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yun - 标记
豆瓣 Goodreads
8.8 (48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格南图片社 / 读库 编选 译者: 读库 新星出版社 2015 - 8
这本图册选取玛格南图片社以阅读为主题的历史图片百余幅,作为读库十周年特别纪念,与各位读友分享阅读之美。图片以时间排序,上限始于二战期间,下限终于二十世纪末。书中既有伦敦的流浪汉,又有巴黎的绅士,还有纽约的老者以及秘鲁的摊贩……虽然主人公种族、身份各异,可是我们可以看到共同的情感和气质流淌在全书之间。书为圆脊精装,内封用的是红色牛津纹纸,并配了外封保护。
本书由读库出品,购买链接:http://t.im/reading
2021年3月17日 想读
白内障 豆瓣 Goodreads
Cataract
7.9 (8 个评分) 作者: 约翰.伯格 / 塞尔丘克.德米雷尔 译者: 刘衎衎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2
约翰.伯格的双眼先后做了白内障手术,尚未罹患白内障之前看到的色彩、气味与形状,得了白内障之后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先摘除白内障的右眼看到的世界与左眼看到的有何不同?他记忆中的白色和在现实中看到的白色一样嚒?双眼都做了白内障摘除后,伯格重新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又是如 何?作者将一场手术给感官带来的全新体验以及身体感受到的疼痛,用他一贯的诗化语言呈现。他多年的友人,插画师塞尔丘克用白描加水彩的绘画语言幽默且富含想象力和哲思。将伯格的思考融于无尽的画面之中。
2021年2月2日 想读
中国在梁庄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7.7 (38 个评分) 作者: 梁鸿 理想国丨台海出版社 2016 - 11
作家梁鸿在其生命困顿匮乏之时,重返故乡,探访梁庄生活内部的驳杂与丰沛,叙述梁庄生命个体的迁徙与流转。前后历时五年,铸就《中国在梁庄》与《出梁庄记》,关于每个人都在沦陷的故乡,关于每个流落在外的异乡人,关于早已隐没在时间长河中的温柔与哀痛。《中国在梁庄》,经过五个月的调查采访,还原了梁庄近四十年来的变迁史,记录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他们面对的现实困境:比如农村留守儿童的无望,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农民“性福”的危机……记录了中国的转型之痛、乡村之伤。
2021年1月31日 想读
礼物的流动 豆瓣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The Flow of Gifts: Reciprocity and Social Networks in a Chinese Village
8.7 (30 个评分) 作者: 阎云翔 译者: 李放春 / 刘瑜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2
天上下雨地上滑,
各人摔倒各人爬。
亲戚朋友扶一把,
酒换酒来茶换茶。
美国亚洲学会列文森奖得主 文化人类学教授 阎云翔 成名之作
生育、婚礼、拜寿、丧礼;定情、求助、付酬、拍马
世界上所有的社会都逃不开礼物交换。
从每个家庭都有的“礼单”出发,
一路洞察“人情”与“面子”,处于关系网络中的中国社会。
----------------------------------------------------------------------------------
《礼物的流动》是阎云翔根据其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专著,主要关注了人类学领域中一个十分经典的研究问题,即礼物交换。作者在黑龙江省一个农村生活了七年,并为撰写本书又两度回访。通过参与观察、深描等人类学方法,关注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礼物交换及其文化意义。阎云翔在更新了传统人类学关于该问题的经典解释理论的同时,也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非制度化”的特点,并探讨了农村社会的社会结构。
2021年1月17日 想读
复杂生命的起源 豆瓣
The Vital Question
9.5 (26 个评分) 作者: [英] 尼克·莱恩(Nick Lane) 译者: 严曦 后浪丨贵州大学出版社 2020 - 11
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和生物化学学会奖得主全新力作
从生物能量学新探简单细菌一跃变成复杂真核细胞的内共生事件
追问40亿年间生命到底为何这样演化
◎ 编辑推荐
☆一次异乎寻常的偶然事件,
一段走向必然的演化路径
☆地球生命是否是宇宙中绝对孤立的存在?
星际间是否还在默默 推进其他演化试验?
☆从回顾式的历史描述,到可验证的科学预测,
一场不亚于又一次生物学革命的生命起源雄辩
◎ 内容简介
地球生命在地球形成约5亿年后就已出现,然而在这之后的20亿年内,生命一直停滞在简单的细菌水平。在大约20亿~15亿年前,一种拥有精细内部结构和空前能量代谢水平的复杂细胞一跃而出。这份复杂性遗传给了大树和蜜蜂,也遗传给了人类中的你和我。我们与蘑菇有着天壤之别,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又如此相似。从有性生殖到细胞衰老再到细胞凋亡,复杂生命共有的一套细胞特征在不同的物种间有着惊人的相似程度。生命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在40亿年的漫长岁月中,从简单的细菌到令人敬畏的复杂生命,这样的演化飞跃事件为何只发生了一次?不得不承认,在生物学的核心地带,横亘着一个巨大的认知黑洞。
生命究竟为何沿着这么令人困惑的路径演化?生物化学家尼克·莱恩从生物能量角度,交给了我们一把有望解开生物起源之谜的钥匙。怪异的生物能量生产机制从各方面限制了细胞,而一次罕见的一个细菌入住到一个古菌体内的内共生事件,打破了这些限制,使得复杂细胞的演化成为可能。看似偶然发生的单次事件,却因为能量的约束而必经一种演化历程,许多最重要也最基础的生命特征,也由此可以通过基本的生物化学规律进行推断。我们在演化过程中取舍权衡生殖力和年轻时的健康,换来衰老和罹患疾病的代价。生命的起源、人类的健康乃至生死,都可以从能量角度重新发问。
◎ 媒体推荐
对生命起源令人叹为观止的追问。这本书让我折服。
──比尔·盖茨
近年来出版过的最深度、最有启发性的生命史著作。
──《经济学人》(Economist)
莱恩的理性推论如果是正确的,那将和哥白尼革命一样重要。
──彼得‧福布斯(Peter Forbes),《卫报》(Guardian)
一本大胆、雄辩式的、充满自信的作品……莱恩是很稀有的物种,一个可以用明晰、清楚的文字解说生物学中令人困惑的复杂性的科学家。
──亚当‧卢瑟福(Adam Rutherford),《观察者报》(Observer)
几乎快要成功地解开生命的演化之谜,这本书的深度可以对任何一个古老哲学家的大脑产生冲击。
──马特‧里德利(Matt Ridley),《泰晤士报》(The Times)
关于生命新理论的绝顶高超的综合。
──克莱夫‧库克森(Clive Cookson),《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创新科学的杰作。
──菲利普‧鲍尔(Philip Ball),《展望》(Prospect)
◎ 获奖信息
★入围前一百本“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
★入选“21世纪年度好书(2020)终极书单”
★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Henri Cartier-Bresson 豆瓣
作者: Henri Cartier-Bresson Aperture 2005 - 6
Henri Cartier-Bresson reveals--as only a few great artists have done consistently--the variety and richness of human experienc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is second volume of Aperture's Masters of Photography series confirms the genius of the photographer who--with the new, smaller, hand-held cameras and faster films--defined the idea of "the decisive moment" in photography. Cartier-Bresson's imagery is intimate but utterly respectful of his subjects. In his travels throughout the world, he has captured glimpses of individual lives in scores of countries. Taken together, Cartier-Bresson's works constitute a personal history of epic scope. This volume presents forty-two of the artist's photographs, each recognized as a masterpiece of the medium. In addition, Cartier-Bresson offers a brief statement about what drives his work. Hardcover, 8 x 8 in./96 pgs
2021年1月1日 想读
Henri Cartier-Bresson 豆瓣
作者: Henri Cartier-Bresson Bulfinch 1998 - 5
Photography is nothing, it's life that interests me.--Henri Cartier-Bresson. A PROPOS DE PARIS presents the renowned photographer's personal selection of more than 130 of his best photographs of Paris taken over 50 years. This is a unique gallery of urban landscapes rendered by a great sensibility. 131 illustrations.
2021年1月1日 想读
Elliott Erwitt's New York 豆瓣
作者: teNeues Publishing Group teNeues Verlag GmbH + Co KG 2008 - 8
Elliott Erwitt's glimpses of New York City are sometimes gritty, sometimes elegant, yet always true to life. His monochromatic tribute to the Big Apple contains all the shadings of this vital metropolis. Capturing the true diversity that makes this city great, this selection of images spans Erwitt's career, including many previously unseen works from the '50s and '60s. It is a memorable tribute to a great city and a reflection of a great photographer's genius. Born in Paris in 1928, Elliott Erwitt arrived in the U.S. in the late 1930s. Establishing himself in the '40s and '50s as a leading magazine photographer, he joined the prestigious Magnum agency in 1953. In addition to his work in magazines, he achieved great success as an advertising photographer and filmmaker. He currently lives in New York City.
2021年1月1日 想读
怕魚的男人 豆瓣
作者: 李隆杰 時報出版 2015 - 6
我很怕魚,非常怕魚,當我看見魚類的眼神時,我確定牠們正在吞噬我的靈魂。-
台灣首次以魚類恐懼症為靈感發想的原創故事!
「Ichthyophobia」這複雜的英文字最直接的翻譯就是「魚類恐懼症」。
全書沒有任何對白的《怕魚的男人》,是近年在國際獲得眾多矚目的傑出青年漫畫家李隆杰的半自傳式最新代表作。共收錄了:《信仰-Faith》、《愛情-Love》、《狩獵-Hunt》、《決鬥-Duel》、《威脅-Threat》、《逃亡-Escape》和《安息-Rest in peace》七篇在《亞細亞原創誌》長達兩年的精彩連載內容。在每一回精彩的人魚大戰故事背後,其實都隱藏著一位憂鬱青年、以極細膩的、認真的、深情的透過漫畫的每一格畫面傳達屬於他內心深處的刻骨銘心感受。
《怕魚的男人》中,作者放棄了電腦繪圖,維持最純粹的手繪方式,每一格充滿強烈戲劇張力的畫面,都是作者一筆一畫在一張張畫紙上淬鍊出的動人精華。全書完美展現了屬於台灣漫畫原創作者的堅毅個性和藝術魅力。
2020年12月21日 想读
财务自由之路 豆瓣
Der Weg zur finanziellen Freiheit
8.5 (18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博多·舍费尔 译者: 刘欢 现代出版社 2017 - 3
极简理财术,7年内实现财务自由!
◇如何快速清偿债务;
◇如何在正确储蓄的同时积累财富;
◇11条能立刻增加财富的绝密法则;
◇银行秘而不宣的投资理财内幕知识。
拥有财富是每个人生来便被赋予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长期计划变成有钱人!这本书将为你提供一生中的最佳投资理财策略!
你是不是因为金钱问题而烦恼?每个月都是死薪水,是不是感觉致富无望?为什么自己的投资总是受挫?能不能在不丧失生活乐趣的情况下正确省钱?能不能立刻让自己的收入大幅提高?
博多•舍费尔通过介绍梦想、目标、价值观和策略这四大致富支柱,指导各阶层的读者转变理财观念,运用有效的投资理财策略,在保证财务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财务自由。
本书的投资理财理念和策略,已经让成千上万的读者解决财务问题并最终实现财务自由。捧读此书的你,已经走在通往富裕的路上。
2020年11月11日 想读
九故事 豆瓣
作者: 大头马 理想国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11
大头马称:“每当我想开口说真话的时候,我总是会以虚构的形式来进行假装。”本书中的六篇小说呈现其于2016-2019年间完成的一个写作项目:小说名均取自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著,比如梅尔维尔的《白鲸》、伍尔夫的《到灯塔去》、贝娄的《赫索格》等。作者将旧小说题置于新的语境之中,描绘当代生活和心灵图景,引发独特的阅读感受。
驾轻就熟的语言、令人炫目的多重手法。犯罪学、爵士乐、诗歌、电子游戏等方面的影响被广泛容纳,使小说集呈现出多元化的斑斓质地。
2020年11月10日 想读
夜晚的潜水艇 豆瓣 谷歌图书
7.9 (486 个评分) 作者: 陈春成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9
★ 《亚洲周刊》2020年度十大小说
★ 豆瓣读书2020年度中国文学(小说类)Top1
★ 第六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作品
★ 首届pageone文学赏 首赏
仿佛鸟栖树,鱼潜渊,一切稳妥又安宁,夜晚这才真正地降临。
《夜晚的潜水艇》是作家陈春成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九个故事,笔锋游走于旧山河与未知宇宙间,以瑰奇飘扬的想象、温厚清幽的笔法,在现实与幻境间辟开若干条秘密的通道:海底漫游的少年、深山遗落的古碑、弥散入万物的字句、云彩修剪站、铸剑与酿酒、铁幕下的萨克斯、蓝鲸内的演奏厅……
潜入故事深处,感知体内的星云旋动、草木蔓发;以词语的微光,探照记忆的海沟。关于藏匿与寻找、追捕与逃遁,种种无常中的一点确凿,烈日与深渊间的一小片清凉。陈春成的小说世界,是可供藏身的洞窟,悬浮于纸上的宫殿,航向往昔的潜艇,呈现汉语小说的一种风度与新的可能性。
【推荐语】
我非常喜欢《夜晚的潜水艇》,陈春成给了我一个惊喜。我想起NBA,他们对那些充满潜力的年轻球员有一个形容,天空才是他的极限,这话也可以用在陈春成的身上。他比较厉害的一点是,既飘逸又扎实,想象力非常丰富,写现实的部分又很扎实,转换和衔接都做得非常好,很老练的作品。我觉得他是一个前程无量的作家。
——余华(作家)
读陈春成的小说,能感受到作者在背后把问题全部想得清清楚楚,所以小说才会看起来流畅而有趣。他的语言锤炼已经炉火纯青,不是池中之物。这注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小说家。
——阿乙(作家)
陈春成是一座傍晚的园林,每句话都值得细看,每句话都即将错过。我相信这个传说:“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有一种古老的文字秩序在暗中流传,到他出现时,我才能指给你:快看,就是这个样子。
——贾行家(作家)
初读《裁云记》《竹峰寺》时,只觉得文章虽短但气象非凡,作者笔下处处是奇光异彩。读罢全书,才知道那也只是修竹茂林中隐隐露出的一角飞檐。九篇小说,如九座幽深的宫殿,殿门虚掩,静谧无人,但你侧身进去,缓缓移步,很快就能看到那些足以使人目不暇给的别致格局、精巧构件、璀璨细节。感谢作者以一己之力构筑这些美妙而深邃的宫殿,让我们得以窥见其中那无数动人心魄的奇丽景象。
——东东枪(作家)
陈春成的每一篇文字,甚至每一页每一段,都有一种奇异的空灵感,把人拉拽进一种亦真亦幻的状态里。细致入微的文字后隐藏着很久远的情感,调动出我的记忆与触觉。每一篇看完,总是唏嘘半日。
——陆庆屹(导演)
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一直是个悲壮的象征——可如果他是乐在其中,他眼中一直隐隐含着笑意呢?我读陈春成的小说,就一直觉得他是快活的西西弗斯:欣逢命运的高山,时代的陡坡,语言的巨石,他乐此不疲。我作为读者,也能拾其乐而追随。当人游戏的时候,他完整;当人完整的时候,他游戏。席勒这句话,我借来说春成。
——史航(编剧)
陈春成的小说很惊艳,语言极好,且有一种整体性、批判性而又狂欢性的想象力。最厉害的是,他能使最荒诞不经的叙述毫不费力地变得可信,这个本事很难。他对自己的生活有尖锐的看法,表达十分华美飞翔。
——李静(评论家)
陈春成的《音乐家》发表在年轻人阅读社区“豆瓣”上。小说叙述的沉稳、惊悚、细致、绵密,回环往复而又一唱三叹,在不动声色中有雷霆万钧的力量。其叙述的老道、节制,想象的绚烂、丰富,意蕴的复杂与隐喻色彩,很难令人相信这是出自一位90后作家之手。无怪乎有读者留言:“在这篇小说里感受到了希区柯克的后窗,王维的山林,和博尔赫斯的迷宫。”
——王德领(评论家)
陈春成是90后作家中非常有个人特色的一位。汪曾祺式的古典故园与博尔赫斯式的现代迷宫拆散重组,变成了他笔下的废园。但只要读完他的作品,又会发现他远比此丰富。他直接越过了写自我的阶段,一出场就以万物为题,在常识之上,就势思接万里。每一篇小说都不尽相同,又在主题上持续变奏。在一个以糙笔写浮心的时代,他反其道而行之,躲在“深山电报站”,以万物为学问,没有功利心地研究又把玩。他笔触老练,用字沉静,想象又纵肆酣快,间杂萌态。浑然一个专心研学又玩心隆盛的老顽童。
——古肩(《中华文学选刊》编辑)
2020年11月1日 想读
想看 在看 看过 豆瓣 Eggplant.place
watchlist
6.7 (6 个评分) 作者: 游朝凯 / 张冉 译者: 宋琦 中信出版·大方 2021 - 1
《想看 在看 看过》是一本优秀的幻想小说合集(科幻小说为最多),由32篇中、短篇小说构成。全书有着浓厚的先锋气息,包括各种“新类型小说”:科幻小说、悬疑小说、实验小说,还有以剧本形式展开的叙述等。
本书内容围绕“监视”这一主题展开,故事由各国(主要为美国)新锐 作家写就 ,从不同侧面讲述了当今暴露在他人观察下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认知。除美国作家的小说外,还收入了尼日利亚,巴勒斯坦作家作品,中国作家张冉斩获星云奖和银河奖的处女作《以太》也被收入其中——是一本世界性的小说集。
————————————————————————
编辑推荐
★ “监视”时代,一本无限接近于现实的短篇幻想小说集。
★ 处处皆是视线。——又或者人人都是楚门?
★ 32个关于“监视”的故事!——来自世界新锐作家们的先锋性幻想小说集:202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游朝凯,以色列文学代表人物埃特加·凯雷特,中国科幻大咖张冉……
★ 收录张冉获星云奖、银河奖处女作的《以太》。
★ 32个故事:冷战时期倒塌的得克萨斯4号塔;谷歌搜索记录和大数据算法推荐;重回美妙旧时光的“人生观影机器”;致命的GPS型运动健身APP;博物馆缄默不语和人对视的画作——无处不在的视线,关注和个人渺小的试图反击……“监视”时代,我们究竟能否摆脱观看的诱惑,又是否能逃离“被看”的宿命?
★ “监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人生?
是故事?是现实?是当下——或者不久的未来?
★ 谁在看你?——你是否也在看着谁?
————————————————————————
媒体和名人推荐
(这本书)完全建立了一种“监控小说”的类型。幸运的是,当你合上书页,故事便看不见你了——也许。
——《国家邮报》
来自世界各地同僚们的一部风格各异的小说,由32个以“监视”为主题的故事构成,充满了大胆的想象。这些变化多端的,“跨界的”物料被每位作家以各自独特的语言和视野捕捉到,各有其风味。
——《出版人周刊》
对于圆形监狱勇敢而必要的文学想象,恰如星星之火;而圆形监狱,近年来我们都发现自己其实正生活于其中。
——乔纳森·勒瑟姆,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
————————————————————————
“看”是密切的关注。
密切关注是爱的方式。
所以,快点儿适应吧,小伙子。“被看”是生活的一部分。
——布莱恩·赫特(编者)
2020年10月30日 想读
豆瓣
9.5 (69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坟》收作者1907年至1925年所作论文二十三篇。1927年3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1929年3月第二次印刷时曾经作者校订。1930年4月第三次印刷改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作者生前共印行四版次。作者说:将这些体式上截然不同的东西,集合了做成一书样子的缘由,说起来是很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首先就因为偶尔看见了几篇将近二十年前所做的所谓文章。这是我做的么?我想。看下去,似乎也确是我做的。那是寄给《河南》②的稿子;因为那编辑先生有一种怪脾气,文章要长,愈长,稿费便愈多。所以如《摩罗诗力说》那样,简直是生凑。倘在这几年,大概不至于那么做了。又喜欢做怪句子和写古字,这是受了当时的《民报》③的影响;现在为排印的方便起见,改了一点,其余的便都由他。这样生涩的东西,倘是别人的,我恐怕不免要劝他“割爱”,但自己却总还想将这存留下来,而且也并不“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④,愈老就愈进步。其中所说的几个诗人,至今没有人再提起,也是使我不忍抛弃旧稿的一个小原因。他们的名,先前是怎样地使我激昂呵,民国告成以后,我便将他们忘却了,而不料现在他们竟又时时在我的眼前出现。
其次,自然因为还有人要看,但尤其是因为又有人憎恶着我的文章。说话说到有人厌恶,比起毫无动静来,还是一种幸福。天下不舒服的人们多着,而有些人们却一心一意在造专给自己舒服的世界。这是不能如此便宜的,也给他们放一点可恶的东西在眼前,使他有时小不舒服,知道原来自己的世界也不容易十分美满。苍蝇的飞鸣,是不知道人们在憎恶他的;我却明知道,然而只要能飞鸣就偏要飞鸣。我的可恶有时自己也觉得,即如我的戒酒,吃鱼肝油,以望延长我的生命,倒不尽是为了我的爱人,大大半乃是为了我的敌人,给他们说得体面一点,就是敌人罢,要在他的好世界上多留一些缺陷。君子之徒⑤曰:你何以不骂杀人不眨眼的军阀呢⑥?斯亦卑怯也已!但我是不想上这些诱杀手段的当的。木皮道人⑦说得好, “几年家软刀子割头不觉死”,我就要专指斥那些自称“无枪阶级”而其实是拿着软刀子的妖魔。即如上面所引的君子之徒的话,也就是一把软刀子。假如遭了笔祸了,你以为他就尊你为烈士了么?不,那时另有一番风凉话。倘不信,可看他们怎样评论那死于三一八惨杀的青年⑧。
2020年10月28日 想读
100天后会死的鳄鱼君 豆瓣
7.2 (84 个评分) 作者: [日]菊池祐纪 译者: 毛丹青 接力出版社 2020 - 11
2019年12月12日,日本漫画家菊池佑纪开始在推特上上传一组漫画,记录了一只鳄鱼平凡的100天生命倒计时。平淡的日常,没有任何预告的生命结束点,这只鳄鱼的100天真实存活在了每个人的生命里,这组漫画点击率累计已超1000万。截至现在,作者这组漫画点击率累计已超1000万,3月20日鳄鱼生命结束当天,推特上带话题讨论超过2亿次,高居热度排行榜全世界第一位。
2020年5月,《100天后会死的鳄鱼君》在日本出版后引起了巨大反响,销量突破40万册。2020年10月,接力出版社将正式出版简体中文版《100天后会死的鳄鱼君》,邀请北京大学客员教授、著名旅日作家毛丹青先生翻译这部漫画,毛丹青先生原汁原味的翻译,带读者体会日漫角色语言的生动含义。
2020年10月15日 想读
生育与村落文化 豆瓣
作者: 李银河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9 - 11
《生育与村落文化》内容简介:费孝通教授对后辈耳提面命时,说过一句带点哲学意味的话:社会学研究要出故事!费孝通说要“出故事”,不是说让我们去编些故事出来,而是要我们去研究人与文化的始终,有头有尾地去说明问题。
以前做独身、同性恋的研究,多少还是些老的故事,因为这些研究在国外早有人做过;而这次的研究就是个新的故事了。透过这些故事,我们就能够克服文化中心主义的偏见,克服文化差异的壁垒,去了解与自己不同的文化群体及其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至高无上的目标是真实。而恰恰是这一点,总是被人遗忘。
2020年10月13日 想读
把自己作为方法 豆瓣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8.1 (390 个评分) 作者: 项飙 / 吴琦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7
两代学人,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场谈话。从项飙教授的个人经验切入,追索一系列超越自我的问题,其中涉及对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题目的思考。这本书提供了一份对话实录,也给出了一种审视问题、 思维操练的方法——在自我泛滥的潮流中,如何给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创造性地建设身边的小世界,在思想受困的社会,如何回答宏大的命题。
2020年8月14日 想读
奥斯维辛的拳击手 豆瓣
Der Boxer
作者: [德] 莱因哈特·克莱斯特 译者: 李婧 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9 - 10
对于很多幸存者来说,拳击代表着觉醒的犹太力量,象征着未来生活的尊严和自由。
根据拳击手哈夫特的真实回忆改编。
原著改编电影即将上映。
聚焦二战集中营中不为人知的一面,真实再现二战集中营中残酷的拳击运动。
🤼 编辑推荐
◎一段真实到不可思议的传奇人生
16岁时,哈夫特被抓进了集中营,人生从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和大部分犹太人不同,他在集中营里从事一项十分特殊的事业,打拳击,娱乐纳粹军官。赢了,就能活到明天,输了,只有死路一条。多年来,哈夫特一直对这段经历讳莫如深,直到78岁,才向自己的儿子讲述了这段充满噩梦和苦难的过往和种种不为人知的集中营历史。
◎一个几乎被人们遗忘的历史真相
很长一段时间,集中营的体育运动并不为人所知。研究这段过往的史料中,也绝少提及这一方面。大部分为了生存在集中营打拳击的人都惨遭杀害,极少数如哈夫特一样的幸存者也因为严重的精神创伤,难以讲述自己的过往。直到这几年,部分历史学家和体育记者才开始着手研究这一话题。哈夫特的人生经历独一无二,但也让人们从侧面窥探见一些当年的惨状,极大程度的填补了历史中的这一段空白。
◎一场疑窦丛生终成悬案的比赛
在展现哈夫特战后人生的同时,克莱斯特亦用自己的画笔揭开了美国拳坛黑暗里的一角。
二战结束后,哈夫特离开满目疮痍的故乡,前往美国,成为一名职业拳击手。哈夫特鲜有败绩,常常一拳制胜。直到1949年,他在一场比赛中败于日后大名鼎鼎的拳王,洛基•马西安诺,结束了自己的拳击生涯。哈夫特一直声称美国黑手党在背后操控了这场比赛,迫使他认输,但这段公案至今没有确实的答案。
◎一次被战火终绝的刻骨爱情
有一个名字,从始至终贯穿了《奥斯维辛的拳击手》,利亚。她是哈夫特的梦中情人,是他在集中营里活下去的唯一支柱,也是他战后重新站上拳坛的最大动力。他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活下去和利亚重逢。克莱斯特选取了这个灵魂人物,作为穿起哈夫特两段人生的线索,为读者们展现了一段甜蜜与痛苦交织,令人唏嘘怅然的世纪爱情。
🤼♂️ 内容简介
1941年,十六岁的哈夫特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集中营里,他被迫与其他囚犯进行生死拳击赛,以娱乐党卫军军官。比赛血腥而残酷。只有获胜,才能活下去。输了,就要面对死亡的惩罚。
凭借着自己惊人的勇气和毅力,哈夫特从惨无人道的集中营中幸存,最终移民美国,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职业拳击手。
2020年8月8日 想读
车神1 豆瓣
Michel Vaillant l’Intégrale Tome 1
作者: [法] 让·格拉顿 译者: 左蓉华 2019 - 7
经典赛车法语漫
影响了一代一级方程式赛车手的漫画
陪伴一代法国少年成长的国民读物
赛车迷画给大家看的作品
忠实再现各大赛事、跑车细节
🚘 编辑推荐
🏁 赛道传奇来袭!
经典法语世界国民赛车漫画《车神》简体中文版首次问世;
始于1957年,长达76卷,至今连载未完,生命力赶超《名侦探柯南》的国民漫画;
出身赛车世家,不老男神米歇尔•威扬的“赛道之神”晋级之路;
🏆 影响了一代一级方程式赛车手的传奇漫画
不少著名F1赛车手都承认,他们对赛车的热爱是源自儿时阅读《车神》的记忆,
传奇车手,四度冠军阿兰•普鲁斯特便是其中一位;
1969年,福特总裁和法拉利总裁联袂向虚构人物米歇尔•威扬送上生日祝福;
比利时佐尔德赛道以“威扬”命名赛道最高大楼;
无数真实的赛车车身设计都以该系列中出现的赛车涂装为灵感和原型。
……
💑 亲情与爱情,友情与挑战,激情与速度
美人香车,五陵年少,赛车场上亦有女性的靓丽身影;
场下是挚友,赛道上却是对手:不打不相识,惺惺相惜的英雄友情;
少年心性,对手意气,是挑战亦是友情,是对手亦是朋友。
🌟 一部赛车迷画给大家看的作品
一部充满“竞技精神”的热血漫画
从生活提炼艺术,忠实还原各大赛事、著名赛车、实地跑道每一个细节;
跟随时代大背景而与时俱进的故事背景,有名有姓的真实著名车手,都在这部作品中出现,与虚构人物米歇尔•威扬同场竞技;
殚精竭虑、实地考察,“带着笔记本在观众席上记下来”的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
🚘 内容简介
《车神》是一部长时间连载的系列漫画。它以出身赛车世家的年轻赛车手米歇尔•威扬为主人翁,以他在赛车场上的征战为主线,讲述米歇尔•威扬带领同名车队在各大赛事上的角逐、奇遇和冒险。
此次后浪出版的第一册为外版漫画头三个单行本的合集,包括了《法美大挑战》《蒙面车手》和《恐惧赛道》三个最经典的开篇故事。第一个故事中,米歇尔在法美两国车手的角逐中结识了毕生的好友和对手史蒂夫•沃森,捍卫了法国队的尊严。第二个故事中,他们揭露了蒙面车手的身份,第三个故事中,米歇尔带领欧洲队,克服重重艰险,取得了胜利。
2020年8月8日 想读
象棋的故事 豆瓣
Le joueur d'échecs
9.2 (11 个评分) 作者: 【法】大卫·萨拉 译者: 赵晴 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9 - 9
《象棋的故事》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生前一本最受关注的中篇小说。故事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一艘自美国开往阿根廷的轮船上,一个神秘的陌生人因偶然机会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琴多维奇对弈,居然轻易地赢了他。可就在续弈之时,陌生人遇到了意外情况……这是他下的最后一盘棋。他从哪里来?有过怎样的遭遇?他的故事,让人惊奇,又让人心酸。
大卫·萨拉被高度评价为著名抽象和装饰画家克里姆特的当代演绎者。这部充满怀旧 1940 年代的色彩,集装饰设计,抽象和现代艺术,文字不多,揉合现代连环图的多媒表达手法,令每个版面以图载千言万语,弥漫下棋的宁静气氛与精神错乱;时序的交错,棋局中有棋,富微妙的象征技巧。
2020年8月8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