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e-pop
青春写真 豆瓣
8.5 (27 个评分) Girl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9年9月22日 出版发行: True Panther Sounds
Built on the powerful songwriting of Christopher Owens and the ethereal production of Chet "JR" White, Girls recorded Album in a variety of bedrooms and rehearsal studios in their adopted hometown, San Francisco. The resulting 12 tracks are the perfect San Fran summer record, evoking a narcotic, sunny afternoon in Dolores Park, yet promising the eventual hangover of summer's departure. Album is self-described as "honest, loose, ethereal, obnoxious and perfect," it is a sincere tribute to the majesty of great pop music and the healing power of rock and roll.
The Midnight Sun 豆瓣
8.0 (10 个评分) C Duncan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6年10月7日 出版发行: Fatcat Records
Glasgow’s prodigious talent C Duncan released his critically acclaimed and Mercury Prize nominated debut album Architect earlier this year (last summer in the UK.) Now, his follow-up The Midnight Sun sees the bedroom producer return with a more expansive and experimental second offering, blending electronic elements and sweeping synth sounds with his signature layered vocals and dreamy instrumentation.
The album borrows its name from a Twilight Zone episode aired in 1961, in which the Earth’s orbit has been perturbed, causing it to fall slowly towards the sun. “’The Midnight Sun’ is one of my favorite episodes,” Duncan muses, “it embodies the style of Twilight Zone perfectly, which is often claustrophobic, mysterious and unnerving. Like Architect, The Midnight Sun was recorded and produced entirely by C Duncan in his Glasgow flat, using his bedroom studio set-up and gradually adding each layer and each instrument one at a time. Though time-consuming, the process allowed him to lovingly assemble an intricate and subtle collection of songs that pick up where Duncan began with Architect and move toward a cleaner and more precise vision of the Scottish songwriter’s vision. Duncan has heralded the new album as his “most coherent and concise work, sonically.”
The album’s artwork, a painting of a dimly lit staircase, is also a piece by C Duncan, who also happens to be a skilled painter. “This being another album made from home, I wanted the artwork to parallel that.” elaborates the artist. “The paintings I have done for it are of interiors - the stairwell outside my flat to be precise. I spend a lot of time out there thinking about music, and I wanted there to be a very personal element to the artwork.”
The Midnight Sun is decidedly personal, a testament to why he’s been so lavished with praise in his home country and now, on the precipice of this new release, its clear that Duncan will charm the rest of the world as well.
Health 豆瓣
C Duncan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9年3月29日 出版发行: Fat Cat
2019年5月27日 听过
刚从隔壁的一张实验叫魂专辑过来,妈诶,这音乐一响,真是天籁了。苏服!
alternative indie-pop
Sunrise 豆瓣
7.8 (11 个评分) Sophie Zelmani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9年3月15日 出版发行: OH DEAR
2019年5月23日 听过
假日。抚慰。无尽的路。耳边的风。美好。哭了。No Room For Dealing / Giving God A Plan / In Control
folk indie-pop 女声
Static Patterns and Souvenirs 豆瓣
Lorna
发布日期 2005年4月26日 出版发行: Words On Music
来自英国的4人乐队,1997年出道,多年来沉浸于录音室内工作,直至2001年才头一回发行自己乐队的EP。可以说,Lorna中的四名成员,除了十分专业外,那就是他们还拥有让人羡慕的天赋。乐队的灵魂人物Mark Rolfe基本包办了所有曲目的创作及编排。而Lorna在乐器的使用上也十分的有意思,这里无不和Mark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他曾多年研究各种管弦乐器,所以我们Lorna的音乐中,听到了有长笛、电颤琴、中提琴、班卓琴、法国号、粗管短号、口琴以及曼陀琳琴等乐器的声音就不足为奇了。综合这么多因素,相信在没有听Lorna的音乐之前,我们就能畅想到了他们音乐中的那种温暖、奢侈、华丽。
可以说,[Static Patterns and Souvenirs]是Lorna于2005年转投Words on Music后,给憋足了劲才发表的一张专辑,而这也仅仅是他们的官方第二张,与上一张相隔了有4年之久。在这里我重点想要介绍的,就是开遍的曲目,[Understanding Heavy Metal Parts I and II]。弦乐、沙锤、摇铃和电吉它的声音,就已经是那么的醉人,再加上Mark那雾气般悠然迷幻的声先,又有中段Sharon Cohen的浅唱和音,以及相继出现的多种乐器声音,听着这曲,随着Lorna的带领,我们又能意会到另一个层面上的Heavy metal究竟是什么。次曲[Homerun]也同样的精彩分层,回到了人们所熟悉的Lorna中,由Sharon来领唱,空旷、缥缈,但相对于首曲,[Homerun]于乐器的运用上则明显的收敛了不少,基本固定于4种上面。其余的曲目,诸如[The Last Mosquito Fight of Summer]、[Swans]、[Will You Still Love Me Yesterday?]和[He Dreams Of Spaceships]都依然很动听。我敢肯定Lorna的[Static Patterns and Souvenirs]会是2005年内最值得收藏的100张专辑之一。
Magnetism 豆瓣
7.7 (7 个评分) Mint
发布日期 2006年4月11日 出版发行: Funzalo
Mint是支来自比利时的indie-pop&rock团体,1999年由Erwin, Phil, Steve及Kim四人最先组成,并在当地最大的音乐选拔比赛中胜出,第二年加入Tim后,乐队又成功闯进了Humo's Rockrally(比利时最大的摇滚音乐比赛)的决赛,那一年夏天,在当地的许多音乐节上都可以看到他们的演出。

2001年录制并发行了他们的第一张DIY单曲'Slim fit plan',第二张单曲'Half-lit cigarette' 通过布鲁塞尔音乐电台在全国播放,之后乐队开始为知名摇滚乐队Monza作巡回暖场演出(p.s:比利时是德、法、荷三种语言和文化共存的国家,Monza是荷兰语band)。经过02年一年的准备之后,第二年签约GreenLFant唱片,并开始与制作人Peter Crosbie共同录制乐队的首张专辑,其中的单曲'Dragon's lair' 曾在Radio1, PureFM等音乐电台播出,并在KinkFM的"Outlaw-41-list"中排到了首位。04年2月专辑'Echoes from the engine room'正式发行,广受媒体好评,第二张单曲'Glow (effervescent)' 同样在电台热播并在Stubru取得第八的排名。05年专辑开始在法国、瑞士及荷兰发行。

这张是Mint今年的新作,与制作人John Morand(曾制作过Sparklehorse, Cracker, Sukilove,...)共同录制完成。
2019年2月12日 听过
gay gay 的,旋律可以。有点英式。Ah, You Left Me,这首耳熟,可能几年前听过
indie indie-pop 男声
Lady Croissant 豆瓣
8.0 (9 个评分) Sia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7年4月3日 出版发行: Astralwerks
2004年英伦Trip-hop新贵乐队Zero 7藉首张专辑《Simple Things》中一鸣惊人,着迷于Zero 7音乐的同时,乐迷们也被其中一把懒洋洋却又质感十足的女声深深吸引。这把让人惊艳的女声来自年轻的澳大利亚女歌手Sia(Sia Furler,Sia发音是See-ah)。Sia在Zero 7专辑中的声音听起来有点慵懒,散漫着淡淡的爵士味道,由她献声演绎的Destiny和Distractions两首曲目成为了专辑的两大亮点。随着Zero 7和《Simple Things》在全球火速窜红,Sia的声音也被越来越多的乐迷所熟知。甚至还有乐评将她的歌声与英国电子民谣天后Dido的放在一起比较,形容为“你不能错过的年度最酷的Down-Tempo人声”。
Morning Star 豆瓣
8.2 (24 个评分) Flunk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Kriztal Records
这是来自挪威的DownTempo三人团Flunk,04年出的Morning Star,女主音的声音不错。
在主题曲Morning Star里,Anja Oyen Vister的凄美主唱、Ulf Nygaad的迷魂Dubby电子曲式、Jo Bakke的简朴结他,Flunk的声音仍是如斯迷人美好。某方面而言,这次他们来得较接近一支Indie-Pop乐队的气质(主要是Jo的结他弹奏较凸出),而相对地减低了Electronica的成分。
You Wake Up At Sea Tac 豆瓣
Lasse Lindh
发布日期 200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Labrador Records
原先签约于EMI的Lasse Lindh用性感迷人的声音和外形,赢得了无数青少年乐迷的心。自从98年第一张唱片问世以来,Lasse Lindh的声音一直在是电台里的热播歌曲,You Wake up At Sea Tac是他事隔几年后重回乐坛的作品,依然受到大家的欢迎,被称为迄今为止最棒的瑞典音乐专辑。
查詢次數:5770
STYLE Indie-Pop
LABEL Labrador
YEAR
2001
來自瑞典的清新憂鬱的Lasse Lindh,,首次接觸總是令人忘懷不已的,歌聲如此的憂鬱、悲傷、陰柔、極具羞赧,就像第一次約會那樣的清澀卻又想偷嘗禁果;聽著這樣搔著內心深處的歌曲,想要抓癢,卻越抓越癢,完全無法自拔的進入了青少年的不知所措的害羞世界裡!
這張專輯是在2002年被瑞典的知名廠牌Labrador出版的,其實Lasse Lindh早在1998年就已經在瑞典由EMI發行過他的手張瑞典文專輯-Bra,但是Lasse Lindh認為You Wake Up at Sea Tac才是他真正的第一張專輯,這張實力比起Bra更加豐富,由吉他編織而成,鼓與bass交雜於其中的Bruised,加了些許電子元素的the stuff,還有令人聲嘶力竭由冷靜成熟害羞的歌聲帶入另一個開端的Damage Done,多了更多搖滾以及更成熟的元素,是張耐聽,讓人久久無法忘懷的專輯!
其實很多評語都是多餘的,只要播放著他的音樂,就會不自覺的被他吸引,他極度的用力,放了不能再更多的感情進入每一首歌曲裡面,也許會讓你想起青春期的某一段用力談過的戀情,那樣的回味無窮,那樣的悲傷不已!若喜歡瑞典清新吉他音樂曲式,絕對不能錯過Lasse Lindh!
Lust For Life 豆瓣
8.5 (186 个评分) Lana Del Rey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7年7月21日 出版发行: Interscope
国际巨星“Lana Del Rey”
2座 格莱美提名
2座 全英奖BRIT Awards
2座 EMA 最佳另类艺人
2016 ELLE年度女艺人
GQ奖项 年度女艺人
Q award “Best New Thing”
Lana Del Rey,本名:Elizabeth Woolridge Grant,2005年正式从纽约出道,并且借着EP【Kill Kill】闯出名号之后,瞬间爆红的"Video Games"、电影《大亨小传》主题曲" Young and Beautiful"、"Summertime Sadness",让正式成为了乐坛新星,并在接下来的【Lana Del Ray】、【Born to Die】、【Ultraviolence】、【Honeymoon】四张专辑中,缔造了超过三千万张销售纪录。她独特的“好莱坞悲核式”嗓音,受到50年代到60年代流行音乐的文化,其音乐流露出的“悲情浪漫”与“忧郁感”让Lana Del Rey在这个超时代的音乐疆域中“独树一帜”。发片至今,lana Del Rey已经横扫16座奖杯,入围54项提名,包括格莱美、公告牌、全英奖、Echo,MTV等多项音乐大奖。
2015年10月,Lana宣布她将筹划全新专辑的计划,区别于前两张专辑中的“加利福尼亚式之音”lana自述道要将“纽约式”味道增加到新作品中,用轻快,乐观的节奏“削弱”梦幻的感觉。自上一张空降公告牌专辑榜第二位的《Honeymoon》发行仅仅几个月之后,2016年初,Lana及其经纪人公开了她筹备第五张个人专辑的消息。期待着能够在新作中突破自我的框架与限制, 超过400个日子的淬炼, Lana交出了全新专辑【Lust For Life】。
【Lust For Life】除了Lana Del Rey本人担任制作之外,还请到了旧金山传奇制作人Rick Nowels(Madonna、Adele、Sia)、超级制作人 Max Martin(Taylor Swift、Maroon5、Britney Spears)、热单制造机Benny Blanco ( Justin Bieber、Katy Perry、Rihanna )等多组人马,共同注入时代之下的前卫声响。主打同名单曲"Lust For Life",由格莱美奖新生代天王The Weeknd入阵献声,以两人绝对的合作默契,并结合R&B和Dream Pop为基底,唯美唱出了流行乐未来的雏形。空降公告牌摇滚榜亚军的"Love",全球串流突破7000万人点听,与略带复古韵味的Baroque Pop风格,被滚石杂志盛赞“音乐上的赞美诗”。已故音乐传奇John Lennon之子Sean Ono Lennon,在"Tomorrow Never Came"中以前卫摇滚的声响,替如梦似幻的节奏,增添了更为超凡入圣的气息。
Dreaming Through The Noise 豆瓣
8.2 (27 个评分) Vienna Teng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Zoe Records
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电脑工程系的史逸欣[Vienna Teng],02年夏天辞去了在硅谷大公司CISCO的工程师职位,成为一名职业原创歌手。六个月后,她出版了个人第一张专辑《清醒时分》[Waking Hour]。 04年2月,史逸欣出版了第二张个人专辑《亲陌爱人》[Warm Strangers]。
她五岁开始学习古典钢琴。“不像家里的其他孩子,我学钢琴是不用强迫的。一沾琴就来精神。”巴赫和萧邦的音乐对她早期产生过很大影响,使她对古典音乐迷恋至深。她甚至自作主张,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维也纳[Vienna]。六岁时,她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首曲子,到十六岁的时候,她自写自弹的乐曲已经足够可以录制一盘唱片了。
史逸欣的演唱风格纯朴,深情发自内心。她的音乐里交织着各种风格的音乐元素,民谣、蓝调爵士、New Age、经典摇滚等等,当然,她娴熟而优美的钢琴弹奏以及伴奏中的弦乐配器,又使其增添了古典音乐的色彩。
Vienna Teng - 史逸欣,一个来自美国旧金山的华裔女创作人,以她澄澈古典的美声与丰富温柔的钢琴创作,获得美国媒体乐评如AMG网站、娱乐周刊、华盛顿邮报等的大力赞赏。2002年个人首张专辑一推出,旋即获得美国各大媒体包括CBS、NPR、NBC、CNN等争相报导,受邀演出于美国艾美奖权威电视节目主持人David Letterman的节目"Late Night with David Letterman",并曾与香岱儿、琼奥斯朋同台演出。一年365天,她有140天是在路上演出及打歌,甚至还为著名民谣歌手Shawn Colvin演唱会暖场4场。
极理性聪颖与感性温柔于一身的史逸欣,放弃美国西电脑软件工程师的高职,投身音乐创作与表演,希望能以歌声温暖每一个短暂相逢的陌路人。她澄澈古典的美声与丰富温柔的钢琴教美国乐评爱不释手。
史逸欣很早就展露她的音乐才华。五岁开始浸淫在巴哈与萧邦的古典钢琴世界里,六岁写下自己的第一首歌,十六岁高中时完成个人首张创作演奏专辑。大学时期的录音作品早在旧金山一带校园周边流传开来,口耳相传中她成为东岸地下音乐圈的学生才女。大学毕业前已完成个人首张专辑的录音制作。
Inland Territory 豆瓣
7.4 (21 个评分) Vienna Teng / 史逸欣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9年4月7日 出版发行: Zoe Records
Vienna Teng - 史逸欣,一个来自美国旧金山的华裔女创作人,以她澄澈古典的美声与丰富温柔的钢琴创作,获得美国媒体乐评如AMG网站、娱乐周刊、华盛顿邮报等的大力赞赏。2002年个人首张专辑一推出,旋即获得美国各大媒体包括CBS、NPR、NBC、CNN等争相报导,受邀演出于美国艾美奖权威电视节目主持人David Letterman的节目"Late Night with David Letterman",并曾与香岱儿、琼奥斯朋同台演出。一年365天,她有140天是在路上演出及打歌,甚至还为著名民谣歌手Shawn Colvin演唱会暖场4场。
对于音乐,史逸欣表示,有一股无限的驱动力,让自己能透过音乐来了解世界。因此,无形中成为生命的一部份。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The Tower,就是那个让人迷恋的声音。说动人心弦一点都不夸张。
这张专辑延续以往的风格,Folk、Country,还加入了indie的曲风,更有可听性。推荐:White Light、Augustine、No Gringo、St. Stephen's Cross。
甜蜜負荷 豆瓣
8.9 (20 个评分) Sophie Zelmani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1998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Sony/Columbia
没有任何音乐背景的Zelmani,甚至没有任何公共演出经历,却以她的处女碟荣登流行音乐最畅销唱片的榜首.尽管行内传她十分的害羞,但是不久她便作为一个新人原创歌手获得了欧亚市场
Zelmani十四岁的时候拥有了她的第一把吉他,她的父亲教她和弦。差不多十年以后,开始陆续将自己录制的小样寄给各家唱片公司。索尼公司第一个给了她答复,并且把她介绍给曾和Ulf
Lundell
与Bo Kaspers
Orkester合作过的创作人兼吉他手Lars
Halapi。在与Zelmani的合作中,Halapi负责编曲,他把Van
Morrison风格融入到她的新专辑中,这也许是他最出色的地方。不过词作者都是Zelmani,她的柔和清澈的嗓音给人一种甜而不腻的感觉。1995年冬天,专辑打入流行榜单第四名,不久便在瑞典和日本大卖
从1995年开始,来自瑞典这个北方国度的甜美清新邻家女孩Sophie
Zelmani苏菲珊曼妮,便以生活化、发自内心真诚的诗意词句,简单乾净透澈却能直接触摸隐藏在心灵深处纤纤情感的音乐,而征服了瑞典、欧陆甚至亚洲的广大歌迷。Sophie的音乐之所以能像她的人一样,情感纤细、纯净亲切而动人,那是因为她的歌直接纪录了她的成长心路历程。最新作品「Sing
And
Dance舞唱人生」,彷佛用音乐来回忆着过去那些在情感正要愈合,然而一旦触碰到还是会带来疼痛的伤口,那沁凉萧瑟绝美的意境,就是这麽让人愈听愈沉醉其中而难以自拔
Zelmani开始了在欧洲的宣传演唱会,随后又去了美国。Precious
Burden于1998年发行,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前两张专辑由Halapi录音并且负责制作和演奏大部分乐器。但是后来,她组了一个乐队,仍旧由Halapi负责制作,她还参与创作了其中的一首歌。直到1999年Time
to
Kill发行
从1995年以一曲“Always
You”开始,来自瑞典这个北方国度的甜美清新邻家女孩Sophie
Zelmani,便以其生活化、发自内心真诚的诗意词句,简单乾净透澈却能直接触摸隐藏在心灵深处纤纤情感的音乐,而征服了瑞典、欧陆乃至亚洲的广大歌迷。Sophie
Zelmani的音乐之所以能像她的人一样,情感纤细、纯净亲切而动人,那是因为她的歌直接纪录了她的成长心路历程
从收录“Always
You”、“A
Thousand
Times”等单曲,甜美羞涩的首张同名专辑,到走红之后面对漫长的巡回演出与数不尽的访谈而感到痛苦,继而使其创作呈现出苦涩与深沉黑暗气氛的第二张专辑《Precious
Burden》,再到即将迎向曙光、向伤感告别的第三张专辑《Time
To Kill》,以及如今的最新作品“Sing
And
Dance”-彷佛用音乐来回忆着过去那个在情感或生理上正要愈合,然而一旦触碰到还是会带来疼痛的伤口-Sophie
Zelmani就像个挚友般分享着她的情感与心情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她的音乐表现方式,依然是清脆的吉他合弦衬托着她温暖甜美的歌声,恰如其分不喧宾夺主的鼓与贝斯,陪衬上彷如远方传来的萨克司风及逐渐贴近的长笛或小提琴悠扬旋律,传递出彷佛在冷飕飕的秋天夜晚漫步走在瑞典已然结霜的路上,脚底还不时传出嘎吱细碎声响,那沁凉萧瑟绝美的意境,让人愈听愈沉醉其中难以自
El Radio 豆瓣
8.4 (57 个评分) Chris Garneau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9年7月7日 出版发行: 声演坊 口袋唱片
Piano and pop don’t mix- at least that’s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with regard to “popular” music. Yet Chris Garneau defies expectations. Since releasing his debut album Music for Tourists in 2006, he has consistently proven that in the hands of a capable musician, 88 keys can indeed, be cool to listen to. Two years later, he’s back with a sophomore album El Radio and far from slumping. The record is a orchestra of sounds capturing emotional highs and lows- more lows than highs.
Aside from the aforementioned orchestra, the record is an orchestra of symphonics, cello, and of course Garneau’s own piano. “Dirty Night Clown” finds Garneau and friends rocking cello and drums to an atonal, discordant beat. “No More Pirates” is an upbeat, horn laden ditty about forgiveness. On “Fireflies,” Garneau channels his inner Tin Pan Alley artist, composing a tale of musical suspicion worthy of an off-Broadway play. Foghat this is not.
Despite the eclectic nature of the record, the album does have its downsides. The eerie tone and subject matter of the songs (several deal with death- natural or otherwise) may turn off audiences who are more used to upbeat faire from Top 40 than introverted, complicated songwriting. There are sleepers too. The slow strumming of “Raw and Awake” is more lullaby than pop song. Yet this is an exception to the rule.
Though the album is far from upbeat, overall the record speaks to the diverse range of Garneau’s material. From instrumental tracks to Tin Pan Alley style songs, there is little that he is incapable of. Far from being typical singer-songwriter faire, the album is a sonic expression of our common emotionality- both good and bad.
While “El Radio” may not be for everyone, it is certainly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even if it is macabre at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