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e
泥娃娃 豆瓣 苹果音乐 Spotify
8.9 (62 个评分)
巴奈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角頭文化
「她很簡單,是我們太複雜了。」panai的朋友小湯曾經這麼說。
當一種純度百分百的誠實質素,在眼前乍然展現時,會讓久經塵俗薰染的人無法逼視。簡單、坦率、像把利刃,俐落地切進複雜糾結的情緒肌理。
panai的人和音樂,給我這樣的感覺。同樣是來自台東的原住民歌手。如果說;陳建年、紀曉君的音樂貼近自然,歌詠風、海洋、山林、色彩晴朗;panai的歌則顯得色調濃重而沈鬱,勾勒著她流浪各地的足跡。
聆聽panai,首先引人注意的是;嗓音中的飽滿情緒,溢出了原本歌詞與旋律的意境,超越了語言、族群、身分,她展露了一種人類共通情感中的寂寞與悲情,一個不小心,聽者就會在她傾瀉而出的情緒中,慘遭滅頂。
「唱歌對我而言,先是具有平衡情緒的療效,其次才是為了表演。喜歡掌聲、喜歡被注視,這些都是後來才產生的需求;從小時候第一次彈吉他開始,唱歌只是為了我自己。」她說。才十幾歲的年紀,她就學會以離開的形式終結對現狀的不滿,離開台東的家,走過高雄、岡山、台中、鹿港、台東、台北,邊走邊唱,構築了一幅音樂流浪地圖。
現在的她,落腳宜蘭,在一間有著豪華歐式裝潢的民歌西餐廳駐唱。曾經,我坐在餐廳的一個角落,耳邊聽見的,除了panai的歌聲,還有牛排上桌時,熱騰騰鐵板發出的滋滋聲;她依著服務生遞上來的點歌單,唱著一首又一首的流行歌曲,不痛不癢,沒有情緒,維持一種平和的用餐氣氛。偶爾,向台下我們這桌熟識的朋友使幾個調皮的眼神,我們靈機一動,在點歌單上寫下幾首她自己的創作,她看了一眼,露出一個捉狹的微笑,隨即開始用力的刷著吉他,大聲坦率地唱著我們所熟悉的panai式悲調,穿透了原本紛紛嚷嚷的餐廳氣氛,這時,有幾個別桌的客人抬起頭來,向舞台望去,露出詫異的神色,也許是為這樣的聲音驚艷吧!我這麼想。從我這個角度的視野望過去,舞台上下一分為二,呈現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台下是闔家用餐的愉悅與嘈雜,而台上的panai則在她自己的狀態裡,揮灑悲情。這是一種被錯置的處境,然而,panai 對此完全自覺,她清楚的知道,這不過是對生活現實的一種妥協,與尊嚴無關。 panai的中性特質,不僅在於嗓音,還有她的思考模式與說話方式,難得看見她表現女人嬌態,偶爾,會流露一種「母獅的溫柔」,威嚴但慵懶,搔搔一頭濃密的黑髮,抬抬眉毛,對你的話不表同意時會撇撇嘴,與人交談時,經常聽見她朗聲大笑、或者皺著眉,顯現一種孩子似的好奇或狐疑;唱歌時,那一張線條分明的面孔幾乎是她的歌聲之外,最引人注意的一道風景,她一雙濃眉的糾結與舒張,反映著曲子裡的情緒起伏,在一收一放之間,讓人窺見她平時不輕易釋出的情緒。聽過她唱「你快樂所以我快樂」的人就會知道,「快樂」二字原來能被詮釋得很悲涼。
無根漂流的心理狀態,促使她階段性地尋求生活定點,也許是一份工作、一場學習、或是一段愛情;然而,當關係結束、當心境變遷,又再度離開,是終點,也是下一段航程的起點。故鄉,永遠只存於想像之中,找不到自己的部落。
揹著吉他,遊走在天地之間,這樣的背影或許看來蒼涼而傳奇,是的,我們想要你從專輯內頁的照片上,產生這樣的想像;但是,去聽她的歌、去讀她的詞,你會遇見一種熟悉的感覺,疏離與寂寞,久藏心底,被她的歌聲召喚而出,輕觸即四處漫溢,無法收拾。
自覺,疏離,從山林到都市,流浪已久的panai自有一套心理防衛機制,抵抗著虛假向性格裡滲透。她展現一種純粹,力量撼人。在界限模糊、是非渾沌的這個世代,這樣一種斬釘截鐵的聲音,已經很難聽見了。
當一種純度百分百的誠實質素,在眼前乍然展現時,會讓久經塵俗薰染的人無法逼視。簡單、坦率、像把利刃,俐落地切進複雜糾結的情緒肌理。
panai的人和音樂,給我這樣的感覺。同樣是來自台東的原住民歌手。如果說;陳建年、紀曉君的音樂貼近自然,歌詠風、海洋、山林、色彩晴朗;panai的歌則顯得色調濃重而沈鬱,勾勒著她流浪各地的足跡。
聆聽panai,首先引人注意的是;嗓音中的飽滿情緒,溢出了原本歌詞與旋律的意境,超越了語言、族群、身分,她展露了一種人類共通情感中的寂寞與悲情,一個不小心,聽者就會在她傾瀉而出的情緒中,慘遭滅頂。
「唱歌對我而言,先是具有平衡情緒的療效,其次才是為了表演。喜歡掌聲、喜歡被注視,這些都是後來才產生的需求;從小時候第一次彈吉他開始,唱歌只是為了我自己。」她說。才十幾歲的年紀,她就學會以離開的形式終結對現狀的不滿,離開台東的家,走過高雄、岡山、台中、鹿港、台東、台北,邊走邊唱,構築了一幅音樂流浪地圖。
現在的她,落腳宜蘭,在一間有著豪華歐式裝潢的民歌西餐廳駐唱。曾經,我坐在餐廳的一個角落,耳邊聽見的,除了panai的歌聲,還有牛排上桌時,熱騰騰鐵板發出的滋滋聲;她依著服務生遞上來的點歌單,唱著一首又一首的流行歌曲,不痛不癢,沒有情緒,維持一種平和的用餐氣氛。偶爾,向台下我們這桌熟識的朋友使幾個調皮的眼神,我們靈機一動,在點歌單上寫下幾首她自己的創作,她看了一眼,露出一個捉狹的微笑,隨即開始用力的刷著吉他,大聲坦率地唱著我們所熟悉的panai式悲調,穿透了原本紛紛嚷嚷的餐廳氣氛,這時,有幾個別桌的客人抬起頭來,向舞台望去,露出詫異的神色,也許是為這樣的聲音驚艷吧!我這麼想。從我這個角度的視野望過去,舞台上下一分為二,呈現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台下是闔家用餐的愉悅與嘈雜,而台上的panai則在她自己的狀態裡,揮灑悲情。這是一種被錯置的處境,然而,panai 對此完全自覺,她清楚的知道,這不過是對生活現實的一種妥協,與尊嚴無關。 panai的中性特質,不僅在於嗓音,還有她的思考模式與說話方式,難得看見她表現女人嬌態,偶爾,會流露一種「母獅的溫柔」,威嚴但慵懶,搔搔一頭濃密的黑髮,抬抬眉毛,對你的話不表同意時會撇撇嘴,與人交談時,經常聽見她朗聲大笑、或者皺著眉,顯現一種孩子似的好奇或狐疑;唱歌時,那一張線條分明的面孔幾乎是她的歌聲之外,最引人注意的一道風景,她一雙濃眉的糾結與舒張,反映著曲子裡的情緒起伏,在一收一放之間,讓人窺見她平時不輕易釋出的情緒。聽過她唱「你快樂所以我快樂」的人就會知道,「快樂」二字原來能被詮釋得很悲涼。
無根漂流的心理狀態,促使她階段性地尋求生活定點,也許是一份工作、一場學習、或是一段愛情;然而,當關係結束、當心境變遷,又再度離開,是終點,也是下一段航程的起點。故鄉,永遠只存於想像之中,找不到自己的部落。
揹著吉他,遊走在天地之間,這樣的背影或許看來蒼涼而傳奇,是的,我們想要你從專輯內頁的照片上,產生這樣的想像;但是,去聽她的歌、去讀她的詞,你會遇見一種熟悉的感覺,疏離與寂寞,久藏心底,被她的歌聲召喚而出,輕觸即四處漫溢,無法收拾。
自覺,疏離,從山林到都市,流浪已久的panai自有一套心理防衛機制,抵抗著虛假向性格裡滲透。她展現一種純粹,力量撼人。在界限模糊、是非渾沌的這個世代,這樣一種斬釘截鐵的聲音,已經很難聽見了。
Blue Monday 豆瓣
Flunk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2002年6月4日
出版发行:
Beatservice Norway
Flunk是一支syn-pop乐队,来自挪威的奥斯陆。Anja Oyen Vister的凄美主唱、Ulf Nygaad的迷魂Dubby电子曲式、Jo Bakke的简朴吉他,他们做的是Downtempo Electronica的音乐。在以电子民歌手法重玩New order的83年经典Blue Monday之后而一举成名。一点Electronica、一点Shoegaze,加一点New order,这就是挪威flunk的特点.2004年的那张Morning Star,融合了Downtempo的梦幻节拍和Alternative Pop/Rock的流畅旋律,再加上清爽Folk线条的点缀,在众多的北欧女声Downbeat乐团中脱颖而出,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团体之一。
Welcome To The Monkey House 豆瓣
8.0 (8 个评分)
The Dandy Warhol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MI/Capitol
Born to Die 豆瓣
8.7 (367 个评分)
Lana Del Rey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2年1月31日
出版发行:
IGA
Born to Die is the second studio album and major-label debut by American singer and songwriter Lana Del Rey. It was released on January 27, 2012 by Interscope Records, Polydor Records, and Stranger Records. Del Rey collaborated with producers including Patrik Berger, Jeff Bhasker, Chris Braide, Emile Haynie, Justin Parker, Rick Nowels, Robopop, and Al Shux to achieve her desired sound. Their efforts resulted in a primarily baroque pop record, which sees additional influences from alternative hip hop, indie pop and trip hop music.
Contemporary music critics gave Born to Die mixed reviews; some commended its distinctive production, while its repetitiveness and melodramatic tendencies were a recurring complaint. The record debuted at number two on the U.S. Billboard 200 with first-week sales of 77,000 copies; it was later certified platinum by the 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 (RIAA) after moving one million units. Born to Die reached the peak position on eleven international record charts, and has sold 8.5 million copies worldwide as of May 2015.
After attaining online success after its initial premiere on June 29, 2011, "Video Games" was released as the lead single from Born to Die on October 17, 2011; it peaked at number 91 on the U.S. Billboard Hot 100. Its follow-up singles "Born to Die", "Off to the Races", "Blue Jeans", "Summertime Sadness", "National Anthem", and "Dark Paradise" performed sporadically across Billboard component charts and international record charts. The Cedric Gervais remix of "Summertime Sadness" was released on July 11, 2013, and became Del Rey's highest-charting single in the United States, reaching number six on the Billboard Hot 100. Del Rey additionally promoted Born to Die with several televised performances, including a widely criticized appearance on Saturday Night Live. It was reissued on November 9, 2012 as an expanded version subtitled The Paradise Edition, which was packaged with her third extended play Paradise (2012).
Contemporary music critics gave Born to Die mixed reviews; some commended its distinctive production, while its repetitiveness and melodramatic tendencies were a recurring complaint. The record debuted at number two on the U.S. Billboard 200 with first-week sales of 77,000 copies; it was later certified platinum by the 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 (RIAA) after moving one million units. Born to Die reached the peak position on eleven international record charts, and has sold 8.5 million copies worldwide as of May 2015.
After attaining online success after its initial premiere on June 29, 2011, "Video Games" was released as the lead single from Born to Die on October 17, 2011; it peaked at number 91 on the U.S. Billboard Hot 100. Its follow-up singles "Born to Die", "Off to the Races", "Blue Jeans", "Summertime Sadness", "National Anthem", and "Dark Paradise" performed sporadically across Billboard component charts and international record charts. The Cedric Gervais remix of "Summertime Sadness" was released on July 11, 2013, and became Del Rey's highest-charting single in the United States, reaching number six on the Billboard Hot 100. Del Rey additionally promoted Born to Die with several televised performances, including a widely criticized appearance on Saturday Night Live. It was reissued on November 9, 2012 as an expanded version subtitled The Paradise Edition, which was packaged with her third extended play Paradise (2012).
显微城堡 豆瓣 Discogs
8.7 (86 个评分)
Deerhunter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8年10月28日
出版发行:
Kranky
离开地心引力最快的捷径是忧郁。
不知道,多愁善感是不是一种容易让人聚焦的方式。 我们自以为理解世界的方式比人复杂,我们自以为别人看不见我们明白的视野,我们自以为拥抱的价值如此出世,我们自以为云淡风轻是韬光养晦,我们自以为忧郁皱眉是领悟世界的捷径。
不晓得,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听到Deerhunter的「广场恐惧症」(Agoraphobia)时,心头为之一震。 原来,是的,我长久以来一直渴望这样的音乐节奏,四四拍,不徐不急地缓缓进前,歌词里的文字,看似无病呻吟,却又如此精准地在心头上画一刀。 幽幽地无法自制,反复按下repeat,我们都需要一种寂语,在垂眼昏厥时的安稳。
去年被Deerhunter第二张专辑《Cryptograms》那股病态魅力纠缠许久的黑洞体验,仍记忆犹新,才一晃眼,这群以主唱Bradford Cox为首的亚特兰大五人组,一次推出两张新作,且若性子较急,年中已可透过管道完整听见。 原先对Bradford Cox的猜测与想象,也藉由去年底一场Deerhunter演出,幻化为真实。不顾纽约法条,他在台上抽烟,吞云吐雾的同时对台下观众说:「我好想念妈妈!」那景况听来滑稽,但不知怎的,人在现场,竟感到有点鼻酸。即便在独立摇滚阵营,Bradford Cox仍是一名怪到骨子里的咖,然他的痴与狂,才华与自卑,正使Deerhunter处处展露着用力拉扯后的真实痕迹,他们的音乐,自然也勾人魂魄。
强烈的乐团性格使然,对他们感冒的人不少,然喜欢他们的人,却也慢慢增加。选在My Bloody Valentine正式复合,西岸的No Age也带来成熟新作的2008年发表《Cryptograms》的接续作品,与其说曲风同样深受Shoegazing影响的Deerhunter想证明什么,不如说他们寻求的是一种乐曲上的对话,无论对前辈的示意,或与同侪的应和。
《Microcastle》与《Cryptograms》不同之处,是流畅的圆融感。这么说,不代表《Cryptograms》首尾不一,而是它前后半部的差异性极为显著,毕竟乐团只花了两天录制,并将两天的成果按照时间顺序铺排下来,未将它们并置在一起。因此,听着《Cryptograms》便可得出前半部以长篇演奏曲为主,后半部以传统曲势为主的印象,而那确实也是乐团经由两个Session试图呈现的歧异风格。
反观《Microcastle》,由于花了一周录制,团员间的沟通与概念发想的时间都更充足,专辑没有一个鲜明的分隔线,呈现出圆形循环的一致感。Bradford Cox苍白贫血的嗓子仍是Deerhunter最迷离的声音表情之一,但此回吉他手Lockett Pundt也分担了不少歌唱任务,贝斯手Josh Fauver也主理了好几首歌(包括全辑最醒目的必杀曲目,犹如商借了Sonic Youth最流畅吉他旋律线的〈Nothing Ever Happened〉)。换言之,《Microcastle》更像一份团队作业,并非仅是Bradford Cox单打独斗的成品。
虽然调子更动听了,Deerhunter并未在编曲上妥协。突然的中断、定格,乃至失焦与摇晃,随后急速换档爬上天梯,并吓你一跳。从多数定义来看,《Microcastle》无法归类在传统摇滚的范畴,那荡漾流转的Kranky厂牌式环境声景、走在车库庞克与艺术庞克间的羊肠小道,仍旧布满了瓦砾,只是Deerhunter选择穿上一双更松软的鞋子,脚步声,自然也轻柔许多。
伴随专辑《Weird Era Cont.》不只是填充功能而已,是一张完成度极高、拥有自主生命力的个体。更具水感,诡异与失重,事实上其中几首强歌,甚至胜过《Microcastle》的弱歌,譬如长十分钟的结尾曲〈Calvary Scars II/Aux Out〉,呼应的是《Microcastle》里的〈Calvary Scars〉,将一分半的原作延长为无边际的迷幻奥德赛,是神游太虚的必备曲目。而这种一鱼二吃的手法,自然教人想起Radiohead两个版本的〈Morning Bell〉(分别出现于《Kid A》与《Amnesiac》)。
连同年初的Side-Project乐团Atlas Sound,Bradford Cox已于2008年推出三张质量上乘的作品,产量惊人。却也不免让人担心,这种狂烧蜡烛式的旺盛创作力,会否让他原已不良的病体,更显憔悴,终至成为下一名摇滚殉道者?
不知道,多愁善感是不是一种容易让人聚焦的方式。 我们自以为理解世界的方式比人复杂,我们自以为别人看不见我们明白的视野,我们自以为拥抱的价值如此出世,我们自以为云淡风轻是韬光养晦,我们自以为忧郁皱眉是领悟世界的捷径。
不晓得,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听到Deerhunter的「广场恐惧症」(Agoraphobia)时,心头为之一震。 原来,是的,我长久以来一直渴望这样的音乐节奏,四四拍,不徐不急地缓缓进前,歌词里的文字,看似无病呻吟,却又如此精准地在心头上画一刀。 幽幽地无法自制,反复按下repeat,我们都需要一种寂语,在垂眼昏厥时的安稳。
去年被Deerhunter第二张专辑《Cryptograms》那股病态魅力纠缠许久的黑洞体验,仍记忆犹新,才一晃眼,这群以主唱Bradford Cox为首的亚特兰大五人组,一次推出两张新作,且若性子较急,年中已可透过管道完整听见。 原先对Bradford Cox的猜测与想象,也藉由去年底一场Deerhunter演出,幻化为真实。不顾纽约法条,他在台上抽烟,吞云吐雾的同时对台下观众说:「我好想念妈妈!」那景况听来滑稽,但不知怎的,人在现场,竟感到有点鼻酸。即便在独立摇滚阵营,Bradford Cox仍是一名怪到骨子里的咖,然他的痴与狂,才华与自卑,正使Deerhunter处处展露着用力拉扯后的真实痕迹,他们的音乐,自然也勾人魂魄。
强烈的乐团性格使然,对他们感冒的人不少,然喜欢他们的人,却也慢慢增加。选在My Bloody Valentine正式复合,西岸的No Age也带来成熟新作的2008年发表《Cryptograms》的接续作品,与其说曲风同样深受Shoegazing影响的Deerhunter想证明什么,不如说他们寻求的是一种乐曲上的对话,无论对前辈的示意,或与同侪的应和。
《Microcastle》与《Cryptograms》不同之处,是流畅的圆融感。这么说,不代表《Cryptograms》首尾不一,而是它前后半部的差异性极为显著,毕竟乐团只花了两天录制,并将两天的成果按照时间顺序铺排下来,未将它们并置在一起。因此,听着《Cryptograms》便可得出前半部以长篇演奏曲为主,后半部以传统曲势为主的印象,而那确实也是乐团经由两个Session试图呈现的歧异风格。
反观《Microcastle》,由于花了一周录制,团员间的沟通与概念发想的时间都更充足,专辑没有一个鲜明的分隔线,呈现出圆形循环的一致感。Bradford Cox苍白贫血的嗓子仍是Deerhunter最迷离的声音表情之一,但此回吉他手Lockett Pundt也分担了不少歌唱任务,贝斯手Josh Fauver也主理了好几首歌(包括全辑最醒目的必杀曲目,犹如商借了Sonic Youth最流畅吉他旋律线的〈Nothing Ever Happened〉)。换言之,《Microcastle》更像一份团队作业,并非仅是Bradford Cox单打独斗的成品。
虽然调子更动听了,Deerhunter并未在编曲上妥协。突然的中断、定格,乃至失焦与摇晃,随后急速换档爬上天梯,并吓你一跳。从多数定义来看,《Microcastle》无法归类在传统摇滚的范畴,那荡漾流转的Kranky厂牌式环境声景、走在车库庞克与艺术庞克间的羊肠小道,仍旧布满了瓦砾,只是Deerhunter选择穿上一双更松软的鞋子,脚步声,自然也轻柔许多。
伴随专辑《Weird Era Cont.》不只是填充功能而已,是一张完成度极高、拥有自主生命力的个体。更具水感,诡异与失重,事实上其中几首强歌,甚至胜过《Microcastle》的弱歌,譬如长十分钟的结尾曲〈Calvary Scars II/Aux Out〉,呼应的是《Microcastle》里的〈Calvary Scars〉,将一分半的原作延长为无边际的迷幻奥德赛,是神游太虚的必备曲目。而这种一鱼二吃的手法,自然教人想起Radiohead两个版本的〈Morning Bell〉(分别出现于《Kid A》与《Amnesiac》)。
连同年初的Side-Project乐团Atlas Sound,Bradford Cox已于2008年推出三张质量上乘的作品,产量惊人。却也不免让人担心,这种狂烧蜡烛式的旺盛创作力,会否让他原已不良的病体,更显憔悴,终至成为下一名摇滚殉道者?
El Radio 豆瓣
8.4 (57 个评分)
Chris Garneau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9年7月7日
出版发行:
声演坊 口袋唱片
Piano and pop don’t mix- at least that’s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with regard to “popular” music. Yet Chris Garneau defies expectations. Since releasing his debut album Music for Tourists in 2006, he has consistently proven that in the hands of a capable musician, 88 keys can indeed, be cool to listen to. Two years later, he’s back with a sophomore album El Radio and far from slumping. The record is a orchestra of sounds capturing emotional highs and lows- more lows than highs.
Aside from the aforementioned orchestra, the record is an orchestra of symphonics, cello, and of course Garneau’s own piano. “Dirty Night Clown” finds Garneau and friends rocking cello and drums to an atonal, discordant beat. “No More Pirates” is an upbeat, horn laden ditty about forgiveness. On “Fireflies,” Garneau channels his inner Tin Pan Alley artist, composing a tale of musical suspicion worthy of an off-Broadway play. Foghat this is not.
Despite the eclectic nature of the record, the album does have its downsides. The eerie tone and subject matter of the songs (several deal with death- natural or otherwise) may turn off audiences who are more used to upbeat faire from Top 40 than introverted, complicated songwriting. There are sleepers too. The slow strumming of “Raw and Awake” is more lullaby than pop song. Yet this is an exception to the rule.
Though the album is far from upbeat, overall the record speaks to the diverse range of Garneau’s material. From instrumental tracks to Tin Pan Alley style songs, there is little that he is incapable of. Far from being typical singer-songwriter faire, the album is a sonic expression of our common emotionality- both good and bad.
While “El Radio” may not be for everyone, it is certainly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even if it is macabre at times。
Aside from the aforementioned orchestra, the record is an orchestra of symphonics, cello, and of course Garneau’s own piano. “Dirty Night Clown” finds Garneau and friends rocking cello and drums to an atonal, discordant beat. “No More Pirates” is an upbeat, horn laden ditty about forgiveness. On “Fireflies,” Garneau channels his inner Tin Pan Alley artist, composing a tale of musical suspicion worthy of an off-Broadway play. Foghat this is not.
Despite the eclectic nature of the record, the album does have its downsides. The eerie tone and subject matter of the songs (several deal with death- natural or otherwise) may turn off audiences who are more used to upbeat faire from Top 40 than introverted, complicated songwriting. There are sleepers too. The slow strumming of “Raw and Awake” is more lullaby than pop song. Yet this is an exception to the rule.
Though the album is far from upbeat, overall the record speaks to the diverse range of Garneau’s material. From instrumental tracks to Tin Pan Alley style songs, there is little that he is incapable of. Far from being typical singer-songwriter faire, the album is a sonic expression of our common emotionality- both good and bad.
While “El Radio” may not be for everyone, it is certainly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even if it is macabre at times。
Swallowed by the Machines 豆瓣
Goddamn Electric Bill
发布日期 2006年6月20日
出版发行:
99X/10
Silence Kit 豆瓣
Silence Kit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N/A
私人生活 豆瓣
7.2 (27 个评分)
简迷离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
国内第一支中法组合“简迷离”(Gemini)的出现,无疑打破中国组合蓝色血脉的传统礼数。
“新电摇”—Neo-Electro-Rock, 是“简迷离”为自己音乐找到稍许牵强的风格归属,许多听过“简迷离”音乐的人, 都觉得很难对他们的音乐作出概念上的解释,而这就是这支来自中国女孩与法国男子组队的初衷——音乐本身没有国界。
这张定位为“新电摇”风格的EP已在法国率先上市,并博得当地媒体及圈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此次“简迷离”选择法国首发,足可见“简迷离”国际路线的风格定位,也预示以竹书为品牌的中国流行音乐将成为国际音乐市场的领头旗舰。虽是新人,“简迷离”却幸运得到法国著名导演Serge Courtinat赏识而拍摄单曲MV。
“新电摇”—Neo-Electro-Rock, 是“简迷离”为自己音乐找到稍许牵强的风格归属,许多听过“简迷离”音乐的人, 都觉得很难对他们的音乐作出概念上的解释,而这就是这支来自中国女孩与法国男子组队的初衷——音乐本身没有国界。
这张定位为“新电摇”风格的EP已在法国率先上市,并博得当地媒体及圈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此次“简迷离”选择法国首发,足可见“简迷离”国际路线的风格定位,也预示以竹书为品牌的中国流行音乐将成为国际音乐市场的领头旗舰。虽是新人,“简迷离”却幸运得到法国著名导演Serge Courtinat赏识而拍摄单曲MV。
五指 EP 豆瓣
7.1 (8 个评分)
低苦艾
发布日期 2008年11月11日
出版发行:
Buchadian.com
低苦艾:荆棘丛中背芒而生的苦艾草,生长在低处,离土地更近。 兰州乐队,1999年成立,曾走过金属和传统民谣的老路,近期的风格是在日渐严谨的编曲所营造的致密氛围上愈发抽象的抒情,更直观的描述是《死于威尼斯》的兰州版配乐。 新专辑《我们不由自主的亲吻对方》将于2008年12月由兵马司发行。
乐队成员:
木吉它/主唱:刘堃
吉它:周旭东
贝司:席斌
鼓与打击:党铜斌
词/曲/编曲:低苦艾乐队
------------------------------------
《五指》EP
编号:MMDLEP008 (录音版权所有:MicroMu厂牌/红T音乐)
录音时间:2008年10月2日 10PM - 12AM
录音地点:疆进酒
制作人:杨杰(茄子), MicroMu
录音师:杨杰(茄子)
混音及母带处理:杨杰(茄子)
-----------------------------------------
本EP由MicroMu厂牌录制,制作并网络发行。
官网提供免费试听下载及其他相关信息:
乐队成员:
木吉它/主唱:刘堃
吉它:周旭东
贝司:席斌
鼓与打击:党铜斌
词/曲/编曲:低苦艾乐队
------------------------------------
《五指》EP
编号:MMDLEP008 (录音版权所有:MicroMu厂牌/红T音乐)
录音时间:2008年10月2日 10PM - 12AM
录音地点:疆进酒
制作人:杨杰(茄子), MicroMu
录音师:杨杰(茄子)
混音及母带处理:杨杰(茄子)
-----------------------------------------
本EP由MicroMu厂牌录制,制作并网络发行。
官网提供免费试听下载及其他相关信息:
Food in the Belly 豆瓣
Xavier Rudd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6年5月1日
出版发行:
Universal
For Xavier Rudd, writing music and living his life are one and the same. “I’m literally just singing about the things that are going on around me,” he says of his sublime and soaring indie-folk. Environmental work, activism, veganism, spiritualism, surfing, family camping trips in the bush and dog walks on the beach; everything Rudd does, he pours into song. The result is a personal sound that strikes a universal note.
我想深情款款地爱上你 豆瓣
7.2 (19 个评分)
钟童茜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7年12月1日
出版发行:
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
乔小刀总裁率领的微薄之盐组织推出的第一位音乐人。
燃视文化与微薄之盐组织的第一次合作。
独立音乐人钟童茜呕心沥血的第一张专辑。
钟童茜,音乐人,女,年轻,短发,眼睛大,南方口音。她公元2006开始写歌,2007的一个月里录完了一张专辑。马上,你就有可能会遇到这张专辑,听钟童茜唱歌。
你要问,是怎样的歌,可能我就会一时语塞。音乐风格在这个时代已然不存在,于是只好说,那些音乐人,比方说比约克,托利阿莫斯,钟童茜,等等。她必然是这些女巫中的一个。
那些歌词总体的平淡和细节的离奇,那些不着调的曼妙旋律,又或者是没有旋律的散漫小调,都在CD里窃喜着等你到来。由于对情绪的依赖,很难相信这些高亢低回的细致处全都事先一一编排好了:那些歌不太像是钟童茜在唱,倒像它们自己在唱自己。若对她的歌进行客观分析,她倒像是个坏女巫。要是剥离乐器和音效,人声的节奏和音调,你可能都找不到。只听到有个女巫,唱得自己很高兴。
有些CD不难听也不好听,不痛不痒的听完了,喝完一杯咖啡,或者开过一段路程,什么都没有留下。这张肯定不会。我想深情款款地爱上你,用情之深,不爱上,多少也会受个伤什么的。不让你空耳而归。专辑里这首同名主歌做了两个版本,一个外向一个内向,内向的张力大,外向的胆子大。说到外向的,打破了常规的女声界限,声音走向了自己的想象力。
‘老张的花样年华’是专辑里一个异样的歌曲,你以为一张女性专辑里应该有的暧昧少女情怀终于来到了,但错了那只是个老男人碰上个风骚妇人的俗事儿。 ‘家门口的爱情’,才是和你认为的一样,的歌,对,女性专辑,少女情怀,粘腻,羞涩,倔强,都带着钟童茜的女巫诠释。
我在这写着,身边有人第很多次哼着‘那天晚上的月亮……’,所以这首歌还是该被特别提起的,叫做‘无题’,你要是听了,肯定也想唱出来这奇异的旋律。
用习惯了王菲习惯了陈绮贞的文艺或小资的耳朵去听,这张CD的姿态很亲切,音乐却很新鲜。一共11首歌,没有特定的规律,不能说这张专辑适合晴天。雨天。夜里。清晨。不能形容她的位置是新人。大师。明星。歌手。甚至无法断言它动听。难听。一般。在你们相遇之前,一切都是未定义。但它的歌词魔幻而写实,在国内独立女乐人中,是难得一见的。
燃视文化与微薄之盐组织的第一次合作。
独立音乐人钟童茜呕心沥血的第一张专辑。
钟童茜,音乐人,女,年轻,短发,眼睛大,南方口音。她公元2006开始写歌,2007的一个月里录完了一张专辑。马上,你就有可能会遇到这张专辑,听钟童茜唱歌。
你要问,是怎样的歌,可能我就会一时语塞。音乐风格在这个时代已然不存在,于是只好说,那些音乐人,比方说比约克,托利阿莫斯,钟童茜,等等。她必然是这些女巫中的一个。
那些歌词总体的平淡和细节的离奇,那些不着调的曼妙旋律,又或者是没有旋律的散漫小调,都在CD里窃喜着等你到来。由于对情绪的依赖,很难相信这些高亢低回的细致处全都事先一一编排好了:那些歌不太像是钟童茜在唱,倒像它们自己在唱自己。若对她的歌进行客观分析,她倒像是个坏女巫。要是剥离乐器和音效,人声的节奏和音调,你可能都找不到。只听到有个女巫,唱得自己很高兴。
有些CD不难听也不好听,不痛不痒的听完了,喝完一杯咖啡,或者开过一段路程,什么都没有留下。这张肯定不会。我想深情款款地爱上你,用情之深,不爱上,多少也会受个伤什么的。不让你空耳而归。专辑里这首同名主歌做了两个版本,一个外向一个内向,内向的张力大,外向的胆子大。说到外向的,打破了常规的女声界限,声音走向了自己的想象力。
‘老张的花样年华’是专辑里一个异样的歌曲,你以为一张女性专辑里应该有的暧昧少女情怀终于来到了,但错了那只是个老男人碰上个风骚妇人的俗事儿。 ‘家门口的爱情’,才是和你认为的一样,的歌,对,女性专辑,少女情怀,粘腻,羞涩,倔强,都带着钟童茜的女巫诠释。
我在这写着,身边有人第很多次哼着‘那天晚上的月亮……’,所以这首歌还是该被特别提起的,叫做‘无题’,你要是听了,肯定也想唱出来这奇异的旋律。
用习惯了王菲习惯了陈绮贞的文艺或小资的耳朵去听,这张CD的姿态很亲切,音乐却很新鲜。一共11首歌,没有特定的规律,不能说这张专辑适合晴天。雨天。夜里。清晨。不能形容她的位置是新人。大师。明星。歌手。甚至无法断言它动听。难听。一般。在你们相遇之前,一切都是未定义。但它的歌词魔幻而写实,在国内独立女乐人中,是难得一见的。
Keep Walking or I'll Kill You 豆瓣
7.6 (59 个评分)
Agnes Kain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7年9月25日
出版发行:
Phantom Sound & Vision
《Keep Walking or I'll Kill You》不但有一个有趣的专辑名字,还有着让人舒适的旋律。Agnes Kain ,如果你只听到歌声,不查阅信息的话,你只会觉得是一名唱独立流行的女艺人。其实Agnes Kain是一只来自澳洲的俩人组合,一男一女。Chanelle Afford和Stefan Simunic 。他们从小一起张大,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在同一个小镇,同一条街上。因为这样,他们制造出的音乐像每个人的好朋友那样,有一种亲密与舒适感。《Keep Walking or I'll Kill You》这张专辑的歌曲均由Chanelle Afford和Stefan Simunic俩人制作完成,并且录制于他们的Spare Room,也就是为个人准备的卧室。音乐除了基本的三件套外,乐器中外加钢琴,钟琴,敲打乐器,曼陀林(一种拨弦乐器),Melodica(是一种外型类似电子键盘的音效乐器,可以模仿手风琴,口琴等音效,有很多艺人使用这种乐器,如Oasis的Paul Arthurs,Sufjan Stevens,The Decembrists ,The Go!Team的Kaori Tsuchida等等)。除了这些还有他们的朋友Anne Samuels 帮助他们,演奏中提琴。Agnes Kain的风格就是活泼的旋律加上舒适的演唱,听者除了心情很放松外,很直接的可以体会到那种朋友之间的亲密友情,爱人之间的甜蜜爱情,还有童年那种无限天真活泼的气息。这些东西Agnes Kain很直白的从专辑封面中给大家反映出来,接着又是歌曲的名字,如Puddles & Mud,You Will Be Loved, & Hated,My Brother Told Me,Keep Walking or I'll Kill You,Our New, Happy Life等。简单而不空虚的生活气息体现的淋淋尽致。随着歌曲的顺序,有时开心,有是悲伤,有时憧憬,有时迷茫。不是富丽堂皇,而是那种简约的五颜六色生活,有苦,有甜。生活由音乐来表现,音乐则源于生活。这就是Chanelle Afford,Stefan Simunic 俩人的音乐思想,因为他们的音乐就完成于有大雨,有极热的天气,也有凉爽的微风,有朋友的帮助,有自己的温馨的卧室,以及从小到大的他与她。
Text: soulpower Post Date: 2007.11.19
Text: soulpower Post Date: 2007.11.19
No More Shall We Part 豆瓣
9.5 (25 个评分)
Nick Cave & the Bad Seed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Reprise / Wea
Nick Cave的最新专辑《No More Shall We Part》,再一次宣示Nick Cave的音乐风格,已经从过往的火焰般地狂热,降温为冰冷般的霜雪。不见得看得到成长的轨迹,却是Nick Cave选择的另一种音乐着墨。专辑中全部的舒缓古典歌谣,即使偶然出现的摇滚节奏也被冷却得稍纵即逝,Nick Cave在这张以情感为主题,至死不渝的专辑中,把对爱情的执着与不安,铺上深深的忧郁,将悲伤的情绪向下无限探底。
十二首歌曲都是叙事曲的型式,一首首陈述着相连的故事与际遇,没有开怀地欢笑,Nick Cave如受过风霜的慢调嗓音,就说明了悲剧的性质。《No More Shall We Part》从开头曲As I Sat Sadly By Her Side,就把专辑中通篇的绝望做了清楚的交待,而Nick Cave如散文诗般的文字依旧美丽,善于描绘出如电影图画般的意象,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藉由简单地比喻,传神地表达出来,使得歌曲中的故事仿佛跃出歌中。身兼钢琴手的Nick Cave,也把琴音处?淼猛鹑缍斓挠甑我谎坏我坏蔚氐温湓谝蕴崆倨坛傻娜崛硌┑兀械拿恳皇赘瑁己虯s I sat Sadly By Her Side一样,词意感性而曲调优美,吉他手Micky Harvey和提琴手Warren Ellis负责的编曲,高密度的原音器乐成份让稀疏的琴音不致感到轻浮。
忧伤的情绪持续蔓延,渴望的心情不断沉潜,可能是呼天喊地,可能是大叫“上帝”,总之一切都天昏地暗,缺乏光明。而从忧伤的眼中,看到的也尽是不快乐的人、事、物。即使是就在身旁,也有仿佛即将分离的危机,即使是彼此相对,也都仿佛距离遥远。Nick Cave痛苦的吶喊,也在压抑中从头延伸到尾。
或许Nick Cave的转变,会让人他既往的乐迷无法适应,感觉Nick Cave背叛以往的反叛型式,而《No More Shall We Part》专辑的音乐色调太过一致,陈述的情感也缺乏多层次的变化,也可能遭人诟病。但是品味一下Nick Cave具有文艺气息的歌词,以及以吉他、钢琴、提琴组合而成的古典忧郁,Nick Cave在音乐气氛的塑造上,无疑是极为成功的。虽然Nick Cave可能再也无法走回头路,如果想要藉由优美的旋律,感染爱情中的酸苦本质,《No More Shall We Part》仍然是出色的专辑。
十二首歌曲都是叙事曲的型式,一首首陈述着相连的故事与际遇,没有开怀地欢笑,Nick Cave如受过风霜的慢调嗓音,就说明了悲剧的性质。《No More Shall We Part》从开头曲As I Sat Sadly By Her Side,就把专辑中通篇的绝望做了清楚的交待,而Nick Cave如散文诗般的文字依旧美丽,善于描绘出如电影图画般的意象,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藉由简单地比喻,传神地表达出来,使得歌曲中的故事仿佛跃出歌中。身兼钢琴手的Nick Cave,也把琴音处?淼猛鹑缍斓挠甑我谎坏我坏蔚氐温湓谝蕴崆倨坛傻娜崛硌┑兀械拿恳皇赘瑁己虯s I sat Sadly By Her Side一样,词意感性而曲调优美,吉他手Micky Harvey和提琴手Warren Ellis负责的编曲,高密度的原音器乐成份让稀疏的琴音不致感到轻浮。
忧伤的情绪持续蔓延,渴望的心情不断沉潜,可能是呼天喊地,可能是大叫“上帝”,总之一切都天昏地暗,缺乏光明。而从忧伤的眼中,看到的也尽是不快乐的人、事、物。即使是就在身旁,也有仿佛即将分离的危机,即使是彼此相对,也都仿佛距离遥远。Nick Cave痛苦的吶喊,也在压抑中从头延伸到尾。
或许Nick Cave的转变,会让人他既往的乐迷无法适应,感觉Nick Cave背叛以往的反叛型式,而《No More Shall We Part》专辑的音乐色调太过一致,陈述的情感也缺乏多层次的变化,也可能遭人诟病。但是品味一下Nick Cave具有文艺气息的歌词,以及以吉他、钢琴、提琴组合而成的古典忧郁,Nick Cave在音乐气氛的塑造上,无疑是极为成功的。虽然Nick Cave可能再也无法走回头路,如果想要藉由优美的旋律,感染爱情中的酸苦本质,《No More Shall We Part》仍然是出色的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