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
20.30.40 豆瓣
作者: 李心洁,刘若英,张艾嘉 2004 - 5
20岁的女人,不管如何,勇往直前!30岁的女人原来幸福还未完成。40岁的女人开开心心做女人。这本书给对自我成长有强烈欲望的女人。给想要更了解女人的男人。给不想被年龄打败的女人。张艾嘉、刘若英、李心洁,她们分别在20、30、40不同的年纪里,演活自己精彩的人生。本书详尽记录女人在三个年龄层的心境历程,绝对是今年不容错过的一本丰富感性之书。
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豆瓣
作者: 郭诚 2014 - 4
一生只见一次的人,一次但见一生的事;19个故事,8段回忆,线上线下影响1亿余人次;主持人李响、背包客小鹏温暖推荐。行者橙子,讲述温情二三事。
.
“你真的是每天被梦想叫醒的人?”
“我是每天被梦想搞到失眠的人。”
.
19个故事,8段回忆
30000公里路途,62种遇见 。
.
我们的相遇太短暂以致难以重逢
好在如此一来
当我想起你/妳
就会看到时间轴线上的我们
永远不再老去
.
我和他们,一生只相见一次,永不再见 。
我和他们 , 又出现在每个人的故事里,循环往复。
我把他们带到你身边,只见一次,足矣,勿念。
.
李响(主持人)
小鹏(《背包十年》作者)
张千里(人文地理摄影师)
莫凡(麦田计划发起人)
毛宇辉(蓝色光标集团总裁)
温暖推荐
王晶冰(麦田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
倾情作序
.
三年前,作者郭诚自越南归来,递出了迄今为止最后一封辞职信,自此专注于他的世界之旅。在经纬度相异、语言不通、季节和温度反差的异国他乡,他一次次在旅途中传递爱与善良,他坚信,万事存异,唯爱恒一。于是就有了这本书,讲述旅途所遇,有缄默不语为母亲拭去泪水的8岁男孩、以梦想做 信仰的小城姑娘、不太浪漫的法国男人……走得越远,越能清晰地找到来时的路。行程逾30000公里,温暖随行。
2016年6月28日 已读
摄影师就专心本业吧,这文笔差的。。。连我这种渣都看出来里面的常识和语法错误了。。。编辑长点心,法国人平时不讲拉丁语好哇。。。
PhD 中国 旅行 随笔/散文
甲骨文 豆瓣 Eggplant.place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3 (115 个评分) 作者: Peter Hessler 八旗文化 2011 - 6
詩人、甲骨文和青銅器研究者、自殺於文革期間的陳夢家,其故事塵封已久,猶如等待破解的密碼。紐約客記者、著名美國作家何偉深入中國,補綴、還原了他被古文字、青銅器、政治和謠言糾纏的一生,並藉此再現了和文字有關的隱秘歷史、大千世界,讀起來令人匪夷所思,感慨萬千。何偉不僅「考古」挖掘出一段段和甲骨文、古中國有關的歷史、故事和人,他還通過若干次遊走中國的旅程,出入於古代和現代,講述了若干相互交織、充滿了隱喻的故事,並尋找到彼此的內在聯繫,繪製出一幅幅奇異的當代甲骨拼圖。在《尋路中國》一書中,何偉好像是當代馬可波羅,開著吉普車深入中國,在《甲骨文》裡,他則似乎扮演一個西方占卜師,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本書就是何偉自己製作的占卜當代中國的甲骨。
2016年5月25日 已读
刚知道原来VOA在美国是不让播的,想当年俺开始学英语也是跑步的时候听 VOA special English起步呀,久远的回忆。何伟这个人啊,温柔又慈悲,还有着不动声色的幽默,那么绕一大圈都能给圆回来~
PhD 中国 社会 美国 随笔/散文
唐宋词十七讲 豆瓣
8.9 (36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叶嘉莹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5
一部完整的唐宋词史。本书为国学大家叶嘉莹教授应辅仁大学校友会之邀所做的唐宋词系列讲座纪录。
《唐宋词十七讲》为作者唐宋词系列讲座的讲演记录,内容是《唐宋词名家论稿》的补充和完善。书中共论析了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词人十五家。结合他们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写作艺术等方面追寻唐宋词的演变与发展轨迹,讲述中既兼顾他们纵横之间的影响及关联,又特别注意其虽相似而实不同的深微意境,清隽的言辞于含英咀华之中深探词人之用心,时时闪现的真知灼见足以启迪读者,浚发妙悟灵思。
煮酒探西游 豆瓣
西游记未解之谜
8.1 (36 个评分) 作者: 吴闲云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9 - 8
《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表面上看,讲的是唐僧取经,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终成正果。
但细看此书,里面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根本就无法用常理解释。
比如:
1.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连玉皇大帝、十万天兵天将都奈何不了他,可为什么后来在西天路上反而还斗不过一些妖怪呢?
2. 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 取回经来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真的是为了普度众生吗?
3.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完全可以飞到西天把经书取来,为什么还要慢慢吞吞地走过去呢,难道不嫌麻烦么?
4. 孙悟空被关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烧了49日也没有烧死。可为什么差点被红孩儿吐的一把火给烧死了?
5. 神仙们既然可以长生不死,那么,为什么一个个的还要跑去吃王母娘娘的蟠桃呢?
6. 玉皇大帝真的是昏庸无能吗?那么,他又怎么可能成为万神的主宰呢?
7. 唐僧既然是有道高僧转世,为什么他总是过不了惊恐之关?老是被吓的屁滚尿流?
8. 妖怪们为什么都盯着要吃唐僧肉?他们究竟凭什么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为什么就没有任何一个妖怪对此产生怀疑呢?
9. 妖精抓到唐僧后,总是不急着吃掉,他们究竟在等什么呢?为什么就没有一个急性子抢了就咬一口吃的?
等等。这么多的矛盾、硬伤,当然,还远远不止这些,可以说比比皆是。作者解释得了吗?于是,民间就有这样一句俗语:“看了西游记,说话象放屁。”
可是,《西游记》的作者会有那么弱智吗? 我们通观西游记全书,发现这些矛盾并不是简单的笔误,而分明是作者重点刻意描写的对象。
那么,我们只能认为这是作者在有意巧设机关,故意写出一个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西游故事,为我们出了一个天大的“谜语”,就看我们是否能够猜中谜底。
作者的布局功夫之高,乃世所罕见。其实,解谜的“玄机”就隐藏在小说《西游记》的原文之中。这些矛盾都是有解的,只是多数读者都没有认真看而已。
我们把全书中所有矛盾的地方联系起来看,都可以根据原著所给出的依据,而将其中的玄机一一破译开来!!!
西游记究竟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下面,我将采用逻辑推理的手法, 重新解读《西游记》。
京华忆往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王世襄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谨以此书纪念王世襄先生。他久居京华,京华的花鸟鱼虫、菜肴点心、器物文玩,又是他绝学的一部分,他学既是玩,玩又是学,所以本书辑录的文章既有学问又好玩。百灵的歌唱、蝈蝈的冬鸣、萨其马的香气、铜炉的妙趣……就让的音容笑貌和他妙趣横生的文章,带我们回望他的世界。
2016年5月14日 已读
蛐蛐獾狗鸽子老鹰一路玩下来,然后收收心去老好的大学读个喜欢的degree,生在有钱又有文化的家庭就是妙。讲真对热爱的东西全心全意,悉心钻研同时也增添了生活的情趣,无论如何都不算是玩物丧志啊。(暗搓搓地说文中提到两次处子的肌肤用以形容润泽之感,俺无意识间默默撩开毛衣观察半晌也无法感同身受。。。果真文学比喻还就是文学比喻啊。。。
PhD 中国 民俗 生活 随笔/散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豆瓣 Goodreads
8.8 (64 个评分) 作者: 朱光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12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旅欧期间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信中所说多为青年们所关心和应该关心的事项,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自朱光潜先生笔下汩汩流淌的,是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受益颇多。本次重版,“愿对于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2016年5月13日 已读
很适合拿来给小朋友正下三观。和七十年代末的那本《谈美书简》前后读完,真是让我痛心不已。老爷子要是一直旅欧不回中国该多好呀,唉
中国 人生 虚度人生 随笔/散文
留住手艺 豆瓣
8.5 (32 个评分) 作者: [日] 盐野米松 译者: 英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10
这本书记录的人物,或许将是日本最后一批传统手工艺者,他们和他们的祖辈千百年来取法自然,用树皮、藤条、篠竹等天赐之物编织布匹、打造工具、维持生活,由于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冲击,这些精巧的手工技术濒临灭绝,匠人们依靠双手世代传承的宝贵记忆也终将无处安放,著名作家盐野米松二十余年来走遍日本,倾听和记录下了不同业种的匠人们的生活,本书选取了其中十六位手工艺人的访谈,系统而忠实地呈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处境和精细美妙的作品
本书纪录片式地呈现了:
最后的宫殿大木匠
在心中供养漆树的刮漆人
一百根芭蕉织出的一匹布
全日本最贵的源次锄
像一片竹叶的平田舟
一百五十年保持同一形状的满山钩
从木中取丝的椴木织
柳条饭盒
豆腐篮子
……
“我是怀着一颗幢憬和向往的心灵,观望过匠工们做活的众多孩子中的一个,也是为这些职业不复存在而深感遗憾的一代人的代表。出于这种感情,我用了不短的时间和多次的机会,寻找走访了现存的一些匠工和他们的作坊。听他们讲故事,看他们视为生命的工具。”
——盐野米松
“我们是靠手来记忆的。”
——竹编手艺人 夏林千野
2016年5月12日 已读
我明白传统和情怀在科技/效率带来的便利前面几乎不堪一击。然物件就是物件,我不大认同只有手工艺人做出来的才有灵魂和温度机器出来的就是冷冰冰死气沉沉的说法。只能说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择采集并且打磨材料的工匠们,会比我们更能appreciate自然的馈赠也更敬畏自然吧(也许也更能物尽其用减少浪费)。至于留住什么的,不如改名作“好好告别”。
PhD 日本 民俗 随笔/散文
阅读的故事 豆瓣
8.4 (25 个评分) 作者: 唐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8
童年的阅读,阅读的记忆与困惑,阅读的方法与知识,乃至于阅读的梦境,勾勒出面对书籍与文字的百般心情,即使书本丰饶的世界有所限制,但仍叫唤出我们共同的心事与希望。以扎实的阅读经验,佐以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文字,用一种极其独特的文体与思绪,书写下与各类书籍的美丽邂逅,以及对书的奇想与期待。犹如作者前半生的阅读传记。
2016年5月2日 已读
看到“散兵游勇”忽然想起来小时候老爹拿这个词教育我的时候,好多年我都以为是“伞兵游泳”。这书我挺喜欢啊,虽然最初去看纯是因为我喜欢他跟朱天心的小孩盟盟。(结果网上一搜比我大好几岁= =
PhD 台湾 读书 随笔/散文
爱的地下教育 豆瓣
7.6 (10 个评分) 作者: 彭浩翔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 - 6
本书是2009年9月在彭浩翔博客开设的《爱的地下教育》答信专栏,专门解答读者各种奇难杂症。内容涉及爱情辅导、性教育、心理治疗等范围。
由于文字恶搞辛辣,推出后迅即于网络火热。每周数十万网民追捧转发,更被各大报刊杂志邀请开设《爱》的专栏,在《外滩画报》、《城市画报》、《男人装》等总发行量超过一百六十多万份的报刊杂志上连载。同时,该书已被网络媒体及电影公司洽购改编版权,计划以其内容改编成同名单元式网络感情节目及电影,足见此栏在答问界中风头的一时无两。
2016年4月12日 已读
篡改一下。“你知道疯狂迷恋什么人直至冲昏头脑的好处是什么吗?就是迷恋总有结束的一天。”
专栏 大学 随笔/散文 香港
一切因你而值得 豆瓣
7.8 (9 个评分) 作者: 黎戈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9 - 1
作者以深沉的理性、感性和母性,解剖54位大师隐秘的内心世界。
2016年3月14日 已读
早几年读本科那会儿可能还会喜欢这文字。现在想想,唯一好奇的可能也就是貌似不食人间烟火的文艺女青年老公会是啥样的呢。。。
PhD 中国 随笔/散文
金瓶梅 豆瓣
8.8 (16 个评分) 作者: 孙述宇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 3
本书是对《金瓶梅》的写作艺术与人物的赏析,涉及对小说的写实与讽刺艺术、西门庆及他的一众妻妾的个性与人物所代表的意涵的解读,以及《金瓶梅》作者在这种日常生活的绘写中所表现出的巨大的生命力和小说在活色生香的俗世繁华之上所笼罩的浓重的宗教悲悯与劝世意味等。由于作者少年时期熟读旧小说,后又长期淫浸于西方文学,对《金瓶梅》的分析视角独特,既点出了《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后继小说对于《金瓶梅》写作艺术的继承与发扬,又常以外国名著的手法与人物形象与《金瓶梅》相比照,在在显示出这部小说的杰出艺术价值。
2016年1月31日 已读
“我们读毕《金瓶梅》的心境却是比较净化了的,怨愤不平固然没有,轻佻的优越感大抵也不会多,有的是那种看到了人生尽头的难过,而且多少有些好像什么话也不想说。” 是的,这本书写的真好,尤其是在刚读完原书后听他分析,大为赞同。
PhD 中国 文学 随笔/散文
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 豆瓣
作者: 李俊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7
伦敦博物馆众多,发展历史悠久,它们的魅力就在于丰富而多变的策展,与现实紧密结合,让人看见了过去,体验了现在,也想像着未来,扭转了人们对博物馆保守的刻板印象。
著名的大英博物馆、杰佛瑞博物馆、泰特当代艺术馆、国家美术馆等等,固然在建筑及空间设计上有不少有趣的表现,但许多规模较小、却充满奇趣主题的博物馆,像扇子博物馆、运河博物馆、设计博物馆、玩具博物馆、战争博物馆、园艺历史博物馆、戏剧博物馆等等,暗藏着更多惊喜。其实,伦敦的博物馆是非常容易亲近的,大部分不但免费开放,还有许多导览及儿童/成人教育的课程拉近群众与博物馆的距离。
事实上,并不需要拥有多么丰富的艺术背景,才能体会博物馆及美术馆带给人们的喜悦。最重要的无非是静下心来,深深感受。不管是建筑、历史、展品、规划、休闲、氛围,只要打开它的大门,那里就存在着“发现”的愉悦。本书作者融合了旁观者的客观陈述、报道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让“阅读”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与旅行的艺术。
南方撩人 豆瓣
作者: 洁尘 2003 - 8
本丛书以感觉锐敏的女性作家为创作主体,以长于表现感觉的散文作为艺术载体,意在为这一类作家和作品搭建一个平台,日后有幸壮大,逐渐形成一个流派,也是说不定的。还要补充一句,正像时尚散文不是女性散文的全部,新感觉散文也并非女性散文的主体。对于各种有创新意义的女性散文,我们将继续关注。假以时日,也许还会有“女性新思维”、“女性新视点”等等丛书问世。
完全莫非定律 豆瓣
作者: Arthur Bloch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2005 - 10
莫非定律是關於事情如何出錯的幽默規則,簡練地揭露了「人生總難事事順遂」這條顛撲不破的真理。一切從莫非原始定律發展出來:會出錯的事,一定出錯。(If some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
莫非定律誕生於1949年,以Edward A. Murphy(生於1917年)命名,他是愛德華空軍基地的工程師,專門研究人類對加速度承受的能力。他發現同仁總會把加速計的固定器裝反,因而脫口而出他的觀察。有受試者在記者會上引述這句名言,於是很快在航太工程研究者之間散播開來,並陸續有人加上新的法則。
1958年,「莫非定律」正式被列入韋氏字典(Webster’s Dictionary)。但是莫非本人從未發表過莫非定律,這點倒是蠻符合莫非定律的。
莫非定律至今已經發展出各種類別,從莫非通則到電腦、家庭、工作、政府等等,各種領域都有人找出屬於他們自己的莫非定律。
本書將這些雋永又令人發噱的定律,以中英對照的方式呈現,除了博君一笑,也能帶給您另一種學習英文的樂趣。
適用對象
# 適合想讓英文更上層樓的朋友,從幽默短句中學習重要英文句型及表達。
# 提供上班族、通勤族解悶自嘲的趣味法則,並兼具增強英文的實效。
# 適合在演說、書信、聚會等各種場合引用,博取聽眾與讀者的共鳴及會心一笑
本書特色
人生難免有又好氣又好笑的經驗,本書收集了各式各樣廣受歡迎、令人捧腹的幽默定律,令人驚嘆又無可反駁的觀察,包括人生百態、辦公室哲學、官僚學、階級學……等。可以在演說、書信、聚會等各種場合,隨手捻來妙趣橫生的短句,讓您在笑聲中重新體會人生的真意及語言的奧妙。
大熊猫看小电影 豆瓣
6.5 (8 个评分) 作者: 沈宏非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 5
《给大熊猫看小电影》收录了沈宏非发表在《三联生活周刊》“思想工作”专栏上最新的随笔80余篇。此专栏自1999年设立以来,广受读者尤其是白领的喜爱。
烟的故事 豆瓣
作者: 流苏 2004 - 4
作者非常喜欢费纽尔·马查多的“生命有如一支香烟”的比喻。上帝发给我们每个人一支香烟,也许我们无法选择品牌的贵贱,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决定吸烟时的心情和姿态。是匆匆吸完,还是慢慢品味;是把这当成享受还是视为负担,钥匙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还有一点也是我所坚信的,和香烟一样,生命的意义在于燃烧,尽管燃烧后的结局是灰烬。
但这本小书想带给它的读者绝不是这样沉重的话题。实际上,它就像你随意点燃的一支香烟。这支烟既不像三五烟那样桀骜不驯,也不像摩尔烟那样绵软无力,它不温不火,亦苦亦甜。它最大的志向只是希望能够陪伴你度过一个疲倦的中午,打发一段等人或开会时的枯燥时光,成为你虽然忙碌但又总有一些怅惘的生活里的一星点安慰。因此,虽然你不要像对待“纸喇叭”一样将之弃如敝帚,但也大可不必像对待雪茄一样将之奉为珍宝。一定要正襟危坐,请你用人生最随意的姿势阅读它。厕所里翻、不洗脚躺在床上看,甚至边看肥皂剧边嗑瓜子读,都无伤大雅。因为只要你是愉快的,它就一定是轻松的。
这本小说绝对不是伟岸的,但它的确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刻下来的幸福时光 豆瓣
5.4 (7 个评分) 作者: 郭敬明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4 - 2
那些我们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事,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忘记了。这是郭敬明为青春写的散文诗,一群少年人走过了一段爱痛交织的青春时光,郭敬明闪耀着诗性光芒的文字以及美女鞋垫勾画的水晶世界,将把这段感人的青春永远留在2004。
智慧背囊(第2辑) 豆瓣
作者: 岳伟 / 陈涛 2004 - 3
那些在你生命中留下美丽印痕的文章,就如一颗颗灿烂的珍珠,《智慧阅读系列丛书:智慧背囊2》就是将那些珍珠串连了起来,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映亮了青春的每一个角落。如花溪潺潺一般,浸染着年轻的思想,让那些真善美蓬勃生长。如点点帆影,引领你向梦想的远方启航。
胡亂吃一通 豆瓣
作者: 安東尼.波登 译者: 王丹楓 台灣商務 2008 - 1
繼《廚房機密檔案》與《名廚吃四方》之後, 暢銷廚師作家兼美食旅遊節目主持人安東尼.波登又準備了滿滿一桌味道濃烈、風格獨具的文字佳餚,來刺激讀者的味蕾。本書精選他近年來在報章雜誌發表過的作品,並加上幾篇從未公開的文章,把飲食文化、餐飲業現象、節目製作花絮等多樣內容,通通一次收錄。無論是描寫四川辣上加辣的飲食考驗,或揭開製作電視節目不光彩的一面,或批評連鎖速食業者養出一堆沒脖子的糖尿病患,所有文字都展現他一貫的幽默犀利,直率且毫不保留。而讀者在品味這些精采文章之餘,也將深刻感受到波登對食物、烹飪與旅遊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