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豆瓣
作者: [法] 让-雅克·卢梭 译者: 邹琰 2005 - 1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法国哲人文豪让-雅克·卢梭的最后作品。这十篇漫步者遐想录,是卢梭“为自己而作”,展露了卢梭推崇感情、赞扬自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同时它也凭着自身发放的光耀,照亮了无数在世俗社会当中卑污的灵魂。它跟美国哲人梭罗的《瓦尔登湖》一样,讲述的都是一个孤独隐居者与大自然对话的故事。这类与大自然相融无间息息相通的和谐画面在西方文化史上不管怎么说都是稀奇罕见的文本。
这漫步当然是身体的漫步,卢梭在漫步中品味大自然的美景,采集植物标本;同时也是心灵的漫步,瞰梭在其中与自己的心灵亲切交谈,毫无矫饰,从中获得慰藉;它更是文学的漫步,卢梭在这不仅创造了“遐想”这种新的文学体裁——散文,更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这本小书也成为法兰西最优秀散文作品。
偶遇 豆瓣
作者: 陈丹燕 文汇出版社 2002 - 1
收录“我的飞毯从慕尼黑来”,“慕尼黑的蓝天”,“鱼喷泉”,“满地残红”,“这就是重逢”,“幸福的意思”,“皮克夫人”,“维也纳教士精舍”等散文作品。
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豆瓣
作者: 练性乾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5
《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作者收录了台湾著名作家南怀瑾先生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悟,分为诗话与人生、文化与文学,知命与立世、读书与论史、谈典与论人、人生精言六大章,以精辟的文句,独到的见解,谈古论今。寓情于理,适合广大读者参阅。
书商的旧梦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沈昌文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 - 8
这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曾经当过银楼小学徒,出版社校对员,当过社长秘书、主任、副总编、总经理;他曾主持《读书》杂志和三联书店,他曾策划《万象》杂志和“书趣文丛”;他曾用二十个字概括自己的编辑生涯——吃喝玩乐、谈情说爱、贪污盗窃、出卖情报、坐以待币。他就是本文作者,自称为书商的前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沈昌文先生。在这部文字平白、看似东拉西扯的小书中,他记录了一个编辑、出版人“以文会友”办杂志“谈情说爱”当编辑的历历往事,彰显出为他人做嫁衣而不厌苦累更不计名利的高尚风范,他对出版事业的满腔热情,更从中可看出新中国出版事业的艰难前进步伐。
苏丝黄的世界 豆瓣
6.8 (10 个评分) 作者: 苏丝黄 文汇出版社 2006 - 6
这本书的内容曾经放在一个叫"All About S”(关于S的一切)的个人网页里。作者自2003年起先后在《经济观察报》、《ET卫视周刊》和《上海壹周》上开设关于苏丝黄的专栏。有大约两年时间,依然有读者疑惑苏丝黄究竟是男是女。
苏丝黄的专栏被许多读者称为中国版的《欲望都市》,然而北京和纽约毕竟大有不同。
"S”的意思大概是:Susie Wong,Sex,Snobbery。
关于Susie Wong(苏丝黄)这个笔名。
在一个春天的下午,她准备写一个专栏,然后苏丝黄这个名字就脱口而出,它的节奏和音韵似乎打开了看不见的禁锢,有点风骚俏丽、嘻哈胡闹和打捞幸存者的意思。
关于sex。
人们总以为sex的复杂之处在于那一两个小时的技巧和荷尔蒙,其实它最复杂的地方在于此前的酝酿阶段,后面发生的一切,借用一位英国父亲对儿子的话:欢愉是短暂的,姿势是滑稽的,代价是昂贵的。但有它真是一件好事。如果我们能够把它和婚姻、健康讲座、犯罪、挑衅和诽谤剥离开来的话。
关于Snobbery(势利)
势利曾经是我们镀金时代不太体面的内衣,现在风潮变幻,内衣可以外穿了。研究势利的微妙之处可以令人发疯,不过它并不总是讨人厌的,有时它就像动物寻找同类的气味一样必不可少。
寻觅中华 豆瓣
8.2 (5 个评分) 作者: 余秋雨 作家出版社 2008 - 5
一路上写的书已经不少。由于读的人多,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盗版狂潮。
作者的书在国内的盗版本,早已是正版本的十倍左右。前些年应邀去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演讲,馆方非常热情地把他们收藏的作者的中文版著作一本本推出来向听众展示。但是,作者与妻子不得不苦笑着交换了一下眼色,因为推出来的大多也是盗版本,想必购自中国大陆。
其中还有不少,是盗版者为作者编的各种“文集”。
因此作者觉得不应该再麻烦这些盗版者了,决心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出版物。更何况,重访文化遗迹时所产生的新感觉需要补充,很多当时漏编、漏写的篇目需要加入,不少自己已经不满意的文章需要删削。
为此,作者花费不少时间等待以前出版的那些书的合约到期,然后不再续签,让全国各地正版书市场上作者的专柜“空架”了很久。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对以前的文章进行大幅度的改写,又增补了不少关及中华文化基本经络的文章。
这样就构成了一套面貌崭新的“文化苦旅全书”。其中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关中国的路程,第二部分有关世界的路程,第三部分有关自己的路程。
眼下这本《寻觅中华》,系统地表述了作者从灾难时期开始一步步寻觅出来的中华文化史。任何一部真正的历史,起点总是一堆又一堆的资料,终点则是一代又一代的感悟。这是一个人心中的中华文化史,作者锻铸了它,它也锻铸作者。书里边的文章,除了一篇之外,都没有在以前出版的书里出现过。
草木春秋 豆瓣
作者: 汪曾祺 作家出版社 2005 - 9
散文是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为我国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数千的来,流派异彩纷呈,名篇佳作迭出,一直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道亮丽景观。为了展示当代散文创作,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中国文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我社将推出一套“当代散文大家精品文库”丛书。经过严格遴选,进入本套丛书的作家,都是当代创作颇丰、名满文坛的散文大家。
本书是当代散文大家汪曾祺的精品散文汇集。内收散文五十篇,记人事、写风景、说文化、述掌故,兼及饮食瓜果、草木虫鱼,无不集于笔下。闲淡中有滋味,闲适中有惊威,给读者以文学艺术的审美享受及文化修养的提高。
别拿畜生不当人 豆瓣
作者: 小宝 2004 - 1
本书内容是小宝的随笔集,包括:布衣石榴、身为上海人、绝对忘年交、霍华德医生、玉观音、科学家莫里斯、成功女士、黎儿流、左右开弓乔志老、失踪的网络作家、女作家谈吃、美国异人、十四爷、第一高手韦小宝、 城里的男人、中年偶像、金钱本色、女特务、优雅的小丈夫、批评家、知道本田凌志的穷人、丽人心事、萨伊德先生见鬼去、村上春树、不过是斯皮尔伯格、《春光乍泄》、响应刘老人、紫气、今年佳人、多凄情、别拿畜生不当人等等。
我在剑桥 豆瓣
作者: 李晓愚 2005 - 5
《我在剑桥》作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文字和作者的摄影、绘画作品相结合),真诚地记录下了她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她在剑桥这座世界名校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抒写 着青春成长的感动和喜悦,表现了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中国女性的迷人风采。
感官的盛宴 豆瓣
6.9 (9 个评分) 作者: 严锋 上海书店 2007 - 1
此书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严锋先生的随笔集,全书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他作为一个超级大玩家,从小时候制作飞机模型、矿石机、望远镜,到现在玩电子游戏、电子音乐等等,他以穷其究竟的好奇与热情,把他的业余爱好上升到一种专业的了解程度,从文学的角度看游戏,再从游戏的角度看文学,考察它们之间的分合与同异,探讨电脑游戏和文学之间共生同源的现象。后半部分是他和余华等作家之间关于网络与人性、王安忆的小说、《兄弟》等的对话。
枫丹白露的桐叶 豆瓣
作者: 柳鸣九 2000
编辑推荐:本书是对法国20世纪文学的评论。书中收录的,均是作者在读书、选题、翻译、看稿中的心得与感言。该书旨在从作家作品研究方面着手,扎扎实实为20世纪文学研究提供系统资料,参与社会性的文化积累。
一个人走 豆瓣
作者: 鞠庆 2004
一起走吧
泰国。丽江、大理、虎跳峡。越南。原始森林。香港。喀斯特地貌……我所走过的地方,都是你可以触及到的地方。不需过多体力。不用太多金钱和时间。总是去了又回来,回来了又去。
好多的经历,都是你经历过或者即将经历的。不同的是,我的文字,为旅行增加了十份明亮而感性的记忆。
一个都市女子不遗余力的简单行走。
44篇文字,既独立成篇,也连为一体。
你可以任意翻阅,也可以依序完成。
文字到173页就完结了。但是行走是停不下来的 新西兰奥斯曼国家森林公园,尼泊尔加德满都的黄昏,中国最美的农村婺源……
这是我的下一站,下下一站。
我们会在这些地方擦肩而过么?如果你正好读到我的文字,如果我们正好相遇,那么一起走吧,天道酬行,前方一定是落英缤纷……
回家真好 豆瓣
7.6 (10 个评分) 作者: 欧阳应霁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8
“你可以走出房子,但你总要回家。”
――Witold Rybezynski,Home:A Short History of an Idea
一个家的装饰风格,不仅反映居住者的喜好与生活质感,也直接影响居住其中的日常心情。本书介绍的大陆、港、台三地精彩的家和家中精彩的人物,能够启发我们对家的想像。
家,不只是栖息的住所,一个舒适自在的家,能提供我们能量和灵感,让自我展现,并且是家人与爱人乐于安顿身心的据点。
作为一个长期研究家居设计的专家和造访者,欧阳应霁捕捉了这些家中令人赞叹的设计,发掘了家与舒适的关系和意义,也让我们体验到恋家、爱家的价值。
回家,是件幸福的事。
虚构的热情 豆瓣
作者: 苏童 2003
《虚构的热情》这篇文章可以看做苏童的创作独白:“一个人瞬间的独语成为别人生活的经典,一个人原本孤立无援的精神世界通过文字覆盖了成千上万个心灵。这就是虚构的魅力,说到底这也是小说的魅力。”无论是一个场景,还是一个女性的表情、动作,还是用文字对一个街角的素描,在苏童笔下都显得不同凡响。
杂花生树 豆瓣
作者: 叶兆言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 1
文化散文集,收录作品二十一篇。上至康有为、梁启超,下至江南女人,基本以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人物、现象为内容,也涉及高尔基等对中国一个时期的文学产生影响的人物。从中可以窥出作者的阅读轨迹及阅读心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