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ps - 标记
再见,西贡 豆瓣
Adieu Saigon
8.0 (8 个评分) 作者: [法] 雷蒙·德帕尔东 / Raymond Depardon 译者: 吕俊君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1 - 3
玛格南资深摄影师回忆到访西贡的三次经历
从战火纷飞中的异国风情到标准的全球化大都市
历史的碎片折射出越南1964—2014翻天覆地的变化
编辑推荐
◎ 战场内外的现实
德帕尔东用尊重且带有同情的镜头,力图贴近在越南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又不让他们变形失真。战场上神情紧绷的越南士兵,村庄里镇定自若的老太太,安静撤离基地的美军士兵,练习过马路的失明的战争受害者……他冷静地展示多年的战争给越南平民和日常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
◎ 越南城市面貌的变迁
与其说本书是一本战地摄影集,不如说是越南战时生活图景集。德帕尔东的图像印证了西方游客对许多热带殖民地的想象,西贡街头身穿传统白色长袄的年轻女性、东西方风格混杂的建筑、聚在一起闲聊的三轮车车夫等,被摄影师一一收入镜中。这些异域风情后来被摩天大楼、航空公司广告牌、连锁餐饮店稀释,西贡成为一座与其他国际化大都市别无二致的城市。
◎ 摄影师的难忘回忆
德帕尔东第一次到访西贡时年仅22岁,已经历过三场战事,呼啸的子弹声依然让他紧张,目睹士兵伤亡令他惘然。他在西贡与心仪的女孩去电影院约会,与同行的摄影师彻夜畅谈,享受战争边缘的悠闲。50年后当他旧地重游时,每一个熟悉的街口都有了新的面目。他用这本书纪念在战场上牺牲的同行、朋友,也纪念自己曾经的岁月。
内容简介
雷蒙·德帕尔东在他的摄影师生涯中曾多次前往越南。他目睹被誉为“东方小巴黎”的西贡经历了法国殖民时期、南越政府治理时期,再到被解放与更名,直到成为一座与其他国际化大都市别无二致的城市。本书按时间顺序呈现了在法越战争结束后的1964年、1972—1973年越战末期、2014年西贡解放40周年之际德帕尔东在越南拍摄的照片。这些历史的碎片折射出过去几十年里越南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2年8月6日 已读
看了一上午越南相关的wiki
克拉拉与太阳 豆瓣
Klara and the Sun
7.9 (311 个评分) 作者: [英] 石黑一雄 译者: 宋佥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 - 3
“太阳总有办法照到我们,不管我们在哪里。”
~
克拉拉是一个专为陪伴儿童而设计的太阳能人工智能机器人(AF),具有极高的观察、推理与共情能力。她坐在商店展示橱窗里,注视着街头路人以及前来浏览橱窗的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她始终期待着很快就会有人挑中她,不过,当这种永久改变境遇的可能性出现时,克拉拉却被提醒不要过分相信人类的诺言。
在《克拉拉与太阳》这部作品中,石黑一雄通过一位令人难忘的叙述者的视角,观察千变万化的现代社会,探索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爱?
~
“你相信有‘人心’这回事吗?
我不仅仅是指那个器官,当然喽。
我说的是这个词的文学意义。
人心。你相信有这样东西吗?
某种让我们每个人成为独特个体的东西?”
2022年8月6日 已读
好喜欢这样的笔触和叙事。不是那种非看不可的书,但是值得多读几遍。
学会爱自己 豆瓣
作者: [德] 苏珊·阿本哈德 译者: 张清泉 青岛出版社 2018 - 6
面对困难时,孩子会积极想办法解决吗?
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孩子能平心静气、不争吵吗?
面对陌生人时,孩子知道该怎样保护自己吗?
感到生气时,孩子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吗?
对于从未吃过的食物,孩子会勇敢尝试吗?
当有人“孤单”时,孩子能向他伸出友谊之手吗?
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懂得自我管理!
德国引进优质绘本!每个孩子都该有一套的安全教育、自我成长绘本!
2022年8月2日 已读
从多抓鱼买的第2辑,唯一一个不错的鲨鱼篇还跟标题没啥关系,我还以为都是一个人画的呢,没想到是世界各地东拼西凑来的
我要更自信(中英对照) 豆瓣
作者: (美)玛塞拉·巴克·维纳 / (美)吉尔·内马克 文 译者: 孙燕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 6
《我要更自信:火鸡图图的故事(中英对照)》简介:火鸡图图不喜欢自己。她的腿很瘦,她的羽毛是棕色的,她的头上没有毛。最主要的,她讨厌自己的咯啵一咯啵声。但当图图用她超级自信、超级有力、超级火鸡式的咯啵一咯啵声救了一群小鸡之后,一切都改变了!我们可以给孩子的最大礼物之一,就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自我价值感。缺少这种感觉的儿童经常会表达出“不喜欢”自己,并且缺少自尊和自信。这《我要更自信:火鸡图图的故事(中英对照)》有生动的语言和有趣的图画,它能够让孩子们欢笑,同时接受他们自己的“咯啵一咯啵”。书后附有给父母的建议和方法,让父母能够帮助孩子找到自信。
2022年8月2日 已读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豆瓣
Why Be Happy When You Could Be Normal?
8.7 (105 个评分) 作者: [英] 珍妮特·温特森 译者: 冯倩珠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6
我在家里住了16年,父亲不在工厂轮班,就在教堂。母亲整夜醒着,终日抑郁。我上学,去教堂,跑进山间,秘密地读书。我自幼便学会隐蔽。藏匿我的心。掩饰我的想法。
我母亲不热爱生活。她不信有任何事会使生活变得更好。她曾对我说,宇宙是一个浩瀚的垃圾桶。我想了一会儿之后,问她桶盖是 关着还是开着。
“关着的,”她说,“没人逃得了。”
-
我就是没法活在一个合上盖子的浩瀚的垃圾桶里。
===========
★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珍妮特·温特森自传
★ 生命不只是一支从子宫飞往坟墓的时间之箭。照自己的意愿活得头破血流,也好过听从别人的安排,虚张声势地过浅薄生活
★ 《卫报》《环球邮报》年度好书
★ 《纽约时报》年度重点推荐图书
★ 获兰姆达文学奖
===========
★ 像刀一样锋利,像孩子的眼睛一样纯粹。——《每日电讯报》
★ 也许她曾经有机会可以既快乐又正常,但那就不是珍妮特·温特森了。——《星期日泰晤士报》
★ 一本区别于传统自传的回忆之书,一本和《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一样充满力量的成长之书。——《纽约时报书评》
张悦然、蒋方舟、任晓雯、刘瑜一致推荐的当代英国天才女作家。《纽约时报》《卫报》《环球邮报》推荐图书!
25岁时,珍妮特·温特森用《橘子》一鸣惊人;52岁时,她回访过往的伤痛,书写自传《我要快乐,不必正常》。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橘子不是weiyi的水果》中不动声色的幽默,其实是作家真实伤痛的保护色,如果说温特森的小说中发生了什么挫折和不幸,相对应的现实只会更坏、更糟……温特森开放且坦诚地剖析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受伤的童年往事、压抑痛苦的少年生活,是之后的人生中走不出的阴影,也意味着磨砺和成就自我的可能。正如《泰晤士报》中所说:“也许她曾经有机会可以既快乐又正常,但那就不是珍妮特·温特森了。”温特森走出创伤的阴影,用勇气、爱与写作锻造并成就自我,正如温特森在书中所说:“无论多么贫乏,仍要爱生活,无论怎样寻找爱,也要爱自己。不是用自我为中心的方式,那将会与生活和爱背道而驰,而是以鲑鱼一般的决心逆流而上,无论水流多么汹涌,因为这是你的河流。”这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回忆录,一本充满勇气与力量的成长之书,更是一本充满启发性和智慧的人生之书。
2022年8月1日 已读
也许持续暴露在这种伤痛下有利于我疗自己的伤。全书最莫名触动我的是在珍妮特终于要见到生母时的:“我涌起一股歇斯底里的冲动,想唱《要喜乐,上帝的圣徒》。但是不行,那是另一段童年、另一个母亲。”
熊会滑雪吗? 豆瓣
作者: [英] 雷蒙德·安特罗伯斯 著 / [英] 波莉·邓巴 绘 译者: 李剑敏 2022 - 2
资深阅读推广人粲然推荐。用一句“爱的谜语”,给孩子跨越障碍的“超能力”。英国听障诗人根据童年经历创作,帮助孩子成长为勇敢、包容、有同理心和责任感的新一代。附赠电子版导读册。
◎ 编辑推荐
☆ 英国屡获大奖的诗人根据童年真实经历创作,听障儿童跨越障碍、重拾自信的温暖治愈 故事。
作者与绘者都是听障人士,他们笔下的细节真实可信,情感真挚动人。荣获2021艾兹拉·杰克·季兹荣誉奖。
☆ 关注弱势群体,让孩子认识并尊重“人”的多样性,成为包容、正义、有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
尊重个体差异,平等对待他人,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一课,即便生理上没有“障碍”,我们也不希望孩子成为冷血、利己、对他人的苦难毫无想象的人。
☆ 积极的障碍观教育,为遭遇“困境”或“障碍”的孩子点亮指路明灯
让遭遇困境的孩子意识到困难和障碍并不是人生的全部,鼓励他们用积极的态度找回自信、接纳自我。
☆ 用第一人称的儿童视角讲故事,用“爱的谜语”制造悬念,让孩子对小熊的处境感同身受,深入听障儿童的内心世界。
☆ 榜样性的父亲形象,感人至深的父子亲情。
熊爸爸用耐心、包容的态度帮小熊逐渐走出听障的阴霾,为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的父母提供了可参考的范式。适合亲子共读、讨论、表演,尤其适合爸爸给孩子读。
◎ 内容简介
英国著名诗人根据童年经历创作,讲述听障孩子在爸爸与的帮助下收获勇气、接纳自我的感人故事。
小熊有听觉障碍,只能靠自己的方式感受世界——爸爸喊他起床时,他能感觉到床在簌簌发抖;老师跺脚时,他能感觉到地面在晃动。可惜他还是会错过很多,比如朋友讲笑话时,他完全不知道大家在笑什么。奇怪的是,他还经常听到身边的人问他:“熊会滑雪吗?”
小熊开始接受治疗、学唇语,戴上了助听器。开始恢复听力的小熊终于明白了“熊会滑雪吗?”的真正含义……
◎ 媒体评价
《熊会滑雪吗?》为听障孩子和有过其他生理障碍的孩子描绘了一个温柔明亮的故事。生理障碍会给人带来孤独感,带来隔绝,但你仍然能感受到亲人朋友的善意,感受到来源于内在、你自己源源不绝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你仍然可以有所相信和期待,并成就你自己——-我也有一位听障家人,孩子们,我可以保证,这本书里说的都是真的。——知名童书作家 粲然
小读者都会想知道“熊会滑雪吗?”的答案。这意味着了解听觉障碍会让孩子受益良多,包括让孩子学会如何与听障人士交谈。——《科克斯书评》
在每一个场景中,爸爸与孩子之间的爱都显而易见。——《儿童图书中心会刊》
邓巴笔下线条清晰、色彩明亮的图画,像一扇窗户,或者一面镜子,将小熊的情感历程准确地传达给小读者。对于有听觉障碍的孩子来说,这本书更是意义非凡,因为他们或许从未看到过自己被如此清晰地描绘出来。——《书单》
2022年7月26日 已读
空空如也 豆瓣
空洞のなかみ
7.6 (28 个评分) 作者: [日]松重丰 译者: 曹逸冰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6
“这是身为演员的我,才能写出的故事。”
《孤独的美食家》主演 日本人气演员
松重丰 首部作品集
幽默笔触 戏作演员真实心象风景
真挚洒脱 剖白演艺生涯趣闻逸事
——————
本书是人气日剧《孤独的美食家》主演、日本演员松重丰的首部作品集。由半自传体、连作短篇小说集《愚者谵言》与随笔集《演者戏言》两部分构成。
《愚者谵言》中“我”前往京都拍戏,陷入瓶颈后竟开始考虑转行。漫步雨中京都,邂逅广隆寺佛像与神秘的老人,开启了“我”的思考,真正的演员为何物?真正感动人心的演技是什么?在宛如时空穿越般、眼花缭乱的场景转换中,呈现了“我”丰富而跌宕的内心风景。
《演者戏言》为作者在杂志连载的人气随笔结集。松重丰以幽默风趣的文笔分享了日常生活、修业时代趣闻以及有关美食的诸多逸事。
2022年7月22日 已读
游戏 豆瓣
8.8 (32 个评分) 作者: 我是白 中信出版社 2019
《游戏》是由一些碎片般的“时刻”或“事件”构成的。
它可能易被忽略、转瞬即逝:
一次出神,一片正在消失的雪花,重叠的梦境,黑夜白昼交替,月起月落盈缺;
也可能让人内心充盈,或怅然若失:
一本书,来去自如的云,独自一人的房间,雨雪天偶遇的冰激凌,一次意想不到的展开……
小白人和帽子男在各自的世界里孤独而平静,既有微妙的对照,又有浪漫瑰丽的呼应。
————————————
读《游戏》就等于闯入我是白的梦境。在那个想象力统治的奇妙世界里,尺度瞬息万变:于是微小的事物也可以成为整个宇宙,而宇宙也可以被拿在手里或装进书页。当你离开这个孤独而浪漫、简洁却丰富的黑白之梦时,现实世界或许也会变得有趣一些。——btr
我是白的故事是一颗颗的胶囊,轻盈但不安分,服用后再平常的生活都感觉能发现未知的可能性。——岑骏
我在偶遇我是白的第一个作品时,和友人大呼“神来之笔”……在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影像创作者挠破头皮的时候,我是白只是用那些简单的黑白灰,就实现了天马行空的叙事,在读者的视网膜背后挑起了五彩斑斓的颅内高潮。——flypig
简洁而大力,荒诞又可笑,可是却笑完又想哭的,像镜子一样的漫画。——Lisk Feng
我是白将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亲切而熟悉的片刻瞬间,捕捉了下来。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赤诚,当你欣赏完我是白的作品,也就会像他的笔名一样,仿佛刚刚从一次出神中清醒过来,内心还是了一片纯白,于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充满它。——刘大可
直到几年前,我是白才开始尝试画漫画,但他那梦幻般的作品,以一种简单而又即时可读的艺术风格为动力,吸引了全球观众的注意。我是白几乎只用速写般的黑白风格来作画,他创造了一个幻想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规模、维度或现实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他的漫画将场景、动作和结论压缩成一个紧密的包,非常适合网络传播或连环画大小的书。 ——马睿奇
由此进入一个安静而微妙的世界,你会发现一些几乎没有被人描述过的东西,比如黑夜中没有尽头的桥;收集流星的夜晚;和老虎一起看的烟花;花或者石头的声音;棉被铺成的道路;召之即来的云…… ——田克
我是白的漫画里,是一个干净得一粒灰尘都没有的世界……在这本书里,你会体会到各种令人忍俊不禁的小趣味。尤其当他用这样的画风描绘起柔软的东西,例如冰激凌、云朵,和那些奇奇怪怪的自创小生物的时候,你会感到一种非常别具一格的治愈和可爱! ——王xx
在我是白的作品中,空间像鼓点一样富有生命张力,一个场景的完结其实是下一个场景的开端。这种毫无关系的奇妙连贯性让作品本身更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感。看似轻松写意的画风也造就了不同寻常迷人的吸引力。这就是我是白独特的魅力所在。他不迷恋炫技和丰富焯目的色彩,更加专注在“讲故事”这件事本身,却在无形中为我们带来另一种纯粹而本能的美感和奇妙精神体验。 ——Ground Ooh Art
我是白的漫画能够轻松地构建令人印象深刻的叙事。重复出现的元素和人物为观众创造了一个视觉参照点,使他们能够与每幅画联系起来。就好像,当我们跟随他们的冒险之旅时,我们开始了解这些无名的人物。不断地从一幅画跳到另一幅画,目睹他们经受的考验和磨难,它们的不幸和沉思,虽然短暂,却变得越来越有趣。用很少的笔墨说很多东西,这无疑是我是白魅力的一部分。 ——It's Nice That
当看到“我是白”的漫画作品时,入眼的空旷简洁反而能引起强烈的阅读兴趣——不露声色下是什么在等待着我们探索。白的单幅画与漫画作品大部分都不会添加对话框或提示文字,提供给观众丰富的想象和发挥空间,大家都可以在这里展开自由的解读。没有明确的背景设定,没有严谨的逻辑限制,每一个画面在白的奇妙创造力下就像梦境一样诗意而可爱,大概梦从来就是个人又飘渺的东西,不少人都会在他的作品里看出些许孤独的意味。很难形容看到这些画面的感受,许多时候也只能发出“好喜欢啊”这样的感叹。 ——KINFOLK中文版
我是白的漫画用朴素的线条将谜语不受干扰地置入画中。 ——Yorokobu
2022年6月4日 已读
日本第一 豆瓣
Japan As Number One: Lessons for America
7.2 (13 个评分) 作者: [美] 傅高义 译者: 谷英 / 张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3
★1979年,哈佛学者傅高义教授在日本社会经济腾飞的前一刻,发表了惊世之作《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他以实地采集的信息和材料,通过社会研究的手法,肯定了日本拥有诸多社会模式方面的成功范例,对发展速度正在减缓的美国是一面可鉴之镜。
★《日本第一》出版后迅速成为西方学界日 本学中最畅销也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定义了之后十年“向日本学习的风向”。新加坡政府甚至把它列为部长和高级官员的必读书。
★为《日本第一》2016年在中国的新版亮相,傅高义特别撰写新序,再度肯定日本,认为日本即使经过了“失落的二十年”,属于《日本第一》时代的优良特质依旧存在,对于发展中国家甚至像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型的经济体,仍能给予重要的启迪。
★深入研究日本的现代组织、经济团体、企业文化和官僚制度等社会结构和管理案例之后,傅高义认为日本的成功,并非来自传统的国民性、古已有之的美德,而是来自日本独特的组织能力、措施和精心计划,从日本社会模式的成功中亦可窥一二:日本的教育水准高且普及度好;社会治安好 ,犯罪率较低;有一套培养精英官僚、抑制腐败的有效体系;强调认同感却不缺乏竞争性的企业文化;提供合理保障又不致养懒汉的福利体系,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在面对有关“日本第一”这个说法的热议时,傅高义强调:“我说’日本第一‘不是指日本经济是全世界最强大的,而是要告诉美国人,日本是如何发展的。”
★复旦大学美研中心主任、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沈丁立译新版序;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晓虹博士等鼎力推荐。
2022年6月4日 已读
228页的微信公众号
迷上日本 豆瓣
Giappomania
作者: [意]马尔科•雷贾尼 译者: 甘蓝 2020 - 7
本书深入日本,从敬语到和服,从怀石料理到茶道,以手绘的形式,书写了日本旅行的方方面面。这个简素而又带着超复杂符号系统的国度,以四季为审美准则。当地人敬畏自然,食材原产地和应季是日本料理强调的观念,同时他们还坚守信仰,会给茶具取好听的名字甚至失手打碎了要作揖致歉。这些皆有来处的趣味,激起了多少人的探究心。
本书由7个章节组成,涵盖了日本的100个重要主题,通过这些主题来定位和勾勒出日本的面貌。从东京开始,首先探索了日式的文化和生活,之后带读者了解去日本旅行不容错过的景点、食物、文化、独特的“日本制造”,以及“日出之国”一年之中非常重要的节日。这些似曾相识又疏离的日本,都值得一再探访。
2022年6月4日 已读
光看这书 完全没法儿迷上
海错图笔记 豆瓣
7.5 (42 个评分) 作者: 张辰亮 中信出版社/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2016 - 11
海错的“错”,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
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的《海错图》,共描绘了300多种生物,几乎涵盖无脊椎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的大部分主要类群,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是一本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的奇书。
但时代所限,书中也有很多不靠谱之处,比如有些动物聂璜未曾亲见,仅根据别人描述绘制的外形,就会有很大失真。关于生物习性的记载,也是真假混杂。
正因如此,当我开始用今天生物学的角度,对《海错图》中的生物进行分析考证,从他的文字和画作中发现蛛丝马迹,辨别真伪,一步一步推理分析后,鉴定出画中生物的真身——这就像在破案一样,非常过瘾。
在这期间,我还去了辽宁、福建、广东、广西、天津及日本、泰国等地搜集素材、实地考证……到今天一年半多了,不知不觉也写了30篇文章。“破译”还将继续,先集为一本《海错图笔记》,大家看着玩儿。
在本书中,我采用了中国传统本草书的分类法,把书中生物归为“介部、鳞部、虫部、禽部”4类,以展示古人是怎样给生物分类的。有海洋生物的科普,有故纸堆里的考据,有中国人和大海之间的逸事,也有一些我个人的絮叨。说白了,就是我读《海错图》时做的30篇笔记。如果你看完后,觉得这是一本有意思、有意义的书,那我就很高兴了。
——张辰亮
2022年4月14日 已读
买了这么久,终于翻开看的心情来自于一个不想写码的夜晚
芬兰人的噩梦 豆瓣
Finnish Nightmares
7.2 (220 个评分) 作者: [芬]卡罗利娜·科尔霍宁 译者: 李浚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6
★此书通往社恐患者俱乐部。
★Facebook超人气漫画集,讲述一个社恐患者的各种内心戏。
★也许,你也是一个“芬兰人”。
【本书看点】
① Facebook超人气幽默漫画集。一个社恐患者的自我拉扯,无数让人会心一笑的日常小困境。
——“芬兰人的噩梦”就是:拦错了巴士, 却又不好意思不上车;有人在公共场所大声跟你说话;电梯里只有你自己和一个陌生人;你想尝尝免费样品,可又不想和销售员说话;当众发言的时候;求职时不得不为自己说些好话;同事找你闲聊,不得不假装自己很忙……
——“芬兰人的白日梦”则是:安静……那是一辆空无一人的公共巴士,一部只有自己的电梯,一种不需要打扰别人,也不会被别人打扰的生活。
②也许,你也是一个“芬兰人”。
善良又坚持,害羞又内省,日常生活中的纷纷扰扰,也许不仅仅只是芬兰人的噩梦。
如果你也像马蒂一样,日常生活中常常遭遇各种不足为人道的小困境,说明你的内心深处可能也有一个小马蒂,你可能也是一个“芬兰人”。
【内容简介】
芬兰有个笑话是这样讲的,“一个内向的芬兰人和你说话的时候看着自己的鞋子,一个外向的芬兰人和你说话的时候看着你的鞋子。”
我们的主人公——马蒂,一个典型的芬兰人,低调内敛,喜欢安静,重视私人空间。
马蒂尽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他人的空间,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不用无聊的闲扯烦扰别人。可是,你或许也猜到了,有时候事与愿违。
如果这本书能让你会心一笑,那说明你心里可能也有一个小马蒂。
2022年4月9日 已读
exactly me
可是我偏偏不喜欢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8.3 (75 个评分) 作者: 吴晓乐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20 - 11
在处女作《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鸣惊人之后,毕业于台大法律系,却走上作家之路的吴晓乐带来了她的第一本随笔集《可是我偏偏不喜欢》。她以诚挚、洞察幽微的笔调,去揭示那些我们无比熟悉却视而不见的事物。她写女性之间隐藏的厌女情绪,体察女性潜移默化的“月经耻感”,也自陈母女两 代人的冲突与和解;她写自己曾为迎合男友病态节食的经历,回顾言情小说如何塑造了女孩最初的爱情观;写“女神”这个词背后隐藏的陷阱,也反思“年轻人一定要在大城市拼搏”这种论调。
由于下笔精准,简中版尚未上市,就有读者手敲其中篇目分享,获上千人共鸣。
那些很好很好,可非我所愿的,可不可以不要?能否任我们长齐个性,拥有不与人同的自由?
——————————————————————
《正果与它们的产地》
不想结婚的人们,应值得一次鼓励,他们对自己诚实,诚实地说,目前并无把握负担谁的逆境、贫穷、疾病与哀愁。在天灾满布的现世中,他们调节着人祸的比例。
《习得复忘掉》
世人常误解一件事:仅仅男性特别喜欢折抑女性。绝非如此,打自很小的年纪,我时时见闻,那些坐成一圆桌的女人,如何将一位不在场的女性给说得低进尘埃里。几乎每个女生都接受了一套完整且顺序俨然的厌女练习。
《我与我的血》
自那回起,我变得相当尊重自己的月事,部分是不想再挨针,部分是我终究经验到,当我厌恶着自己这规律地滴出鲜血的身体时,我的身体也以等量齐观的恶意回敬着我。
《圣母病再见》
圣母的存在,是为了让人崇拜或耍赖,不是为了相爱。……珍惜生命,具体的方案之一便是汝不可宠坏他人。不要硬生生剥夺别人实际感受生命的可能性,不要代人受过,更不能替人顶受生命的细小砾磨。
2022年3月21日 已读
很喜欢!我自己也想写出来这样的!但奈何咱是个没文化的失语者
目光 豆瓣
8.1 (55 个评分) 作者: 陶勇 / 李润 译者: 12345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20 - 10
关于善恶、理想、名利、孤独、生死、自我……《目光》是陶勇医生首部文学随笔,是一个医生的沉思录和成长感悟。
全书内容以陶勇医生的思想观点脉络划分为关于生死善恶、学习教育、从医选择、立世榜样等几大模块,同时穿插着陶勇医生在四十不惑之时关于自我的思考,金钱观、价值观的剖析,关于信任和大爱,以及未来对盲童和科研事业的规划与展望。
《目光》中不仅仅是记录平凡生活的点滴,更是展现他从医二十年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患者和朋友身上以及书本里吸收到的能量。
周国平/倪萍 亲笔作序
贾平凹/白岩松/孙俪 真挚推荐
2022年2月9日 已读
其实几遍微博足矣,剩下塞进去的篇幅懒得吐槽了,见其他人的差评吧233 但听了李润的后记不得不感叹正是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如此卓越的医者instead of a writer,one can't have it all
Tuesdays with Morrie 豆瓣
7.7 (28 个评分) 作者: Mitch Albom Bantam Doubleday Dell Publishing Group 1999 - 7
曾經,他是老師眼中的希望。大學畢業之後,他進入社會的浮沉,在幻滅的理想人生中掙扎。直到十六年後,才在一個最偶然的機會和老師重逢。而他的老師,只剩下生命中最後幾個月時間。於是,他又上了14堂他老師的星期二的課。這次,課上的學生只有他一人……
本書作者在昔日恩師生命的最後幾個月,每星期二到老師家看他、這位誨人不倦的老師墨瑞.史瓦茲,面對著死亡一步一步逼近,不僅自己勇敢面對,窮究其多面的意義,更藉著與學生米奇的談話,一點一點柔軟了米奇因世故而僵硬的心,讓他重新看待生活。

這位墨瑞,誠實地看見自己在死亡面前的恐懼、脆弱與哀傷,承認自己對人世的眷戀不捨,但他掙脫這些情緒的束縛,展現出洞澈人生之後的清明與安靜,並且帶著幽默感。

也許你和作者一樣,年輕時曾遇到過這麼一個人,他比你年長,有耐心又有智慧,懂得你年輕徬徨的心,教導你為人處世之道。但是,你後來與他斷了連絡,獨自在人生路上奮鬥,你的視野變窄,你的夢想褪色。再沒有人在你身邊為你指引方向,告訴你生命的路怎麼走。

作者在這樣的時刻和老師重聚,上了最後的一門課,一門學著如何活在世上、如何對待死亡的課。如今我們也有幸旁聽這堂課,汲取其中的溫暖與智慧。這是個會發光發熱的真實故事,讀後讓你一輩子感到溫馨。
2022年1月31日 已读
我不明白怎么可以有人把书写得这么做作、自以为是,却仍然是霸榜畅销书?我读到多次把Kindle扔在一边大呼wtf,私以为一个人上过高中就不应该这么歇斯底里地用烦人的排比句了。能坚持读完纯粹是因为我英语水平也就读个这,加上偶尔闪烁的小触动。
相约星期二 豆瓣
Tuesdays with Morrie
7.8 (111 个评分) 作者: [美] 米奇·阿尔博姆 译者: 吴洪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莫里·施瓦茨是作者米奇·阿尔博姆在大学时,曾给予过他许多思想的教授。米奇毕业十五年后的一天,偶然得知莫里·施瓦茨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来日无多,这时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对生命即将离去的恐惧,而是希望把自己许多年来思考的一些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于是米奇·阿尔博姆作为老人唯一的学生,相约每个星期二上课。在其后的十四个星期里,米奇每星期二都飞越七百英里到老人那儿上课。在这十四堂课中,他们聊到了人生的许多组成部分,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爱,如何面对恐惧,如何面对家庭,以及感情及婚姻,金钱与文化,衰老与死亡。最后一堂课是莫里老人的葬礼,整个事情的过程,以及这十四堂课的笔记便构成了这本《相约星期二》。
2022年1月31日 已读
原书就够难看的了,打开译本翻翻竟如此惨绝人寰,你不如署名译者是百度翻译。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豆瓣 Goodreads
上野先生、フェミニズムについてゼロから教えてください!
8.8 (614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 [日] 田房永子 译者: 吕灵芝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9
◎日本女性主义理论第一人、《厌女》作者上野千鹤子 面向普通读者的女性主义普及课
◎女性为何如此艰难?女性如何奋斗至今?又该如何奋斗?
◎工作、婚恋、育儿,该如何以女性主义的角度思考?
——————
【编辑推荐】
※去年东京大学入学演讲《等待着你的是即使努力也无法获得回报的社会》引发热议,使上野千鹤子成为了明星学者与作家。本书是继《厌女》《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在中国出版之后,她备受期待的新作。
※本书也是上野千鹤子的第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女性主义普及读物。不像她比较艰深的学术著作,本书语言幽默平实、通俗易懂,在轻松的对谈形式中向大众普及女性主义的内涵、历史,以及如何以女性主义角度思考日常中的工作、婚恋、育儿问题。
※本书内容触及现代女性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揭示了在当今社会中女性仍然面对的诸多不公与困境。上野千鹤子从自身的经历着手,将女性主义放置在个人生活的背景中,告诉我们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辅以日本人气漫画家田房永子的漫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一次女性主义的洗礼。
——————
【内容简介】
女性主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女性主义?如何用女性主义进行思考?
围绕上述种种问题,日本著名学者上野千鹤子与知名漫画家田房永子,开始了一场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课堂。她们用幽默的语言、传神的漫画,回溯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畅谈母女关系、性、工作、婚恋、育儿等日常生活中的议题,驳斥关于女性的刻板偏见。
这堂课不仅开启了一趟全新的旅程,更告诉我们: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2022年1月20日 已读
读之前没想到即使是“从零开始”就能让我有这么多新的体会,意识到不少没想过的!比如男的对性侵害的想象会把受害者先转化为自己身边的女人而不是想象自己遭到侵害!我还是差的远!
熊来了 豆瓣
Bear Came Along
作者: [美] 理查德·T.莫里斯 / [美] 范黎渊 译者: 范晓星 中信出版集团 2021 - 3
从前,森林里有一条小河,但这条小河并不知道自己可以是一个充满冒险的乐园,直到一只大熊来到河边。不过,一个人的冒险并没有多大意思,直到来了青蛙、乌龟、水獭、浣熊和鸭子……
这些之前相互并不认识、也互不来往的动物们,因为这条小河走到一起,他们乘坐着一根木桩,顺流而下,开始了一段欢乐的冒险之旅。
2022年1月18日 已读
室内绿植完整手册 豆瓣
6.7 (9 个评分) 作者: 劳伦·卡米雷利 / 索菲娅·卡普兰 中信出版集团·雅信 2020 - 1
《室内绿植完整手册》:从植物杀手到园艺达人的室内绿植圣经!
系统梳理品种•科学养护绿植•塑造空间美学,深入探索植物世界。用大叶植物布置客厅角落,或是在工作台上摆几盆别致的多肉,繁茂的绿色能使整个家都生机勃勃——室内绿植为我们在都市水泥丛林中开拓了重获新生的避难所。
每种室内绿植都有独特的生长习 性,即便是适应性强的品种也需要精心关照。开始养绿植之前,我们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光照,试想一下,如果你想养一株仙人掌,却没有自然光线照进房间,结果只能是收获一株愁眉苦脸的刺球。
《室内绿植完整手册》不仅全面梳理了绿植的基本栽培常识,还系统介绍了60个热门品种的生长习性与养护技巧。从传统的棕榈类和喜林芋属,到不常见的海芋属和空气植物等,带您深入探索植物世界。
挑选心仪的室内绿植,耐心控制水、光照、温度、湿度、土壤和肥料,搭配美丽的花盆,把不同风格的绿植混搭布置,种出自己的“室内丛林”……愿你心怀喜悦,开始与植物相伴的新生活。
编辑推荐
★内容经典全面,从植物杀手进阶园艺达人的实用工具书!从基础的准备工作,到挑选合适的植物并设计搭配,有数十位室内设计师、植物商店老板和艺术生活家贡献独到心得,适合新手入门进阶,帮助了解室内植物的特性,利用它们将家打造成充满生机的伊甸园。
★解决家庭园艺棘手问题!养室内绿植,总有些令人头疼的麻烦——植物长大了如何换盆?生了虫害如何除虫?随着四季变换,如何给植物调换位置考虑到它们的关照和温度?这些大量细碎的实际问题,书中都有明确、科学的解决方案。
★浸入式体验野性恣肆的室内丛林之美!仅是翻开这本书,就足以让你心生喜悦——城市生活愈发忙碌,就愈发需要大自然的安慰和怀抱。数百张精美图片、精致清爽的设计、180度平摊舒适阅读,每个细节都能疗愈身心。《室内绿植完整手册》不仅是植物实用手册,更是植物美学生活手册,启发我们同室内绿植一起共生。
★有“谱”可寻,迅速、系统了解潮流室内绿植!60种室内绿植专属养护图鉴,9类养护基础常识,包含34种观叶植物、12种多肉、7个稀有品种,无论是渐渐走入大众视野的琴叶榕、橡皮树等网红,还是像兔子耳朵一般可爱的黄毛掌、像海星一般的大花犀角......在这本书中都能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和养护要点。
2022年1月18日 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