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withme - 标记
兰波作品全集 豆瓣
9.3 (23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阿蒂尔·兰波 译者: 王以培 作家出版社 2011 - 11
这是法兰西通灵诗人兰波的作品全集,其中包括他的全部诗歌、散文诗和部分书信、日记,是目前为止,国内翻译出版的最完整的一部兰波作品全集。诗人兰波(Arthur Rimbaud 1854-1891),一位通灵者,被称为“屡风之人”,“横空出世的一颗流星,转瞬寂灭”。他一生的诗歌创作,全部在青少年时期完成,此后便放弃了文学,投身于苦涩的流浪漂泊,死亡降临时,他年仅37岁。但是,凭着通灵慧眼,他“看见了幻觉本身”,发明了“新的花、新的星、新的肉和新的语言”,成为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先驱者;凭着通灵之心,他洞穿了世纪的苍茫与黑暗。他在诗歌中,揭示了残酷的真相,发现并创造了惊艳神奇的美;在生命里,以孤独的流浪与血肉之躯,撞开了世纪的黑暗大门;在人生的苦海中,犁出了一道深深的血痕。当后世的人们重新回望,才惊愕地发现,当年那个伤心的孩子,在欧洲这片阴冷的水潭里,放出了怎样“一只脆弱又如五月蝴蝶的轻舟……”本书正如这一叶轻舟、醉舟,满载着世纪之交,法兰西光怪陆离的诗歌幻梦,重新出发,向我们缓缓驶来。
2022年11月7日 已读
灵光集 豆瓣
Les Illuminations
8.7 (7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蒂尔·兰波 译者: 何家炜 商务印书馆 2020 - 9
·“该我了。且听我种种疯狂故事中的一个。”——法国著名诗人兰波经典作品
象征派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鼻祖、通灵诗人兰波,在现代诗歌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他自称“通灵人”,被称为“履风之人”。虽然他在短短数年间就走完了自己的诗歌道路,“只如流星之一闪”,留下的作品却引起了文坛的震荡、值得永久品读;和他的诗歌一样传奇的人生,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解不开的谜题。
《灵光集:兰波诗歌集注》(注释插图精装版)收录了兰波全部散文诗作品、后期诗歌以及重要书信,囊括兰波的精神自传式作品《地狱一季》、诡谲难解却闪耀着灵光的散文诗代表作《灵光集》、区别于《醉舟》等前期诗作的兰波后期诗歌集《最后的诗行》,以及阐释兰波核心“通灵”思想的重要文献“通灵人书信”,全面覆盖了兰波创作形式探索时期以及精神世界最为动荡的人生时期的全部重要作品。
·全新译本,严谨译校,更加忠实原文,详尽注释近600条
诗人、法文译者何家炜以1960年版Garnier Frères版《兰波全集》为底本,参照多个版本的《兰波全集》及作品集,对照手稿进行校阅,反复修订,尽可能还原兰波的原稿原貌。
书中收录的全部兰波作品,除详细题解外,均一一进行了详尽注释。经统计,全书释注总计近600条,从兰波的语言韵律、所用典故、思想经历,以及史家释家的评注等多方面深入解读了这位象征派天才诗人的通灵艺术与传奇人生,也为中文读者更好理解素来以“晦涩难解”著称的兰波作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首发国内未版19世纪兰波画像,附有兰波手稿及详细生平年表,展现多面兰波形象
首次集中收入十余幅19世纪兰波当世友人(如著名诗人魏尔伦、兰波童年好友德拉艾等)绘制的兰波画像、生活速写及漫画作品。这些画像、速写和漫画,有的细致还原,更多的则生动俏皮,有些还充满了想象力及趣味。读者可以从这些画作中,一窥这位年轻的诗人在朋友眼中的形象以及那个时代艺术家的生活及风貌。
除此之外,本书还收录了部分兰波《灵光集》及后期诗歌手稿,并附有兰波详细的生平年表,在提供更多参考资料的同时,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精细工艺,淡雅烫金手稿,专色印刷,每本均附赠藏书票一张
采用便于阅读的小开本设计,硬壳精装,封面极细烫金兰波手稿及画像,内文插画为精选专色印刷,每本均附赠具有收藏意义的精美藏书票。
兰波是艺术史上独特的奇迹,横空出世的一颗流星,毫无目的地照亮自身的存在,转瞬即逝。——马拉美
他不是魔鬼,也不是上帝,而是阿蒂尔·兰波先生,一位具有独特而又非凡情趣和神奇语言能力的大诗人。——魏尔伦
兰波虽说进入了一个景色氛围令人难以置信的领域,进入了一个有如他的诗歌一样怪诞奇妙的梦幻世界,但却愈加苦涩、寡欢、空虚和忧伤。——亨利·米勒
兰波是法国诗坛一颗彗星、一个神秘,或者,一种心灵现象。——梁宗岱
内容简介:
《灵光集:兰波诗歌集注》(注释插图精装版)收录了兰波全部散文诗作品、后期诗歌以及重要书信,囊括兰波的精神自传式作品《地狱一季》、诡谲难解却闪耀着灵光的散文诗代表作《灵光集》、区别于《醉舟》等前期诗作的兰波后期诗歌集《最后的诗行》,以及阐释兰波核心“通灵”思想的重要文献“通灵人书信”,全面覆盖了兰波创作形式探索时期以及精神世界最为动荡的人生时期的全部重要作品。
本书由专注兰波研究和法语翻译多年的何家炜老师翻译。书中收录的全部兰波作品,除题解外,均一一进行了详尽注释,释注近600条;还首次集中收入十余幅兰波当世友人绘制的兰波画像、生活速写及漫画作品,并附有兰波生平年表,以供参考。
2022年11月7日 已读
你别无选择(中英文版) 豆瓣
作者: 刘索拉 译者: Nicolas Groffman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7
问世三十年热度不减,中英文版全球首发。
在当代小说史上,1985年发表于《人民文学》的《你别无选择》,是一记响亮的音符,正如其作者刘索拉一样,这部小说在当时所具有的先锋性,足以影响了如今成为大师的当时的文艺新星们。
该小说从作者在音乐学院的生活为出发点,刻画了一群极具天赋、个性迥异的音乐学院学生。该作品敏锐却含蓄地说出那个时代特有的种种矛盾情绪,更重要的是,为处于时代转变风口浪尖的当时的中国新一代艺术家发声,为他们拒绝接受一种固有的陈词滥调式的定位或仅仅成为那些曾经的大师们的简单替代品而发声。这是一种不羁并坦率、漠然并无辜、轻松且严肃、消极与积极并存的声音,是一种不乏尖锐的带有黑色幽默的声音。更有意思的是,作为音乐家的刘索拉,在她包括这部小说在内的很多作品中,都不断尝试将音乐的结构与律动融入文字创作中,使得这些作品有一种别样的气质。
时隔三十年,这部当年先锋劲十足的小说依然熠熠生辉,它对中国文艺界乃至世界当代文学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此次出版系该 小说英文版的首次问世,译者还手绘了妙趣横生的插图。图书装帧亦另辟蹊径,中英双语黑白对照,双面翻开,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契合。
2022年11月7日 已读
第七带 豆瓣
Det syvende bånd
作者: [丹]斯文·欧·麦森 译者: 郗旌辰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20 - 9
本书是一部被广泛阅读的丹麦当代小说经典。小说虚设了一个社会情景,即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有一个要观察的对象,同时可能也被别人观察,那么在其中会发生怎样惊人的故事呢?就像拓扑学理论中所阐释的,每个人都被这样联系在了一起,因此需要举止得体,符合道德与法律的要求,那么这样就能达到生活的完美状态从而远离一切犯罪吗?小说末尾是一个有待读者一起探索的开放式结局。
2022年11月7日 已读
结尾是否有点刻意大团圆(。私心更想看到be
编舟记 豆瓣
舟を編む
8.3 (42 个评分) 作者: [日]三浦紫苑 译者: 蒋葳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6
怀才不遇的人、不得人缘的人、想换工作的人……
究竟要燃烧什么,才能激发出真正的热情?
传说中的玄武书房编辑部的“编舟计划”,正式启航!
玄武书房拟定出版一部面向当代人的中型辞典《大渡海》,这项工作由阅历颇丰且行事一丝不苟的学者松本老师主持,谁知他最为器重的编辑荒木公平却到了退休的年龄,选择回家照顾病中的妻子。此时编辑部中仅有做事浮躁的西冈正志和临时工佐佐木。荒木和西冈多方物色,终于相中了营业部内不善于和人交往却对词语有着敏锐认知度,并且做事极为认真投入的青年马缔光也。浩瀚的词语海洋,马缔与同事们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编制一艘驶向彼岸的小船。他们甘于寂寞,却也收获着弥足珍贵的幸福……
2022年11月7日 已读
我好像在看什么轻小说
树犹如此 豆瓣
作者: 白先勇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
面对人世的诸多悲欢离合、生死无常后,白先勇感叹道:“拥有的从来都是侥幸,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所有的成熟都是从失去开始。”“我一向相信人定胜天,常常逆数而行,然而人力毕竟不敌天命……我们全力以赴,却仍一败涂地。”
在无数次提笔与落笔之间,思索文学的意义、写作的目的,白先勇如是说:“文学是一个民族心灵上,最深刻最心底的投射,替那个民族说出心中话。”“我写作,因为我希望将人类心灵中无言的痛楚转变成文字,用文学写人性人情。”
在这部散文集中,作者或怀人忆旧,或自述过往,或抒情感怀,或谈文论艺,虽然写的是个人记忆,根子里其实写的是历史。留在白先勇童年记忆底片里的是上海“最后的一抹繁华”,而“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漫长过程闪回的是二十世纪中国人历史的流变沧桑。
2022年11月7日 已读
对华语散文有偏见
“百事”一代 豆瓣
作者: [俄] 维克多·佩列文 译者: 刘文飞 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8 - 4
小说以准作家塔塔尔斯基在苏联解体前后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再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喝着百事可乐长大的一代苏联人在社会剧烈转型时期的心路历程。
——————————————————
这本书就是一个俄国版的《西游记》故事,已在全球累计发售350万册。但不同的是,在《西游记》中,猴子越来越像人,而在俄国,人民却在不断努力,以使自己更像猴子。
《西游记》是为了精神目的,俄国版的目的则完全是物质上的,是为了获得大笔的金钱。
2022年11月7日 已读
恶之花·巴黎的忧郁 豆瓣
作者: [法]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 译者: 钱春绮 雅众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9 - 1
本书收录波德莱尔代表作《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
《恶之花》是19世纪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派文学作品,象征主义的先驱之作。波德莱尔通过聚焦于世界丑恶的一面,让读者在闪电般的震惊中瞥见时代的真相,在恶中发掘美。
《巴黎的忧郁》是波德莱尔死后才结集出版的散文诗杰作,生动展 现了一个尖锐对立的巴黎——善美与丑恶、欢乐与痛苦、奢华与贫困。《巴黎的忧郁》既可视为《恶之花》的散文诗形式,又是其补充,凸显了诗人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
2022年11月7日 已读
恶之花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夏尔•波德莱尔 译者: 郭宏安 商务印书馆 2018 - 6
波德莱尔的诗歌,在美中发现了丑之潜伏,却又更是在丑中发现美之样貌。
可以说,《恶之花》是“一卷奇诗,一部心史,一本血泪之书”(郭宏安)。
《恶之花》是夏尔·波德莱尔的一部诗集,是象征主义文学代表作。《恶之花》这部诗集揭露了当时西方世界的丑恶现象,但又试图在丑恶之中发现美与希望,表现大胆、语言强烈,一经面世便引起轩然大波。《恶之花》中的诗根据内容和主题分属六个诗组《忧郁和理想》、《巴黎风貌》、《酒》、《恶之花》、《反抗》和《死亡》,本版本亦收录《恶之花》1868年第三版增补本、《残诗集》、《风流集》、《题词集》和《诙谐集》。
《恶之花》奠定了波德莱尔在世界文坛中的地位。这本诗集带有古典主义的韵律和美感,却直指社会丑恶,表现大胆、语言强烈,一经面世便引起轩然大波。这本在当时被批评为“伤风败俗”的诗集,却开启了新的美学,影响了后世无数的诗人。
2022年11月7日 已读
在光与万物背后 豆瓣
作者: [德]马蒂亚斯·波利蒂基 译者: 胡蔚 等 未读·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1 - 2
《在光与万物背后》选自马蒂亚斯·波利蒂基的《诗歌总集2017—1987》,诗人为中国读者精选出81首诗,按主题分为自然之诗、城市之诗、爱情之诗、生活之诗与远东之诗。波利蒂基在诗中分享了自己在三十年间对自然、城市、生活与爱情的诸多感受,也记录了在世界各地旅行过程中受到的启 发。
在他看来,诗歌是寻求庇护、“将倾斜的世界重新归正”的方式,生活本身就是诗歌的源头。诗意,恰从生活的缝隙间透过。
★德国文坛重量级作家诗歌创作,填补当代德语诗歌引进国内的空白:马蒂亚斯·波利蒂基是德国当代文坛大家,曾揽获北德文学奖等诸多重要奖项,出版有三十余部各类作品。此前尚未有作品引进中国,这部诗集向广大读者展现了除歌德、席勒之外的当代德语诗歌。
★精选自作者30年诗歌创作,记录自然、城市、生活、爱情与旅行:本书从马蒂亚斯30年诗歌全集中精心选取81首诗,按主题分为五大部分,分享了自己对自然、城市、生活与爱情的诸多感受,也记录了他在世界各地旅行过程中受到的启发。
★在日常生活缝隙中找寻诗意,思考世界:在马蒂亚斯看来,生活本身就是诗歌的源头。在这本诗集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他对生活片段的记录,也能感受到德国作家一以贯之的深度思考。
★歌德学院翻译项目全额资助,北京大学德语系奇译诗坊倾情翻译:全书译文流畅、优美。在本书翻译过程中,北大德语系师生曾与马蒂亚斯一起细读文本,反复推敲,细致入微地传达出了原诗中情感。
2022年11月7日 已读
天人五衰 豆瓣
天人五衰
9.4 (19 个评分) 作者: [日]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一頁folio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 - 2
“丰饶之海”四部曲——绝笔之作
【编辑推荐】
四部曲分别写了“和魂” “荒魂” “奇魂”和“幸魂”,这“四魂”通过生与死的轮回演绎了四重人生,构成一个螺旋的循环世界。
这部被日本人称作“大河小说”的作品,对人生中的根本问题一一拷问,诸如生存、爱恋、战争、死亡和佛缘等,最后演绎出“世事皆幻象,人生即虚无”的主题。三岛由纪夫自己认为,这个世界表面上看起来是轰轰烈烈的“丰饶之海”,其实是既无水又无空气的月之海,虽名为“丰饶”,其实是匮乏。
“书中的这种窒息是因为作者与自己内心的虚无进行了惨烈的格斗。”——涩泽龙彦
【内容简介】
“丰饶之海”最后一部——自杀前一天完成的绝笔,三岛式美学、哲学的集大成体现
“八十岁的老人同二十岁的青年,或许正在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肉搏战。”
1970年,76岁的本多收养了在港口做信号员的俊美少年安永透,这名少年同样被本多认作是清显的转生。收为养子的透在考入大学以后,冷酷凶残的一面展露出来,对本多百般凌辱。本多的好友庆子向透全盘托出本多为何收养他的秘密。透发现自己只是他人转世之身,并不是能自由选择命运的人后,服毒自杀……
2022年11月7日 已读
晓寺 谷歌图书 豆瓣
曉の寺
8.4 (19 个评分) 作者: [日]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一頁folio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 - 2
“丰饶之海”四部曲——绝笔之作
【编辑推荐】
四部曲分别写了“和魂” “荒魂” “奇魂”和“幸魂”,这“四魂”通过生与死的轮回演绎了四重人生,构成一个螺旋的循环世界。
这部被日本人称作“大河小说”的作品,对人生中的根本问题一一拷问,诸如生存、爱恋、战争、死亡和佛缘等,最后演绎出“世事皆幻象,人生即虚无”的主题。三岛由纪夫自己认为,这个世界表面上看起来是轰轰烈烈的“丰饶之海”,其实是既无水又无空气的月之海,虽名为“丰饶”,其实是匮乏。
“书中的这种窒息是因为作者与自己内心的虚无进行了惨烈的格斗。”——涩泽龙彦
【内容简介】
“丰饶之海”系列第三部——充溢异国情调的无常感
“轮回转生的准备贯穿人的漫长的一生,并非死后才开始进行。世界一瞬一瞬刷新,同时一瞬一瞬废弃。”
1941年,47岁的本多见到泰国幼小的月光公主,相信她是由勋转世而生,在返回日本后他开始研究轮回转世以及唯识论。面对化为废墟的东京,本多崩溃更加深化。10年后,本多已是初老男人,对长大成人的月光公主陷入一种不可自拔的隐秘感情中,却在偷窥中发现了月光公主的秘密。20岁的月光公主返国后因遭蛇咬而身亡,新一轮轮回似乎又将开始……
2022年11月7日 已读
奔马 豆瓣
奔馬
8.7 (23 个评分) 作者: [日]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一頁folio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 - 2
“丰饶之海”四部曲——绝笔之作
【编辑推荐】
四部曲分别写了“和魂” “荒魂” “奇魂”和“幸魂”,这“四魂”通过生与死的轮回演绎了四重人生,构成一个螺旋的循环世界。
这部被日本人称作“大河小说”的作品,对人生中的根本问题一一拷问,诸如生存、爱恋、战争、死亡和佛缘等,最后演绎出“世事皆幻象,人生即虚无”的主题。三岛由纪夫自己认为,这个世界表面上看起来是轰轰烈烈的“丰饶之海”,其实是既无水又无空气的月之海,虽名为“丰饶”,其实是匮乏。
“书中的这种窒息是因为作者与自己内心的虚无进行了惨烈的格斗。”——涩泽龙彦
【内容简介】
“丰饶之海”四部曲之第二部——最引人争议、最惊人的英雄献身式小说
“我为幻想而生,以幻想为目标而行动,也因幻想而受到惩罚……我很希望获得不是幻想的东西。”
小说通篇以前一卷主人公松枝清显“转生”饭沼勋为轴心构思故事。
1932年,本多繁邦已38岁,仕途顺遂,距离挚友松枝清显逝去,已经过了19年。
转生少年——19岁的勋是一名日本剑道高手,这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内心深处极端仇视当时的日本社会,憎恶由财界巨头组成的资本家集团;醉心于复兴天皇威名,以《神风连史话》为人生理想,欲赴死来拯救日本于“危难”……
2022年11月7日 已读
春雪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春の雪
9.2 (33 个评分) 作者: [日]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一頁folio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 - 2 其它标题: 丰饶之海
“丰饶之海”四部曲——绝笔之作
【编辑推荐】
四部曲分别写了“和魂” “荒魂” “奇魂”和“幸魂”,这“四魂”通过生与死的轮回演绎了四重人生,构成一个螺旋的循环世界。
这部被日本人称作“大河小说”的作品,对人生中的根本问题一一拷问,诸如生存、爱恋、战争、死亡和佛缘等,最后演绎出“世事皆幻象,人生即虚无”的主题。三岛由纪夫自己认为,这个世界表面上看起来是轰轰烈烈的“丰饶之海”,其实是既无水又无空气的月之海,虽名为“丰饶”,其实是匮乏。
“书中的这种窒息是因为作者与自己内心的虚无进行了惨烈的格斗。”——涩泽龙彦
【内容简介】
“丰饶之海”首部曲——三岛文学艺术美的绽放与升华
“真正的优雅是不会害怕任何淫乱的。”
它描写了大正元年(1912)的贵族社会中,松枝清显与聪子的恋爱悲剧。清显在对聪子的爱慕中始终孕育着一种不安的情绪,在聪子被天皇敕许给治典亲王后,清显通过友人本多繁邦与聪子保持联系、偷偷幽会,聪子在惶惑中与情显发生关系,并怀了孕。聪子堕胎之后,削发为尼,而心力交瘁的清显最终忧郁死去。
川端康成把《春雪》誉为现代的《源氏物语》,是作者“绚丽才华的升华”。三岛本人曾总结“《春雪》是王朝式的恋爱小说,即写所谓‘柔弱纤细’或‘和魂’”。
2022年11月7日 已读
告别圆舞曲 豆瓣
La valse Aux Adieux
8.9 (12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米兰·昆德拉 译者: 余中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6
《告别圆舞曲》一书中,作者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配在地球上生存吗?难道不应当“把地球从人类的魔爪下解救出来”吗?将格外重的问题和格外轻的形式结合在一起,这是作者一直以来的野心。这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野心。形式之轻和主题之重的结合揭示了我们人间这种种戏剧毫无意义,到了可怕的地步。
2022年11月7日 已读
庆祝无意义 豆瓣
6.5 (13 个评分) 作者: [法]米兰·昆德拉 译者: 马振骋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 - 5
☆ 米兰·昆德拉是当今世界在文学地位和作品销量上最有号召力的大师之一,也是历年诺奖得奖呼声很高的西方作家,《庆祝无意义》是昆德拉在长达十年的小说创作空白期之后的最近一部小说作品,“一个奇特的概括。奇特的收尾”,堪称昆德拉小说艺术浓缩版。
☆ 本书篇幅中等却举重若轻,用轻松微妙的笔法讽刺世相种种:光鲜与龌龊、大人物与小角色、现实与梦境、严肃与荒诞、伟大与渺小、历史与遗忘、生与死……对个人成长史的追问、对情爱之事的戏谑、对文化冲突的探究,昆德拉在质疑的是一个充斥着绝对意义、绝对价值观的世界,让我们去思考“无意义”隐藏下的本质。
☆ 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翻译奖得主马振骋先生权威译本。
《庆祝无意义》是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近作,是作家“全部作品出人意料的概括。一个奇特的概括。奇特的收尾”。
整部小说像是一出喜剧,一出滑稽剧,巴黎拉丁区的卢森堡公园就是舞台。阿兰、拉蒙、夏尔和凯列班四个好朋友轮番登场,顺着他们的脚步、他们的生活故事、他们三三两两的谈话,引出了巴黎街头的花季少女、市民热捧的夏加尔画展、二十四只鹧鸪的玩笑、尿急的温情人物、自杀未遂转而杀人的母亲、闹哄哄的鸡尾酒会以及天堂纷纷堕落的天使……舞台上演着一幕幕疯癫异常的人间喜剧。
2022年11月7日 已读
萨德侯爵夫人 豆瓣
9.0 (40 个评分) 作者: [日]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一頁|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 - 2
【编辑推荐】
※三岛口碑最好的新剧剧本《萨德侯爵夫人》,后被英格玛・伯格曼改编成电影
※在甜腥的末日情怀中舔舐着想象中的萨德
本作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侯爵本人,主角是六个女人。用三岛自己的话说,那是“女性的萨德论”,即“受虐者一方的萨德论”“想象的萨德论”。 三岛的萨德是陶醉于官能性的阴暗萨德,是成为“诸神的黄昏”的萨德
※越是卑劣、残酷、不道德、污秽的人和事,越是要用优雅的语言叙说出来
一幕绚丽堂皇的剧本世界:把“洛可可情色文学的馨香,那从鲜血和拷打背后升腾起来的馨香”,用“语言的抽象性和准确性”还原在新剧的舞台上。
【内容介绍】
“就连地狱里的痛苦,凭借女人的双手和耐力,也能变成一朵玫瑰花。”
《萨德侯爵夫人》描述了萨德入狱之后,萨德侯爵夫人一生坚守贞节,为营救丈夫出狱奔波,待到老年的萨德获得自由之时,萨德夫人却突然毅然决然地与他分手。
这一谜团中隐藏着人性中真实存在而又不可理解的东西。以萨德夫人为中心,剧中的六位女性角色分别代表贞淑、道德、神、情感、天真、民众,她们像行星一样交错运转,女人的优雅、倦怠、贞淑、放纵等理念的冲突形成了戏剧的高潮。
2022年11月7日 已读
长刀之夜 豆瓣
わが友ヒットラー
8.1 (39 个评分) 作者: [日]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一頁folio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 - 3
【编辑推荐】
※中文世界首译!一部以血洗血的戏剧,上场人物皆男人,以纳粹革命为背景,展现二十世纪的怪物希特勒
※重写这段历史,是因为它一头连接着二十世纪文明的本质,一头连接着人性黑暗的深渊
※把四个男人的长台词化作亚历山大体式的咏叹调,用语言推动情节,展现人类的悲剧宿命
内容介绍
“那打磨光亮的手枪和长靴,诉说着初醒的钢铁和皮革的新的饥渴。”
《长刀之夜》只写一夜之间的事——1934年发生的德国的“长刀之夜”,又称“蜂鸟行动”。希特勒因无法控制冲锋队的街头暴力并视之为对其权力的威胁,故设计除去了冲锋队及其领导者恩斯特·罗姆。
在《长刀之夜》中,三岛由纪夫以极具艺术水准的戏剧冲突,展示了这一夜里希特勒与罗姆之间的生死对决。在这本戏剧中,一头连接着二十世纪文明的本质,一头连接着人性黑暗的深渊;并于其中融入了所谓男性刚毅、热情,以及友情。最后,罗姆埋没于悲剧之死里,这就是人类的宿命。
2022年11月7日 已读
夜巡 豆瓣
La Ronde de nuit
8.0 (5 个评分) 作者: [法]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译者: 张国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8
《夜巡》出版于1969年,是莫迪亚诺的第二部小说,进入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决选名单。这也是莫迪亚诺第一部被翻译成英文的作品。
小说的叙述者为抵抗组织“地下骑士团”工作,但他同时服务于法国的盖世太保。如何成为叛徒,如何不成为叛徒?这个问题始终缠绕着他。通过这本令人震惊的书,这本既温柔又残酷的书,莫迪亚诺试图为这段往昔岁月驱魔,虽然他并未在被占领的巴黎生活过。他唤醒了死者,以一种急促的乐调牵引着他们,完成这奇异的夜巡。
2022年11月7日 已读
台北人 豆瓣 Goodreads
8.9 (416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作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的《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短篇小说集,由十四个一流的短篇小说构成,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台北人》之人物,可以说囊括了台北都市社会之各阶层:从年迈挺拔的儒将朴公(《梁父吟》)到退休了的女仆顺恩嫂(《思旧赋》),从上流社会的窦夫人(《游园惊梦》)到下流社会的“总司令”(《孤恋花》)。有知识分子,如《冬夜》之余嵚磊教授;有商人,如《花桥荣记》之老板娘;有帮佣工人,如《那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之王雄;有军队里的人,如《岁除》之赖鸣升;有社交界名女,如尹雪艳;有低级舞女,如金大班。这些“大”人物、“中”人物与“小”人物,来自中国大陆不同的省籍或都市(上海、南京、四川、湖南、桂林、北平等),他们贫富悬殊,行业各异,但没有一个不背负着一段沉重的、斩不断的往事。而这份“过去”,这份“记忆”,或多或少与中华民国成立到大陆沦陷那段“忧患重重的时代”,有直接的关系。
2022年11月7日 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