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t
Kirakiraghibli 豆瓣
Various Artists
发布日期 2008年2月20日 出版发行: Happinet Music
Release by Da.Hung
又一改编自吉卜力音乐的作品!
菊次郎の夏 豆瓣 Discogs
9.5 (196 个评分) Joe Hisaishi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99年5月19日 出版发行: Universal/Polydor
音乐该如何来描述?当久石让让低沉而略显苦涩的序曲不知不觉地转换为那清新而如夏夜凉风舒服般的钢琴,那清脆的琴键,低沉的大提琴也开始跳跃起来,还没有开始的电影情节也完全抛于脑后,音乐让我贪婪起来,渴望吮吸许久没有品味的甘泉!这是我疏忽的角落,由于和 “寅次郎的故事”混淆,几乎忘记了这是北野武的名著,也忘记了这是久石让的一部2000年赢得日本奥斯卡电影奖最佳音乐奖的作品!情节让我感慨而发笑,音乐却在添染色彩的同时,游离在我身体的单独某条道路,单独的品味。
阿甘正传电影原声带 豆瓣
9.1 (79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9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Sony
如果说好莱坞拍摄的《阿甘正传》是一部美国人二十世纪下半叶生活的一个轻松自嘲式的历史传奇,那这张双CD中收录的影片中展现时代背景的摇滚流行歌曲,也就相应地为片中的生活通俗史作上了一份精彩而鲜活的注脚。
全部31首歌曲可以说照顾到了多方面的要求,一方面紧扣片中的时代背景和情境氛围;另一方面也展示出美国流行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听这样一张多元化的作品选集合成的原声CD,实际上是在怀旧的同时,考察选曲者的选曲原则和品位。从摇滚乐早期偶像猫王到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蓝领摇滚歌手鲍勃·西格,电影中选用了20多年流行乐历史中的众多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像贝兹、迪伦等人的民谣;沙滩男孩、水牛春田的加州和声、大门、杰弗逊飞艇的迷幻乐、格林威治村的爸爸妈妈乐队、三狗之夜乐队的流行曲;蓝迪·纽曼、杜比兄弟的蓝领摇滚等等,基本上都是名动一时的榜首经典。任何一首作品入选,都有它充足的理由,但更多的是满足电影的需要,因为这并不是一本“摇滚流行乐指南”。
不过,仍然要提出并引起一定非议的是,这样一部以摇滚乐为主,凸显历史文化气息的影片,居然放弃了一些甚至是在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著名歌手和作品。这与影片轻松、自嘲的风格和情节有关,但也不能不说是个遗憾。鲍勃·迪伦能以一首失去冲击力的“雨天女人12和35号”献给关注他的人们,甚至没有“The Time Is Changing”这类的时代力作;大门乐队也被迫放弃了“The End”中充满反叛的刺激性历史心态,而以隐喻味道的“Break On Through”代之。更令人不满的是,选曲人太过于重视美国本土文化而放弃了披头士等曾经产生极大影响的外国乐队和歌手。
从整体上听这套唱片,给人的感觉是流行重于品质、旋律重于内涵,使得这套“不完全”的美国流行乐历史选本成了肤浅的、走马观花式的通俗手册。正如影片中对迪伦“Blowin''In The Wind”意念的庸俗处理,这些歌曲的选择也体现出这种好莱坞式的懒散与放任。
而另一个重要感觉就是整套歌曲的基调,如果过于浪漫华丽,对于美国当代史这一主题无论如何是轻率的,而选曲原则准确定位于轻松、开朗,略带些许自嘲。31首歌曲的最后一首是80年美国中西部著名蓝领摇滚乐手西格同名专辑中的名作“Against The Wind”,稍稍呆板的节奏、起伏不大的旋律、带着激励色彩的歌词、平淡而不失开朗的歌声,成了最能代表影片品质和这套原声CD的歌曲。
除了31首老歌之外,专门为影片创作的一组音乐被收录到了最后。随着轻柔的钢琴声响起,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影片开头那一根经典的羽毛随着清风在城镇上空飘荡。而随后的弦乐部分是典型的好莱坞大片品味,几乎是这套CD中最令人难以忍受的部分。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这仍然是一张优秀的选集,众多动听的老歌在经受过时间的洗礼之后仍然焕发出奇异的光彩。影片中把生活比作一盒巧克力的散漫安逸的态度也正适合选曲人的心意:美国好听的流行乐太多了,也许这31首歌曲并不是最佳选本,但也绝对是值得珍藏的一份记忆.
相信每个喜欢这部影片的影迷都会记得这句经典名言。大部分影迷都把它作为一部历志影片看待,从漂落的羽毛让我们看到命运的变幻莫测,还有阿甘永不停歇的脚步让我们看到人生道路的曲折和漫长……
也有人说,这是一部出色的带有人文主义关怀影片,它呼唤人们保持心灵的纯洁,以宽容和真诚待人。阿甘虽然先天弱智,但他有一颗单纯正直、不存半点邪念的心。而且在他成长过程中,母亲给予了他伟大的爱,青梅竹马的珍妮以纯真的少女情怀温暖着他,使他一步步走向人生的旅程……
还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地球那边的国家一段历史和整整一代人的故事。作为一个普通的美国人,阿甘历经美国6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重大事件,用评论家的话说,阿甘是美国近代历史的一面镜子。
几年之后,在深夜里当我重温这部经典的影片时,才发现除了那个憨憨的阿甘外,同样感到亲切的还有里面以前不曾听懂的音乐!对于一个摇滚乐迷来说,里面的歌声太熟悉不过了:猫王屁股,杜安·艾迪的吉他;贝兹、迪伦的民谣;沙滩男孩、水牛春田的加州和声、大门、杰弗逊飞艇的迷幻、格林威治村的爸爸妈妈乐队、三狗之夜乐队的流行曲;蓝迪·纽曼、杜比兄弟的蓝领摇滚……
据说《阿甘正传》的电影音乐专辑唱片的制作人罗伯特·加美克斯、乔·西尔和格兰·布鲁曼,在研究了各个时期的音乐后,从成千上万首歌曲中选出了31首,而后又请作曲家艾伦·西尔维斯蒂谱写了《阿甘组曲》,合起来,就是影片中所有的音乐,也是唱片的全部内容。
但是当我细细的“听”了好几遍《阿甘正传》后,发现并非如此。影片中还有许多歌曲,有的只是一闪而过,有的歌曲则是从影片中的电视和电台中放出……等等。整个《阿甘正传》里面的摇滚乐我听过的没听过的远远不止这31首,而且导演在对这些歌曲在片中出现的时间地点处理的非常巧妙。不过要在这里强调的是,里面任何一首歌曲,更多的是满足电影的需要,而不像某些人做的广告,是一本“美国摇滚流行乐指南”。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听听导演是如何用摇滚乐来向世界讲述美国二战后的历史吧……
阿甘的成长
关键字:羽毛
音乐人:alan silvestri
镜 头:影片一开始,天空中出现一片羽毛,随着清风在城镇上空缓慢飞扬。
命运是这部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一生的命运,就象这只羽毛一样,飘飘荡荡,无法自主。但是,每个人都能画出生命中的不同曲线……而伴随着慢慢落下的羽毛,便是alan silvestri创作的弦乐组曲。对于alan silvestri我就不多说什么了,这位配乐大师过去一向被视作大型交响配乐的典型作者,但在对《阿甘正传》的处理,却有一种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的单纯色调,反而展现清新怡人的温暖气质。
注:闪电猪曾写过一篇非常好的《阿甘正传原声解析》,对alan silvestri的配乐有详细介绍,大家可以看看。
关键字:猫王
音乐人:猫王(elvis presley)
镜 头:在阿甘家里,一位年轻的房客弹着吉他,而为治驼背装了矫正器的小阿甘正在拿了把扫帚随着节奏跳起了蹩脚的舞步。
解 读: S&W
当时看到这里好笑之余,感到老美的幽默真是无处不在,历史和现实的冲突在导演显得很随意的安排下却显得那么自然。后来,小阿甘在街上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这个当初和自己学舞步的房客在电视上扭着屁股时,母亲大惊失色:这个不适合你看。妈妈当然不知道,是小阿甘造就了这个被称为“猫王”的埃尔维斯.普雷斯利,而他那标准的扭胯动作,也成为摇滚乐的标志。在这里,导演把“扭胯”这一时代标志与影片情节很巧妙的结合起来,影片在描述这段情节的时候选用了节奏强劲的《猎狗(hound dog)》。
音乐人/乐队介绍:
我们的“猫王”全名叫埃尔维斯·阿伦·普雷斯利(elvis aaron presley)。作为20世纪流行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elvis或许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有生命力的音乐人,但没人可以否认是他第一个把摇滚以音乐的形式普及到千家万户。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数以千计的全球性的畅销单曲,甚至在他去世之后他的任何再版唱片都能保持极其稳定的销量。毋庸置疑,他是流行音乐历史上唱片销量最高的艺人。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真正的摇滚偶像,他在50年代的作品创造了摇滚乐的基本语言体系,而他在舞台上张狂性感的表演为日后摇滚乐的狂野属性奠定了基础。
对了,其实真正的扭胯动作来源是他最早的音乐方面的经历:当初在教堂的唱诗班演唱时,教堂里布道者和做礼拜的人们情绪激昂的摇摆晃动、载歌载舞的情形,给埃尔维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为后来普雷斯利那著名的胯部扭动动作提供了基础。他的这一动作是全国亿万电视观众对他产生争议的焦点之一。因为在五十年代,扭扭屁股也是惊世骇俗的。也许就是在那些一次次的争议之中,离经叛道成了摇滚乐的灵魂。
关键字:run forrest,run!
音乐人:duane eddy
镜 头:阿甘上学了,在校车上他认识了珍妮,他小时候唯一的朋友,他生命中的天使。在学校里没有人帮他,除了珍妮。当他的同学们用石头仍他,骑自行车追他,身边为一的声音就是珍妮的这句“run forrest,run!”。于是,阿甘开始跑,不停的跑……
跑成为这部电影里重要的一个主题,因为阿甘的跑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就是珍妮的这句话,让阿甘挣脱了他的铁腿;也正是珍妮这句话,让他进了大学,入选了全明星,越战捡回了性命……当一群学生开着车追他,珍妮大叫:“run forrest,run!”而这时,也是duane eddy的《反叛唤醒者(rebel rouser)》响起的时候,我们明显感觉到了导演的寓意:是珍妮唤醒了阿甘的潜意识,而让阿甘在不停的跑步中成长……
杜安.艾迪(duane eddy) 电吉他的“鼻祖”创始人之一。在他的制作人,也是音响玩家lee hazlewood的协助下,他人创造出一种奇特的电吉他效果,像得了重感冒的人说话一样,这种被称作“twangy”的声音,使duane eddy也得到了mr.twangy的外号。rebel rouser是他58年发行的同名专辑的单曲,也是duane eddy出头的一年。在这首歌里,我们听到浓重的鼻音音色是由他的格里奇空体低音弦上所奏出的旋律、逐渐加强的蛙音,和在一个500加伦水箱中制造出很重的颤音、混响及回音所组和而成的。而史蒂夫·道格拉斯冒烟的萨克斯成了完美的陪衬。
在1963年他的演奏生涯开始衰落之时,杜恩已卖出了一千二百万张唱片,并在榜上比任何其他摇滚演奏家都要成功,而其他的演奏方法影响了许多吉他手。
关键字:梦想
镜 头1:一天阿甘去女子学校找珍妮,由于下雨珍妮把冒失的阿甘领进了她的宿舍,在她的床头贴着joan baez的海报,并给他讲述将来自己的梦想…………
镜 头2:阿甘毕业后当了大兵,而此时珍妮却因为给花花公子拍照被学校开除,以跳脱衣舞为生,一有时间阿甘就去看珍妮演出,在一次演出中,珍妮正在演唱《blowin"" in the wind》,阿甘看着她说:“也许她梦想成真了”
当初在珍妮曾经问及阿甘的梦想时说:“我要出人头地,将来要做像琼.贝兹一样的歌手,整个舞台只有我的声音和吉他。”珍妮的床头也贴着琼.贝兹的画像。鲍勃.迪伦著名的《答案在风中飘荡》曾被琼.贝兹翻唱过,而在那次演出中,珍妮唱了这首歌,所以阿甘就天真的以为珍妮“梦想成真了”然而等待珍妮的却使一个破碎的梦。痛苦的童年让她自小就在外面漂泊,长大后不安的心使她加入嬉皮行列,但是却漫无目的;受人影响加入到政治团体,但是她又不懂政治;接着便是放纵、流浪的生活……等她明白了,却是青春已逝,来日无多。在这部戏里面,珍妮的命运是整个60年代的美国青年某一个侧面的缩影。
在这个镜头里面还有一幕让我记忆尤新:舞台上,刚刚加入嬉皮行列的珍妮唱着反战歌曲,而台下阿甘一身戎装,却马上就要上战场,真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的一个绝妙的讽刺。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道路,才配称做是大丈夫。
一只白鸽要飞越多少海洋,才能安眠于沙滩上。
炮弹要掠过天空多少回,才能永远的停火。
一个人要抬头看多少次,才能见蓝天?
多少人死去他才能知道,已经有太多的死亡。
这答案,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
一座山峰屹立多久,才会被冲刷入海。
那些人要活多少年,才能最终获得自由。
这答案,我的朋友,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
现在已经是老头的鲍勃.迪伦(bob dylan)41年5月24日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得鲁斯市(duluth.mn)。他对流行音乐的贡献是无法形容的。当年他仅仅二十二岁,拿着一把木吉他,口琴挂在脖子上,操着一副仿佛六十岁的沙哑喉咙,唱了这首“在风中飘荡/blowing in the wind”。从此,他的名字也开始在全世界飘荡。作为歌曲创作者,他引领了流行歌曲创作的数个阶段和潮流;作为歌手,他破除了那种旧的观念,就唱歌的人一定要有传统意义上的好嗓子;作为音乐家,他激发出了电声化的“民谣摇滚”(folk rock)和“乡村摇滚”(country rock)。没有他,beatles估计还在甜蜜的爱情歌曲里畅游,根本不会在60年代中期将歌曲的创作方向转向自省。他迄今创作超过五百首歌曲,47个专集,销售额超过五千七百万套。 他在六十年代被人称为“出色的诗人、尖刻的社会评论家、反主流文化的勇敢旗手”。然而到了九十年代的今天,他所代表的文化,已然成为新的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他的歌词被编如入美国大学教材,美国总统卡特在竞选时把他的诗句当作格言来大量引用。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家……
琼.贝兹(joan baez) 1941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纽约staten岛上。是与“民谣皇帝”bob dylan齐名的“民谣女皇”。在当时,joan baez绝对是青年男女的偶像。baez作为民谣界女性权威演绎者的地位是在1959年newprot民谣节上的演出后奠定的。她对民谣音乐的理解加上天生的近乎完美的嗓音使得她成为50年代之后民谣音乐中的一棵奇葩。joan baez的歌喉被公认为是一个奇迹,未经正规训练,朴实无华,不时以***传神,音质柔和,令人过耳不忘,有种“清水出芙蓉”的感觉。她的声音是我所听过的最好听的女声之一。音乐之外,joan baez的人生也是相当精彩,投身民权运动、因为反战两次入狱,创立国际***社等等。不过,创作一直是baez的弱项,这就是为什么她有dylan一样的名声却没有dylan那样出色的歌曲。(看来老天就是公平,相反dylan有出色的创作才能却让他有个破锣嗓子,呵呵)
镜 头3:当阿甘冒冒失失的找到珍妮,却只是为了送珍妮一盒巧克力,被珍妮领进宿舍后,却又颤颤禁禁。这时候响起“屋顶歌手/the rooftop singers”的《walk right in/闯进来》。
解 读:
说起来这首歌挺有意思,演唱者之一erik darling有一天听到一张由rca唱片公司1930年录制的一套老专辑,里面就有这首由gus cannon和jugstompers演唱的《walk right in》。erik说:“当我听到那首歌时,我对自己说,这肯定能成为一首热门曲。”于是他改动了部分歌词,召了吉他手bill svanoe和爵士女歌手lynne taylor,组成了the rooftop singers与他一起演唱。
而这首歌不仅使他们一炮走红,在1963打上了排行榜榜首,而且还救了这支歌曲的原作者、79岁的gus cannon。gus当年穷的为了买煤过冬而典当了伴随他50年的班卓琴。gus不仅从《闯进来》一曲中赢得了出版利润,还与stax唱片公司签定了一份录音合同。“屋顶歌手演唱组”还有两首上榜歌曲分别是《tom cat-雄猫》和《mama don""t allow-妈妈不让》。erik坦白的说,“我们这个组合仅仅是为了演唱《闯进来》而成立的,所以有点问题,唱别的都不怎么好…… 我们再也唱不出同样精彩的歌来了。”
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一起合作了四年半。
葬心 阮玲玉电影原声带 豆瓣 Spotify
9.2 (53 个评分) 小蟲 / 黃鶯鶯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91年12月30日 出版发行: 滾石
《葬心》这套电影原声,由小虫创作,当年跳槽滚石的唱将黄莺莺以超高水准演绎了两个不同版本的《葬心》,一个是当代风格的版本,一个是细生细气的符合三十年代欣赏口味的怀旧版,本专辑正是这个版本的。在影片一开始以收音机里的背景音乐出现过,感兴趣者不妨留意。
为了要用心做好电影《阮玲玉》的配乐,制作人小虫从关锦鹏提供的电影片段、阮玲玉的相关报道,及正统二、三〇年代的音乐入手,一步步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据说为了要重现那个时代的音乐风貌,他还不惜将唱片母带扔到地上,踩一踩,以制造出时间的斑驳风貌。“感谢阮玲玉,因为她带领我重温一回生命的乐章,启发我音乐创作的另一风貌。”这是小虫在文案上写的一些感想。而对于演唱主题曲“葬心”的歌手黄莺莺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经验;同为女性,她对阮玲玉的生活、演艺生涯、及上一代女性艺人在保守社会所遭受的舆论和道德谴责下,那种含恨自尽的煎熬心情,感触颇深。“贪一点依赖,贪点爱”无非是阮玲玉的感情写照,而在黄莺莺仿古唱腔的绵密歌声中,阮玲玉的凄怆、辛酸,在相隔半世纪之后的今天,仍令人感慨不已。
乐评人翁嘉铭认为,《葬心》这张专辑让小虫真正发挥了他“歌乐剧”的创作才华。的确,由弦乐为衬底所交织成的绵密情感,加上如刺绣素手般婉约的音符,完成了阮玲玉一生命运的音乐网。而电影《阮玲玉》在配乐的烘托下,也更颇细腻、动人。
In The Mood For Love OST 豆瓣
9.4 (90 个评分) 梅林茂 Shigeru Umebayashi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Higher Octave
电影《花样年华》是导演王家卫的又一巨作,这张电影原声碟完整收录了25首音乐及原声对白,包括周旋的经典国语老歌“花样的年华”和已故男歌手Nat King Cole的“Quizas,Quizas,Quizas”,让你回味电影中幽雅浪漫的氛围。 原声带以梁朝伟的独白开始,张曼玉的独白结束,首尾呼应完整的重叙了电影故事。配乐从传统戏曲到50年代的电影歌曲;从上海时期的时代曲到香港菲律宾乐队的拉丁风情,林林总总、杂乱纷陈。 主题音乐“Yumeji’’s Theme”源自铃木清顺的电影音乐“梦二”,由梅林茂作曲,伴随着男女主角周慕云(梁朝伟饰)、苏丽珍(张曼玉饰)的邂逅反复出现。诱人的华尔兹和弦乐的整体处理,象征着两性激情与守旧相冲突的矛盾;另一首“Angkor Wat Theme”共有4个版本,是由居于意大利威尼斯的作曲家Michael Galasso自94年《重庆森林》后,再次与王家卫合作。歌曲以低音提琴、小提琴和acoustic guitar为主的沉重的曲调子,与“Yumeji’’s Theme”相映成辉。片中所有戏曲片段皆来自名家的历史录音,京剧著名老生谭鑫培的代表作《四郎探母》及《桑园寄子》的细腻唱腔自成一格;粤剧《西厢记》之“红楼会张生”、越剧《情深》和评弹《妆台报喜》均是描写两情相悦、却又旁敲侧击的男女情事。为了配合电影的年代,也收录多首30年代的歌曲。包括“金嗓子”周璇在电影《长相思》里演唱了一曲“花样的年华”;以及由饰演房东太太的潘迪华演唱充满异国风情的“梭罗河畔”;黑人爵士歌手纳京高的“那双绿色的眼睛”、“也许也许也许”和“你说你爱我”。 另外,一连3首Nat King Cole的“Aquellos Qjos Verdes”、“Te Quiero Dijiste”和“Quizas Quizas Quizas”都是时下最为流行的拉丁音乐;而电影宣传歌曲“Bryan Ferry”是翻唱自30年代Standard的作品“I’’m In The Mood For Love”。借着这些音乐,王家卫不但重塑了自己的童年记忆,也重新建构了他对60年代的印象。
英文名:arabesque 豆瓣
8.8 (87 个评分) 小林武史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BGM
故事发生在田园风景广袤幽静的彼端,某地的小城。莲见雄一(市原隼人饰)和他的母亲,继父和继父带来的弟弟共同生活,同班的星野修介(忍成修吾饰)和他同在剑道部社团,两人是要好的朋友。暑假时,两人还随同社团一起去冲绳旅游。可是,他们的友情在旅行后开始了变化,星野的脾气日加粗暴,彻底脱离了过去的朋友们,升上中二的时候,星野开始以欺负莲见为乐。
上了二年级,莲见没有理由的默默忍受着星野的霸道欺负,性格变的自闭孤僻。在他的小小心灵里,世界以闭塞孤独的印象出现在他的眼前。他在喜欢的歌手“莉莉周”的歌声里寻求安慰,习惯于在莉莉的BBS里和人交流沟通,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最和他交好的,是一个叫做“青猫”的ID。
学校和家庭让莲见难以忍耐的事情越来越多,他和青猫倾诉的话语愈加痛楚,于是他们互相安慰,彼此温暖。12月,莉莉周的演唱会开始的日子是他们约定的见面时间,握着LIVE HOUSE的票,莲见在现实和虚构的交叉点,艰难的寻找青猫,寻找他那个安稳明亮的梦想。
2009年6月11日 听过
羞于让别人知道
ost
The Big Blue 豆瓣
8.9 (16 个评分) Eric Serra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8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Virgin
2009年6月8日 听过
ost
The Hours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豆瓣
9.6 (57 个评分) Philip Glass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Nonesuch
The superb orchestral music for this powerfully affecting film is by Philip Glass, The film stars Meryl Streep, Julianne Moore, Nicole Kidman & Ed Harris. Slipcase. 2002
死者田园祭 / 死在田園 / To Die In the Country 豆瓣
9.4 (44 个评分) 天井桟敷 / J. A.シーザー J.a. Saesar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2年8月25日 出版发行: Showboat / 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Japan)
1974年12月21日にCBS/SONYより発売された、寺山修司の自伝的映画『田園に死す』の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盤CDが再プレス!映画音楽をジャパニーズ・サイケデリック・カルチャーのオリジネーターの“J・A・シーザー”が担当、演奏には、“J・A・シーザー”とジェフ一毛・犬神サーカスのバンドが参加。詩・構成は寺山修司。アナログLPは超レア盤!本当に嬉しい再プレスです。
龙猫 / My Neighbor Totoro 豆瓣
9.5 (80 个评分) 久石让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88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Tokum
内容(「CDジャーナル」データベースより)
88年春劇場公開された,宮崎駿監督作品のサントラ盤。作品の持つ世界感から,どちらかというとアニメというよりは童謡といった方がいい楽曲だ。とにかく殺伐とした昨今,こうした音楽に耳をかたむけのんびりしてはどうだろう?。
Album Description
Composed and Arranged by Jo Hisaishi.
东邪西毒 豆瓣
9.5 (101 个评分) 陈勋奇 / Roel A.Garcia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9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Rock Records
陈勋奇作品
2008年11月15日 听过
20210916 update: 陈勋奇,真是太绝了。十几年前在画室里循环播放的专辑,如今再听,依然经典。电影里那种纠缠、揪心、拧巴、细腻的感情,在这张专辑里得到了完美的传达。隔这么多年再听,真的是昔情难追,纠缠难解,尘归尘土归土,世事苍茫成云烟。🛀😌🌙🌃🥺🎧🎵😭
china ost thebest
《再见列宁》电影原声专辑 豆瓣
8.8 (33 个评分) Yann Tiersen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3年10月14日 出版发行: EMI
Following the huge success of the 'Amelie' soundtrack, Yann Tiersen strikes back by composing the soundtrack of 'Goodbye Lenin', from the German director Wolfgang Becker (Run Lola Run). 25 tracks. Copy Controlled. Labels. 2003.
Summer 78
Coma
Childhood (1)
From prison to hospital
Mother
Watching Lara
Dishes
First Rendez.Vous
The Decount Session
Lara's castle
The Deutsch Mark is coming
I saw Daddy today
Birthday Preparation
Good bye Lenin
Childhood (2)
The Letters
Mother's Journey
Preparation for the last TV fake
Mother will die
Father is late
Father and Mother
Finding the Money
Summer 78 (mit Claire Pichet)
电影《永恒与一日》原声 豆瓣
9.5 (83 个评分) Eleni Karaindrou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1998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CM
「永遠的一天」是希臘導演Theo Angelopoulos的作品,描述一位老者晚年生活,藉由一封信引發過去的記憶,在錯落的片段生活裡,交雜著記憶的回溯。這部意境深遠的影片,也同時為他贏得了1998年坎城影展金棕櫚最佳影片獎。
導演以其一貫的詩意風格和類魔幻寫實的手法,陳述老者行至生命終極的感觸,老者看似漫長的現實生活其實短暫,那些逝去的過往,反而在追憶的瞬間,被停滯的時空無限延伸,追憶似水年華瞬間亦是永恆……
希臘女作曲家Eleni Karaindrou與Angelopoulos的合作,自八O年代中期開始至今,累積長達十數年的默契;能將Angelopoulos影片中深沈的人文反思氣息,藉由音符完整呈現出來的,也非Karaindrou莫屬。在Angelopoulos的電影中,人物常是巨大歷史構圖中一抹微小的身影,是游移的大氣中一絲微弱的嘆息。許是合作已久,Karaindrou連音樂起伏的呼吸都與其影像近似,甚至有風格疊合之處。
這張專輯也不例外,它延續了影片一貫深沉的疏離,器樂選擇上以黑管和豎笛為主體,映襯淡雅的弦樂旋律。影像與音樂的對位時而喜悅時而低盪,形成矛盾的張力。銅管的沈重與弦樂的閒逸代表詩人的沈重遲暮與活力青春,在夢境中持續對話,老者忽忽悠悠的夢境,彷彿就從這些音符間隙中緩緩蔓延開來…… 除了類似迴旋曲形式反覆夢境之外迭宕的旋律,Karaindrou也適時選用了部分希臘傳統民謠,專輯裡並收錄片中老詩人的獨白,闡述對生命深沈的思索,在這樣的音樂背景中,獨具另一番動人魅力。
安氏曾經形容Karaindrou的音樂為「電影裡沒有流出來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