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withme - 标记
专家之死 豆瓣 Goodreads
The Death of Expertise
7.0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汤姆·尼科尔斯 译者: 舒琦 中信出版社 2019 - 3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发展,人们现在面对着越来越大量的信息,这使得人们在自恋的和误导性的知识平等主义立场上对任何事件信口开河。今天,所有的人通过WebMD(美国健康医疗服务网站)和维基百科都可以了解所有的事,每个普通人都认为自己拥有和医生、外交官一样的知识。所有的声音,即使是最荒谬的,也要求被平等地考虑,而对立的态度则被认为是精英主义。
本书作者指出,反对专家运动的发生有很多原因,包括网络的开放性,高等教育中的“顾客至上”思维,以及新闻产业的娱乐化。诡异的是,信息的民主传播,而非受教育大众的培养,反而开始产生一批一知半解的、愤怒的公民,他们公开指责智识的完善。这与美国历史上由来已久的反智主义思潮不谋而合。
作者认为,当今抵制专业知识和学习的现象,使普通民众相信没有人比别人懂得更多,这使民主机构面临堕落为民粹主义(平民主义)或技术专家治国的危险,而最糟糕的是二者的结合。2017年美国大选后,这一局势变得更加恶劣。
本书为西方民主在信息时代能否稳固和长存敲响了警钟。
----------------------
【编辑推荐】
1. 一位专家写给其他专家和非专家的话
尼科尔斯曾任美国海战学院国家安全事务教授、美国参议院前助理,也是纽约卡耐基委员会高级伦理和国际事务顾问、波士顿大学国际史学委员会委员,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外交政策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其理论研究和政治实践并举的专家生平中,他对专家的长处和弊端,以及反对专家的呼声,都了若指掌,并在本书中结合实际案例,做出了生动、风趣的描述,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剖判:专家固然有所不知,但普通人绝非无所不知。
2. 在知识大爆炸/知识碎片化的时代,聊聊专家和专业知识为什么是必需的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社会的“大数据”至上和数字媒体的“人性化”设计——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当代社会的人们似乎个个都是“高知”。但是,未经鉴别的网络信息与真正的知识能否等同?高等教育文凭与理性思考能力是否一致?在一种自大、自恋、自我中心的盲目狂妄中,人们拒绝专业知识的获取,拒绝理性判断和行为能力的提升;在一种反智主义和平民主义相结合的文化心态中,社会面临着涣散和分崩离析的严重危机。尼科尔斯的忠告是:专家依然是我们所需要的,而我们更需要的是理性思考能力——这是健康社会运作和未来发展的前提。
3. 对自欺欺人的“反智主义”传统的辛辣批评:再接再厉的精英主义与平民主义大PK
美国历史上一直存在一种“反智主义”传统,著名历史学家霍夫斯塔特于196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提出这一概念,并分析了其渊源和影响。《专家之死》拓展了对“反智主义”这一主题的讨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深了对这一主题的阐述,具有更强烈的现实意义。所谓知识精英和平民大众的对立,无论在生活还是政治层面,都需要被辩证看待,不能盲目地是此非彼。
4. 国外专家、媒体郑重推荐
★乔治城大学教授罗伯特·伯利赞为“一本睿智、及时而又新颖的书,树立了运用理智和理性的典范”。
★《纽约时报》评论“一部及时而有益的书,提供了一种总体观念”。
★《科克斯书评》评论“对于日益紧迫问题的一种锐利剖析”。
5. “见识丛书”系列,精美装帧,个性化设计
封面字体完美呈现了在网络虚拟化和知识碎片化的时代,专家如何“被宣判”死亡,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
2021年1月30日 已读
中信出版社为数不多的正常书,虽然质量还是不太行。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二版) 豆瓣
作者: 衣俊卿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9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二版)》比较全面地反映了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面貌,择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流派,包括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布洛赫所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以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哈贝马斯等人为核心的法兰克福学派,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在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个流派和代表人物的理论时,尽可能尊重研究对象的思想的完整性和本来面目,在文献资料选择以及概念和观点表述上做到了清晰、准确、完整,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列入“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并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本次修订在初版的基础上增补了近年来的新理论和研究成果,如已成为热点的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这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常读常新、生生不息的理论资源。
2021年1月30日 已读
宗教的本质 豆瓣 Goodreads
8.6 (7 个评分) 作者: [德]费尔巴哈 译者: 王太庆 商务印书馆 2010 - 10
《宗教的本质》是费尔巴哈的一本重要书籍,作者在《宗教的本质》中进一步论证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基督教认为宗教是人生下来就有,自然而然地具有的观点是错误的,自然是宗教最初的原始对象,从根本上揭示了宗教的本质。
2021年1月30日 已读
很难不让人想去买基督教的本质的一本书
自深深处 豆瓣
8.4 (17 个评分) 作者: [英]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 译者: 梁永安 2019 - 9
1895年,41岁的王尔德已名震英国,风头正劲,因与友人波西的关系被波西之父诉诸公堂,在狱中,王尔德写了这封“来自深渊的书简”,独白式的文字透露着他与波西的感情,恨意中夹杂着爱与温柔,书中还记录了这位唯美主义代言人对美、艺术、人生的观点。五年后,王尔德去世,这本书成了他在世间的最后杰作。
2021年1月30日 已读
这么长,王尔德你手不累吗
夜莺与玫瑰 豆瓣
8.2 (21 个评分) 作者: [英] 奥斯卡·王尔德 译者: 朱纯深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0
这是王尔德童话与短篇小说全集,中文简体版首次完整出版:
《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小气的巨人》《胆肝朋友》《不同凡响的冲天炮》《小国王》《公主的生日》《渔夫和灵魂》《小星童》《勋爵亚瑟•萨维尔的罪行》《没有秘密的斯芬克斯》《坎特维尔鬼魂》《百万富翁模范》《W.H.先生像》
王尔德首创的成人童话,风格独树一帜,充满奇思妙想;他的短篇小说,散发着微悬疑、微浪漫、微惊悚的气息,令人着迷。他跟儿子讲童话的时候曾落泪道:“真正美的东西都是让人忧伤的。”
2021年1月30日 已读
罗兰之歌 豆瓣
La Chanson de Roland
作者: [法] 佚名 译者: 马振骋 译林出版社 2018 - 11
★法国中世纪英雄史诗“纪功歌”代表作,欧洲中世纪四大英雄史诗之一
★法兰西国宝级史诗,现存最古老的法兰西文学巨著之一
★第一届“傅雷翻译出版奖”获得者马振骋教授权威译本
《罗兰之歌》,法兰西史诗,写于公元11世纪,作者不详,是中世纪四大英雄史诗之一,讲述了法兰西皇帝查理出征西班牙,贵族加纳隆嫉恨将领罗兰,叛变后与敌军勾结,在山谷中重兵埋伏,罗兰率领的军队陷入敌军圈套,仓促应战,全军覆没,罗兰自己也壮烈牺牲。查理大帝闻讯赶来,歼灭了敌军,处死了加纳隆,为英勇的罗兰报仇雪恨。
《罗兰之歌》是欧洲“纪功歌”的杰出代表,在吟游诗人口中吟唱了一百多年,以查理大帝的勇将罗兰的英雄事迹为基础,在民间传说中掺入了当时的社会内容和宗教神秘色彩,后世人用神奇的语言把一段史实谱写成了一部辉煌的传奇。
2021年1月30日 已读
大国的崩溃 豆瓣
The Last Empire: The Final Days of the Soviet Union
7.7 (19 个评分) 作者: [美] 沙希利·浦洛基 译者: 宋虹 四川人民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2017 - 5
1991年苏联的解体无疑是20世纪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作者根据最近解密的老布什总统图书馆的绝密档案,包括总统顾问的备忘录和老布什与世界各国领导人的绝密电话记录,重新解读了那段纷繁复杂的历史。
本书挑战了关于冷战结束的传统观念,揭示了布什政府试图结束冷战、保全苏联作为其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伙伴的复杂游戏。
作者着眼于事件中心的四个人物—乔治·布什、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鲍里斯·叶利钦、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来讲述苏联最后五个月间发生的故事,这五个月改变了苏联的命运和世界的格局。本书作者会多国语言,能够查阅英语、俄语、波兰语、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的文献,这让他能够站在一个特殊的立场来呈现一个关于苏联解体的全新的、戏剧性的故事。
2021年1月30日 已读
银河英雄传说(全10册) 豆瓣
銀河英雄伝説
9.1 (23 个评分) 作者: [日] 田中芳树 译者: 蔡美娟 / 陈惠莉 南海出版公司 2014 - 10
一千多年后,人类完成了整个银河系的拓荒,然而联邦政体被颠覆,亿 万星辰在银河帝国的统治下黯然失色。向往自由的共和主义者逃离帝国,在一万光年外建立自由行星同盟。两大势力中间,费沙自治领左右逢源。银河系宇宙自此三足鼎立。
群星闪耀的广阔天穹下,历史如星河流淌,无数英雄登场。在星辰大海的正中,银河帝国的华丽军神莱因哈特与自由行星同盟的“魔术师”杨威利,正展开千年一遇的宏大对决,上演令人心驰神往的灿烂瞬间。
2021年1月30日 已读
呃呃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啦
国史大纲 豆瓣
作者: 钱穆 商务印书馆 2015
《国史大纲》著于抗日战争时期,钱穆先生当时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战火纷飞中随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辗转大半个中国。在云南昆明,钱穆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国通史的考证与写作之上。当时生活的窘困、物资的紧缺以及内忧外患的状况都使钱穆将对中国命运的思考贯穿于了全书始末。钱穆指出,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要务,在于能在国家民族内部自身求得其独特精神之所在。他希望作为抗战中流的精英分子能够从这样一部张扬士之人力的史纲里汲取力量前行。
《国史大纲》出版之后,即被列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大学用书,风行全国。它是在民族危亡时期,用以唤醒国魂、御敌救国的佳作,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深厚之爱情。
钱穆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其所著《国史大纲》是一部简要的中国通史,因用大学教科书体例写成,不得不力求简要,仅举大纳,删其琐节。内容包括自上古三代以迄二十世纪中叶之中国历史的演变发展,尤其是经济与社会、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的状况及其相互影响。全书力求通贯,便于读者理解中国历史上治乱盛衰的原因和国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根据。本书代表了他对中国通史的研究成果,与其专题史研究相得益彰、相互发明。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钱穆先生所提倡的史心与史识、智慧与功力至互动。
2021年1月30日 已读
难以适应钱穆的治史态度
鼠疫 Goodreads 豆瓣
La Peste
9.1 (436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刘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8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2021年1月30日 已读
莎乐美 豆瓣
Salomé
8.9 (66 个评分) 作者: (英)王尔德 译者: 中译 吴刚 / 英译 道格拉斯 勋爵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1
英伦才子奥斯卡•王尔德一生中创作的最著名悲剧
一段唯美凄恻、超越时代的《圣经》故事
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独幕剧《莎乐美》只是唯美主义作品中的经典。故事取材于《圣经》里莎乐美为希律王跳舞换得施洗者约翰头颅的情节,这一圣经典故被王尔德的妙手挖掘出了最黑暗也最深 刻的内涵。欲望的纠缠,畸恋的爆发,诡异的氛围,都被他在这短短的篇幅里发展到极致。而同时代的早夭天才画家比亚兹莱,亦称得上王尔德恶魔般作品最佳的诠释者。
本书收入了英国著名插画大师比亚兹莱为《莎乐美》创作的多幅插图——被誉为“有史以来诗人和画家最成功的合作之一”。
2021年1月30日 已读
爽哦,精巧的语言总是让人高潮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豆瓣
作者: [英] 威廉·莎士比亚 译者: 卞之琳 方志出版社 2007 - 4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内容简介:莎士比亚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四大悲剧代表了其最高成就。几百年来,文学界公认《哈姆雷特》——地位最重要;《奥瑟罗》——结构量严谨;《里亚王》——气魄最宏伟;《麦克白斯》——动作量迅疾。作品的思想价值与文学价值极高。卞之琳先生根据原著通行版及其他多个权威版本译出的中译本,吸取了之前不同中译本的经验,博采众长、独辟蹊径、不仅忠实于原文,语言优美,而且反映了当时国际莎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可谓是大家的心血之作。
2021年1月30日 已读
和朱生豪译本完全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一开始很不习惯,但越读越爽(
楚辞解译 豆瓣
作者: 陈抡 2018 - 4
陈抡(1905-1992),原名陈世昌,曾用笔名葛藤,湖南溆浦人,1927年8月赴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攻读英语。一年后辍学,又先后在上海现代中学、溆浦县立中学当教员。1934年8月,陈抡再次入上海大厦大学攻读英语。1987年出版《历史比较法与古籍校释——越人歌·离骚·天问》(湖南教育出版社)。1937年上海大厦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先后在上海新民女子中学、湖南克强学院、湖南省立工专、湖南省立第九中学、溆浦县中、溆浦一中等校任教员、校长。工作之余,运用“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简称“历史比较法”)研究先秦古籍,从语言研究入手,发现了大量的古词、古方言词和古特殊语法结构。
2019年9月27日 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