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英雄与英雄崇拜 豆瓣
On Heroes,Hero Worship and the Heroic in History
作者: [英]卡莱尔 译者: 何欣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 3
本书是一部演讲集,它表现了作者三方面的特质。第一,酷爱真理,无论他的判断是对是错,甚至对他最无同情心的人也会清楚地看到,这种判断是一位最忠诚的人以最热情的态度说出的。从头到尾,他不懈地对各式各样的虚伪和固习展开战斗,对公式展开战斗。第二,他对别人的痛苦和不幸有着无限的同情心。"他唯一的奢侈就是行善。"他毫不吝惜地布施,通常是不道出姓名。第三,他对宗教虔诚的感情。卡莱尔信仰的不是基督教;任何形式的教会组织或信条都不足以赢得他的信仰,顶多只能赢得容忍而已。但他对那个看不见的精神宇宙的真实却有极深的牢不可破的信仰,他认为那个宇宙是无限的,永恒的,神秘的,但能到处亲切地与人的世界发生接触。
祖宗之法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邓小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9
“祖宗之法”在宋人看来,是治理国事的“法宝”,既包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包括统治者该有的治事态度;既包括维系制约精神的规矩设施,也包括不同层次的具体章程。本书就是讨论“祖宗之法”与宋代基本政治格局之间的关系,宋代的政治格局在与“祖宗之法”的互动中得以最终确立。通过这种讨论,不仅揭开了宋代政治史的奥秘,同时也抓住了宋代制度史的精髓,揭示了北宋专制官僚文化精神的特点。
中国印度见闻录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阿拉伯人无名氏 译者: 穆根来 / 汶江 中华书局 2001 - 1
本书写于九世纪中叶到十世纪初,是阿拉伯作家关于中国的最早著作之一。阿拉伯作家关于中国的著述虽然不太少,但大都得自传闻。伊本·霍达伯、比鲁尼、马尔瓦兹等固然未曾亲履华夏之地;就是伊本·巴图塔是否真正到过中国,也是一个争议中的问题。本书却是根据曾旅居中国的阿拉伯商人的亲身见闻记录而写成的,文辞朴实无华,翔实可靠,是古代中外交通史上重要的文献之一。
2010年3月15日 已读
蛮有趣的,9世纪的阿拉伯商人如何看待中国和印度。在这些人的描述里,晚唐国人的素质比现在要好
中国 印度 历史 旅行
他山的石头记 豆瓣 Goodreads
8.6 (20 个评分) 作者: 宇文所安 译者: 田晓菲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 8
《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的论文集,由哈佛才女田晓菲选编而成。《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所选的17篇文章,论述范围从上古文本如《诗经》、《左传》一直到五四时期有关文学史的重写,以及传统文化与全球主义之关系等问题。这些文章不是某个“理论”或“学派”的产物,而是思想之精要、学术之心得;它们源于激情,也是苦心经营的结果。各篇的研究方法,不为一门一派所囿,而是体现了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的精神,体现了一种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2010年2月24日 已读
末一章最好玩,讲五四学者如何按照自己喜好大刀阔斧重新给历史人物排排坐,这些新的座次又是如何借助政府的话语权和时间成为铁律
历史 宇文所安 文化 文学 汉学
未曾发生的历史 豆瓣
作者: [英国] 尼尔·弗格森 译者: 丁进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 - 9
《未曾发生的历史》是一部以严肃的学术态度、从新颖的切入角度深入人类历程的历史著作。它对历史决定论垄断性的盛行加以反思,并赋予偶然性以恰如其分的地位,为历史还原其真实面目。藉此,迷失于目的论历史叙述中的人类终于得以面对质朴的历史细节本身,并对未来作出不再被误导的展望。
书的内容是对世界历史进行一系列假设分析研究,包括“没有克伦威尔的英国”、“英国的北美”、“德国皇帝的欧洲联盟”、“希特勒的英国”等9章。
2010年2月23日 已读 没看完,不打分了。书选取的角度还是很有意思的,对于查理一世的战败还有美国独立战争的偶然性(只看了这两个历史事件),类似的观点以前也看过,这本书做了扩充介绍,并且推理了“如果没发生”的后续历史。没看完的原因,一个是冗长,光序言就有一百多页;另外一个是自身对历史背景了解不够深入,看起来吃力。
世界史 历史 英国
欧洲风化史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德)爱德华・傅克斯 译者: 侯焕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 - 10
本书包括风化的由来和本质;文艺复兴时代人体美的理想;爱情与婚姻;教会的风化;娼妓;公共娱乐;性病态共七章内容。《古希腊风化史》《古罗马风化史》与三卷本《欧洲风化史》(插图本)是学术界闻名已久的文化史名著。这三种著作虽为不同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但从内容脉络上来说,堪称姊妹篇。这里的“风化”,概即孟子所谓的“食色,性也”。书中对这一人类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了踏实精细的论述,得出了自己独特的结论,为观察人类文明史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从中我们可以寻绎出人类文明脚步的清晰印迹。
万物简史 豆瓣 Goodreads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8.3 (72 个评分) 作者: [美] 比尔·布莱森 译者: 严维明 / 陈邕 接力出版社 2005 - 2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
这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作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一位美国小读者的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作者认为,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
2010年2月7日 已读
翻译的太烂了,不用看原文也知道翻译错了
历史 科普 美国
十月围城 (2009)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十月圍城
7.5 (606 个评分) 导演: 陈德森 演员: 甄子丹 / 王学圻
其它标题: 十月圍城 / Bodyguards and Assassins
1905年,香港中环。革命志士惨遭暗杀。知悉孙中山(张涵予 饰)即将抵港,清廷遂派遣将军阎孝国(胡军 饰)前来剿杀。他收买赌徒沈重阳(甄子丹 饰)作密探。适逢商人李玉堂(王学圻 饰)之子李重光(王柏杰饰)考学庆典,沈重阳见前妻月茹(范冰冰 饰)与幼女已成他人家眷,黯然离去。为护孙,《中国日报》社长陈少白(梁家辉 饰)邀戏班班主(任达华饰)出手,令其惨遭灭门,其女方红(李宇春 饰)侥幸生还。陈少白被擒,与阎孝国相见,师生决裂。独子游行好友被擒等变故,使李玉堂投身革命,引得探长史密夫(曾志伟 饰)查封报馆。其间,李玉堂帮车夫阿四(谢霆锋 饰)与恋人阿纯(周韵 饰)订婚。月茹夜会沈重阳,要他弃暗投明。打女方红、小贩王复明(巴特尔 饰)、乞丐刘郁白(黎明 饰)等人也先后加入护孙行列。一场惊心动魄的全城追杀由此展开……
本片投资1.5亿人民币,史上首度以 1:1的比例,在上海重铸了1905年的香港中环。
2009年12月29日 看过
武戏拍的不错。文戏,我的感受是导演或者编剧在光电棕驹的注视下反讽某党的民主
动作 历史 香港
人类基因的历史地图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史帝夫·奧森 译者: 霍达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4
遺傳基因專家現在才開始解讀我們的DNA紀錄,但他們已經發現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故事:所有世人都是約十五萬年前生活在東非的一名婦女的苗裔。而且,DNA研究已經能夠追蹤現代人類走出非洲散布到世界各地的足跡。

過去,各族裔不斷想知道彼此有無關連,基因研究現在証實,所有人類都彼此相連。無論是強盛的漢人、在各地殖民的歐洲人、散布全球猶太人還是獵羚羊的布希人,全部都是同一人類家庭的成員。

過去有些人認為,不同族群之間有根本的生物差異,他們相信不同族群之間的侵略性、宗性和發明能力不可能是後天學習的結果,一定和遺傳基因有關。但遺傳學研究証明事實不然,不同族群之間的關係太密切了,他們只在最表面的地方有差別,文化差異並不來自我們的生物性,而與個人累積的經驗有關。

本書探索五個廣大區域的基因故事,包括非洲(含中東)、亞洲、澳洲、歐洲和美洲,以及人種高度融合的夏威夷,追蹤地區內的現代人類從最初出現到現在的歷史,也追蹤了語言的起源和分化,告訴我們人類如何變成今天我們看到的不同種族和民族。
秦始皇的秘密 豆瓣
作者: 李开元 中华书局 2009 - 7
自序 在推理中享受历史的乐趣
第一案 谁是秦始皇的父亲
是他,创立皇帝制度,成为中国第一位皇帝;是他,挟雷霆之威,第一次统一了天下。他,秦始皇,姓嬴名政——且慢,据说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吕政?原来,他的出生是一件两千年来的无头案: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大商人吕不韦的私生子?无数学者参与讨论,却一筹莫展:史料如此缺乏,而最原始的记载《史记》却自相矛盾。问题出在哪里?
(一)吕不韦真的是秦始皇父亲吗?
1司马迁惹的祸
2嫌疑人名单
3发现了“奇货”
4“奇货”的价值
5最高商业机密
6华丽的家族
7公关第一步
8华阳夫人的眼泪
9初审的意见
(二)鉴定和取证
1法律鉴定
2医学鉴定
3太史公忽悠人
4第三条证据
第二案 弟弟与假父的故事
秦始皇的青少年时代,历史记载几乎空白;唯一的线索就是他有三个弟弟:一个突然在前线投敌叛国,两个被秦始皇活活扑杀而死。秦始皇与弟弟们,到底存在什么样的生死情仇?年轻国君,如何面对亲情背叛、人伦惨剧?夹杂其间的,又有怎样的政治阴谋?
(一)弟弟为什么叛变投敌?
1弟弟临阵倒戈
2邯郸脱逃路
3成蟜的身世
4三种外戚势力的博弈
5嬴政委政于谁?
6夏太后之死引起的震动
7寡居的帝太后
8献面首嫪毐
9嫪毐为什么封侯?
(二)假父到底想要攻击谁?
1嫪毐之乱
2四大疑问
3他想攻击谁?
4动乱的余波
5茅焦劝秦王的历史意义
第三案 寻找秦始皇的表叔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楚考烈王二十五年。这一年,秦楚两国政局都发生大动荡:前者有嫪毒之乱,后者考烈王去世,其大臣被杀。此时,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出现了:一位神秘的楚国王子,在秦国为秦王浴血奋战。两千年来,没有人知道这位王子的名字。他,是谁?他为什么留在秦国?他跟秦始皇是什么样的关系?
(一)谁接替吕不韦做丞相?
1神秘的昌平君
2又一桩质子事件
3被抛弃的母子
4历史学的探洞调查
5昌平君的官职是什么?
(二)铜戈的秘密
1发现铜戈
2你买哪一站票?
3破解“丞相状”
4填补历史的空白
(三)丞相的反叛
1挖出历史来
2“□山”在哪里?
3混合洗牌
4打出后三张牌
5一箭双雕
6被隐瞒的历史
7王翦复出
8两封发自战场的遗书
9一场失载的战争
10昌平君之死
第四案 秦始皇的后宫谜团
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秦始皇:可是,有谁知道,他的皇后是谁?难道赫赫有名的始皇帝,竟然没有皇后?更为吊诡的是,不仅是始皇后,秦始皇后宫中所有的女人,都没有留下姓名。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历史抹去了她们的身影?
(一)秦二世与他的母亲
1世上有无始皇后?
2唯一的线索
3不幸的儿女们
4发掘公子公主墓
5废长立幼的打算
6秦始皇为什么宠爱胡亥?
7指鹿为马的人性解读
8胡亥的母亲是谁?
(二)扶苏与他的母亲
1秦始皇为什么不立太子?
2“坑儒”事件的始末
3秦始皇何曾“坑儒”?
4黄牌警告
5召回扶苏
6一招险棋
7不可理喻的自杀
8扶苏的复活
9藤田教授的推测
10谁是王后?
谜底 穿透历史的迷雾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书,然而,关于秦始皇的出生,他的宫廷,司马迁要么自相矛盾,要么干脆没有记载。为什么会这样?历史是怎样写出来的?《史记》中没有记载的历史,隐藏着怎样的惊天大秘密?
(一)司马迁误信的故事
1新的嫌疑人
2《史记》是历史学的第三世界
3献有孕之女故事的全本
4女性深入历史现场
5男性深入历史现场
6献女故事的前提崩溃
7请动护宝槌
8谁是假货的受益人?
9移花接木的线索
10古代的“文化大革命”
11莫做“耳食者”
(二)《史记》失载了的历史
1又是司马迁的错?
2《穰侯列传》的启示
3魏冄身世之谜
4奇特强悍的宣太后
5发现《诅楚文》刻石
6破译秦楚“十八代诅盟”
7秦楚“袍泽之亲”
8二十一代联姻结盟的秘史
9秦始皇后半生的禁忌
10如芒在背的楚系外戚
(三)顺天逆民秦统一
1一切历史都是推想
2重新寻找秦始皇
3推倒重来的工作
4颁奖台上的强势明君
5天意难测民意重
结语 我为什么写历史推理
感谢辞
迟到的故事 豆瓣
作者: 刘小磊 2004
从1984年创刊时起,《南方周末》就颇留意往事类题材,发表了不少有影响的文章,随着报纸的整体转型,此类文章渐渐从“野史”、“轶闻”的窠臼中脱胎。往事版的前身,叫作“解密新闻”,要做的内容是“已经成为历史的新闻与当年的新闻背后的历史”。汇集在这里的文章,追述的是民国以来历史的片羽飞鸿――那些看似熟知却并非真知的时间或人物。
孤城闭 豆瓣
8.9 (23 个评分) 作者: 米兰Lady 新世界出版社 2009 - 9
这个故事与爱情及艺术相关,但又不局限于此,从内宫到朝野,形形色色的人物曾经各有高远的愿望或雄心,又各自在岁月中蹉跎困顿。所有这一切,都和仁宗朝的政治棋局相关。作者掀开历史的褪色卷宗的一角,挽住一朵小小的火焰,重拼出他们的衣香鬓影,再现他们的悲欣歌哭,流水今日,明月前身,让读者得以重温那遥远而亲切的故国。
零的历史 豆瓣
作者: (美)卡普兰 译者: 冯振杰 2005 - 2
如果“―”是一朵花,是一个人的抽象概念,那么“零”又意味着什么?
零是从“虚无”演变而来的符号,最早见于苏美尔文化。之后经过不断地变化,有时几乎消失,有时又在转变后再度受到重视。有些人认为它极其神圣,有些人则视之为恶魔。它戏弄希腊人,从他们的指间轻轻溜走,却又在印度文化中,以自然真实之姿出现。
由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的零,曾一度引起轩然大波,当时还有“危险的萨拉森魔法”之称,后来却成为不可或缺的符号。到17世纪的科学革命时,零已跃居关键地位。
本书涉足数学、哲学、科学、文学等领域。作者将零的曲折身世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带领我们深入了解这个通往无限的圆圈,堪称一部科学史的精心杰作。
洗浴的历史 豆瓣
作者: (法)乔治・维伽雷罗 译者: 许宁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1
人类文明进程中,沐浴并不是唯一的身体清洁方式。某个时期,疾病流行,人们认为水能将病菌带入体内而远离浴室,频繁更换内衣及装饰外衣保持清洁;而另一个时期,认为冷水有治疗和健体的功能,如斯巴达的孩子从小便泡在冷水里强身,但不是为了清洁;直到近代,随着城市对水的广泛应用,人们才逐渐把身体的清洁与水联系起来,沐浴才成为生活的必要部分。身体清洁经历了擦拭、局部清洗、沐浴的过程。
作者以大量史料和文学作品中的生动例子,描述了西方人“行为举止文明化的进程”,洗浴的历史于是透现出一部“社会文明发展史”。
植物的欲望 豆瓣
The Botany of Desire
8.0 (9 个评分) 作者: [美] 迈克尔·波伦 译者: 王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5
中讲述了四种植物:苹果、郁金香、大麻和马钤薯与人类之间的故事。迈克尔·波伦把它们分别代表人类的四种欲望:甘甜、美丽、陶醉和控制。这四种植物因为人类欲望,从而获得遗传上的成功。我认为这四种植物象征着人类追求幸福、美丽和权力,压制罪恶的欲望。人们从植物身上达成了欲望,而植物也从人类欲望中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就如同一对舞者,缺少谁都无法完成一支动人的舞蹈。“将这些植物视为与我们的一种亲密互惠关系中的愿意合作者,意味着有所不同地看待我们自己,把我们自己也视为其他物种的设计和欲望的对象。”
不是人(上) 豆瓣
7.2 (10 个评分) 作者: 陈某 东立出版社有限公司
《不是人》
陈某26岁才投身漫画界在漫画家中是相对较迟的,其首个作品为《不是人》,一共推出了上、下2册。内容是替一些三国著名的人物来个「翻案」,全面地推翻了一般人眼中由《三国志》的著者陈寿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笔下所描绘的三国人物。把吕布、貂蝉、关羽、魏延、诸葛亮、姜维等历史人物之间的心路历程以另一种角度编写,故事内情出人意表,而往往发人深省。作画《不是人》期间,他一直包办故事创作、绘画等工作,可说是一部完全由他一手包办的作品。
陈某完成此作后曾拿到东立出版社香港分公司处投稿。当时他被提议直接参加台湾一个由东立主办的漫画新人奖选举。来自香港的陈某出乎意料地赢得台湾东立出版社的「第六届东立漫画新人奖」少年组第一名。该奖项甚少授与香港参赛者,而这亦是首次有新人奖的投稿作品达到能直接刊於漫画杂志的水平。2000年,陈某也再次凭此部作品夺得台湾新闻局主办的「金鼎图书出版奖(漫画类读物)」而进一步被肯定。
除了得到读者和业内的称许,同时也得到善长以水墨作画的漫画家郑问赞赏。而事实上陈某初出道便展现出成熟的画风,从外人眼中根本看不出来《不是人》是他首个漫画作品,他在此前未曾作过超过三页的漫画创作。
内闱 豆瓣
The Inner Quarters : Marriage and the Lives of Chinese Women in the Sung Period
7.1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伊沛霞 译者: 胡志宏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4 - 5
《内闺:宋代妇女的婚姻和生活》考察的宋朝是一个纷繁复杂、充满变化的时代。一方面,缠足开始流行,士人开始倡导“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另一方面,我们接触到的是截然不同的印象女性的婚姻和财产权得到进一步保障。在这本海外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里,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内容异常丰富的画卷,宋代女性的生活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内外之别,祭祀庆典,安排婚嫁,侍奉公婆,养育后代,内闺争宠,守节再嫁……从而显示妇女史是动态的历史,是富有多种可能性的历史。由此读者不仅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宋代女性群像,还能在社会变迁中把握她们的选择和才智。
香料传奇 豆瓣
Spice: The History of a Temptation
7.3 (6 个评分) 作者: [澳] 杰克·特纳 译者: 周子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8
生姜、胡椒、桂皮、肉豆蔻……这些香料不仅仅是调味品,还有着匪夷所思的传奇历史:从哥伦布的环球远航到近代的跨国贸易,从古代罗马皇帝的宝物礼单到现今可口可乐的秘密配方,从庄严的教堂到私密的卧房,香料都发挥了神奇的巨大作用。
本书通过一系列离奇的故事,向读者展现了一部另类的世界史,一幅奇异的西方风俗画。
书中许多概论式语言,颇带有学术气息,譬如:“香料是探索发现的催化剂,扩大一些,用通俗历史学家有些滥用的词语来说,它们重塑了世界。”这话谈论起来,涉及范围较大,正可借以将香料描述得更为全面。“要了解香料的魅力及其价值,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知道人们曾相信它们是某种非俗世之物。”作者从宗教对香料的崇拜,以及航海探险的发展,以故事兼及论述,也不忘机智的俏皮之笔:“如果天堂和那里的香料是洁净的,他自身所处的这个世界就是污秽不堪的。”足令读者捧卷不觉夜深。
从书中我们能获悉香料对欧洲社会所起的作用,以及对城市的净化意义。比较而言,我们今天的生活,多少要对香料产生新的思考,或新的具备现实意义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