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大宅门(上下)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郭宝昌 作家出版社 2001 - 3
清光绪六年,医药世家白府与官宦世家詹府结下深仇,百年老号“百草厅”老药铺被查封,全府陷入绝境。老太爷白萌堂悲愤交加,与世长辞,全府重担落在了二儿媳白文氏身上。三爷白颖宇乃纨绔子弟,使白家支离破碎。白文氏于内外交困之中运筹帷幄,费尽心机终将老号盘回,一举成为白府当家人。然而,白文氏却管教不了儿子白景琦,他从小顽劣,后被文武双全的老师季宗布所降服,长大成人充满了愤世嫉俗的反叛精神,竟与仇家詹府的私生女黄春私订终身。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三爷颖宇当了汉奸,可是大姐白雅萍却被鬼子轮奸。景琦对侵略军充满仇恨,与一反战日兵结为好友,又为了给老师季宗布报仇,杀死了一个德国兵,连闯大祸,在三爷颖宇的威胁下,白文氏不得不将景琦和已怀孕的黄春赶出家门。景琦携黄春闯荡济南,创下一番事业,却又因与名妓杨九红的感情纠葛得罪提督府,被下大狱,后被堂姐白玉芬救出,京城白府也是一波三折,无赖韩荣发混入白府讹诈,气死了二爷颖轩。
妞妞 豆瓣
7.3 (36 个评分) 作者: 周国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1
妞妞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患有绝症,带着这绝症极可爱也极可怜地度过了短促的一岁半时间。在这本书中,周国平写下了女儿妞妞的可爱和可怜,他和妻子在死亡阴影笼罩下抚育女儿的爱哀交加的心境,在摇篮旁兼墓畔的思考。对于作者夫妇来说,妞妞的故事是他们生命中最美丽也最悲惨的故事,
王菲为什么不爱我 豆瓣
作者: 橡子 2001 - 9
匆忙间整理出了这本书,一时间竟找不到感觉。 高中的时候,刚学写作,把发表和出书看得很隆重,不厌其烦地满世界投稿。那时候,就算发表一篇小东西,都乐得不行,现在,出一本厚书也麻木得很,没什么快感。真的学会使用文字的时候,人也就老了。我不知道福克纳领诺贝尔文学奖时有什么感觉,我估计跟我现在这会儿差不多。懒洋洋地想着,有一本书要出来了,如此而已。这就是写作带给我们的福利吗? 这本书收录了我
谁比谁活得更长 豆瓣
作者: ·杜丽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0 - 9
1988年5月4日,是北大校庆九十周年。整个学校都在狂欢。晚上,我一个人在校园里游荡,碰上高年级的学姐易敏,她和几个作家班的学员在一起,我也跟他们一起去喝咖啡。其中有女诗人伊蕾。我早已听说过她的名字。第一次见到她人,在咖啡厅暗红的光里,我被她的脸震慑住了——二十岁了,我还从未见过这样一张被磨损的女人的脸,那脸上有一种被痛苦、被屈辱、被岁月毁坏的无形的痕迹,有一种无意识的、不自觉的痛楚与冶荡。只可惜我当时太小,无法领略那张憔悴的脸上动人的美。相反,坐在她的对面,我替她害羞:她这样堂皇地坐在那里。

很晚我才去读她的诗——1995年4月12日,我在书店里买了一本1990年出版的她的诗集:《女性年龄》,我翻到后记,第一句话就是:“我好象天生就老了。”我为什么没有更早地读到?
写在人生边上 豆瓣
9.0 (50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辽宁人民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2000 - 5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
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
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书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或感叹号,像中国旧书上的眉批,外国书里的Marginal ia。这种零星随感并非他们对于整部书的结论。因为是随时批识,先后也许彼此矛盾,说话过火。他们也懒得去理会,反正是消遣,不像书评家负有指导读者、教训作者的重大使命。谁有能力和耐心作那些事呢?
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么,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
中国人 豆瓣
8.6 (16 个评分) 作者: 林语堂 译者: 郝志东 / 沈益洪 学林出版社 1994
《中国人》(My Country and My People)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林语堂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儿,一向以“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为座右铭。他的著作,在东西方都极受欢迎,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以至现今美国大的图书馆几乎都收藏有他的著作。
《中国人》是他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该书是应美国纽约庄台(John Day)公司之约,1934年用英语写就的,1935年由雷诺与希师阁(Reynal & Hitchcock)公司出版。这是一部有关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著作。它以中国文化为出发点,对中西文化作了广泛深入的比较,旨在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使西方人能够比较确切而客观地了解中国。
该书出版之后,在西方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被推崇备至。1936年,英国伦敦威廉・海涅曼(William Heinemann)公司再版,以后曾被译成俄语、日语、瑞典语等多种文字出版。 这部《中国人》全译本除了补上原著第十章第六节《蒋介石其人其谋》、1935年初版《收场语》(其中包括《中华民国的真相》、《领袖人才的要求》、《我们的出路》等重要而容易引起误读、误解的篇章),还增添了译者附记、索引等。这样不仅恢复原著的“全貌”,而且保持了原著的“原汁原味”,可以让广大读者领略林语堂这部原著的当年风采与全书的基本精神。
山楂树之恋 豆瓣
7.1 (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艾米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畅销过百万,精装新版上市!
2010年春,电影版《山楂树之恋》火热开拍
冯小刚、陆川、张纪中、张元、尹丽川等名导遗憾落败
张艺谋 独占花魁
孙俪、桂纶镁、安以轩,谁是你心中最美的“静秋”
《亚洲周刊》2007年度华语小说第一名
近年,人们一再看到历史大叙述被个人小叙事所颠覆、冲突的惊人场面,面对所谓的政治正确,人性具有催枯拉朽的爆发力。长篇小说《山楂树之恋》的问世就是明证。
《新周刊》2007年度“十大感动”
《山楂树之恋》再现纯爱年代
在人人从网上寻找无删节版《色•戒》下载的时代,《山楂树之恋》让人对“纯爱”有了新的争论。将门虎子老三喜欢上了家庭成分不好的漂亮姑娘,可以为她做任何事。他为她挡住风雨,直到她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直到自己得白血病去世。一本书让名利场上的诸多大腕流泪,“有一种爱情叫成全”的观念,触动的是我们早已失却感动的神经。
《当代》2007年度长篇小说读者奖
--------------------------------------------------------------------------------
讲述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感动中国6亿人!
所有男人都想娶静秋,所有女人都想嫁老三。
看到结局,所有中国人掩面而泣!
--------------------------------------------------------------------------------
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份不好,文革时很受打击,静秋一直很自卑。静秋和一群学生去西村坪体验生活,编教材。她住在村长家,认识了“老三”。老三喜欢上了静秋,很喜欢,静秋怕他欺骗她,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却是极重情谊的人,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那时候,1976年,老三他还很年轻。
古詩源 豆瓣
9.7 (22 个评分) 作者: 沈德潛 中华书局 2006 - 4
《古诗源》是清人沈德潜所编的一部唐以前的历代诗歌选集。这部书选辑了先秦至隋各个时代的诗歌,共七百馀首,分十四卷。这是一部带资料性的选本,收录作品较为广泛,唐以前的一些著名诗篇(除《诗经》、《楚辞》外),大多数都已选录在内,而且还从一些古书中辑录了不少民歌谣谚,内容比较丰富,可作为阅读研究古代诗歌的参考。
日出 豆瓣
8.6 (38 个评分) 作者: 曹禺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 9
本剧讲述的是黑夜发生的故事.交际花陈白露的客厅上穿梭往来着大都市各类角色,银行家耿于金钱,小职员窥伺向上爬的机会,小文书一家惨死,富女人携面首出双入对,黑社会凶狠残暴,被侮辱、被损害的妓女饮血吞声……在这该诅咒的地狱中,陈白露良心未泯却无力自拔,他们都将随黑夜消失,而隐于背景、高唱夯歌的工人们暗示了伟大日出的到来。
豆瓣
6.9 (7 个评分) 作者: 茅盾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 1
《虹》是茅盾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第一至第三章,初次刊载于一九二九年六、七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二十卷第六、七期。全书于一九三○年三月由开明书店出版。<br> 本书根据一九六三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文集》第二卷中所收的《虹》排印,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出版的单行本。<br> 小说描写了青年知识分子梅行素女士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五四”到“五卅”这段历史时期新旧势力和新旧思想的矛盾与
豆瓣
作者: 巴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 8
《秋》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激流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这部长篇巨制蜚声海内外,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作者对题材熟悉和感受的亲切,使作品获得了巨大的震撼力。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巴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10
《春》作者巴金,春天永远是人们所向望的,不管是生活在旧社会制度下的青年男女,还是那些为自由而向命运挑战的同胞们,对他们来说,春天带来的是生命,是欢乐,是花香,是鸟鸣,是温暖,是新绿,以及别的许多许多的东西。
豆瓣
7.9 (23 个评分) 作者: 巴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 9
《激流三部曲》以五四运动后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地区为背景,描写了在新的革命时期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高家)走向崩溃的历史。作品展开了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生活的全部,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堕落和封建礼教的虚伪残酷。作者塑造了梅、蕙、瑞珏等封建家庭妇女的形象,她们的痛苦与惨死,是对封建婚姻制度和旧礼教的血泪控诉。而鸣凤、倩儿等“下人”的死,则更深刻地揭露了阶级歧视和压迫的社会现实。作品没有停留在暴露这个“家”的罪恶、揭示它必然崩溃的命运上,而进一步描写了以觉慧为代表的觉醒的叛逆的一代。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五四”时期的时代特色,“宣布一个不合理制度的死刑。” 本书为《激流三部曲》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