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
反正竞赛还很长 豆瓣 Goodreads
어차피 레이스는 길다
7.9 (44 个评分) 作者: [韩]罗英石 译者: ATELOO 理想国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10
正当事业巅峰之际,罗英石把自己送到最遥远的地方:冰岛,展开了一趟事前毫无计划的极光探寻之旅。
本书中,身为金牌制作人的罗PD全面回顾了韩国国民综艺《两天一夜》台前幕后的甘苦成长;也回忆了自己进入电视台,从大学到职场,转换身份角色的历程。此外,这也是一份冰岛极地风光旅游行纪。所谓旅行的意义,可能就是离开原地;但借由旅行中视野的切换,或许可以重新看见蒙尘已久的初心,找回生命的热情及工作的能量。
罗PD说了:若要下什么决定,旅行后再做也不迟,反正竞赛还很长!
2019年5月13日 已读
“就是想盖一栋四层楼高的建筑(正确地说,我们是希望从天上掉下一栋四层楼高的建筑)。一楼是酒馆,二楼是台球场,三楼是排练室,四楼则是睡觉的地方。我们可以在一楼喝了酒后到二楼打台球,然后上三楼排戏,最后到四楼躺平睡觉;一辈子演戏,再跟舞台剧圈的人恋爱直到老死,这就是我们的梦想。” 年轻时候我们都有可爱的梦。
待业 旅行 随笔/散文 韩国
在另一个宇宙的1003天 豆瓣
8.5 (22 个评分) 作者: 张春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1
这是一本疗愈的书,更是一本自由的书。
“在另一个宇宙”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抑郁症、在困难中生活有点像在另一个宇宙,有种隔绝之感;二是把抑郁症、困难看做是平行世界,也是一种神奇的情况,用这个角度去看,能够增加我们与困难同行的勇气和韧性。
本书收录了张春全新创作的生活文字,既有与抑郁症的直接交手,也有充满了趣味、美好和勇气的日常。她用细腻风趣和暗中求光的文笔,着墨于生命的平凡和温暖,把每个人都在度过,但未曾表达的生活,化为点点光亮。看似平常,却仿佛活出了另一个宇宙。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你吃下的盐,终于汇成海”展示了日常的生活,有趣味横生的《厦门要饭攻略》,也有跟多比一人一狗挺过困难的经历,快乐苦涩交织;“社恐大王”记录了一个社交恐怖患者,是如何跟孩子玩耍、健身、做演讲甚至办公益活动的,满溢着乐趣和勇气;“一种度过人生艰难的办法”梳理了抑郁症对张春的影响,她如何看待疾病,如何就医、吃药、生活,用强韧的生命力在暗中求光;“回去的路”回忆了童年、少年时的过往,在记忆的河流里,打捞亮晶晶的东西,一点点找回真实的自我;“怎样不咋成功但是也不咋难堪地活着”表达了张春看待生活的独特视角,她的观点有接近本质的智慧,着实启发人。
2019年3月11日 已读
敬佩勇敢和疾病作斗争的人们。虽然我觉得,即使是打心底相信狗狗有独立自由的灵魂的主人,外出遛狗的时候还是应该拴绳子的。
中国 待业 随笔/散文
四个春天 豆瓣
8.2 (80 个评分) 作者: 陆庆屹 南海出版公司 2019 - 1
《四个春天》是陆庆屹首部文字作品,文字质朴动人,摄影温暖治愈。24篇优美散文,展现了一对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多才多艺、幽默达观的老夫妇;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活泼生动的故乡旧人,并记述了他们诙谐且充满生活哲学的小故事;在书页间搭建起西南小城充满烟火气、人情味,同时也饱含诗意的生活景象。
2019年1月27日 已读
真美。文艺生活和爱,融化在每一个瞬间。莫名想起很多年没有想起的,小时候的小事。
中国 待业 随笔/散文
北野武的小酒馆 豆瓣 Goodreads
7.7 (23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北野武 译者: 姜向明 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7 - 1
小巷深处的小酒馆内,最好的“下酒菜”非毒舌北野武的奇谈妙论莫属!
时而是令人捧腹不已的灵机妙谈,时而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率性直言,时而是令人抚掌长叹的严肃正论……
日本殿堂级导演北野武,犀利自剖前半生,“那场车祸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从此我对活着失去了兴趣”,“为了成就我一个,成千上万的人倒了下去”。
稀世奇才北野武从生死、教育、人际关系、规矩、电影五个方面,揭开现代社会种种病灶,唤醒大众逆位思考。
2019年1月27日 已读
"人这种东西啊,不管外表修饰得多么光鲜亮丽,剥掉一层皮后就只剩下了一堆欲望。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就更应该珍惜那一张皮的尊严。我想,所谓的文化也就是一张皮的尊严吧。"
待业 日本 电影 随笔/散文
打开一颗心 豆瓣 Eggplant.place
Fragile Lives: A Heart Surgeon’s Stories of Life and Death on the Operating Table
9.0 (102 个评分) 作者: [英] 斯蒂芬·韦斯塔比 译者: 高天羽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11
“我经手过12000颗心脏。”作者在心外科暨胸外科从业数十年,手术成绩卓著。本书即汇集了作者经历的一些经典案例(多数发生在1970年代至2000年代之间),也剖白了作者的心路历程。
工薪家庭的穷小子,被幼年时的医学纪录片鼓舞,也被亲人的离世刺痛,终于将自己历练成一名杰出的心外科医生。他为面试的成功而激动地徜徉在伦敦河岸街头,为先天心脏病或气道重度灼伤的小儿开胸,为病人和家属的焦灼与渴望而奋战,为对抗次日手术的焦虑而深入沙特沙漠欣赏夜空,为尽力修补而果断切削垂危的心脏,为救命而与医务主任对抗、“擅自”为病人安装人工的“电池”心,在命悬一线的攻坚手术面前还能讲出冷笑话……一位艺业精湛、傲气十足又敬畏生命的外科医生形象跃然纸上。那些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就存在的顶尖外科技术也令读者叹为观止。
在展现心胸外科手术的神乎其技之余,作者也借病症、病患和自己的业务游历,揭示了人世百态,介绍了世界各地的风物文化,展现了一名外科医生眼中所见的悲伤与爱,以及对医疗制度、伦理和医学教育的反思,令读者收获很多感触和启发,是一部兼具叙事魅力、医学知识和奇迹的佳作。
【编辑推荐】
【巡回全球的惊险手术故事】
入行五十余年的杰出心外科医生,从英国到南非,再到沙特和澳洲,切开心脏,撩起肺部,剖开气管,植入电器……只为救活一个个生命!神乎其技,超乎想象。人类的心脏竟可以这样!
【饱含性格的纪实文学】
是作者一生的传记,也是医生和患者的人生百态,更是世界各地风土景色的万花筒。作者果敢骄傲乐观热情的性格,病患或从容或苦楚的人生经历、焦灼而又顽强的精神,全都跃然纸上。
【反思医疗,反思人生】
当医务制度和救人冲突时,医生该何去何从?手术风险巨大,患者和医生该如何决定?技术通神的医生也有做不成的手术?医疗的成效、界限究竟在何处?英国医生的经历、态度和思考,也必定引发中国医生和读者的不断反思。
【推荐语】
医生职业是利他主义的。韦斯塔比,这位与我同时代学医的医生,面对着难以想象的风险与挑战,在努力把一个个现代医学几乎无能为力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除了失败,还有法律和伦理设置的禁区。我十分感慨的是,韦斯塔比讲到,在当今英国(不仅是我感受到的中国)的医疗环境下,已很难甚至不可能培养出这种优秀医生了。这正是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改革需要深思的问题。
——胡大一,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
对作为同样进行人工心脏辅助和心脏移植临床和研究的我来说,韦斯塔比医生提及的相关技术皆已非常熟悉,但很可惜在目前中国仍然没有引进更先进、更长时间使用的人工心脏设备,可以想象面对众多晚期心衰患者,心脏外科医生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当然安贞医院是国内最早和最多应用相关技术的医疗机构之一,作为其心外科团队成员,就像韦斯塔比书中描述的那样,我已经在临床中目睹和完成了一些既往难以实现的奇迹,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同时令人欣慰的是,在众多专家呼吁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先进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的国际公司已经有计划在中国开展这类昂贵的救命设备的临床使用,预计几年后中国的心衰患者就有条件使用这些先进的设备,从而能够像书中那样,从濒临死亡中恢复日常的生活。
——张海波,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
心脏外科可不是平凡学科,它是人工循环、呼吸及麻醉、输血等技术高度发达之后的二阶分科。“打开心脏”是心脏外科大夫的入门手艺,标准动作,也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职业操作。
牛津心外科医生韦斯塔比的职业生活中就充满了惊险奇遇:主动脉瓣严重畸形的马术爱好者因妊娠而凸显危机,没有脉搏、没有血压的机械心脏人、电子心脏人,两颗心脏并联工作的手术方案,人工肺技术……虽说心脏外科救助场景不是影视剧,但却时时上演着惊心动魄的生死大戏。心脏外科大夫的脑洞比影视编剧大得多,患者在苦难的过山车上跌宕的程度也比好莱坞大片刺激得多。
——王一方,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
作者是一位厚颜无耻、铁石心肠的执刀者,也是一位悲天悯人、热血澎湃的救赎者;本书则既是一部催人泪下的系列人间悲剧,也是一部让人忍俊不禁的外科医生养成史。学院派医学的严肃与典型的英式幽默交相辉映,总是让我猝不及防间时而泪眼婆娑时而又捧腹不止。我刚刚读过一遍,已经忍不住要读第二遍了。
——李清晨,儿童心胸外科医生,科普作家
2019年1月25日 已读
健康活着的每一天已是莫大的福分。众病之王之后看到的最精彩的科普纪实,作者文笔真好。一个个案例,或几番挣扎仍旧无计可施悲痛欲绝的母亲抱着婴孩自杀或屡次动刀屡次复发终于艰难战胜数颗肿瘤或千辛万苦手术成功最后因为忘带备用电池心脏罢工回天乏术……来不及感慨人生的剧本和无常,唯有好好珍惜当下。
医学 科普 英国 随笔/散文
李光耀观天下 豆瓣 Goodreads
李光耀观天下
8.6 (42 个评分) 作者: 李光耀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6
★ 李光耀是亚洲的传奇人物,因为他极强的领导能力和治国才能而倍受尊敬。——潘基文
★ 李光耀对亚洲动态及经济管理的意见及见解,深受世上人尊重。——奥巴马
★ 《李光耀观天下》对世界广泛的课题做了独特和坦率的分析,将半个世纪以来其他领袖向李光耀请教的精辟见解展现于前。——基辛格
李光耀绝笔,每个想认识他的人都应该买一本。
这本书绝不是枯燥的地缘政治论述,也不是全球事务迂回曲折发展的专题报告。
李光耀一生密切地参与国际事务。在本书中,他凭借其丰富经验和深刻洞察力,对今天世界的形势和20年后世界可能展现的面貌提出看法。相反,在横跨美国、中国、亚洲和欧洲的广博叙述中,他剖析了它们的社会、探究其人民的心理,并提出了有关这些国家未来的结论。
李光耀在书中表达的坦率且往往令人惊讶的观点,使本书成为一本新鲜生动又引人入胜的读物;也探讨了他长久以来最关切的新加坡的未来,并让读者一窥他的私人生活和他对死亡的观点。每章中还穿插了他接受《海峡时报》访谈的问答录,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他的观点。
2019年1月5日 已读
锐利,务实。新加坡人危机意识好强,就地缘来说我觉得新加坡人幸运过香港人。学弟当年报考学校,俺特别诚恳地劝他弃香港去新加坡。
传记 待业 政治 新加坡 随笔/散文
时光列车 豆瓣 Goodreads
M Train
8.6 (28 个评分) 作者: [美] 帕蒂·史密斯 译者: 非尔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1 其它标题: M Train
这本书不再那么关于过去,而是关于我是谁,我在做的事,在读的书,在想的念头,在喝的咖啡,在踱步的地板……这本书是我的人生路线图。——帕蒂·史密斯
(独家收录2016年新增长文和六幅新照片,中译本首度呈现。)
《时光列车》是帕蒂·史密斯继《只是孩子》之后,再次奉献给世人的一部难以归类、情感真挚的回忆录新作。作者将本书称为自己的“人生路线图”,它关于记忆与创作、文学与咖啡、冥想和侦探剧集,关于哀悼和希望,也关于时间及其流逝。全书包含二十则随笔,又如同二十个悬浮的车站,串联起她周游世界时曾流连过的咖啡馆或其他地点。回忆的多棱镜折射出的点点光斑,将读者带入她的灵感之地和想望之原。
《时光列车》始发自伊诺咖啡,在这间她每天早上都会造访的格林威治村的咖啡馆里,史密斯啜饮着黑咖啡,观看当今世界的蜃景,怀揣对事物过往面貌的眷恋,不时埋头进笔记簿里奋笔疾书……她流畅、精妙的笔触,带领着读者在梦境与现实、过去与当下之间穿梭。从位于墨西哥郊区的弗里达·卡洛的蓝房子,到在柏林举办的北极圈探险社团的会议,从纽约海滨她刚刚买下便遭特大飓风侵袭的老屋,到热内、兰波、普拉斯、三岛由纪夫的墓地。
跟随着作者所提供的漂移不定的路线图,我们得以不断接近她生命中那些重大事件的核心:我们审视她独居生活的日常(村上春树、布莱克、波拉尼奥、塞巴尔德、巴勒斯……挚爱的藏书陪伴着她),和她共赴堂吉诃德式的冒险,并将最终与她共同凝视痛失爱侣——吉他手弗雷德·索尼克·史密斯——之后,所无法弥补的生命黑洞。作者多年来拍摄的黑白宝丽来照片穿插在书页之间,仿佛来自旧日时光的护身符。本书再次证明了帕蒂·史密斯是当今艺术家中最为独特与非凡的一位。
少林很忙 豆瓣
American Shaolin
7.8 (29 个评分) 作者: [美] 马修•波利 译者: 陈元飞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6
那天夜里,直到那场较量开始前,少林寺还是很平静的。
一家法国杂志来少林寺拍些僧人的照片,我便安排我的朋友兼武艺指导德清和尚、成浩和尚还有严师父给他们摆了几个姿势。拍照非常成功,于是对方邀请我们所有人共进晚餐。
我们刚刚开始吃饭,另一桌的女服务员就走了过来,在德清和严师父耳边低语了些什么。
“他真的说想切磋一下?”德清问道,手中紧紧握着酒杯,看样子随时都可能把酒杯捏碎似的,“就是要挑战我们喽。”
“哪个人?”严师父问。
“他姓吴,”服务员说,“说是从天津来的武术大师,那些是他的弟子。”
“那就让我和他过过招,”德清继续说道,“我一定要打死他!”
严师父按住德清的手,“让我想想。”
严师父为人谨慎,深谋远虑;德清则天真率直,大大咧咧。严师父二十五岁了,比十九岁的德清和他师兄都要年长,于是德清不说话了。严师父的脸是功夫片里标准的恶棍脸,极其丑陋,让人过目难忘。我挺喜欢他的。
至少那晚之前一直如此。
我扭头发现严师父正看着我,脸上微微露出笑意。
“包默思,”严师父叫着我的中文名,“你先和他打。”
德清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不能让他先打,要是输了怎么办?这可事关少林的声誉和脸面啊。”
严师父端起一杯白酒,一饮而尽。
“包默思,我已经决定了,”严师父眼里闪烁着期许,脸上又有些幸灾乐祸的笑意,“一刻钟之后,你和吴大师在训练大厅较量。”
“一刻钟之后?”我傻眼了。
“咱们去吧。”严师父说。
2018年12月13日 已读
少林通俗演义(不是一般的俗。大叔说自己中学时候,看了几本参考书《如何进藤校》等等,组织了西班牙语社团,写阅读笔记,寥寥数笔下一个自然段就进了普林斯顿。不带这样的= =
GIS 中国 纪实 美国 随笔/散文
干净的错误 豆瓣
作者: 胡颖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 - 6
胡颖的设计涉及房地产广告、商业logo、网站视觉、字体、书店、杂志、图书等诸多领域。这本书就是他关于设计的经历与思考记录。书中收录了胡颖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及对每件作品设计理念的释注与解说,对他的设计生涯、成长经历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作为一名设计师,他不仅设计了这本书的内容,也设计了这本书的呈现形式。
2018年12月6日 已读
文字是否也受了设计的影响,坦诚直接却又点到为止。第一次看设计师写的书,喜欢。
GIS 中国 设计 随笔/散文
再会,老北京 豆瓣
The Last Days of Old Beijing: Life in the Vanishing Backstreets of a City Transformed
8.4 (39 个评分) 作者: [美] 迈克尔·麦尔 译者: 何雨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4
北京,充满活力的中国之都,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主题。
对中国人而言,北京是一切的中心:政府、传媒、教育、艺术和交通,甚至包括了语言和时间。自北京建城以来,她就是吸引外来人口、商人、学者和探险者的魅力之地,其中也包括了13世纪的马可·波罗:“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 未可宣言。”
这副“棋盘”的遗址仍留在北京城内,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和曼哈顿区差不多大,那些叫做胡同的狭窄巷子也依然存在。胡同之于北京,就如河道之于威尼斯。几个世纪以来,胡同一直是这个城市的文化特点,即使现在的巷子还不到以前的八分之一。
北京并不是西方人眼中的城市。1962年,一名外国记者将这里定义为“史上最大的乡村”。尽管这里有世界上第二繁忙的机场,近一百家星巴克和一条覆盖到城市核心之外的新的地铁系统,但在某些北京人的眼中,它仍是一个乡村。
过去十年,就像是任何一个崛起中的国家的首都那样,北京这个大乡村走向了国际。穿过天安门广场,百公里外的长城标志着这个城市宽广的界限。或许它的改变可以用这个小插曲来说明:
几年前我看到一个充满乐观意味的横幅,挂在一栋老楼的拆迁现场,上写:再现古都。
一天晚上,不知道谁悄悄地将第二个字的左半部分去掉,所以口号变成了:再见古都。
2018年11月30日 已读
翻译得真好,对过往怀念的那份感受,最妙不过“当时只道是寻常”啊。城市发展车轮滚滚,谁都无法抵挡。然而我不免悲哀地想,若是在这两年,他志愿教书的学校里的孩子,怕是要当做高端人口被请出北京了吧。Peace Corp果然能人辈出,何伟之后还有梅英东和史明智,风格都不太一样,但是我一样很喜欢看他们写他们观察到的中国,街头巷尾和寻常人家。跑个题,看后续作者在本书序里甜蜜记挂的当时还彼此异地的清华姑娘,两个人美美地结婚还把这美国女婿带到东北生活了一阵。嘿,我就没猜错!
GIS 北京 社会 随笔/散文
慢煮生活 豆瓣
8.8 (12 个评分) 作者: 汪曾祺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8
【内容简介】
怀念汪曾祺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他的文字。
本书为汪曾祺逝世20周年精装纪念散文集。
完整收录《五味》《昆明的雨》《人间草木》《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等经典名篇。
同时新增《猫》《一技》《名优逸事》《和尚》《一辈古人》等罕见篇目。
从花鸟虫鱼、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旅途见闻等多主题出发。
详尽展现了一代“生活家”汪曾祺的精神世界与生活志趣。
———————————————————————————————————
【编辑推荐】
★汪曾祺逝世20周年 精装纪念散文集
★新增《猫》《一技》《名优逸事》《和尚》《一辈古人》等罕见篇目
★全新修订,烫金工艺,环保护眼纸,完美精装,适合珍藏
★特别收录汪曾祺本人的书画作品,四色印刷,妙趣横生
★汪曾祺留给世间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兴致盎然地生活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献给繁忙都市中渴望诗意栖居的你
———————————————————————————————————
【名人推荐】
这世间可爱的老头儿很多,但可爱成汪曾祺这样的,却不常见。
——鹦鹉史航
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贾平凹
就像一碗白粥,熬得刚刚好。
——梁文道
汪曾祺的腔调就是业已灭绝的文人气,就是业已灭绝的士大夫气,这种气息在当今的中国极为稀有。
——毕飞宇
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
——铁凝
明末小品式的文字,阅读时开窗就能闻见江南的荷香。
——冯唐
他的一切,都是诗。
——黄裳
2018年11月16日 已读
中学时候在课本里读到汪曾祺,知道鸭蛋知道昂刺鱼知道吃吃吃。哪里会想到漂泊多年后读汪曾祺是为了不动声色地怀念家乡呀。
GIS 中国 随笔/散文
日日是好日 豆瓣
7.8 (10 个评分) 作者: [日] 森下典子 译者: 夏淑怡 印刷工业出版社 2013 - 11
日本茶道大家森下典子茶道修行日记,详尽细致的描述了茶道的美妙与禅意——行茶、分茶、碗泡、传杯、清壶的茶事美学
分享茶道大家于茶道中感悟出的生命智慧:“理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照着做。茶道就是这样。” “马上做,不要思考。手自然知道,听手的感觉行事。” “不需思索,指尖自然就反射了内心的情绪,手随心动。”
在日本流传20多年,公认的“茶道心灵圣经”!李曙韵、祝晓梅、解致璋等茶道名家强烈推荐:“懂茶、惜茶之人不可能错过的好书”!
停下来,饮一杯茶,喝出人生与幸福:迷茫时,饮一杯茶;心累时,饮一杯茶;痛苦时,饮一杯茶,沉浸在茶的清香中,心境已然不同!
2018年11月16日 已读
日本人是真讲究,从插花到茶道,哪怕是挑选餐后点心和果子。“也正因为如此,我深深以为:想见面时,就见面;有喜欢的人时,就明白对他说喜欢;花开了,就庆祝;谈恋爱时,就好好爱个够;有高兴的事与人分享,就好好与人分享。幸福的时候,好好拥抱幸福,百分之百真心体验,因为这是人生唯一可以掌握的。所以若有重要的人,就好好和他共食、共生,团圆在一起。所谓的一期一会应该就是这样吧。”
GIS 文化 日本 茶道 随笔/散文
当喵星人有了门牌号 豆瓣
作者: 李青菜 中信出版社 2017 - 10
猫族为什么迷人呢,他们长着小孩儿一样圆溜溜的双眸,纯净迷茫,无知而好奇,不讲道理;脸颊上长着胡子,像个固执的老人,什么都听不进去;身材像女人般曲线玲珑,熟谙瑜伽各种体式,精通古老的媚术;迈着优雅的猫步,又能像男人一样挥舞利爪,撕咬猎物。
他们总是终日睡着,爬起来伸个懒 腰,您就巴结着送上美餐;他们喵一声,整个世界就美爆了——建金字塔那伙人把猫当作神明供奉也不无道理。
喵,读到这里我猜你是喜欢猫的……
当一群流浪猫定居在“昌平国”,李青菜用妙趣横生、轻巧俏皮的文字和几乎零距离拍摄的猫咪萌图真实记录了他们独立、自由、跌宕起伏的真实生活。
春夏秋冬又一年,刺猬咳嗽着爬进树丛,忆郭和黄贰在蔷薇花下围观大马蜂,小健和小黑鱼化敌为友耳鬓厮磨,一拨一拨的小奶猫长成大猫,也许进入家庭,也许继续流浪。猫的世界惊鸿一瞥,感谢他们像精灵一样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陪伴我们。
2018年11月15日 已读
和小动物之间的缘分。身边陆陆续续有朋友去领养了小动物,猫咪,小狗,还有荷兰鼠。感觉跟书里描述的大多领养过程差别还是很大的呀。
GIS 中国 动物 随笔/散文
天长地久 豆瓣
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
8.4 (33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 - 8
美君来自浙江。她二十岁爱上的男子,来自湖南。
他们走过的路,是万里江山,满目烟尘;
怀着“温情与敬意”,我感恩他们的江山、他们的烟尘,
给了我天大地大、气象万千的一座教室,上生命的课。
人生里有些事,就是不能蹉跎……
禁语行禅时龙应台瞬间决定:
放下一切,回乡陪伴失智的 母亲,开始写信
——————————————————————————
◆龙应台阔别十年,2018推出重磅新作。横扫台湾、香港畅销书榜,引爆华人社会热议。
◆一堂学校不教的生命课,一份诚挚勇敢的生死书。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后,龙应台以更坦率更深情之笔,丈量爱与生命的丰厚与辽阔。
◆全书复调结构,独具匠心。她潜心10年,延续以往受读者欢迎的亲情主题,融入历史元素,比以往作品更有深度,视角更开阔、书写更细腻、立意更高远。
◆19封给母亲的信,写满对亲情、亲子、生命、教育与岁月的思索。穿插35篇从数千件珍贵材料中筛选出的“大河图文”,跨度长达50年,将个人情感烙在真实历史上。
◆装帧精美,特别典藏,让读者阅读其中,仿佛时空穿梭,体会上一代的颠沛人生。全彩四色印刷,由台湾获奖设计团队进行包装、设计。主文是信件形式,历史图文是明信片形式穿插其中。封面字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封面由作者亲自选定。
◆作者为大陆版耗时数月,几经修改,撰写亲笔序。
2018年11月14日 已读
看的时候特别想老妈,看得满脸都是鼻涕眼泪。跟儿子之间的没啥意思。(擦眼泪ing……
GIS 亲情 台湾 随笔/散文
弄潮兒 豆瓣 Goodreads
Tide Players : The Movers and Shakers of a Rising China
8.3 (22 个评分) 作者: 查建英 译者: 張鶴 / 牟子寧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 12
我們把在潮中戲水的弄潮兒,來比喻有勇敢進取精神的人。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的主人公是企業家。他們從貧窮到富有的故事多姿多彩,而且帶有明顯的中國特色:潘石屹、張欣是一對在外人看來不太可能成為夫妻的夫妻,攜手成為中國房地產界中的翹楚;孫立哲是一個善於順應時代潮流的天才,把自己從文革中毛澤東喜愛的「赤腳醫生」變成了特立獨行的出版商;張大中是一個矢志為母親洗清冤屈的家電連鎖企業巨頭,他的母親以「反革命分子」的罪名被當局用最殘忍的方式處決。
第二組人物以知識分子為主。文中涉及北京大學的教授們,他們如何捲入了一場關於教育改革的激烈論戰;作者哥哥查建國,一個因參與組建「中國民主黨」而獲罪並在監獄服刑九年的持不同政見者;最後是一位當過文化部長的作家王蒙,人們為他到底是共產黨的辯護士亦或是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偉大作家而分成兩派。
追蹤並記錄這些鮮活的人物和他們的故事,讓這些故事加深讀者對當代中國的理解。這本書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瞭解目前發生在中國以及中國人身邊的、錯綜複雜、前景未明但卻生機勃勃的歷史轉變。
2018年10月9日 已读
分分钟不忘强调哪个学校出来(大学不够还得中学)(不妨数数里面列了多少名校的名字)。她笔下的明明都是非寻常人等,结果还远远比不上何伟写普通人家好看。不喜欢。
GIS 中国 纪实 随笔/散文
鱼翅与花椒 谷歌图书 Eggplant.place 豆瓣 Goodreads
Shark’s Fin and Sichuan Pepper
8.2 (379 个评分) 作者: [英] 扶霞·邓洛普 译者: 何雨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7 其它标题: 鱼翅与花椒
扶霞是我的好友,也是我认识的所有外国人中,非常了解中国烹饪的一位。这本屡获殊荣的《鱼翅与花椒》无疑是很多外国人写中国食物的书籍里极为鲜活有趣和精准的 。——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
这里是中国,一个奇妙的饮食大国。
这是关于中国菜的故事,也是一个英国女孩的中国历险记。
扶霞一九九四年前往中国长住。打从一开始她就发誓不论人家请她吃什么,不管那食物有多么古怪,她一律来者不拒:第一次与四川料理相遇时的神魂颠倒、亲眼目睹鸡鸭被宰杀时的惊吓、体验千变万化的刀 工、对养生饮食的叹服、品尝珍稀野味时内心的道德两难……
透过扶霞的眼睛,我们得以用全新的角度来了解熟悉的中国菜。不同地方的食物拥有其独一无二的气质:川菜的辣带着一丝丝甜,就像悠闲的四川人,总是带着甜甜的体贴;湘菜直接又毫无妥协余地,就跟那里培养出来的领袖人物一样;扬州菜则是太平盛世的食物,温暖而抚慰人心。
从四川热闹的市场到甘肃北部荒僻的风景,从福建的深山到迷人的扬州古城,书中呈现了中式料理让人难忘的美妙滋味,也深刻描绘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且兼具人文观察与幽默趣味。
2018年8月27日 已读
五星是因为我有私心,英国姐姐把扬州和维扬菜放在结尾收篇感觉非常之flattered……读其他地方美食的时候,我会觉得作者是个忠实而且诚实地美食家和记录者,读到香港生活/食物和扬州的时候,发现很多描述和我一直以来对于食物的认知是一致的,读的非常痛快。最后心服口服仰慕一下四川,我知道的所有写中国寻常生活写的棒棒的歪果仁都在四川驻扎过啊!
GIS 中国 生活 随笔/散文 食物
然而,很美 豆瓣
But Beautiful: A Book about Jazz
8.2 (1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杰夫·戴尔 译者: 孔亚雷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3 - 8
这是迄今为止最美丽而奇特的爵士乐之书,村上春树为之倾倒,鼎力推荐,并亲自翻译日文版。
莱斯特·扬,比莉·哈乐黛,瑟隆尼斯·蒙克,艾灵顿公爵,切特·贝克……受难圣徒般的传奇音乐家,电影蒙太奇般的人生场景:无论你是不是爵士乐迷,无论你有没有听过那些歌,这本书都会让你想去听一听——或再听一听。而当你听过之后,你会想再看看那些句子。你的心会变得柔软而敏感,像只可怜的小动物。有时你会微笑,有时你会莫名地想哭,有时你会突然想起很久以前的某件事,某个人,有时你会站起来,走到阳台抽支烟。而当你看完,你知道你会再看,你会自信(甚至自豪)地向朋友推荐,你会永远把它留在书架,希望有一天,当你离开这个世界,你的孩子——你孩子的孩子——也会去读它。因为,这是一部小小的爵士乐圣经。
◆ “也许是有史以来关于爵士乐的最佳书籍。” ——《洛杉矶时报》
◆ “非常精彩……杰夫•戴尔重现了那些被毒品困惑、被音乐浸透、被现实溶解,又被种族歧视逼疯了的灵魂们。” ——《周日独立报》
◆ “这是唯一一本我会向朋友推荐的关于爵士乐的书,它是珍宝。” ——爵士钢琴家 凯斯•杰瑞(Keith Jarrett)
2018年5月1日 已读
读了一本三年前想读的书,小小满足。作者似乎把心底所有的温柔都留给了Chet Baker。让人惋惜甚至心碎的美,“就像亲吻眼泪”。每一篇几乎都穿插着浓重的电影画面感,好本事。
GIS Jazz 英国 随笔/散文
故乡的食物 豆瓣 Goodreads
8.4 (9 个评分) 作者: 汪曾祺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 - 6
汪曾祺先生是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协理事,在海内外出版专著全集三十余部,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京剧剧本《范进中举》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本书为《汪曾祺代表作系列》之《故乡的食物》分册,书中收录了《草木虫鱼鸟兽》、《滇游新记》等短篇作品。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豆瓣 Goodreads
Reading Notes
8.2 (119 个评分) 作者: [英]毛姆 译者: 罗长利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6
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叫作阅读家的职业,不会再有人比毛姆更加适合。
作家热爱读书,这似乎是自然的事,但像毛姆一样,按图索骥,从作家的作品问解到作家的生平和性格,再由他们的生平和性格回转身,关照作家的作品,并以此写成一本精彩绝伦的随笔集,也是文学史上并不多见的妙事。
这是一本巨匠的八卦之书,也是毛姆对于阅读和哲学的洞见之书。文学巨匠的辛辣秘密与有趣人性,简·奥斯汀善良的“刻薄”,司汤达内心的自卑,福楼拜童年的沙滩初恋,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迷惑与忏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背叛……
2018年4月19日 已读
毛姆净读我们小时候暑假学校要求读的“经典巨著”了……与其说是在解读小说,不如说是在解读小说家本身,毛姆这一支八卦巨笔呦。
GIS 英国 阅读 随笔/散文
长乐路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STREET OF ETERNAL HAPPINESS
8.4 (128 个评分) 作者: [美] 史明智 译者: 王笑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3
一家花店、一块三明治、一份投资合同,
一座城市中的梦想。
一盒信、一个户口、一封动迁通知,
一条街道里的中国。
长乐路长约3.2公里。
在地图上,长乐路是一段很短的波浪线,位于上海市中心地标人民广场的西南方。我的家在波浪线的最西端。从窗口向下望,树叶堆成的华盖常年都在两层楼高处徘徊。
中国极少有这般绿树成荫的街道。19世纪中叶,当欧美国家瓜分这座城市、划界而治时,法国人在租界里种下了这些梧桐。将近一个世纪后,法国人走了,树留了下来。日本人曾轰炸并占领过上海一段时间,但最终他们也从这座城市撤离,梧桐完好无损。随后,共产党来了,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很多人英年早逝。这些树依旧傲然挺立。
如今,长乐路上的餐厅、小店琳琅满目,极具小资情调。当我漫步于人行道上,不禁想起这条路见证的那些风起云涌。此处,一个帝国崛起、衰落、又再次崛起。唯有树木恒立。
在长乐路上闲逛之所以让人如此心旷神怡,还要多亏像CK这样的人,正是他们心中怀揣的理想和情怀,支撑起这条狭窄马路两边的各色小店和咖啡馆。这些目光炯炯的外来者将各种梦想层层叠叠垒在一起,希望有机会在大城市里将它们实现。
我想到在大理遇见的那些人心中的梦想,想到亨利在街对面的高楼里分享的有关中国的梦想。我想到了现下充满意味的“中国梦”。
我想到麦琪里的老康、“陈市长”和他的妻子。他们的梦想很简单,只想在自己家里好好过平静安生的日子。
我想到50年代王明一家的通信,想到60年代冯叔和傅姨建设新疆的故事。当时谁又能想到,在5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还能肆意梦想、甚至拥有追梦的手段和自由?
2018年4月15日 已读
读着想到何伟,一看结尾果然作者跟何伟全家都是老铁。读完觉得作者想写出的,是在这么些个大政府大政策大时代的洪流之下,这些一个个平凡人用尽全力也要去对生活哪怕是多一点点掌控的故事,不论是信教,投资,反抗拆迁,相亲,读博,甚至是去美国拿GED证书……然而我觉得描述一个人(碰巧)既是基督徒又是传销受害者,一个人既有文青理想和爱好最后又皈依佛教不是很fair。说有些人“填补不了精神的空虚和道德的虚度”,这好像由不得您来作这个道德论断吧。这一点,还是更喜欢我们的何伟大大。
GIS 中国 纪实 随笔/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