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爬山各自努力 - 标记
黑格尔 豆瓣
Hegel
8.3 (52 个评分) 作者: [澳] 彼得·辛格 译者: 张卜天 译林出版社 2015 - 11
【哲学学者邓晓芒推荐】
他在这本不到六万字的文风平实的小书中显现了不少独特的见地,越出了英语世界黑格尔研究的成规。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 邓晓芒
辛格的这本书是通向黑格尔的理想导论。在如此短的篇幅中能介绍得如此清晰,真是了不起的手笔。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 安东尼•曼瑟
【内容简介】
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作品晦涩难懂,但另一方面,他又具有公认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有理由认为,若非黑格尔,过去一百五十年人类的思想进程和政治进程都会走上另一条道路。深邃的思想可能使他得出了一些看似奇怪的结论,然而,黑格尔作品中的观点和洞见直到今天仍不失力量。本书 勾勒了黑格尔哲学 的轮廓,对他的观念和主要作品进行了广泛探讨,涉及黑格尔的时代和生平,以及历史的目的、自由和社群、逻辑和辩证法等主题。
2017年10月23日 已读
山之四季 豆瓣 Goodreads
7.6 (45 个评分) 作者: [日] 高村光太郎 译者: 王珏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7 - 1
日本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最为推崇的诗人,首次译介到中文世界。
《山之四季》是松浦弥太郎在《日日100》中严选推荐的好书,真正的百里挑一。
“《山之四季》这本随笔集,记述了高村光太郎的山居生活,优美的文字像是在对孩子娓娓诉说。”
“我很喜欢第一篇《山之雪》,一次又一次地抄写、朗读。我梦想能在雪夜的山庄住一晚,哪怕一次也好,一边读着高村光太郎的《山之雪》。”——松浦弥太郎《日日100:一百件私人珍爱》
日本近代桂冠诗人高村光太郎山居笔记,15篇文字记录山中隐居生活。
春夏秋冬的四季变换、人与自然的交织交融、新知故人的相知相爱。纯真、质朴、清新。
根据日本中央公论社昭和三十一年(1956)版《山之四季》完整译出,译者毕业于北京大学日语系,译笔精良。
★ 如果你喜欢岩井俊二和《四月物语》《情书》《小森林》,你应该会喜欢高村光太郎和《山之四季》;
★ 如果你喜欢松浦弥太郎、无印良品这样的日式生活美学,你应该会喜欢高村光太郎和《山之四季》;
★ 如果你想找到一个动人不俗的生日礼物、新年礼物、圣诞礼物,你可以选择高村光太郎和《山之四季》;
★ 精装小书,内外封特殊工艺,精致可爱,内文纸采用北欧进口瑞典轻型纸,不计成本、飘逸动人;
★ 书后附录“高村光太郎小传”和“高村光太郎年谱”,帮助进一步了解这位传奇的艺术家和诗人。
★ 《山之四季》这本随笔集,记述了高村光太郎的山居生活,优美的文字像是在对孩子娓娓诉说。——松浦弥太郎
★ 高村光太郎绝不与世俗妥协,一生追求“生”的意义。——奥平英雄(日本美术史学家、著名评论家)
★ 希望年轻人都来触摸光太郎的精神。——柳田知常(日本金城大学校长)
★ 狂野、正和、敏感的世界,高村光太郎的伟大之处在这里凝结,最高程度的杰作。——日本亚马逊网友评论
★ 高村光太郎的力量让我吃惊。——日本亚马逊网友评论
★ 高村光太郎这位诗人和艺术家,一生的最高杰作,就是他自己的人生。——日本《向学新闻》
★ 高村光太郎在零下二十度的山间从事诗作与农耕,回归自然。——日本《朝日新闻》
★ 独特的艺术家人生。——日本《每日新闻》
★ 作为诗人和艺术家,他是无可挑剔的,作为一个人,他也拥有着高远的志向和诚实的品格。——日本《东京新闻》
2017年9月9日 已读
读起来让人心生喜欢之意的小书。
我的应许之地 豆瓣
My Promised Land: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Israel
7.9 (17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阿里·沙维特 译者: 简扬 / 有2016年4月3印本 中信出版社 2016 - 1
《我的应许之地》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以色列建国史,也是百年来犹太民族的奋斗复兴史。作者阿里•沙维特以自己家族故事为引子,通过亲身经历、深度访谈,历史文献、私人日志、信件等,通过一个个扣人心弦的个体故事,试图描述出以色列的全景大历史,以引出更深层次的以色列国家思考,并对中东地区的纷争渊源进行了历史性梳理。
《我的应许之地》从作者的曾祖父写起,这位犹太复国主义者是一位英国绅士,1987年却果断横跨地中海走向圣地,意识到这即将是本民族的未来之路;20世纪20年代一个怀理想主义的年轻农夫,自他的阿拉伯邻居处购入了土地种植雅法蜜桔,用汗水在不毛之地培育出富足繁荣;二战时期德军将至,具有先知使命感的古特曼,率领青年人攀登历史废墟马萨达,激励他们心中强大的犹太复国主义精神;1948年在吕大驱逐的悲剧性的一幕中,全城老小在流泪中背井离乡、渐行渐远;我们看到了二战后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们,在应许之地辛勤地建设这个荣耀之国,并努力将孩子们培养成真正的新以色列人;60年代纵横捭阖的以色列政治家们,在艰难局势中,顽强推动了绝密的以色列核计划;1973年赎罪日战争的惨痛,令举国反思以色列的未来在哪里;以及今天引领世界潮流的互联网以色列新兴企业,还有在那些特拉维夫蓬勃发展的俱乐部里纵夜狂欢的青年男女……
今天,以色列人是赢得了最终胜利?还是深陷巨大危机,精神力衰退?他们能否复兴和救赎自我,挽救深爱的应许之地?在百年来一幕幕震撼人心的悲喜剧中,《我的应许之地》为这个生活在流沙之地又充满活力的弹丸小国,完成了一部当之无愧的以色列史诗。
2017年9月3日 已读
上海罢工 豆瓣
Shanghai On Strike: the politics of Chinese laboar
8.6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裴宜理 译者: 刘平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 - 9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根本性政治变革,从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到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所有这些变革都曾受到工人运动的极大影响。
《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这部专著在广泛吸收欧美工人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工人政治放在比较的角度加以研究,以一种更普遍的眼光关注罢工、工会、政党等问题,探讨了工人的文化与生活状况,为人们展示了一幅20世纪上半叶中国工人丰富多彩的画像。
2017年7月24日 已读
文字流畅,描述为主, 出奇的好读。简略的刷了一遍。
上海妓女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法)安克强 译者: 袁燮铭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上海史研究译丛》精选当今海外一流学者有关近现代上海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读性和学术性兼具,并由国内专家翻译。海外学者以独特视角、独有材料和独到见解,对上海历史作出有别于以往的解读,内容涉及上海道台、警察、妓女、工业家、侨民、同乡会、救火会、苏北人等众生相。
这是一本有关中国妓女史和性学史的研究专著。本书作者以非凡的理论勇气和扎实的学识水平,搜罗了大量的中、西文报刊、档案资料和著述,对近代上海的卖淫和妓女现象作了全面系统的探讨。他从剖析高级妓女的活动空间和生存状况入手,对近代上海的卖淫市场、卖淫场所及由此产生的性经济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再现了旧上海妓女风光而悲惨的卖笑人生以及这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生活背后的种种罪恶勾当。最后,本书还对历届上海政府管制妓女的失败及当时民间团体对妓女的救助作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2017年7月23日 已读
第五章适合最先读。安克强的两本有中译的上海近代社会史书都有很详细和很扎实的材料。作为一个不专业研究这个话题的读者,读完之后缺乏可以架构这些史料的系统。最缺的是一种比较:如果把上海华界跟租界的市政情况做比较(另本书),或者把上海风尘业和别处/别时代的风尘业做对比,会很有意思。
1927-1937年的上海 豆瓣
Shanghai 1927-1937: Élites locales et modernisation dans la Chine nationaliste
作者: (法)安克强 译者: 张培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 8
《上海史研究译丛》精选当今海外一流学者有关近现代上海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读性和学术性兼具,并由国内专家翻译。海外学者以独特视角、独有材料和独到见解,对上海历史作出有别于以往的解读,内容涉及上海道台、警察、妓女、工业家、侨民、同乡会、救火会、苏北人等众生相。
本书以1927-1937年的上海市政府为对象,探讨市政府创立和运作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可采用的人力和财力资源及其实施市政的成败得失,试图将之作为特例了解国民党政权下一个市政府的运作情况。这是一部在西方中国学界很有影响的中国学名著。
2017年7月23日 已读
我最喜欢读的部分是市政厅在米价和对日冲突中怎么进行危机管理,还有市政如何确保公共卫生教育服务,管理难民贫民区,做市政建设。看一个襁褓中的现代市政厅如何规划和试图做为,还是蛮有感的。最大问题是市政厅所管的华界只是当时上海的“非中心”的部分,如果能把租界的管理也对比一下该多好。
乡愁 豆瓣
Peter Camenzind
7.9 (17 个评分) 作者: (德)赫尔曼·黑塞 译者: 陈晓南 上海三联书店 2013 - 8
《乡愁》是黑塞一举成名、跃登文坛的作品。黑塞独特而富有音乐性的文体,描绘心灵思维暗影的观察力,伴随他日后一系列的作品,逐步赢得世界性的声誉。
书中所刻画的佩特在恋爱、感情路上的浮沉、挣扎,友人溺死的打击,人生际遇中遭逢的孤独与寂寞,亲情的呼唤与牵系,青年时期对大自然的向往,使这部作品成为一本动人的教育小说。
黑塞的作品,如诗如画的节奏,宛如小提琴和钢琴的奏鸣曲,时而悠扬,时而低沉,带着浓郁诗质的乡愁和对生命执着的热爱,也表现在历经战斗、锤炼之后的领悟,故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
2017年6月29日 已读
挪威的森林 豆瓣 Goodreads
ノルウェイの森
8.4 (391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平缓舒雅的、略带感伤的恋爱小说。小说主人公渡边以第一人称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远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2017年6月21日 已读
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 豆瓣
Her Ladyship's Guide to the Art of Conversation
作者: [英] 卡洛琳·塔格特 译者: 张馨月 北京日报出版社丨阳光博客 2017 - 6
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
好好说话的关键不在于“话术”,而在于“理解”,就是要学会怎样体察别人的角色、照顾别人的诉求。这是一个人维护人际关系、避免无谓摩擦,并创造良好氛围的基本能力。
正如本书作者所言,“良好礼仪的精髓是让人感到舒服,而一次好的谈话的关键是让人觉得有趣”。本书的目的就是教会大家如何做到以上两点,学习做一个温暖有趣的人。
无论是正式聚会或商务宴请,还是偶然相遇或正式约会,本书都指出了交谈礼仪方面的常见错误,并提供了无数建议,让你在各种场合游刃有余,轻松解决交际难题。
如果你期望将令自己倍感挫折和疲惫的谈话,转化为有趣快乐的谈话 ;如果你期望将令自己不安或恐惧的商业场合,转化为表现自己教养或礼仪的机会;如果你想发现或纠正自己对沟通的认知偏差,本书都可以帮到你。
2017年6月14日 已读
私人生活的变革 豆瓣
Private Life under Socialism: Love, Intimacy, and Family Change in a Chinese Village, 1949-1999
8.5 (43 个评分) 作者: 阎云翔 译者: 龚小夏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3
新中国成立后,乡村私人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爱情还是亲情,自由还是服从,个体如何在转型社会中抉择?
美国亚洲学会中国研究列文森图书大奖获奖作品
阅读当代中国乡村的情感与道德世界,理解私人生活背后的社会变迁
-----------------------------------------------------------------------------------------------
本书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基于此,作者反思了中国近现代以来农村情感生活、亲属关系等私人世界的发展与变迁,与国家对于私人生活领域的巨大推力。
-------------------------------------------------------------------------------------------------
这部杰出的乡村民族志探讨了此前从未被讨论过的议题:中国农民家庭生活中的个体性与情感生活。1970年代的中国东北,阎云翔教授曾在当地某村庄做了7年农民,并于1989年以训练有素的人类学家身份回到那里,开始了为期十余年的考察。他以当地人的视角,描绘出普通村民丰富、细腻又微妙多变的精神世界。从社会关系、家庭财产,赡养老人等公共性议题,到风流韵事、计划生育、性等隐私问题,本书都有所展现。
阎教授将一部当代中国农村复杂的、流动的心态史和行为史,呈现在我们面前。
——列文森奖获奖辞(列文森奖推选委员会:裴宜理、胡缨、戴安娜•里拉)
2017年6月12日 已读
诗人和鲸鱼 豆瓣
作者: 甄妮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6 - 8
在巴塞罗那街角的咖啡馆里坐着一个面目潦倒的中国男人,他拿着一支画笔,将探寻的目光伸向周遭。这个神秘、潦倒而又不失优雅的男人总是从天空中看到明丽多变的色彩,总是在梦中见到鲸鱼,总是渴望被爱却得不到理解,总是在画纸上重复着一张相似的女子的面容。他不知道在相隔万里的大洋彼岸,有个同样被不可名状的孤独与虚无困扰的少女秋熙,已经在冥冥之中将自己灵魂中珍藏的爱情琥珀交付于他。
世界上总有这样一些人,怀着保守的、拒绝与时俱进的古老信念,甘于默默无闻和贫穷,只为给自己敏感多情的心灵寻觅一个妥帖的容器。所以谢霖只在秋熙写诗时才爱她,因为诗歌配得上他骄傲的爱情。但他更爱的是另一个女子,她好像是丰腴热烈、带给人浓烈画面感的青,好像是初中时那个呆板拘谨、只有在古典乐中才神采焕发的数学老师,又好像谁都不是……
2017年6月8日 已读
这本书读完很久之后,印象最深的居然是开头。一无所有的男主在城市里像国王一样自由移动的状态,我好想变成他!动作和风景在细密流转的文字里出现一种迷人的节奏,简直说不出是巴塞这个城市衬托出了人,还是人的活力衬托出空间的伟大。好像想象差点要飞离出文字可及的那种如《荒原狼》一般的思绪。
The Sense of an Ending 豆瓣
作者: Julian Barnes Vintage 2012 - 2
2017年6月6日 已读
电影感觉没说清楚,就找出书来看,结果书在情节上并没有给出更多细节。夹叙夹议的调调读起来顺畅,不乏金句。书的前半反而读起来更加有趣。后半情节反转很快,可是什么都没有讲清楚。人物模糊,事件也只是勉强的逻辑性。一直都在围绕男猪脚的一封信,这封信就造成了所有事情的发展那也太抬举此人了吧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Goodreads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9.1 (313 个评分) 作者: 林奕含 游擊文化 2017 - 2
令人心碎卻無能為力的真實故事。
性、權力、升學主義──青澀的表皮、變態社會的日常
如果這件事情正在發生,我們要怎麼假裝世界上沒有人以強暴小女孩為樂?
「我下樓拿作文給李老師改。他掏出來,我被逼到塗在牆上。老師說了九個字:『不行的話,嘴巴可以吧。』我說了五個字:『不行,我不會。』他就塞進來。那感覺像溺水。可以說話之後,我對老師說:『對不起。』有一種功課做不好的感覺。」
痛苦的際遇是如此難以分享,好險這個世界還有文學。
小小的房思琪住在金碧輝煌的人生裡,她的臉和她可以想像的將來一樣漂亮。補習班國文名師李國華是同一棟高級住宅的鄰居。崇拜文學的小房思琪同樣崇拜飽讀詩書的李老師。
有一天李老師說,妳的程度這麼好,不如每個禮拜交一篇作文給我吧,不收妳周點費。思琪聽話地下樓了。老師在家裡等她,桌上沒有紙筆。
思琪的初戀是李老師。因為李老師把她翻面,把他的東西塞進去。那年的教師節思琪才十三歲,這個世界和她原本認識的不一樣。
如果這是愛情,為什麼覺得暴力?為什麼覺得被折斷?為什麼老師要一個女學生換過一個女學生?如果這不是愛情,那滿口學問的李老師怎麼能做了以後,還這麼自信、無疑、無愧於心?
這是一部驚人而特別的小說,小說作者既具有高度敏銳的感受力、又是一個近距離目擊者,使這整件事像一個「倖存的標本」那樣地被保留下來。整本書反覆地、用極度貼近被侵害者的視角,直直逼視那種「別人奪去妳某個珍貴之物」的痛苦──且掠奪之人是以此為樂。
2017年5月29日 已读
"如果你感到一丝一毫的希望,那可能你读错了,要回去重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Bt38EnL2X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p3qyon03V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Y2wS80jmNc
我是你的男人 豆瓣
I'm Your Man:The Life of Leonard Cohen
作者: 西尔维·西蒙斯 译者: 陈震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4 - 5
莱昂纳德·科恩是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我是你的男人:莱昂纳德·科恩传记》是他最权威的传记,由浦睿文化出品。
大半生的辛苦奔忙,创作时的苦思冥想,嗑药后的飘飘欲仙和坠入深渊时的痛苦挣扎,以及所有那些让他心花怒放,让他大动肝火,让他坠入爱河,让他拂袖而走,却从未 真正离他而去的女 人,一起成就了今天的他。如今,年届八旬的他,依然庄严优雅,依然锋利如刃,依然就在这儿。这位集作家、画家、诗人、歌手、僧人、情圣、瘾君子于一身的犹太老男人,依然夜复一夜地,像个小男孩般一路小跑地蹦上舞台,依然会双膝跪地,将自己和自己的歌深情呈现于世人面前。他的嗓音听起来更柔和也更粗粝,甚至有一点点撕裂,这不是问题,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我就在这儿,我是你的男人。”
著名音乐记者、乐评人西尔维·西蒙斯历经四年努力,通过查阅浩如烟海的史料与文献,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她对一百多位与科恩亲近或是有过交集的人进行了专访。他们中有他的家人、朋友、老师、拉比、一起修行的僧侣以及音乐伙伴——这些拨冗接受西蒙斯专访的音乐人中充斥着巨星级的人物,包括朱迪·科林斯、卢·里德、大卫·克罗斯比、伊基·波普、杰克逊·布朗、克里斯·克里斯托弗、尼克·凯夫、小精灵乐队的布莱克·弗朗西斯、莎朗·罗宾逊等。当然,这串长长的名单中还有他的情人兼缪斯们(丽贝卡·德·莫妮、玛丽安·伊伦、苏珊•埃尔罗德、安嘉妮等)。最重要的,还有科恩自己,他会在西蒙斯著的这本《我是你的男人:莱昂纳德·科恩传记》中时不时地亮相,就像坐在你面前那样侃侃而谈。
科恩早该得到这样一本传记,在它面前,之前的科恩传记全都显得多余了。
——《滚石》杂志
一本深入科恩灵魂的重量级传记,一本凭着对科恩发自内心的热爱而写就的迷人之作。
——《纽约时报》
西蒙斯是一位令人惊叹的作家。初阅此书时,你以为它只是一本作过细致研究的非虚构作品,但读下去却发现它也像一本令人陶醉的小说。就像聆听科恩的歌曲一样,这部错综而美妙的传记需要你去思考。这本书将陪伴你,并影响你欣赏莱昂纳德•科恩的方式。
——《Paste》杂志
科恩是个复杂莫测的男人,而在这本非凡的传记中,西蒙斯成功地捕捉到了他的每一个特质。她的描绘既深刻又洞察入微,会像《苏珊》和《电线上的鸟》一般在你的心头萦绕。
——《图森公民报》
一部充满生机和热情的编年史。西蒙斯将科恩所有的歌曲和专辑精细地织进他的人生,与此同时,她也熟稔地探索了科恩作品中那些标志性的主题:欲望、悔恨、痛楚、爱和希望等。
——《出版人周刊》
群星荟萃、充满细节描述、扣人心弦、启人深思……在独具慧眼地描述一位极其重要的音乐家的同时,西蒙斯也直言不讳地描述了音乐工业的运作方式。
——《The Jewish Journal of Greater Los Angeles》
西蒙斯巧妙又老道地叙述了科恩的演变。一遍读罢,你会产生一股难以克制的冲动,想带上你已经了解到的内容,立即翻回首页,再次浸入他的故事。
——《纽约时报书评》
科恩通过他的作品与黑暗抗争了多年,直到始自2008年的世界巡演成功举行后,光明才终于驱走了黑暗。“你甚至能听到寒毛竖起的声音”,西蒙斯这样描述台下的听众对他的歌声的无声崇敬。深度阅读这本书时,你的身体会有类似的反应。
——《MOJO》杂志
引人入胜的传记……若是你对这位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词曲作者感兴趣,这本书就绝对不容错过。
——美国图书馆协会《书单》杂志
2017年5月29日 已读
北野武自述 豆瓣
Kitano par Kitano
7.4 (25 个评分) 作者: [日]北野武 / [法]米歇尔·特曼 译者: 贾翊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 8
日本殿堂级导演北野武最新自传!抛开顾忌,边品味美酒,边坦诚告白冷酷与温情并存,经历巅峰与濒临死亡的人生!
多面北野武:集剧场相声演员、踢踏舞舞者、电视谐星、节目主持人、广告代言人、电影演员、导演、编剧、剪辑、作家、画家……于一身!
超人北野武:演过30多部电视剧及20多部电影,导演了17部电影,写过8本小说及6本杂文,开过一次画展,每星期录制7个电视节目随时都在工作,最讨厌休假!历经满满,全因为害怕无聊!
总统北野武:率领帮派成员“血洗”八卦周刊编辑部,黑泽明称其能拯救日本电影,坂本龙一认为他是能做总统的第一等聪明人!
北野武说: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我自己。我想看看阿武会走到哪里,看看他还能做什么。我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公鲑鱼,在初春的河水中费力地奋斗。
•我有个好斗的灵魂。本来我就是个不服输的人,为了达到最微不足道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我讨厌失败,也讨厌屈居第二……总之,在任何冲突下,我 永远选择跟对方拼个高下。我是个名符其实的小坏蛋!
•(经常扮演不爱说话的角色)是为了导戏的效率所做的刻意安排,简化我演这个角色要费的功夫,也更容易背下所有台词。我讨厌太长的对话,因为如果我必须讲很多话,我变成蹩脚演员的风险就更大……
别人说:
母亲佐纪:他偷了他姐姐的嫁妆!他偷了他姐姐的嫁妆……我要杀了他,然后我再自杀!
父亲菊次郎:喂,我说你们啊,别在街上鬼混,不然你们最后一定会变得跟我一样!
电影大师黑泽明:我觉得你会拯救日本电影……
音乐家坂本龙一:北野武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人之一。他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总统,只要我们的社会愿意接受。
本书是北野武的最新自传,讲述了北野武如何从一个贫民区的孩子,一步一步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获得成功的历程。同时,在北野武的叙事中,我们得以窥见孕育他成长的土壤——日本社会的变迁,从另一个视野补充乃至改变我们原有对日本的概念。
2017年5月24日 已读
奇迹 豆瓣 Goodreads
7.8 (38 个评分) 作者: [日] 是枝裕和 / [日] 中村航 译者: 毛叶枫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5
长大成人的你,还相信奇迹吗?
爸爸妈妈离婚后分别两地,哥哥航一与妈妈生活,弟弟龙之介和爸爸住在一起。
航一在学校里听到传闻:两辆列车的交汇就像流星,对着这个瞬间许愿就会发生奇迹!于是,他怀抱着一家四口重 新团聚的愿望,和弟弟一起克服各种困难,踏上了见证奇迹的冒险之旅。
我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拒绝乏味的人生,所有的坚持都会成为奇迹!
2017年5月24日 已读
菊次郎与佐纪 豆瓣
菊次郎とさき
8.7 (64 个评分) 作者: [日]北野武 译者: 陈宝莲 译林出版社 2015 - 2
【日本殿堂级导演北野武暖心大作,笑中藏泪,细述他与他的“超级阿爸阿妈”】
•电影大师北野武,笑谈贫寒童年,温情讲述别样成长故事。
•出身底层,北野三兄弟却能成为企业高管、教授、名导演,讲述母亲教子的大智慧。
•北野武披露创作灵感的起源,理解北野武艺术人生的“第一自传”。
•台湾名导吴念真、陈玉勋、作家郝誉翔联名推荐!
父亲菊次郎,凡事靠酒壮胆,糗事一箩筐的油漆工,北野武电影中的悲情英雄。
母亲佐纪,自称“出身名门”的平民主妇。被母亲毒舌“鞭策”半生,北野武却最终坦承:我是全国最恋母的男人。
◆著名导演吴念真感动作序:
你将读到的是北野武的出身、父母、兄弟和家庭的故事。
但请放心,这绝非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写的那种“优良课外读物”。
相反,北野武用搞笑到甚至刻薄方式描绘这些人和事,让我们在笑与泪的交织中,看到真情和真实,看到那么多情、柔软的心。
◆《佐贺的超级阿嬷》作者岛田洋七:
对我来说,我的教科书就是“人”,而那本最重要的教科书,就是北野武。
◆北野武亲笔致信中国读者:
穷人家的孩子,不管日本还是中国,童年光景大概是一样的。
假如中国读者因我这本书而想起一些有关家人的事,
我就很高兴了。
2017年5月23日 已读
步履不停 豆瓣
歩いても、歩いても
8.6 (154 个评分) 作者: [日] 是枝裕和 译者: 郑有杰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5
★电影大师是枝裕和亲自撰写,经典代表作原著小说
★拿遍各大国际影展重要奖项,全球影迷热泪推荐!
★绝无冷场的故事,比电影更幽微的人性暗涌;一茶一饭的淡香,触动每个家庭深潜的秘密
★一些随口说出的约定还来不及实现,一些胸口小小的悸动被淡淡地忽略。人生就是不断地失去,时间终将带我们找到谅解的出口。
===================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已经是夏末的季节了,院子里的紫薇花开得璀璨,黄斑蝶在山坡上翩然飞舞着。横山良多与妻儿一同返回位于湘南海边的老家。久违的横山一家人,每年只有在大哥纯平的忌日才会团聚。在沁凉的麦茶、红透的西瓜、母亲绝手的好料理炸玉米天妇罗,加上外卖的顶级寿司和鳗鱼饭之间,闲散地度过看似平凡的一天。然而他们细细分享品尝着的,却是欢笑背后隐隐的哀伤,小心翼翼的对话又忍不住的争执中,不经意触动的回忆以及深藏在彼此心中不曾说出口的秘密……
===================
★活着,是多么的麻烦,多么的有趣,多么的悲伤啊。同时,又是多么美丽的一件事啊。——作家 川上弘美
★明明是如此平常的家庭故事,我却一直笑个不停。所有细微的事物都逃不过是枝裕和的眼睛,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作家 黑柳彻子
★日本社会中的妈妈是多么的不容易,多么的操烦,又多么的全方面的主导,有时甚至必须像个和蔼可亲的暴君。但又是多么的令人怀念。是枝裕和,真该为他喝彩。他用了如此精简的人物与场景,表达出如此真实又温暖的一片小小日本。——作家 舒国治
★《步履不停》这个故事就像是一道永远难忘的家常料理,你以为它很平凡,但却是我们最真挚的一种食物的滋味。——作家 韩良露
★《步履不停》简直是人类关系模块的大总汇。在这绝无冷场的故事中,你绝对可以找到跟你很类似的父子、母子、婆媳、夫妻关系。这些精彩无比的对话听起来似曾相识,但现在身为观众旁听起来,你就了悟每个与你对立关系的苦处——这是一部好看、有趣、笑中带泪的好故事,宛如以优美散文小品的方式,呈现了人类最简单但澎湃的史诗规格!——作家 李欣频
★透过一个小小的家庭一天的聚会,是枝裕和精准却不煽情地捕捉到家人们彼此间最可贵的情感,缓缓道出对于亲人说不出口的话,或是来不及说的话。每一句、每一句,都透露着遗憾,却也同时找到了出口。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都能够感受到作者深刻的情感,这就是我心中的最佳故事。——导演、编剧 林书宇
2017年5月21日 已读
佛学概论 豆瓣
Buddh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8.1 (59 个评分) 作者: [英]关大眠 译者: 郑柏铭 译林出版社 2013 - 6
自佛教在印度创始之后,两千多年来佛教传遍了亚洲,现在对西方文化又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本书向读者揭示了佛教的发源和发展,语言直白并辅之以图表,清楚明白地说明了佛教的中心教义和修习方法。各个章节分别就法与轮回、禅定、伦理和佛教在西方的影响等等细细展开。藏传佛教和禅宗也各有阐述。如果你渴望了解佛教的基本知识,阅读本书大有裨益。
2017年5月20日 已读
上瘾五百年 豆瓣
Forces of Habit: Drugs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7.5 (57 个评分) 作者: [美] 戴维·考特莱特 译者: 薛绚 中信出版社 2014 - 8
【内容简介】
写给容易上瘾、关注瘾品,对瘾品的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早起喝一杯咖啡,疲倦时点一支烟,聚会时来一瓶可乐,你对这些习惯上瘾吗?
酒精、烟草、咖啡因、鸦片、大麻、古柯叶,瘾品已经深深渗入了我们的生活。本书综合了心理、药物、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的研究,详细介绍所有能让人类成瘾的物品,以及瘾品背后的经济、文化和战争。瘾品在历史上的力量有多大?它们为何有合法与违禁之分?是什么力量将瘾品的流行推动为规模庞大、模式各异的商品贸易?作者从瘾品的功能用途到它们的发现,到全球贸易的流通和经济政策,全面介绍精神瘾品的文化,追踪出大众化瘾品进入全球贸易主流的来龙去脉,内容有趣,视野广博,令人眼界大开。毫无疑问,它是一本关于瘾品文化史的经典著作,也是一本横跨世界史与药物史的杰作。
---------------------------------------------------------------------
关于瘾品,你知道吗?
瘾品贸易盛行于一个饥渴心灵取代了饥饿肚皮的世界。
医学研究证明,服用让人上瘾的东西都会侵蚀人大脑的判断机能,所以烟鬼和酒鬼十有八九都喜欢撒谎,不光是心理问题,还有一定程度的生理原因。
幸福感与解脱感都是化学分子凑巧产生的结果。身体机能在快感方面很是吝啬。诱发幸福感的神经传导素分配得非常俭省,而且大都发给对于求生或繁衍后代有益的表现。瘾品会蒙骗这个发送系统,促使这些诱发快感的神经传导素暂时增多。
日子过得无聊痛苦的人比忙碌满足的人更容易想要转换精神状态。近代早期90%的人口陷于痛苦贫穷之际,正是烟草等新兴瘾品成为大众消耗品的重要时机。这些东西是对抗难堪处境的意想不到的利器,是逃离现实桎梏的新手段。
现代资本主义特有的催吐天才是:教我们为了某一类产品或服务而违背自己的理智判断,然后再卖给我们另一批东西来应付已经造成的伤害,以便我们能够回过头来消费更多造成最初伤害的那些商品。
2017年5月19日 已读
虽然不是那种看完之后顿时有领悟的书,书的信息量还是挺大的。有些我以前半清楚半不清楚的小细节这次也顺便搞清楚了一些(比如可口可乐和可卡叶到底什么关系)。不愧是史学家写的书,材料铺得开,也驾驭得住。美国作者涉及到非欧美地区的描述感觉也还靠谱,不是每个学科的人都有这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