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
狮子星座 (1962) 豆瓣
Le signe du lion
7.1 (81 个评分) 导演: 埃里克·侯麦 演员: 杰斯·哈恩 / 米歇尔·希哈董
其它标题: Le signe du lion / 狮子座
一个炎热的夏季,一名寄居巴黎的音乐家皮埃尔获得了一份意外的遗产,这似乎是他命运的转机。但很快,这转机就从正面转向了负面。遗产落空,而好友此时都在外地。就在一次短短的旅途中,他一步步沦为了流浪汉。这几乎是侯麦的电影中最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但这戏剧性情节在影片中也仅仅只是一次契机。
主人公的社会身份在一天天的窘迫中丧失,他的尊严也几乎荡然无存,周围的一切对他而言也已经完全不同了。在这里,事物呈现出的是对于不同境遇的人而言的相对性。主人公的境遇可以使得周围一切事物的意义发生改变,商铺小贩的叫卖,也许平时在主人公耳朵里只是噪音,而对于已经食不果腹的主人公来说却像是欲望的引诱;而周围的游客们的怡然自得对比的是皮埃尔对巴黎的咒骂。影片最后,转机再次降临到主人公身上,主人公仍如前一次一样振臂高呼。结尾给出了不断叠化、不断逼近的狮子星座的图案,似乎是在对应影片的名字,对应皮埃尔对自己命运的笃信。
但命运如同星座一样不甚可信。星座的命名由人所赋予,如果没有人的命名,它们只是散落在天空中的亮点,更不可能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几乎所有的旅游地吸引游客的地方就在于此,如果不能赋予这些风景超出日常生活之外的意义,它们便与其它的地方没有太大的差别。一块石头、一棵树、一片沙滩当然会有所差异,但至少没有主人公们想象的那么大。故事所给出的训诫,并不是情节所讲述的主人公的命运,而是内隐于情节与主人公所想象的自己的命运之间。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个“道德故事”。正如影片中皮埃尔的画家朋友弗莱德所说的,钱也许会埋没皮埃尔。当然在这里,侯麦并不是要重复一个古老的谚语。关键是,对于皮埃尔来说,他的价值会存于何处?
皮埃尔的奏鸣曲被那封带来遗产的电报所中断,而也正是那首未完成的奏鸣曲才让他的好友认出他来,摆脱了厄运。或许也正因如此,那首奏鸣曲可能永远无法完成。而这与遗产的得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面向,情节也因此并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最终,主人公的命运好像真的应验了,但那也未尝不是一个圈套,抑或一种障眼法。
在巴黎街头,皮埃尔对着石筑的墙壁捶打、咒骂。他并不知道,他攻击的正是他自己的名字(在法语中,他的名字Pierre与石头pierres完全相同)。石头正像一面无法照见面孔的镜子映证出他自身的存在。皮埃尔在沦落中,几乎沉默不语,没有人能认出他来,即使是就在他身边的朋友(画家弗莱德和皮埃尔坐在路边同一条长凳上,却都没有注意到对方)。是小提琴帮他发出了声音(这一次皮埃尔的演奏并没有像上一次在聚会上那样发出刺耳的声音),并让他重新融入到了他所咒骂的巴黎。但之后的故事,也许只是这个故事的不同的变体。结论也如狮子星座的图案一样暧昧不清,皮埃尔在沉默中所想的正是这个故事真正令人发想的动力,即使他所想的和我们所想的并不一样。
2020年3月13日 看过
个人观影史上又一部令虚构影像与现实体验相同步的电影。人生的滑稽、荒诞和茫然,被伴奏乐并不悦耳的小提琴声把焦虑一次次推向承受力的临界点。
EricRohmer 新浪潮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纪录说谎家 (1981) 豆瓣
Documenteur
8.0 (10 个评分) 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 演员: Sabine Mamou / 马修·德米
其它标题: Documenteur
在洛衫磯,一個叫 Emilie 的法國女人剛離開她的情人。她正在替自己和她八歲的兒子 Martin 找房子,暫時以路上撿來的傢俱來安置他們的家。她的慌亂不安與其說是透過她自己表達出來,不如說是透過她所觀察的人們表達出來。她只是默默地生活在不斷地自我放逐中。
片名《紀錄說謊家》是由「紀錄片」(documentaire)和「說謊者」(menteur)兩個字串連而成。片中演 Emilie 的正是本片的剪接師 Sabine Mamou;演 Martin 的則是 Varda 的兒子 Mathieu Demy,其中並且穿插了一些 Varda 在路上拍的行人,這讓本片一直遊走於真實/虛構的氛圍中。她試圖捕捉靈魂/身體的錯格狀態:疲憊的身驅卻睡不著,只是等待,等待下一次的流浪、等待曾經熟悉的另一個身驅、或者等待的只是她自己。於是我們不禁要問:甚麼是家?它是流浪的起點或是終點?身體不也是一個家?因為主角和觀眾的身體固定不動,思緒卻早已流浪到遠處;因為 Varda 讓我們、也讓 Emilie 在路上行人的臉上看到了自己的感受。有趣的是,二十年後《艾格妮撿風景》裡的撿拾者,似乎已經在這裡預先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的身影。當然,還包括《無法無家》裡的 Mona 。
Varda 曰:
『……在紀錄說謊家《紀錄說謊家》裡,當時間的實體被掏空,然後轉變成空間:海灘、或是兩棟建築物之間所形成迷宮似的一條走道。(……)我所嚐試去做的是:在不安的情緒之間植入一個「時/空」的沉默,好將時間與空間讓位給觀眾、讓他們身處其中、或是讓他們彼此之間能夠聽到所散發出來之情感的騷動不安、語言文字的回音、或是被遺忘的記憶。這就好像是說,我希望在影片的時間裡運用他們生命的時間一樣。我提供一些充滿情感的時刻,然後是這些情感轉移所需要的影像、然後是讓每一個人情感騷動時的所需要的沉默。』
記者問:為什麼有「說謊者」(menteur)在《紀錄說謊家》(Documenteur)裡面?影片裡並沒有揭露甚麼謊言吧?
『有!……這是與「真理電影」(cinéma-vérité)相反的。這是「謊言夢想電影」(cinéma-songes-mensonges),這是如 Aragon〔阿拉貢〕所說的「真實說謊」(mentir-vrai)一樣,這不是我……。對「紀錄說謊家」來說,包涵著所有這些的「真實說謊」的聲音、臉孔和身體。是誰在說話?以誰的名義說話?當 Sabine 剪接 Sabine 的影像,而我問:「那麼,妳……;我是說,她……」時,我們都有點迷失了。然後,我們對我們自己的迷宮都感到好笑,在那裡面,事實、潛像、真實的影像和幻想的影像,所有這些都有點像。』
與 Françoise Audé 和 Jean-Pierre Jeancolas 對談,POSITIF, n°253, 1982年4月
2020年2月29日 看过
纪录片风格的短故事片。Gleaning的主题已然出现:物的保存与流失,生命的流动和静止。生活是如此深邃,从法国到美国,它都追随着。
Agnès_Varda 新浪潮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人约巴黎 (1995) 豆瓣 TMDB
Les rendez-vous de Paris
7.6 (128 个评分) 导演: 埃里克·侯麦 演员: Clara Bellar / Antoine Basler
其它标题: Les rendez-vous de Paris / 巴黎的约会
三段发生在巴黎的爱情小故事,尽管启用的演员都很年轻,但看上去都有侯麦的味道。其一描述女孩怀疑男朋友欺骗她,于是打算在咖啡馆跟一名陌生人约会,岂料到达后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其二描写一对男女在公园相遇,迅速相恋拥吻,并打算假装游客住进旅馆,其实女孩已有男朋友,一个意外发生改变了两人的计划;其三描写一名小画家在咖啡馆约了一名瑞典来的游客,但偶然在博物馆门口遇上一名女子便一见钟情展开追求,不料她却是一名有夫之妇
漂亮的塞尔吉 (1958) 豆瓣 TMDB
Le beau Serge
7.6 (35 个评分) 导演: 克洛德·夏布洛尔 演员: 热拉尔·布兰 / 让-克洛德·布里亚利
其它标题: Le beau Serge / 美男子沙治(港)
为了养病,青年瓦杨(让-克劳德·布里亚利 Jean-Claude Brialy 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小镇萨尔堂,在那里,瓦杨和幼年的玩伴塞尔日(热拉尔·布兰 Gérard Blain 饰)重逢了。让瓦杨没有想到的是,曾经内敛温驯的塞尔日,如今却成为了粗鲁冷酷的卡车司机,这巨大的变化让瓦杨百思不得其解,瓦杨希望能够帮助塞尔日重新找回温柔善良的一面。
通过跟踪塞尔日,瓦杨得知他和妻子伊文娜(米谢勒·梅里茨 Michèle Méritz 饰)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尽管伊文娜腹中怀着塞尔日的骨肉,但塞尔日依然对其不闻不问十分冷淡。与此同时,塞尔日还有一个名为马莉(伯纳蒂特·拉方特 Bernadette Lafont 饰)的情人。
2018年6月14日 看过
很棒,豆瓣评分偏低。返乡青年眼中的法国乡村“生死场”,夏布洛尔在27岁时的长片首作,法国新浪潮电影的起点。除了某些转场显得生硬之外,其他各方面都堪称惊艳。演员与角色的契合度极高,此片亦与一年后的同班底《表兄弟》形成有趣的互文关系。
Claude_Chabrol 新浪潮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周末 (1967) 豆瓣 TMDB
Week End
7.6 (57 个评分) 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 演员: 米蕾叶·达尔克 / 让·雅南
其它标题: Week End / Week-end
1968年,电影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已经获得了太多的成功。 这一年,电影界前辈、法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亨利·郎格洛瓦提出了整个电影史应该以"戈达尔前"与"戈达尔后"两个概念来划分的论点。在他看来,38岁的哥达尔结束了一个时代也开创了一个时代。 著名作家路易·阿拉贡早在1965年就已经说过:"今天的艺术就是戈达尔。"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也宣称:"在戈达尔的影片里,学问太多了。"
其实,除了处女作《筋疲力尽》获得1960年西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狂人比挨洛》获得1965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青年评论奖、《中国姑娘》获得1967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外,戈达尔导演的其他几十部影片,并没有给他带来很好的声誉,大多数观众看戈达尔的电影,不是不知所措,就是焦躁不安。 或许,戈达尔生来就是电影的敌人。
在1967年拍摄的《周末》里,他让动作停止--两个倒垃圾的人直接对着一部摄象机谈话,长达7分钟之久。在这部影片的开头部分,一个仅仅穿着乳罩和短裤的女人,坐在半明半暗的一张桌子上,直接对着一部推近拉远的摄象机说话,详细的叙述她参加的一次狂欢。这个段落也持续了好几分钟。思想激进的戈达尔,用这种方式与好莱坞抗衡。因为在他看来,好莱坞电影流畅的剪辑和快速的节奏,是为了迎合观众,进而麻痹观众,使他们沉湎在白日梦中,甘心情愿的忍受资产阶级的剥削。他甚至认为,电影本身就是资产阶级的,要反抗资产阶级,就需要把电影的传统全部粉碎。这样不象电影的电影,才使值得拍摄的好电影。
2018年5月30日 看过
4.5星。前面4/5是神作,快结尾时进入食人游击部落后的部分显得拖沓了,扣半星。戈达尔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令我瞠目、倾倒。他是电影界的修辞大师,解构、互文、隐喻、象征等手法在片中随处皆是,用得到位且巧妙结合了历史与社会政治背景。红白蓝三色和平移长镜头的运用也极具冲击力,有强烈个人风格
JeanLucGodard 新浪潮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1962) TMDB 豆瓣 Min reol Eggplant.place IMDb
La jetée
9.1 (398 个评分) 导演: 克里斯·马克 演员: 让·内格罗尼 / 埃莱娜·夏特兰
其它标题: La jetée / 停机坪
遍野废墟,末世凄凉。男主人公(达沃斯·哈内赤 Davos Hanich饰)成为核战爆发后少数存活下来的人类。他幼年时梦中总是目睹一名陌生男子的死亡,这也使得他成为了时光旅行的实验品。他被送往核战爆发前夕的过去,他在堤岸上遇见一位女子(海伦·夏特兰 Hélène Chatelain饰),并且爱上了她。当实验快结束时,他又要被送往躲过浩劫的未来。但是他拒绝了这个机会,势要与自己心爱的女子在一起。然而到最后,他才恍然发现,幼年时常梦见的死亡,原来正是自己。
这部由新浪潮左岸派代表人物克里斯·马克执导编剧的科幻先锋派短片《堤》,是科幻片历史中的一座里程碑。全片用完全静止的画面,模拟人类对往事的印象,讲述一个世界末日后的故事。简洁有力的音效氛围,流畅凝练的剪辑镜头,配上如诗如梦的旁白语言,一段梦中破碎的记忆被描画得触目惊心。
2018年5月28日 看过
此片可以说是以电影的手段创作而成的一首特别抒情的叙事诗,能在观者心中唤起非常丰富的感受。短短二十几分钟的篇幅,诉不尽爱与死的缠绕、记忆和时间的怅然。这么一部充满未来感的实验性作品竟然是56年前拍出来的,太令人赞叹了。
chris_marker 新浪潮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短片
一切安好 (1972) 豆瓣 TMDB
Tout va bien
7.9 (25 个评分) 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 / 让-皮埃尔·戈兰 演员: 伊夫·蒙当 / 简·方达
其它标题: Tout va bien / 万事快调
影片涉及的是一对从事传媒业的知识分子的感情生活和发生在1972年五月的一家香肠制造厂的罢工事件,他们和工厂经理一起被工人堵在办公室里两天两夜。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和听到经理、共产党工会代表、"新左翼"领导人、普通工人讲述他们的见解;看到工厂的作业流程;看到蒙当拍摄广告的工作,听到他讲述自己从68年起的经历和失落;看到方达作为美国广播公司驻法国代表的播音工作,也听到她的失败和烦躁;看到青年激进分子的一次超市抢劫和警察的暴力镇压;看到法国社会各阶层的"标准像";也看到蒙当和方达共同生活中的争吵与困境。甚至他们的爱情生活也构成了时代的转喻:二人相识相爱于68年五月时对一次罢工的参与,又在72年五月的这次罢工中发现个人生活的破裂。总的来说,这是在"六十年代之终结"之后的西方社会中,对知识分子的个人生活和时代社会的整体状况的一次双重书写,是对参与的无能和表达与再现的失败的一次痛苦反省。对戈达尔,这是他对自己此前电影实践的总结,也是为此后新的探索所设立的可能起点。
2018年5月27日 看过
太棒了!戈达尔太深刻了。视听效果上的形式感、表演方式上的舞台戏剧感、思想维度上的哲学感及批判和反思的力度,在这部电影里达到了完美的融合。临近结尾的超市一幕是约十分钟的平移长镜头,形式美和批判性的内涵高度统一,十分耐人寻味,堪称影史经典。
JeanLucGodard 新浪潮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表兄弟 (1959) 豆瓣
Les cousins
7.5 (26 个评分) 导演: 克洛德·夏布洛尔 演员: 热拉尔·布兰 / 让-克洛德·布里亚利
其它标题: Les cousins / The Cousins
一个外省青年来到巴黎求学,与表哥同住,他是个听话本分的老实人,与生活放荡不羁、只追求享乐与刺激的表哥截然不同。但后来他却迷恋表哥的一个情人,在表哥的阴影下他必须面对爱情和伦理的考验。表哥知道事情后本想干掉他,但却在玩闹中命丧于他的枪下。
新浪潮导演夏布洛尔一鸣惊人的成名作,为他带来柏林影展金熊奖的荣誉,本片也是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呈现出当时法国青年混乱的精神状态和糜烂的生活方式,充满现实主义的风格。导演非常冷静,不加任何批判地看待这个伦常悲剧,如实表现出其时社会上空虚迷惘的道德观念。片中的表兄弟形象非常具有批判性,在当时风靡一时。影片初步建立了导演自己的风格,有谎言的编织、有谋杀的情节、有对中产阶级生活的爱与恨、还有运动的特写镜头等等,从此查布洛尔开始了他对资产阶级犯罪行为和道德心理进行剖析和批判的电影风格。
《表兄弟》成为1959年法国国产电影票房第五,首轮放映即收得18万美元。在“新浪潮电影”真正的实验场——巴黎的电影院来看,1959年的《表兄弟》在《电影手册》导演当中排第二,41.6万的入场人次仅次于特吕弗《四百击》的45万人次。
2018年5月26日 看过
杰作!绝对地令人膜拜。开头差点没看下去,但坚持到十分钟后,就发现这是一部让人目不转睛的迷人电影。叙事干净利落、情节安排巧妙,而且弥漫着现代性带来的下坠感和错位感,难怪被视为法国新浪潮的开创式作品。
Claude_Chabrol 新浪潮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拉孔布·吕西安 (1974) 豆瓣 TMDB
Lacombe Lucien
8.0 (19 个评分) 导演: 路易·马勒 演员: 皮埃尔·布莱士 / 奥萝尔·克莱芒
其它标题: Lacombe Lucien / 迷惘少年
故事发生在1944年,战争使少年吕西安(皮埃尔·布莱士 Pierre Blaise 饰)失去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的他想要加入反抗军,却因为年龄太小而被拒绝了。一次意外中,吕西安被德国警察抓住了,没过多久,他就加入了盖世太保。吕西安结识了名叫弗兰斯(奥萝尔·克莱芒 Au rore Clément 饰)的美丽女子,对其一见倾心,遂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伴随着盟军的到来,背叛者们的末日也来临了,然而,吕西安却并未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什么悔改之意。弗兰斯的父母成为了德国人的逮捕目标,为了保护弗兰斯,吕西安杀死了同僚带着弗兰斯逃亡了乡下,在那里,两人过上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但是这样的日子并没能持续多久,很快,吕西安便被反抗军捉住,判处了死刑。
2018年3月29日 看过
一开始觉得节奏太慢,看着就发现这是导演用意所在。少年、青春、战争、阶级、爱情、乡村、无知、善恶,诸多主题都缠绕进徐徐道来的故事之中。对白少而耐人寻味,剧本的文学性很强,查了下发现莫迪亚诺是第二编剧。全片没有说教,但很明显是路易马勒的“道德故事”,引人思考。
Louis_Malle 新浪潮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经典
鬼火 (1963) 豆瓣 TMDB
Le feu follet
7.8 (38 个评分) 导演: 路易·马勒 演员: 莫里斯·罗内 / 莱娜·斯克尔拉
其它标题: Le feu follet / 无法到达
花花公子阿兰(莫里斯·荣内特 Maurice Ronet 饰)在疗养院中进行了六个月的戒酒治疗。疗养即将结束,但他并不能肯定自己是否痊愈。他通过看书、抽烟、写日记、把玩手枪、剪贴报纸上关于死亡的报道来平复内心的恐惧与忧伤。他和美国的妻子分居,同时又与妻子的朋友莉迪亚(莱娜·斯克尔拉 Léna Skerla 饰)纠缠在一起。莉迪亚要求阿兰与妻子摊牌,与她生活在一起,但阿兰拒绝了。回到疗养院,阿兰在医生的鼓励下决定试着重新融入社会,接触自己的朋友们。在巴黎,他开始拜访昔日的朋友,却发现今时的人们全都背叛了从前的社会观、政治观,变得矫揉造作,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甚至对他进行明嘲暗讽。阿兰心中刚刚燃起的积极信念彻底地被摧毁了,他无法掩饰对这个世界的厌恶,再次陷入绝望之中。阿兰最后一次把自己灌醉,醒来之后,收拾完房间和行李,接了一个电话,读完一本费兹罗杰的小说,他拿出手枪朝着自己的心脏开了一枪。
本片获第28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
2018年1月3日 看过
上个月看《与安德烈晚餐》难以看得下去,看到了这部片子,竟然又是路易马勒,却出乎意料地吸引了我。关于虚无,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关于沟通的不可能以及它所带来的难以承受之伤痛。观影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想起安东尼奥尼的《过客》和《云上的日子》。
Louis_Malle 新浪潮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O侯爵夫人 (1976) 豆瓣 TMDB
Die Marquise von O...
6.6 (62 个评分) 导演: 埃里克·侯麦 演员: 埃迪特·克莱韦 / 布鲁诺·冈茨
其它标题: O 후작 부인 / Die Marquise von O...
  故事发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小镇之中,指挥官洛伦索(Peter Lühr 饰)的女儿马奎斯(埃迪特·克莱韦 Edith Clever 饰)带着女儿守寡多年,在危难之际得到了伯爵列特里特(布鲁诺·甘茨 Bruno Ganz 饰)的出手相救,才得以幸免于难,马奎斯对伯爵生出了一丝好感,然而,第二天,伯爵便跟随着军队离开了小镇。
  没过多久,马奎斯发现自己的身上竟然出现了怀孕的迹象,没有人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就连她自己也不知道。马奎斯的未婚先孕让她成为了小镇里的笑柄,遭到了父亲的唾弃和驱逐。无奈之下,马奎斯只得登报寻找孩子的父亲,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前来之人竟然正是伯爵。无法接受此事的马奎斯拒绝了伯爵的求婚
2017年12月29日 看过
说德语的侯麦,室内戏的舞台感颇强,几乎觉得有点像法斯宾德的片子。但依然是简单的情节交织进道德的困境,依然聚焦于男女情爱的主题,亦揉进一些(对有产者的)讽刺的效果。
EricRohmer 新浪潮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爱情狂奔 (1979) 豆瓣 TMDB
L'amour en fuite
8.0 (71 个评分)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演员: 让-皮埃尔·利奥德 / 玛丽-弗朗丝·皮西尔
其它标题: L'amour en fuite / 爱情飞逝
本片是“安托万系列”的最后一部,特吕弗有选择地插放了安托万(让-皮埃尔·李奥 Jean-Pierre Léaud 饰)一路成长的点滴。安托万三十而立时,职业上,成功进入一家印刷厂,成为一名作家,出版了自传体小说;婚姻上,与克里斯汀(克劳迪·贾德 Claude Jade 饰 )的缘分走到尽头,但两人离婚后亦是朋友,在两人办完离婚手续,共同回忆过去一幕幕的甜蜜往事时,仍会心生美滋滋。
影片也以插叙的形式重现了安托万以往的生活。他与科莱特意外地重新相遇,科莱特此时已经成为一个律师。两人都又遇到了令他们怦然心动的人,而为了留住缘分,也都花费了一番很大的心思。
2017年12月16日 看过
安托万故事的终结篇。小男孩不但长大成人、经历过不同的感情和一段婚姻,还有了稳定的职业,并且从未放弃对爱的追求,亦开始直面自己的成长史。当通往过去的窗口一一被主人公自己打开,安托万的故事自然可以划上一个终点——接下来就是波澜不再那么起伏的人生了。我觉得这是特吕弗想表达的。
François_Truffaut 新浪潮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偷吻 (1968) TMDB 豆瓣
Baisers volés
7.7 (104 个评分)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演员: 让-皮埃尔·利奥德 / 德菲因·塞里格
其它标题: Baisers volés / Stolen Kisses
本片是特吕弗著名的“安托万系列”的第三部,但影迷通常忽视短片《Antoine et Colette》误将其认作第二部。
23岁的Antoine Doinel(Jean-Pierre Léaud 让-皮埃尔•李奥)从军队逃出后,虽侥幸逃脱惩罚,却因殴打警察入狱,不良记录对 他找工作造成妨碍,他先后做过旅店守门人、私家侦探等职业。过程中,安托万联系上了昔日女友克里斯汀。两人的感情暧昧而不确定。而按客户要求混进一家鞋店盯梢风情万种的老板娘时,他又将其迷上,感情的天平开始在两个女人之间摇摆。
随心所欲 (1962) TMDB 豆瓣
Vivre sa vie: Film en douze tableaux
8.5 (287 个评分) 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 演员: 安娜·卡里娜 / 萨德·里波特
其它标题: Vivre sa vie: Film en douze tableaux / 她的一生(港)
影片讲述了女主人公娜娜(安娜·卡里娜 Anna Karina饰)如何从一名普通售货员走上卖淫道路的悲情一生。娜娜厌倦了售货员的生活,想要成为一名演员,可命运却让她陷入了出卖肉体的色情深渊。她越是深入生命的深刻意义,越是怀疑生活的本来面目。命运辗转,就在她终于遇见她的爱人 时,命运又再一次跟她开了场玩笑,死在了皮条客的枪下。看似凌乱毫无关联的章节,充满哲理如呓语般的台词,为了“拯救灵魂而出卖肉体”么?影片抛掷给我们的又岂止是这一个问题。
午后之爱 (1972) 豆瓣 TMDB
L'amour l'après-midi
8.3 (205 个评分) 导演: 埃里克·侯麦 演员: 贝尔纳·维尔莱 / 祖祖
其它标题: L'amour l'après-midi / 下午的爱情
本片是埃里克·侯麦《六个道德故事》的最后一部。弗雷德里克(贝尔纳·维尔莱 Bernard Verley饰)在经过了前五集的犹豫之后,终于跨进了婚姻的城门。此时的弗雷德里克已与妻子海伦娜(弗朗索瓦丝·韦尔莱 Françoise Verley饰)过着幸福的小资生活。弗雷德里 克在法国巴黎一家小公司上班,海伦娜则是一名工作稳定的教师。海伦娜一直期待着他们第二个孩子的出生,而弗雷德里克却不安于现状。每到下午时分,就是他幻想和其他女性缠绵的时刻,即使他并没有付诸于行动。一日,他的旧情人克洛伊(祖祖 Zouzou饰)出现了。两人以老朋友身份见面聊天,然而面对克洛伊的诱惑,弗雷德里克动心了。 由国际电影大师埃里克·侯麦执导的影片《午后之爱》,是侯麦《六个道德故事》的最后一部。《六个道德故事》是侯麦的成名作,包括《面包店的女孩》、《苏姗娜的故事》、《慕德家一夜》、《女收藏家》、《克莱尔的膝盖》和《午后之爱》,此系列作品奠定了他在世界影坛的地位。
2017年7月8日 看过
道德故事系列里我最喜欢这部。不论开头部分的抒情化表达还是后来的热情与理性间的挣扎,都表现得很到位。人心的幽深易变与生活的杂乱失序,在日常秩序的运转之中一览无余。
EricRohmer 新浪潮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婚姻生活 (1970) 豆瓣 TMDB
Domicile conjugal
8.1 (90 个评分) 导演: 弗朗索瓦·特吕弗 演员: 让-皮埃尔·利奥德 / 克洛德·雅德
其它标题: Domicile conjugal / 床笫风云
本片是特吕弗著名的“安托万系列”的第四部。
25岁的安东尼(让-皮埃尔·利奥德 Jean-Pierre Léaud 饰)与克里斯汀(克劳迪·贾德 Claude Jade 饰)结了婚,并在自家楼下开了一家深得左邻右舍喜欢的小花店,日子虽然平常,却也充满 小忧伤与小甜蜜。阴差阳错,他在水利公司谋得一份差事,工作中结识冷艳的日本女子Kyoko(Hiroko Berghauer)后,他被对方身上的异国情调深深吸引,两人坠入爱河,不久他与克里斯汀分居。但与东方美人一起生活时,巨大文化差异令他日益思念克里斯汀。
克莱尔的膝盖 (1970) 豆瓣 TMDB
Le genou de Claire
7.5 (173 个评分) 导演: 埃里克·侯麦 演员: 让-克洛德·布里亚利 / Aurora Cornu
其它标题: Le genou de Claire / 克拉之膝(港)
35岁的中年外交家杰罗姆(让-克劳德·布里亚利 Jean-Claude Brialy饰)是一个具有深刻洞察力和幽默感的男人。即将结婚的杰罗姆,以单身汉的身份参加了老朋友奥罗拉(奥罗拉·科努 Aurora Cornu饰)邀请的度假之旅。在美丽而宁静的乡村庄园,奥罗拉介绍了两位花季少女劳拉(碧翠丝·罗曼德 Béatrice Romand饰)和克莱尔(劳伦斯·莫纳亨 Laurence de Monaghan饰)与他认识。年轻美丽的克莱尔让杰罗姆不能自拔地心生欲望。当他看到克莱尔的男友抚摸她膝盖的动作,产生了也要摸一摸克莱尔膝盖的念头。
由国际电影大师埃里克·侯麦执导的影片《克莱尔的膝盖》,是侯麦《六个道德故事》的系列影片之一。本片荣获1972年第29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外语片提名等多项大奖。
女收藏家 (1967) 豆瓣 TMDB
La collectionneuse
7.3 (180 个评分) 导演: 埃里克·侯麦 演员: 帕特里克·波查 / 哈蒂·波丽托弗
其它标题: La collectionneuse / 收集男人的女人
艺术品收藏家艾德琳(帕特里克·波查 Patrick Bauchau 饰)来到朋友丹尼尔(Daniel Pommereulle 饰)的海边别墅度假,在这里,他遇见了漂亮的女孩海蒂(哈蒂·波丽托弗 Haydée Politoff 饰)。丹尼尔告诉艾德琳,海蒂是个生活作风颇为开放的女孩,有许多个风格迥异的男友,艾德琳和朋友在背后戏称她为“收集男人的女人”。艾德琳崇尚健康、自然、克制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他自然瞧不起海蒂的放浪形骸,但同时,他发现自己又总是不经意的注意着海蒂,这个女孩的一举一动能够轻易的牵动他的情绪,并且,海蒂似乎对自己也心怀好感。没想到,海蒂选择的居然是自己的好友丹尼尔,这让艾德琳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离开别墅回归到自己的生活,却仍然和海蒂保持着藕断丝连的关系。在法国这个热情浪漫的城市里,一对男女对待感情兜兜转转遮遮掩掩,艾德琳是否会成为海蒂的下一个“收藏品”呢?
2017年6月6日 看过
3.5星。以我的口味来说故事太法国也太淡了,但喜欢人物在自我构建和解构之间的游移不定、彷徨和与冲动搏斗的过程。
EricRohmer 新浪潮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慕德家一夜 (1969) 豆瓣 TMDB
Ma nuit chez Maud
8.3 (215 个评分) 导演: 埃里克·侯麦 演员: 让-路易·特兰蒂尼昂 / 弗兰西丝·法比安
其它标题: Ma nuit chez Maud / 慕德家的一夜
电影为侯麦《六个道德故事》系列之一。故事讲述一个34岁的天主教徒让-路易斯(简-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 Jean-Louis Trintignant 饰)爱上了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他偶遇老朋友维塔尔(安东尼·维特兹 Antoine Vitez 饰),被邀请到一个性情豪放的离婚女人慕德(弗兰西丝·法比安 Françoise Fabian 饰)家中共进晚餐。饭桌上,持有不同道德思想的三人大谈宗教、无神论、爱情、道德、以及哲学家帕斯卡尔的生活与哲学著作等话题。聊到深夜,外面下起了大雪,维塔尔离去,慕德劝说让-路易斯留宿一夜。慕德是情场高手,她极尽挑逗之能事去引诱他。保守忠诚的天主教徒让-路易斯面对了两难之境,一方面心中已有所爱,另一方面美艳的慕德实在又难以抗拒。他半推半就,最终还是抵制住了美色的诱惑。后来,他与心爱的女孩结婚,却发现她竟然曾是慕德丈夫的情妇。
本片获得第4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2017年6月3日 看过
一部完全靠人物对话撑起来的片子,结局处很精彩。无论宗教的道德还是道德的宗教,都好像是男主角在生活中生硬建立的伦理支点。选择了金发的天主教徒妻子,却反而只能对这些主题避而不谈。哑然失笑时亦明白这是侯麦对小布尔乔亚式知识分子的洞察。
EricRohmer 新浪潮 欧洲艺术电影 法国
苏姗娜的故事 (1963) 豆瓣 TMDB
La carrière de Suzanne
7.0 (171 个评分) 导演: 埃里克·侯麦 演员: Catherine Sée / Philippe Beuzen
其它标题: La carrière de Suzanne / 苏珊的事业(港)
Bertrand(Philippe Beuzen 饰)和Guillaume(Christian Charrière 饰)是巴黎医学院的同学,前者是个勤奋的穷学生,后者则是个父母经常不在家留下豪宅供儿子玩乐的富家公子。一次在咖啡店他们遇到女孩Suzanne(Catheri ne Sée 饰),他们都对Suzanne倾心,但Bertrand因为自己的身世并没有展开主动的追求,反而是一直看着Guillaume如何把Suzanne骗到手打得火热。花花公子很快便玩厌了,与Suzanne分手,Suzanne开始主动约Bertrand出来游玩挥霍,很快便花光了钱。而Bertrand的钱却被偷了……Suzanne是复仇女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