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BBC地平线系列:爱因斯坦的生死方程 豆瓣
BBC Horizon: Einstein's Equation of Life and Death
导演: Garfield Kennedy / Nick Davidson 演员: Paul Brightwell / Bill Paterson
其它标题: BBC Horizon: Einstein's Equation of Life and Death / 爱因斯坦死亡方程式
本部纪录片是BBC地平线系列推出的一档讲述开创现代科学新纪元的伟大科学家、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与他那著名质能关系等式:“E=MC^2”的纪录片。本片再现了这个打开原子时代大门的生死方程式,是如何永久的改变了历史以及爱因斯坦的一生。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给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写了封信,这封信是关于爱因斯坦最著名方程式“E=MC^2”的应用。他所担心的就是纳粹会利用它来建造原子弹。然而他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的这封信引发了一连串导致了广岛和长崎被摧毁的事件。爱因斯坦后来说道:写这封信是他一生中的一个错误。
这个极具创造性的终极方程式,带来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革命,当然也让人类陷入了一场空前的灾难中。为了挽回这个极具破坏性等式的滥用,他的最后行为之一就是签署了份公共声明:号召全世界的领导人结束战争。
共同的线索 (1989) TMDB IMDb 维基数据 豆瓣
Common Threads: Stories from the Quilt
导演: 杰弗里·弗里德曼 / 罗伯·爱泼斯坦 演员: 伊丽莎白·泰勒
其它标题: Common Threads: Stories from the Quilt / 生死一线牵
On the eve of 1987's Second National March on Washington for Lesbian and Gay Rights, surviving families and friends of people who have died of AIDS prepare panels to be added to a large-scale memorial quilt project. Drawing from the sea of names memorialized, director Robert Epstein focuses on the lives of six people. Alongside the intimate profiles offered, through news footage and interviews, Epstein puts the AIDS crisis in the larger context of social and government response to the disease.
The Yes Men (2003)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The Yes Men
导演: Chris Smith / Sarah Price 演员: Mike Bonanno / Andy Bichlbaum
其它标题: 没问题侠客 / Globalisierung, nein danke! – Die 'Yes Men'
A comic, biting and revelatory documentary following a small group of prankster activists as they gain worldwide notoriety for impersonat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on television and at business conferences around the world.
时间机器 (2004) 豆瓣
Time Machine
演员: Jeremy Vine
从高山的起源到花朵的盛放,时间主宰了我们周遭的世界。为了深入了解时间的超级力量,我们必须反客为主,夺回掌控时间的主权,无所不用极地压缩、扩张、暂停与分割时间,藉此展现出时间是否何塑造成我们的世界与人生。将一千年压缩千分之一秒后,地球上的庞大地标-大峡谷、人面狮身像、撒哈拉沙漠和圣母峰,都不再是屹立不摇的景观,而是不断改变的地貌,像是河流冲刷坚石而过,山脉破地而起,坍不断,洋流扩张最后成为无穷大海。我们周遭的生命自有其生命节奏:金黄水母每天也会碰上交通巅峰时刻,牠们成群结队地从海底深处浮至海面,追随太阳轨道而移动。鸣蝉能够深藏地底达17年之久,然后破土而出。有些生物为了生存,必须进行长远的演化计划,如小小的蜂鸟为了吸取细长花管里的花蜜,逐步变化自己的 ,于是鸟与花朵就像钥匙与锁孔一样密合的天衣无缝。但是真有生物能够长生不死吗?至于人类与时间到底有什么互动关系呢?在拉斯韦加斯,全年无休的生活已经对自然界造成意想不到的影响,人类偷天换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交通运输工具的改革让我们以更快的速度到达更远的地区。然而人类真的能扭转时间吗?时间机器将介绍科学家目前针对一种小虫所做的研究,找出延年益寿的关键。

第1集:世界的形成 (The World Shaped by Time)
这个地球处处充满了惊奇,海中生物怎么会突然来到圣母峰这里?东非未来又为什么会沉入大海之中?淡水鳄为什么会陷在撒哈拉沙漠动弹不得?我们可以找出答案,但是我们必须能自由操纵时间。我们将让你看到那股隐藏的力量,它打造出崇山峻岭、将世界四分五裂,我们将让你看到这个地球前所未见的模样。当我们坐在电视机前面是绝对不会想到地球会移动,然而我们身下的土地确实在移动中,你必须进入时光机器才能看到这个情况......

第2集:与时间竞赛 (The Race Against Time)
生命就像是在同时间赛跑。为什么老鼠只有两年的寿命?而鲸鱼却能活上两百年?为什么螃蟹随身携带的闹钟得每天重调时间?又是什么驱使驯鹿跋涉几千公里穿越地球上最严酷的地区?蜂鸟又是怎么变成鸟类世界里的小木偶呢?这全部跟时间有关,把几世纪挤压成几秒钟,我们将看到生活变得难以辨认。一起来见识一些真正的时光旅客,究竟有谁能够欺骗时间,永生不死呢?

第3集:时间的主宰 (Masters of Time)
我们的生活跟着时间在走,但是人类受役于时间,应该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的身体都有一个生理时钟管理我们的生活。生理时钟能够告诉我们何时最容易喝醉吗?在忙碌的生活当中,我们一直在追逐时间,永远想要节省一点时间。万一危机发生,我们要如何改变时间拯救自己呢?我们将自己当成时间的奴隶,大家以超快速度生活已经成了惯性,但是我们对速度的追求是时光旅游的关键吗?这样我们就能一探遥远的未来?我们真的有可能成为时间的主宰吗?
拾穗者 (2000) 豆瓣 维基数据 Eggplant.place TMDB IMDb
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9.2 (172 个评分) 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 演员: Bodan Litnanski / 阿涅斯·瓦尔达
其它标题: La vita è un raccolto / 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年过七旬的阿涅斯·瓦尔达带着数码摄像机在法国的城市和乡村“闲逛”的过程中,拍摄了一些关于当今时代法国拾荒者们的影像:流浪汉和生活贫困的人为维持生计拣拾各种生活必需品,艺术家们从废铜烂铁堆里寻找创造艺术作品的原料,喜欢拾荒的人的动机是出于反对浪费的品德。除了拾荒,影片还有一条游离于主线之外的副线,表现了一些表面看来与拾荒毫不相干、其实关系密切的人和事,比如采访一位兼做心理医生的葡萄园主,与发明电影的先驱者之一马莱的后代谈论电影问题。此外,本片还是一幅影片作者的自画像,瓦尔达不时从镜头后面走到镜头前面,即使当她在镜头后面时也有意地适度表现自己,而且有些镜头是她亲自拍摄的。
这部受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的名画《拾穗者》启发而拍摄的纪录片,描绘了法国当今时代的拾荒者形象。在瓦尔达看来,形形色色的拾荒者大致分为三类:“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被生活所迫,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是艺术家,有些人拾荒是因为他们喜欢拾荒。”本片的完整片名是“拾荒者们和女拾荒者”,其中“女拾荒者”是指瓦尔达本人。影片中的所有人都在拾荒,瓦尔达本人也是拾荒,她在拣拾被人遗忘的记忆。本片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瓦尔达创作了一部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实验性数码纪录片,而且表现在影片作者巧妙地把握了“唯我”与“主观”以及电影作者的“自我”与被拍摄的社会现实中的“别人”之间的细微界限。这部影片是用DV拍摄的,然后扩转成35毫米电影胶片发行,曾经在30个月的时间里获得过30个奖。(
完全伯格曼 (2004)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TMDB
Ingmar Bergman - 3 dokumentärer om film, teater, Fårö och livet av Marie Nyreröd
导演: Marie Nyreröd 演员: 英格玛·伯格曼 / 厄兰·约瑟夫森
其它标题: Ingmar Bergman - 3 dokumentärer om film, teater, Fårö och livet av Marie Nyreröd / 伯格曼之岛
瑞典2区5月11日发行伯格曼首度授权拍摄的纪录片《完全伯格曼》(Ingmar Bergman Complete),由瑞典女导演Marie Nyrerod拍摄,分为“伯格曼与电影”(Bergman and Film)、“伯格曼与戏院”(Bergman and Theatre)、“伯格曼与法罗岛”(Bergman and Fårö Island)三大部分,今年已86岁高龄的导演,首次将回顾自己超过60年的电影生涯,特别让人感兴趣的是他晚年隐居于法罗岛神秘而寂寞的岁月。这套纪录片也将于5月16号作为“戛纳经典”(Cannes Classics)环节隆重上演。
细细的蓝线 (1988)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The Thin Blue Line
8.1 (50 个评分) 导演: 埃罗尔·莫里斯 演员: Randall Adams / 戴维·雷·哈里斯
其它标题: The Thin Blue Line / 一线之差(港)
本片采用了事件重现的方法再现了1976年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一起枪杀警察案。导演埃罗尔•莫里斯(Errol Morris)11年后采访了被判死刑、后转终身监禁的犯罪嫌疑人兰道•亚当姆斯(Randall Adams)、指证亚当姆斯的惯犯大卫•哈里斯(David Harris)、当年案件审判的三位证人米勒夫妇和麦克•兰道(Michael Randall),以及参与此案侦破与审判的警察、法官与律师们。通过不同人物对案件发生情形不同角度的描述,莫里斯成功证实了亚当姆斯的冤屈,并借片中一位公诉员之口点名警察是区分一个民主社会与极权的“细蓝线”。
此片的公映在美国引起极大反响。德克萨斯罪犯申诉庭推翻了对亚当姆斯的判决。由于达拉斯拒绝对此案进行重审,亚当姆斯终于1989年被无罪释放,后成为积极反对死刑的社会活动家。本片也成为美国纪录片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赢得国际纪录片协会大奖、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并入选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保护名单。
夏日纪事 (1961) 维基数据 TMDB 豆瓣 IMDb
Chronique d'un été (Paris 1960)
7.8 (54 个评分) 导演: 让·鲁什 / 埃德加·莫兰 演员: 玛索琳娜·罗尔丹·伊文思 / Marilù Parolini
其它标题: Chronique d'un été (Paris 1960) / Chronicle of a Summer
1960年的夏天,社会学家埃德加·莫兰和让·鲁什对巴黎年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幸福的理解。这部论述电影连续几个月跟踪调查的进行,也记录了主人公们的变化。调查中被采访的人最后在影片第一次放映的时候聚集在一起观看进行讨论,有人的赞同,有的人驳斥。两位导演通过这部真实电影,经历了既极具挑战又充满乐趣的体验。
"In the summer of 1960, Jean Rouch and Edgar Morin investigated the everyday life of people living in Paris. ""Are you happy? How do you live?"" These are some of questions they asked young people on the street in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ir idea of happiness.
From manual labourers, students, to a couple of office workers, the different protagonists reveal themselves in conversation, unconcerned about the presence of the camera. With no script, and no professional actors, this film sets out to frame the limits of cinematographic truth."
1961 戛纳国际电影节 国际影评人奖
风的故事 (1988) IMDb 维基数据 豆瓣 TMDB
Une histoire de vent
8.8 (22 个评分) 导演: 尤里斯·伊文思 演员: 尤里斯·伊文思
其它标题: Une histoire de vent / A Tale of the Wind
于是风来了,风起于沙漠,终于我们的发际。亘古承载我们不安现状的风,来了,在多年前下过的那场雨之后。
于是风来了,从西方到遥远的东方,你牵着多年前用纸板造出一架飞机的小男孩的手。回去吧孩子,多年来天之涯海之角被风吹拂的岁月,我想用来跟你交换那些纸板。
你看见没有,我的在风中飞着的白发,那么苍老那么骄傲。跟我来,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你看我在沙漠里有一把椅子,我坐着在夕阳里看风经过。如同儿时花园。
还好吗,那些东方母亲苍老脸上神秘安详的皱纹与沟壑,在风里。还好吗,射日的英雄与千年帝国永远藏在地底的兵马。而我是被故土放逐的。因为我看见人们看不见的东西。我孤独,我不知道我看见的东西是否真实存在。
但风还在吹拂,我是被风带来的,古中国的松树林玉露凋伤,我希望自己能空静如一个东方老者,但我不能,我见过太多的事,我见过雨,桥,天空,蝎子和火焰,我见过真实,虚幻和冲突,我大笑桀骜,天空如镜映在眼底。
我知道那个造纸飞机的小男孩就藏在我身后。从十岁到九十岁有八十年飞翔的梦可以做,我一点没浪费时间。
盘根错节的强大生命与爱啊,有一天强大帝国的兵马俑会苏醒起来大步前进并发出惊人声音,而我会对你挤挤眼睛说道,这么好的世间,只有我看见了。
风带我们来过。风也会带我们走。风知道我一生的秘密。有一天,他也会说给别人听。
--青衿
----------------
尤里斯·伊文斯
一位被上帝永久放逐的“飞翔的荷兰人”,被自己的祖国宣布为叛徒,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列上黑名单的纪录电影大师——尤里斯·伊文思。从13岁就开始拍摄电影,有“先锋电影诗人”之美誉。直到90岁完成令人震惊的封镜之作《风的故事》。世界哪里燃烧,他就把摄影机投到哪里去,并始终把镜头对准普通的人。20世纪的世界风云变幻几乎都在他的摄影机镜头里定格,化为影像史诗。
1984-1988年伊文思与罗丽丹多次来中国,拍摄他酝酿已久的纪录片《风的故事》。年近90的伊文思继续进行艺术探索,影片拍摄的几乎是被认为无法拍摄的事物。这是伊文思对自己几十年艺术生涯总结式的归述,融合了他早期的抒情性的电影语言,“直接电影”的手法,以及超现实主义的表达方法。影片的表现手法细腻,内容虽然抽象而又晦涩,但是富有想象力和启发性,受到人们的热烈称赞。此片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于1989年初在巴黎举行了首映式。
------------
的哥 (2008) 豆瓣
6.8 (5 个评分) 导演: 范俭
其它标题: 生于2008 / Taxi
北京,中国的坐标,一个急剧现代化的城市。夜色掩映,欲望生长。
出租车,在这个城市里洪流里川流不息,似乎永不停息。
出租汽车司机,北京人,三十几岁,结婚七年,在这个城市最有激情的时候,他的人生已没有激情。
乘客:教师、医生、学生、生意人、嫖客、妓女、教徒,各色人等。
春天,司机跟每个乘客说:“明天要有沙尘暴。”夏天,司机不停跟乘客抱怨:“结婚七年,妻子已不爱他。”乘客们的人生也各有幸福与苦衷,有人刚刚失恋,痛楚万分;有人不远千里来北京的夜总会看望一个老情人;还有人告诉司机,不幸的婚姻不必勉强。秋天,司机想寻求逃遁之地,是归隐佛门还是弃世而去,乘客们给他不同的反应与回答……
寒暑易节,夜色未变,梦想、欲望、人性、世态都在这城市中交织。
资料来自:
珠穆朗玛峰 (1998) 豆瓣
Everest
导演: David Breashears / Stephen Judson 演员: 连姆·尼森
其它标题: Everest / 埃弗勒斯峰
IMAX纪录片,讲述一个国际登山队于1996年春攀登珠穆朗玛峰路途中经历的挑战,以及出发前艰苦的适应性训练。最后,他们在不丹向导的帮助下成功登上峰顶,向导本人将一幅达赖喇嘛的画像放置在世界最高峰顶,完成了心愿。
1998年公映时轰动影坛,仅美国地区票房达8700万美元,打破当时IMAX电影的票房纪录。
2009年8月3日 想看 英国摄影师万米高空拍摄珠峰全景照片(图)http://www.cnbeta.com/articles/90079.htm
摄影 纪录片
地球公民 (2005)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Eggplant.place IMDb
Earthlings
8.6 (84 个评分) 导演: 肖恩·蒙森 演员: 华金·菲尼克斯
其它标题: Earthlings / 地球上的众生
“我们优雅的享用我们的正餐,血腥的屠宰场被精心的隐藏起来。”——爱默生。
英语单词Earthling,意指地球上一切居民。它不只是针对人类而言,更包括生存在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生命。然而愚蠢的人类自认为是最完全的生命体,这他们所处的世界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在这股极端的物种主义思想影响下,每天有成千上万的生命惨遭杀害。当人们享受通过折磨、残害其他生命所带来的快乐之时,地球变成了令人不忍卒睹的血腥地狱……
本片荣获2005年圣地亚哥电影节最佳纪录片、2005年波士顿国际电影节独立制片电影最佳内容奖、2005年艺术行动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旷世杰作的秘密 第一季 (2003) 豆瓣 TMDB
Private Life of a Masterpiece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旷世杰作的秘密
8.8 (10 个评分) 导演: Michael Burke / Lucie Donahue 演员: Richard Cork / Douglas Druick
介绍文艺复兴时代的四幅画
2009年7月21日 看过
国人去哪儿看大师真迹?!这片儿能让你明白印刷品和原作的差距。以前从没觉得在书上、画册上看过的那些画作原来有那么震撼人心的力量。
bbc 纪录片 绘画 艺术 艺术史
有一天皮娜问我 (1983) 豆瓣
Un jour Pina a demandé...
8.0 (5 个评分) 导演: 香特尔·阿克曼 演员: 皮娜·鲍什
其它标题: Un jour Pina a demandé... / On Tour with Pina Bausch
通过融合动作、独白和常常引发暴躁和痛苦情绪的叙事元素,皮娜显著的舞蹈和精制的演出探索着个人记忆与男女关系。阿克曼以独特的视觉感触记录皮娜的舞蹈剧场在欧洲巡演的五周时间内包括《康乃馨》和《华尔兹舞》等彩排和表演,对皮娜以复杂个性和舞蹈才华为标准所挑选的舞者的访谈重点反映了前者提取后者自传细节以构建表演的具体过程。 (小易甫字幕组)
碧娜·鲍许 (2006) 豆瓣
Pina Bausch
导演: Anne Linsel 演员: 皮娜·鲍什
其它标题: Pina Bausch
Three years prior to Pina's death, she and Tanztheater Wuppertal are trying to trace the phenomenon of their global success. Much of this documentary portrays the revolutionary methods of the greatest German choreographer Pina Bausch: no script, no libretto, no pattern. Everything you see on stage was created in improvisation during rehearsals, during which Pina set no rules, she only asked questions. Every dancer could point the piece in any direction. This is why the film doesn't show only the fragments of finished works, but also images of rehearsals and interviews with the choreographer and her co-travellers.
夜行人 (2005) 豆瓣
导演: 黎小锋
这是一个盲人,可是她心如明镜,
这是一个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可是,她在卑微的生活里却始终保持着人的尊严。
当我们的影像媒介习惯于苦情的宣泄,我们却在导演黎小锋的镜头里看到一种人本精神,这种带着浪漫主义色彩的纪录给一个还有着弱势群体的民族注入了一种希望。
叙述卑微和沉重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在这样的沉重里让未来有着光亮和信心是不容易的,它是一个民族可以坚实走向未来的基础。
这部关于以一个盲人家庭平凡生活为主线的纪录片却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可以千年延续的力量所在,这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平克•弗洛伊德:庞贝古城现场录音纪录片 (1972)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
9.3 (34 个评分) 导演: Adrian Maben 演员: 大卫·吉尔莫 / 罗杰·沃特斯
其它标题: 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 / 庞贝古城现场记录片
中文名称:庞贝古城现场记录片
英文名称:Live at Pompeii
发行时间:2003年10月21日
专辑歌手:Pink Floyd
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这张DVD真的足够叫平克迷喷血了,为Pink Floyd于1974年在庞贝古城现场录音记录片导演剪辑版,我rip的时候连同一个24分钟的导演访谈也做了。这个版本的庞贝古城现场为16:9画面制作,质素强过以前市面上任何VCD、DVD全屏幕版现场video,为诸位平克迷献上,与同好之人分享乃最大乐趣!片中珍贵画面太多,截图数量有限,未能反映乐队成员对录音与乐器技术的见解、导演对庞贝古城文化的刻画。另,最后一张截图为导演Adrian Maben。
Pink Floyd是一支以技术、创作思想和现场演出效果见长的迷幻摇滚乐队,演出场地的选择也成为他们艺术生涯中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亮点,因此庞贝古城现场录音记录成为平克乐迷心目中的经典,蕴含了丰富的欧洲古典文化与骇人灾难的庞贝古城,与充满了现代艺术理念和科技手段的平克现场,在平克乐队经典音乐的连接下,古典与现代,感性与激情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与交流。
由于年代久远,录音有细微的杂讯,不过丝毫不能影响此视频的珍贵性,rip时内嵌了英文字幕,加上导演访问记录片配上英文字幕,我想更利于诸位对Pink选取庞贝古城这一现场进行录音的创意与意图,国内的包括台湾地区的摇滚节目制作对字幕的处理通常会弄巧成拙、辞不达义。就如这部记录片,诸多不负责任的网络、平面媒体编辑称之为“庞贝古城演唱会”,殊不知这其实是一部Pink Floyd结合古文明的现场录音创意记录片。还有人会把这部记录片与柏林墙演唱会放在一起,其实根本不具备可比性,当然又不知道多少人把Roger Waters柏林墙演唱会冠以“Pink Floyd柏林墙演唱会”了。个人认为,这部记录片应该和“Dark Side of the Moon”概念记录片属于一类,由乐队成员出演,表演和自然剪辑结合而亦不同于电影“Wall”由演员表演配合音乐的概念风格。
专辑曲目:
01 Echoes Part I
02 Careful with That Axe Eugene
03 A Saucerful of Secrets
04 Us and Them
05 One of These Days
06 Mademoiselle Nobs
07 Brain Damage
08 Set the Controls for the Heart of the Sun
09 Echoes Part II
--------------------------------------------
[原创]:[摇滚]Pink Floyd在庞贝古城的Live DVD ISO 1971年10月, 当时还正年轻的平克们在庞贝古城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罗马圆形剧场上,进行了一次没有现场观众的演出。 这次演出被制成电影于1972年的9月在爱丁堡音乐节上做了首映, 1974年开始在欧美各地全面上映, 反响不俗, 随后发行的录像带也成了市面上的长销品种。
今年的十月份, 经过长久的等待之后, 环球公司终于发行了这张名为Pink Floyd - Live at Pompeii (Director's Cut)的DVD, 导演Adrian Maben将原先上映的一个小时的剧场版重新剪辑加料成了现在的这个一个半小时的导演剪辑版。原先全屏的剧场版被转换成了可变宽银幕的导演剪辑版,画质和音质也经过了全面的修复(遗憾的是仅有一条杜比2声道音轨多少显得美中不足),并同时收入了原来的剧场版以及导演访谈等众多花絮, 堪称是对全世界平克迷的一份大礼。值得一提的是, 这部DVD的设计也是由平克的御用封套设计者Storm Thorgerson精心打造的(他为平克设计的唱片封套几乎个个都称得上是艺术品)。
当时的平克已经摆脱了SYD BARRET离去后的阵痛, 接连几张成功的专辑,,使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 也为后来那张旷世绝伦的做了完美的铺垫。 这个现场里面的歌曲也基本都来自上述几张专辑以及即将发行的那张, 并收入了一首从未发行过的歌曲“Mademoiselle Nobs”, 导演剪辑版中更是增加了第二年他们在伦敦埃比路(ABBEY ROAD)录音室录制DARK SIDE OF THE MOON专辑时的珍贵镜头
导演剪辑版的具体曲目如下:
1.ECHOES PART I
2.CAREFUL WITH THAT AXE EUGENE
3.A SAUCERFUL OF SECRETS
4.Us and Them
5.ONE OF THESE DAYS
6.MADEMOISELLE NOBS
7.Brain Damage
8.SET THE CONTROLS FOR THE HEART OF THE SUN
9.ECHOES PART II
这张DVD发行之后, 这个导演剪辑版引起了不小的非议, 很多歌迷认为导演加入的大量诸如飞船,卫星,地铁和很多现在的庞贝的镜头(甚至还有一大段假想中当年繁荣的庞贝的CG)是对这部伟大现场的破坏, 与其强加给观者这些个人色彩很浓的感受, 还不如像原始版本那样留给大家更多自己体会的空间.还好这张DVD里同样收入了原来的剧场版, 连着看完导演剪辑版和原始版本之后, 我也觉得还是更喜欢原来的剧场版(更纯粹的一种音乐享受). 不过导演版里多出来的那些录制'月缺'的段落和其他的精彩访谈也是弥足珍贵(我觉得那段在巴黎时乐队成员和导演之间的互相打趣尤其有意思). 究竟哪个版本更好大家可以自己去比较比较看.
--------------------------------------------
平克·弗洛伊德:庞贝城演唱会导演版pink floyd:live at pompeii 天极 D9
简评:记录平克·弗洛伊德乐队在1971年的意大利庞贝古城圆形剧场演出的音乐纪录片,作为这个伟大乐队的历史见证,这部纪录片显得十分珍贵。此前曾出过韩国三区的D5版,这个英二版D9的容量其实也只有6.52G,除了91分钟的正片外,还有24分钟导演访谈等花絮,正片和花絮的中文翻译都很不错。金色磨码片基,在ROM上读片流畅。
--------------------------------------------
在线视频:
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1)


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2)


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3)


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4)


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5)


--------------------------------------------
电驴下载:
家园 (2009) 豆瓣
Home
9.0 (160 个评分) 导演: 扬·阿尔蒂斯-贝特朗 演员: 扬·阿尔蒂斯-贝特朗 / 格伦·克洛斯
其它标题: Home / 地球很美有赖你
经过四十亿年的漫长演变,地球变成一个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奇特美丽的蓝色星球。然而自人类出现以来,我们只用了二十万年的时间,便将地球的宝贵资源消耗殆尽。珍稀物种灭绝,原始资源奇缺,污染日益严重,人类以及地球的明天将何去何从?
导演扬恩•亚瑟经过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拍成此片。本片素材长达488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000名员工,从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亚高原的乞力马扎罗山;从亚玛逊热带雨林到戈壁沙漠;从美国德萨斯州连绵不断的棉花田到中国上海、深圳的工业城镇。影片以上帝的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现地球的绝美以及日趋危急的现状。明天并不遥远,但我们该选择怎样的未来?
秉爱 (2007) 豆瓣
8.5 (11 个评分) 导演: 冯艳
其它标题: Bing ai
镜头跟随着住在三峡库区的农妇张秉爱,真实的记录了她的生活,还原了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张秉爱的丈夫身患顽疾,因此,全家的重担便都落到了她的肩上,虽然生活十分辛苦,但张秉爱的心中依旧怀有希望,因为她那有出息的儿子是全村唯一一个考上了重点高中的孩子。
除了普通农妇外,张秉爱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钉子户。作为第一期移民中唯一留下来的那一户,张秉爱默默决心,在得到应得的土地之前绝不动摇,这是她为自己划下的底线。大坝截流近在眼前,如今,第二期移民都已经全部迁走了,在一片废墟之中,张秉爱赖以生存的家显得那样渺小,飘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