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半生为人 豆瓣
8.6 (33 个评分) 作者: 徐晓 同心出版社 2005 - 1
这本散文集是以写人为主的。书中所写的人物――赵一凡、周�英以及“今天派诗歌”群体中的芒克等人,是中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涌现出的一批“新人”。在那个年代,这一群体所代表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以及敢于怀疑的理性精神,使许多人着迷。作者试图以个人的经历为线索,记录下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借用帕斯捷纳克的话:生活――在我的个别事件中如何转为艺术现实,而这个现实又如何从命运与经历中诞生出来。
2012年7月8日 已读
这可能是我读过的关于那个逝去未久的时代和《今天》文学圈的最深厚、深情、深刻的文字。我感受到一种高尚的人格穿透纸背抵达了我。行文隽永、感情充沛且带有对故人、故事的一股股哀伤,但并不流于伤感。
中国文学 回忆录 文学 随笔/散文
东榔头 豆瓣
7.7 (7 个评分) 作者: 杨葵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1
《东榔头》中作者用趣味平实的笔触讲述了一段段生活趣事,同样平凡的衣食住行,却有着不平凡的情调和感悟。
大沙漠 豆瓣
8.1 (13 个评分) 作者: 古龙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98 - 7
《楚留香传奇》又名《铁血传奇》,总共包括《血海飘香》、 《大沙漠》、《画眉鸟》、《鬼恋侠情》、《蝙蝠传奇》、《桃花传奇》、《新月传奇》、《午夜兰花》八个系列,是武侠小说家古龙生平最为著名和影响力最大的小说,也是最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之一。
心术 豆瓣
6.8 (21 个评分) 作者: 六六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8
在继家庭伦理三部曲《王贵与安娜》《双面胶》《蜗居》之后,六六再次触碰社会热点,将矛头直指医患关系这一全民关注的敏感领域。据称,六六卧底上海数家知名医院半年,亲历各种案例,最终推出这部被业界视为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小说。
用六六的话说,“《蜗居》之后,自己、老妈接连生病,天天泡在医院,于是就有了想写本讲医患关系的小说的想法。”去年开始,六六卧底上海数家知名医院,亲身体验医院中的千姿百态、医生患者的酸甜苦辣。住房、医疗和教育,是中国老百姓最大的三件事。而其中看病难、药价贵、医患之间互不信任、医疗事故频发……这都是危及每个人生命安全的问题。在《心术》中,六六将用其特有的犀利、幽默,睿智还原一个中国式医患关系。
《心术》的书名取意“仁心仁术”。六六说,人在世上不外乎两点,心与术。也就是德与才。要么德才兼备,要么心术不正,正也可,邪也可。一个预备成为医生的人,首先要有一颗仁心,然后才去训练他的仁术。心术不正的人,是很难成大器的。
小说以上海某知名医院的脑外科医生郑艾平的第一人称视角切入,“我”是一个想实现医生理想和抱负的人,但是他的工作又让这一愿望遇到层层阻碍。“这是我当主治的第四年,还没有机会看门诊,依旧在手术室和急诊间里混迹,甘当无名英雄。”“我”的同事大师兄刘曦、二师兄霍思邈三位年轻医生,性格各异,却都还想做个好医生。但在这个社会舆论中,人们心里已经习惯性地有个强势弱势的自然倾向性。就像警察与被捉的百姓之间一样,医生与病患之间,医生是强势,病患是弱势。而事实上病人的不信任、医闹的胡搅蛮缠、医疗纠纷的败诉,现实一次次地打击着这群医生。在这种压力巨大的气氛中,年轻的医生为他们的理想挣扎着:“我”的女朋友小蕾因为患者闹事而被打伤了,小蕾愤然辞职,同时也与不能保护自己的“我”分手;大师兄刘曦是个很讨患者喜欢的副教授,但自己孩子却因为肾衰竭每天在死亡边线徘徊;二师兄霍思邈是名医之后,爱慕漂亮演员小芹,对病人却有自己的一套同情心。他好心救治的重症病患赖月金成功从手术台推下,却最终未度过危险期。
小说聚焦在一群年轻人努力成为好医生,而又不得不面临社会现实的考验。揭示出在当代中国医患间痛苦的关系中,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不能简单地用白纸黑字来定义。政府的投入和医疗体制的改善、医患之间相互的信任、医生的仁心加仁术,才可能改变对立紧张的中国式医患关系现状。
六六曾经说过:“有一次自己带儿子看病,大夫给开了药性很强的抗生素,吃出抗药性后,再吃什么药都不管用了。但是大夫之所以开,是因为那个药有提成。当时很生气。”但是现在写《心术》的视角却恰恰与那时候不同。作为职业作家,六六总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然后又站在别人的角度去审视同一件事,使之人性化。“我现在觉得绝大多数医生都是好的——绝大多数。不好的医生所占比例,就像整个社会里不好的人所占的比例一样,他们与其他群体没任何区别。”六六如是说。当记者问及,是否害怕这本小说被人说成是站在医生的角度写医患关系,六六坦诚地说:“我并不是写医生的不易。而是理解,对所有人的理解。”
天香 豆瓣
7.9 (22 个评分) 作者: 王安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5
晚明,上海县申家造“天香园”,申柯海娶妻小绸,又阴差阳错纳闵氏为妾,自此恩怨纠缠。闵氏系苏州织工之女,有绣艺,带入申家,与小绸共创“天香园绣”;柯海侄媳希昭更以书画入绣,成天下一绝。后申府家道中落,侄女蕙兰寡居,希昭、蕙兰等以“天香园绣”支撑家用;蕙兰更设幔授艺,使其光大天下。《天香》以江南“顾绣”的源流为线索虚构演绎,编织出晚明时上海乃至中国民间生活、社会文化的面貌,折射世事盛衰、朝代更迭的因由。主题深涵、微言大义,是一部好看耐读的上佳之作。
2012年4月25日 已读
若删掉至少5-8万字,这本书就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最棒的那种小说。可惜王安忆还是老毛病,铺陈太多有时甚至显得絮叨,情节和人物的枝蔓也过于庞杂,有的人物——比如阿昉和柯海的三姨太落苏——甚至到后来就写丢了。但自《启蒙时代》之后,王已是当代最好的小说家,除却文字精美,这本书于虚构中讲历史讲人文,仍值推荐。
中国文学 小说 文学 王安忆
血海飘香 豆瓣
7.0 (10 个评分) 作者: 古龙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8
2012年3月15日 已读
昨晚熬到两点半看完此书。久违的古龙,没有让人失望。凡有浪漫精神的人,一定会喜欢他飘逸的文字。一个个女子都是"极美",男子则"目似寒星",纵使重复,那有如何?
中国文学 古龙 台湾文学 小说 文学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豆瓣
7.1 (79 个评分) 作者: 许知远 海南出版社 2001 - 4
作者生于70年代后期,有人说这个年代出身的是充满物质感的一代,显然这是个武断的结论,每一代人中都会有人积极回应智力的承传,特别是生命力与想像力充沛的青年。《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是这个名叫许知远的青年在星巴克咖啡馆里、北大校园的男生宿舍床上、春天的北方城市街道边,一次次遭遇智慧或者青春的完成。许知远已试图搭建属于自己的某种具有自我信仰意味的文字领地,这信仰与精神的自由和智力锻炼有关。
生死场 豆瓣
8.3 (106 个评分) 作者: 萧红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5
《生死场》是萧红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这种对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分作家。鲁迅称它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
呼兰河传 豆瓣
8.7 (26 个评分) 作者: 萧红 凤凰出版社 2013 - 3
《生死场》描写一个挣扎着生活的东北村庄,通过生产、生殖、人伦关系,写生命的卑贱:贫困、疾病和死亡;写人性的柔弱和蒙昧,直至无法生存不得不起而反抗。 《呼兰河传》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哈尔滨市呼兰县)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2012年3月6日 已读
绝对是现代文学中最好的作品之一。把“荒凉”两个字诠释得最好的小说。
中国文学 小说 文学 萧红
内秀 豆瓣
作者: 于晓丹 译林出版社 2011 - 6
一件,两件,三件……随着衣橱里文胸数量的增多,女孩儿,最终褪去了稚嫩和青涩,一步一步成长为女人。于是,这些文胸们,便是记录和见证此番蜕变历程的最贴心、最贴身的闺蜜。
女人的一生,拥有多少件文胸,才算足够?
《内秀》,一个纽约内衣设计师的时尚手记。这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内衣设计的原创作品,配有作者的精美设计图。它讲述内衣和时尚,同时也讲述一个女人的奋斗故事。从翻译家到内衣设计师,一个女性为了自由,可以做些什么?
《内秀》,不只是写给女人的书,因为内衣从来就不仅仅是女人的事。
许我向你看 豆瓣
作者: 辛夷坞 朝华出版社 2011 - 8
《许我向你看(上下全新修订版)》由辛夷坞编著。《许我向你看(上下全新修订版)》讲述:那一天的很多细节,韩述都已经成功地忘记了。记忆好像有块黑板擦,悄无声息地抹去了他害怕回想的片断,留下满地粉尘……唯有一幕他怎么也擦不掉——她站在被告席上,而他在台下。韩述不敢看她的眼睛,却期盼着她能望他一眼。可是她没有,他知道,一秒也没有。
桔年的心里住着一个人,她坚信那个人只是闭上了眼睛。很多年后,她做了一个梦,那个人终于睁开双眼对她微笑,然而她却哭了。
521级台阶上的那棵石榴树,年年开出火红刺目的花朵,曾经一笔一画刻下的“hs&jn”,谁陪着谁一起来看?
海报:
交错的彼岸 豆瓣
作者: 张翎 2009 - 7
简单地说《交错的彼岸》是一个身在加拿大的温州女子写的两个温州女子在加拿大的故事,复杂地说就很是复杂了。首先可以说这是一部侦探小说,因为它具备了侦探小说的一切条件。小说一开始就是女主人公黄蕙宁神秘地失踪,然后就有一个才华出众的女记者介入了此案。随着调查的深入,女主人公黄蕙宁的出身、家世与个人命运被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而在调查的过程中,女记者与警官的感情似乎也到了瓜熟蒂落的程度。这时,黄蕙宁失踪之谜也揭开了。但这个结果大出读者之意外,有点令人啼笑皆非的意味。这时,也就看出了作者仅仅是借用了侦探小说的技术形式来讲述她想讲述的故事。
也可以说这是一部家族小说,因为事实上作者用多重的视角讲述了中国南方的金氏家族和美国加州酿酒业大亨汉福雷家族的故事。这两个家族的故事通过女记者的个人生活和她的调查紧密地串联在一起。
说这是一部寻根的小说也没有错。首先是作家用写作在寻找自己的根,或者说她把写作当作了回归故乡和进入故乡历史之旅。不敢说书中的女主人公身上有作者的影子,但作者起码是调动了许多的亲身经验塑造了自己的主人公。我想起码是在她创作这部小说的日子里,她的身体生活在加拿大,她的精神却漫游在她的故乡温州和温州的历史里。
毫无疑问这也是一部留学生小说。凡是在海外的人写的小说,都算留学生小说,这种划分的方式其实并不科学。因为事实上许多在海外写小说的人并不是什么留学生,即便是确凿的留学生身份,写出来的小说内容还是他们在国内时所经历过的或是听说的那点事。像张翎这样能够把中国的故事和外国的故事天衣无缝地缀连在一起的作家并不是很多。
2011年11月3日 已读
张翎对细节之重视在现在的作家里很少见。这让我认为她是值得令人尊敬的少数严肃作家之一。但不足之处恰恰也在在此,对人物内心的描画过于细腻而不留白,不能说不是一个瑕疵。
中国文学 小说 文学
心动如水 豆瓣
作者: 陈丹燕 1993
这是女作家陈丹燕的长篇处女作,是一本独特的写女性文化的长篇小说.作品主要写爱情生活在女人生活中的位置,女人对新鲜,浪漫爱情的不断追求,以及女性的感情矛盾.小说侧重于人物心理,情感的细腻描绘与分析,展示了男女主人公心灵深处的涟漪.
2011年10月19日 已读
中国的少女必读之书,不知道有没有再版过,真想买一本收藏。
中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扶桑 豆瓣
6.9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严歌苓作品集:扶桑(全新修订版)》是一部大胆、性感得令人激动的情爱小说——神秘莫测的感情,错综复杂的冲突——乡间女子扶桑跟随大批到海外谋生的劳工来到美国旧金山,她所要面临的绝不仅仅只是生计的艰难。为生活所迫,她只能倚门卖笑从事皮肉生意,却也因此与美国少年克里斯产生了一段纠结的爱情。扶桑当然不是灰姑娘,所以故事的结局必然不会落入童话故事的俗套,一幅幅既柔情又惨烈的生动画面亦由此展开。
蜗居 豆瓣
7.1 (34 个评分) 作者: 六六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
故事发生在上海房价飙升时期。主人公海萍与丈夫苏淳下决心离开租住了5年的10平米的小屋,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却发觉“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况且儿子吃奶粉要花钱,穿纸尿裤也要花钱,“进出口双向收费,比中国移动还狠”,郁闷与争执成了这对白领夫妻每一天的家常便饭。海萍在丈夫面前淑女变悍妇,哀叹“是这个没用的男人给了我做泼妇的能量”。海萍的妹妹海藻一边帮忙筹钱,一边为姐姐的转变感到心痛,“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房子是婚姻的坟墓。”等到他们终于筹齐首付,在上海郊区挑中一套两居室,手机上竟收到“江苏移动欢迎您”的短信。即便如此,海萍依然能举出一长串理由说服苏淳买下这套房子,并要在20年内还清贷款。“如果30年才还完,利息都要滚出一套房子来了。”……
邮购新娘 豆瓣
作者: 张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7
《邮购新娘》一书可以有多种读法。从娱乐的角度来读,这是一本关于男女之情的书。各式各样的,中国的,外国的;知识分子的,小市民的。书里的男和女都走了很多的路,造化弄人,却始终没能走到一起。那路,那走法,那结局,好看,也揪心。从历史的角度来读,《邮购新娘》写了一个家族三代女人的故事。在女人的故事里,历史只是时隐时现的背景。历史是陪衬女人的,女人却拒绝陪衬历史。女人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与历史无言的抗争。女人的争战有时赢,有时输。输的和赢的又不以女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成为新的历史。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读,《邮购新娘》涉及了一个迁徙的故事。寻找机会实现自身价值似乎是世界上所有种族的移民原因,只不过这个普通的移民故事具有一个略微复杂一些的包装。一个鳏夫,一个邮购新娘,一个在欲望与道义之间挣扎的牧师,一个有可能成为冷静的旁观者却偏偏没有这样做的干洗店老板。所有应该发生的事情都没有按照善良的愿望发生。所有不该发生的事情都阴差阳错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于是,故事的结尾也只能是那样的结尾。
从文化的角度来读,《邮购新娘》是一部关于寻找的小说。寻找家园,寻找归属,寻找慰藉。寻找的内容也许因人而异,寻找的模式却总是相同的:以希望开始,以失望终结。寻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摧毁一些固有的,建立一些新异的。所以寻找的过程也就是摧毁的过程,失落的过程,忏悔的过程。
《邮购新娘》从结构上来说,它由一个引子、八个章节和一个尾声组成。每个章节有其独立于其他章节的完整故事情节,而各个章节又与其他章节共同构成了全书的系统情节。如果整部小说展现的是一段上下贯穿一世纪东西跨越两大洲的故事每个章节就是这个大版图上的小方块。章节是以时空交错的方式排列,只有读完全书才能拼出一个完整的版图。故事的悬念是一个叫江涓涓的女子所可能具有的多种身世和她可能进入的各种结局。在阅读的过程里,悬念充当了毒品的角色,揪着读者一步一步不知不觉地步人作者预先设定的结局。
2011年6月22日 已读
最近难得读到的认真写就的文字,行云流水,但充溢着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的“伤痛给我们活着的感觉”。
中国文学 小说 文学
比如女人 豆瓣
作者: 皮皮 2000 - 9
这是一个现代都市人在婚姻纠葛中重塑自我的动人故事。一向循规蹈矩的医生刘云,遭受丈夫耿林有了外遇的打击而丧失理智;而青春、酒脱的娄红(即电视中的娄嘉仪)爱上耿林,却只是充当苟苟且且的"第三者";他们因情而怨,因爱而恨,并在爱恨交加的痛苦中重新打量自己和认识人生。小说在对爱情的残废与新生的交叉描写中,真实而生动地揭示了九十年代人们正在历经着情感困境与精神现状。引人的情节描写,让人荡气回肠,敏锐的感觉触摸,让人心惊肉跳。
过得去 豆瓣
7.2 (16 个评分) 作者: 杨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4
本书是作者近年的散文结集,以回忆为整本书的基调与主题。《虎坊路甲十五号》《农展馆南里十号》,以特定空间为对象,追忆往昔岁月。前者写的是作协干部宿舍,后者写的是文联大楼,记录下作者在成长及工作岁月中难以忘怀的若干人物与几段往事。作者从事出版十余年,打过交道的作家不可计数,《我和我的作者们》记录下其中印象深刻的几段过往。《消夜的繁华旧梦》《老城门边的私家地理》,分别以北京的消夜场所及老城门为记述对象,私人记忆与社会变迁相结合,折射出近一二十年北京城的气氛流转。
白头发的路翎在甲十五号很特别,独来独往,与所有人从不打招呼。住在楼里的,远近都算同事,见了面,至少会点头示意。当然也有迎面假装不见的,那是因为文人相轻,抑或左中右观点不同,道不同不相与谋。但是,假装不见也是一种打招呼,各自相遇那一霎那,心电图上都会起些涟漪。路翎则不然,是真的不理人,紧埋着头,想来即使与人擦肩而过,内心也是死寂一片。别人倒也不在意,一是因为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二是因为,他十几年如一日,散乱的白发稀疏柔弱,衣衫陈旧且有些破烂,走路略有点跛,动作也不协调,偶尔抬头时,可见目光呆滞。大家从这呆滞,很容易联想起他受过的苦,明白他精神上所受刺激尚未彻底恢复。
但是,大家都想错了,他心里什么都明白。
——杨葵
杂记赵家 豆瓣
作者: 杨步伟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 3
赵元任是著名语言学家,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并先后在中央研究院、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任教。赵氏一家俊秀满门,妻子杨步伟是中国第一位医学博士,女儿、女婿多在大学任教,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胡适的鼓励之下,杨步伟撰写《一个女人的自传》和《杂记赵家》,记录两代知识人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生动的记录。
赵元任和杨步伟二人结交众多著名学者,书中不乏关于这些人的趣闻轶事:陈寅恪和俞大维在留德期间专心治学,就像“宁国府门口的一对石狮子,最干净”;刘半农经过六个小时的魔鬼考试,终于拿到博士学位;金岳霖因为母鸡“难产”,打电话急请杨步伟帮忙……种种掌故,让人想望前辈学者的性格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