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美与暴烈 豆瓣
The Life and Death of Yukio Mishima
8.9 (21 个评分) 作者: [英] 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 译者: 于是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 - 7
本书由美国记者亨利·斯各特所撰,详细回顾了日本文坛名匠三岛由纪夫的一生。亨利是三岛生前的好友,也是在他意外身亡后唯一列席他葬礼的一名外国记者,因此对于三岛的生平他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翔实可信,对于三岛的爱好者而言是一本难得的传记资料。书中还对三岛各个时期的创作风格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并将之与同时代的日本名作家,如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等进行横向对比,对日本文学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从中略窥日本文学发展脉络及其国民精神。
在这部三岛由纪夫传记中,斯托克斯用深入、动情的笔调,梳理了三岛充满矛盾的短暂人生中一个个重要的转折点和文学成就,也刻画出他那颗深受煎熬、躁动的心灵。作者是三岛的好友,也是唯一见证三岛率领政治团体进行军事训练、并参加三岛死后对其追随者法庭审判的外国人。
中国历史中的佛教 豆瓣
Buddhism in Chinese History
7.8 (11 个评分) 作者: 芮沃寿 译者: 常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6
本书收录了芮沃寿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芝加哥大学的六篇讲演稿。作者试图展示从佛教进入中国至6世纪,佛教如何适应中国文化,减少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摩擦与碰撞,为儒释道三教合和打下统一的思想基础,作者还将研究视野进一步延伸至近代中国社会,检讨佛教如何在近代社会继续发挥其影响和作用,兼顾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思想、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中国历史研究法 豆瓣
7.5 (13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3
本书由钱穆先生1961年在香港的8次演讲汇集而成,从通史和文化史的总题及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学术史、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等6个分题言简意赅地论述了中国历史研究的大意与方法。实为作者此后30年史学见解之本源所在,变可视为钱穆先生对中国史学大纲要义的简要叙述。
本书主要意义而分本讲演为八题。最先是讲如何研究通史,最后是讲如何研究文化史。其实文化史必然是一部通史,而一部通史,则最好应以文化为其主要之内容。其间更分政治、社会、经济、学术、人物与地理之六分题,每一分题,各有其主要内容,而以文化为其共通对象与共通骨干。
可卡因传奇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英)斯特里特费尔德 译者: 余静 中信出版社 2005 - 1 其它标题: 可卡因传奇
无畏记者孤身犯险,深入南美丛林,近距离接触毒枭、特工与反政府游击队提供第一手材料,还原历史真相,披露最真实的可卡因世界。
500年前一次征服世界的旅程,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释放出令西方社会胆战心惊的力量。为了传说中黄金国度的宝藏,西方探险者们跟随哥伦布的足迹,打着教化的旗号,在攫取南美大陆的黄金、白银和文化的同时,也把印加人心中的圣物带到了欧洲。古柯,印加文化5000年的传承者,却成为了欧洲人眼中的梦魇。历史的玩笑冷酷无情。欧洲征服和美洲,古柯征服了欧洲。从弗洛伊德到福尔摩斯,现实的的人物和虚构的英雄一根未能幸免。
古柯以可卡因的行头杀回美洲后,所到之处无不人仰马翻。政变、腐败、谋杀,美洲后院浓烟滚滚,山姆大叔自顾不暇。毒品向国家、社会和文明宣战。穷与富、白与黑、灵与肉,可卡因教唆着阶级的对峙,刺激着失落和渴望,将理性变回了兽性,上演了人类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幕血泪史。
廉耻观的历史 豆瓣
Histoire de la pudeur
作者: [法] 让·克洛德·布罗涅 译者: 李玉民 中信出版社 2005 - 1
露与不露,这是一个问题。
法国社会界定风化的尺度与法国女人的衣衫一样,忽长忽短。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都曾为裸体艺术开过绿灯,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又表现得道貌岸然、极端保守。相反,在中世纪和19世纪,画中的人物都穿上了衣服,但是人们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裸体却表现出更为浓厚的兴趣,开放的程度令人咋舌。
这本别致的文化读物借衣衫之名,将法国社会的老底掀了个底朝天。贩夫走卒、王公贵胄逐一登场,神权教会、君权政府互不相让。
检票、就座、好戏开场……
食物的历史 豆瓣
作者: (美)阿莫斯图 译者: 何舒平 中信出版社 2005 - 2
餐桌前的愉悦属于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朝代,属于每一个国家每一天;它和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愉悦携手前进,甚至比它们更为持久。当我们失去其他的愉悦时,它却仍伴随在我们身边,令我们感到欣慰。
我们在餐桌上认识整个世界。盘中物透露了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秘密:我们的角色、关系和社会地位。从茹毛饮血到饕餮盛宴,人类进步的历史同时也是食物进化的历史。绅士也好,野人也罢,究其根源,吃莫不是人类对上万年来受制于自然的反抗和恐惧,而这种反抗又触发了古老的问题:吃什么?怎么吃?人类上万年文明的进程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做了最好的脚注。


有这盛宴的大厅,在这人间的乐园,觥筹交错,满堂生辉,庄严伟大,优雅至极……
餐桌前的愉悦属于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朝代,属于每一个国家每一天;它和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愉悦携手前进,甚至比它们更为持久。当我们失去其他的愉悦时,它却仍伴随在我们身边,令我们感到欣慰。
聖女貞德(01) 豆瓣
作者: 安彥良和 / 大谷暢順 原著 译者: 吳輝 玉皇朝 1996 - 7
法國洛林公爵之女艾美莉,幼時因為家變之故,而為公爵下屬波多里古努加以藏匿
庇護。以波多里古努之子艾米兒身份被養大的艾美莉,小時候曾在父親的病榻前見
過貞德一面,並且在波多里古努的城堡見過貞德的幻影,對於貞德有股特殊的感情
。(波多里古努即是當年帶貞德去見當時尚未登基的查理斯七世的人。另外,在這
部作品中,除了在眾人的回憶中之外,貞德這個角色的出現都是以魂魄般地幻影形
式登場。其時貞德業已被處火刑燒死。)
貞德被燒死九年之後的法國仍不平靜,不但對英的戰爭尚未結束,且查理斯七世的
軟弱還使得王太子路易趁機要興兵反叛,並且獲得了貞德生前的眾多盟友的支持。
當艾美莉知道波多里古努接到大元帥利士文公爵的徵召命令時,乃自告奮勇地要代
替波多里古努前去勤王。在造訪貞德出身的村莊多尼密時,艾美莉再次見到了貞德
的幻影,並且接受了貞德的指引:「保護國王」。
前去勤王的途中,艾美莉在奧爾良為先前所收服的盜賊出賣,因而遭到了王太子路
易的逮捕。而與充滿霸氣與野心的路易接觸,亦使得艾美莉一時之間對貞德的指引
出現了迷惑。然而在貞德幻影的協助下,艾美莉逃出了奧爾良,並且在圖爾見著了
查理斯七世,正式開始了勤王的工作。眼見勤王軍的軍備簡陋,艾美莉自告奮勇地
前去會見富有的薛多?尼男爵,期使這位貞德生前的盟友能夠出資協助勤王。
然而此時的薛多?尼男爵早已為異常的慾望所支配。就在艾美莉本身陷入即將被殺
害的危機之時,貞德的幻影出現在艾美莉與薛?多尼男爵的眼前,而喚回了薛?多尼
的理智。薛?多尼之後也終於答應出資幫助了勤王軍。
在大元帥利士文公爵的領導下,勤王軍接連打敗了王太子路易的叛軍。艾美莉在不
願造成更多死傷的考量下,乃自願擔任使者前去會見仍在繼續反抗的雅倫遜公爵。
然而雅倫遜公爵卻將艾美莉抓住並送給了王太子路易。使得艾美莉開始了被監禁的
生涯。在監禁的過程中,艾美莉接連地與王太子路易發生衝突,路易最後乃決定讓
艾美莉選擇是否要順從抑或步上和貞德一般的被燒死之路。
選擇反抗的艾美莉在處刑前倍感害怕,然而就在危機的一刻,天降神雷擊毀了處刑
台,並且也終於讓狂妄的王太子路易與艾美莉一同前去面見國王。之後,法國終於
打敗了英國,而貞德也終於被重審而宣告無罪。
由大谷暢順原著、安彥良和作畫的這部《聖女貞德》,雖然可能會讓部分讀者因為
故事背景的陌生而感到一時無法弄清楚內容,但其故事本體事實上是不至於稱得上
是複雜的。只要能夠就第一冊書末結尾所附的背景解說加以理解,那麼要弄清楚這
部作品的內容,其實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在第一冊書末結尾附有背景解說的作
法,其實可說是值得稱許的地方。比起一些歷史題材的作品經常讓讀者們弄不清狀
況的情形,附上這樣一個的背景解說,其實是比較體恤讀者們的作法。)
也許會有讀者在看完且暸解這本《聖女貞德》的故事之後,仍會就時代背景與貞德
的事蹟提出種種的疑問,但是這部作品正如前述的故事簡介所示,其重心並不在於
描繪史實上的貞德事蹟,而是藉由虛構出的人物──少女艾美莉的行動,去追尋與
帶出貞德出現的意義。
當然,安彥良和與大谷暢順所呈現出來的這部《聖女貞德》並不是真正的歷史。但
是這部作品所呈現出來的歷史感,卻表現出了一股相當強大的說服力。對於此點,
兩位作者的表現無疑是令人讚賞的。作品中確實存在於歷史中的幾位重要角色:國
王查理斯七世、薛多?尼男爵、雅倫遜公爵……等,作者在其內心戲上的表現都出
色的讓人動容。
儘管角色們真正關於貞德的內心戲場景只佔了少量的篇幅,但是所呈現出來的畫龍
點睛效果卻是出奇的好。把每一個角色之所以有如此作為的原因,都作了個相當漂
亮的解釋,可說是《聖女貞德》這部作品相當值得稱贊的地方。(當然,真實的史
實並不是像這部作品裡所呈現的那麼「浪漫」。而貞德是否真有神的指引,其實也
大有問題。這部作品的本質始終還是個文學創作,而不是真正的歷史,這是在觀察
這部作品前所必須要加以認識的前提。)
安彥良和的作品風格向來都不會太活潑,對於一些讀者來說,他的作品甚至是令人
感到有些「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安彥良和的表現方式與題材向來都比較注重
內涵,對於角色的內心戲的鋪陳做的相當用心,所以他的作品經常都表現得頗為正
經與嚴肅,即使故事處於較為詼諧的場景時,也很難讓讀者的心情跟著輕鬆下來。
在這一點上,這部《聖女貞德》自然也是不會例外的。
安彥良和的高作畫水準向來都有定評,不過這部《聖女貞德》特殊的是它是一部水
彩漫畫。其所呈現出來的色彩風格,其實與他以前為電視版《機動戰士 GUNDAM》
所繪製的海報用色風格頗為類似,只是偏好在同一格畫框中大量使用同色系色彩的
表現方式變得更明顯,經常畫框中呈現著整片藍、整片紅或者是整片綠。其實在故
事氣氛的營造上,也可以說是頗有助力的。
基本上,大谷暢順與安彥良和的這部《聖女貞德》,其立場是站在相信貞德、承認
神蹟的這一點上。並且由這樣的設定出發,來鋪陳這部作品的故事發展。對於這點
,也許會有些讀者因為不信教或者是其他的原因而感到相當不以為然。但是,只要
考慮到這部作品是部文藝作品而非真實的歷史,相信也不至於會那麼地難以接受。
整體來說,安彥良和與大谷暢順合作的這部《聖女貞德》,可說是一部值得一看的
作品。
孤城闭 豆瓣
7.9 (24 个评分) 作者: 米兰Lady 新世界出版社 2008 - 11
北宋的太平盛世,春风上国繁华。她是皇帝的爱女,依在父母身边窥帘望去,一时多少人杰:他原本是清俊的少年,穿梭于名臣和高士之间,人生拟是采采流水,蓬蓬远春。倏忽十年,相误桃源路。这似乎是来自父亲的一意孤行,而这痛苦的父亲虽然富有天下,却也在自己布下的复杂棋局面前别无选择。
有娇媚的宠妃相伴,风流天子对贤惠睿智的皇后若即若离,在婚姻与政治中彼此斗智斗勇,展开一场十数年的持久战,一个“爱”字却总难说出口。
兰心蕙质的司饰女官擅长制造宋宫精美的化妆品,为后妃设计精致妆容。她与画院中最有灵气的青生倒家倾心相爱,最后却为成全别人,放弃自己的恋情,委身为妃。
曾经的愿望缩减了再缩减,终究是繁花事散,每个人都各自困顿在孤城。无论高贵仰或卑微,野心抑或退让,宿命渊薮总是无法逃避。
这个故事与爱情及艺术相关,但又不局限于此,从内宫到朝野,影形色色的人物曾经各有高远的愿望或雄心,又各自在岁月中蹉跎困顿。所有这一切,都和仁宗朝的政治棋局相关。作者掀开历史的褪色卷宗的一角,挽住一朵小小的火焰,重拼出他们的衣香鬓影,再现他们的悲欣歌哭,流水今日,明月前身,让读者得以重温那遥远而亲切的故国。
意志的胜利 (1935)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Triumph des Willens
8.0 (151 个评分) 导演: 莱妮·里芬施塔尔 演员: Adolf Hitler / 马克斯·阿曼
其它标题: Triumph des Willens / Triumph of the Will
1934年,德国著名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受邀拍摄了《意志的胜利》。影片由纳粹构思,第三帝国出资赞助,记录了纳粹巅峰时期的会议、集会和游行盛况。为配合拍摄,帝国提供无限制的经费,一百多人的摄制组,无数的聚光灯,十六名一流摄影师、三十台 摄影机、二十二辆配备司机的汽车和身着制服的机动警官,这庞大且豪华的摄制队伍加上里芬斯塔尔天才的创造力和美学理念,为影史奉上了一部最为完美也最受争议的杰作。
《意志的胜利》被称为“最具权威性的宣传电影”,它荣获1935年威尼斯电影节和巴黎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豆瓣
9.2 (40 个评分) 作者: 万绳楠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7 - 4
本书是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1890-1969)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由万绳楠教授根据笔记整理而成。陈寅属先生研究史学至勤,著作甚富,尤其是其中国中古史学的研究对当代影响最巨;但在其已出版的作品中,尚无系统的断代史之作,本书则能补陈书之阙,因而被誉之为“稀世之珍”。书成,并由北京大学周一良、王永兴教授审阅。
本书虽非陈先生的原著,但仍较为真实地体现了陈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
武则天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日)原百代 译者: 谭继山 / 高阳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5
日本女作家原百代花了十一年的时间写成了《武则天》,书成时已七十高龄。为了写此书,她自学汉语,读懂弄通了《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大唐西域记》以及全唐诗和演义小说。她因此书获得了日本"女性文化大奖"。本书极为翔实的记录了武则天从入宫到统治结束,乃至韦后之乱,太平公主自尽直至唐玄宗继位这一中国封建历史上女性政治活动的最高潮。本书的主要事件都按照史料记叙写作,戏说成分极少,不但有小说的意趣,作者原百代也在一些事件上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因此也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译者序:在中国的帝王史上,武则天是一位杰出的帝王;在中国的女权运动史上,武则天更是一位不让须眉,光辉千古的女性。于是,有人褒她、贬她;有人羡慕她、嫉妒她。关于她的政治生命及宫廷生活,更有种种不同的传说。然而,多数的记载及流传,都只从某一个角度去看她,而未能从整个历史背景,及她周围的环境,以及人性个不可抹煞的矛盾与挣扎,勾绘出她诡谲多变,昂然傲然的一生,使这位千古的奇女子活生生地重现在我们的眼前。
本书的作者原百代,集一生的学养与精力,综合了古今的论据,以时代为经,事件为纬,谨慎细密,又不失趣味地写成了这部《武则天》,一时轰动了日本文坛。此书兼有正史的正确与批判,野史的妙意与趣味,可当传记看,可当史料看,更是一部令人不忍释手的文学佳构。不同的读者,都可从不同的角度,在本书中得到他自己的需要、满足与快乐。译者在翻译此书时,也本着作者初衷,尽量保持书中的旨趣,除了求其正确之外,更重视笔调的流畅,趣味的保持,若仍存疏失之处,还请读者诸君不吝指正!
南京!南京! (2009)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南京!南京!
7.0 (378 个评分) 导演: 陆川 演员: 刘烨 / 高圆圆
其它标题: 南京!南京! / City of Life and Death
1937年12月13日,时为国民政府首都的南京城沦陷,部分官员弃城逃亡,但仍有许多官兵留守,誓死保卫这个大厦将倾的城池。
宋锡濂部军官陆剑雄(刘烨 饰)协同战友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他们微弱而顽强的抵抗最终被压制,数以万计的中国军民成为俘虏,在枪炮声中血染长江;金陵女子学院安全区,女教师姜淑云(高圆圆 饰)奔波往复,尽力帮助和拯救所有来此避难的同胞,但兽性大发的日军早已虎视眈眈盯上了藏身于此的妇女;拉贝的秘书唐先生(范伟 饰)小心应付,委曲求全,为了保护家人而做出错误的选择,他也为此付出代价;舞女小江(江一燕 饰)纵使逃亡避难也不愿抛却女性的柔媚,她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则在其女性的外壳下注入一份刚强;日本人角川(中泉英雄 饰)随部队进驻这个千疮百孔、破败不堪的城池,在这个人间炼狱,他的心灵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狼烟滚滚,血流成河,大时代的背景下,人们既要承受时代的无情给予,也要做出攸关命运的痛苦抉择……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Goodreads 豆瓣
9.2 (250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 1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我们什么也没看见 豆瓣
8.3 (11 个评分) 作者: Daniel Arasse 译者: 何蒨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 6
编辑推荐
阿拉斯的这部作品,无疑是我们了解西方当今艺术批评走向的入门书。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如此敏锐的眼光的激励下,在如此深入浅出、激奋人心的文风的带动下,我们忍不住要进入游戏,自已来看,而且是快乐地看。 ——董强,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书集结的六篇文字,分析风格清新,重点均落在强调“看”的重要性上。这些分析也使我们对艺术史曾经研究过的作品和艺术家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什么也没看见》的独到之处,即体现在艺术史家对历史的把握游刃有余:他能穿越几个世纪,看到当时的艺术家真正想要展示给我们的东西。  ——Jean-Philippe Uzel,加拿大蒙特利尔魁北克大学艺术史学系教授
===========================================
内容简介
本书的作者达尼埃尔·阿拉斯(Daniel Arasswz)透过六则虚构的小帮事,以描述性的语言,对绘画作品中所谓可见的事实进行质疑。从委拉斯凯兹(Velazquez)到提香(Titien),从勃鲁盖尔(Bruegel)到丁托列托(Tintoret),作者带领我们进入一系列怎样“看”作品的视觉冒险中。书中所参考的作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展示绘画自身的力量。我们在为作品着迷的同进,却也懂得,绘画艺术想要昭示给我们的东西,我们其实并没有看见。我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当然,这种全然否定自然还别有深意。
达尼埃尔·阿拉斯是当今最为优秀的艺术史学家之一。他的文生动自由,语言妙趣横生,全书在轻松的氛围下探讨绘画艺术穿越世纪传达给我们的无尽知识和想象空间。
绘画史事 豆瓣
作者: (法)阿拉斯 译者: 孙凯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 7
《绘画史事》是阿拉斯在“法兰西文化”电台上为听众们准备的文化节目内容。一个致力于最严肃的艺术史研究的专家,要完成一个挑战:将倾其一生研究的精华与成果,用最平淡又最投入的语气,为广大的艺术爱好者们娓娓道来。
在法国当代的艺术史领域中,阿拉斯既可以说是一匹离经叛道的黑马,又是最具有代表性、最有才华的一个典范。他思路开阔,没有门户之见,其研究方法融合了法国社会科学方面的诸多精华与成果。他是开放与渊博的奇妙结合,深入与浅出的完美融合,体现出逻辑与直觉的高度均衡。他所研究的,是活生生的美术,从而使得他所做的学问,也是活的学问。一句话,他代表了一种新学者的理想境界。
他用一种快速的、经常是急切的语调,展示出他的清醒、知识和直觉。这种清醒、直觉与知识装备了我们。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说,一定会带着与以前不一样的眼光,迫不及待地前去看那些画:《蒙娜丽莎》、《天神报喜》、矫饰主义、弗美尔、《宫娥》、马奈、提香、“错时论”的好处与恶果、展览的条件,以及各种各样珍贵的细节。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关于绘画的。它们还讲述了作者的游历、寻访,如何在某些并不对外开放的地方自由来回,不易得见的画作如何被他独亲芳泽。这里有直面杰作时的激动和兴奋,也有仔细拍照后拿回家近距离把玩的快乐。
万历十五年(增订本) 豆瓣
9.2 (9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黄仁宇 中华书局 2007 - 1
《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融会作者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于一体,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
《万历十五年》英文本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中文本问世后,好评如潮,成为众多作家、学者、企业家、高校师生的案头书,并入选《新周刊》和《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另有日文、法文、德文、韩文等版本。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与王一夜 (2006) 豆瓣
One Night with the King
导演: Michael O. Sajbel 演员: 蒂凡尼·多庞特 / 鲁克·高斯
其它标题: One Night with the King / 以斯帖
《与王一夜》来自圣经故事《以斯帖记》,女主角以斯帖是波斯女王,传说中她拯救了濒临灭绝的犹太民族。电影描写了犹太王后以斯帖(Esther)以人品和美丽赢得国王薛西斯(Xerxes)的欢心,从奸臣手中救了犹太人的命,帮助犹太人复仇的故事。
以斯帖本是奴隶,幼年时父母被杀,她的叔父末底改把她养大。由于一个特别的机会,她被选为亚哈随鲁王的皇后。
当以斯帖面对她权利、地位和名誉,与她的人们的命运进行抉择时,她是否能勇往直前完成她的使命
2009年1月2日 看过
要不是看在帅哥美女的份上,只能给1星
历史 电影 美国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豆瓣
作者: 吕澂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5
本书是作者受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委托,在1961年开办为期五年的佛学班上所授用的讲义稿。印度的佛学思想开始流行,是在公元前5世纪,以后逐渐扩展发达起来,一直到公元10世纪大乘佛学在印度衰微,前后经历了一千五百年。在这漫长的时期里,印度佛学的学说本身也经历了好几次大的变化:由原始佛学到新派佛学,再后又发展成大乘和小乘,大乘本身也还分初、中、晚期之分,这是很明显的几个阶段。本稿将印度佛学分为原始佛学、新派佛学,初期大乘佛学、小乘佛学、中期大乘佛学和晚期大乘佛学六个阶段,根据汉文、藏文的大量文献,对勘巴利文三藏以及现存的有关梵文原典,按照各阶段出现的典程生后顺序,说明它们各时期学说的特点和变化,对印度佛学一千五年的历史发展概况,基本上勾画出了一个清晰的轮廓。据整理者称,这是我国第一部原原本本讲述印度佛学史的书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