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风流才子纪晓岚 豆瓣
作者: 杨子忱 / 李建良 2003 - 5
蒙学乡里
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十五日午时一刻,纪天申饭后到书房纳凉,靠在
一张雕花楠木椅上,手里捧着一卷书翻阅。看着看着,便进入了梦乡……
他看到从窗户钻进一只猴子。只见它吃完桌上的果品,就到书橱翻腾那
些书,像人一样,一部一部地翻着,看完的便扔在了地上。当将最后几橱书
捣腾到了地上时,已是一片狼藉。这时,猴子见纪天申手里还拿着一卷,就
蹿上来夺……
纪天申一急,醒来知是一梦。看着手中空空的,书已掉在了地上。这时
,儿子纪容舒房里的一名老婢女走进书房,向老太爷施礼说道:
“恭喜老太爷,午时一刻,大老爷房中的张夫人,添了一位少爷。”
这个刚降生的男孩,是纪天申的第五个孙子,取名纪昀,字晓岚。纪晓
岚还有个同胞哥哥,名啤字晴湖。纪天申的另外三个孙子——纪暄为容雅所
生,纪晖为容恂所生,纪畛为容端所生。
这纪府里的五公子纪晓岚,皮肤白嫩,容貌端正,天资聪颖,禀赋异常
,备受一家人的宠爱。
纪晓岚两三岁时,每天睡觉很少,常常白天玩上一整天,晚上还要玩到
深夜,乳娘李妈困得眼皮都睁不开了,纪晓岚却玩得兴致勃勃。四五岁时,
婢女晚上带他到屋外去玩,他东钻西跑,同白天一样快。于是,人们发现这
孩子实在有些与常人不同:在漆黑的夜里,他的两眼炯炯发光,不用点燃灯
火,就能看到黑暗中的事物。这实在令人惊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这
种特异功能却慢慢地消敛了。
纪晓岚69岁时,在所写《槐西杂志》中,有如下一段记述:
“余四五岁时,夜中能见物,与昼无异。七八岁后渐昏阍,十岁后遂全
无睹。或夜半睡醒,偶然能见,片刻则如故,十六七岁后以至今,则一两年
或一见,如电光石火,弹指即过。盖嗜饭日增,则神明日减耳。”
他这时已是文章泰斗,享有盛誉,不会编造出古怪离奇的故事骗人,所
以人们都是相信的。
幼年的纪晓岚,很喜欢听大人讲故事,整天缠着大人们讲个没完。故事
讲得最多的,是他的爷爷纪天申。在老太爷的五个孙子中,小纪昀口齿伶俐
,乖巧异常。老太爷常把他搂在膝前,讲述古往今来的传奇故事、神话传说
。小纪昀听得津津有味,迷恋不已。
后来,老太爷一句一句地教他背诵律诗绝句,往往刚教三四遍,他就能
一字不错地背诵下来。老太爷惊喜异常,便盘算着,要给孙子请一个有名望
的先生,早些给他开蒙。
这年夏天,纪晓岚刚满五岁。纪天申为孙子请来了一位启蒙老师。这位
老师叫及孺爱,河间府交河县人,与纪家是姻亲,按辈分来排,当称他的学
生纪晓岚为表叔。
及孺爱在弱冠之年就考中了秀才,但直到四十,却屡试不第,也就打消
了科举进仕的念头。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谈古论今,滔滔不绝。原在家
赋闲,连续接到纪天申的几封聘书以后,不好推辞,便来到纪府。
及先生首先教纪晓岚学《三字经》。开始几天,每天教20余字,原以为
这样就学得不少,不曾想纪晓岚过目不忘,念几遍就背熟了。于是,以后便
每天多教几句,不到一个月,就把一本《三字经》背熟了。接着,及先生又
教他《千字文》,刚满一个月,小纪昀已是倒背如流。及孺爱欣喜异常,为
有这样一个学生而十分自豪。
一天,纪天申来到塾馆,想看看孙子学业如何。及先生见面就夸奖起来
,说这样天资颖异的孩子,只能出在纪府。老太爷十分高兴,捋着胡子笑个
不停。接着,便把孙子叫到跟前,让他把学到的功课背诵一遍。
纪晓岚小口一张,就像江河流水,滔滔涌来,清扬悦耳。《三字经》、
《千字文》,都是一口气背完,一个字不错。老太爷听着不断抿嘴,微微地
笑个不停。
听完孙子的背诵,老太爷又拣出当中的几个字,写在纸上,让纪晓岚来
认读。纪晓岚读得一字不误。老太爷回过头来,拍拍及先生的肩膀,笑着说
道:
“纪昀如此长进,全仗贤甥教诲有方啊!贤甥博学多才,还望对他严加
训导,以期养育成才呀。”
说罢,老太爷和及先生商量起来了,下一步要如何教这孩子读“五经”
、“四书”,和练习写字。
纪晓岚听了爷爷的夸奖,小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在他幼小的心灵里,
产生了一种思学若渴的愿望。只不过他活泼顽皮,有时也会受到先生的训斥
。虽然他闻过则改,但却改而又犯。倒是在学业上,能够不断长进。
......
艺海拾贝 豆瓣
作者: 秦牧 2004 - 9
《艺海拾贝》以知识性为基础,以可读性为手段,以读者比较感兴趣的写作课题和文学界创作实践中常见的问题为参照物,以普及文学理论知识为目的——正是这样的创意和表述实践使《艺海拾贝》这种文艺随笔集面目一新,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它不仅成为60年代初期的出版物中的“凤毛麟角”,就是在它获得成功的三十多年来,能同它比肩的同类读物又有多少?《艺海拾贝》就是以它的历史性的实绩在文学界确定历史地位的。
写在墙上的脸 豆瓣
作者: 高晓松 现代出版社 2000 - 5
《写在墙上的脸》是一篇奇特的小说。它以一张名曰“模样”的被人画来画去的脸的变迁为主线,写了几个男女在这个“时而要脸,时而就是不要脸”的生活怪圈中悠闲自得的成长过程。该书展示了感情与生活的一种独特而日常的状态。
书中还收集了作者十几首原创歌曲,并附送读者CD盘一张,录有刘欢、那英、小柯、黄磊、老狼等演唱的高晓松创作歌曲《好风长吟》、《想念》、《冬季校园》、《三个梦》、《同桌的你》等,并收有高晓松自编自唱的《模范情书》等。该书装帧设计别致、新奇,封面奇异的脸上巧妙地嵌入CD盘。工艺讲究而价格低廉,高晓松自称是对读者的真诚回报。
一百个人的十年 豆瓣 Goodreads
9.4 (85 个评分) 作者: 冯骥才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7 - 10
二十世纪的历史将以最浓重的笔墨,记载着人类的两大悲剧,法西斯的暴行和文革浩劫,凡这两大灾难的经历者,都在努力忘它,却又无法忘记它……
少年凯歌 谷歌图书 豆瓣
9.4 (139 个评分) 作者: 陈凯歌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 6
在成为著名电影导演之前,他曾有过怎样的人生?陈凯歌亲自执笔,直面他的少年时代。他敢于面对,勇于审视自己,并承认曾经犯过的错误。他的回忆与思考,既富于自省和批判精神,又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历史的鲜活性。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文笔、个人的视角,对成名之前生活、思想、艺术积累的小结,能够启迪我们许许多多的人。
停车暂借问 豆瓣
8.0 (27 个评分) 作者: 钟晓阳 新星出版社 2011 - 9
本书以中国东北为背景,从四十年代写到六十年代,从东北写到香港,以“妾住长城外”、“停车暂借问”、“却遗枕函泪”三部曲叙述了赵宁静一生的浪漫爱情传奇。一九八二年,《停车暂借问》先后在台港两地出版,引起轰动,名盛文坛。近三十年来,再版无数次,深受读者喜爱,已成为一代经典。
钟晓阳是“今之古人”,能用现代小说的形式包装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情思,其中尤其擅长描绘流离的哀伤。相较于决定台湾文学史发展的张爱玲的精警叙事观点,钟晓阳的叙事手法明白突显感伤的情愫。 ——文学评论家 王德威
2014年6月26日 已读
3.5星。18岁写出这样的作品确实不一般,但捧为"名作",估计是作者的香港身份和家国离乱背景下的爱情故事讨了当年时代的好。故事本身是颇为情节剧式的,尤其那个蛇尾的结局。叙事声音也略有混乱,比如当读者习惯了以女主人公的视角来观看其他人物时,突然又插入对男一或男二的心理描写,然后又大篇幅地转回女主的角度,叫人不太舒服。可是对叙事声音考究的作家,现在真的不特别多见了。
中国文学 小说 文学 香港
我的读书生涯 豆瓣
作者: 赵萝蕤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本书是赵萝蕤的第一部个人文集,从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著述中择选34篇汇集而成。为了保存与再现文章的历史价值,本书中收入的文章均采用初次发表时的文本,只在极个别的地方略作必要的改动。
满溪流水香 豆瓣
作者: 林新居 1994 - 1
当缘虑不牵心时,你的心光便能灿然明照,如皎月全现,光亦全辉。
当智慧的花朵,落入你自性的溪流,水流自在处,无滞即开通,便有满溪流水香,这流
水香,是最敏感的妙慧,不是从思考思量得来;而是在放下。一切思量分别后,所显透的心光
这心光,令身心皎若琉璃;,这心光,令世界光如水月。
风中沙粒 豆瓣
作者: 邹静之 1998 - 1
《风中沙粒》主要内容包括:我们那儿有山、一天上午的周老师、她美、胃蔓、小儿无赖、背时的技艺、破、驱赶、美人与匾、一个偏方、九栋(四则)、大势(二十七则)、博依伦之歌、听一次法多、卡雷拉斯的鲜花、语录时代的颗粒等等。
【ISBN实为 9787506312721 ,豆瓣提示已被占用,此书仅1版1印】
花季雨季 豆瓣
6.9 (62 个评分) 作者: 郁秀 海天出版社 1996 - 10
故事讲述了在深圳这个年轻的城市中一群年轻人的青春成长的历程。新的学期开始了,谢欣然、陈明等几个同学升入了高一,新来的班主任江楠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从无忧无虑的十六岁花季走向敏感、多思的十七岁雨季,一系列成长的烦恼在这群高中生的心里渐渐地弥漫着,一系列来自于家庭、社会的各方面困扰和难题在他们的心里泛起波澜。
班长谢欣然学习成绩优秀,但由于没有本市户口,时常面对各种问题发愁,陈明学习刻苦,但对班级活动和他人漠不关心,而刘夏决定当演员,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使面临情感危机的父母言归于好。
学校开始评选特优生了,陈明和谢欣然成为竞争对手,然而,在“漫画”事件中,陈明表现出的自私狭隘让江老师忧虑,而谢欣然也因为户口被爸爸让给别人而因爸爸产生了自卑感,并且,在暑假打工中又经历了当临时“拉长”的挫折,也产生也一些关于“竞争”的不良情绪,观察入微的江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课外教育,带领全班去了贫困地区的歧山小学考察。
在歧山小学类似《背起爸爸上学》的所见所闻,让陈明和谢欣然都从自我的小圈子里走了出来,明白了人生的道理,而又在特优生的竞选演说中倾诉了自己的感悟过程,最终,两个人双双被评为特优生,而欣然的户口问题,也最终得到了解决。
红处方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毕淑敏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0
简方宁不愿作一个不能感知欢乐与痛苦的苟活者偷生于世,宁可选择高贵的自杀去殉自己圣洁的事业,以此昭示了人类的意志远超于毒品之上的强力。而沈若鱼在参加完好友的葬礼之后,决定继续她的事业。小说在严格写实的基础上融入了传奇的因素,在一个个悬念的设置、展开与消解中结构故事,环环相 扣,极具可读性。它的语言流畅明快,讲求效率。
95随想录 豆瓣
作者: 梁晓声 1996 - 5
在本书中,著名作家梁晓声以随笔的形式,写出自己在真实生活中体验到的感受实录。其内容涉猎面颇为广阔,诸如:国际政论、异国人缘、黑色幽默、海宾风潮、街头骗术、色情文化......均一一随着作家的人生步履,在读者心中流下深深的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