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云南纸马 豆瓣
作者:
高金龙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999
- 2
中华文化长河中,民俗文化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而民俗艺术是民俗文化的载体。民俗艺术能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观念,并构成民族特质和民族气质。如果你对中国版画感兴趣,或热衷于云南纸马艺术就不该错过这本中华民俗艺术精粹丛书之云南纸马,详尽的讲解和大量的彩色照片实例,兼具收藏欣赏价值。
纸马为民间版画中独特的一种,其在一般的美术史著作中,往往只字不提,所以《云南纸马》一书所比较系统介绍的纸马艺术可说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绝唱。云南纸马具纯正的传统木刻黑白艺术形式。本书所收集的许多纸马艺术精品除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外,还有着与古代雕刻艺术的魅力,颇有汉代石刻的遗风。
云南纸马欣赏(一)http://ykuu.blog.sohu.com/100687689.html
云南纸马欣赏(二)http://ykuu.blog.sohu.com/100688602.html
纸马为民间版画中独特的一种,其在一般的美术史著作中,往往只字不提,所以《云南纸马》一书所比较系统介绍的纸马艺术可说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绝唱。云南纸马具纯正的传统木刻黑白艺术形式。本书所收集的许多纸马艺术精品除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外,还有着与古代雕刻艺术的魅力,颇有汉代石刻的遗风。
云南纸马欣赏(一)http://ykuu.blog.sohu.com/100687689.html
云南纸马欣赏(二)http://ykuu.blog.sohu.com/100688602.html
成渝口水仗 豆瓣
作者:
王跃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5
《成渝口水仗:双城民间论争的另类思考》主要讲述了,成都人有成都式的矜持,重庆人有重庆式的率真;成都人有成都式的舒适,重庆人有重庆式的幸福。正如作家和藏书家“重庆崽儿”冉云飞所云,要数出重庆十个优点,马上就能不费力地说出她十个缺点,对于成都亦然。譬如,重庆人耿直但粗鲁,成都人虚假而温和;重庆人欺生,成都人烧熟;重庆人排外,成都人包容;重庆人容易交友,成都人常只是熟人;重庆患儿花子硬,成都娃娃嘴巴角;成都假打,重庆来真格;成都自嘲兼嘲他,重庆嘲他兼认死理;成都闲散,重庆急促……
“成渝之间,千万别停止争吵。”一位网友发出颇为另类的观点,他认为“争吵是一种风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争吵堪称风景中的大手笔”。成都与重庆之间的争吵从现实走向网络,在“口水仗”中各自展示着自己的城市形象,停止争吵哪一方都会感到寂寞。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精彩。哪天成都不再和重庆争,重庆不再和成都吵,那大家才是真的疏远了。
“成渝之间,千万别停止争吵。”一位网友发出颇为另类的观点,他认为“争吵是一种风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争吵堪称风景中的大手笔”。成都与重庆之间的争吵从现实走向网络,在“口水仗”中各自展示着自己的城市形象,停止争吵哪一方都会感到寂寞。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精彩。哪天成都不再和重庆争,重庆不再和成都吵,那大家才是真的疏远了。
福宝场 豆瓣
作者:
陈志华文,楼西庆摄影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1
福宝场又是一个相当大的地区里的宗教中心,所以曾经叫过佛宝场。街上至少有十四座庙宇宫观,占了全场土地的大约三分之一。镇子外围还有一些庙宇。庙宇往往是民俗文化活动场所,不是演戏就是庙会,一年四季,福宝场大大小小总有些热闹,所以它又可以说是一个地区里的文化中心。作为经济,宗教,文化的中心,水旱交通枢纽,自然免不了有盛行于四川全省的哥老会袍哥活动。所有这些,加上移民的特殊习惯,福宝镇的历史文化蕴藏非常丰富,而且带着强烈的地方色彩。1949年以后,福宝发生过一连串的变化,宗教中心的作用减弱了,文化活动的组织者由文化馆担当起来了,大烟馆,赌场和妓院消失了,但场镇的老格局依然故我。福宝镇的幸运就在于它的新区已经形成,它的地理条件可以使新区不干扰老街的保护,老街也不会妨碍新区的发展。但老街必定会长远地保有它的生命力,这就是作为文物,作为历史文化遗存的特殊生命力。福宝老街的景观也是足以打动人心的,那是一种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沧桑之感的景观。它具有历史的庄严性。难怪已经有好几部电影和电视剧在这里拍摄外景。也不断有摄影家和画家来写生。
隐藏的祖先 豆瓣
作者:
连瑞枝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5
这是一本以“土著观点”(native point of view)撰写而成的历史作品,作者透过云南大理区域史的研究。揭示“前中国帝制”时期边陲地区多元文化的历史景深。书中以丰富的地方性文献——包括图卷、雕刻、佛教经典、传说、墓志铭、家谱以及地方野史及碑刻等材料——从传说中的男女祖先、观音信仰、佛教仪式专家与贵族集团等不同的角度,重构西南地区的历史.并以此勾勒出西南人群如何透过虚拟的祖源传说、联姻关系与佛教经典正统。建立了以多元社群为基础的社会。
本书立足边陲社会内在的视野,采用细致的历史书写,有助于我们跨越中国王权的既定概念来思考边陲社会的历史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富有地方历史逻辑的文化模式。
本书立足边陲社会内在的视野,采用细致的历史书写,有助于我们跨越中国王权的既定概念来思考边陲社会的历史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富有地方历史逻辑的文化模式。
纵谈十二生肖 豆瓣
作者:
南方熊楠
译者:
栾殿武
中华书局
2006
- 1
全书以传统生肖动物为对象,通篇围绕其进行阐述,典故传说信手拈来,穿插其中,涉及到诸如古代汉籍、佛经、希腊罗马神话、欧洲民间故事、动物学、植物学、民俗学等多个领域,行文幽默,联想奇异,富于深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日本人(包括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迁徒到列岛的人们及其后裔),至少从我国南北朝时代便揭开了研读中国典籍的历史,而伴随中国文化进入日本所产生的一系列文化现象,诸如写经抄书、创造假名、宫中讲经、发明训读、朗咏流行、设明经文章诸科博士、藏典修史等等,构成了人类文化交流史上壮观的奇景。日本人审视中国的同时,也在成就着自身。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从广义上讲,日本人研究中国,几乎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岁月,但学界真正把研究中国的学问称为“中国学”,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情。
日本人(包括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迁徒到列岛的人们及其后裔),至少从我国南北朝时代便揭开了研读中国典籍的历史,而伴随中国文化进入日本所产生的一系列文化现象,诸如写经抄书、创造假名、宫中讲经、发明训读、朗咏流行、设明经文章诸科博士、藏典修史等等,构成了人类文化交流史上壮观的奇景。日本人审视中国的同时,也在成就着自身。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从广义上讲,日本人研究中国,几乎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岁月,但学界真正把研究中国的学问称为“中国学”,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情。
冯梦龙民歌集三种注解(上下) 豆瓣
作者:
[明] 冯梦龙 编纂
/
刘瑞明 注解
中华书局
2005
- 8
本书是关于明代俗文学大家冯梦龙编选的明代爱情民歌集《桂枝儿》、《山歌》和其仿做的爱情诗集《夹竹桃》三种作品的整理之作。作者从民俗学、语言学、俗文学等多维视角对这三种作品做了详细深入的注释和讲解。
故宫退食录(上下) 豆瓣
作者:
朱家溍
北京出版社
2000
- 1
《故宫退食录》一书按性质归类分为十二组,大致是:一、在故宫工作与碑版书画等的鉴定,二、珐琅、牙角、雕漆、书籍等器物的研究,三、先世遗泽,四、书序,五、清宫礼俗,六、有关宫廷生活的作品(包括影片)正误,七、宫庭和贵胃演戏情况,八、四时府邸园林,九、记先贤,十、有关故宫博物院诸事,十一、京剧及一些名演员,十二、方言及饮食。内容多,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宝库。记琐闻于备掌故之外,还多有风趣,是这本《故宫退食录》一书的一大特点。书中涉及的门类很多:书法、名画、碑帖、法琅、瓷器、掐丝法琅、漆器、木器、图书、古砚、古建筑、明清室内装修陈设、园治、明清历史、戏曲史、饮食等等,篇篇开卷有益,非常耐读。
黄河十四走 豆瓣
作者:
杨先让
/
杨阳
作家出版社
2003
- 4
《黄河十四走》是一本以画家的文化考察笔记为线索的整个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美术)图集。它的重大意义在于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14次率队考察黄河流域民间艺术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结果是前无古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演进,仅仅十几年,他们记录下大量的黄河流域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民间艺术形式今天已不复存在,绝大部分著名的老艺术家已经人亡艺死。我们今天在书里所看到的是一大批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最后的绝响。
作者杨先让和杨阳是中央美院和清华美术学院的教授,他们认为黄河流域可以说是最富有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代表性的大区域、大文化圈。这里所产生的一切民间艺术活动又必然与这里的考古史、哲学史、古代史、民俗学、民族学、艺术史等多方面的学科,在内涵和根源上密切相连。考察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很可能获得认识和打开中国其他地区民间艺术的一把钥匙。
本书文字部分根据作者数十万字原始考察笔记整理而成。14次考察的行程综述和100多个极精彩的传统民间艺术特写组成本书的基本框架,近千张反转片永久记录下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凝聚成目前为止最全面的一本关于黄河流域传统文化记载的图书,黄永玉在评价此书时写到:《黄河十四走》这一走,就好像当年梁思成、林徽因为了传统建筑的那一走,罗振玉甲骨文的那一走,叶恭绰龙门的那一走……理出文化行当一条新的脉络,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无可估量。
作者杨先让和杨阳是中央美院和清华美术学院的教授,他们认为黄河流域可以说是最富有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代表性的大区域、大文化圈。这里所产生的一切民间艺术活动又必然与这里的考古史、哲学史、古代史、民俗学、民族学、艺术史等多方面的学科,在内涵和根源上密切相连。考察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很可能获得认识和打开中国其他地区民间艺术的一把钥匙。
本书文字部分根据作者数十万字原始考察笔记整理而成。14次考察的行程综述和100多个极精彩的传统民间艺术特写组成本书的基本框架,近千张反转片永久记录下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凝聚成目前为止最全面的一本关于黄河流域传统文化记载的图书,黄永玉在评价此书时写到:《黄河十四走》这一走,就好像当年梁思成、林徽因为了传统建筑的那一走,罗振玉甲骨文的那一走,叶恭绰龙门的那一走……理出文化行当一条新的脉络,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无可估量。
重庆方言俚俗语集释 豆瓣
作者:
杨月蓉
重庆出版社
2006
- 1
俚俗语,是熟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熟语,是语言中含义丰富、短小而定型的固定短语或句子。它包括多种类型:成语、谚语、格言、警句、歇后语、俗语、惯用语等。其中谚语、晚歇后语、惯用语、俗语四类口语色彩较浓,主要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口头创造,我们统称为俚俗语。俚俗语主要用于口语,流行于普通劳动人民中,是人民群众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语言智慧的结晶。
本书所收的是重庆地区通用的俚俗语,尤其注重收录带有方言特点和地区文化特点的俚俗语。
如果只流行于部分地区而主城区不使用,前边加上“*”号以示区别。
书中所收俚俗语是能单用的短语以上的最小的表意单位。
本书所收的是重庆地区通用的俚俗语,尤其注重收录带有方言特点和地区文化特点的俚俗语。
如果只流行于部分地区而主城区不使用,前边加上“*”号以示区别。
书中所收俚俗语是能单用的短语以上的最小的表意单位。
江湖丛谈 豆瓣 Goodreads
8.1 (17 个评分)
作者:
连阔如 著
/
贾建国 连丽如 整理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5
- 8
本书是我国现今仅存的一部客观而又比较全面地介绍江湖行当、行话和内幕的书籍。
作者连阔如是我国著名的评书艺术家。20世纪30年代,他以云游客的笔名,在北平《时言报》发表长篇连载《江湖丛谈》。1938年由时言报社结集出版,共三集。这本书除了介绍北平天桥、天津三不管等地的变迁以及艺人小传、艺人生活状况外,还以大量的篇幅着重记述和揭露了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江湖行当的内幕以及危害社会的种种骗术,劝诫人们不要贪便宜上当受骗。
由于作者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一颗正直善良的心,他同江湖上的一些人又有很深的交往,所以他能透彻地了解江湖内幕,并勇敢地将它书写出来,公之于众,且该书写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真实可信,因而颇受读者欢迎,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作者连阔如是我国著名的评书艺术家。20世纪30年代,他以云游客的笔名,在北平《时言报》发表长篇连载《江湖丛谈》。1938年由时言报社结集出版,共三集。这本书除了介绍北平天桥、天津三不管等地的变迁以及艺人小传、艺人生活状况外,还以大量的篇幅着重记述和揭露了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江湖行当的内幕以及危害社会的种种骗术,劝诫人们不要贪便宜上当受骗。
由于作者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一颗正直善良的心,他同江湖上的一些人又有很深的交往,所以他能透彻地了解江湖内幕,并勇敢地将它书写出来,公之于众,且该书写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真实可信,因而颇受读者欢迎,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中国服饰史略 豆瓣
作者:
黄士龙 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7
- 3
本书主要有以下两点特色:
第一,中国服装史的资料较为庞杂,如《廿四史》中就有专门篇章(即《礼仪志》、《舆服志》)记述服装仪制的,其他著述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手描述(如古典诗词小说等),地下发掘文物中更有较多的遗存。本书限于篇幅,更限于本人的常识,对服装史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不可能详加阐述。为此,本书以服饰发展的线索为主,重在讲清各个朝代服饰的概貌,以简御繁;并辅以一定量的插图,使之图文对照,便于阅读。
第二,在讲清某个朝代服饰发展轮廓的同时,本书还尽力探索该服饰产生的社会背景、文化倾向,所寄寓的审美特征、美学价值等,借以说明服饰与社会的关系。我认为,服饰不是孤立的物质形式,而是有着较深广的文化内涵的。一定的服饰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了解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当今的服饰事业,使其真正发挥美化系列化的职能。
第一,中国服装史的资料较为庞杂,如《廿四史》中就有专门篇章(即《礼仪志》、《舆服志》)记述服装仪制的,其他著述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手描述(如古典诗词小说等),地下发掘文物中更有较多的遗存。本书限于篇幅,更限于本人的常识,对服装史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不可能详加阐述。为此,本书以服饰发展的线索为主,重在讲清各个朝代服饰的概貌,以简御繁;并辅以一定量的插图,使之图文对照,便于阅读。
第二,在讲清某个朝代服饰发展轮廓的同时,本书还尽力探索该服饰产生的社会背景、文化倾向,所寄寓的审美特征、美学价值等,借以说明服饰与社会的关系。我认为,服饰不是孤立的物质形式,而是有着较深广的文化内涵的。一定的服饰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了解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当今的服饰事业,使其真正发挥美化系列化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