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传奇字体 (2007) 豆瓣 TMDB
Helvetica
8.4 (89 个评分) 导演: 加利·哈斯特维特 演员: Michael Bierut / Neville Brody
其它标题: Helvetica / 海维提卡
由独立制片人导演Gary Hustwit执导拍摄的纪录片《传奇字体》,讲述了Helvetica字体从起源诞生到它的特性和影响力,影片访谈了不同时期的老中青三代设计师,畅谈这款简洁、直接、醒目的传奇字体背后的故事。
1957年,新字体Helvetica由麦克斯·米耶丁格和爱德华德·霍夫曼在瑞士Münchenstein的哈斯铸造所作为排版铅字制作。新的工业化时代正在来临,这种容易辨识和阅读的字体形式更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很快风靡世界。2007年,Helvetica字体诞生满五十周年。Helvetica字体已然存在于我们随处可见的任何一处角落,几乎成为了工业文明和机械化的象征。
2024年10月17日 看过
感觉Helvetica有一个好的设计师的素质,就是“克制自己本身的表达”。不同设计师跳出来说不同意见还是很好的,不是一边倒。不过把字体跟战争联系在一起是个什么鬼啊,有种脑子不清爽还硬要表达的感觉。攻击字体干啥,攻击现实生活中有权力但又做出蠢决策的人嘛。原来再怎么像一阵清风吹拂过业界的设计,用的人多了总会变成烂大街/陈腐/官僚化,让俺暗搓搓地怀疑有些经典的设计是不是只是引用/抄袭的成本太高。
以前上街从来不注意字体的,纪录片里用很多空镜头呈现了字体在不同的环境下的应用。看的时候,我发现,好像字幕就是Helvetica嘛——印证了我一个小认识,太多事物,没有意识/观察到,它们对我就是不存在的啊。
字体 漂在加拿大 纪录片 英国 设计
我有一片星空 豆瓣
作者: (英)马丁·贝利 译者: 徐辛未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3
1889年5月8日~1890年5月16日,在弟弟提奥的资助下,凡·高入住圣保罗精神病院。其间,在精神、健康和经济的困顿中,他创作出了《星空》《麦田》《橄榄树》《盛开的杏花》等一系列杰出的作品。本书即从这样一个视角去认识凡·高以及他在精神病院创作的这些名画。马丁·贝利实地走访圣保罗精神病院及普罗旺斯圣雷米小镇,查阅市政档案、病院档案,采访当地相关人士,结合书信等资料,细腻而深入地还原了凡·高在精神病院一年多的生活细节和创作环境,揭开了凡·高这一段人生的神秘面纱。
2024年9月1日 已读
这里面收录了好些我以前没见过的画。有时候,我看他画的天空像在看河流,而看河流像在看天空。
这本书对梵高在精神病院的一年多时光考究得很细致。作者花了很多功夫,尽力复原当年梵高眼中的景色,脑中的思绪,具体到相关画作参照的是哪棵树,哪条路,哪位模特,哪座山头哪个教堂和哪片房屋。我读到这一百多年来游人如织,竞相走他曾经走过的路看他看过的风景参观他可能住过的病房,连油画画作上扫描出来了一只当时野外的蚂蚱都是令人惊奇的大新闻。可是当年他住进医院的时候呢,被自己的病痛和同住其他精神病人的折磨全部时间里,他亲爱的弟弟和弟媳,全家人,好像也没有一个人来看过他。
很难不感慨多少身前的孤独,和身后的热闹啊。
RichmondLib 传记 历史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最初的爱,最后的故事 豆瓣
Everything in Its Place: First Loves and Last Tales
7.8 (13 个评分) 作者: [英] 奥利弗·萨克斯 译者: 肖晓 / 周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7
【编辑推荐】
♣ 医学界的桂冠诗人,科普写作的莎士比亚,奥利弗·萨克斯医生最后的遗作与漫长的告别:
广袤浪漫如宇宙或大脑,美丽幽深如记忆与神经,一部写给“好奇症患者”的万物奇谈,致敬人类大脑与科学之美的最后情书;
数十家欧美一线媒体重磅推荐,著名导演韦拉斯哈古的挚爱之书 。
♣ 介于文学与科学之间的书写,浪漫而严谨,温柔且坚定,萨克斯医生展现出他身兼科学家、说书人与诗人的神奇魅力:
作为脑科学界最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奥利弗·萨克斯的作品一直难以归类,本书则尤其丰富而复杂,闪耀着万花筒般的好奇之思。
它是萨克斯医生最后的声音,通过它,我们既可观望到他遥远的童年与原点,也可透过科学家的苍老之眼,凝视无限宇宙与有限肉身。
♣ 从乌贼到蕨类植物,从躁郁症到脑中之旅,从地外生命到神经学漫游,从“最初的爱”到“最后的故事”:
“最初的爱”是献给乌贼与其他头足纲动物的诗篇,饱含着少年趣味与科学浪漫,将读者带回“成为科学家”这一漫长旅程最初的起点;“最后的故事”则是对科学与人世的爱之告白,在饱含尊严的动人讲述中,向世界缓缓道别。
♣ 躁郁症、阿尔茨海默病、图雷特综合征、库鲁病……千奇百怪又触动人心的真实病例,集结作者临床生涯的精彩故事:
在局部麻醉状态下接受开颅手术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幻觉?我们的大脑原来是不会痛的?将一个人从僵死状态唤醒,竟会要了他的性命?车祸中的幸存者,为何反而深受自杀冲动的困扰?
每一个怪奇病例背后,都有着独特个体与艰难的灵魂。集诗人与医生于一身的萨克斯就如同《神曲》中的维吉尔,带领着读者在人类的认知与记忆,在大脑的沟回与起伏间浪漫游走。
♣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博士生导师 × 神经科学主治医生,两位优秀科学青年联袂翻译,精准把握从理论到临床的专业知识背景;单向文学节年度设计奖得主、新锐设计师山川担纲装帧设计:
120*200细长开本,优美便携,趣味盎然。
————————
【内容简介】
“科学远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冷淡和抽象,而是伴随着激情、渴望和浪漫。”
作为脑科学界最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奥利弗·萨克斯一直以其极富人文色彩的医学故事写作而享誉全球,他记录下病态背后的一系列奇异大脑与独立个体,被誉为“医学界的一千零一夜”。
但不同于过往作品,本书是萨克斯在临终前回望人生,写给青春与记忆、身体与疾病、大脑与科学的最后一封情书。他写到了自己从小对博物馆、图书馆的喜爱,对乌贼、蕨类植物的痴迷;同时以一贯细腻、精确和极富人文关怀的笔触,讲述了阿尔茨海默病、图雷特综合征、躁郁症等疾病的动人病例;并在大限将至之际,对纸书阅读、电子产品迷恋症、摄影技术乃至外星生命都做了精彩的思考。
他在博物、艺术、脑科学、神经医学、生物与化学、心智与认知等众多议题之间自如游弋,如同一个孩童在溪水间轻盈跳跃,将我们带回萨克斯医生“最初的爱”,回到科学的童心与原点。同时,它也召唤出萨克斯医生最后的声音,通过科学家的苍老之眼,重新观看我们身边的世界、广袤的宇宙与生命的迷人之处。可以说,这本书就是萨克斯医生最后的生命附言。
————————
【媒体推荐】
♠对我来说,这本书与电影紧密相关。它写到了大脑、认知和记忆。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泰国著名导演)
♠生命从奥利弗·萨克斯的所有著作中喷涌而出。他曾经是、也将一直是一位杰出的奇人。在他的作品中,很难找到一个无聊的段落、一个沉闷的句子。
——《纽约时报书评》
♠在这部此前从未出版过的动人文集中,已故神经学家、知名作家奥利弗·萨克斯就他的医学生涯、青春岁月、心理健康领域等话题进行了思考……在探索艰深的主题时,萨克斯温柔、沉思的口吻是一剂良药,但书里也有不少轻松的时刻……对“慢性好奇症患者”来说,阅读这本最后的集子是种莫大的享受。
——《出版人周刊》
♠神经学家奥利弗·萨克斯的这部遗作进一步巩固了他在科学作家圣殿中的地位……他灵动的文字如显微镜一般——放大的镜头下是他个人生命中的细微场景,镜头后退又能将生活与科学囊括为一体。
——《科学家》杂志
♠充满魔法……这本书展现了神经学家萨克斯无穷无尽的好奇心。
——《人物》杂志
♠极其感人——书中不乏萨克斯一贯的能量和好奇,但也有他脆弱、敏感的一面……如萨克斯所言,他曾是个“满怀真与美”的普通男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萨克斯仍是那个始终如一的男孩,以永无止境的惊奇和急切,不仅与科学,还与科学史、塑造科学史的先辈进行互动……
我们不禁感到,面对未来,我们最好的机遇,就是人群中还有其他如萨克斯这般出类拔萃、充满激情、思想开明之人。
——《纽约书评》
♠如果你还不熟悉奥利弗·萨克斯,阅读这本书就是与他结识的绝佳方式……他是一位充满人文关怀的作者,拥有让人肃然起敬的力量,也能让读者睁眼见证地球上最微小、最被人遗忘的生命之美。
最重要的是,他能以高超的写作技艺让非专业领域的读者潜入神经科学之中。他满怀永不停歇的质疑和困惑书写着人类复杂的存在现状。他的写作文辞优美,发人深省。
——《纽约图书杂志》
♠萨克斯以这部最后的集子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文字遗产……“科学写作的莎士比亚”这个称号也许名副其实,但萨克斯拒绝与过去时代或者当代的写作者相比较。值得读者欣慰的是,或许癌症能夺去他的肉身,他的声音将永远回响。“
——《科学家》杂志
2024年7月18日 已读
没想到老爷子已经去世快十年了。知道读的是遗作,总不免是带着伤感的。作者所有的观察,设想,思考……都会在这本书里画上句号。躁郁症的一篇读得我心有戚戚,“我们所处的正常状态是一个多么狭小的山脊,而躁狂和抑郁的深渊在两侧张着血盆大口等我们坠落。”
说句题外话,读这类书常常让我觉得人真的是个spectrum。有的人要靠吃药,治疗药物或是毒品,来找到“自我”,而另一边,有的人,觉得摄入咖啡或是酒精都是对自我的损害和扭曲。这个对于自我的认知差别,多有意思。
VancouverLib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神经科学 科普
迟到大王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英)约翰·柏林罕 译者: 党英台 明天出版社 2010 - 2
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每天都迟到,因为他在上学的路上总是遇到奇怪的事情:遇到鳄鱼咬他的书包,狮子咬破他的裤子,小河里的巨浪将他冲走……老师却认为他在说谎,气得暴跳如雷!罚他写几百遍的“我不可以说有xxx的谎,也不可以xxx”。直到有一天,老师自己也遭遇到不可思议的事……
2024年6月17日 已读
狗把作业吃啦!回想起来,作为家长应该反对老师让小孩抄几百遍同样的东西。体罚没有意义。轻则浪费时间,重则造成小朋友的逆反心理。切记切记。
儿童 漂在加拿大 绘本 英国
荒野之歌 豆瓣
The Masters of Nature Photography: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9.5 (32 个评分) 作者: [英] 罗莎蒙德·基德曼·考克斯 译者: 钱卫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7
本书呈现的是野生生物摄影中的顶尖之作,它们来自十位自然摄影大师。每位摄影师都曾赢得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的冠军。迄今为止,这项比赛已经举办了52届,目的是“为了鼓励野生生物摄影师们的工作,加强野生生物摄 影的声望”以及“希望通过让大众的人群关心动物,关心自然保护这个重要的话题,最终使这些奖项能够惠及动物本身”。
从吉姆·勃兰登伯格(Jim Brandenburg)和樊尚·米尼耶(Vincent Munier)令人回味的艺术,到大卫·杜比莱(David Doubilet)和保罗·尼克伦(PaulNicklen)的开创性的水下摄影,这些影响深远的艺术家向读者展示观看自然的多种方式。你会惊讶于帕尔·赫尔曼森(Pål Hermansen)对光线和阴影的神奇运用、弗兰斯·兰廷(Frans Lanting)创新的“亲密视角”、阿努普·沙阿(Anup Shah)的近距离肖像作品、迈克尔·“尼克”·尼科尔斯(Michael ‘Nick’ Nichols)充满力量的视觉宣言、托马斯·D.曼格尔森(Thomas D Mangelsen)广阔的荒野景观,以及克里斯蒂安·齐格勒(Christian Ziegler)捕捉到的鲜为人知的野生生物行为。
本书每一章都展示一位自然摄影大师的十张代表作,配有文字讲述他的拍摄手法、灵感来源和拍摄目的。摄影师撰写的图片说明阐释这些照片对摄影师的重要意义,揭露作品背后的故事。
2024年6月11日 已读
真美啊。无数细节,有的照片让人感到惊奇,有的照片会带给人扑面而来的感动,有的居然还很好笑。我爱那些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下的照片。
说句伤感又难听的,看着看着很难不生出希望先灭亡的是人类。
摄影 漂在加拿大 生物 自然 英国
朱家故事 豆瓣
Piggybook
9.1 (9 个评分) 作者: (英)安东尼·布朗 文/图 译者: 柯倩华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9 - 1
朱家的生活看起来不错,房、车、花园,一应俱全;爸爸和兄弟两个被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然而这一天晚上,任劳任怨、辛勤顾家的妈妈突然不见了。一纸留言:“你们是猪”表明了妈妈对朱家父子的不满和失望。没有妈妈的朱家乱套了!
看过本书,我们发现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似乎并不只是中国的传统家庭伦理,妈妈操持家中一切杂物的现象放之四海而皆有;因此而起的争执之声久宣不止,安东尼·布朗却以其特有的幽默方式,轻松的引导大家对于如何处理家庭琐事的分工与分担,进行了又一次的思考。同时,故事中,两个小男孩的转变也再一次提醒我们,家庭生活中,妈妈带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爱和照顾,然而对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行为起决定性影响的往往是爸爸。故事里对这一问题的阐释,沿袭了安东尼·布朗作品中一贯的超现实手法,但这部着重于描写家庭亲情伦理的作品,将超现实的想象与现实的场景结合得格外巧妙入扣,画面中处处隐藏的伏笔,轻巧地与看似不动声色的文字基调相互映衬,当读者一一发现其中妙处的时候,早已忍俊不禁了。
笃笃笃 豆瓣
PECK PECK PECK
作者: [英]露西·卡曾斯 译者: 徐德荣 / 赵一凡 2016 - 6
一只小小啄木鸟,在爸爸的带领下,开始学习啄树洞。
先抓牢站稳,然后就笃,笃,笃,笃,啄那树干!
它还啄了帽子,啄了垫子,啄了网球拍,啄了香皂,啄了水槽,还在小便池上留下一个窝……
它一啄就停不下来了,笃笃笃……
啄木鸟宝宝学啄洞,机灵又呆萌的小啄木鸟很快掌握了“笃笃笃”的技巧,不满足于只是啄树干,跟打怪升级一样,一个接一个地进阶到更“复杂和高深”的目标。这本洞洞书最大程度上契合了学龄前孩子的探寻和求知欲。
2024年5月28日 已读
很喜欢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出人意料。
如果把小啄木鸟想成小朋友,一通啄洞之后发现没有一个啄在树上,作为成年人读者的我还以为啄木鸟爸爸会崩溃……然而并没有,书的最后是爸爸说,“太棒了,宝贝睡觉去吧,爸爸爱你”。
真好,又是被绘本和爱打动的一天。
儿童 动物 漂在加拿大 绘本 英国
动物园 豆瓣
Zoo
9.0 (6 个评分) 作者: (英)安东尼·布朗 文/图 译者: 柯倩华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0
上个星期天,我们全家去动物园。我和弟弟兴奋极了。
但是马路上车子太多了,我们在车里像坐了几世纪那么久。
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爸爸却非要跟售票员吵架不可。他一直说哈利只有四岁,应该买半票。(事实上,他已经五岁半了。)
“根本是强盗抢钱!”爸爸咬牙切齿的骂道。
有时候,他真的让人觉得很丢脸。
我们没有动物园的导览图,所以就随便逛。我和弟弟想看大猩猩和猴子,不过我们得先看到很多无趣的动物才行。
大野狼 豆瓣
WOLVES
作者: (英)埃米莉·格雷维特 文/图 译者: 柯倩华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0 - 3
一只兔子在图书馆里借了一本关于大野狼的书,他专注地读啊读啊,直到……兔子究竟有没有被大野狼吃掉?所有图画只是兔子在阅读时的想象?还是另有内情?兔子家门口那堆无人理会的信件,是因为兔子已经被吃掉了?还是因为他实在太爱那本书,带着它远走高飞了呢?书中各式巧妙的线索,让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不断在现实与虚拟中穿梭;设计精美的借书卡和图书馆的信件,也为这本书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埃米莉•格雷维特的这本《大野狼》,绝对能让你回味无穷。
克拉克森的农场 第三季 (2024) TMDB 豆瓣 Bangumi
Clarkson's Farm Season 3 所属 : 克拉克森的农场
8.9 (137 个评分) 导演: 凯特·林奇·罗宾森 演员: 杰里米·克拉克森 / 凯勒布·库珀
在第二季圆满收官后,我们回到迪丽斯库阿特农场,却发现一切都乱作一团。议会强制关闭了餐厅,天气又毁了庄稼。杰里米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收入来源,于是他开始涉足养猪、山羊袭击和蘑菇山的世界。与此同时,晋升为农场经理的卡莱布面临着一位讨厌的对手。这是迄今最有趣且最令人心碎的一季。
2024年5月15日 看过
笑得不行。小猪猪怎么那么可爱!我们一边看一边发出疯狂的叫声哈哈。
也有悲伤。所以农业是一种生活方式,说得真好。农民真难啊,希望多提醒自己要珍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withCYTang 农业 漂在加拿大 纪录片 英国
This is London 豆瓣
作者: Miroslav Sasek Universe Publishing Inc.,U.S. 2004 - 6
With the same wit and perception that distinguished his charming books on Paris, New York, and San Francisco, M Sasek presents stylish, elegant London in This is London , first published in 1959 and now updated for the 21st century. Here this beloved illustrator shares his impressions of London with its beautiful buildings, historic monuments, bridges, parks, shops and Piccadilly Circus, black cabs, Horse Guards, and famed Underground. Sasek has cast his loving eye on London and the result are colorful, sophisticated pictures of one of the most exciting cities in the world, paired with a lively text that keeps a playful sense of fun while taking the reader to the highlights of one of the world’s great capitals.
This is London is a facsimile editions of Sasek’s original title. His brilliant, vibrant illustrations have been meticulously preserved and remain true to his vision. With the passing of time facts have been updated where applicable in the back of the book. The result is a treasure with an elegant, classic look and delightful narrative that will charm both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many of whom will remember the same book from their own childhood.
2024年3月10日 已读
这里画的巴士好可爱呀!看完谁不想去大伦敦转一转!
这书还顺道解答了我的一个疑问哈哈。我在加拿大的街上看到有车的牌照边上挂了红色L,有的挂了绿色的N,非常显眼。我知道N是新手司机的意思,但是一直不知L的意思,也总是忘记去查,碰上了就瞎猜猜是不是司机是左撇子的意思。
结果这本五十年代出版的书里,画着英国的大街上,小车车上红色的L表示司机是初学者,原来如此!有种我扔出去的疑问,无意在这本书里捡到了的感觉。
RichmondLib 图书馆 捷克 漂在加拿大 绘本
Entangled Life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Merlin Sheldrake Random House 2020 - 5
When we think of fungi, we likely think of mushrooms. But mushrooms are only fruiting bodies, analogous to apples on a tree. Most fungi live out of sight, yet make up a massively diverse kingdom of organisms that supports and sustains nearly all living systems. Fungi provide a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planet on which we live, and the ways we think, feel, and behave.
In Entangled Life, the brilliant young biologist Merlin Sheldrake shows us the world from a fungal point of view, providing an exhilarating change of perspective. Sheldrake’s vivid exploration takes us from yeast to psychedelics, to the fungi that range for miles underground and are the largest organisms on the planet, to those that link plants together in complex networks known as the “Wood Wide Web,” to those that infiltrate and manipulate insect bodies with devastating precision.
Fungi throw our concepts of individuality and even intelligence into question. They are metabolic masters, earth makers, and key players in most of life’s processes. They can change our minds, heal our bodies, and even help us remediate environmental disaster. By examining fungi on their own terms, Sheldrake reveals how these extraordinary organisms—and our relationships with them—are chang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life works.
2024年2月28日 已读
留神回来发现作者的姓长的也像是一种蘑菇哈哈,是不是缘分!
蘑菇好可爱哦,方方面面都可爱,霉菌(如果不在自己家里出现的话)也很有趣!它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化“腐朽”为神奇啊。
从此以后我看见两棵靠近的大树,脑子里就会浮现出,它们在人类看不见的地下,依靠菌丝“手拉手”,传情达意。树木也有树木的(真菌)网络一线牵呀!
Libby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真菌 科普
鸟类 豆瓣
中信出版集团
2024年2月5日 已读
早知DK作为百科全书有名,今天一翻果然。高清大图,给俺们外行人士和小朋友们简明扼要科普了鸟巢鸟蛋鸟爪鸟喙翅膀,还有鸟的沟通鸟的捕食鸟的迁徙鸟的感官。
里面有张鸟的骨骼图,说来惭愧,我就拿它给厨房新手物理大哥科普如何用剪刀解剖一只鸡(也是鸟嘛)。哪里是龙骨,就是可以剪出来两大块鸡胸肉的地方,哪里是锁骨,就是鸡身上那个V型的,用剪刀剪不动的骨头……挺有用的,感觉他的眼睛学会了。
RichmondLib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百科 科普
Slow Horses (流人 第三季) (2023) 豆瓣 TMDB Eggplant.place
Slow Horses Season 3 所属 : Slow Horses
8.5 (193 个评分) 导演: 索尔·梅茨斯坦 演员: 加里·奥德曼 / 杰克·劳登
Apple TV+续订《流人》第三、四季,第三季改编原著系列中的第三本《Real Tigers》。
当Jackson Lamb手下的一员被绑架后,这群废柴间谍合作阻止一名擅自行动的流氓特工。
2023年12月31日 看过
2023最后一剧。
过瘾。揍人也过瘾,骂人也过瘾。 Lamb老爹的间谍水平无人能敌,不过还远远比不上他的毒舌水平哈哈。 River感觉像是个到处安抚人的大狗狗……
withCYTang 悬疑 漂在加拿大 电视剧 英国
不眠 第二季 (2023) 豆瓣
Vigil Season 2 所属 : 不眠
8.0 (32 个评分) 导演: 安迪·德爱蒙伊 演员: 苏兰·琼斯 / 露丝·莱斯利
在苏格兰一处军事设施发生多起不明原因的死亡事件后,Amy Silva(苏兰·琼斯 Suranne Jones 饰)和Kirsten Longacre(露丝·莱斯利 Rose Leslie 饰)被指派去查明真相。两人进入了英国空军充满敌意又封闭的世界中,她们必须面对致命的明日战争,同时为自己的未来而战。
We're Going on a Bear Hunt 豆瓣
作者: Michael Rosen Little Simon 1997 - 10
The bestselling picture book We're Going on a Bear Hunt is now available as a board book. Sure to win new fans among the very youngest readers, this tale of a brave family's joyous romp through sweeping landscapes is the perfect addition to this classic board book series. Full color.
去他*的世界 第二季 (2019) 豆瓣 TMDB
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 Season 2 所属 : 去他*的世界
8.8 (777 个评分) 导演: 戴斯特尼·埃卡拉加 / 露西·福布斯 演员: 杰西卡·巴登 / 埃里克斯·劳瑟
阿莉莎(杰西卡·巴登饰,《龙虾》)仍在应对第一季中各种事件带来的影响。第二季中添加了新人物邦妮,由荣获英国独立电影奖 (BIFA) 的娜奥米·阿基(《麦克白夫人》和即将上映的《星球大战 9:天行者崛起》)饰演。邦妮是一个有着复杂过往的局外人,并与阿莉莎有着神秘的联系。
2023年11月15日 看过
怎么就跟别人结婚了呢(虽然立刻就逃了😓)。邦尼那一段,看得我对自诩聪明性感的哲学男教授咬牙切齿。是啊,学识和智力似乎让一个男人更性感,但是反过来不仅对于女性不是这个境遇,男人还利用这个优势让一些女学生以为是爱,真恶心。
漂在加拿大 爱情 电视剧 英国 青春
去他*的世界 第一季 (2017) 豆瓣 TMDB
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 Season 1 所属 : 去他*的世界
8.8 (1123 个评分) 导演: 乔纳森·恩特威斯尔 / 露西·彻尼亚克 演员: 杰西卡·巴登 / 埃里克斯·劳瑟
 17岁的James确信自己是名精神变态者,他冷血无情喜爱杀生,原本计划杀掉接近他的叛逆少女Alyssa,但两人的合拍让他决定推迟杀人计划,跟她一起离家出走开始公路旅行……
2023年11月15日 看过
有点像我在日本电影里感受到的,变态纯情。两位演员厉害啊,我以为他们才是高中生,没想到一个22一个25,完全看不出来。
withcytang 漂在加拿大 爱情 电视剧 英国
鸟!鸟!鸟!谁长翅膀和羽毛 豆瓣
The Word Bird
作者: 【英】尼古拉·戴维斯 著 / 【英】阿比·卡梅伦 绘 译者: 孙莉 天地出版社
小小的鸟儿飞来飞去,大大的鸟儿踱来踱去,有的能在天上飞,有的却在水上漂,有的有长嘴,有的有利爪,有的遨游在林间枝头,有的却喜欢在大海上搏击风浪——它们是如此的不同,却都可以叫做——鸟。
百种鸟类形态,各色鸟族生存习性,不同鸟类特色精准细节展示,送给喜欢鸟儿的孩子很棒的礼物。
★大量丰富、精准、生动的鸟类形象,百种鸟类大全。
★中英双语,和谐押韵朗朗上口的鸟类认知童谣,带孩子领会中英双语语言美,韵律美。
★细腻、美丽而富有古典韵味英伦风格的图画,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画面精致,色彩鲜艳,主要以插图为主配上文字阐述,很适合幼儿的阅读特点。
★独属于孩子的鸟类认知启蒙笔记,培养孩子对身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跑步穿过阴云密布 豆瓣
Outrunning the Demons: Lives Transformed through Running
作者: [英]菲尔·休伊特 译者: 陈晓珊 / 方嘉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3 - 3
★34个感人至深的真实跑步故事,带你感受这项简单运动驱散内心阴霾的力量。
★感到焦虑、抑郁、生活陷入了困境?不妨试试迈开双腿,跑起来吧。
★不管是在公园里简单地跑1公里,还是跑5公里、10公里、一场马拉松,乃至100公里的超级越野跑,都可能会感受到强大的精神力量,将内心阴霾一荡而空。
★本书作者菲尔·休伊特是资深跑者,出版过两本跑步畅销书,曾跑过34场马拉松比赛,赛道遍布全球。休伊特曾遭遇持刀袭击,身心遭受重创,他依靠跑步恢复健康,重新站到自己热爱的马拉松赛场上。
★本书附录《跑步颠覆力量背后的科学》深入阐述了跑步对精神健康有疗愈作用的科学依据,以此鼓励大家加入跑步运动中去。
★跑步不仅可以燃烧脂肪,还可以“炼净生命中的杂质”,是最纯粹的心灵隧道。
★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人们如何依靠跑步,从身心创伤、丧亲、成瘾、抑郁和焦虑等等深渊中走出:
▶特蕾莎·贾莫纳,她的消防员丈夫在“911”袭击事件中身亡,她遭受巨大精神创伤,还独自带着4个年幼的女儿,她靠跑步成功地应对生活挑战。
▶查理·恩格尔,曾深陷毒瘾与酒瘾,依靠跑步摆脱成瘾困扰,成了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丹·基利,曾拼命工作、野心勃勃,却极度缺少睡眠、精神亢奋,陷入失常状态。他通过跑步平息自己,靠罗马到伦敦的2000多公里回家路重获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施耐德双胞胎兄弟亚历克斯和杰米从小患有自闭症,妈妈萝宾帮他们找到了人生赛道:跑步,而亚历克斯也成长为专业竞技性跑者。
▶汉妮·奥尔斯顿,曾深陷抑郁症、厌食症泥潭,靠跑步重获新生,并成为世界级定向越野冠军。
▶布林·菲利普斯,因所乘飞机几秒内坠落1万米的事故,遭受严重精神创伤,一度不敢乘坐任何交通工具,而跑步这种需要“两只脚作为交通工具”的运动,帮他修复内心,重获勇气。
……书中30多位跑者的经历告诉你,当你跑步的时候,你会成为自己的绝对榜样。
“跑步有一种魔力。
跑过一段距离后,它就超越了身体。
再跑远些,它就会超越思想。
再跑远些,你面前显露无遗的,就是灵魂了。”
——克里斯汀·阿姆斯特朗(Kristin Armstrong)
【内容简介】
作为一种运动,跑步可以保持身体健康,给人带来奇妙的身体状态。同样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把我们从可怕的精神状态中带回来。对于遭受创伤、感到抑郁、患上某些身体或精神疾病,导致生活陷入危机乃至崩溃的人来 说,跑步很可能是一剂良药,带来重生的希望。
2016年,本书作 者、马拉松跑者菲尔·休伊特在一次可怕的抢劫中被歹徒刺伤,他出现了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休伊特在跑步中发现这项运动能够有效地帮助他康复。这激发了休伊特的兴趣。他采访了另外 34个跑步者,这些人曾遭遇创伤、丧亲、重病、成瘾、抑郁和焦虑等问题,他们通过自己艰苦但畅快的跑步历程,最终获得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疗愈,看到生活的希望,并走出自我封闭的晦暗地带,和其他人以及社会重新建立联系。
在这些动人的故事之外,本书的附录还深入阐述了跑步对精神健康有疗愈作用的科学依据,以此鼓励大家加入跑步运动中去。
【媒体及专家推荐】
作家、文学评论家、跑步爱好者 李敬泽
学者、作家、跑步爱好者 施展
作家 徐则臣
健康专家、专业跑步教练 张展晖
全球超马越野跑者 关雅荻
★诚意推荐★
一本非常棒的书……讲述了引人瞩目的故事。
——BBC广播四台《今日》节目
这是一本关于跑步者的励志故事集。这些跑者经历了难以想象的逆境,找到了方向和决 心,并在内心深处找到了最终的宁静。
——迪恩·卡纳泽斯(Dean Karnazes),超级马拉松跑者、《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这是关于勇气、善良、悲伤和坚毅的书,也是关于创伤后愈合的书。它告诉你,跑步是一种自我发现的方式……见证了人类最好的一面。
——凯特·莫斯(Kate Mosse),畅销书作家
这本精彩的非虚构故事集将读者与跑步的恢复力量联系在一起。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记者和编辑,菲尔引人入胜地报道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跑者,这些跑者的声音提醒我们,尽管人 们会遭遇并忍受苦难,但通过令人振奋的跑步训练,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可以战胜一切。
——休・博纳维尔(Hugh Bonneville),英国著名演员
这本非凡的书,既谦卑又振奋人心,是一首歌颂人类精神和心灵胜利的赞美诗。
——彼得·詹姆斯(Peter James),英国畅销书作家、编剧
我敢说,人人都会因为这些勇敢跑步者的故事感动和兴奋,并被这些故事所鼓舞。菲尔·伊特把这些故事讲述得很精彩。休伊特理解这些跑者面临的挑战,因为他也在奋力逃离自己心中的恶魔。这本书可能会改变你的生活,甚至可能拯救你的生命。
——彼得・洛维西(Peter Lovesey),作家、历史学家
2023年9月13日 已读
感激曾有一段与跑步相伴的日子。希望未来某天有缘找回来。 这一整本书都是受了创伤的人啊。跑步给予人们勇气这点我并不惊讶,不过好些案例提到可以减轻人们因为(精神)疾病而感受到的羞耻,还是让我停下来好好想了想。我觉得我们习惯的教育和宣传里,这一部分(不要以生病为耻)其实是缺失的……
散文 漂在加拿大 英国 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