大族。李期、李寿之世,常璩任成汉史官,获读宫中图籍版档,曾撰《梁益二州地志》、《巴汉志》、《蜀志》、《南中志》等书多种。东晋永和三年(三四七),桓温伐蜀,璩与中书监王嘏等劝李势降晋。入晋后,因受歧视,不复汲汲仕进,乃怀愤裒削旧作,为《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十二卷,分为两大部分,前四卷《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为地理之部,所涉及的疆域,北起今陕甘南部,南到今滇南和滇西南边境,西起今川西地区,东至长江三峡地区。后九卷是对我国西南地区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载,从远古蚕丛、鱼凫的传说时期起,至东晋咸康五年(三三九)止,其叙述的侧重点,则在公孙述、刘焉据蜀时期,三国蜀汉时期和氐李成汉统治时期。
此书体制完备,资料丰富,考证翔实,文笔富赡。草创始就,即倍受重视。范晔着《后汉书》,裴松之注《三国志》,曾大量采取其文,后来崔鸿着《十六国春秋》、郦道元注《水经》、刘昭注《后汉志》,凡涉及西南史地者,亦无不尽量吸收《华阳国志》的成果。从《隋书.经籍志》开始,历代书志均加着录。任乃强先生认为“其开我国地方史志创造之局,有如《史记》之于我国史籍”,是有道理的。
《华阳国志》版本很多,北宋有元丰吕大防成都刻本,南宋有嘉泰李□邛州刻本,原本均已佚。明清而下,翻刻传抄者更多,今存之各种本子,有三十种。任乃强先生整理此书,以清廖寅题襟馆本为底本,校以现存所有版本(其中包括被任先生本人认为反映了元丰本面貌的何焯校本),参考大量有关典籍,进行校勘、标点、辑补、注释、附加论述及绘图。其校、点和补均反覆斟酌,极见功力。其注释、附论和插图,对书中所涉及的我国西南地区的地理沿革、历史事件、人物事迹、民族形成、经济发展、土风民俗、物产资源、着作学术等方面及古西南地区同内地的关系、古西南地区同印度的文化交流等等,作了详细的阐述,有不少独到的见解。由于任先生对西南地区的地理、历史十分谙熟,而又能运用文字、音韵、训诂的传统方法,其所考订,每能贯通历史文献、出土材料和实地情形,娓娓而谈,令人信服。在整理《华阳国志》的同时,任先生又综合各方面的材料,纠正了《汉书》及其颜注、《后汉书》及其李注、刘昭注、《三国志》及其裴注、《水经注》、《晋书》、《资治通鉴》及其胡注的若干谬误。这些工作,对于研究西南史地,探讨西南地区民族发展史和地区经济发展史等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应当说明的是,作先生之校勘,偶有未说明所据版本而仅依文理改动者,又其所辑补的文字,除诸书明引为《华阳国志》之原文以外,亦有以他书之有关段落词句以意补之者。这种做法,同一般遵循的辑校原则有不尽合处。好在校勘记中对校改、增补文字的来历及其校补理由均有说明,并有统一的标记与原文区别,读者仍可清楚地看到底本的面目。在注释中,亦有一些未提供足够证据而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推断成份,我们仍依原稿排印,读者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作出判断。在出土文物不断增多,资料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这些问题,将会进一步得出更具说服力的结论。
晚期巴蜀青铜器技术研究及兵器斑纹工艺探讨 豆瓣
作者: 姚智辉 科学出版社 2006 - 6
《晚期巴蜀青铜器技术研究及兵器斑纹工艺探讨》采用金相显微镜、SEM、EDS、XRD等手段,对成都平原及其峡江流域10余处遗址出土的157件器物进行截面或表面成分及金相、矿相的成分研究;并通过宏观观察与微观分析及采用模拟试验方法,对巴蜀兵器上独具特色的虎斑纹进行工艺上的探讨。进一步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巴蜀青铜文化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达到了其成熟与鼎盛时期,巴蜀文化虽然受NT‘外来文化的一定影响,但不同于周边文化的自身发展仍是其主流,而表面斑纹则可能是热镀锡及镀锡后退火处理形成的。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全两册) 豆瓣
作者: 方国瑜 中华书局 1987 - 10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集中对我国西南地区从上古到明清时期的历史地名加以考释,以时间顺序分为六篇,每篇先列概说,然后再一一详考地名。《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套装共2册)》对现存的文献资料基本搜罗殆尽,考证严密,是西南历史地理研究的基本工具书。
中国移民史(第1卷) 豆瓣
作者: 葛剑雄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7 - 7
《中国移民史(第1卷)(精)》是目前国内外最完整、系统的中国移民史,论述了自先秦时代至20世纪40年代发生在中国境内的移民,对其中主要的移民运动,一般都说明其起因、迁移对象、迁移时间、迁入地、迁出地、迁移路线及方向、定居过程和产生的影响,并尽可能作定量分析,总结其规律。全书约260万字,共分6卷:第一卷为全书导论和大事年表。导论界定移民的定义和全书的研究范围,确定中国移民史的分期、移民的类型和特点,阐述研究中国移民史的意义,并介绍研究中国移民史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大事年表则列出自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949年间可考的主要移民及有关大事。第二卷至第六卷分别为先秦至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金元时期、明时期、清和民国时期的断代论述,均列有大量统计表格和地图。各卷的后记对相关的学术史和作者的研究方法作简要的说明。各卷按统一的体例撰写,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中国移民史(第1卷)(精)》可供历史、人口、地理、社会、经济、文化、民族、地方史等学科的专业人员,政府有关部门,大专院校的教学和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相关学科研究生的教材。第一卷可作移民史概论教材和工具书。
本卷为全书导论和大事年表。导论分别界定《中国移民史(第1卷)(精)》所用移民的定义和涉及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划分中国移民史的阶段,归纳出历代移民的类型和特点,从移民对中国历史重大贡献的角度阐述研究中国移民史的意义,介绍研究中国移民史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这是对移民史理论和方法论的总结,可作为中国移民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书,也可作为移民史概论的教材。大事年表列出自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949年间可考的主要移民及有关大事,既可查对全书的内容,也可单独用作工具书。
中国风俗通史: 魏晋南北朝卷 豆瓣
作者: 陈高华, 徐吉军, 张承宗, 魏向东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 11
风俗的内涵极其广泛,涉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诸多层面,历来有关研究著作论述的范围颇有出入,我们经过多次讨论,在认真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力求有所突破。接其内容和形式,将其分为饮食、服饰、居住、交通、婚姻、丧葬、寿诞、卫生保健、交际、经济生产、娱乐、宗教信仰等大项,并努力探讨各个时代风俗的基本特征及演变规律。
本书按时代划分,共分为原始社会、夏商、两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民事十二卷,力图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风俗发展的历史轨迹,至于各卷的章目设置。本着“求朋同,存小异”的原则,力求反映各个时代的风俗特点。
斗栱 豆瓣
作者: 潘德华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 10
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魅力却又最为深奥的部分。它以極为简单又極標準化的構件,组成了千姿百态又千变万化的种类,承擔起中国建筑中出檐懸挑、承手艺梁袱、装点檐下、顯示等级等功能,其检讨卯之精巧又作为中国建筑木工技术的最高典范。本书作者在这一领域中研究兴實中式逹四十余年,並以十二年的努力寫成此书。斗栱的歷代變化悉收书中,榫卯之堂奥盡呈眼底,共绘图纸三百余幅,照片一百四十余张,斗栱分件图一千余件,可谓斗栱研究之宏大展覧。
本书是古建筑设计兴施工、古建筑保護兴修善、建筑歷史研究兴教学的一本全新的不可多得的参考工具书,適合於中外研究中图傅统建筑的学者、大专院校师生、古建筑公司、古建筑设计院及古建筑爱好者阅读。
匠学七说 豆瓣
作者: 张良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 1
建筑,作为文化载体,大于器物,早于典册,久于金石。从建筑入手,研究人类文化,本当顺理成章。目前,不论中外,说起“建筑文化”一词总显陌生,但无妨中国自我作古。中国建筑文化融合得如此紧密,如此悠久,如此普遍,以致人们完全不感觉其存在。所谓“行之而不著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孟子·尽心》)本书将建筑与传统文化,都为《匠学七说》,务在发前人之所未发,唯陈言之务去。本书将建筑与传统文化,都为《匠学七说》,务在发前人之所未发,唯陈言之务去。每念筚路蓝缕,自必仰止往哲;至于宏文大论,但能期之来贤。容我亡冀千虑一得,多言或中,足矣。
图像中国建筑史 豆瓣
作者: 梁思成 英文原著 / 费慰梅 编 译者: 梁从诫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1 - 1
《图像中国建筑史》是已故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早年用英文写成的一部简明的中国建筑史,旨在借大量照片和图版,就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及其形制的演变,向西方读者作个通俗的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