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
重游缅湖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E·B·怀特 译者: 贾辉丰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1
E.B.怀特(E.B.White,1899-1985),“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随笔作家”。作为《纽约客》主要撰稿人,怀特一手奠定了影响深远的“《纽约客》文风”。怀特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关爱,他的道德与他的文章一样山高水长。除了他终生挚爱的随笔之外,他还为孩子们写了三本书:《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与《吹小号的天鹅》,同样成为儿童与成人共同喜爱的文学经典。
“E.B.怀特随笔”由作者本人选定,囊括了这位最伟大的随笔作家最重要的随笔作品,中文版分为两卷出版,第二卷名曰:《重游缅湖》。其中《重游缅湖》选自最初发表在1941年8月《Harper’s》杂志上,这是美国文学史上的散文名篇,直白美丽、空灵和大彻大悟, 充满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生存与死亡的哲学思考,浪漫不失睿智,婉约不乏深邃,折射出作者从生存终极意义上考察人性美与自然的水乳交融。
2015年8月9日 已读
面对复杂,保持欢喜。像作家对待生活的态度一般,读来处处可以体会到其对于文字的敬意,以及对人类和自然的热爱。翻译好棒~薄薄一本书,每次拿起来翻两页,都可以让人仿佛置身静谧的月夜,感受到优美与平静。
生活 美国 虚度人生 随笔/散文
玻璃岛 豆瓣
8.2 (12 个评分) 作者: 冯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3
亚瑟王传奇是中古欧洲文学的瑰宝,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名剧,至今,各种新潮和通俗的文艺形式的改编再现,如电影、漫画、歌舞剧、木偶戏,仍层出不穷。本书一共讲九个故事,基本涵盖了亚瑟 王传奇的主要人物和神话母题:亚瑟王与“地母”桂尼薇,湖夫人宁薇与“视者”墨林,“骑士之冠”郎士洛与两位伊莲,加文爵士与绿骑士,哀生与金发玉色儿,圣杯与渔王,以及圆桌骑士为维护荣誉而分裂、决死的悲剧。就其运用阐发的西方文学典籍、凯尔特/希腊神话、历史和宗教文献而言,也可视为亚瑟王传奇在中国的第一次系统介绍。作者的主旨,说的其实是我们这个日益全球化、麦当劳化或“黑手党化”的“新新人类”社会,天天面临的虚荣与幻想、污染和腐败:从互联网巫术基因改造,到爱情药酒异端。
2015年5月18日 已读
有幼时看格林童话的兴致。到了关键的事情上全世界的人们好像都没差太多…什么皇帝宴请一定会喜欢上臣子的老婆…什么老子和儿子会喜欢上同一个女人…却是命运总无法躲避,无论是突如其来的爱情还是处心积虑的背叛。最能四两拨千斤的,其实是爱神。
中国 历史 文化 虚度人生 随笔/散文
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 豆瓣
作者: 田家青 三联书店 2014 - 5
作为文物大家王世襄先生得意且认可的唯一入室弟子,作者从游王世襄先生三十余年,亲炙其深厚学养和大家风范,所记皆为第一手材料,文字流畅易读,京腔韵味浓郁,人物刻画灵动,幽默笔触中浸出深厚情意。书中所载三十年来文博收藏界的风云流散,王世襄夫妇不折不从、雍容达观的处世境界,以及日常生活点滴中所流露之美学趣味和独到见解,都让人印象深刻,回味不已。
非洲人 豆瓣
9.2 (16 个评分) 作者: [法] 勒克莱齐奥 译者: 袁筱一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5
很长时间,我都梦想自己的母亲是个黑人。
当父亲到了退休年龄,回到法国和我们一起生活的时候,我却发现他才是非洲人。对于我来说,这曾经非常难以接受。我必须回过头,重新开始,试图弄明白这一切。为了纪念,我写了这本小书。
正是在写下这一切的时候,我终于理解了,现在。这份记忆不仅仅是我的记忆。它也是在我出生之前的时光的记忆。
也许说到底,我的旧梦并没有欺骗我。如果我的父亲在命运的力量下变成了非洲人,我,我就能够想象我非洲的母亲,在我被孕育的那一刻,在我出生的那一刻,把我抱在怀里,哺育我。
2015年5月8日 已读
“他选择了别的东西,也许是出于骄傲,希望逃离平庸,或许也是出于对冒险的性质。但‘别的东西’并非没有代价。它将你淹没在另一个世界,将你带向另一种生活。”回忆父亲,非洲,殖民和战争,居然还不动声色地讲了一个爱情故事。袁筱一译得真好。
法国 虚度人生 随笔/散文 非洲
我已出发 豆瓣
作者: 闾丘露薇 北京出版社 2003 - 7
该书由32个独立成篇的小故事组成,分别以美伊战争、非典纪事、对领导人的采访、闾丘露薇本人的生活为背景,记述了美伊战争时期交战双方,尤其是伊拉克人民的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状况,传递了同时期国内“没有硝烟的战场”抗击非典的斗争情况,记录了胡锦涛和王岐山等领袖人物的风采,对自己的感情经历和人生体悟也有生动描写。
本书配以大量照片,并且多为闾丘露薇亲手拍摄,成为该书又一大亮点。对于媒体中被反复报道过的事件,如美伊战争和非典纪事,闾丘以大量不为读者所知的第一手材料加以独特的视角剪裁,变成了具有某种“温情的东西”,对正义、对战争、对命运的追问也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作者情感经历的叙述朴实自然,引领读者走入闾丘露薇的内心世界。
挖掘者手记 豆瓣
作者: 李淳 2014 - 1
《挖掘者手记:一位古生物学者的荒野之旅》以游记和杂文的形式记述了一位年轻古生物学者求学、成长直至独立工作的主要过程,结合作者李淳自身野外考察和游学经历介绍了古脊椎动物学有关领域的历史沿革、工作方法、研究方向和最新成果,同时展示了这一古老学科活泼有趣、惊险刺激的传奇色彩。
此外,《挖掘者手记:一位古生物学者的荒野之旅》也对我国古生物学当下面临的种种乱象作出独立冷静的思考与评论。
2015年4月27日 已读
从这叙述中感觉到,唯有爱得全心全意,不舍追求,方能在某刻体会到众里寻她那人却在的狂喜吧。虽然有的地方游记稍水,作者讲述自己进入古生物学的经过与心路历程还是很棒的。吐槽下最近觉得这类书如果开头说献给爹娘/良师益友,那作者大半恰是因为科研/其他工作才把对象给整没了的…当然这本书的序言说你看生活经历丰富还是有利于找对象的~
中国 博物 古生物学 科普 虚度人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豆瓣
作者: 朱光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5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旅欧期间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信,对青少年关心的话题,读书、升学、作文、做人、修身、谈情、爱恋等做了探讨,劝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眼光要深远,夯实基础,勿贪图世俗名利。娓娓道来,很受读者欢迎。本是朱光潜先生的成名之作,此后多次重印。本次出版,补充了朱先生相关的文章多篇,以供青年朋友参阅。
2015年4月17日 已读
一路坐东铁/地铁又在医院各种排队,幸亏有这本书陪着。和七十年代末的那本《谈美书简》前后读完,真是让我痛心不已。老爷子要是一直旅欧不回中国该多好呀,唉。
中国 虚度人生 随笔/散文
谈美书简 豆瓣
作者: 朱光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5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在82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晚年心血之作,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深入探讨了美学、艺术、文学中的美和美感、审美范畴、形象思维、文学创作及人性论等一系列问题,对打破左的教条主义,冲破文艺创作与美学的一系列禁区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学习美学与文艺创作的重要参考书籍。
2015年4月15日 已读
满篇“马克思”和“阶级斗争”读得我意兴阑珊。想想估计老爷子在文革的时候被强迫受了无数教育写了无数检查。真是心酸。
中国 哲学 艺术 虚度人生 随笔/散文
尋蟲記 豆瓣
李熙瑜
作者: 李熙瑜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2011 - 11
前香港漁農處處長李熙瑜透過作者和孫兒一起探索生物世界,帶出活在城市中的兒童對生態的好奇和探索,提升他們對環境的敏感度,促進親子關係。
此外,作者亦以個人體驗出發,透過少時的田園生活及工作的難忘經驗帶領讀者走入奇妙的生物世界,輔以珍貴的圖片,發掘城市森林中的生物奧祕。
本書特點:
◎ 本書從作者的親身經歷出發,有條理地描述作者與孫兒互動的過程,例如如何引導兒童認識生物,啟發及發掘對生物的興趣,暗示自然教育對兒童的重要性等。
◎ 此書包含近年作者與孫兒互動的經驗,就一些艱深的生物名稱會加設讀音,以方便家長教小朋友認識不同的生物及昆蟲。
◎ 內容講述作者的童年及工作經歷,帶出香港自50年代起的自然生態變化,以及現今環境的有趣之處,讀起來有連貫性及有較強投入感。
◎ 本書加入相關圖片具體地展示生物特徵,提高閱讀時的直覺感受。設有附錄介紹在野外觀察生物時的注意事項及在香港觀察生物的好去處,讓讀者可以實際體驗及觀察。
2015年4月14日 已读
知道什么叫爱有余而心不足嘛!有张超多红蚂蚁的照片让本来看得兴致高昂的我活生生打了个冷战!【看得很开心忽然想到我高中同学的小孩可能都可以看这本书了呀……】离开在即就不增加搬运负担了 @商务印书馆
书店 科普 自然 虚度人生 随笔/散文
给青年建筑师的信 豆瓣
9.0 (10 个评分) 作者: 汉宝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4
共收录十封给青年建筑师的信,涉及建筑的空间思考、具有“通识观”的建筑设计、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建筑内涵、个人风格与建筑传统之取舍、建筑内在与外在视野等方面。作者提出“大乘的建筑观”和“雅俗共赏的建筑观”,建议青年人采取人文主义兼顾雅俗的美学态度,以入世的精神从事建筑,只有如此才能完成建筑的社会任务。
2015年2月25日 已读
其实外行人看看很有趣的。从建筑发散开来,到个人修养甚至男女缘分,老爷爷对青年人也真是拳拳之心呀。【说起来这名字开始还让我误以为是德国的汉学家呢~_~
台湾 图书馆 建筑 艺术 虚度人生
夜航船 豆瓣 Goodreads
8.8 (16 个评分) 作者: 张岱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5
《夜航船》不是高深莫测的古书,而是用浅白的文言讲说的四千多个文化段子,绝大多数是作为一个正常人,或者往雅处说,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必须知道的社科知识。极少量虽然可以说有荒诞不经的意味,但作为古人的情趣笑谈也尝不可以看看。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寺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办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彀、徐夫人之类是也。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睡。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人伸伸脚。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这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可已矣。故即命期名曰《夜航船》。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
2015年2月19日 已读
各种好玩的书袋呀。闲来无事翻一两则,或言之凿凿,或荒诞不经,真是平添好些乐趣。
中国 虚度人生 随笔/散文
丢下宝钏走西凉 豆瓣
作者: 刘原 新星出版社 2011 - 6
本书是幽默鬼才刘原十年作品自选集“流亡三部曲”之三,收录了刘原2005年至2011年的专栏文章之精华部分。刘原的文字充满诡异莫测的喜感,有着才气作底的戏谑嬉皮,同时苍凉悲悯无处不在,在点中你笑穴的同时,也触碰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2015年2月18日 已读
真以为在男人不堪和戏谑的包裹中表露出的一点真心就更珍贵么。呸。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也无非是乡愁和怀旧,还几乎篇篇提到清华北大(恕我恶意),生生毁了尔乔的插画。可是我真的很喜欢韦尔乔,在别人的书里一眼认出他的画,彷如在陌生的城市里撞见老友一般亲切。
专栏 虚度人生 随笔/散文
地下乡愁蓝调 豆瓣
8.3 (87 个评分) 作者: 马世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0
这不仅仅是一本乐评集。
这是一本披着音乐外衣的青春事件簿,一部关于已逝年代的往事纪念册。
一九七一年,史上最伟大的摇滚乐团披头士已经解散;乐史"三J”——吉米·亨德里克斯、珍妮丝·乔普林、吉姆·莫里森都已不在人间;一九六〇年代“伍德斯托克国”那个充满鲜花和大麻味的嬉皮梦被滚石乐队的阿尔塔蒙特惨案彻底粉碎。
这时的马世芳,并不知道大洋彼岸的痛苦与迷茫。
一九八一年,胡德夫、杨祖珺已因“美丽岛事件”远离歌坛、各奔东西,“民歌运动”即将走到尽头;随着罗大佑、苏芮、李宗盛、张艾嘉等人的崭露头角,台湾乐坛的巅峰期已在不远处招手。
这时的马世芳,并不知道他家的客厅,正是这场变革的集会场所。
然而,整整“晚出生”一个世代的他,把本属于上一辈人的青春记忆,用一篇篇感同身受的文字记录了下来,转换成为或激动、或落寞、或感伤的种种情怀,如今的我们再随其追忆这些情怀,也许只是为了想要知道自己是从何处而来。
摇滚乐看似热闹,实则无处不浸透着寂寞,我们的青春,又何尝不是如此。
2015年1月5日 已读
说是乡愁,我想更像是逝去青春无法挽留和此刻怀想无人与共的一众怅惘呢。如午夜巴黎一般,于马叔一辈的文青而言,六十年代才是黄金年代啊,无数心碎却仍旧数不尽辉煌。有时想想,你怕青年人幼稚的不满,可那总好过年轻顺良待到中老年怀揣家庭重担才发觉对自我对生活甚至对世界的质疑、愤怒和不甘,那才是何处话凄凉。爵士蓝调民谣摇滚,时至今日,让人热泪盈眶的是初初全身心喜爱所创造的共同回忆,还是滑向铁轨至而永不再返的少年时光啊。
台湾 虚度人生 随笔/散文 音乐
当时只道是寻常 豆瓣
6.0 (62 个评分) 作者: 安意如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 - 8
细读纳兰词会发现,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
一个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男子,在他的词章中不倦不悔地倾诉对感情的执著,对友请的坚定,像一道道疗伤的温泉汤药,温暖了,唤醒了,我们冰封的情感。
思无邪 豆瓣
6.3 (41 个评分) 作者: 安意如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 - 10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其实它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
其实它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只是,在渡河的时候,被我们无声的遗落在另一个时代,当你返身去找时,它已经没入河流之中。
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
诗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来去自由 豆瓣
作者: 连岳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 6
编辑推荐:二000至二00二年的多数时间里,生于七十年代的双子座作家连岳在《南方周末》的不同版面开设了如下专栏:“冥想”,“数字神经”,“自以为是”,“连城诀”,“在巴黎”,“如是我闻”,“我是鸡汤”。这些专栏文章以清新、生动的语言,展示七十年代人在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上的双重追求与提升,充分显示了作者开阔的视野和非凡的才华。该书这些文章的精选合集。来去自由——人文主义新体验。
对照记 豆瓣
8.6 (16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7 - 2
收入张爱玲的最后一本散文集《对照记》,另收入一九五二年后创作的散文。张爱玲悄然谢世前一年,图文对照的《对照记》首次出版,她用对“幸存的老照片”的保存和阐释,来与喜爱她作品的海内外广大读者告别。
《张爱玲·对照记》收入增加了《跋》的《对照记》和张爱玲一九五二年至驾鹤西去前创作的散文(英文作品除外)。初版《对照记》“附录”的张爱玲《散文六帙》,因已分别编入《张爱玲·倾城之恋》、《张爱玲·流言》和本卷,故不再作为“附录”重出。《羊毛出在羊身上》因已编入《张爱玲·郁金香》的“附录”,也不再重出。
别看我看路 豆瓣
作者: 迟宇宙 2002 - 8
本书集结了作者近年来在不同城市间“过往”的笔记,作为《南方周末》社会新闻记者,作者有机会行走于各个城市之间,于是有了用一种笔记性质的文字解读各个地方的可能。作为新闻的副产品,作者用一种人文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本书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本人文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