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爬山各自努力 - 标记
塗鴉日記 01 豆瓣
かくかくしかじか
9.3 (15 个评分) 作者: 東村明子 译者: 林佳祥 東立出版社 2014 - 4
從小夢想當少女漫畫家的高三學生.林明子,自以為自己很會畫圖,成天傻呼呼地以為夢想垂手可得。直到有一天她碰到了拿著竹刀、超嚴格的繪畫老師--日高健三。日高老師狠狠地教訓了明子,並為了讓明子順利考上大學而展開斯巴達式的嚴厲指導!明子究竟能不能開竅?描繪作者夢想成為少女漫畫家的年輕時代,引人入勝的塗鴉回憶錄!
2016年7月25日 已读
塗鴉日記 05 豆瓣
かくかくしかじか
10.0 (7 个评分) 作者: 東村明子 译者: 林嘉祥 東立出版社 2019 - 7
2016年7月25日 已读
塗鴉日記 04 豆瓣
かくかくしかじか
作者: 東村明子 译者: 蔡夢芳 東立出版社
明子終於實現了夢想,成為漫畫家。她將所有心思放在漫畫上,不再繼續繪畫。為了專心畫漫畫,明子決定搬離故鄉宮崎、離開日高老師。描繪自己剛走上少女漫畫家之路的那段時光,東村アキコ老師的精彩回憶錄第四彈,開幕!
2016年7月25日 已读
塗鴉日記 03 豆瓣
かくかくしかじか
作者: 東村明子 译者: 蔡夢芳 東立出版社 2015 - 5
明子自美術大學畢業以後,找不到工作,只好回宮崎老家。這時候,明子與日高老師重逢…
描繪自己以前嚮往成為少女漫畫家的那段時光,東村アキコ老師的漫畫回憶錄第三彈來了!
2016年7月25日 已读
塗鴉日記 02 豆瓣
かくかくしかじか
作者: 東村明子 译者: 林佳祥 東立出版社 2015 - 4
在日高老師的嚴格磨練下,明子終於考上夢寐以求的美術大學,成為金澤美術大學油畫科的學生。朝夢想邁進了一步的明子,進入大學以後卻陷入低潮期,不但無心畫圖上課,還整天只知玩樂…她能夠迷途知返、突破低潮嗎!?
2016年7月25日 已读
Working Hard, Working Poor 豆瓣
作者: Gary S Field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More than three billion people, nearly half of humankind, live on less than two-and-a-half U.S. dollars per person per day. Studies have shown repeatedly that the main and often the sole asset of the poor is their labor. It follows that to understand global poverty one must understand labor markets and labor earning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Excellent books exist on ending world poverty that discuss in depth many important asp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do not focus on employment and self-employment, work and non-work. Working Hard, Working Poor fills in where the other books leave off. Issues of analyzing poverty and low earning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developed world. The discourse in the developed world is about incentive effects of social welfare programs, cultures of poverty, single-parenthood, homelessness, drug and alcohol abuse, ill health, mental illness, domestic violence, and the like. But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different issues predominate, such as own-account work and household enterprises, agricultural work, casual employment, and informal work. And some of the policy issues--stimulating economic growth, harnessing the energies of the private sector, increasing paid employment, and raising the returns to self-employment--take a different twist. This book shows how people in poverty work, what has been effective in helping the poor earn their way out of poverty, and how readers might help.
2016年6月22日 已读
Nickel and Dimed 豆瓣 Goodreads
7.3 (6 个评分) 作者: Barbara Ehrenreich Owl Books (Henry Holt) 2002 - 5
Nickel and Dimed: On (Not) Getting By in America is a book written by Barbara Ehrenreich. Written from her perspective as an undercover journalist, it sets out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1996 welfare reform act on the working poor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events related in the book took place between spring 1998 and summer 2000. The book was first published in 2001 by Metropolitan Books. An earlier version appeared as an article in the January 1999 issue of Harper's magazine. Ehrenreich later wrote a companion book, Bait and Switch (published September 2005), which discusses her attempt to find a white-collar job.
2016年6月18日 已读
我的涼山兄弟 : 毒品、愛滋與流動青年 豆瓣 Goodreads
Passage to Manhood: Youth Migration, Heroin, and AIDS in Southwest China
8.5 (23 个评分) 作者: 劉紹華 群學 2013 - 1 其它标题: 我的涼山兄弟
歷經十年、長達二十個月的田野調查
一位年輕女性人類學者,勇敢跨入海洛因與愛滋病蔓延的偏遠山區
紀錄涼山諾蘇族兄弟在現代化浪潮中,輝煌又慘烈的青春探險
見證了現代與傳統、全球與在地、生命與死亡的交織辯證
2016年6月12日 已读
讨山记 豆瓣
作者: 阿宝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5 - 8
本书讲述一个女子与土地的深情故事。作者阿宝,在登山旅行中发现自己对大山有强烈的爱情,又酷爱户外生活、关心绿色农业与环保,最终她选择一块山地,做一个向土地讨食的现代女农。她亲手建房,亲自谋划果园的建设,在剪枝,上肥,杀虫,套袋,摆摊乃至打官司的实践中,体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相生相克的关联,使生存的过程,成为生命体验的过程,使讨生活的过程,成为得智慧的过程,全书对户外生存有传神的描绘,对市外田野风光有动情的述说,对简朴生活的趣味有启智的顿悟。本书配有六十幅插图,是图文相映的读物,让饱受城市生存挤压的读者从中看到身心解放的美好生活。
2016年6月7日 已读
Nets 豆瓣
作者: Bervin, Jen Ugly Duckling Presse 2004
PROCESS NOTE
I stripped Shakespeare's sonnets bare to the "nets" to make the space of the poems open, porous, possible—a divergent elsewhere. When we write poems, the history of poetry is with us, pre-inscribed in the white of the page; when we read or write poems, we do it with or against this palimpsest.
2016年5月31日 已读
笑谈大先生 豆瓣
7.9 (77 个评分) 作者: 陈丹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关于鲁迅的七次演讲文稿。虽不过数万言,却在浩瀚的鲁迅研究的边上,辟出新的境界。论者或称它“还原”了鲁迅,或称它“唤回”了鲁迅;而对于作者,这样的公开谈论大先生,或许更类似于一种还愿。
2016年5月26日 已读
失乐园 豆瓣
7.1 (45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渡边淳一 译者: [中国] 竺家荣 作家出版社 2010 - 4
《失乐园(全译本)》是一部梦幻与现实、灵与肉、欢悦与痛楚相互交织的震撼心灵的杰作。奇妙的心理活动与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溶入到异域特有的四季更迭的绮丽环境里,令人回肠荡气。《失乐园(全译本)》在日本出版后曾长期雄踞畅销书排行榜榜首,改编成同名电影和电视剧上演后家喻户晓,形成所谓“失乐园现象”。
2016年5月17日 已读
斯通纳 豆瓣 Goodreads
Stoner
8.8 (477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威廉斯 译者: 杨向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1
《斯通纳》讲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爱,认同,怜悯,志业,傲骨,信任与死亡。
一个勇者有过的失败不失意的人生: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美国,密苏里州。来自偏远农场的农家子弟、19岁的威廉·斯通纳进入州立密苏里大学学习农学。自一堂选修文学课为起点, 他的一生就此悄然改变。未来的斯通纳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结婚、生子、教学、退休、衰老、死亡。在他生命的尽头,或许他可以坦然面对这个问题:你的一生,还要期望别的什么吗?
一部蕴含着真诚、激情与紧凑力量的小说,探究了历史洪流所忽视的人性之间的冲突、溃败与幸存,重新唤起思考每个个体独特存在的意义。作者约翰·威廉斯向世人展示了凡人中的勇者在如何生活。
----------------------------------------
◆威廉斯的写作就像被打磨光滑的橡木上反射出本色、持久的光泽。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以不带一丝一毫悲喜的冷静洞察了生活本质的全部。《斯通纳》迟到五十年后畅销,是献给被亏欠的艺术一次迟来的正名。 ——《纽约客》
◆斯通纳活过,然后死去,如你我一样。他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就发生在你我面前,看似平淡。然而,写出这种“简单”却需要天才才能完成。读这本书是一本令人难过却又美妙的阅读体验。 ——《星期日泰晤士报》
◆约翰·威廉斯的《斯通纳》刻画了一个将追求智识当作对抗无意义的战争、拒绝与外部世界作廉价妥协的人的一生。它的意义或许不只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它简直是一部几近完美的小说,机构精巧,语言优美,故事动人,展示着一种夺人心魄的完美。 ——《纽约时报》
◆一件文学的珍宝。 ——《明镜周刊》
◆拥有超乎寻常的力量……直击生活的真相,语言清澈优美。它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文学之人的传奇。 ——伊恩·麦克尤恩
◆一本精彩绝伦的小说,既丰富又忧郁,记录着伤痛与失去的同时也留存了美好温柔的时刻。这本小说完美展现了小说艺术的要素,它的叙事节奏与情节构架均堪称完美无缺。这本小说像一条河流,冷静而又流畅的平静笔调裹挟着磅礴延绵的力量。 ——亚当·福尔兹
2016年5月16日 已读
八九十枝花 豆瓣
8.5 (13 个评分) 作者: 沈书枝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4
草木,花朵,食物,
父亲,还有初次爱上的那个人
------------------------------------------------------------
一次安静的江南之旅 一段微温的怀乡记忆
豆瓣人气作者 沈书枝 真情之作
风行水上(高军)作序
黎戈 苏枕书 宋乐天 温暖推荐
------------------------------------------------------------
故乡,是一盏照在身上的灯
不管走出多远,都一直亮着
故乡是一种基因, 离它越远,反而会越鲜明 地展 现出它的样子。沈书枝写故乡的风物、人情,用笔绵密平静,而又生动真实。江南的草木、花朵、食物、亲人、邻里,在她笔下,如被春日阳光照亮,一一醒来。
真正的爱是完全接受一个人、一个地方如实的样子,而不夸张、不隐讳。沈书枝笔下的故乡,正是如此。故乡的可爱与荒凉,生活的乐趣与艰辛,在一支安静而克制的笔下,愈发跃然纸上,动人心弦。
-----------------------------------------------------------------------------------------------------
我很羡慕书枝,她的乡村生活背景,给了她鲜活的一手经验。她笔下的小园菜蔬四季风物都那么接地气,她的文章是活水养出的活鱼,悠游荡开,就像她写的植物,带着未干的春水的气息,润泽着我们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生活碾压之下枯涸的内心。
——黎戈
沈汪风流,知堂情趣,尽在其中。
——苏枕书
书枝对她所经历的乡村生活的详实、精准再现,有时让我联想起田野工作方法中的“参与式观察”。不同的是,那个怀抱深厚乡情的“我”本身,也以“被观察者”的面貌,连同其所处的场景一同真实呈现出来,达到“有情”与“跳脱”的平衡,这是我私心觉得书枝最令人爱重的地方。
——宋乐天
2016年5月7日 已读
与孩子的天性合作 豆瓣
作者: [德国] 卢安克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3
如果你喜欢看故事,那么卢安克独特又传奇的经历足够让你佩服:在偏僻的广西农村居住、教书、做农活、放牛……不过卢安克的说法是:“其实我很自私,因为我是为了自己的兴趣选择最适合的环境,我有条件选择这样的生活,我的钱在农村生活足够我用。别人做不到是因为他们必须为了生活保障而工作。”但是,卢安克说:“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有的人一方面说佩服我,把我神化;一方面却又对我说‘你应该结婚、挣钱’,要求我像他们一样呢?这不是很矛盾吗?”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这本书里介绍的华德福教育,一种与孩子的天性合作的教育,值得你好好地思考是否适合你的孩子。它除了智力的教育外,还强调人的躯体、感情、意志和精神都进入教育体系。它要求基础教育让艺术、体育和高级手工进入和支持理论课;它不提倡学生用课本而是要求自己写自己的课本。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任Federico Mayor的话说就是:“把每一个儿童当作独立的个人来看待,在相互依赖中建立关系并且允许孩子们去发现、发挥,并正确地加强孩子们的能力和潜能。”这种教育,将使你的孩子身、心、意三方面都得到培育,使他们成为毅力、感情与思想三重健全的人才。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如果你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那么,你必须细心耐心地去读完这本书。
2016年4月8日 已读
是什么带来力量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卢安克 中国致公出版社 2014 - 1
乡村留守儿童最缺少的不是钱,不是被接到一个发达但陌生的世界,而是缺少一个属于自己的、像一个熟悉的家一样的地方。他们更缺少的是一个长久、稳定、只属于自己或自己班级的、比哥哥更有权威的大人在身边。这个权威需要给他们一个能用上自己的感受的机会,要能让他们与权威共同创建自己的环境和文化。他们需要的是根据真实感受,而不是根据胡乱发挥的想象而来的创作。这本书想介绍的就是在这方面的一些经历和观察。¬——卢安克
2016年4月8日 已读
番石榴飘香 豆瓣
El olor de la guayaba
8.4 (54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 [哥伦比亚] P.A. 门多萨 译者: 林一安 南海出版公司 2015 - 1
快来围观最全面、最真实、最风趣可爱的加博吧!《番石榴飘香》是另一位哥伦比亚作家P.A.门多萨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谈话录,内容涉及马尔克斯人生的各个方面,穿插着门多萨介绍谈话背景的优美散文,被读者誉为“打开马尔克斯世界的钥匙”。《番石榴飘香》可说是最有名、流传最广的马尔克斯访谈录,书中的许多句子后来都成了读者心目中马尔克斯的标志性言论。
莫言、余华等几乎所有一线作家,在谈到自己的文学创作历程时,都会提到这本书。强调一下,《番石榴飘香》并不是一本端庄范的书,正如亲爱的老马并不是一个端庄范的作家,本书的有些篇章,老马的自我爆料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2016年3月12日 已读
Misbehaving 豆瓣
作者: Richard H. Thaler W. W. Norton & Company 2015 - 5
Get ready to change the way you think about economics.
Richard H. Thaler has spent his career studying the radical notion that the central agents in the economy are humans—predictable, error-prone individuals. Misbehaving is his arresting, frequently hilarious account of the struggle to bring an academic discipline back down to earth—and change the way we think about economics, ourselves, and our world.
Traditional economics assumes rational actors. Early in his research, Thaler realized these Spock-like automatons were nothing like real people. Whether buying a clock radio, selling basketball tickets, or applying for a mortgage, we all succumb to biases and make decisions that deviate from the standards of rationality assumed by economists. In other words, we misbehave. More importantly, our misbehavior has serious consequences. Dismissed at first by economists as an amusing sideshow, the study of human miscalculations and their effects on markets now drives efforts to make better decisions in our lives, our businesses, and our governments.
Coupling recent discoveries in human psychology with a practical understanding of incentives and market behavior, Thaler enlightens readers about how to make smarter decisions in an increasingly mystifying world. He reveals how behavioral economic analysis opens up new ways to look at everything from household finance to assigning faculty offices in a new building, to TV game shows, the NFL draft, and businesses like Uber.
Laced with antic stories of Thaler’s spirited battles with the bastions of traditional economic thinking, Misbehaving is a singular look into profound human foibles. When economics meets psychology, the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s, managers, and policy makers are both profound and entertaining.
2016年1月21日 已读
Basic German 豆瓣
作者: Heiner Schenke / Anna Miell Routledge 2004 - 3
Basic German is suitable for independent study and for class use.
Features include:
*Clear grammatical explanations with examples in both English and German
*Authentic language samples from a range of media
*Checklists at the end of each unit to reinforce key points
*Cross referencing to other grammar chapters
*Full exercise answer key
*Glossary of grammatical terms.
Basic German is the ideal reference and practice book for beginners, but also for students with some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2015年12月3日 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