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样(YOUNG) 豆瓣
6.6 (14 个评分)
TFBOYS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5年4月10日
出版发行:
时代峰峻
《样》,即YOUNG,是模样,是变样,亦是榜样。改变了以往轻松欢快曲风的暖男组合TFBOYS,改用另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向我们诉说小小少年成长道路上的压力、迷茫、不知所措,但同时也坚定的表达了即使再多困惑与不安,也从未动摇过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一直都在对自己的梦想执着的坚持着,要将火热的青春描绘的精彩绝伦。
TFBOYS表示《样》这首歌改过很多版本,直到最后呈现出来的这一版才充分表达了他们成长的心境。缓慢而有力的曲调,欲诉却又婉转的歌词,加上三位少年褪去铅华不带杂质的嗓音,处处都能感触到他们内心的柔软与温暖,坚定与坚持。他们是励志的少年,是少年的榜样。
TFBOYS表示《样》这首歌改过很多版本,直到最后呈现出来的这一版才充分表达了他们成长的心境。缓慢而有力的曲调,欲诉却又婉转的歌词,加上三位少年褪去铅华不带杂质的嗓音,处处都能感触到他们内心的柔软与温暖,坚定与坚持。他们是励志的少年,是少年的榜样。
颐和园(纪录片) (2010) 豆瓣
8.6 (34 个评分)
导演:
金明哲
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前身名为清漪园,始建于国力强盛的清乾隆时期,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纵火焚毁。光绪年间重建,改名为颐和园,成为慈禧晚年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颐和园于1900年曾遭八国联军抢掠,抗战期间曾被日军占据。 1928年,颐和园由皇家园林正式成为国家公园。现今保存园内的文献档案、文物收藏,记录了中国封建社会由鼎盛辉煌走向衰落灭亡的历史,也见证了几经沧桑的园林在新中国获得新生的历程。
颐和园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大成,荟萃南北园林的精华,将人造景观与大自然和谐融为一体,它是中国最后一座皇家园林,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于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本片由中央电视台制作,创作团队骨干是拍摄十二集大型纪录片《故宫》的原班人马。《颐和园》的创作从06年启动,历时三年完成。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紫禁城代表着“礼”,颐和园则代表着“乐”,如今《故宫》和《颐和园》的拍摄完成,也代表着“礼”“乐”结合,完成了中国古典建筑和文化的一个篇章。
《颐和园》的拍摄是在颐和园管理处的全力支持和密切合作下完成的。颐和园多名专家和工作人员参与创作,在历史文献、文物、拍摄场地等方面,园方都提供了最大的帮助。
六集纪录片《颐和园》有以下几大看点:
由于当年建造清漪园的图纸、烫样等重要的历史资料大部分已经毁于英法联军的大火,清漪园的现存资料十分稀少,它的真实面貌更是无人得见。在这次拍摄过程中,通过艰苦努力,我们发掘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历史信息,重新揭示了一些历史悬疑,为清漪园相关历史研究提出新的素材、角度和视点。比如,我们发现了一张未得到世人瞩目的古图《万寿庆典图》,这张图描绘了乾隆的母亲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的盛况,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年清漪园的建筑形制,规模以及园林盛况。这大概是现存惟一一张全面描绘清漪园的图卷。汇集各种史料,利用三维动画特技,节目中首次复原了一个最接近真实的立体的清漪园,再现了世人从未见过的清漪园鼎盛时期的园林胜景。
全片采用故事串的叙事结构和故事化的讲述风格,依据从史料中发掘的大量事件线索进行充分加工,同时,借鉴故事片的手法,设置悬念,层层递进,进行细腻的细节和人物刻画,使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为了改变以往一些历史文化类纪录片节奏缓慢枯燥沉闷的弱点,本片将一些权威性学术性专业性的观点融于形象化的讲述之中,尤其是片中设计到大量的园林知识,以摄像机镜头代替观众的主观视线,以山水草木亭台楼阁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画面语言形象地诠释专业的理论。全片见观点不见专家。形成简捷明快通俗易懂,可视性强的独特风格。
颐和园所收藏的历史文物多达四万多件,而园中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本身也是文物。本片“历史重现”部分的拍摄,充分利用真实的场景和道具,在讲故事的同时,兼顾文物展示功能。可以说,在这些段落中,除了角色是扮演的,服装是现代的戏装之外,其余包括背景,环境、家具等都是珍贵的文物,可谓真正的“真实再现”。这种效果和价值是任何影视剧无法比拟的。本片在颐和园园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的历史重现,可以说为观众提供了一幅晚清皇家生活的全息图卷。
本次拍摄采用索尼高端的数字电影摄影机。是迄今为止图像质量最好的一部高清纪录片。《颐和园》的影响延续了《故宫》的精美风格,同时,又有突破和创新。与《故宫》一样,《颐和园》依然邀请著名摄影师赵小丁(《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山楂树》摄影)作为摄影指导。两度寒暑的大规模拍摄,穷尽各种视角,全面展示颐和园的极致之美。有些画面,甚至让每天身处园中的颐和园工作人员都感到惊奇,有些画面,即使是老北京,也未必有缘看到。比如,多年一遇的西山晴雪,仅仅持续两个小时的西堤雾凇,比如:一个长镜头从排云殿前拉出,穿过排云门,上升,直至俯瞰万寿山全景,等等。后者并非特技制作,而是聘请世界著名航拍队flyingcam使用遥控飞行器航拍完成。这个摄影队曾经拍摄过电影《哈里波特》、《007》系列电影,八十年就荣获奥斯卡最佳技术奖,通过各种拍摄手段,《颐和园》拥有了大量前所未有的独家镜头,将向观众展示一个从未见过的颐和园。
颐和园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大成,荟萃南北园林的精华,将人造景观与大自然和谐融为一体,它是中国最后一座皇家园林,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于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本片由中央电视台制作,创作团队骨干是拍摄十二集大型纪录片《故宫》的原班人马。《颐和园》的创作从06年启动,历时三年完成。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紫禁城代表着“礼”,颐和园则代表着“乐”,如今《故宫》和《颐和园》的拍摄完成,也代表着“礼”“乐”结合,完成了中国古典建筑和文化的一个篇章。
《颐和园》的拍摄是在颐和园管理处的全力支持和密切合作下完成的。颐和园多名专家和工作人员参与创作,在历史文献、文物、拍摄场地等方面,园方都提供了最大的帮助。
六集纪录片《颐和园》有以下几大看点:
由于当年建造清漪园的图纸、烫样等重要的历史资料大部分已经毁于英法联军的大火,清漪园的现存资料十分稀少,它的真实面貌更是无人得见。在这次拍摄过程中,通过艰苦努力,我们发掘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历史信息,重新揭示了一些历史悬疑,为清漪园相关历史研究提出新的素材、角度和视点。比如,我们发现了一张未得到世人瞩目的古图《万寿庆典图》,这张图描绘了乾隆的母亲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的盛况,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年清漪园的建筑形制,规模以及园林盛况。这大概是现存惟一一张全面描绘清漪园的图卷。汇集各种史料,利用三维动画特技,节目中首次复原了一个最接近真实的立体的清漪园,再现了世人从未见过的清漪园鼎盛时期的园林胜景。
全片采用故事串的叙事结构和故事化的讲述风格,依据从史料中发掘的大量事件线索进行充分加工,同时,借鉴故事片的手法,设置悬念,层层递进,进行细腻的细节和人物刻画,使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为了改变以往一些历史文化类纪录片节奏缓慢枯燥沉闷的弱点,本片将一些权威性学术性专业性的观点融于形象化的讲述之中,尤其是片中设计到大量的园林知识,以摄像机镜头代替观众的主观视线,以山水草木亭台楼阁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画面语言形象地诠释专业的理论。全片见观点不见专家。形成简捷明快通俗易懂,可视性强的独特风格。
颐和园所收藏的历史文物多达四万多件,而园中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本身也是文物。本片“历史重现”部分的拍摄,充分利用真实的场景和道具,在讲故事的同时,兼顾文物展示功能。可以说,在这些段落中,除了角色是扮演的,服装是现代的戏装之外,其余包括背景,环境、家具等都是珍贵的文物,可谓真正的“真实再现”。这种效果和价值是任何影视剧无法比拟的。本片在颐和园园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的历史重现,可以说为观众提供了一幅晚清皇家生活的全息图卷。
本次拍摄采用索尼高端的数字电影摄影机。是迄今为止图像质量最好的一部高清纪录片。《颐和园》的影响延续了《故宫》的精美风格,同时,又有突破和创新。与《故宫》一样,《颐和园》依然邀请著名摄影师赵小丁(《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山楂树》摄影)作为摄影指导。两度寒暑的大规模拍摄,穷尽各种视角,全面展示颐和园的极致之美。有些画面,甚至让每天身处园中的颐和园工作人员都感到惊奇,有些画面,即使是老北京,也未必有缘看到。比如,多年一遇的西山晴雪,仅仅持续两个小时的西堤雾凇,比如:一个长镜头从排云殿前拉出,穿过排云门,上升,直至俯瞰万寿山全景,等等。后者并非特技制作,而是聘请世界著名航拍队flyingcam使用遥控飞行器航拍完成。这个摄影队曾经拍摄过电影《哈里波特》、《007》系列电影,八十年就荣获奥斯卡最佳技术奖,通过各种拍摄手段,《颐和园》拥有了大量前所未有的独家镜头,将向观众展示一个从未见过的颐和园。
韦尔乔西方哲理系列绘本01:神圣的智慧 豆瓣
作者:
韦尔乔 图
/
王玉北 文
中信出版社
2015
- 1
在浩如烟海的哲学典籍中,无数睿智的哲学家留下了宝贵的世界与人生智慧,予人启发。本书独辟蹊径,由画者韦尔乔以钢笔线条,诠释作者王玉北浓缩后的哲理和故事,以古朴雅致的独特风格、自由驰骋的精妙创意,解读西方古代哲学的激荡画卷。图文交相辉映,雅俗共赏,知识与艺术相得益彰。阅读本书,可欣赏机智洒脱、轻松灵动的线条,更可在艺术之美中,了解西方哲学的深刻精髓,获得心灵的启迪与超脱。
本书的内容包括古希腊神话故事,以及寓言家和贤人的生平与名言警句。
本书的内容包括古希腊神话故事,以及寓言家和贤人的生平与名言警句。
智取威虎山 (2014) 豆瓣 Min reol IMDb 维基数据 TMDB
智取威虎山
7.0 (779 个评分)
导演:
徐克
演员:
张涵予
/
梁家辉
…
其它标题:
智取威虎山3D
/
林海雪原3D
…
1947年冬,为了从土匪手中夺取控制东北九岭上万先遣军的分布图,东北民主联军203小分队队长少剑波(林更新 饰)委派侦查员杨子荣(张涵予 饰)卧底潜入最大的土匪山头“威虎山”。杨子荣凭借自己的机智应变获得了匪首座山雕(梁家辉 饰)和座下八大金刚的赏识,被封为威虎山“老九”。座山雕天生多疑,多次派人试探杨子荣,杨子荣一面与土匪多方周旋,一面涉险为山下战友传出情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被203小分队生擒的土匪联络副官栾平(杜奕衡 饰)趁乱逃脱,知道杨子荣卧底详情的他竟出现在威虎寨中与杨子荣当面对质,杨子荣腹背受敌陷入全面危机......
内战结束的前夜 豆瓣
Assignment Shanghai : Photographs on the Eve of Revolution
8.4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杰克·伯恩斯(Jack Birns) 摄影
译者:
吴呵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1
《内战结束的前夜:美国《生活》杂志记者镜头下的中国》中的照片出自美国《生活》杂志摄影记者伯恩斯就他的老相机,从这些被尘封了50多年的照片来看1947年的上海,看那些正处于贫困、腐败和混乱的包围中反映普通人和普通生活的照片绝不普通,它们以静态的视角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转折。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人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中国的国民党军队在1948年至1949年短短两年间,竟会如此迅速地土崩瓦解?在本书中,杰克·伯恩斯灵活地运用自己的镜头,将当时的许多场景聚焦在我们面前:都市贫民不同程度的窘境;种种天下太平假象的崩溃;对所谓“疑匪”进行残酷镇压,恣意滥杀的暴行;外国人的特权与中国人毫无人权可言的强烈反差等等。对于当时那个苦难的岁月来说,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图解实录。
这些照片如实地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末的大动乱给中国民众所造成的深重灾难,并揭示了这场大劫难的本质。对于这场改变世界命运的大革命,伯恩斯为我们提供了一批真实记载其焦点事件,有振聋发聩之效的图片。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人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中国的国民党军队在1948年至1949年短短两年间,竟会如此迅速地土崩瓦解?在本书中,杰克·伯恩斯灵活地运用自己的镜头,将当时的许多场景聚焦在我们面前:都市贫民不同程度的窘境;种种天下太平假象的崩溃;对所谓“疑匪”进行残酷镇压,恣意滥杀的暴行;外国人的特权与中国人毫无人权可言的强烈反差等等。对于当时那个苦难的岁月来说,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图解实录。
这些照片如实地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末的大动乱给中国民众所造成的深重灾难,并揭示了这场大劫难的本质。对于这场改变世界命运的大革命,伯恩斯为我们提供了一批真实记载其焦点事件,有振聋发聩之效的图片。
箜篌国手崔君芝 豆瓣
9.0 (8 个评分)
崔君芝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中国唱片成都公司
● 崔君芝,自幼受到了专业的音乐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1969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在校期间,她主修了钢琴、二胡、马头琴,曾在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就读两年,原是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奏员。她多次在重大比赛中获奖,在日本世界广播大赛上演奏的“清明上河图”获一等奖;创作的“湘妃竹”获全国第一届民族乐器创作评比二等奖;还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总部颁发的优秀表演创作奖章。她编写的教材《箜篌天地》是现代最早的关于箜篌演奏的权威着作。
目前崔君芝旅居美国,在圣荷西州立大学任教,同时担任中国音乐学院的客席教授和中国国际箜篌演奏团的艺术总监;美国密尔必达市为了表扬崔君芝多年来在美国各地推广中国音乐文化的贡献,宣布每年的11月1日为“中国箜篌日”。目前世界上能演奏箜篌的人大约有一百多位,都直接或间接的是崔君芝的学生。
崔君芝从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毕业后,在河北歌舞剧院工作时又掌握了竖琴的演奏技巧。1979年,她参加了箜篌的改制研究工作,致力于演奏方法的创新。因当时无人会弹奏箜篌,崔君芝只得自己摸索、研究,用她丰富的中西乐器学养,从竖琴、古筝、琵琶等古乐器中采撷精华,苦心琢磨演奏技巧。她翻阅了大量古代诗词歌赋,从中汲取营养和灵感,终于创造和掌握了箜篌的演奏方法,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位箜篌演奏家。1980年,我国箜篌开始登台演出,崔君芝满怀深情地说,从此就“把自己的生命与箜篌紧紧地联在一起了”。崔君芝因是中国第一个掌握现代箜篌演奏方法的人而被誉为“箜篌国手”。她常到各国访演,其出色的演奏使观众对中国文化更生倾慕。她说:“我就是想让更多的人认识箜篌,并通过箜篌了解中国文化。”在她的努力推动下,箜篌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
崔君芝的箜篌演奏,颇具现代感染力。1987年,崔君芝应世界竖琴大会邀请,参加了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国际竖琴盛会,使大会第一次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音乐大师梅纽因听了崔君芝清灵、古朴、典雅的演奏,非常赞赏;世界竖琴演奏大师苏姗?麦克当娜观摩其演奏后,评价她“是一个技术全面的、勇于革新的演奏家”。
● 乐器简介:
箜篌是一种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分为“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的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除宫廷雅乐使用外,也广泛流传民间。尤其在古代王室乐中,箜篌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演奏乐器之一。
卧箜篌与古琴、琵琶、古筝相类似,同属品柱一类的弹拨乐器,春秋战国时的楚国就已出现,汉代被作为“华夏正声”的代表乐器列入《清商乐》中。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就用“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来称赞刘兰芝有教养。卧箜篌在宋代后失传,却在朝鲜和日本得到了流传和改进,成为今天的玄琴和百济琴。
竖箜篌是古竖琴的一种,最早存在于古代巴比伦、埃及、希腊的音乐中,东汉时由波斯(今伊朗)传入我国。《隋书音乐志》记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为避免与汉族的箜篌混同,称竖箜篌,或“胡箜篌”。竖箜篌的形状像半截弓背,有曲形的共鸣槽,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还有脚柱和肋木,张着20多条弦,竖抱于怀,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弹奏,唐代杜佑《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而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唐代箜篌的演技很高,流传也较广泛,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被誉为唐诗中描写音乐题材的名篇。唐代诗人岑参、顾况、元稹、张祜、李商隐等,也都在诗作中完美地表达了箜篌的演奏技巧和美妙音响。
凤首箜篌是东晋初由印度经中亚传入我国的,以凤首为饰而得名。凤首箜篌形制与竖箜篌相近,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呈船形,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曲颈项端雕有凤头。在明代后失传。
为挖掘这一古老的传统音乐文化,箜篌的复制改革工作从19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取得成功。
1978年,国家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组建箜篌联合试制小组——组长是关立人,成员包括了舞台科技研究所王湘、苏州民族器乐一厂蒋柏松、沉阳音乐学院张琨。当时在中央民族乐团的崔君芝是作为主攻演奏方面的成员加入到这个小组的。
1980年4月,现代第一台箜篌——不转调箜篌由苏州民族器乐一厂制作完成,称为“雁柱箜篌”。雁柱箜篌借鉴了竖琴的弦列设计,采用筝式柱码,琴弦有72根(两弦同音),按C大调音阶排列,音域由A1~a3,达5个八度,音色明亮并与古筝相似,泛音效果犹如古琴,表现力十分丰富。可演奏琶音、和弦及复调旋律,演奏揉、滑、按、颤音效果更佳,从而形成雁柱箜篌特有的音响效果与民族风格。最适于独奏、重奏、为歌舞和其他乐器伴奏或加入民族管弦乐队演奏。雁柱箜篌是我国民族乐器改革中的成功之作,它标志着我国古代乐器箜篌不但复苏,而且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箜篌复制成功后,崔君芝也成了箜篌演奏第一人。
1981~1984年又先后设计并制成可转7个调的雁柱箜篌和全转调雁柱箜篌。全转调雁柱箜篌是一架大型弹弦乐器,高2米,宽90厘米、重42公斤,双排尼龙琴弦共有88条,音域由bB2~“#C4,达六个八度零两个音,转调后各音阶、音程关系准确,性能优越,既可演奏古今民族乐曲,又可演奏一切竖琴曲。由于左右两排弦同度,等于两架竖琴。弹奏泛音效果尤其显着,它的揉、滑、压、颤等音响,可完美表现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这是古代箜篌和现代竖琴所无法解决的。它还可以左右手同时在音色最美的中音区弹奏出旋律和伴奏,这也是其它乐器在目前还未能达到的。
目前崔君芝旅居美国,在圣荷西州立大学任教,同时担任中国音乐学院的客席教授和中国国际箜篌演奏团的艺术总监;美国密尔必达市为了表扬崔君芝多年来在美国各地推广中国音乐文化的贡献,宣布每年的11月1日为“中国箜篌日”。目前世界上能演奏箜篌的人大约有一百多位,都直接或间接的是崔君芝的学生。
崔君芝从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毕业后,在河北歌舞剧院工作时又掌握了竖琴的演奏技巧。1979年,她参加了箜篌的改制研究工作,致力于演奏方法的创新。因当时无人会弹奏箜篌,崔君芝只得自己摸索、研究,用她丰富的中西乐器学养,从竖琴、古筝、琵琶等古乐器中采撷精华,苦心琢磨演奏技巧。她翻阅了大量古代诗词歌赋,从中汲取营养和灵感,终于创造和掌握了箜篌的演奏方法,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位箜篌演奏家。1980年,我国箜篌开始登台演出,崔君芝满怀深情地说,从此就“把自己的生命与箜篌紧紧地联在一起了”。崔君芝因是中国第一个掌握现代箜篌演奏方法的人而被誉为“箜篌国手”。她常到各国访演,其出色的演奏使观众对中国文化更生倾慕。她说:“我就是想让更多的人认识箜篌,并通过箜篌了解中国文化。”在她的努力推动下,箜篌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
崔君芝的箜篌演奏,颇具现代感染力。1987年,崔君芝应世界竖琴大会邀请,参加了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国际竖琴盛会,使大会第一次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音乐大师梅纽因听了崔君芝清灵、古朴、典雅的演奏,非常赞赏;世界竖琴演奏大师苏姗?麦克当娜观摩其演奏后,评价她“是一个技术全面的、勇于革新的演奏家”。
● 乐器简介:
箜篌是一种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分为“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的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除宫廷雅乐使用外,也广泛流传民间。尤其在古代王室乐中,箜篌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演奏乐器之一。
卧箜篌与古琴、琵琶、古筝相类似,同属品柱一类的弹拨乐器,春秋战国时的楚国就已出现,汉代被作为“华夏正声”的代表乐器列入《清商乐》中。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就用“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来称赞刘兰芝有教养。卧箜篌在宋代后失传,却在朝鲜和日本得到了流传和改进,成为今天的玄琴和百济琴。
竖箜篌是古竖琴的一种,最早存在于古代巴比伦、埃及、希腊的音乐中,东汉时由波斯(今伊朗)传入我国。《隋书音乐志》记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为避免与汉族的箜篌混同,称竖箜篌,或“胡箜篌”。竖箜篌的形状像半截弓背,有曲形的共鸣槽,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还有脚柱和肋木,张着20多条弦,竖抱于怀,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弹奏,唐代杜佑《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而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唐代箜篌的演技很高,流传也较广泛,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被誉为唐诗中描写音乐题材的名篇。唐代诗人岑参、顾况、元稹、张祜、李商隐等,也都在诗作中完美地表达了箜篌的演奏技巧和美妙音响。
凤首箜篌是东晋初由印度经中亚传入我国的,以凤首为饰而得名。凤首箜篌形制与竖箜篌相近,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呈船形,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曲颈项端雕有凤头。在明代后失传。
为挖掘这一古老的传统音乐文化,箜篌的复制改革工作从19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取得成功。
1978年,国家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组建箜篌联合试制小组——组长是关立人,成员包括了舞台科技研究所王湘、苏州民族器乐一厂蒋柏松、沉阳音乐学院张琨。当时在中央民族乐团的崔君芝是作为主攻演奏方面的成员加入到这个小组的。
1980年4月,现代第一台箜篌——不转调箜篌由苏州民族器乐一厂制作完成,称为“雁柱箜篌”。雁柱箜篌借鉴了竖琴的弦列设计,采用筝式柱码,琴弦有72根(两弦同音),按C大调音阶排列,音域由A1~a3,达5个八度,音色明亮并与古筝相似,泛音效果犹如古琴,表现力十分丰富。可演奏琶音、和弦及复调旋律,演奏揉、滑、按、颤音效果更佳,从而形成雁柱箜篌特有的音响效果与民族风格。最适于独奏、重奏、为歌舞和其他乐器伴奏或加入民族管弦乐队演奏。雁柱箜篌是我国民族乐器改革中的成功之作,它标志着我国古代乐器箜篌不但复苏,而且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箜篌复制成功后,崔君芝也成了箜篌演奏第一人。
1981~1984年又先后设计并制成可转7个调的雁柱箜篌和全转调雁柱箜篌。全转调雁柱箜篌是一架大型弹弦乐器,高2米,宽90厘米、重42公斤,双排尼龙琴弦共有88条,音域由bB2~“#C4,达六个八度零两个音,转调后各音阶、音程关系准确,性能优越,既可演奏古今民族乐曲,又可演奏一切竖琴曲。由于左右两排弦同度,等于两架竖琴。弹奏泛音效果尤其显着,它的揉、滑、压、颤等音响,可完美表现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这是古代箜篌和现代竖琴所无法解决的。它还可以左右手同时在音色最美的中音区弹奏出旋律和伴奏,这也是其它乐器在目前还未能达到的。
HUGO 古琴音乐 汉宫秋月 古琴:吴钊 豆瓣
吴钊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详细内容: 1 汉宫秋月2 忆故人3 关山月4 普阉咒5 梅花三弄6 阳关三叠7 鸥鹭忘机8 渔樵问答
黄金时代 Goodreads 豆瓣
黄金时代
9.1 (423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花城出版社
1999
- 4
这是以文革时期为背景的系列作品构成的长篇。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年代。那时,知识分子群体无能为力而极“左”政治泛滥横行。作为倍受歧视的知识分子,往往丧失了自我意志和个人尊严。在这组系列作品里面,名叫“王二”的男主人公处于恐怖和荒谬的环境,遭到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摆脱了传统文化人的悲愤心态,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的方式:既然不能证明自己无辜,便倾向于证明自己不无辜。于是他以性爱作为对抗外部世界的最后据点,将性爱表现得既放浪形骸又纯净无邪,不但不觉羞耻,还轰轰烈烈地进行到底,对陈规陋习和政治偏见展开了极其尖锐而又饱含幽默的挑战。一次次被斗、挨整,他都处之坦然,乐观为本,获得了价值境界上的全线胜利。作者用一种机智的光辉烛照当年那种无处不在的压抑,使人的精神世界从悲惨暗淡的历史阴影中超拔出来。
粉墨是梦II 豆瓣
姜克美
/
邓建栋
发布日期 2008年12月25日
出版发行:
瑞鸣音乐
《粉墨是梦》续集再度光芒四射
十剧种名段变身乐曲完美呈现
中华民乐水乳交融西洋管弦
姜克美 赵家珍 常静 张顺翔
华乐名家才情洋溢倾心献演
国交爱乐廿四国手无瑕演绎
亚洲顶级录音师李小沛精湛录制
德国全程后期制作
瑞鸣音乐又一力作
演奏∕姜克美(板胡.马骨胡.二弦)、邓建栋(二胡)、张顺翔(京胡)、赵家珍(古琴)、杜聪(笛.箫.尺八)、王佳(中阮.柳琴)、常静(古筝)、周东潮(唢呐)、兰维薇(琵琶)、戴亚(笛.箫)、李聪农(中国打击乐)、刘蔓(大提琴)、柳启平(管钟)、李晶晶(马林巴.木琴.铝板琴)、中国交响乐团及中国爱乐乐团黄立杰等24位演奏家(弦乐)
《粉墨是梦Ⅱ》以现代中西乐器协奏的表现形式,以中国各地方古典戏曲剧种音乐为素材,演绎昆曲、京剧、秦腔、花鼓戏、粤剧等音乐主题,曲调幽雅精致,节奏鲜活有趣,音乐形象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
录音汲取中西民族音乐精华,编配器乐组合形式多样,音响层次分明,注重突出主奏中国戏曲器乐特色,凝炼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神韵,体现出录音师深厚的人文科学修养。
专辑延续瑞鸣音乐的严谨质量,不敢有些许疏忽。特意选址中央电视台480平米仿真录音棚,动用了数十只顶级话筒及数百万元的录音设备,由亚洲录音大师李小沛精湛录制,完美展现戏曲魅力。德国录音名家老虎鱼及日本JVC首席工程师们全程负责专辑的后期制作及母版制造,不同版本不同韵味,需细细体会,慢慢感受。
2008年12月25日《粉墨是梦Ⅱ》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同步发行。
十剧种名段变身乐曲完美呈现
中华民乐水乳交融西洋管弦
姜克美 赵家珍 常静 张顺翔
华乐名家才情洋溢倾心献演
国交爱乐廿四国手无瑕演绎
亚洲顶级录音师李小沛精湛录制
德国全程后期制作
瑞鸣音乐又一力作
演奏∕姜克美(板胡.马骨胡.二弦)、邓建栋(二胡)、张顺翔(京胡)、赵家珍(古琴)、杜聪(笛.箫.尺八)、王佳(中阮.柳琴)、常静(古筝)、周东潮(唢呐)、兰维薇(琵琶)、戴亚(笛.箫)、李聪农(中国打击乐)、刘蔓(大提琴)、柳启平(管钟)、李晶晶(马林巴.木琴.铝板琴)、中国交响乐团及中国爱乐乐团黄立杰等24位演奏家(弦乐)
《粉墨是梦Ⅱ》以现代中西乐器协奏的表现形式,以中国各地方古典戏曲剧种音乐为素材,演绎昆曲、京剧、秦腔、花鼓戏、粤剧等音乐主题,曲调幽雅精致,节奏鲜活有趣,音乐形象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
录音汲取中西民族音乐精华,编配器乐组合形式多样,音响层次分明,注重突出主奏中国戏曲器乐特色,凝炼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神韵,体现出录音师深厚的人文科学修养。
专辑延续瑞鸣音乐的严谨质量,不敢有些许疏忽。特意选址中央电视台480平米仿真录音棚,动用了数十只顶级话筒及数百万元的录音设备,由亚洲录音大师李小沛精湛录制,完美展现戏曲魅力。德国录音名家老虎鱼及日本JVC首席工程师们全程负责专辑的后期制作及母版制造,不同版本不同韵味,需细细体会,慢慢感受。
2008年12月25日《粉墨是梦Ⅱ》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同步发行。
玻璃岛 豆瓣
8.2 (12 个评分)
作者:
冯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3
亚瑟王传奇是中古欧洲文学的瑰宝,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名剧,至今,各种新潮和通俗的文艺形式的改编再现,如电影、漫画、歌舞剧、木偶戏,仍层出不穷。本书一共讲九个故事,基本涵盖了亚瑟 王传奇的主要人物和神话母题:亚瑟王与“地母”桂尼薇,湖夫人宁薇与“视者”墨林,“骑士之冠”郎士洛与两位伊莲,加文爵士与绿骑士,哀生与金发玉色儿,圣杯与渔王,以及圆桌骑士为维护荣誉而分裂、决死的悲剧。就其运用阐发的西方文学典籍、凯尔特/希腊神话、历史和宗教文献而言,也可视为亚瑟王传奇在中国的第一次系统介绍。作者的主旨,说的其实是我们这个日益全球化、麦当劳化或“黑手党化”的“新新人类”社会,天天面临的虚荣与幻想、污染和腐败:从互联网巫术基因改造,到爱情药酒异端。
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 豆瓣
作者:
田家青
三联书店
2014
- 5
作为文物大家王世襄先生得意且认可的唯一入室弟子,作者从游王世襄先生三十余年,亲炙其深厚学养和大家风范,所记皆为第一手材料,文字流畅易读,京腔韵味浓郁,人物刻画灵动,幽默笔触中浸出深厚情意。书中所载三十年来文博收藏界的风云流散,王世襄夫妇不折不从、雍容达观的处世境界,以及日常生活点滴中所流露之美学趣味和独到见解,都让人印象深刻,回味不已。
如也 豆瓣
8.1 (300 个评分)
陈粒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5年2月2日
出版发行:
Self-Released
陈粒 首张专辑 《如也》
没签公司,没有团队,没有包装,单枪匹马,一个人一把琴,每首单曲网络点击都非常火爆,在各个原创音乐排行榜上也常居榜首。在办了四次场场爆满的民谣专场后,陈粒终于发布了自己的首张专辑 《如也》。
“要挣钱,要养家,要过好日子,当时就那个水平,别人也都那么干,限制太多,给钱太少,社会不开明,市场不成熟,都是理由。但今天谁要听这些理由?大家只看结果,任何理由没有,这就是你干的,你的历史。 ”
点开她的豆瓣小站,最显眼的位置永远留给这段话。
“我以为十个听歌的人里面,只有一个人会去看现场。” 陈粒这样对大家说。可事实:第一次办专场:广州站,320人,长沙站350人,武汉站,505人......在即将进行的首专巡演中,前几站的预售票也是出票两小时就售罄,成都站甚至还没发布开售的消息就在两小时内售罄。这对于一个进军民谣不到一年的歌手来说算是相当令人吃惊的好成绩了。
却从没有任何所谓的“偶像包袱”,常和微博上的乐迷欢乐互动,演出空隙里时不时来一段儿“单口相声”,给乐迷签名直接签“老公”二字,时而自黑时而自恋。这一切平易近人的举动,也都让广大乐迷对陈粒好感倍增。
陈粒已发布的单曲,几乎是首首好评。《奇妙能力歌》,诗。《祝星》以爱人的名字命名,直接又美好;《历历万乡》充满江湖气息,大气不失细腻;《性空山》作词绝美,陈粒的独特嗓音更把这首好词演绎得毫无缺憾;《走马》更是简陋的demo版就潦倒了一大片文艺女青年,当然也有直男。
首张专辑《如也》除了录入六首备受好评的已发布单曲之外,陈粒也为乐迷们带来了九首全新单曲,数量质量都堪称良心,却也是水到渠成。九首新歌,仍然一如既往地有她独特的风格,既有对自由的追逐,也有对恋人的渴慕。
2015年3月起,她将带着这张《如也》进行全国大范围的巡演,当她路过你的城市,不妨走进livehouse,听一听这个传说中现场比录音更棒的声音。
实体专辑的设计也跳出常规,值得珍藏。陈粒在微博上承诺,到了演出现场,见专辑就签,追着你给你签。
想被追逐的请前往
没签公司,没有团队,没有包装,单枪匹马,一个人一把琴,每首单曲网络点击都非常火爆,在各个原创音乐排行榜上也常居榜首。在办了四次场场爆满的民谣专场后,陈粒终于发布了自己的首张专辑 《如也》。
“要挣钱,要养家,要过好日子,当时就那个水平,别人也都那么干,限制太多,给钱太少,社会不开明,市场不成熟,都是理由。但今天谁要听这些理由?大家只看结果,任何理由没有,这就是你干的,你的历史。 ”
点开她的豆瓣小站,最显眼的位置永远留给这段话。
“我以为十个听歌的人里面,只有一个人会去看现场。” 陈粒这样对大家说。可事实:第一次办专场:广州站,320人,长沙站350人,武汉站,505人......在即将进行的首专巡演中,前几站的预售票也是出票两小时就售罄,成都站甚至还没发布开售的消息就在两小时内售罄。这对于一个进军民谣不到一年的歌手来说算是相当令人吃惊的好成绩了。
却从没有任何所谓的“偶像包袱”,常和微博上的乐迷欢乐互动,演出空隙里时不时来一段儿“单口相声”,给乐迷签名直接签“老公”二字,时而自黑时而自恋。这一切平易近人的举动,也都让广大乐迷对陈粒好感倍增。
陈粒已发布的单曲,几乎是首首好评。《奇妙能力歌》,诗。《祝星》以爱人的名字命名,直接又美好;《历历万乡》充满江湖气息,大气不失细腻;《性空山》作词绝美,陈粒的独特嗓音更把这首好词演绎得毫无缺憾;《走马》更是简陋的demo版就潦倒了一大片文艺女青年,当然也有直男。
首张专辑《如也》除了录入六首备受好评的已发布单曲之外,陈粒也为乐迷们带来了九首全新单曲,数量质量都堪称良心,却也是水到渠成。九首新歌,仍然一如既往地有她独特的风格,既有对自由的追逐,也有对恋人的渴慕。
2015年3月起,她将带着这张《如也》进行全国大范围的巡演,当她路过你的城市,不妨走进livehouse,听一听这个传说中现场比录音更棒的声音。
实体专辑的设计也跳出常规,值得珍藏。陈粒在微博上承诺,到了演出现场,见专辑就签,追着你给你签。
想被追逐的请前往
相見恨晚 豆瓣
9.4 (277 个评分)
腰乐队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4年7月24日
出版发行:
局部娛樂
歌曲的全部试听在此:
购碟请至:
我們有幸存活的時空早已精彩過頭,我們心情經常不好;以至於我們還有興致來完成這一張甜膩黑暗的唱片;紹昆很有本事。在去年,在录音棚里的很多凌晨,只要用餘光掃到他黑着臉靠在沙發上玩手機……我就知 道,這一遍,又唱壞掉……就這樣,從雀躍的夾腳拖錄到焦慮的取暖器;2014年做成母帶 那一天,紹昆生日,李泰祥先生離世。
它在冗長工期裏反復的考慮、刪改;已經不能以數計;好比搓揉,如果它是張紙,恐怕早已成了棉絮。
結局總算對得起封面裏不好意思的英文句……當然,它在我心裏,可不止這點意思。
因為唱片出來,“腰”就到站,
所以一直拖著,想和你們多玩玩。
如果這是一場磨人的愛情……
那麼現在就要分手。
“他們已謝幕,你們接著演”。
聽過又還喜歡,讚美不要留情。
购碟请至:
我們有幸存活的時空早已精彩過頭,我們心情經常不好;以至於我們還有興致來完成這一張甜膩黑暗的唱片;紹昆很有本事。在去年,在录音棚里的很多凌晨,只要用餘光掃到他黑着臉靠在沙發上玩手機……我就知 道,這一遍,又唱壞掉……就這樣,從雀躍的夾腳拖錄到焦慮的取暖器;2014年做成母帶 那一天,紹昆生日,李泰祥先生離世。
它在冗長工期裏反復的考慮、刪改;已經不能以數計;好比搓揉,如果它是張紙,恐怕早已成了棉絮。
結局總算對得起封面裏不好意思的英文句……當然,它在我心裏,可不止這點意思。
因為唱片出來,“腰”就到站,
所以一直拖著,想和你們多玩玩。
如果這是一場磨人的愛情……
那麼現在就要分手。
“他們已謝幕,你們接著演”。
聽過又還喜歡,讚美不要留情。
墨迹 豆瓣
有2013年1月第40次印本
6.4 (5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曾子墨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
- 2
曾子墨的自传《墨迹——留在生命和记忆中》一书,清晰地回溯了她在华尔街从事投资银行的巨大成功,进入全球顶级企业并被认定:“不惜代价,一定要雇用”、“因为子墨,我们乐于接受中国女孩。”书中幽默地展现着一个中国女孩的智慧和努力,参与完成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交易,操盘新浪上市。在金融事业的巅峰之时,曾子墨毅然放弃令无数人羡慕的高薪工作,加入了自己一无所知的电视媒体行业,几年后,曾子墨在凤凰卫视独树一帜,她的感悟深刻而令人震撼。
该书为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曾子墨的自传,首次见证了曾子墨从北京市优秀学生到留学美国名校、从美国华尔街到凤凰卫视的经历,让人清楚地感受到一个女孩脚踏实地与自己的理想接轨的奋斗轨迹。
另外,书中还收录了自己以及同事的趣事、新浪上市的幕后故事以及新浪高管的生活趣闻等。
该书为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曾子墨的自传,首次见证了曾子墨从北京市优秀学生到留学美国名校、从美国华尔街到凤凰卫视的经历,让人清楚地感受到一个女孩脚踏实地与自己的理想接轨的奋斗轨迹。
另外,书中还收录了自己以及同事的趣事、新浪上市的幕后故事以及新浪高管的生活趣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