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
三国 豆瓣
Various Artists
发布日期 2007年12月5日
出版发行:
星文
由瑞鸣音乐出品、星文唱片发行的音乐史诗《三国》,耗资百万,制作历时三年为近年音乐作品少有的大手笔,是继去年中国音画《清明上河图》之后又一个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品,该专辑将在07年12月全亚洲同步上市。
音乐专辑以《空城计》、《三顾茅庐》、《战官之渡》、《赤壁之战》、《千里走单骑》等十余个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故事为蓝本,创作出十余首形神兼备的音乐作品,以超大乐队编制,将中国民乐器和西洋乐器在真正意义上融合共通,用动人心魄的音乐语汇体味“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超然境界。这样一部结构博大、层次俨然的音乐史诗,藉由战争串起了时空的主题,却又在战争内外表达出各色相异的鲜明情绪:惨烈、辉煌、诡谲、悲凉、诙谐、喜庆,无不穷形尽相,动人心魄。
原创音乐大碟《三国》作曲家王宁博士,曾获“金钟奖”、“文华奖”等多种国内外音乐奖项。专辑录音邀请数近百位中西乐国手助阵。张强的琵琶,张维良的尺八,赵家珍的千年古琴,杜聪的笛箫,王建华的打击乐,还有中国交响乐团和中国爱乐乐团管弦乐的演奏家们,并特邀亚洲顶级录音大师李小沛先生操刀,于中国中央电视台气势恢宏的480平米录音棚,运用世界顶级录音设备,一气呵成完成精良录制,凌厉再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金戈铁马。瑞鸣音乐制作人亦专程到日本,于JVC-XRCD技术中心完成后期制作,并加入了年度的十大发烧唱片评比。
音乐专辑以《空城计》、《三顾茅庐》、《战官之渡》、《赤壁之战》、《千里走单骑》等十余个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故事为蓝本,创作出十余首形神兼备的音乐作品,以超大乐队编制,将中国民乐器和西洋乐器在真正意义上融合共通,用动人心魄的音乐语汇体味“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超然境界。这样一部结构博大、层次俨然的音乐史诗,藉由战争串起了时空的主题,却又在战争内外表达出各色相异的鲜明情绪:惨烈、辉煌、诡谲、悲凉、诙谐、喜庆,无不穷形尽相,动人心魄。
原创音乐大碟《三国》作曲家王宁博士,曾获“金钟奖”、“文华奖”等多种国内外音乐奖项。专辑录音邀请数近百位中西乐国手助阵。张强的琵琶,张维良的尺八,赵家珍的千年古琴,杜聪的笛箫,王建华的打击乐,还有中国交响乐团和中国爱乐乐团管弦乐的演奏家们,并特邀亚洲顶级录音大师李小沛先生操刀,于中国中央电视台气势恢宏的480平米录音棚,运用世界顶级录音设备,一气呵成完成精良录制,凌厉再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金戈铁马。瑞鸣音乐制作人亦专程到日本,于JVC-XRCD技术中心完成后期制作,并加入了年度的十大发烧唱片评比。
箜篌国手崔君芝 豆瓣
9.0 (8 个评分)
崔君芝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中国唱片成都公司
● 崔君芝,自幼受到了专业的音乐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1969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在校期间,她主修了钢琴、二胡、马头琴,曾在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就读两年,原是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奏员。她多次在重大比赛中获奖,在日本世界广播大赛上演奏的“清明上河图”获一等奖;创作的“湘妃竹”获全国第一届民族乐器创作评比二等奖;还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总部颁发的优秀表演创作奖章。她编写的教材《箜篌天地》是现代最早的关于箜篌演奏的权威着作。
目前崔君芝旅居美国,在圣荷西州立大学任教,同时担任中国音乐学院的客席教授和中国国际箜篌演奏团的艺术总监;美国密尔必达市为了表扬崔君芝多年来在美国各地推广中国音乐文化的贡献,宣布每年的11月1日为“中国箜篌日”。目前世界上能演奏箜篌的人大约有一百多位,都直接或间接的是崔君芝的学生。
崔君芝从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毕业后,在河北歌舞剧院工作时又掌握了竖琴的演奏技巧。1979年,她参加了箜篌的改制研究工作,致力于演奏方法的创新。因当时无人会弹奏箜篌,崔君芝只得自己摸索、研究,用她丰富的中西乐器学养,从竖琴、古筝、琵琶等古乐器中采撷精华,苦心琢磨演奏技巧。她翻阅了大量古代诗词歌赋,从中汲取营养和灵感,终于创造和掌握了箜篌的演奏方法,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位箜篌演奏家。1980年,我国箜篌开始登台演出,崔君芝满怀深情地说,从此就“把自己的生命与箜篌紧紧地联在一起了”。崔君芝因是中国第一个掌握现代箜篌演奏方法的人而被誉为“箜篌国手”。她常到各国访演,其出色的演奏使观众对中国文化更生倾慕。她说:“我就是想让更多的人认识箜篌,并通过箜篌了解中国文化。”在她的努力推动下,箜篌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
崔君芝的箜篌演奏,颇具现代感染力。1987年,崔君芝应世界竖琴大会邀请,参加了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国际竖琴盛会,使大会第一次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音乐大师梅纽因听了崔君芝清灵、古朴、典雅的演奏,非常赞赏;世界竖琴演奏大师苏姗?麦克当娜观摩其演奏后,评价她“是一个技术全面的、勇于革新的演奏家”。
● 乐器简介:
箜篌是一种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分为“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的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除宫廷雅乐使用外,也广泛流传民间。尤其在古代王室乐中,箜篌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演奏乐器之一。
卧箜篌与古琴、琵琶、古筝相类似,同属品柱一类的弹拨乐器,春秋战国时的楚国就已出现,汉代被作为“华夏正声”的代表乐器列入《清商乐》中。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就用“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来称赞刘兰芝有教养。卧箜篌在宋代后失传,却在朝鲜和日本得到了流传和改进,成为今天的玄琴和百济琴。
竖箜篌是古竖琴的一种,最早存在于古代巴比伦、埃及、希腊的音乐中,东汉时由波斯(今伊朗)传入我国。《隋书音乐志》记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为避免与汉族的箜篌混同,称竖箜篌,或“胡箜篌”。竖箜篌的形状像半截弓背,有曲形的共鸣槽,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还有脚柱和肋木,张着20多条弦,竖抱于怀,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弹奏,唐代杜佑《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而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唐代箜篌的演技很高,流传也较广泛,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被誉为唐诗中描写音乐题材的名篇。唐代诗人岑参、顾况、元稹、张祜、李商隐等,也都在诗作中完美地表达了箜篌的演奏技巧和美妙音响。
凤首箜篌是东晋初由印度经中亚传入我国的,以凤首为饰而得名。凤首箜篌形制与竖箜篌相近,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呈船形,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曲颈项端雕有凤头。在明代后失传。
为挖掘这一古老的传统音乐文化,箜篌的复制改革工作从19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取得成功。
1978年,国家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组建箜篌联合试制小组——组长是关立人,成员包括了舞台科技研究所王湘、苏州民族器乐一厂蒋柏松、沉阳音乐学院张琨。当时在中央民族乐团的崔君芝是作为主攻演奏方面的成员加入到这个小组的。
1980年4月,现代第一台箜篌——不转调箜篌由苏州民族器乐一厂制作完成,称为“雁柱箜篌”。雁柱箜篌借鉴了竖琴的弦列设计,采用筝式柱码,琴弦有72根(两弦同音),按C大调音阶排列,音域由A1~a3,达5个八度,音色明亮并与古筝相似,泛音效果犹如古琴,表现力十分丰富。可演奏琶音、和弦及复调旋律,演奏揉、滑、按、颤音效果更佳,从而形成雁柱箜篌特有的音响效果与民族风格。最适于独奏、重奏、为歌舞和其他乐器伴奏或加入民族管弦乐队演奏。雁柱箜篌是我国民族乐器改革中的成功之作,它标志着我国古代乐器箜篌不但复苏,而且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箜篌复制成功后,崔君芝也成了箜篌演奏第一人。
1981~1984年又先后设计并制成可转7个调的雁柱箜篌和全转调雁柱箜篌。全转调雁柱箜篌是一架大型弹弦乐器,高2米,宽90厘米、重42公斤,双排尼龙琴弦共有88条,音域由bB2~“#C4,达六个八度零两个音,转调后各音阶、音程关系准确,性能优越,既可演奏古今民族乐曲,又可演奏一切竖琴曲。由于左右两排弦同度,等于两架竖琴。弹奏泛音效果尤其显着,它的揉、滑、压、颤等音响,可完美表现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这是古代箜篌和现代竖琴所无法解决的。它还可以左右手同时在音色最美的中音区弹奏出旋律和伴奏,这也是其它乐器在目前还未能达到的。
目前崔君芝旅居美国,在圣荷西州立大学任教,同时担任中国音乐学院的客席教授和中国国际箜篌演奏团的艺术总监;美国密尔必达市为了表扬崔君芝多年来在美国各地推广中国音乐文化的贡献,宣布每年的11月1日为“中国箜篌日”。目前世界上能演奏箜篌的人大约有一百多位,都直接或间接的是崔君芝的学生。
崔君芝从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毕业后,在河北歌舞剧院工作时又掌握了竖琴的演奏技巧。1979年,她参加了箜篌的改制研究工作,致力于演奏方法的创新。因当时无人会弹奏箜篌,崔君芝只得自己摸索、研究,用她丰富的中西乐器学养,从竖琴、古筝、琵琶等古乐器中采撷精华,苦心琢磨演奏技巧。她翻阅了大量古代诗词歌赋,从中汲取营养和灵感,终于创造和掌握了箜篌的演奏方法,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位箜篌演奏家。1980年,我国箜篌开始登台演出,崔君芝满怀深情地说,从此就“把自己的生命与箜篌紧紧地联在一起了”。崔君芝因是中国第一个掌握现代箜篌演奏方法的人而被誉为“箜篌国手”。她常到各国访演,其出色的演奏使观众对中国文化更生倾慕。她说:“我就是想让更多的人认识箜篌,并通过箜篌了解中国文化。”在她的努力推动下,箜篌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
崔君芝的箜篌演奏,颇具现代感染力。1987年,崔君芝应世界竖琴大会邀请,参加了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国际竖琴盛会,使大会第一次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音乐大师梅纽因听了崔君芝清灵、古朴、典雅的演奏,非常赞赏;世界竖琴演奏大师苏姗?麦克当娜观摩其演奏后,评价她“是一个技术全面的、勇于革新的演奏家”。
● 乐器简介:
箜篌是一种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分为“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的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除宫廷雅乐使用外,也广泛流传民间。尤其在古代王室乐中,箜篌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演奏乐器之一。
卧箜篌与古琴、琵琶、古筝相类似,同属品柱一类的弹拨乐器,春秋战国时的楚国就已出现,汉代被作为“华夏正声”的代表乐器列入《清商乐》中。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就用“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来称赞刘兰芝有教养。卧箜篌在宋代后失传,却在朝鲜和日本得到了流传和改进,成为今天的玄琴和百济琴。
竖箜篌是古竖琴的一种,最早存在于古代巴比伦、埃及、希腊的音乐中,东汉时由波斯(今伊朗)传入我国。《隋书音乐志》记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为避免与汉族的箜篌混同,称竖箜篌,或“胡箜篌”。竖箜篌的形状像半截弓背,有曲形的共鸣槽,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还有脚柱和肋木,张着20多条弦,竖抱于怀,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弹奏,唐代杜佑《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而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唐代箜篌的演技很高,流传也较广泛,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被誉为唐诗中描写音乐题材的名篇。唐代诗人岑参、顾况、元稹、张祜、李商隐等,也都在诗作中完美地表达了箜篌的演奏技巧和美妙音响。
凤首箜篌是东晋初由印度经中亚传入我国的,以凤首为饰而得名。凤首箜篌形制与竖箜篌相近,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呈船形,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曲颈项端雕有凤头。在明代后失传。
为挖掘这一古老的传统音乐文化,箜篌的复制改革工作从19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取得成功。
1978年,国家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组建箜篌联合试制小组——组长是关立人,成员包括了舞台科技研究所王湘、苏州民族器乐一厂蒋柏松、沉阳音乐学院张琨。当时在中央民族乐团的崔君芝是作为主攻演奏方面的成员加入到这个小组的。
1980年4月,现代第一台箜篌——不转调箜篌由苏州民族器乐一厂制作完成,称为“雁柱箜篌”。雁柱箜篌借鉴了竖琴的弦列设计,采用筝式柱码,琴弦有72根(两弦同音),按C大调音阶排列,音域由A1~a3,达5个八度,音色明亮并与古筝相似,泛音效果犹如古琴,表现力十分丰富。可演奏琶音、和弦及复调旋律,演奏揉、滑、按、颤音效果更佳,从而形成雁柱箜篌特有的音响效果与民族风格。最适于独奏、重奏、为歌舞和其他乐器伴奏或加入民族管弦乐队演奏。雁柱箜篌是我国民族乐器改革中的成功之作,它标志着我国古代乐器箜篌不但复苏,而且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箜篌复制成功后,崔君芝也成了箜篌演奏第一人。
1981~1984年又先后设计并制成可转7个调的雁柱箜篌和全转调雁柱箜篌。全转调雁柱箜篌是一架大型弹弦乐器,高2米,宽90厘米、重42公斤,双排尼龙琴弦共有88条,音域由bB2~“#C4,达六个八度零两个音,转调后各音阶、音程关系准确,性能优越,既可演奏古今民族乐曲,又可演奏一切竖琴曲。由于左右两排弦同度,等于两架竖琴。弹奏泛音效果尤其显着,它的揉、滑、压、颤等音响,可完美表现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这是古代箜篌和现代竖琴所无法解决的。它还可以左右手同时在音色最美的中音区弹奏出旋律和伴奏,这也是其它乐器在目前还未能达到的。
书香音乐世纪典藏系列之一 云水 豆瓣
王俊雄
发布日期 2000年6月1日
出版发行:
亞洲唱片
云、水都是飘流不定,柔情万种的。中国文人对它的偏爱,到了痴狂的地步。国画离不开山水,云水是创造意境的灵魂.诗歌离不开云水,有了云水,凭添几分逸趣。寺院丛林也以“云水僧”来雅称云游四方居无定所的道人。对云水的偏爱,反映了人们对自由自在的渴望。於是云水之间,遂成了暂避尘琐的桃花源,在这里,压力被释放,生命被解套,在云水间呼吸到自由的空气,舒展出开阔的空间,重新找到生命的能量与光芒。
书香音乐世纪典藏系列之三 河月 豆瓣
王俊雄
发布日期 200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亚洲唱片
河月,依傍在我們身邊,縱然綿亙萬里,相隔重山,依舊是「一灣清浅一波光」。中國是個大河流域的民族,先民在黃河、長江的滋養下長大,幾經離亂播遷,來到江南,甚而遠至海隅的島嶼,還是在河邊落下了腳。儘管人事全非,仰首低頭間,還有那相熟的一河月,窩心地照亮。
千年唐姬 豆瓣
王俊雄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亚洲唱片有限公司
婵娟是中国神话中嫦娥的另外一个称谓,通常代指“月亮”或者“月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意思是“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或者共享这美丽的月光)”。原意中,作者要表达的是希望被祝福者能健健康康,在千里之外和我共赏一轮明月,后来这句话被用来祝福有情人能终成眷属。
一场缠绵了千年的爱情故事,一齣如痴如醉的音乐剧作,撩动着内心悱侧的情弦。难得一见《画》《剧》《乐》《歌》完美结合的音乐专辑。继东方美人后.又一强作。
那是一段千年无悔的情,历史未载、野史未铭,消失在历史的洪流里。没人知道我的存在与逝去,我是谁? 唐姬---那是我的名......
一个真实的我
一颗真诚的心
一片真挚的情
一份真切的爱
所有的一切都是属于你的
因为你已融入了我的生命......
一场缠绵了千年的爱情故事,一齣如痴如醉的音乐剧作,撩动着内心悱侧的情弦。难得一见《画》《剧》《乐》《歌》完美结合的音乐专辑。继东方美人后.又一强作。
那是一段千年无悔的情,历史未载、野史未铭,消失在历史的洪流里。没人知道我的存在与逝去,我是谁? 唐姬---那是我的名......
一个真实的我
一颗真诚的心
一片真挚的情
一份真切的爱
所有的一切都是属于你的
因为你已融入了我的生命......
书香音乐世纪典藏系列之五 花间梦事 豆瓣
8.3 (7 个评分)
王俊雄
发布日期 2003年5月1日
出版发行:
亚洲唱片有限公司
“花间梦事”,刚一拿到这个碟子的时候,
我一下子就被这个名字深深地吸引住了!
鸟语花香,绮丽梦境,该是何等的浪漫和怡情呢?
李白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邀云汉。”的诗句,
有花香,有鸟语,有美酒,有甜梦,有妙音,人生还有何求呢?
随着轻柔的音符飘入耳际,
我仿佛坠入了一个如梦似幻、诗韵墨香的世界里,
那儿有萋妻芳草,轻风游云,茂林修竹,潺潺小溪,
碧玉池塘,田田荷叶,
还有文人骚客……心儿不觉间酽酽的沉醉了。
《花间梦事》一改前四张里的行云流水、
峥嵘江山、山河明月、清风劲松的磅礴大气,
格调变的隽永温馨,注重人的心境世界的描写,
关注人的情感变迁,曲风细腻传情,
配器独具匠心,是一道净化心灵的盛宴,
书房音乐压卷之作。
书香音乐系列告别了前四辑的大好河山,
开始走进了远古诗人的心灵空间。
音乐曲风感性多情,动人契心;惬意悠闲,扣人心弦。
有著「一寸还成千万缕」的无尽相思、
「品茗谈天似神仙」的潇洒自在,
更有著「来时无迹去无踪;只此浮生是梦中」的甚深禅意。
同样的书香,不一样的音乐,古今交涉,为赋新词。
听了,一定感动!
相较于前四张书香系列音乐里外放的大块文章,
行云流水,磅礡江山,山河明月,清风拂松,
这张花间梦事就显得娟秀内敛许多,
隽永温馨的小品作品,转入描写读书人的心境世界,
鸟语花香中,酣然入梦,
充满着文人的巧思,细致的浪漫里,却又时现禅意
除了管弦丝竹,几乎全辑的乐曲里,
都添入了吉他与贝斯这两种乐器,
以及鸟啼,虫鸣,风声,水流等大自然音效,来作为音乐的修饰,
听觉,像无忧地漫步在田园山野间,享受清爽淡雅的森林浴...
我一下子就被这个名字深深地吸引住了!
鸟语花香,绮丽梦境,该是何等的浪漫和怡情呢?
李白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邀云汉。”的诗句,
有花香,有鸟语,有美酒,有甜梦,有妙音,人生还有何求呢?
随着轻柔的音符飘入耳际,
我仿佛坠入了一个如梦似幻、诗韵墨香的世界里,
那儿有萋妻芳草,轻风游云,茂林修竹,潺潺小溪,
碧玉池塘,田田荷叶,
还有文人骚客……心儿不觉间酽酽的沉醉了。
《花间梦事》一改前四张里的行云流水、
峥嵘江山、山河明月、清风劲松的磅礴大气,
格调变的隽永温馨,注重人的心境世界的描写,
关注人的情感变迁,曲风细腻传情,
配器独具匠心,是一道净化心灵的盛宴,
书房音乐压卷之作。
书香音乐系列告别了前四辑的大好河山,
开始走进了远古诗人的心灵空间。
音乐曲风感性多情,动人契心;惬意悠闲,扣人心弦。
有著「一寸还成千万缕」的无尽相思、
「品茗谈天似神仙」的潇洒自在,
更有著「来时无迹去无踪;只此浮生是梦中」的甚深禅意。
同样的书香,不一样的音乐,古今交涉,为赋新词。
听了,一定感动!
相较于前四张书香系列音乐里外放的大块文章,
行云流水,磅礡江山,山河明月,清风拂松,
这张花间梦事就显得娟秀内敛许多,
隽永温馨的小品作品,转入描写读书人的心境世界,
鸟语花香中,酣然入梦,
充满着文人的巧思,细致的浪漫里,却又时现禅意
除了管弦丝竹,几乎全辑的乐曲里,
都添入了吉他与贝斯这两种乐器,
以及鸟啼,虫鸣,风声,水流等大自然音效,来作为音乐的修饰,
听觉,像无忧地漫步在田园山野间,享受清爽淡雅的森林浴...
记忆:贾鹏芳精选 / 贾鹏芳20周年纪念精选辑 豆瓣
9.5 (11 个评分)
贾鵬芳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7年12月19日
出版发行:
Pacific Moon
2007年对于和平之月的当家二胡演奏大师、中国音乐家 贾鹏芳 来说是个特殊的年份,因为这一年是他从事音乐演奏和创作工作整整20年纪念,也是他到日本开拓音乐事业整10年纪念。因此,和平之月于2007年年末发行了这张《Memories: Jia Peng Fang Best 记忆:贾鹏芳精选》,也被国内爱好者称为《Memories: Jia Peng Fang Best 记忆:贾鹏芳20周年纪念精选辑》。这也是和平之月公司到目前为止发行的最新专辑。
相信国内有不少 贾鹏芳 音乐的爱好者,正是他这些年中在和平之月旗下发行的若干经典二胡演奏专辑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二胡这一古老的中国传统乐器,也同时让二胡在现代社会得以焕发新的生命力。《Memories: Jia Peng Fang Best 记忆:贾鹏芳精选》总共收录了14轨乐曲,其中11轨都是 贾鹏芳 以往的名作佳品,另有3轨则是新近创作的,真可谓曲曲经典、首首珠玑。其中有些曲目西尔德斯神话之前已经推荐过,但再次听来,依然回味无穷、音犹在耳。
《Memories: Jia Peng Fang Best 记忆:贾鹏芳精选》是相当值得珍藏的专辑,它不仅仅是经典二胡曲目的合辑,也是 贾鹏芳 二胡演奏和创作生涯的最好回溯,更是对 贾鹏芳 这些年来为将中国古典传统音乐推向世界所作的不懈努力的最佳肯定和赞誉。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它吧,因为它清晰的告诉我们,这,就是当代顶级二胡演奏大师的魅力!
——西尔德斯神话
相信国内有不少 贾鹏芳 音乐的爱好者,正是他这些年中在和平之月旗下发行的若干经典二胡演奏专辑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二胡这一古老的中国传统乐器,也同时让二胡在现代社会得以焕发新的生命力。《Memories: Jia Peng Fang Best 记忆:贾鹏芳精选》总共收录了14轨乐曲,其中11轨都是 贾鹏芳 以往的名作佳品,另有3轨则是新近创作的,真可谓曲曲经典、首首珠玑。其中有些曲目西尔德斯神话之前已经推荐过,但再次听来,依然回味无穷、音犹在耳。
《Memories: Jia Peng Fang Best 记忆:贾鹏芳精选》是相当值得珍藏的专辑,它不仅仅是经典二胡曲目的合辑,也是 贾鹏芳 二胡演奏和创作生涯的最好回溯,更是对 贾鹏芳 这些年来为将中国古典传统音乐推向世界所作的不懈努力的最佳肯定和赞誉。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它吧,因为它清晰的告诉我们,这,就是当代顶级二胡演奏大师的魅力!
——西尔德斯神话
癒IV HEALING COLLECTION IV 豆瓣
9.1 (18 个评分)
オムニバス
类型:
轻音乐
发布日期 2003年11月26日
出版发行:
チャプター・ワン
和平之月 二胡 豆瓣
9.0 (23 个评分)
贾鹏芳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4年6月8日
出版发行:
和平之月
二胡有约二千年的历史。相传二胡起源于中国北方,在两根钢制的弦中间,通过用马尾毛做的琴弓的摩擦发声。通过摩擦琴弦发声的乐器--即所谓的擦弦乐器,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在欧洲其代表为小提琴,二胡作为东方的擦弦乐器的代表,也被称为东方的小提琴。1955年贾鹏芳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在文化大革命开始的1965年他八岁的时候,得到了一把二胡。邻近苏联边境从北京坐火车都要30个钟头才到的北方小城--佳木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大革命的狂风暴雨的洗礼,其实他能拿到的那把二胡也是因为参加" 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缘故。16岁的时候,在大哥们的资助下,他到北京拜师学艺去了。当时的中国是不能随便改户口的,农村出身的人也不能在城市生活。16到18岁的时候,贾鹏芳在得不到口粮配给的情况下,在叔母家的阳台作了一个一米见方的围棚,以成为专业演奏家为目标每天不断坚持练习。终于,以他的实力可以时不时代替老师演奏了。然而在海政歌舞团的入团考试当天,唐山大地震发生,考试也随之中止,只能放弃入团。半年后,因为文革政策,他不得不回佳木斯务农。文革结束社会安定后,他收到一封信。原来是他以前的老师给他的,信中劝他去考音乐大学。就在他再次上京突破500选1的难关合格的时候,一位考官--中国中央民族乐团的concert master(乐团小提琴首席)极力劝他入团。考虑到能拿到北京户口和生活的保障,他(同意了)从此就作为专业的演奏家参加乐团活动。1988年,以发掘被文革破坏的民族曲艺和艺术启蒙为己任而坚持演奏活动,已被任命为乐团副主席的贾鹏芳,为了追求新的艺术可能,衣箱一个二胡一把就来了日本。一边打各种短工一边寻找演奏的工作时,有了转机--他遇到了音乐家服部可久。被贾鹏芳的才能和二胡的音色所折服的服部克久,在自己的专辑制作和音乐会活动中大胆起用贾鹏芳,开拓了贾鹏芳的音乐世界。那时,进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的愿望也实现了。
我们远去的家园 豆瓣
8.7 (29 个评分)
李志辉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
几千年历史的沉淀,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一个个散发着民族文化之光的乡村聚落:大理、平遥、凤凰城……多彩的形态,古朴的民风,独特的建筑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这些古城镇散发出各有千秋的鲜明特质。这些美丽而古老的家园,正饱受着城市化洪流的侵蚀,一天天从我们的视野里远去。通过音乐的指引,穿越历史的风景线,走近这些田园牧歌般的家园,去领略其中的神韵。
专辑收录的乐曲均为原创,民间乐器自然古朴的原音与现代音乐表现手法相结合,揉合出耐人寻味的听觉效果。每一首乐曲旋律的主题均提炼于当时的音乐元素:或欢快活泼、或神秘浪漫、或精致优雅、或古朴凝重……但同样都那么自然而流畅,展开一幅幅迷人风景,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悠扬的旋律中抵达内心的简单和宁静。
专辑收录的乐曲均为原创,民间乐器自然古朴的原音与现代音乐表现手法相结合,揉合出耐人寻味的听觉效果。每一首乐曲旋律的主题均提炼于当时的音乐元素:或欢快活泼、或神秘浪漫、或精致优雅、或古朴凝重……但同样都那么自然而流畅,展开一幅幅迷人风景,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悠扬的旋律中抵达内心的简单和宁静。
夜来藏情 豆瓣
王俊雄
发布日期 2005年10月1日
出版发行:
亚洲唱片
书香音乐系列中的《云水》、《江山》、《河月》、《松涛》,传达了器世间的人想情怀;而《花间梦事》开始了开始了情世间的心灵空间。《夜来藏情》则以最能表现夜幕的琵琶为主奏,和著最擅表心的二胡及最长表情的笛子,以较少的配器表达空灵深挚的感情;编以心跳般的律动节奏、娓娓倾诉的婉约旋曲,交代夜和心情的变化,更将无限情意注满在情世间的心灵空间里……
这是一张非常不错的民乐专辑,代表了中国民乐制作的最精华。制作人王俊雄以最能表现夜幕的琵琶为主奏,和著最擅表心的二胡及最长表情的笛子,以较少的配器表达空灵深挚的感情;编以心跳般的律动节奏、娓娓倾诉的婉约旋曲, 交代夜和心情的变化, 更将无限情意注满在情世间的心灵空间里。
这是一张非常不错的民乐专辑,代表了中国民乐制作的最精华。制作人王俊雄以最能表现夜幕的琵琶为主奏,和著最擅表心的二胡及最长表情的笛子,以较少的配器表达空灵深挚的感情;编以心跳般的律动节奏、娓娓倾诉的婉约旋曲, 交代夜和心情的变化, 更将无限情意注满在情世间的心灵空间里。
南音精选 豆瓣
9.1 (9 个评分)
甘明超
/
区君祥
发布日期 199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雨果唱片
唱片介绍:
首次接触“客途秋恨”,是一年前的事。
还记得当时一大班发烧老友到朱宅踢馆,众人七嘴八舌、口沫横飞,欲将其系统置之于死地而后已。无奈朱总已练就“百毒不侵”之躯,不为所动。当晚的最高潮是,他老兄一时歌兴大发,播了雨果的“客途秋恨”,还眯着双眼、怡然自得地和了起来。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也许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这么凄凉的调调对我们几位茹毛饮血的爆棚佬来说,实在难以消受,于是一哄而散,留下朱总一人在发烧房里“独怆然而泪下”。
一年后,在雨果CD欣赏会上,又再次听到了“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出乎意料的是,这次居然令我听得如痴如醉,老泪纵横!
“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也许是今年的心境已截然不同吧。
“客途秋恨”是广东南音,早在九六年便已面世。演唱者区君祥是一位天生弱视的民间艺人,以打斋为生。
这一系列广东南音的录音场地就在香港“唐氏琴曲艺苑”。据雨果老易透露,你若仔细倾听话,还可以听到车声及狗吠声。原来“唐氏琴曲艺苑”位于车水马龙的地区,而艺苑内还养着一只小狗,为了避免它喧宾夺主,录音时将它软禁在小房间里,各位听到的狗吠正是它的抗议声。录音时,为了避免环境噪音,老易采取了近距离的话筒摆放方式,因此细节也更丰富。其实老易原本打算在录音室里录制,但负责人担心老人家会感到紧张,于是便改在会所里录音。为了让老人家感到自在,老易每个星期风雨无阻地扛着器材准时赴会,历时长达三个月。渐渐地,老人家也已习惯了话筒的存在而视若无睹。
说来惭愧,我一向以来听得最多的是千娇百媚的女声,男声则寥寥无几。听过了区君祥的演唱后,才发现世上竟有如此苍凉的男声,不禁令我心头一凛!其用情之深,深不可测!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急促,除了缺钱之外,亦缺乏耐性,因此一般歌曲的长度往往只限于三、四分钟左右。区君祥的专辑共收录了三首南音,最长的是“客途秋恨”,长达二十三分五十一秒,最短的一首“双星恨”亦要十八分零一秒!如此大块头的歌曲,伴奏乐器却出奇的简单,只有三件:分别为娇俏的古筝、纯朴的秦琴及鸣咽的椰胡;既没有抢耳的高音乐器,亦没有蛮横霸道的低频。在漫长的十多二十分里,就听着区君祥一人娓娓地诉说着别人的故事。老人家的演唱既不卖弄亦不煽情,只是说到伤心处,仍禁不住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令人不胜唏嘘!
在夜阑人静的时候,以Unison Research S8胆机及Rogers LS3/5a Limited Edition扬声器听“客途秋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尤其是胆机经过一轮长煲后,眼前的扬声器消失于无形,袅袅的余韵与呼之欲出的空间感,恍若置身于录音现场。区君祥苍凉无奈而又饱经风霜的嗓音,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这是雨果最为感人的录音之一!
首次接触“客途秋恨”,是一年前的事。
还记得当时一大班发烧老友到朱宅踢馆,众人七嘴八舌、口沫横飞,欲将其系统置之于死地而后已。无奈朱总已练就“百毒不侵”之躯,不为所动。当晚的最高潮是,他老兄一时歌兴大发,播了雨果的“客途秋恨”,还眯着双眼、怡然自得地和了起来。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也许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这么凄凉的调调对我们几位茹毛饮血的爆棚佬来说,实在难以消受,于是一哄而散,留下朱总一人在发烧房里“独怆然而泪下”。
一年后,在雨果CD欣赏会上,又再次听到了“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出乎意料的是,这次居然令我听得如痴如醉,老泪纵横!
“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也许是今年的心境已截然不同吧。
“客途秋恨”是广东南音,早在九六年便已面世。演唱者区君祥是一位天生弱视的民间艺人,以打斋为生。
这一系列广东南音的录音场地就在香港“唐氏琴曲艺苑”。据雨果老易透露,你若仔细倾听话,还可以听到车声及狗吠声。原来“唐氏琴曲艺苑”位于车水马龙的地区,而艺苑内还养着一只小狗,为了避免它喧宾夺主,录音时将它软禁在小房间里,各位听到的狗吠正是它的抗议声。录音时,为了避免环境噪音,老易采取了近距离的话筒摆放方式,因此细节也更丰富。其实老易原本打算在录音室里录制,但负责人担心老人家会感到紧张,于是便改在会所里录音。为了让老人家感到自在,老易每个星期风雨无阻地扛着器材准时赴会,历时长达三个月。渐渐地,老人家也已习惯了话筒的存在而视若无睹。
说来惭愧,我一向以来听得最多的是千娇百媚的女声,男声则寥寥无几。听过了区君祥的演唱后,才发现世上竟有如此苍凉的男声,不禁令我心头一凛!其用情之深,深不可测!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急促,除了缺钱之外,亦缺乏耐性,因此一般歌曲的长度往往只限于三、四分钟左右。区君祥的专辑共收录了三首南音,最长的是“客途秋恨”,长达二十三分五十一秒,最短的一首“双星恨”亦要十八分零一秒!如此大块头的歌曲,伴奏乐器却出奇的简单,只有三件:分别为娇俏的古筝、纯朴的秦琴及鸣咽的椰胡;既没有抢耳的高音乐器,亦没有蛮横霸道的低频。在漫长的十多二十分里,就听着区君祥一人娓娓地诉说着别人的故事。老人家的演唱既不卖弄亦不煽情,只是说到伤心处,仍禁不住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令人不胜唏嘘!
在夜阑人静的时候,以Unison Research S8胆机及Rogers LS3/5a Limited Edition扬声器听“客途秋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尤其是胆机经过一轮长煲后,眼前的扬声器消失于无形,袅袅的余韵与呼之欲出的空间感,恍若置身于录音现场。区君祥苍凉无奈而又饱经风霜的嗓音,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这是雨果最为感人的录音之一!
秋庭歌一具~全本~ 豆瓣
武满彻
发布日期 198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ソニー・ミュージックジャパン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演奏:伶楽舎/作曲:武満徹
专辑介绍:
——雅乐作为古代远东地区的宫廷音乐,
具有庞大的音乐架构,被称为世上最早的交响乐形态。
日本的雅乐虽然是从中国唐朝时期分别由
右方之乐——朝鲜雅乐
左方之乐——唐朝雅乐
所传入,但却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调性,
并一直流传到了今天而保持完好,
也算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观之一了。
以武满彻创作的“新雅乐”,
作为最后一辑的《日本传统音乐》,
虽然有些名不符实,
虽然武满彻的创作具有强烈个人印记、有很多争议,
但《秋庭歌一具》毕竟体现了对古老音乐传统的一种复苏。
称得上是日本当代民族音乐的典范。
专辑介绍:
——雅乐作为古代远东地区的宫廷音乐,
具有庞大的音乐架构,被称为世上最早的交响乐形态。
日本的雅乐虽然是从中国唐朝时期分别由
右方之乐——朝鲜雅乐
左方之乐——唐朝雅乐
所传入,但却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调性,
并一直流传到了今天而保持完好,
也算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观之一了。
以武满彻创作的“新雅乐”,
作为最后一辑的《日本传统音乐》,
虽然有些名不符实,
虽然武满彻的创作具有强烈个人印记、有很多争议,
但《秋庭歌一具》毕竟体现了对古老音乐传统的一种复苏。
称得上是日本当代民族音乐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