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艺术与设计 豆瓣
8.4 (14 个评分)
《艺术与设计》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主管的我国唯一一份设计艺术类国家级刊物,同时也是亚洲发行量最大的设计艺术类刊物(目前期发35000册),《艺术与设计》杂志以全新年面目、视角为全国各广告公司、设计公司、出版社、报刊社、设计艺术高校、电视台等的设计意人人员服务。刊物着重创意与思维,每期均以大量篇幅刊登国际、国内的的优秀设计作品。
----
[ 注 ] 《CASA國際家居》是《艺术与设计》旗下的刊物,因此采用了统一的ISSN编号,这里以 又名 的形式标出,便于搜索,评论时请注明。-- 豆瓣团队
2007年12月14日 已读
书是好~就是这些设计类杂志的价格都不是盖的......哪里敢期期买.
Design 设计
Vision 青年视觉 豆瓣
8.1 (24 个评分)
月刊,大16开,400页彩印.
主要栏目: 视觉霓裳、视觉人文、视觉艳影、视觉科技、视觉艺术、视觉中国、视觉空间、视觉城市
2007年12月14日 已读
也是借着看,偶尔会买打折货.砖头似的~砸死个人,带都带不走...
摄影 时尚 杂志 设计
Milk 豆瓣
7.9 (20 个评分)
由2001年7月起,Milk志一直代表潮流指标。
《milk》的主创人员都是香港时尚杂志界很前辈的人物,然而可贵在多年不变的潮流之心和童真幻想。这样一本自然、充满型格的十分有style的杂志,令人无限向往啊。
《Milk》是一本香港杂志,每周四出版,12港币,两册,400页左右,很厚。去年也推出了大陆刊。
但《Milk》其实又是一本很简单的杂志,只讲香港青少年的吃穿玩乐,因此里面的内容花花绿绿。花花绿绿并非空洞无物,《Milk》很好看,拿起来放不下,看过就会成为它的忠诚读者。
700万香港人,青少年杂志就有几十种,还都是周刊。《Milk》是其中的佼佼者。
因为专注,所以领先。《Milk》的专注体现在对本地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掌握和推动。
第一个优点是全。各种新店和打折信息都很全。每期《Milk》都能看很久。看过很久,如果有空翻翻,还能发现新东西。这次从泰国回来,偶然看到一篇黄伟文的专栏文章,说我去过的一个酒店的服务生制服的设计者是大名鼎鼎的山本耀司。追忆一下还是很有趣的。
第二个优点是透。《Milk》里有大大小小不同的专题。流行时尚类杂志的专题最不好做,而《Milk》每个专题观点都很深入,资料的搜集很见功夫。
第三个优点是出位。连广告都在恶搞,你却不会烦。比如TOUCH的广告是一组“有罪”者。罪名分别是:他胆敢不和一个得爱滋病的朋友绝交;她胆敢告诉五十三个人金钱不是万能的;五年来他们竟然只和对方一个人做过爱……《Milk》不八卦,不狗仔,聚精会神谈流行,一心一意说玩乐。这在香港也算一种出位吧。
《Milk》的本土化体现在大力扶植本土品牌上。像izzue,几乎与《Milk》一同成长。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非广告客户和媒体那么简单,媒体已经成为产品文化延伸的平台,而产品又成为媒体寻找话题的源泉。
《Milk》的栏目设置也符合青少年的需求:比如,mobile foto,就是专供读者展示自己的“手机摄影作品”。
不要以为《Milk》只是本产品分类广告——做成那样也没什么不好,而且做好也并不容易——它的文字相当讲究。有篇纪念黄的文字,是我看到同类文字中最好的。每期最后的招牌黄伟文就更不用说了。
安藤忠雄论建筑 豆瓣
7.7 (13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安藤忠雄 译者: 白林 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 1
《安藤忠雄论建筑》是安藤忠雄根据自己给东京大学建筑系研究生讲课的内容写成的第一部著作。他在书中详细叙述了自己成长为一名建筑师的全部过程,披露了自己成才的“秘密”。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了自己20来岁时的生活经历、苦恼以及如何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建筑的全过程。
设计大师の对话 豆瓣
作者: 佐山一郎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 1
这是一本普通的访谈录,而是凝聚着当代日本设计大师们发自肺腑心声的箴言集。本书汇编出了一组包罗万象的时代创意阵容,并且进行访谈的二十五个人物绝对不可缺一。就随着本书亲临大师的工作现场,体验世纪的设计创意吧!
艺态 豆瓣
作者: 法国金字塔出版社 译者: 张艳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记得第一次接触“etapes”(艺态)是在1993—1994年间,那时我在法国任教,至今仍是这本读物的忠实读者。可以不夸张地说,这是法国唯一一本称得上“高质量”的、以平面设计为先导的专业性读物。无论是它的学术论坛、设计动态与趋势介绍,还是对全球化中不同文化背景下,各类设计成果的解读,都为设计师、青年学生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知识与资讯质量。今天,“etapes”的中文版能够在中国出版,这无疑将成为我们了解这个时代的设计趋势与动向的—个窗口。
《艺态-etapes:Internatlonal》不仅介绍国际最新平面设计潮流,刊物更注重“设计全球化”的产业发展,注重打破艺术学科界限的新门类,尤其对网络动画、多媒体设计的关注,以及设计案例采访、对世界顶级创意中心的专题研究等。《艺态-etapes:Internatlonal》从概念到宗旨,具有全新的面貌,每一期都有鲜明集中的主题,并保持设计意识与概念上的领先性。
靳埭强 豆瓣
作者: 靳埭强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5
设计的实质是什么?在设计中,意念和多种多样的形工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么样?诸如此类的问题,当代设计大师靳埭强选择是如何思考的?更为重要的是他如何付诸实践的,这些问题居本书中都有比较完整的答复。
本书作者靳埭强选择外表平凡,内心极不平凡。多年以来,他在设计领域引领新的潮流,开拓新的境界,成绩斐然,在业界人士所瞩目。其实,他始母是在孜孜不倦地勤奋思索,踏踏实实地努力实践,其用心可谓良苦,其用功可谓专一。本书的问世,就是一个突出的证明。
作者在书中以大量的的典型生动的实例,比较全面而又详实地讲述了设计原理与实践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同时还广泛地谈论了各种形象的设计,各种设计的形式和法则,以及如何运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探讨无疑会对设计界产生巨大而有益的推动作用。
设计过程中,意念是灵魂,形式是躯体。意念有赖于形式的传达,形式依靠意念赋予生命,设计者的工作就像是在创造有思想的生命。作者在本书中对此作了强调。
设计心理学 豆瓣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8.3 (1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唐纳德﹒A﹒诺曼 / none 译者: 梅琼 中信出版社 2003 - 10
设计心理学,ISBN:9787800739255,作者:(美)唐纳德·A.·诺曼(Donald A. Norman)著;梅琼译;梅琼译
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 豆瓣
7.7 (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杉浦康平 译者: 杨晶 / 李建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11
这本书收录了国际著名平面设计家、书籍设计家杉浦康平近年与中国、韩国及印度的六位著名设计师——吕敬人、黄永松、安尚秀、郑炳圭、R.K.乔希(R.K.Joshi)、柯蒂·特里维迪(Kirti Trivedi),就东方各国的文化异同,亚洲的书籍、文字、设计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对谈,通过他们的对话使读者得以分享这些设计师们对本国的文化、文字的思考,以及如何将其融入实际设计工作的体会和经验。而书中配合各处对谈内容分别选刊的杉浦康平和六位设计师的作品,也为读者提供了从思想到实践的典范。
骨子里的中国情结 豆瓣
作者: [美国] 王受之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4 - 11
融汇古今,打通中外,带我们进入了一次文化旅行。从苏州园林到皖南民居,从上海的石库门到岭南的“四园”,甚至一直到法国的凡尔塞宫和美国纽约的第五大道,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其结构、其情趣、其精神,统统贯穿到住宅文化的总体历史中。更为可贵的是,该书一改建筑专著的枯燥乏味,以随笔的形式以小见大,平中见奇,深入浅出,体现了一个学者对中国建筑的哲思。
把你的草稿钉在墙上 豆瓣
作者: 刘兰兰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 4
《把你的草稿钉在墙上》是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视觉传达专业学习的中国学生刘兰兰,对于其专业学习的笔记、总结和感受,深入记录了她在美国学习设计所获得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及结果——怎样把一个普通人培养成平面设计师。目前国内的平面设计教育与国外尤其是美国的平面设计教育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这本书对于国内的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教师和在职人员来说,无论从观念传达还是方法启迪上都有着相当的参考价值。
书中作者选择了在学习过程中五项最重要的课程,以大量的图片来说明其学习过程,并将其学习笔记穿插其中,这对于国内的设计教师以及正在学习平面设计的学生来说尤其有参考价值。这本书还采用双语写作,对学习艺术的学生英语较为薄弱的状况,也会起到相当大的帮助作用。
设计私生活 豆瓣
6.8 (16 个评分) 作者: 欧阳应霁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8
动情,不管是对人,猫狗兔、大树小草等等,都是人们熟悉的有情众生,可有些人的磁场特别敏感,这种人不只能感受有机生物的电波,对无机生物的能量也极其感应,因此他们看椅子、玩具、衣服、灯、笔记本、积木、图画……都可以把它们看成活物,看到它们活跃的电子活动场。
欧阳应霁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描述行遍花花世界看尽设计百态的种种私生活,你会突然觉得此人前世可许是个行脚僧,他今生如专研迷恋人间色相的肌理,百物浮华的层次,其实做的还是修行的事,他修的是悟得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道。
他的《设计私生活》一书,好看就在文章中色与空的辩证,此人写的是时尚神学,他下笔天下微物,表面写得唯物,其实唯心极了。I shop therefore Iam 就是他和创造万物的上帝之间的命题。
年轻人看欧阳应霁这本书,会看到他眼下热门极了的人间花鸟,好多奇人奇物,有一点年纪的就会看到他心中安静下来的世态山水。他写物写到了让人想放下物,他把物看得如此分明,如此认真,最后却像是想转开身,说“我都看过了。”
在他还没有完全转开身前,就让我们来分享一下他充满自觉的“设计私生活”吧!上帝玩设计的游戏,欧阳应霁爱看这场被设计的游戏。
创意市集 豆瓣
8.3 (13 个评分) 作者: 王怡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7
作者周游英国,寻访16位艺术家与设计师,看人,寻找灵感,感受气氛……《创意市集》中16位艺术家将向读者展示他们别样的创意生活,与众不同的设计方式,这里总有让您目瞪口呆的创意,这里也总能启迪您的智慧!希望您翻开本书时,即使只看图片,也能感受到它给您带来的灵感!
伦敦的市集五花八门,创意无限。充分反映出这里自由平等的艺术风气。就连70岁的老公公把自己家中不能用的旧插头拿出来卖,也可以反映出某种程度的刨创意和自由。市集不但是当地人休闲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许多才华横溢的设计师或艺术家事业的起点。在市集蛰居多年而终于获得肯定,闯出一片天空的例子层出不穷:有人因两拥有自己的店,或是产品上百货专柜,有人因此而声名大噪,工作接不完……
创意市集2·玩心大发 豆瓣
6.8 (13 个评分) 作者: 王怡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5
《创意市集2·玩心大发》是伦敦市集13位艺术家、设计师访谈录。
伦敦的市集依然活泼、热火,走在其中依然惊喜无限,创意百出、想法新鲜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有增无减。创造了“创意市集”一词的王怡颖在第一本书里曾经带领我们畅游的Spitalfield's Market如今已步入了转型期,而位于老啤酒厂中的UPMarket悄悄兴趣兴起,因为租金低廉,吸引了一批更年轻的创作者进驻,他们毫无忌讳地用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现实中坚持真我,寻找能让他们继续尽情把玩创意的平衡点,使UPMarket这个新兴市集在某种程度上少了商业气息,更具有活力和特色。
TOO magazine 豆瓣
作者: TOO 2007 - 7
TOO Magazine
無規條先進風格誌
ART / STYLE / CHINA / WORLD
Vol. 01 / Remix Issue / Summer 2007
Published byTOOGroup, China
Copyright© 2007TOOGroup
《TOO》,一本獨立製作和出版的雜誌書,立足國際化視野的時尚、流行文化、創作和生活方式。它是多變的,不定的,反陳腐和老套的,摒棄低級商業趣味的出版物。中英雙語。創刊號大16開本,200頁。於國內大陸和香港臺灣,以及一些國外城市獨立發行。
First Issue___混_Remix
全球25達人“混”創作
TOO×紐約《Theme》雜誌50問
多倫多Hip-hop推手SIP
混時尚設計大師5人
John Galliano後臺曝光
專訪日本藝術團體“明和電機”
日本藝術家木村匡孝
日本插畫師Kinpro新矢千里
編號223,my little dead dick,Young Ou,青頭一,Nicoline,門小雷作品…
Remix Issue Contributors
Andrea Kwang, Winson Young, 馬啦Lala Ma, Digitalgroove, Sanpig, Rubeary, 楊洲, Essochateau, 林竹, My little dead dick, 擦, 馬思亮Siliang Ma, 青頭一Yiki Liu, Paul Herbst, Nicoline, 門小雷, Jovi Xu, Ceilen Lau, Linlin@Jellymon, death by chocolate, Nick Barham, Rodney Evans, 李敢記, William Hundley, 莊羽, 曹方, 張碔(第十個), 龍貝妮, Joanna Skrzypczak, 兩兩一樹221tree, Kat, Henli, Blackie, 阿話, 蔡鳴Greenwall, 創克斯Trunks, 大凡, 茆穀光Mark Mao, 小池晋, 小季, 非常廟, 小金寶, John H Lee, Tae Yoon, Hannah Lee, Jordan K, Thomas, Alex So, Eamon Lane, Rebecca Smeyne, 羅浩, Min, Anny, 林笛Lem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編Editors in chief:編號223(Beijing) / 愛米(Guangzhou)
視覺總監 Art Director:區楊(London)
采編創作 Editors:Nini (Taipei) / Siya (Toronto)
更多详情和创刊号内容请点击TOO网站:
www.toomagaz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