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
春晓 豆瓣
7.5 (20 个评分) 羽果
发布日期 2008年1月1日
羽果乐队2008最新单曲《春晓》以南宋诗人陆游与唐婉的绝美爱情故事为创作背景,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加入成为乐队音乐创作的一次全新的尝试。在加入了古筝的演奏,使其成为串联音乐的主线的同时,民族打击乐器的点缀也让作品中国韵味十足。另外,整首单曲在浓重的弦乐背景中,尤其是小提组和中提组的交相辉映下,更显得大气而沉稳。单曲中,主唱谢晖在副歌部分所采用的戏曲唱腔的方式,更是完美的将这首作品进行了升华!作为单曲的《序》和尾声的《忆沈园》,也成为了这首作品不可分割的部分,简短精妙,轻吟的女声和悠扬的笛声可谓美轮美奂,正如曲名所要表达的,爱是古今永恒的主题,无论多少悲欢离合,它依然像春天的清晨一般充满美好和希望。
关于《春晓》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诗句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让陆游与唐婉的一段凄美情事传为千古佳话,也成为了羽果乐队这首新单曲《春晓》的创作灵感来源。
一个偶然的旋律动机促成了这首歌雏形的产生,随性地发挥是乐队一直以来的创作习惯,这次中国的民族调式成为尝试的新元素。在不断地修改与完善过程中,除了保持乐队一贯的流畅风格外,越来越多的民族元素注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入了古筝的演奏,使其成为串联音乐的主线,另外民族打击乐器的点缀也让作品中国味十足。而单曲中另一大特色是唱法上的突破,在作品的副歌部分完全采用了中国的戏曲唱腔,随着段落的变化而产生的真假声变化,其转换的自然圆润也为乐迷津津乐道。这次无论从编曲还是演唱等多方面,乐队都做出了很多不一样的尝试和突破,使单曲《春晓》的风格与乐队之前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让人为之眼前一亮。另外,作为单曲的《序》和尾声的《忆沈园》成为这次作品不可分割的部分,简短精妙,无论是轻吟的女声还是悠扬的笛声都和单曲《春晓》一样叙说着一个完整的故事。
《春晓》以陆游与唐婉的凄美爱情为创作点,着重表达离人思念的忧伤和对岁月弄人的感慨。在故事中,陆游迫于世俗与唐婉分离,多年后沈园偶遇,虽已物是人非,心中却依旧难以放下,最后都抱憾而终,其中的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依然在不断地上演,所以歌词当中也是白话文与文言文相结合,唱腔也是相互转换,形成古今的交织与对话,叙说的却是同一个主题。但不管如何,时光总是在流转,有“秋风落叶花残香”就还会有“百花依旧笑春风” ,正如歌名《春晓》,爱是人类永远的主题,它永远像春天的黎明一样充满着希望,无论是古老的凄美传说还是现代的悲欢离合,都将随风而去成为往昔。
《春晓》
曲:谢晖 词:谢俊 古筝:郑喻玥
暮色掩冷窗,笑也泪成霜
可是你,带走了,晚霞的思念长?
为什么,为什么,又染红了远方
留一盏月光,放在我心上
温暖着,我依然,夜未眠的脸庞
为什么,为什么,只不过梦一场
昨夜星辰细数冷暖
谁在风中吟唱悲欢
莫笑痴心人多情
怎奈何世事变幻
秋风叶落花残香
怎不叫人寸肠断(人寸肠断)
莫笑痴心人多情
怎奈何世事变幻
待今宵又成往昔
百花依旧笑春风
谭盾《鬼戏》 豆瓣
7.8 (9 个评分) 克罗那斯四重奏 The Kronos Quartet / 吴蛮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1997年3月18日 出版发行: Nonesuch
谭盾的这部作品到底如何归类?颇让我这个半吊子乐迷踌躇了很久。且不说kronos弦乐四重奏有流行古典之名,又掺杂了颇多其他风格,吴蛮的琵琶怎么都无法归在古典之中吧?民乐也显然不是。姑且放在新世纪音乐中吧。谭盾的东西其实听得不多,这部作品真是深深打动了我。希望大家也都喜欢。
谭盾为琵琶与弦乐四重奏而创作的这部新奇、富于探索性的多媒体音乐作品,糅合了中国皮影、民谣《小白菜》和琵琶演奏,在『水乐』、『金乐』和『纸乐』中,呈现出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奇特音响世界,同时,作曲家试图把剧场表演、多媒体艺术与乐队融合起来的手法,让观众看到了节奏,看到了声音,同时又听到了颜色。『如梦游般行走』的演奏者,在叫喊中释放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绪,提琴的弓子则与中国的铜锣在水中吟唱。琵琶演奏家吴蛮的歌声在弦乐四重奏的映衬下,表现出一种文化的冲撞与融合。
China 豆瓣
Paul Horn
发布日期 1992年1月23日 出版发行: Kuckuck Records
失落的道家琴声 豆瓣
8.9 (7 个评分) 卢家炳 / Lo Ka Ping
发布日期 2002年2月26日 出版发行: Arbiter
《失落的道家琴声》出品人说明
偶然和机遇可能会开启非凡和遗失传奇的大门。卢家炳的录音失而复得,正是如命运的反复无常。已故的特里斯.斯特(Teresa Sterne)在“无以匹敌排行榜”雄踞超过十年,是一位令人敬爱的朋友和同事。直至于2000年不幸离世,她是“阿比特出版社”(world Arbiter)台前幕后的指路明灯。在60年代后期,她创造和引入了“世界音乐”的观念,并因此在音乐上冠以“国际性”的种类,然而命运又一次慢慢沉寂下去。认识她的人都被她广博的学识震惊,在她家里,许多神秘的箱子和大量到处放置的文件----其中记载着她为其曾经编辑的艺术家制作成的回忆录。可惜的是,疾病摧毁了她的恢复力和非凡的毅力。当她长眠之后,我收拾整理她的遗物,她在遗嘱中特别说明把她的文件发往各种不同的目的地,其中发现了几个小盒子中,有几盒录音带,需要寄给那些使她的计划得以实现的人。崔斯(Tracey)曾回想起一盒由年老的达格兄弟(dargar brother)制作的一盒试音带,(杰出的印度dhrupad歌唱家)其传奇内容不大,但意义却无限深远,它们是刚刚兴起的,只是一些小曲目,不足以用以出版,太可惜的一些宝贝,我送给认识的人。另一盒来自香港,由一位来自中文大学浸会学院的美籍教授寄来,我把这些神秘的录音带带回家作研究之用。
中国的音乐文化常常被著名的京剧(戏曲)所支配,流行音乐作为每天的活动背景,然而当真正的传统音乐被放送时,通常被认为是过分高估和缺乏鼓舞的。在其中一个盒子内放着一位充满活力的老人的照片(被作为封面照)在门前的琴台上摆放着几种不同形状的香炉,老人正要他弹奏一种罕见的乐器----古琴。在这些小磁带旁,放着一封充满爱意的电报,其中写道:1970年5月31日
亲爱的斯特小姐(MISS Sterne):
在你3月2日的来信中提到,你想支持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传统古琴的项目在你的“探索者”系列当中,自从那时起,我一直致力于这项工作,并有一些实质的东西给你。
我有一盒录音带,其中第一面是4首传统曲目,第二面是4首原创曲目,是一位家住香港的老琴家所作,我准备寄给你一式两份这些试听带,但没有提供文件证明材料,浪漫的中文文字,所有这些随后送给你。
随录音带附上一张卢老先生的照片,这你可能会考虑作为录音带的封面,并有一些卢收集的明、清时期的古琴照片(彩色)
只要你想要,我的注释内容或可详尽或可简约,因为我现在正在做有关古琴的注释、录音和分析工作。
你所透露有关古琴的录音工作,将会是对国际音乐界的一次颇具价值得贡献,并拓宽了这一领域。由你提供的目录引起相关的兴趣,在这一时期,好的古琴表演是极其罕见的。
如果你决定参与这次录音制作,我们可以讨论相关的条款,然而,倘若你不希望参与这次录音制作计划,请将相关的录音带和照片寄还给我。
谢谢你的支持
祁伟奥 Dale A Craig
我们不得而知TRACEY放弃这项计划的原因,或为什么她却还要保存这些录音带,因为她是极为勤勉和认真的。她为什么这样呢?
那是一种动人心弦的艺术。布赖。怀利。约翰逊(Blind wille johnson)对这些由明代古琴演奏的音乐第一印象是:在浓密的琴音旋律中,如同看到水墨画在眼前舞动,在琴声中获得生命力,各种各样的自然意境在琴的和声中释放。手指在丝弦上所发出的声音如同琴的呼吸。卢的《雁落平沙》一开始对基本音调的无主题运用,与印度维那琴所弹的RAGA曲调很相似,这使人联想起这种演奏最早源自印度佛教僧侣。
琴直接受佛教徒的影响,其中许多琴师都是著名的僧人,如唐朝的颖师,宋朝的义海和梁渔(音译LIANG YU),当一些佛教人士来到中国,并随之带来了类似琴的乐器,而中国的学者既研究中国的琴又研究这些外来的琴。我们发现,如宋代的著名诗人欧阳修在诗中赞赏知白大师用印度弦琴(可能是印度七弦琴)的演奏。(大约出现在公元1007---1072年)。
古力(GULIK)指出了仪式和自我线化的方面:这使演奏古琴成为一种神秘的活动,一种与神秘力量交流的沟通方式,我认为,这毫无疑问是直接受冥想的影响。
由佛教影响出现的结果是,一首名为《释谈章》的琴曲,表现一种禅定的奇妙方式,一种佛教的戒律。这种音乐的`旋律是纯印度式的,一些颤音和滑音产生了不断的装饰音。这种佛教的咒音的梵乐唱法到今天在中国、日本也有。文字也有记录,相当一部分转录在复杂的梵文里---通常为佛教戒律的语言,正如许多旧式的开篇,向佛,法,僧三宝敬礼一样。
斯特对录音带不刻意的保存,让这种录音能幸存至今。然而与博士祁伟奥在信中日期显示,三十年时光转眼即逝,却只有十八分钟的录音保留了这位稀有艺术家的作品。是他通过琴韵阐明了中国学问的灵魂。
卢家炳在哪里?祁伟奥教授在哪里?不断与他的同事联系也毫无结果,学院的同事提供有出入的线索,然而可以确定祁伟奥博士离开香港有30年,可能到了西澳。与杰出的音乐家罗伯特加菲(ROBERT GARFIAS)谈论此事,他提供一位在香港的同学,其建议联系在香港的唐健垣教授和唐世璋(JOHN THOMPSON),一位琴家,学者和研究者。他的网址是[
]。他有大量古琴的资料。
为了研究古琴的方便,打了许多电话,祁伟奥第二天早上从北加利福尼亚洲打来电话,他担心没有卢家炳的录音幸存,他建议我联系三蕃市的中国文化中心,因为那里有卢家炳的手稿和遗物。但在档案管理处的搜寻是徒劳无功的,正如由祁伟奥八年后寄存的手稿不知去向一样。
再次听到这些70年代的录音带时,祁伟奥写道:“现在我可以再一次确定他是一位几乎在完全隔离状态下获得成就的大师。30年之后,我能以更广阔的视野,倾听这种与印度锡塔琴相类似的音乐,这种纯粹的琴音体现了丰满和富于表现力的内涵,难道这种象钟声一样的琴音不美妙和谐吗?
“我找到了一些卢家炳所弹的曲目:《归去来辞》,《平沙落雁》,《凤鸣丹山》,《释谈章》,(传统曲目)《月下吟》,《孤鸿》,《逍遥游》,《午夜焚修》(卢家柄的自作曲)。它们在1970年3月至5月灌录而成,其中4首在录音带上,我寄给你的朋友,我现在不知其余4首在哪里。我猜想我的`太太把它们从澳洲带到落杉机了,多么大的遗憾啊!”
祁伟奥博士在他的阁楼中发现了一个被遗忘的三寸长磁带,有《水仙》和《碧云深》。唐世璋(JOHN THOMPSON)有一盒质量很差的录音带,因为这盒录音带是1971年在卢家炳家中录的。其中包括古力(GULIK)推荐的《释谈章》。其中仅两首可以收录。其中的`都收复无望。有一盒中有1971年在香港港九大会堂表演晚会上,卢家炳的独奏表演,这是祁伟奥再次检查自己的阁楼而发现的,所以祁伟奥相信这一次是卢家炳本人一生中唯一一次公开的表演。唐健垣教授回忆到卢家炳在古琴发展史上虽然仅有一次公开演出,可惜没有录音。
卢家炳享年84岁,(至1981年)根据唐健垣说,他的家人自他去世后或在加拿大或在美国定居。我们希望这些磁带,包括他的私人藏品得以公诸于世,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种音乐。
有迹象表明卢家炳是如何走上弹奏古琴之路吗?祁伟奥写道:“不,他从来没有提起过,但我认为他是自然而然的,作为一种智慧和道德约束,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会问自己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选择了古琴,还是古琴选择了我?这个问题也许他也碰到过。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只在公共场合演奏了一次,我想是因为我的热情和我们的友谊促成的。而且他是个多才多艺的音乐家,但他已垂垂老矣,想给更多的听众最终留下一些东西。”
以下由祁伟奥博士所写的文章(即广州音乐家---卢家炳),是对他的作品以及对这种独特乐器感兴趣的人所作,其目的是通过卢家炳的琴音表达一种道家思想。
卢家炳的传奇恰恰说明他是一个学者型的琴家,如郑隐荪(zheng ying sun)和徐元白一样,是一个少有的例子,他们两人的作品在40年代录音带和唱片里有保留。查阜西是一个杰出的琴家,他正是这种独特音乐的记录者,他在 1946年至1948年作为一个高级空军飞行员到达美国,并且从中国广播电台带来了这些公开的录音资料。他回到了中国,并拒绝了蒋介石邀请其加入台湾空军。为了表彰他投诚的义举,毛泽东政府准许他从事有关古琴的出版研究工作,并委派他负责整理琴谱工作。
-----Allan Evans(艾伦 爱瓦斯)2001年
翻译---李永欣 润饰---许海帆
静夜思 豆瓣
9.4 (13 个评分) 王心心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風潮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本專輯入圍 第15屆金曲獎「最佳民族樂曲專輯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
最流行的復古風潮 與南管最美麗的邂逅~「靜夜思」
「這種藝術性所深藏的底蘊及內涵,實非一朝一夕之功,也只有心心才能如此表現,如此詮釋。」--邱坤良
「每一次聽到王心心呤唱,我都會偷偷地流下眼淚。我感覺在那個時候,真正的看到了一種傳統女人所處於的獨有世界觀。」--葉錦添
「這才是道地的唐詩吟唱,其韻味之沁芳齒牙,豈是一般運用國語或其他方言者所能比擬!」--曾永義
「王心心的唐詩吟唱則在此往前跨進了一大步,於是乃讓人既覺得通篇古意盎然,卻又章章生動,各有風姿。」--林谷芳
王心心說:「南管是我的搖籃曲」,這位當代最重要的南管音樂家一語道盡了她與南管深厚的因緣;她的南管演出,有種莫名的魅力,彷彿時空靜止在那悠遠的年代,世界媒體報導她是最具有東方古典美的演唱家。她致力於南管音樂的教育,並成立「心心南管樂坊」來培養更多的南管聽眾;這次她以南管吟唱唐詩,再現唐人聲腔音韻,並開啟了欣賞南管音樂的大門。
<2CD+南管曲譜>
CD1【南管唐詩吟唱】是王心心精選彈唱的14曲唐詩;
CD2【南管樂隊伴奏】則保留南管樂隊演奏部分,提供南管演唱的愛好者伴奏之用。
南管曲譜--全專輯14首南管唐詩之曲譜,含工尺譜與簡譜兩種,專業用、入門用皆宜。
丝路花雨(舞剧音乐) 豆瓣
甘肃省歌舞团(现甘肃敦煌艺术剧院)
发布日期 199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百利唱片
在唐代的河西走廊,飓风骤起;将波斯商人伊努思带领的商队卷入了风沙之中,伊努思被埋在沙堆里。中国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无意中发现了伊努思,及时救了他。神笔张父女与伊努思告别后,不幸为盗所劫,英娘被匪首窦虎劫走。英娘被迫学艺,在皮鞭和鼓乐声中长成了一个出色的歌舞伎艺人。五年后,窦虎带他的百戏班子来到敦煌市集,英娘含悲起舞,博得了众人的喝采,也引起了掌管市集贸易的官吏市令的邪念。这时,神笔张寻女也来到市集,终于与女儿英娘相遇。窦虎拿出伪造的“卖身契”,阻挠父女团聚;垂涎于英娘美色的市令也从中作梗。这时,在此经商的伊努思挺身而出,不惜以重金为英娘赎身。在莫高窟内,女儿的舞姿,激发了神笔张的灵感,绘出了敦煌壁画中的稀世珍品——《反弹琵琶伎乐天》。……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明·洞庭秋思 豆瓣 豆瓣
9.3 (6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北京中唱时代音像出版有限公司
洞庭秋水,骚人入梦。猿啼月冷,落叶满山。独立憔悴,斯人何在。抚琴长吟,西风盈袖。乐曲初见于明代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汪芝撰辑的《西麓堂琴统》,此后又有《琴书大全》等二十一部琴谱刊载此曲。大自然的秋意、洞庭湖的水天、醇厚的人情意味和文雅的音乐气质,正是这首小曲的无穷意境。而像《广陵散》、《酒狂》、《梅花三弄》这些乐曲,在内容上也与特定历史阶段的音乐文化活动有多种联系,所以长期作为音乐普及和音乐欣赏教学中常用的音乐名篇。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元·潼关怀古 豆瓣
9.7 (6 个评分) 未知艺术家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北京中唱时代音像出版有限公司
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潼关怀古·山坡羊》这一抒情名篇。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突出了历史的变迁。这首散曲意蕴深邃,感情悲愤沉郁,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先秦·汉魏六朝 豆瓣
9.3 (9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北京中唱时代音像出版有限公司
先秦·汉魏六朝时期的乐曲如“楚商”、“屈原问渡”等则完全是后人摹拟古风编创而成,从基于乐谱的音乐原貌的角度看,并无多少学术价值,但由于其中乐队使用的是1978年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原件,因而,即便从了解先秦钟磬乐器“本真”音色的单一角度考虑,此曲亦已具备了较高的欣赏价值。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宋·杏花天影 豆瓣
9.2 (10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北京中唱时代音像出版有限公司
《杏花天影》,词调名,又名《杏花天》。本篇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正月初二,恰是《踏莎行》“燕燕轻盈”的次日,均为恋情词,其对象显然亦是合肥结识的勾栏姐妹,但写作上二词异多同少。首先,前首是梦见伊人,惊醒成空,便假托对方幽魂,来而又去,故词中出现的人物以对方为主,而此词虽有遥想之词,如“想桃叶,当时唤渡”,但这种记忆也只是因柳丝别浦而起,何况那愁眼早被春风吹走,空余词人独倚兰桡,故此词的人物以词人自身为主。其次,就写景而言,前首颇有色彩,此词则哀婉清丽,悲苦动人。而前首的景亦仅末二句。极其幽独凄冷,家园难归,词人的自问已近一种哲理的探讨。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清·平沙落雁 豆瓣
9.7 (7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北京中唱时代音像出版有限公司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平沙落雁》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睛景。《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唐·霓裳羽衣
9.5 (11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北京中唱时代音像出版有限公司
唐代音乐中,最受世人瞩目并具有世界影响的,就是敦煌古乐。这里录制的,是根据已故上海音乐学院叶栋教授的译谱而演奏的曲目。另外,我们还收录了叶栋教授根据收录有唐代筝曲的日本筝谱集《仁智要录》解译的筝曲,这也是了解唐代音乐的宝贵音响资料。在收录的作品中,还有录制的被宋代词人姜白石发现的著名唐代法曲《霓裳羽衣曲》“中序”部分第一段乐曲。能够听到这样一段具典雅乐风的曲调,实在是难得。还有《阳关三叠》也是代表性作品,在文学史上,与这首乐曲相关的便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四季乐色(音乐画廊系列4) 豆瓣
史志有
发布日期 2007年12月14日 出版发行: 风潮唱片
如果您听过西方乔治·温斯顿的四季之美,那么您也该来听听东方史志有的四季乐色,品味一分真正属于东方人的四季闲情。

这辑由风靡欧洲坎城唱片大展的作曲家史志有,以中国历代四季名画为创作主题的专辑,结合了自然音响,把画中“小桥、流水,高山、峻岭,秋月、枫红,寒林、古寺”等,充满东方色彩的画意,巧妙的融入乐音之中。

从第一个音符开始,您便能在瞬间跳脱现代都市丛林,隐身到中国历代名画,在自然四季的天地间游走,笑看几度夕阳红,在东方的四季闲情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洒脱。

在古筝、琵琶、笙的新世纪乐风中,品赏中国历代四季名画。东方新世纪闲情音乐代表作。
豆瓣
晏景晟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详细内容: 01 芦笙恋歌02 月光下的风尾竹03 茉莉花04 金蛇狂舞05 紫竹调06 苏武牧羊07 晋调08 秦王破阵乐09 天山的节日10 挂红灯11 草原骑兵12 冬猎13 瑶族舞曲14 彝寨欢歌广告语: 本产品荣获2006年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制作金奖,销售金奖!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历史悠久,能奏和声。它以簧、管配合振动发音,簧片能在簧框中自由振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有了笙的雏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记载。“和”即是后世小笙的前身。《尔雅·释乐》记载:“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从战国到汉代的文献中,共同记载着笙和竽两种同类乐器。竽和笙的区别是:笙体小、簧少;竽体大、簧多。过去的笙,音域不广,一般只用于合奏或伴奏,很少用于独奏。在演奏乐曲遇到音不够时,常借音吹奏。如今,改革后的笙已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独奏乐器,既能演奏雄健有力的曲调。也能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在经历了现代文明的洗礼后,如今中国民乐正在与西方音乐的碰撞与交流中飞向世界的各个角落。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本专辑收录了由青年笙演奏家晏景晟演奏的最具代表性的笙乐曲,曲中朴素的自然美,注重刚柔并济,使音乐富于层次,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充分展示该乐器的功能及性能,既超值又具收藏意义,是一套难得的教材式民乐经典作品。有无歌词: 无
一意孤行 豆瓣
9.2 (12 个评分) 刘星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3年10月30日 出版发行: 雨果唱片
白色的雪地,绿色的小树和黑色的人,组成了一幅协调的图画,“一意孤行”一词让整个画面充满了随意不羁的气息,一种散淡的味道缓缓而来。

『一意孤行』是堪称新世纪音乐“中国拓荒者”刘星的第二张专辑,也是迄今为止最为大部分乐迷所知的专辑。比起以前的『无所事事』,刘星在『一意孤行』更强烈地流露了他的个性.

《一意孤行》本身比它的作者更有名气,这恐怕是刘星没有料到的。作为华人音乐的代表之一,本身是传统中国民乐中阮演奏家的刘星,使用传统民乐与现代电子合成乐互相融合,发行过《一意孤行》、《树》、《湖》等众多饱受好评的CD。

《一意孤行》这张专辑在我们面前,更多的是作为音响器材的试音碟,来评价一套系统的高低好坏,这当然说明了雨果唱片的录音方面的出色之处,但往往遗露了作为一张中国实验民乐最重要的部分--音乐性。

这张专辑很有中国古代君子的韵味,不是指它的韵律和节奏,它的韵律和节奏实际上是相当现代的,大量的电子成分充斥其间,却没有破坏掉它的骨架——绝对的中国味!

“闲云孤鹤”仿佛让我们身处峰峦之上,眼前是浮掠而过的万世光阴,脚下是翻卷汹涌的云海,心中无喜无悲。

《一意孤行》通篇都满是这种清淡的意味,如果对道教有所了解的话,我们会发现,这张CD中让我们体味到的,正是一种大道的感觉。

未能免俗的,也要提到它的音响效果,事实上也不必我们多说什么了,大家多看几篇音响系统的评测文章就一定会找到关于它的音效评价。大家不妨也试试看,“无所不至”一开始那一段贴着地面而来的低频,你的系统能听到吗?

子夜。我在听刘星的音乐专辑《一意孤行》。音韵从远古传来。携唐时风,挟宋时雨。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天籁。无端令人泫然。想多少才子佳人,白衣红颜,曲曲深情难诉。是谁不动声色地敲响前世今生的门扉?恨此身不能抛却三千俗尘,遂闭眼,缓缓飘入,沉浸于行云流水的古曲中,借曲洗涤久远迷失的灵魂。
问天 豆瓣
张维良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1997年8月1日 出版发行: 雨果唱片
荒凉的人间。生命的山川矗立在天地之间。
三个男声合音,在较高的音域上出现,庄严而深刻。人,在万物中意味甚麽?!
浓重的MIDI循环低音,巨大无形的天宇;埙,雄浑深远,广袤无垠的原野,奔腾的长流。天命,低温要真是高悬在长空中的利剑吗?!
雄壮的男声合唱,管子、大鼓,像圣堂上激烈的颂诵,越来越响亮,斩钉截铁,威武悲怆。在一个神秘的时刻,乾坤、生灵之门全部打开。
轰鸣渐渐远去,大地飘浮着回声。回声也消失殆尽。一切都隐没在沉寂的宇宙之中。

作曲、埙:张维良
编曲、MIDI:陈黔
男声:霍永刚
管子:李宾林
中国打击乐:王以东
男声和音伴唱:龙昊、袁小钢、宋战鹰
第一小提琴:刘云志、鲁斌、赵坤宇、程亚威、郑羲、李博彦
第二小提琴:邱澜、王婉宜、郑凯林、赵白桦、黄远浦、王大毛

驼道 Caravan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漫漫的黄沙道上,悠扬的驼铃声中,走来了一支驼背上的商旅,炊烟起处,热情的西域少女端上了香醇的美酒,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在驼道上颠簸了一天的商人,醉倒在遥远的异乡。
乐曲以鲜明的节奏,采用7/8、9/8的拍子交替出现。重音不规则的变化,三个埙和一支陶笛形成一组混合音,在欢快的气氛中进入主题。中段出现古筝和琵琶在强节奏中交融,华彩乐段以竹笛的音色吹出西域的歌声,后面回到主部再现,表现出古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作曲、埙(大、中)、陶笛、竹笛:张维良
编曲、MIDI:陈黔
古筝:常静
琵琶:陈一涵
手鼓:王以东

秋风 Autumn Breeze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秋风起了,委婉的埙扬起昨日的遐思。
秋叶落了,清丽的筝扫过满地的金黄。
在无伴奏女声和音的衬托下,往事的灯全部点亮了,如繁星闪烁在天际。
作曲、埙:张维良
编曲、MIDI:陈黔
古筝:常静
女声和音伴唱:吸引力和音组(王英姿、江竹、窦影)

锅庄 Guozhuang; Tibetan Bonfire Dance
黑暗笼罩着山野。阴湿的洞穴中走出茹毛饮血的先祖。
一个高音埙和一支排箫在四个低音埙浑厚的背景上盘旋,清澈明亮,那是人类寻找光明的眼睛。
快板,由梆笛和群埙交替出现。看啊,火!温暖、灼热,充满快乐和希望的美丽的火!弯曲黑暗,照亮了山川小路,驱散了寒冷,送来了美食……如神如圣的火!
火堆全部点燃。龙飞凤舞的火焰熊熊燃烧。狂欢的人们围着火堆顶礼膜拜,欢悦起舞。灸热的激情、豪迈的舞步和升腾的火焰一起汇成一片红色的海洋。
作曲、埙(大、中、小)、陶笛、竹笛:张维良
编曲、MIDI:陈黔
长号:曹军、高健男
男声和音伴唱:龙昊、袁小钢、宋战鹰
第一小提琴:刘云志、鲁斌、赵坤宇、程亚威、郑羲、李博彦
第二小提琴:邱澜、王婉宜、郑凯林、赵白桦、黄远浦、王大毛

飘零 Lament of the Refugees
部落之战,家园在硝烟中化作废墟。
凄婉的琵琶是一个少女悲凉的哭泣,「母亲,你在哪里?你可听见我的呼唤?血仍在涌,父兄的尸骨在墙边,到处光冲天……母亲啊,你在哪里?你可听见我的呼唤?」
埙在暗中对答,似母亲微弱的音声,似母亲明月般慈祥的脸。
作曲、埙:张维良
编曲、MIDI:陈黔
琵琶:陈一涵
中国打击乐:王以东
男声和音伴唱:龙昊、袁小钢、宋战鹰
女声和音伴唱:吸引力和音组(王英姿、江竹、窦影)

相和 Concord
「金灿灿的麦子,随风摇曳,收获的季节,兄弟们团聚。竹盘木碗,酒香饭足,你吹一只埙,我和一支笛。和乐安乐,莫如兄弟。」
音乐取自《诗经》「伯仲吹埙,仲氏吹篪。」的意境,表现兄弟和睦相处的情景 。
作曲、埙、篪:张维良
编曲、MIDI:陈黔
古琴:李凤云
女声和音伴唱:吸引力和音组(王英姿、江竹、窦影)

罗衣 Grace
渺渺的埙吹起,托起了一片罗衣。
柳阴莲丛,石桥画舫,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女声独唱清丽而激昂,红泥香径,碧水幽栏,罗绮锦绣,华盖缤纷,汇成红桑碧浪。
埙和女声交替出现,萨克斯管穿梭其间。灯火繁华处,画罗轻扇,映衬人面桃花。皎腕如雪,美目清扬。
音乐以京剧素材为依据,用两种节奏贯穿全曲,极具东方民族色彩,充份显现了中华女儿的娇娆多姿。
作曲、埙:张维良
编曲、MIDI:陈黔
女声:朱桦
长号:曹军、高建男
萨克斯管:杜银蛟
中国打击乐:王以东
中国乐器演奏:华夏室内乐团(三弦:赵承伟、扬琴:张侠、琵琶:陈一涵、古筝:常静)

苍莽 wilderness
乐曲由大段埙的自由演奏引入,这里有平沙漫漫,雁雪纷纷,也有千里黄云,万树梨花,更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节奏逐渐分明,尺八在低吟,与男声即兴对位,节奏越来越强劲,粗狼,奋进,充满生机,塞外的风沙飞雪,莽莽冰封,悠悠羌笛,与如斗的巨石,如链的苍山构成一幅壮丽的北国风光。
作曲、埙、尺八:张维良
编曲、MIDI:陈黔
男声:霍永刚
中国打击乐:王以东
男声和音乐伴唱:龙昊、袁小钢、宋战鹰

晨喧 Morning Chirps
芳树无人花自落,空山一路鸟空啼。
清晨静谧的树梢上,一支骨笛如小鸟在啼鸣,呼唤黎明第一道曙光。所有的鸟儿都醒了。五个埙,陶笛,骨哨模拟各种鸟叫,众鸟齐鸣,啁啾如歌。随着太阳的冉冉升起,迎来了一个喧闹着希望的早晨 。
作曲、埙(大、中、小)、陶笛、骨笛、骨哨:张维良
MIDI:陈黔
潇湘烟雨 豆瓣
史志有
发布日期 2006年5月24日 出版发行: 风潮唱片
一袭烟雨水色,使得江南水乡即使历经千古岁月,依然轻盈飘缈、婀娜多姿,留给人心三分滋润、七分梦幻,成为东方生活美学的心灵梦乡。无论是西湖那令人留连忘返的人间绝色,还是小镇水巷里那令人安定淡泊的寻常旧屋,生命在这里,似乎总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梦。
风靡欧洲的作曲家史志有,以江南音乐为底色,调弄出氤氲着山水灵气的新世纪旋律,再将古筝、箫、琵琶……,化作画家笔下一幅幅动人的江南水色。从翻天的钱塘江潮,走入宁静的小镇水巷,心就在这水乡乐音的温柔滋润中,氲满灵气,全然舒展。
南管散曲 CHINE-NAN KOUAN VOL.4-6 豆瓣 Discogs
9.7 (6 个评分) 蔡小月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9年9月30日 出版发行: NAIVE ASTREE/SILEX/VALOIS AUVIDIS
1982年,南聲社首次在巴黎舉辦南管音樂會,因聽眾反映熱烈,而將2小時的節目延長至8小時,當晚演出之CD發行後,在歐洲造成風靡。
本套專輯《南管散曲,第4─6集》即是Ocora在出版了《南管散曲,1─3集》後,在法國國家廣播電台與我國文建會的贊助下,共同完成的,收錄《三更弦》《看牡丹》《輕輕行》《望明月》《思想情人》《年久月深》《恨冤家》《山險峻》《推枕著衣》《非是阮》《感謝公主》《遠看見長亭》《為伊割吊》《書今寫了》《梧桐葉落》《我為你》《遙望情君》《昨冥一夢》《杯酒勸君》《誰人親像》共二十首曲子。
蔡小月的吟唱深情至極,令人久久不能平復。
太古引 豆瓣
范李彬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风潮
全球首張琴人自彈自唱 真情演出古琴新民謠風
最頂級的發燒琴歌饗宴:1999年美國AFIM『傳統世界音樂獎』─《迷胡》,原班人馬攜手出擊!
《太古引》琴歌─至性篇內蘊深厚、古意盎然傾聽琴歌真滋味:
這是一張「功力」深厚的琴歌專輯,「樂壇奇才」范李彬不僅以其低沉又高亢的歌聲與精湛的古琴彈奏,神韻俱佳的傳遞出生命悲喜、是非、得失的放曠與道情:更在一曲〈爐香讚〉中,跳脫人、琴的侷限,將自身化為琴弦的清唱,人琴合一地唱出一首充滿宗教聖潔之美的
「無弦琴歌」,令人歎為觀止。
夸父音樂製作人王森地、葛萊美獎「世界民族音樂獎」得主Kavichandran Alexander
(卡文山德蘭.亞歷山大),堅持最簡單、最接近原來形式的「二軌類比」錄音與真空管電子學,完全保持音樂在音響上的真實性及貫穿感情的連貫性。遠赴美國加州百年老教堂,以自然的音場、開闊的頻率響應和寬大的動態,為您捕捉最動聽的現場演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