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疾病改变历史 豆瓣
作者: (英)卡特赖特 译者: 陈仲丹 / 周晓政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 - 2
自古以来,饥荒、瘟疫和战争就经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其中瘟疫为害尤甚。本书内容有趣,涉及面广,探讨了疾病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作者利用鲜为人知的史料,展现了疾病对文明、军队以及历史上著名领袖人物的侵害,说明最有权势的个人和强大的国家也可能或已经因疾病的致命打击而衰弱。
古典时代,瘟疫耗尽了雅典和罗马的活力。14世纪,黑死病蹂躏了欧洲,促使教会内部异端教派的兴起,标志着欧洲封建时代的终结;性病可能导致了亨利八世没有男性继承人,而这对英国的安全至关重要——甚至对欧洲的政治和宗教影响巨大;性病还使俄国沙是伊凡四世患上了可怕的精神病,并使其成为暴虐的沙皇制度的始作涌者。在墨西哥,天花是科尔特斯征服阿兹特克人的盟友;在俄罗斯,斑疹伤寒帮助俄国人打败了拿破全大军。维多利亚女王无意中将血友病传给了她的后代,然后让尼古拉和亚历山德拉推一的儿子得病——个人的悲剧意导致俄罗斯君主制度垮台。
每个时代人们对讨体质和精神病患的手段都有进步,只是我们所处的时代要面对许多新的疾病的威胁——比如艾滋病。展望未来,作者探讨了各种可能袭扰我们当代文明的疾病——其中许多是先进技术的副产品;作者警告世人——与任何时代一样,对许多广泛流行的疾病,我们现在的医疗技术仍然捉襟见肘。
这本新版经典医学文在原版基础上将内容予以更新,增加了大量插图,并对全书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是一本反映疾病与人类历史之相互关系的极有价值的图书。
2014年2月21日 已读
角度比较有趣,探讨疾病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和人类公共卫生系统的发展,有些地方阐释过度,但还算开拓思路。耶稣的神迹大多数与医疗有关,贞德能看到圣徒是因为美尼尔氏综合症,亨利八世后期的冷酷无情可能是因为梅毒
医学 历史 社会学 科普
英国早期历史中的三次危机 豆瓣
作者: 迈克尔·V.C.亚历山大 译者: 林达丰 2008 - 1
《英国早期历史中的三次危机》主要内容:以诺曼征服带来的集权为起点,数百年间,英国王权发展波澜起伏,征服、大宪章、玫瑰战争共同展示了中古王权的演变与困境。集权、税收、个性乃至君臣关系的随机参与,带来王权、教权和各种地方势力的角逐,传统叙事手法展示了富于条理的理论概括无力揭示的乱象及欲辩忘言的宿命。当然,不论《英国早期历史中的三次危机》试图承载多少目的,战争与王公间跌宕起伏的角力,终究是朝九晚五生涯外的一丝华彩。
2013年10月14日 已读
三次危机是诺曼征服(差点写成登陆),大宪章和玫瑰战争。当初看冰火被勾起对玫瑰战争的兴趣,现在算是迟到数年的补完吧。翻译很糟,但是又能看出译者中文水准不错,这样的矛盾结合体倒是第一次见,也算此版的特色
中世纪 历史 英国
旧宫殿 豆瓣
作者: 祝勇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5 - 3
宫殿简单明了地注明了权力的暴力内涵。如果你不进入权力系统。宫殿只是你视线中的风景;如果你对皇权发出挑战,那被残阳照亮的血色宫殿便时刻质问你,你所准备的勇气牺牲是否足够。
微小的烛光能够照亮殿内每一个繁琐的细部——它在黑漆八折屏风上映出隐约的光影,微光仿佛来自屏风那款彩色楼阁园林图案幽黑的深处;黄花梨木书案上,诗稿散乱;琥珀镇纸下,最后一行诗墨迹未干;澄心堂纸光泽细润。他移动着火烛,脚步稍迅疾些,火苗几乎熄灭。殿堂瞬间黑暗下去,仿佛是永久黑暗的一次预演。他在时间中看清了光明和黑暗的边界。他知道火焰无边的光亮终会将他带入无边的黑暗。
《旧宫殿》是一个复杂的文本。我们很难用三言两语对它进行总结,甚至无法根据目前通行的文体分类原则对它进行分类归档”。《旧宫殿》的抒写对象虽然是故宫,但却已超越单纯的皇家宫殿的书写意义,而是融进了大量明代宫廷内部暴力与血,其中对太监去势场景的想象性描写,让散文的“实”中夹进了小说的虚构;前几章中,对于太子柏和复仇者惠的比武描述中又见武侠小说的笔风。对此散文家祝勇表示,《旧宫殿》是一种跨文体写作,横跨了小说、历史研究、散文等多种文体。他试图将各种文体的优势集中起来,以求达到某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旧宫殿》中仅仅是一种权力的载体,它存在的意义是为人们提供了观察历史的另一种视角。“故宫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舞台,上面上演着无比庄严同时无比荒诞、无比仁慈同时无比残酷的大戏。金碧辉煌的宫殿是作为权力斗争的结果出现的,而所有阴谋的产生过程却被时间隐去。我希望这部散文可以使人目睹被隐去的可能性,看到当下看不到的部分。”
2013年8月16日 已读
辞藻华丽,人物空洞,说教起来声嘶力竭,还有类似“小怜玉体横陈夜, 已报周师入晋阳”这种旧文人略猥琐的审美趣味
历史 小说 散文
趣味生活简史 豆瓣
At Home: A Short History of Private Life
8.4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比尔·布莱森 译者: 严维明 接力出版社 2011 - 7
本书是《万物简史》作者最新扛鼎之作,其创作灵感源自于作者一次石破天惊的发现:房屋不是躲避历史的避难所,而是历史的最终归宿。
在作者看来,无论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不管人们发现了什么,创造了什么,或激烈争夺了什么,最终都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投射到你的家里。战争、饥荒、工业革命、启蒙运动……这些看似与我们相距遥远的历史或许就隐藏在你的沙发里和五斗橱里、在你窗帘的皱褶里、在你松软的枕头里、在你家墙上的油漆里、在你家的自来水管道乃至抽水马桶里。于是,作者决定探究每间屋子在居家生活的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之下,卫生间是一部个人卫生的历史,厨房是一部烹调的历史,卧室则成了性爱、死亡和睡觉的历史。作者还梳理了从建筑学到电力学,从考古学到园艺学,从食物贮藏到流行病,从香料贸易到艾菲尔铁塔,从女性时装到室内装潢等方面的演变脉络,撰写了一部包罗万象的人类居家生活简史。
一部居家生活史就是人类不断追求舒适的历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为了过得舒适和快乐而无休止地索取,我们最终会制造出一个既不舒适又无快乐可言的世界。作者以强烈的好奇心、超人的智慧、独具一格的文笔和娴熟的叙事方式将《万物简史》脍炙人口的风格延续到字里行间,成就了这部思想性与趣味性兼具的大作。
假使说《万物简史》如一幅通过望远镜勾勒宇宙万物的全景图,那么本书则如一幅通过显微镜呈现日常生活的缩微景观。布莱森以饱满的好奇心、绝妙的智慧心、独具一格叙事腔调将《万物简史》脍炙人口的风格延续至本书的字里行间,使万千读者有缘再次领略一部最具娱乐精神且最为发人深省的神奇之书。
2013年8月11日 已读
《万物简史》同作者,风格很像,充满了有趣的八卦。遗憾的是,翻译也同样是严维明,其译文一如既往的不靠谱
历史 文化 生活 科普
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 译者: 贾放 中华书局 2006 - 11
《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初版于1946年问世,是俄罗斯著名民间文艺学家弗·雅·普罗普的第一部著作《故事形态学》的姊际篇,标志着作者对俄罗斯神奇故事由结构类型研究转入历史类型思路,在对神奇故事进行了结构形态描述,弄清它是“是什么”这个问题之后,就该转入下一步,去追寻它“从何而来”,即探讨它的起源问题。在这个阶段,“我们想研究的是历史往昔的哪些现象(不是事件)与俄罗斯的故事相符合并且在历史现实中的根源”。本书旁征博引,大量引证了世界各地的民俗事象、地方性知识、方言故事以及著名人类学家、民俗学家论述、显示出作者扎实的学问功底,堪称20世纪以人类学方法研究民间故事的典范之作。
本书内容此前在中国介绍得较少,此次由俄文版全文译出。
2013年6月14日 已读
比以前看过的《金枝》,《千面英雄》等神话学书籍强太多。分析了大量神话故事中的常见情节和构成,远行,妖婆,宝物,刁难,棺材中的美女,死而复生,碎尸,杀死岳父等等,结论是:故事并非起源于人类心理的某些特点,也不是艺术创作的特殊性,而是往昔的历史现实。不能说完全令人信服,但至少能自洽。比较怨念的是,没有分析“偷衣服获得妻子”这么经典的情节
人类学 俄罗斯 历史 文学 民俗学
巨龙的颂歌 豆瓣
7.2 (16 个评分) 作者: 屈畅 古吴轩出版社 2011 - 6
《世界奇幻小说简史:巨龙的颂歌》内容简介:在奇幻的王国,诸神降临,如椽巨笔纷纷登场。他们用最震撼人心的作品.谱写出了一曲曲波澜壮阔的天才史诗……《冰与火之歌》翻译屈畅作品,拉兹、骑桶人、阿飞、潘海天、灰鹰鼎力推荐。
最权威准确的知识体系,最鲜为人知的掌故秘闻。最热血沸腾的作家传奇,最荡气回肠的史诗演绎。
2013年4月25日 已读
低于预期,作为入门指南还可以,但毕竟是百天赶出来的急就章,罗列过多,缺乏脉络。西方的奇幻貌似和国内的起点差不多,动辄十几本,长到吓人,精品率低。同是幻想系小说,科幻就好得多。
历史 奇幻 文学
林肯 (2012)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Min reol
Lincoln
8.0 (235 个评分) 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演员: 丹尼尔·戴-刘易斯 / 莎莉·菲尔德
其它标题: Lincoln / リンカーン
1865年,持续四年的美国内战进入了尾声,亚伯拉罕·林肯总统(丹尼尔·戴-刘易斯 Daniel Day-Lewis 饰)也迎来了他的第二个任期。在生命和任期的最后四个月,林肯一直在致力于一场比内战还艰苦的战役:推动宪法第13修正案在国会的通过。该法案将从法理上永久废除奴隶制在美国的存在。然而修正案提出的时机异常糟糕:废奴思想缺少人民的响应;国会为保守势力把持;支持废奴的激进派也不满林肯的作风。当分裂出去的南部州表达了重回谈判桌和终结内战的意愿后,林肯发现他面临一个两难的痛苦决定:是获得妥协的和平,还是坚守内心的道德?是结束奴隶制,还是结束战争?
香奁润色 豆瓣
作者: [明] 胡文焕 编撰 / 朱毓梅 中华书局 2012 - 7
《香奁润色》,明代胡文焕编撰的一部女性美容及生活知识专书,全书分头发部、面部、瘢痣部、唇齿部、乳部、身体部、手足部、阴部、经血部、怪异部、洗练部、藏贮部共十二部,以美发、美容方子为主,同时兼及妇科病的自治,也包括洗涤各种衣物等料理生活所需的常识,是对17世纪以前女性美容及生活知识进行小结的方书,至今无人进行系统整理、研究。我们约请专业人士进行注释、翻译和点评,并配以精美插图。
2012年11月1日 已读
点评部分太让人反胃了,严重怀疑都是百度来的。此书再次告诫我:1,千万不要为了凑单买书 2. 编著都是不靠谱的
历史 文化 明代 生活
大唐明月 卷一 豆瓣
作者: 藍雲舒 希代多媒體 2012 - 9
很該死!穿回古代卻爹不疼、娘不愛,還隨時可能被「推入火坑」!卑微如她,為了實現自由的夢想、擺脫百般欺凌,她決定以聰明才智為自己掙出一片天……
一覺醒來,穿越回到唐朝,她竟穿成了個病歪歪的小胡女。雖然身為家中嫡女,庫狄琉璃的地位卻比婢女還不如,不但庶妹動輒嘲諷欺凌,庶母更動起歪腦筋要將她送入歸為賤籍的教坊討生活。很顯然,老天爺是打定主意要考驗她了!因為祂給她分配的,竟是這麼個爛得不能再爛的破攤子!
為了逃開淪為賤籍的悲慘命運,琉璃悄悄躲到舅父家尋求庇護,哪知逃得了這災,卻避不了那禍,某日進香途中,她意外惹上了一群裴姓世家子弟,之後更引發了一場同宗兄弟搶著納她為妾的爭奪戰。難道,這就是所謂的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她根本誰也不想嫁啊!正徬徨無措之際,當日在大慈恩寺曾為她解危的裴九爺再次伸出援手,為她出謀劃策,始逼得兩方人馬知難而退……
2012年10月30日 已读
比较少见的唐穿,作者对唐代习俗考证的很用心。我本来以为女主角取“库狄大娘”这么朴实刚健的名字是为了体现作者的幽默感,后来偶然在《隐蔽的光景》里看到确实有这么个人。。。
历史 小说 网络 言情
新宋·十字1 豆瓣 Goodreads
7.9 (29 个评分) 作者: 阿越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8 - 1
北宋熙宁二年,宋神宗赵顼在位。中国历史面临着一个十字路口。畏缩和觉醒,沉沦与升华,连带着由此而生的残酷争斗,将决定整个华夏文明的最终走向……
北宋熙宁二年,公元纪年为1069年,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开始。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改革,从政治、军事,到农业、商贸,它触及了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王安石,司马光,苏轼,曾布,吕惠卿……这些北宋的杰出之士因为变法而展开了明争暗斗。
在变法必然失败的定数下,来自现代社会的历史系大学生石越,不可思议地出现在宋都汴京城。在震惊平息之后,他开始运用千年的知识积淀,对这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进行惊险的干涉……
2012年10月5日 已读
单从小说娱乐性来说,业余且乏味。试图传达的政经理念集幼稚与腐朽于一身,与“阿哥们都爱我”类女性穿越小说倒是不分轩辕
中国 历史 小说 穿越 网络
隐蔽的光景 豆瓣
作者: 陈弱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7
本书主要探索唐代妇女世界,兼及隋朝和五代,试图勾画当时妇女生活的各种风貌。由于妇女的活动场域大都限于家庭,本书对于唐代的家庭样态也颇有揭示。
除了重构妇女生活的实态,书中还设法深入妇女的心灵,揭露女性生活的意义层面。唐代的妇女文化并不完全潜藏于家庭之中,唐代前期女性介入政治极深,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存在不少深具文化意涵的政治行动,本书也有考论。
唐代的妇女生活是什么样貌,有的在当时人尽皆知,有的则锁于家庭的重幕,时人也讳莫如深。本书广搜资料,运用精巧的研究技术,揭露隐藏在模糊抽象的女性史文献背后的一些光景,让被遗忘的得以唤回,也让从未被知被记忆的得以现身。
2012年9月24日 已读
虽然作者尽力想推断出普通妇女的日常生活,但是资料主要来自墓志铭,而当时有力量做到的至少也是上层社会中的下层,所以研究对象还是以士族妇女为主,和中下层生活习惯恐怕差别很大。唐代女性地位没有通俗小说中高,超过17还是19岁不嫁人是要被强行分配的,难怪出家做女冠的公主那么多
中国 历史 唐代 学术 陈弱水
消失中的江城 豆瓣 Eggplant.place
8.9 (3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彼得·海斯勒 译者: 吳美真 久周文化 2006
我在四個月內完成<消失中的江城>的初稿。我沒有理由寫得這麼快,沒有合約或截稿日期催促著我。我原來可以慢慢來,享受久違的美國生活。但是每一天,我早早動筆,晚晚收筆。記憶驅使我加速寫作,因為我擔心會失去涪陵生活的即時感。此外,未來也驅策著我:我想記錄我對於一個即將面臨巨大變化的城市印象。
在過去二十年,這種轉變感──經常的、無情的、勢不可擋的變化感──一直是界定中國的一個特色。你很難相信,中國曾經給人恰恰相反的印象:根據十九世紀德國歷史學家里奧帕德.范.蘭克(Leopold Von Ranke)的說法,中國是「永遠停滯不前的民族」。現在,這是一種最不正確的說法,而作家所面臨的一項挑戰就是:筆根本跟不上改變的腳步。在<消失中的江城>的第一頁,我寫道:
涪陵沒有鐵路,這裡向來是四川省一個貧窮的所在,而道路路況十分惡劣。如果你想去哪兒,只能搭船,但是你多半哪兒也不去。
但是,當本書在二○○一年出版時,一條通往重慶的超級高速公路已經完成了,幾乎再也沒有人搭船沿著長江前往涪陵了,而一條鐵路幹線正在興建中。涪陵欣欣向榮,來自終將被三峽大壩淹沒的低窪城鎮移民刺激它的成長。我以前經常去用餐的小麵館經營者黃家已經開了一間網咖。我教過的學生分散在全國各地:西藏、上海、深圳、溫州。但是<消失中的江城>──一部永遠停滯不前的書──並沒有提到這些。
在一九九九年春天回到中國後,我一年至少去涪陵一趟。由於有了高速公路,現在去涪陵比以往容易多了,而我在北京的作家新生活使我可以自由旅行。我經常去拜訪涪陵,然後沿長江順流而下,前往三峽的核心。
在我加入和平工作團的那兩年,三峽大壩一直像是一個抽象物──一個模糊的應許、一個遙遠的威脅。但是每次我回去,它就變得稍微更加具體。到了二○○二年,移民城已大有進展,地貌明顯地劃分成過去和未來,在江岸附近,舊的濱江城鎮和村莊幾乎沒有任何改善的跡象。儘管中國其他地方都在一股腦兒地進行興建,在江水必然會上漲的地方建造任何東西是沒有意義的。當局任由這些低窪城鎮和村子衰敗,直至一切都荒廢了:破損的磚、骯髒的瓷磚、布滿塵垢的街道。注定毀滅的城鎮和新城形成一個對比,新城是由水泥白瓷磚建造而成的,高高座落於河流上方的山丘上。每當我搭船朝長江下游而去,我可以在一系列的水平帶狀結構中,一眼看出地貌的演變史:江邊屬於過去的陰暗村落、一段將被水庫淹沒的綠色農田,以及上面高處一簇簇展望未來的白色建築物。
我在水壩完成之前的最後一趟旅行,是在二○○二年秋天展開的。我和一位朋友帶了帳篷和睡袋,沿著將近一百年前鑿在江邊峭壁上的古老小徑徒步旅行。天氣好極了,而小徑上的風景令人屏息。有時我們高高位於長江上方,我們所在的峭壁垂直落入三十公尺下的江水之中。每走一段路,我心裡就想:這將是我最後一次看見這條小徑。
我們朝長江上游前進,而且不急著趕路。在小徑走了一星期後,我們參觀了正被拆毀的濱江城鎮。舊城巫山剛剛被拆除,我漫步於瓦礫中,拾荒者在那兒揀任何可能賣錢的東西:磚和鐵絲、草和木頭、釘子和窗框。一群人聚集在一堆營火旁邊,周圍是一棟大型建築物的破牆,然後,我認出了一塊半毀的招牌:他們正在紅旗旅館的大廳紮營,一九九七年我第一次前往長江下游時,曾住在這間旅館。
所有我最喜歡的濱江城鎮都處於各種不同的毀滅階段。大昌的四分之一已消失了,裴市只留下回憶,大溪已走入歷史。有時,我在拾荒者搜刮過後經過一個村子,在寂靜中,我審視被留下來的東西。在大溪,我看到一張加了相框的富士山照片,照片的前景是一大片盛開的櫻花。在清市,我經過了一張墊料加厚的紅椅、一個舊的籃球框,以及一塊殘破的石碑,上面的刻文是上個世紀完成的。一棟被拆去屋頂和窗的房子仍然有一扇閂上的門。在裴市,我向一對夫妻買礦泉水,他們所住的臨時棚子完全是由揀來的門和窗框搭成的。也許這是一個道教的謎語:住在一間由門搭成的房間意味著什麼?
當我到達涪陵時,舊城區大部分已被拆毀,新建的住宅區擠在高高的山頂上,城市龐大的堤防差不多已完成了,而烏江對岸的師範專科學校也正在擴張和改變。老幹部們已退休了,新幹部對外國人比較開放。幾年前,我和亞當抵達涪陵時,最先迎接我們的那位友善年輕人亞伯特,現在已是英文系的系主任。當我去他的辦公室拜訪他時,他拿出我一年前送給學校的精裝本<消失中的江城>。
「你可以看出許多人讀了這本書,」他說。書的封面已經破損,且沾滿茶漬;翹起的角落已經難以壓平,翻書的手指留下了髒兮兮的灰色痕跡。在我手中,這本書顯得十分沈重,像是一個手工製品。我怎麼可能寫出一本看起來如此陳舊的書?
就某方面而言,改變的步調似乎讓當地人比較容易接受這本書,因為這本書所描繪的世界已經顯得十分遙遠。我的中文家教老師孔明在暑假時把這本書讀完了,使用字典一字一字地讀,因為他不太會說英文。他告訴我,讀到許多勾起美好回憶的那部分時,他笑了。在我拜訪涪陵期間,當學校的官員在當地一家餐館設宴款待我時,他們把我對於昔日宴會的描述取笑一番。「我們不想讓你喝太多酒!」一個幹部說:「你在你的書裡提到我們強迫你喝太多酒。」
「那不是一個大問題,」我說。
「我們當然不想再那樣做!」另一位幹部說。但是另一個人插嘴:「你要不要再喝點白酒?」
在那幾天,我在城裡逛,拜訪老朋友。在銀行那兒,我停下來看錢曼麗,那位我住在涪陵時,唯一與我「約會」過的漂亮年輕女人。那是一個短短的插曲,因為約會一小時後,我就發現她已經結婚了。現在她已經有一個兩歲大的孩子,她說了每次我回到涪陵時一定會說的話。
「你不認得我了,對嗎?」她問:「我比以前胖多了。」
我說:「妳看起來和以前一模一樣。」
當書中的一個人物變胖了,作者該怎麼辦?「妳看起來很好,」我說,然後我就不再說什麼了。
當三峽大壩的第一階段工程完工,而閘門終於關閉時,我回到巫山。那是在二○○三年六月,在<紐約客>裡,我發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一個家庭對於河流上漲的反應。他們已經盡可能地等待了,等在江水上漲之前採收了蔬菜。
二○○三年七月。
傍晚六點,在周家終於將電視、一張書桌、兩張桌子和五張椅子搬到路旁的南瓜田裡,我在江邊立起了磚柱。在新的巫山地圖上,這一片水域叫作滴翠湖。但是,這些地圖是在湖出現之前印製的,事實上,水呈混濁的棕色,而所謂的湖其實是長江的一個入口,在過去一星期,這個入口已漲到三峽大壩後面。周濟恩下一回從他家的竹架棚屋出來時,背上扛著木造的碗櫥。他是一個個子矮小的男人,有一個漂亮的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女兒。在最近之前,他們一直住在龍門村。新地圖上並沒有這個村子。接下來,周家的一個朋友抱著周家那座以電池供電的時鐘走出來了。和我的腕錶一樣,那時時鐘指著六點三十五分。磚柱周圍的水已經上升了五公分。
看著江上漲就像追蹤時鐘短針的進度:幾乎是無法察覺的。沒有明顯可見的水流,沒有奔騰的水聲,但是每過一個小時,水就上升十五公分。這種變動似乎來自內部,在某種程度上,對於逐漸縮小的江岸上的每一個活動而言,這是一件神祕的事。甲蟲、螞蟻和蜈蚣從江邊成群呈幅射狀散開來。水包圍住磚柱後,一群昆蟲狂亂地爬上乾燥的柱頂,在牠們的小島被水淹沒時,拚命地試圖逃脫。
有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水以每小時十五公分的速度上升。這些細節吸引我,直至我把相機的焦距調準了,把鏡頭縮小了:我分分秒秒注意著磚柱上的昆蟲的動靜。當一切都結束時,我登上船,離開巫山。河流已變成湖。
自此我就不曾回去了。這不是我的計畫,而我不確定我為什麼耽擱。也許這是因為我想完成我的第二本書,我擔心舊地重遊會讓我分心。或者,也許三峽大壩的不可改變性讓我感到難過。
但是,我看得出對於異國產生懷舊之情的危險,當這個地方曾被稱為「永遠停滯不前的民族」的家鄉,這種懷舊之情尤其危險。如果當你看到一片地貌改變了,讓你認不出來了,你會感到難過,那麼,當你待在一個不會改變的地方,你會感到更難過。我以前的學生威廉?傑弗遜?佛斯特在畢業後離開他偏遠的家鄉,就像中國各地一億多個鄉下人一樣,他變成一名移居者。他前往東岸繁榮的城市,當一所私立學校的英文老師,步上成功之途。有一年,在假期中回去控望他的父母後,他寫給我一封有關他的家鄉的信。威廉那一代的人幾乎都離開了,他的村子似乎毫無生氣。
回到家時,一切都一如往昔,道路依然崎嶇不平,人們都變老了。我感到很難過,因為我找不到我以前認識的熟人或朋友。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如果不選擇經常性的改變,就得選擇貧窮、惡劣的道路和慢船。我是一個在一九九六至一九九八年期間學會喜愛涪陵的外國人,所以,我很感激我有機會為那兩年留下紀錄,而我懷念我認識的地方。但我也因為大部分的涪陵人對於未來都感到十分樂觀而心懷感激。再度航行於長江之上將是一件愉快的事,即使舊日江水的湍急水流已變成回憶。
——二○○五年十月於北京
2012年7月8日 已读
何伟笔下的中国,有我熟悉的,也有我所不熟悉的。书中,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个老人说:“今天我们回头看文革,觉得荒谬可笑,也许在未来,人们回头看今天,他们会说一样的话。” 而现在的时代,不用加“也许”,“未来”这些限定词,就已经是段子集合了
中国 历史 文化 社会
奢华之色 豆瓣
8.7 (9 个评分) 作者: 扬之水 中华书局 2010 - 4
古人打制、插戴和收藏的金银首饰不仅是财富与艺术的合一,也因为它所具有的展示性而成为生活时尚不可忽略的一个风向标。当日工艺品的流行题材差不多都出现于金银首饰,虽方寸之地,却几乎是时代品样之聚珍。本书意图通过对这些小物件儿的寻根溯源,对组成元素的构造解析,勾画出古代饰品设计者的用心和技艺,与时代风格互动的轨迹,最终体现古代生活礼俗的真实面貌。
2012年6月18日 已读
还不错,只是信息量没有想象中大。国人尚玉,金银器总是俗物,不入收藏家法眼,流传至今的宋代金银首饰都是窖藏或者墓葬,窖藏自然不讲究做工,墓葬又无大贵之家,纵观第一册,宋代出土品级最高也就是硕人,只怕不能代表当时金银首饰的顶峰.
历史 名物 扬之水 文化 民俗
城市广场 (2009) 维基数据 IMDb TMDB 豆瓣 Min reol
Ágora
8.1 (111 个评分) 导演: 亚历杭德罗·阿梅纳瓦尔 演员: 蕾切尔·薇兹 / 麦克思·明格拉
其它标题: Ágora / 风暴佳人(台)
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日渐衰落,在亚历山大港,多神教的智者希帕提娅(蕾切尔·薇姿 Rachel Weisz 饰)为弟子们授课。奥利斯蒂斯(奥斯卡·伊撒克 Oscar Isaac 饰)对她频频示爱,甚至在剧院大胆表白;奴隶达乌斯(麦克思·明格拉 Max Minghella 饰)也对她颇有好感,但因身份卑微无法启口。与此同时,基督教徒宣扬的自由,让达乌斯的信仰开始动摇,此举令他遭受鞭刑,是希帕提娅为他疗伤,抚慰了他的心灵。时局动荡,在多神教的挑动下发生暴乱,基督教转而取得优势,双方在亚历山大图书馆对峙。后来,接到了罗马统治者的号令,让多神教撤出图书馆,允许基督教徒进入,于是一场残酷的浩劫开始了……
本片为第62届戛纳电影节的非竞赛展映片,取景地为马耳他的里卡所里堡,这里曾是《角斗士》和《特洛伊》拍摄地。希帕提娅原定由妮可·基德曼出演,但因其在《黄金罗盘》中饰演反派,遭到基督教徒反感,因此换角。
诗经名物新证 豆瓣
作者: 扬之水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
《诗经名物新证(修订版)》的作者是扬之水。无论如何,诗只是歌,只是乐,而不是思想史、社会史、风俗史,但这唱彻五百年的歌与乐中,却包含了思想史、社会史、风俗史中最切近人生的一面。欢愉、忧戚、哀怨、愤懑,诗思中蕴蓄的人生伦理、信仰道德、价值观念,乃至思维方式、情感意志,却又是思想史、社会史、风俗史中精纯的一章。而与史不同的是,诗且携着思想的精灵、语言的精灵,穿越逝水流年,于是,在有意与无意的考古发现中,精神的与物质的闪光碰和在一起,若干散落的历史断章,竟因此可以编联成篇,而一些久已在生活中失去位置的昔日名称,也在这文化遗存中相遇它曾依附之物,于是“名物”中曾经有过的活力,竟可以为这历史的一章注入生命的气息。
2012年5月7日 已读
涉及面很广,社会,风俗,服饰,饮食,历史。看完后,诗经中原来很多抽象的地方都变的具体温暖起来。 题外话,有些诗的解释还真是多,光是“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适兮”我就看过不下三种解释,悼念亡妻说,诸侯野心说,无聊牢骚说
历史 名物 扬之水 诗词
剑桥倚天屠龙史 豆瓣
8.2 (84 个评分) 作者: 新垣平 万卷出版公司 2011 - 3
《剑桥倚天屠龙史》是新垣平博士恶搞《倚天屠龙记》和正史的戏作。新博士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他运用奇妙的想象和精妙的推理,将正史和武侠完美地熔为一炉,写出了这部令所有金迷击节赞叹的奇书。本书最早在天涯论坛连载,轰动一时,被粉丝们疯狂转帖。新博士最具特色的写作手法,是用最严肃的历史叙事笔调来书写最荒诞不经的虚构情节。他将小说和历史双重陌生化,将历史与虚构的界限彻底打破,使得历史书写成为纯粹的文本游戏。这游戏是意义机制自身的狂欢,也是一场智力的盛宴!
2012年4月10日 已读
各种乱入,各种吐槽,偏偏还能让人时不时点头称是。反正比起掉落悬崖找到白猿肚子里的武功秘籍这种小概率事件,还是书中的阴谋论更靠谱些
历史 小说 新垣平 武侠
周记1911 豆瓣
作者: 程瑛 顾佳赟 张欣 2011
《周记1911》内容简介:一百年前,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大清王朝轰然倒塌,一个王朝的隐退,却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疑问。为什么一名人力车夫的死会引发一场暴动?为什么清王朝在后期的一系列改革反而加速其灭亡?为什么一次偶然的革命最终会演变成惊心动魄的燎原之势?为什么袁世凯能够在清廷和革命党间左右逢源,最终成功窃取革命的果实?《瞭望东方周刊》三位资深女记者从独特视角出发,首创周记形式,还原那个特定年代里的那些人、那些事,引领读者走进时光隧道,再现晚清王朝大厦将倾之末日残景,使读者读后能见微知著,以史为鉴,在成与败、得与失之间,去回味,去思索。读完《周记1911》,你会发现,原来历史也可以写得很好看。
2012年3月4日 已读
推荐给热爱八卦的同学们。摘录:
“摇曳多姿的吐口,蓓蕾似的满缀着警句与谐趣,在此时回忆,只如 天海远处的点点航影“徐志摩说的不是林徽因, 而她爸林长民。 后来从北洋政府失意去欧洲赋闲时, 林长民和徐志摩还玩过一场文字游戏。林扮有室男子苣冬,徐扮巳嫁少妇仲昭,鱼雁往返,倾诉情思。
中国 历史
天潢贵胄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美]贾志扬 译者: 赵冬梅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 11
《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内容简介:1127年,金军攻陷宋都开封,掠走徽钦二帝和三千余近支宗室,徽宗之子赵构在杭州重建宋朝,他死后帝位回到了匡胤子孙手里。流落到南方的宗室继续得到政府的特权和照顾,但却获得了应举、做官的自由,逐渐融入士大夫阶层,个中佼佼甚至官至宰相。1279年,宋朝灭亡,赵氏三兄弟后裔作为宗室的历史宣告结束,作为宗族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家与国的联系最为紧密直接的,莫过于宗室。《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奉献给读者的,是宋朝宗室充满了传奇与变幻的历史长卷,其中有娓娓的史实叙述,也有深刻的制度检讨。
2011年9月15日 已读
与“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汉唐不同,宋代开创了无限宗室的先例。翻译得不错,不过总的来说着眼点有点小。
历史 宋代
巨流河 豆瓣 Goodreads
8.2 (168 个评分) 作者: 齐邦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10
巨流河,在清代被称为巨流河;哑口海位于台湾南端,是鹅銮鼻灯塔下的一泓湾流。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并未远去的时代,关于两代人从巨流河到哑口海的故事。那立志将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父亲,在牧草中哭泣的母亲,公而忘私的先生;唱着《松花江上》的东北流亡学子,初识文学滋味的南开少女,含泪朗诵雪莱和济慈的朱光潜;那盛开铁石芍药的故乡,那波涛滚滚的巨流河,那暮色山风里、隘口边回头探望的少年张大飞……六十年来,作者读书、教书,写评论文章,却一直念念不忘当年事——郭松龄在东北家乡为厚植国力反抗军阀的兵谏;抗战初起,二十九军浴血守卫华北,牺牲之壮烈;南京大屠杀,国都化为鬼蜮的悲痛;保卫大武汉,民心觉醒,誓做决不投降的中国人之慷慨激昂;夺回台儿庄的激励;一步步攀登跋涉湘桂路、川黔路奔往重庆,绝处逢生的盼望;在四川、在滇缅公路上誓死守土的英勇战士的容颜,坚毅如在眼前;那一张张呼喊同胞、凝聚人心的战报、文告、号外,在作者心中仍墨迹未干……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埋藏着巨大悲伤的时代,同时也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真正存在过的,最有骨气的中国!
2011年8月12日 已读
我觉得她的初恋情人张大飞非常非常不靠谱,用张大飞本人的话说是“拿不起也放不下”,一边说着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牺牲在战场,不能害齐邦媛,一边偷偷结婚(这时候就不怕害了老婆了么)。这也就罢了,还不敢告诉齐邦媛,只是默默断了通信当鸵鸟。直到他死,齐邦媛才知道使君有妇,这不是典型的遇人不淑是什么?为毛这么多人还觉得张大飞深情如许...
传记 历史 台湾 回忆录 齐邦媛
医学史 豆瓣
作者: [美]洛伊斯·N.玛格纳 译者: 刘学礼 主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7
将数千年的医学发展历史浓缩在一个前后连贯且富有趣味的描绘之中,不仅涵盖了西方医学的全貌,还对丰富多彩、互有差异的东方医学传统作了生动的介绍。
序言
第一章 古病理学和原始医学
第二章 古代文明中的医学: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
第三章 印度和中国的医学传统
第四章 希腊-罗马医学
第五章 中世纪
第六章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
第七章 美洲土著文明与文化
第八章 欧洲医学的美国化
第九章 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
第十章 医学非主流文化:非正统医学与选择医院
第十一章 妇女和医学
第十二章 外科的艺术和科学
第十三章 医学微生物学和公共卫生
第十四章 诊断与治疗
索引
2011年7月31日 已读
经常上网的同学大概都听过“常凯申”的笑话,这本医学史也不遑多让。请看这中西兼并的翻译:“针次术的秘诀据说是由女神Scarlet和White传授给黄帝的”(我猜是指玄女和素女,不过这两不是教房中术的么?)再看这句话“...判断胎儿的性别,这种做法的正确率好歹总有55%”,原文是fifty-fifty,默..._x000d_
抛开翻译不提,书本身还是蛮有意思的,从原始医学到最新的基因组都有简明介绍。和各种科学一样,医学的发展也充满了歧路,多少现在看来已经是常识的东西,当初被认为是奇谈怪论;而当时的常识,现在又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_x000d_
之所以给2星,实在是翻译太坑爹了,我毫无把握看到的文字是否是作者想表达的。
医学 历史 文化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