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字体设计指南 豆瓣
Thinking with Type
作者: (美)埃伦·鲁普顿 译者: 王毅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 1
白纸或屏幕上的字母的组织,是设计师们最基本的挑战之一。使用什么字体?要多大?这些字母、字词和段落如何排列、间隔、安排和造型?本书是一本开创性的新作,由设计教育和评论方面的领军人物埃伦·鲁普顿撰写,那些正在学习或提高自己字体设计排列艺术的人们,本书为他们提供了清晰而重点突出的指导。书中那些富有启发的论述,与实用的示范相结合。这些示范又因直接而富有魅力的解说而灵动起来。书中撷取的那些有影响的设计师的成功之作,既展示出如何在设计系统发挥创意。又如何去超越规则。
本书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字母、文本和棚格,从最基本的字体到单词的组织,再到内部协调的整体,再到富有灵活性的体系。每部分都以一篇描述性的文章作为开始,谈论各种媒体之所以注重字体设计的文化原因和理论观念。每篇文章之后都有示范性的内容,它们不仅显示字体设计如何建构,而且讲解其中的理由,阐释那些字体设计的习惯和通常做法背后的实用原冈和文化原因。是设计师、作家、编辑和学生的必备指导。
现代创意字体设计 豆瓣
作者: 庄子平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3 - 3
望着街头巷尾、广告杂志上那些美轮美奂的艺术字,您有没有觉得神奇呢?您也许在猜测:它们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呢?现在,我们就来解开您的疑惑,让大量精美的艺术字呈现在您的眼前!由您去欣赏,品评,吸收和选择。
安尚秀 豆瓣
作者: 安尚秀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6 - 7
安尚秀,1952年生于韩国忠州。毕业于弘益大学美术系,著名设计师。1985年创造了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安体”,其后又设计了李体、myrrh体、mano体,成立了安设计事务所。1991年以来担任弘益大学视觉设计专业教授,并任国际平面设计社团组织协会副会长。安尚秀是韩国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师,他不仅对韩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造诣,而且对东亚文化也有很强的理解力。他的性格敦厚但又不失理智和行动力。2000年,他作为在韩国召开的国际平面设计师大会的组织者, 成功地诠释了“调和”这一深含文化意义的主题。次年,又主持了主题为“印刷风格”的第一届汉城印刷工艺·设计展览,开创了面向全球IT时代的世界文字文化的新领域。安尚秀的这种组织能力,不仅显示出他个人的能力,也暗示着韩国年青一代设计师不可估量的未来!他的平面设计作品在许多世界平面大赛中获奖。尤其是文字设计作品为世界平面设计界所称道。
字体设计基础 豆瓣
作者: 陈原川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 7
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字体设计理论,字体设计发展,字体设计创作及字体设计应用等诸多基础理论,并在理论知识和设计实践上进行了相应的结合,《字体设计基础》的完成是令人兴奋的,在编写的过程中《字体设计基础》尽量做到信息全面、内容丰富、资料准确。希望通过本书,会有更多的人热爱字体设计,并致力于字体设计的研究。书中融入了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设计实践心得,收录了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历届许多学生的课程习作,也提出了字体设计教学的一些新的训练方法,相信会对广大艺术院校的教师、学生及专业设计师有一定帮助,不足之处也希望得到诸多同仁的批评指正。
汉字设计 豆瓣
作者: 陈原川 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 1
本书介绍了汉字字体的历史沿革及汉字图形的起源、发展,汉字图形与汉字字体的合体时期、分流时期,分析了汉字的传统审美观念,从图腾崇拜的开始到吉祥观念在汉字中的引入,汉字图形对中国文化与百姓的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教材对传统汉字图形的设计进行详细的分类,以大量的传统汉字图形实例进行分析并论述了传统艺术门类对汉字图形的影本书系统介绍了汉字字体的历史沿革及汉字图形的起源、发展,汉字图形与汉字字体的合体时期、分流时期,分析了汉字的传统审美观念,以及从图腾崇拜的开始到吉祥观念在汉字中的引入,汉字图形对中国文化与百姓的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书中对传统汉字图形的设计进行详细的分类,以大量的传统汉字图形实例进行分析,论述了传统艺术门类对汉字图形的影响与融合,并在传统汉字图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有效地导入现代汉字创意研究。 作者总结出多处原创性的训练方法,对现代汉字创意研究提出了多种研究训练途径,从教学及专业设计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探讨了汉字的设计背景,原理与实践方法,以大量案例阐明汉字设计的原旨。
本书可作为国家本科教育视觉传达专业教材及教辅教材,也可供从事广告、平面设计的设计师、企划人员和平面设计爱好者参考。
中国美术字史图说 豆瓣
作者: 李明君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7 - 10
本书内容包括:新石器时代陶器刻绘符号——我国文字装饰美化的原始萌芽、商及 周初图形文字——青铜器铭文中氏族徽号的美术化、秦汉时代篆书美术字——文字全方位美化时代的硕果等。
汉字的文化史 豆瓣
作者: 藤枝晃 译者: 李运博 新星出版社 2005 - 5
你每天都在使用汉字,但是你真的了解它么?
你知道比甲骨文更早的汉字是什么样的?你知道汉字最初的用途是什么?你知道人们常用的隶、楷、行、草四书是什么样的关系?你知道从刻画在甲骨、金石上的汉字到写在简牍上的汉字、写在绢帛上的汉字,再到写在纸上的汉字,最后到印刷在纸上的汉字,其间经历了多少曲折漫长的努力?
在这本小书里,日本著名敦煌学专家藤枝晃教授,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和百多幅珍贵的图片,联系汉字载体的材料和形式、制作方式、收藏方式等,饶有趣味地为你讲述了汉字三千五百年的发展与进化。这是一些你或许已经有所耳闻,或许还从未听说过的,但却是应该知道的知识。
本书第一版1971年由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翌年,法国学士院给这部著作颁发“朱里安奖”。1991年,这部著作登上岩波书店“同时代藏书版”排行榜,并再版。同年年尾,知识出版社出版此书的中文版,书中的大量资料对中国在该学术领域的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1990年,本著作收入日本“讲谈社学术文库”目录,并发行第三版.
中國字體設計人:一字一生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廖潔連 MCCM Creations 2009 - 7
我們每天接觸文字:報紙雜誌、廣告牌、餐單……。文字,從來就在我們生活中,只是鮮有人去細研中國文字的底蘊。「宋、仿、黑、楷」是中國第一批有系統的印刷字體。五十年代,中國需要統一和規範字體,出現了我們今天所尊稱的「字體設計人」。在電腦時代來臨之前,整個造字過程,從打手稿、修改、造鉛字、再修改、做模,全是人手工夫;他們一天才造好三至四個字。今天,雖則電腦簡化了造字的工序,但字體設計人的經驗仍需要承傳下去。本書收錄了十二位中國字體設計人的故事,作者用了超過八年時間進行訪談和資料搜集,細錄了從五十年代至今兩代字體設計人的造字故事,還有中國字的結構、美學,和欣賞。他們述說的,又豈止文字的故事,背後實在包含?生活、文化、經濟、政治和科技等。
字体设计与应用 豆瓣
作者: 王雪青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 9
《字体设计与应用》内容简介:如果说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平面设计领域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什么革命性的变化,那就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介入。这场革命给平面设计领域所带来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便是全新的字体设计理念的确立。
与此同时,这在设计教育理念上和实践上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什么是今天的字体设计?其时代性特征与意义何在?什么是符合今天中国的字体设计教学的方向?课程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其重点何在?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开始进入了字体设计教学时应该清楚的问题。
本教材针对以上问题,从字体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时代性的演变与发展入手,到今天字体设计的范围、目的与方向,进行综合性的论述,并将建立在这些理念基础上的字体教学课程真实地展示给大家。
艺态(03)三维时代的字体设计 豆瓣
作者: 法国金字塔出版社 译者: 王文涛 / 孙启亮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 7
“平面设计取决于托方”这条规则无论对个人案例项目,还是体现不同国度的设计水平都适用。
《艺态》本书通过对纽约、柏林等来自不同的国度的平面设计机构的考察,告知他们是如何传授这门学问的。实际上,艺术设计和传媒设计泾渭分明的。前者追求社会效益国,后者强调经济效益。在日本,诸如横尾志则这样的平面设计“明星”,享有代表国家形象的高尚地位。在英国,则是平面设计被公认的经济资源力更受关注。
字体不仅是标记而且还是图象。它们可以营造某种体量感和质感,甚至成为一种人类的时尚。《艺态》将考察那些以建筑式风格和立体化的文学为基础来体现风格的期刊,看看他们的成果是怎么样的。
设计师近来的试验开始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字体设计与其媒体,以及那些使用它们的相关的新领域,字体开始逐渐超越印刷的纸面,摆脱拥挤的二维平面媒体,而在三维空间上寻找新机。
《艺态》每辑均有鲜明的主题。在本书中,将重点探讨字体设计。字体是设计中的图像,它可以成为一种时尚,可以借助建筑式风格和立体化形成新的形式,使出版物在平面上获得体量感和质感,甚至变得更富人情味。另外,对柏林等欧美工作室的设计、运营状况的考察,也值得本土有梦想的设计师们关注。 《艺态》让我们站在设计创意的高地,共享一个视角开放、敏锐的资讯平台;与热爱设计的读者一起,共同构建中国创新设计力量的视觉舞台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设计社区!
书戏 豆瓣
作者: 吕敬人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7
书戏
“戏”指一种表演艺术,由演员扮演各种角色,根据剧情陈述故事。这使我觉得书籍设计者也好似一个演员在书籍视觉信息传达中担任某种角色,是演员、是编剧,或许还会承担起导演的职责。书装与书戏,二者概念有很大的不同,后者给书籍设计师增添了更多的戏份和责任。
“戏”还有另一层意思,戏乃玩耍也,凭着一颗童心和趣味盎然的好奇心去探索未知,捕捉新意。戏是一种心态,一种无所顾忌又永不满足的创作姿态,一种积极努力、苦中作乐的工作精神。
本书展现了40位书籍设计家在这个书籍的舞台上出演的一出出别具一格的书戏。
A Play of Book
Play is a performing art, in which the actors play different roles and tell stories according to the plot. To me, a book designer plays a similar role as an actor, or scenarist or director when conveying visual information. Book decoration is widely different from book play; the latter gives a book designer more room in innovation and more responsibility.
Play implies another meaning�"to amuse", that is, to explore the unknown and come up with new ideas with a child's delight and curiosity. Play is a mentality, a spirit of insatiable craving for originality, and a positive, diligent working attitude.
This book stages on peculiar scenes about 40 Chinese book designers in the arena of book design.
日本字体与平面设计大奖年鉴2004 豆瓣
作者: 日本专用字体设计协会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 7
《日本字体与平面设计大奖年鉴2004》内容包括:评委会主席致辞;大奖获得者获奖感言;大奖;特别奖;最佳作品;获奖作品;视觉识别;专用字体、符号和标志;字体设计;图形文字/图表;平面设计;编辑设计作品;包装用字;展示和环境用字;数码影像和动态字体;研究、实验和其他;特集;第3届佐藤敬之辅奖等。
身體評估之OSCE臨床能力鑑定 豆瓣
作者: 蔡秀鸞 總校閱 / 王采芷 台灣愛思唯爾 2009 - 11
客觀的結構式臨床測驗(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是評估臨床能力的方式,藉由模擬臨床情境配合臨床檢驗數據或影像,可偵測傳統筆試所無法測得的臨床技巧、態度及行為。因此建立OSCE作為臨床實務考試,提升醫護理臨床專業能力,保障病人權益,進而提升照護品質。
今日文字设计 豆瓣
作者: 赫尔穆特·施密德 译者: 王子源 / 杨蕾 中国青年 2007 - 6
《今日文字设计》收录了15个国家88位设计师的作品,展现了现代文字设计的面貌。
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利西茨基、奇希霍尔特、茨瓦特、沃尔夫冈·魏因加特、维姆·克劳威尔、杉浦康平、埃米尔·鲁杰尔、卡尔·格斯特纳和赫布·鲁巴林等。新版又收录了内维尔-布罗迪、阿普丽尔·格雷曼和安尚秀的作品。通过沃尔夫冈·魏因加特、维姆·克劳威尔、杉浦康平、弗朗哥·格里尼亚尼、约翰·凯奇和赫尔穆特 ·施密德的评论。本书回顾了20世纪文字设计的发展历程。本书还收集了埃米尔·鲁杰尔的文章《传达与形式——文字设计》。
《今日文字设计》由赫尔穆特·施密德构思、编辑和设计。本书在1980年作为日本著名设计杂志《创意》的特刊出版,接着在1981年以书籍形式由日本诚文堂新光社再版。许多年来,本书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现推出新的扩编版。
今日文字设计
沃尔夫冈·魏因加特 我的字体案例之形态学
沃尔夫冈·魏因加特的文字设计
维姆·克劳威尔
实验性文字设计与实验的需要
新形态,新技术
表现性文字设计探索
多样性空间的文字设计
共时性的文字设计
视觉象形的文字设计
杉浦康平
汉字与假名的二元性共振
宇宙观的文字设计
非语言的文字设计
信息性及实验性文字设计
埃米尔·鲁杰尔的文字设计
埃米尔·鲁杰尔
传达与形式——文字设计
节奏性的文字设计
功能性的文字设计
卡尔·格斯特纳的文字设计
带饰线的文字设计
威姆·克劳威尔的文字设计
连续性的文字设计
信息性的文字设计
动感的文字设计
重复性的文字设计
实验性的文字设计
绘画性的文字设计
运动感的文字设计
佛朗哥·格里尼亚尼
有关现代文字设计的评论
文字标识设计
有目的的与可发现的偶然性
操控偶发性的文字设计
约翰·凯奇
《2页,122个关于舞蹈和音乐的单词》
政治性的文字设计
看与读的文字设计
文字设计的先驱
菲利波·插马泰.马里内蒂
达达主义运动
库尔特·施维特斯
埃尔·利西茨基
扬·奇希霍尔特
拉斯洛·莫霍伊-纳吉
赫伯特·拜尔
约斯特·施密特
皮耶·茨瓦特
赫尔穆特·施密德
《今日文字设计》的今天
中国最美的书 豆瓣
作者: 中国最美的书评审委员会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 - 10
“中国最美的书”是每年一届的评审活动。至今已第四届。
和一些图书出版公司和出版社的话题制造与选题出书不同,中国最美的书从评审机制到评委组成,就保证了“最”的公正性。
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是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设计家吕敬人、日本设计家杉浦康平、德国设计家柏林出版社的制作总监雷娜特等,都是这项评比的评委。
引以自豪的是,近几年,中国连续在“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中获得大奖,因此,中国最美的书,获得了世界的关注。
在看过太多功利设计之后,发现这个领域设计家们锲而不舍、精耕细做,为着那种纯粹的美以及近乎虔诚的对待书籍的爱,不免觉得,放弃对美的追求与要求,是多么傻的一件事情啊!
叶雨书衣 豆瓣
作者: 范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2
……美术编辑要读懂书的内容,把握书的性格,这是设计的前提。范用热爱简洁、大方、韵味深远的设计,他力避繁复,深知“减法”之妙。范用先生这一代出版人或退隐,或已仙逝。在他们身上能看到作为一个出版人的全面的素养和一以贯之的文化追求,他们所热爱、所理解的是“书”,而非我们今天的口头禅“市场”。这,也是时代的变迁。——晓岚
上世纪八十年代,三联书店大量出版人文社科类图书,在全国造成深远影响,这些书的装帧大多出于范用先生之手。他那富有书卷气、简洁朴素、高雅大方、巧妙多变的设计风格同样造成深远影响。至今不衰。这里选入的七十余种图书装帧设计作品,可说是范用先生的代表作。为了全面展示这些作品的内涵,除封面设计外,还选择了一些扉页、目录页、正文版式乃至书中广告的设计,并对每一本书的内容及相关设计背景做了介绍。所以,这部书也可以说是对三联书店老版本的一次有趣的回顾和把玩。
东方配色1和式配色 豆瓣
作者: 南云治嘉 译者: 武湛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 - 3
在东方特色迅速影响世界当代产品设计、室内色彩设计、时尚和网页设计的今天,设计师们需要了解东方色彩的文化内涵和搭配特色。《东方配色》系列图书旨在给读者提供独具东方特色的配色理念,并在色彩搭配的讲解中注入文化含义和时代气息。
本书以日本的配色理念为主要内容,以文化、风俗、情感为线索,对众多的日本传统色彩进行分类,组成简明的色彩一览表。读者可以根据所需表现对象的相关特点,从书中选择相对应的单色色谱和多色搭配方式,最终形成符合对象内涵的配色方案。通过书中的色彩一览表,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进行和式效果的设计制作。
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 豆瓣
作者: 朱良志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 - 8
《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修订版)》内容简介:本编在中国文化和哲学的背景上,探讨艺术生命精神形成的内在机制。选择了生命结构、生命时间、生命基础和生命符号四个问题,逐一剖析中国文化和哲学影响艺术生命精神的内在逻辑点。
从总体倾向上说,中国哲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哲学,以生命为宇宙间的最高真实。我们说生命,有不同的指谓,有生物学上的生命,有医学上的生命,也有哲学层面的生命。从哲学的层面看,生命是一种精神(此精神,不是言其观念,而是就本体和真实而言)。中国哲学认为,这个世界是“活”的,无论是你看起来“活”的东西,还是看起来不“活”的东西,都有一种“活”的精神在。天地以“生”为精神。因为“活”,世界即联系。不“活”,世界即枯竭,生命即断流。中国人以生命概括天地的本性,天地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有生命,都具有生命形态,而且具有活力。生命是一种贯彻天地人伦的精神,一种创造的品质。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就是一种以生命为本体、为最高真实的精神。
再造魅力故乡 豆瓣
作者: [日] 西村幸夫 译者: 王惠君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 4
本书的诞生,源于与日本国内17个小城镇的保护活动家们的小范围交流,对于这本书里讲述的保守的历史保护和社区营造的故事,正生活在快节奏中的中国读者将会怎样阅读呢?带着期待与一丝不安,将这本书呈送到你的面前。
作者还是深信这些来自异国的故事可以打动中国读者的书。为何如此,是因为对自己出生的故乡、自己成长的地方,或者是你所选择生活的城镇的热爱,无论在世界任何的地方都应该是相通的。
老广告 豆瓣
作者: 张正霞 重庆出版社 2007 - 11
《老重庆影像志》丛书共十本。它们从不同的视角,管窥这座城市的昨天,内容涉及市政变迁、政治演变、经济发展、市井生活、文脉流转传承等方面,尤其是对老重庆的个性与嬗变、老重庆的灵性与魂魄,老重庆的根与源,力图以图文并茂的表述引起读者的注意,与读者作寻根之旅。
广告,随商品交换而生,随商业兴旺而盛。广告,从奴隶制时代的物品叫卖起,一路吆喝下来,旗幌招摇,鼓乐相伴,“歌叫于市,买者欣然”。至近世,声、光、形、色、动……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平面、立体、影视、活物……异彩纷呈,蔚为大观。老广告,无不印证着经济发展的潮涨潮落,无不唤起你陈年往事的记忆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