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mondLib
活着为了讲述 豆瓣 Goodreads
Vivir para contarla
9.3 (67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李静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4
一生中总会遇到一本书,奠定你人生的基调。
★《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唯一自传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就算走到绝境,失去耐心,也要永远保有幽默感,热爱生活,这是我们人生最大的财富。
给所有在梦想的路上走得磕磕绊绊的人
★ “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加西亚•马尔克斯
诺奖得主、纯文学畅销奇迹创造者马尔克斯的成长故事:充满魔幻色彩的真实人生。
★ 正是回忆中的这些细节、生命中的这些人将马尔克斯带到了《百年孤独》的门口; 能够解开《百年孤独》密码的,只有《活着为了讲述》;马尔克斯小说中的人物都能在本书中找到原型。
★ 首版首次赠限量别册(含地图、人名索引、加博书单、作品年表)+ 雕刻时光咖啡券
=======================
“要么写作,要么死去”
他是举世闻名的文学大师,《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传世巨著的作者,被誉为“20世纪的文学标杆”。
同时,他也是一个爱讲故事的孩子。
他说,他努力写出精彩的故事,只是为了让朋友们更爱他。
他是加西亚•马尔克斯。
《活着为了讲述》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唯一自传。这一次,他亲自讲述自己的故事。
“下个月,我就满二十三岁了。我逃过兵役,义无反顾地每天抽六十根劣质香烟,天黑了,就随便在哪儿凑合一夜。前途一抹黑,生活一团糟……前行的道路上充满了陷阱、推诿、幻想,更要竭力避开无数的诱惑:似乎我干哪行都行,就是当不了作家。”
二十二岁的最后一个月,陪母亲回乡卖房子,这不仅是这本书的开篇,也标志着马尔克斯文学生命的开始。从那时起,儿时所有记忆深刻的人与事、贪婪的阅读经历、身边各种奇特的现实、向权威与成规挑战的勇气将他带进了“写作”这个甜蜜而痛苦的陷阱。
外祖母神奇的鬼怪世界、外祖父的战争故事、挥之不去的老宅记忆、求学经历中的奇遇与机遇、启发并滋养过他的记者生涯……搞不清楚幸福与疯癫区别的亲戚、一起经受过狂风暴雨考验的朋友、萍水相逢却难以忘记的过客……
贫苦与乐观,迷茫与执着,颓废与疯狂,经过记忆与文字的洗淘,闪耀着永恒的诗意的光芒。
2024年2月28日 已读
读完之后第一感觉,半个哥伦比亚都是马尔克斯文艺界的熟人,还有一半是他们家亲戚。偶遇的路人是外公的私生子,以及读到他爸爸妈妈十三个小孩,六十四个孙辈的时候,我已经不太会数数了。
写他爸爸妈妈恋爱那一段可太好看了,像是一场热带风暴。刮的人晕头转向,却又终身难忘。还想说这跟我看的俄国文学里拧巴的感情就是两个极端,看到后来发现两者还是有共同点的,就是拉美的人名和俄国人一样可以长得离谱,一个人名占两行,一看就是重要人物!
本来我对哥伦比亚一无所知,只晓得咖啡和毒品。开着谷歌地图,看马尔克斯写自己巴兰基亚长大以及求学波哥大,哪怕本书的结尾他30岁还不到,我仿佛被拉入他那个动乱的时代,跟着年轻的他从花街柳巷到城市暴乱。你说这世上,明明不一样的城市,不一样的时间,怎么发生的好像总是一模一样的事情。
传记结尾在二十多岁真是好啊。读毕你不会觉得是满怀沧桑的老者在回忆往事,而是欢欣期待,明明经历了那么多,仿佛一切才刚刚要发生。
RichmondLib 人生 哥伦比亚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显微镜下的大明 豆瓣 Goodreads
8.6 (185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 - 1
本书讲述的,是六个深藏于故纸堆中的明代基层政治事件。
作者从明代的一系列罕见民间档案文书里,挖掘出这些尘封已久的故事。这些档案是中国历史中绝无仅有的奇迹,它们着眼于平民的政治生活,而且记录极为详尽。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朴实的百姓诉求、狡黠的民间智慧、肮脏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场均衡之术,从无数个真实的细节里,展现出一幅极其鲜活的政治生态图景。
这六个事件聚焦于一府一县乃至一村之内,记录的是最底层平民的真实政治生活:当遭遇税收不公时,他们如何愤起抗争;当家族权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如何兴起诉讼;当政治利益与商业利益发生矛盾,他们如何与官府周旋博弈;当朝廷要求整顿户籍,他们又是如何从中造假牟利……
《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万历年间,一项不公正的税收政策在徽州府引发了旷日持久的混乱。乱民、县官、州府、户部、首辅、皇帝等诸多利益集团的博弈之局。
《笔与灰的抉择——婺源龙脉保卫战》:婺源县一场持续了六十四年的经济争端,反映了一个县级官员,是如何在重大议题上平衡一县之利害的。
《谁动了我的祖庙——杨干院律政风云》:歙县一桩民间庙产争夺案。诉讼双方在这场绵延八年的官司中各展所长,用尽心思,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嘉靖法律大戏。
《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一个坐落于后湖(玄武湖)中的冷门机构——大明黄册库从建立到衰败的全过程。了解明代的基层统治,是如何一步步垮掉的。
《胥吏的盛宴——彭县小吏舞弊案》: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官司,却引来了无数贪婪蚊虫的叮咬。胥吏之恶,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正统年间的四条冤魂》:四个无辜的清白老百姓,是如何裹挟入朝廷斗争的。
作者力图以冷静克制的零度叙事,替那些生于尘埃、死于无闻的蝼蚁之辈作传,转述他们湮没于宏大历史中的声音。
想要读懂大明,想要读懂中国古代政治,不可只注目于朝堂,亦要听到最底层的呐喊。在一个个普通人的遭遇中,才蕴藏着最真实的规律。
2024年2月21日 已读
精彩。我本来计划看个二十页就去睡觉,结果愣是非得把整篇故事看完了才舍得去睡哈哈。读完感觉这为官之道啊,在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最好,但求最省。
丝绢案最富戏剧性,而且一路闹到皇帝眼前,连解决方案都让人意外。不过黄册一篇我看得最是投入,毕竟也是information system和census data,那四舍五入跟我还是同行。要是有人用IS的概念去对照讲黄册制度的各个部分,执行的难度和弊端,连garbage in, garbage out都对得上呢哈哈。回忆小时候去玄武湖公园觉得平平无奇,哪曾想几百年前是如此重要,关乎一国兴衰的地方啊。
另外我感觉朱元璋在设计制度的时候把什么变量都考虑进去了,人的疏漏与贪婪,可唯独没设计进去如果皇帝(最高执行者)换人了要如何维持下去嘛。可惜啦。
RichmondLib 中国 历史 图书馆 明朝
死後,貓會吃掉我的眼睛嗎? 豆瓣
Will My Cat Eat My Eyeballs?: Big Questions from Tiny Mortals about Death
作者: 凱特琳.道堤(Caitlin Doughty) 悅知文化 2021 - 10
一本正經又幽默地揭開死亡謎底,
讓你笑著嚥下最後一口氣!
剝去詩意,一探耐人尋味的死後世界。
★ Amazon年度選書,討論數高達2.7K
★ Goodread讀者票選最佳科普讀物
★ 熱銷全球14國版權
人在外太空出意外的話遺體去哪裡了?你有聽過死後屍體還會動嗎?
過胖的人骨灰會不會比較重?連體嬰其中一位死掉的話怎麼辦?
這裡是殯儀館,會盡可能友善地對待所有人,包括死人。
但不保證你可以和心愛的倉鼠葬在一起,或不會因昏迷而遭到活埋。
本書收錄了關於死亡的各種冷知識,從屍體的保存方法、驗屍官的工作內容,到木乃伊的製作過程……以文化、風俗、法律、科學等角度,揭開我們對死亡的困惑,像是應該把遺體埋得多深,或臨終前是否看得見一道白光。
來自34個小朋友們提出的問題,正面迎擊,例如──
搬家的時候可不可以挖出心愛的寵物貓?
能不能把自己做成標本,供後世瞻仰?
如果在飛機上心臟病發,屍體會藏在哪裡?
死亡或許讓人感到絕望或恐懼,作者卻透過生動犀利的筆觸,表達對生命的熱愛與尊敬。在她眼裡,死後的世界充滿了想像,但也記住,不是所有可怕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最後,聽我的忠告,死前千萬不要做這些事:
‧吃一包爆米花,試圖惡整火化人員。
‧囑咐家人留下你的頭蓋骨。
‧用最後的力氣扮鬼臉,好讓你用古怪的表情下葬。
本書特色
‧揉合科學研究與實戰經驗,兼具知識性與娛樂性。
‧以詼諧風趣的口吻,化解我們對死亡的恐懼。
‧書末附上五題快問快答,滿足無限的好奇心。
不怕死推薦
大師兄|《你好,我是接體員》暢銷作家
小冬瓜|單程旅行社社長、人氣YouTuber
NeKo嗚喵|YouTuber說書人
十二个十二个月——黄永玉·十二生肖 豆瓣
作者: 黄永玉 2016
2017.10.01权威更新:一版三次印刷中添加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先生为本书撰写的序言,并附加了专属二维码,扫码即可观看黄永玉十二生肖展览视频。
自2006年开始,黄永玉先生为每年都创作14幅图文生肖作品,当中结合着文化掌故、历史典故、传说故事、社会问题的思考,也融入了黄老个人的生 命体验与艺术态度,12年共创作168幅,整整十二生肖一个圆满,幽默诙谐中不失诗意趣味,灵动鲜活中包孕生活智慧与哲理,同时也以黄老自己的 创新意识入画,契合现时代吉祥文化心理需求,以及民俗文化心理需求,很好地诠释了“生而肖似”的生肖文化理念。
传统生肖文化的现代阐释,一边是妙趣横生、活灵活现的生肖图景,一边是睿智机巧、饱含生命体验的文字反思,年逾九旬的黄永玉先生以其特有的“文与画”方式带您游走在幽默、讽刺、趣味、诗意之间,细细品味人生!
2024年2月17日 已读
黄永玉的趣味是挺不一样的,越老越明显。记得前几年他画的兔子被印到邮票上被人嫌妖来着。要是这一系列这能出成邮票就好了,多好玩。
看他九十三岁那年的字和画,笔力稳健,一手漂亮的字,厉害啊。
RichmondLib 中国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绘本
名士和狐仙 豆瓣
作者: 汪曾祺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3 - 6
故事高手汪曾祺奇人异事故事集,精心收录《聊斋新义》及市井小说共52篇。
★汪曾祺走进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奇幻想象,感受妖与人的喜乐悲苦。
★像在月光下听祖母讲故事,朦朦胧胧,亦真亦幻,探寻人性的幽微曲折,体会每个人的命运起伏。
★莫言盛赞:汪先生是短篇小说大师。
★关于信任、背叛、虚伪、贪婪,跟随汪曾祺在爱恨嗔痴间,看尽人性本色。
内容简介:
故事高手汪曾祺经典奇人异事故事集,精心收录《聊斋新义》及市井小说代表作共52篇;篇篇精彩,事事惊奇,就像在月光下听祖母讲故事,朦朦胧胧,亦真亦幻。
在《双灯》中,女狐不需要恋爱脑,她说:妖和人不一样,不能凑合!
在《捕快张三》中,洒脱的人不会因被出轨而跟自己别扭一辈子,他说:一顶绿帽子压不死人。
在《薛大娘》中,活得潇洒的女人又怎惧世俗陈规,她说:我让他快活,我也快活,有什么不对?有什么不好?
………
打开本书,跟随汪曾祺一起走进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奇幻世界和人间烟火的市井生活,感受妖与人的喜乐悲苦,在爱恨嗔痴间,看尽人性本色,探寻人性的幽微曲折。
2024年2月11日 已读
本地图书馆收录及时,2023年年中出的书年底就有的借了。我喜欢看汪曾祺写生活的细节,不仅仅是吃,还有很多方方面面生活的趣味,逛公园,遛鸟,赏古玩,伙计抓药。
最近读了些小说。感觉到有些个小说是哄读者,虐尽千帆,最后给个happy ending让人短时美滋滋,有些个小说是让读者遗憾,拼劲力量穷尽可能偏还是离closure差那么一点,读者如我每每想到结局不免都要轻叹一声。而还有的小说,像读者正在经历的人生,期间大多事情都谈不上有结局(yet),小说读毕感受到的更多是可能性,还有读者本人彼时的心境。汪曾祺的很多小说给我这种感觉。
这本书里,我很喜欢《子孙万代》这一篇,作家展现了一段snapshot,细节表达得栩栩如生,不需明写人物落寞还是遗憾,所有情绪尽在“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一句唱词中了。
RichmondLib 中国 图书馆 小说 漂在加拿大
鸟类 豆瓣
中信出版集团
2024年2月5日 已读
早知DK作为百科全书有名,今天一翻果然。高清大图,给俺们外行人士和小朋友们简明扼要科普了鸟巢鸟蛋鸟爪鸟喙翅膀,还有鸟的沟通鸟的捕食鸟的迁徙鸟的感官。
里面有张鸟的骨骼图,说来惭愧,我就拿它给厨房新手物理大哥科普如何用剪刀解剖一只鸡(也是鸟嘛)。哪里是龙骨,就是可以剪出来两大块鸡胸肉的地方,哪里是锁骨,就是鸡身上那个V型的,用剪刀剪不动的骨头……挺有用的,感觉他的眼睛学会了。
RichmondLib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百科 科普
候鳥的世界 谷歌图书
作者: 鈴木まもる / 鈴木守 遠流 2017
日本知名鳥巢專家與繪本畫家鈴木守
帶你仰視天空,聆聽候鳥的歸鄉心情。

  一到春天和冬天,從南方飛來了好多好多的候鳥,
  有綠頭鴨、黃雀、八色鳥、蜂鷹、夜鶯……
  113種來自世界各地的鳥兒飛越又廣又大的天空,
  走過數千、甚至數萬公里,就是為了到彼岸築巢、孵蛋和育雛。
  為什麼牠們會堅持如此遙遠的飛行呢?
  跟著候鳥們,一起來趟遷徙之旅!

本書特色

  ◆生命教育的引導:
  帶領孩子從動物的故事來認識環境生態。候鳥為了生存不辭千里的奔波南北,途中也會遇到各種天敵,牠們依然不畏艱難地長途飛行。這些面對未知與困難的生存勇氣值得小讀者們學習。

  ◆環境保護的重要:
  候鳥在飛行的過程中可能會遭遇獵殺,或是繁殖地或生存地的破壞,讓牠們無處可去。這些人類或有心或無意的行為,都更加嚴重的影響了動物的生活與生存。

  ◆動物知識的補充:
  你知道候鳥斑頭雁的旅途中,會飛越世界最高的山嗎?透過牠們的故事,除了更加認識這些長途旅行的動物,也更加讚歎牠們生存的能力與勇氣。

  ◆無以比擬的壯闊圖畫:
  鈴木守透過多幅仰角且充滿藝術價值的壯闊繪圖,讓讀者看見動物與自然的美;同時以美妙的文字,引導讀者充滿情意的來閱讀動物的故事。

震撼推薦

  丁宗蘇(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
  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候鳥的百科全書……是一本大人與小孩都適合的繪本,透過逼真的繪圖與扼要的資訊,讓我們很快且深刻的了解鳥類長程遷移的艱辛與努力,以及這世界不同地區及鳥種的多元特色。我們的心,也跟著鳥兒飛揚起來了。

  李貞慧(繪本教學推廣教師):
  各式各樣的候鳥既不用看地圖、也不用GPS導航系統,就能遠渡重洋飛回自己的出生地築巢、產卵、養育雛鳥,這是多麼令人驚異的能力啊。……推薦這本不只是候鳥知識圖鑑、而是傳達更深層生命價值與生命關懷的繪本給大家。
野鸟会躲藏 豆瓣
作者: 何华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8
《野鸟会躲藏》是广西师大出版社魔法象图画书王国推出的作品之一。
哪些野鸟会躲藏? 躲在哪儿?怎么藏?野鸟为什么要藏?
从事野外鸟类观察,作者何华仁常会因为一群擅长躲藏的鸟,发现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些野鸟在自然环境中神出鬼没,施展各种躲藏本事,宛如戏法精湛、本事高超的魔法师。然而事实上,这些绚烂的躲藏技巧是它们与生俱来的基本生存之道。
本书作者为知名版画家,长期从事鸟类观察以及野鸟图画书创作。本书收录了14种拥有独特躲藏技巧的台湾野鸟。通过简洁、诗意的文字以及活泼可爱的图画,清楚地呈现出了野鸟与周遭环境的关系,让孩子可以在快乐的阅读中了解野鸟用什么方式躲藏,又会藏身在怎么样的环境。
2024年1月22日 已读
这里面的画的鸟都好可爱啊,细节丰富。爱观鸟的人在台湾肯定超级满足的。尤其是拟啄木鸟,小小一只,肉墩墩,脸上那叫一个五彩缤纷,像画上去的一样。实不相瞒,里面的正经名字,我多半都不会读,出版社给注了拼音,有心了🥹
RichmondLib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科普 绘本
味噌汤料理手帖 豆瓣
作者: 土井光 / 土井善晴 译者: 邱香凝 日出出版 2023 - 4
2024年1月22日 已读
有意思,远看是菜谱,近看总有点个生活态度的意思在里面。
感觉日本人做饭,一来讲究依照时令,二来强调依照下厨之人自己的喜好。连一碗猪肉味噌汤四季都有四季的版本,真是厉害。另外我也喜欢里头说的,“料理是自立的开始”。
RichmondLib 图书馆 日本 美食 菜谱
故事新编 豆瓣
作者: 鲁迅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3 - 6
收录鲁迅在十三年间陆续创作的八篇独特的短篇小说。故事取材古代传说,却不同于传统的历史小说,更像是一种极具现实和讽刺意味的对历史本文的重新书写,一锅糅合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的“怪味汤”。在这里,耳熟能详的历史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以或奇谲怪异,或漫画般滑稽的方式一一登场。小说情节荒诞,手法卓绝,呈现出不曾有过的风格,至今读来,先锋依旧。
●重温
鲁迅是几代人语文课本里的文学大师,被戏称为“中学生最害怕的男人”,却也是网络时代的“金句王”,相关视频在互联网狂揽上亿播放量。二创混剪和路障,说唱鬼畜和梗王,在新时代年轻人的诠释中,鲁迅笔下的小说人物一次次灵魂再现。“许多年轻的网友反复表示,读书时无法理解鲁迅,进入社会后才发现鲁迅的伟大。”
●经典再现
包含鲁迅在十三年间根据古代神话和传说所改写的短篇小说《补天》《奔月》《铸剑》《理水》《采薇》《非攻》《起死》《出关》八篇。全书充满丰富的想象,更借历史神话、人物来讽刺时弊,是鲁迅作品中仅有的以远古为背景创作的小说。
●装帧
开本宽130mm长195mm,平装易携,单手可握,适合多种阅读场景;封面采用高级特种纸,竖纹纹理复古质感;内文采用米黄色胶版纸,触感顺滑柔和护眼;全书顺纹,柔软好翻;烫金工艺,值得珍藏。
《故事新编》八篇小说中,有五篇写于1935-1936这个时期,是鲁迅生命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鲁迅时时刻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处在一个内外交困、身心交瘁的境地,然而他的小说风格却如此从容、洒脱、幽默。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钱理群
2024年1月13日 已读
之前友邻推荐,刚巧我在图书馆看到新进了一批2023年的新书,就开心地借回来看了。真是很多年不读鲁迅了呀,感觉和教科书上读到的文章很不一样,奇怪的笑点随处都是,乌鸦肉炸酱面什么的。好像有些字词的用法在这一百年变了,我要想一想才能明白意思。
而且居然还写了穿越故事!
RichmondLib 中国 图书馆 小说 漂在加拿大
漁家女兒的魚鱻食帖 豆瓣 博客來
作者: 新合發猩弟 幸福文化 2017 - 7
一本教你把魚吃到盤底朝天的美味食帖!
沒有很難的步驟,訣竅給你就能輕鬆烹調
不用複雜的食材,翻翻你家冰箱即刻下廚
魚鱻料理對非常多新手煮婦來說,是遙不可及的。
不懂魚,怎麼買?不會處理,怎麼煮?
煎魚煮魚好難好麻煩,又充滿油煙,想想還是算了吧…
因此你明明身居漁產豐饒的海島,卻鮮少體會魚的美味
其實,在家也能做出不麻煩、多變化的魚鱻料理,只要知道訣竅與好用食譜,就能於日常實作,就算是新手,也能做出令人上癮、飯多添好幾碗的厲害菜色!讓*懂魚鱻的漁家女兒-猩弟帶你識魚鱻、簡單烹,從此餐餐都要有魚鱻才覺滿足。
》從識魚鱻開始!內行人才知的魚知識
鯖魚怎麼分辨本港或西洋?白帶魚*珍貴的地方是「銀脂」,那是什麼?珍稀的紅目鰱肝是什麼滋味?在家如何氽燙小卷才脆口?鬼頭刀、石狗公是什麼樣的魚?挑選秋刀魚的秘訣是什麼、魚刺好多怎處理?上市場之前,先了解各種魚鱻吧!
》新手一定要學!輕鬆做魚料理的烹調訣
怎麼煎出漂亮不破相的魚?如何煮出不濁的清澈魚湯?為蝦子去腥不沾手的小方法?煮魚應該用什麼醬油才對味?魚菲力的完美煎法?用剪刀處理魚身怎麼做?怎麼分辨煎魚是不是熟了?有了烹魚基礎,料理上桌非難事,更附上QR code帶你一步步學。
》從頭吃到尾!漁家女兒教作「尚青」的吮指料理
除了煎與蒸,魚還能怎麼煮?用數十種魚鱻變化出下班後也能立即做的輕鬆食譜,無論是清淡迷人的原味煮法、辣過癮的開胃魚鱻,甚至是療癒小食與宵夜。而在日本料理店常見的超下酒「一夜干」,其實在家也能做,只要醋漬或鹽漬就能完成。
本書特色
.烹魚訣竅QR code
.邀請知名主婦部落客推薦
2024年1月11日 已读
台湾有好多鱼哦,照片都好好看。想去台湾菜市场看卖鱼😍
不过这个跟庄祖宜的书有一个类似的点,就是调整口味和菜谱,书的细枝末节透露出了要安心做煮妇,自身需求让步于喂饱先生和小孩……
RichmondLib 台湾 图书馆 海鲜 漂在加拿大
照护 豆瓣
The Soul of Care : The Moral Education of a Husband and a Doctor
8.6 (30 个评分) 作者: [美] 凯博文 译者: 姚灏 中信出版社 2020 - 11
阿尔茨海默病是什么?如果有一天家人突然不认识你了,你该如何应对,如何劝慰,如何照料?面对一场注定以“失败”告终的战斗,面对亲人终将失去理智、失去自我的结局,被现实击中的我们,该如何与孤独共存?
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彼此“照护”的动人故事。凯博文在妻子被诊断出患有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后,作为一个丈夫同时也是医生,开始了对她的悉心照护。书中讲述了他在医学领域的人生历程以及他和妻子的点滴故事,从中我们能看到凯博文与妻子之间真挚笃厚的感情,能看到现代医学及医学教育对于“照护”的忽视,能看到“照护”如何为我们每个人的存在找寻到了意义。他以自己的毕生经历强调,“照护”才是医学的核心。
【作者简介】
凯博文是精神病学、人类学、全球卫生以及医学人文领域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院院士和美国国家文理学院院士。他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和斯坦福医学院,而后在哈佛大学任教逾四十年,目前是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学与医学人类学教授,同时也是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的人类学讲席教授。2008年至2016年,他曾担任哈佛亚洲中心主任。著有《疾痛的故事》《道德的重量》《苦痛与疾病的社会根源》等专著。
【编辑推荐】
★这是一封用十年照护写下的动人情书,一本由精神科医生亲自践行的“科学照护指南”。
★哈佛大学著名人类学家、医学人类学奠基人凯博文用亲身经历写给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研究疾病和照护,但为了我所爱的人而成为一个真正家庭照护者的实践经验,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礼物。”
★直击医学本质,直面医患矛盾,直达照护核心。
★著名人类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阎云翔,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飞,作序推荐;复旦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潘天舒担当审校;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景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查无此人》作者、文学翻译于是,联合推荐。
【媒体评论】
《照护》可以为美国四千万家庭照护者带来指导和安慰。
——《华盛顿邮报》
凯博文细腻地回忆了他的已故妻子与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故事。在这本回忆录中,他坦诚指出了社会对于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照护的忽视。
——《出版人周刊》
这本书让照护的治愈作用变得无与伦比!医疗与照护不是对立的,凯博文教授正努力阐述这一点。拥有一颗关怀的心是如此重要——它的意义甚至超越了医学。
——《纽约日报》
【国外推荐】
《照护》这本书会让你感到非常震撼,但同时它又会教给你很多东西。在如何用一生来耕耘我们的人性方面,这本书既提出了伦理上的要求,也分享了许多给人以希望的宝贵经验。
——保罗·法默,哈佛大学全球健康与社会医学系主任
这是一部真正出类拔萃而又美丽动人的著作,它将改变我们思考人生与社会的方式。
——迈克尔·普鸣,哈佛大学中国史与人类学教授
打开这本书,然后做好被震撼与被启迪的准备。
——金镛,世界银行前任行长
这是我读过的最感人的书之一,让人难以忘怀……凯博文提醒我们,究竟什么才是工作、生活及死亡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霍华德·加德纳,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凯博文的这本书富于人性关怀,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会是某种启迪。
——李·古德曼,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院长
非常感人……《照护》这本书见证了人们从爱的回忆中汲取养分的能力,即便那些回忆正从所爱之人那里渐渐消失。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书。
——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躁郁之心》作者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也是一篇道德论文,同时也批判了现代机构及关系中照护精神的缺失。
——塔米娜·阿那姆,《优雅之骨》作者
这部感人至深的著作提出了一个叫人信服的论断,即照护不应被当作某种不幸的义务,而应被当作某种道德层面的实践。
——安妮·法迪曼,作家
【国内推荐】
本书要义已远超个人经验,直达医疗本质。我们是谁,何以为人,医学理性与人性,病患的苦难,怜悯与希望,相助,有尊严的离世……凯博文作为丈夫同时又是医者的感悟由十年之久的躬身照护历程生发开来。每个人,无论是否是医疗从业人员,作为照护者或终将成为的被照护者,都需要补上这一课。
——徐一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
优雅地变老和离去,是我们每个人最后的尊严。每个人在离开世界前能得到精心的照护,是我们现代社会和文明努力的方向。
——陆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凯博文教授是我博士论文指导老师之一,他在近八十岁之际撰写此书的动力,是要探讨“照料之魂”。通观全书,魂之意涵,在于两点,一是形形色色的护理者对患者发自心底的精心照护,二是患者从各式各样的护理者得到的无比之爱。两者之并联是现代医学一直难以面对的重症病人的精神慰藉问题。
——景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哈佛大师阿瑟•克莱曼一生著述很多,这本书或许是他的封笔之作,他的一生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方面有很高的理论建树,这本书却是晚年陪伴失智妻子的体验书写,由此构成他阅历的极致,生命理解的巅峰。从个体疾苦到人类疾苦,从亲人照护到社会照护,阿瑟•克莱曼的书开启了全新的生命之门。
——王一方,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
凯博文建立了科学和生老病死之间的感性纽带,提议把叙事纳入医学领域,强调了疾痛那无形的存在,也赞赏了中国式养生养老的传统。最基本的照护体验往往能带来最深刻的人性教养。包括阿尔兹海默症在内的各种重疾最终考验的是家庭关系,而不仅仅是医患关系。这本书也是一位学者在多年实践中的思想史,他告诉我们:从照护出发,可以最终抵达博大深远的人类文明核心。
——于是,翻译、《查无此人》作者
这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一名医生在照护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妻子时的心路历程,作者以医生和患者家属的双重身份,以独特的视角在书中探讨了对认知障碍和精神类疾病的照护伦理,一定程度上也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了照护指导。
——贾龙飞,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2024年1月6日 已读
知道这本书很久了,一直没有足够的勇气看。这次在图书馆看到,想了想,就借回来了。说是陌生的话题吧,阅读的过程中仔细想一想,照护的例子身边有很多很多。我们中国人聊起来,话题不是关于深情就是关于孝顺。少有像书里,论述被照护者的尊严和平等,以及提示照护者也需要观测并且警惕自身的心理状况。
这是个悲伤的,让人心生畏惧的话题,但是总有一天,我们都要去面对。不过谈论了这么多伦理,说起来普通人还是得多挣点钱啊,对于伴随衰老而来的失能,有钱不见得能获得尊严和平静,但是没有钱,一定是什么都没有的。
RichmondLib 医学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疾病
永久记录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Permanent Record
6.1 (29 个评分) 作者: [美] 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 译者: 萧美惠 / 郑胜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 - 11
本书是爱德华•斯诺登的自传,记录了他在童年、少年、成年时期的经历,以及自己价值观变化的全部过程。书中内容既反映了现代网络科技的发展,也表现了作者对美国政府监视行为的不安,并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反思与告白。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斯诺登的童年回忆。他自小开始对计算机程序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走上成为系统工程师之路,寻找网络的秘密。第二部分是斯诺登受雇于美国情报机构期间的经历。此期间,他冒着极大风险曝光美国政府的大规模监视系统。这一部分还讲到他为建立这个系统所做的工作,以及促使他曝光事件的原因。第三部分是斯诺登逃亡到香港和俄罗斯,联络媒体继续曝光整个事件的经历。在这一部分中,他也袒露了内心的矛盾。
从田园诗般的童年印象,到跌宕起伏的情报工作,《永久记录》这本书讲述了斯诺登独特的人生经历,是关于这个“在网上长大”的聪明年轻人的完整而深刻的记录。他满怀着激情与坦率、智慧与担当写下的这本书,注定将成为数字时代不可忽略的嘹亮回声。
2023年12月31日 已读
第一部分讲一家满门忠烈是如何出了个一身反骨的斯诺登的。第二部分讲,中国人知道自己不自由,而美国人不知自己不自由。第三部分像悲壮又精彩的逃亡电影。阴谋终被揭发,英雄抱得美人,却又无家可归。
我本想,这摆在台面上骂美国政府的了,总不会有删减了吧。结果删减的部分就值得五星。什么样的书没办法有简体中文版,什么书的中文版里被拿掉了究竟什么样的内容,十有八九比书的内容正文还要精彩。某种意义上说,就像是官方机构在特定地方给你画了高亮。
也许未来某天,会有人系统研究我们这个年代,什么被打码,什么被删减,是不是也多亏了“永久”记录。
而这本书的出版,也恰巧成了最好的隐喻。美国大张旗鼓让其出版,作为读者,你觉得自己是自由的去购买阅读书中的内容。但如书中所说,你如何知道,背后没有一张网,记载并且永久追踪所有了解这本书内容的人。中国也出版,只不过虽然不着痕迹地删减若干,所有删减处都有省略号,只不过中文版,都不让你评论,但你可以评价英文版。🙂
RichmondLib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社会 美国
没药花园案件:识影寻踪 豆瓣
作者: 没药花园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3 - 2
没药花园主笔团搜集媒体报道、庭审记录和警方公开资料,抽丝剥茧,独家解读9宗极富争议的真实悬案。
凶手将临近婚期的耶鲁女博士砌进墙内,他不能也不愿意袒露自己自卑的内心,只能对动机保持沉默。
失格的母亲贪图享乐,想尽办法想摆脱女儿,她因此一度被称为“最被美国人痛恨的女人”。
五名韩国少年在一次玩耍后,消失了31年,相当多的人都认为这是军方的一次误杀所致。
学生“痴迷”跟踪女教师15年,他说:“别挣扎,挣扎没有用。我们注定要死在一起!”
……
这些离奇案件中,不仅有罪恶阴暗的人性,还有对爱的坚持,和对正义的信心。
2023年12月30日 已读
休闲读物,在图书馆看到,借来读一读。大部分案件之前都听迷案博主们分析过了。
中年生意失败控制欲强的父亲打着怕家人丢脸的旗号一举杀了全家连带保姆和狗这种事,怎么东西方都不缺……还一枪致命避免挚爱受苦这种垃圾理由,只想感叹ego吞噬人性是transcend文化和教育的。
另外,我昨天刚听完的书,BAU最初的理论基础其实是三人小分队里的女教授Ann打下来的。因为她之前的研究是采访女性性侵受害者,从性、权力和控制的角度去分析加害者的心理。而连环杀手的侵害伤害对象大多是女性,所以她的研究在测写过程中,非常有参考意义。可惜这本和其他影视一样,也只提了high profile的道格拉斯,安毫无影踪。
RichmondLib 中国 图书馆 悬疑 漂在加拿大
香港方物志(珍藏版) 豆瓣
作者: 叶灵凤 商务印书馆 2017 - 9
 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版,全彩精装,首次加入大量珍贵实拍图及手绘图
 "香港学"的开山之作,唯一一部全面介绍香港方物的博物志
 自然科学、历史民俗与人文情怀相融合的经典读物
 最新繁体版由香港中和出版公司出版并同步上市
释读方物,在散文中遇见科学;图解香港,让历史立体鲜活。
香港是个可爱的地方,既有都市的繁华也有乡郊的朴实宁静。不过,除了繁华的一面外,很少有人会留意这座城市素淡的一面,去考察了解其中的风土物种。许多人或许会奇怪,这个繁华市声所在之地居然也会有这么些鸟兽虫鱼么?《香港方物志》便是这样一本描写香港的山川风土和草木虫鱼的小书,它是作者把香港的鸟兽虫鱼和若干掌故风俗,以自然科学和民俗学的全新视角记录下来,知识、情趣、文笔都在不大的篇章里传达自如,因此读起来亲切宜人。在香港回归20周年的现在,在“博物热”兴起的今日,时空隔阂的作品以照片加手绘的方式再度呈现,便增添了满满的新意。
有关香港史地知识的出版物十分缺乏,尤其是关于方物的记载近乎一片空白,不论是上世纪50年代还是香港回归20周年的今日。因此叶先生的这本小书,无可避免地填补了这空虚。这本香港方物志(珍藏版)不是新书,又是新书。早在1958年繁体版首先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1973年由上海书局重版;2010年再次由香港中华书局进行重版。简体中文版则首次于1985年由三联书店出版;2013年由江西教育出版社重版。多次的出版印证了这本书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这本2017年最新的简体中文版加入大量珍贵的实拍图与手绘图,并补充了相关物种信息,由商务印书馆倾心推出;繁体插图版由香港中和出版公司同步推出。
2023年12月26日 已读
在香港生活过的人一定会觉得很亲切,至少勾起了我很多当年行山的回忆,只恨自己没有早一点发掘其中乐趣,多走一些路看风景。
花鸟虫鱼都讲一讲,蛇鼠蚁也没落下。香港的香原来和土沉香的香同宗,而鲎兜兜转转和“发姣”搭上了线,多有意思。 这个新版本里编辑添的照片和勘误都很好。
遗憾是很多物种都提到了吃法或是用法,书里所叙述无非当时的家常风俗,而今编辑的注告诉我们,它们多半濒危甚至灭绝了。那些独一无二的美,因为人的口舌之欲,占有之心,一一被淹没在了时间的河流中。
RichmondLib 博物 图书馆 图鉴 漂在加拿大
敦煌手姿 豆瓣
作者: 杨东苗 / 金卫东 2016 - 6
2023年12月26日 已读
穿越时间的美。我还是最喜欢北魏的系列,修长纤细,后面朝代就肉嘟嘟,壮壮的感觉每节手指都下了班之后去健身房做有氧……
指甲也有意思,初期大部分佛手的指甲都非常非常短,指甲与指尖平齐基本就是普通人了,而尖尖长长的指甲在魔鬼手上。后来就差别没有特别明显了,我看飞天和菩萨也有指甲长的,可能弹琵琶要用吧😅
话说,修长,健壮,指甲又短,佛手多适合弹钢琴啊!
RichmondLib 中国 佛教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白先勇说昆曲 豆瓣
5.7 (7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6
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日本人有能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德国人有古典音乐,他们对自已民族这种“雅乐” 都极端引以为傲。我们中国人的“雅乐” 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昆曲。这种曾有四百多年历史、雄霸中国剧坛、经过无数表演艺术家千锤百炼的精致艺术,迄令已濒临绝种之危,如何保存我们唯一现存的“雅乐”,应是文化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笔者访问中国当今昆曲第一名旦华文漪女士,畅谈她对昆曲的看法及学艺经过,希望能够引起文化界的注意,共同爱护保存昆曲这项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2023年12月25日 已读
翻开这本书的缘由是之前看白先勇的纪录片,感受到他对昆曲是真爱啊,就借来这本书读一读。不过这几篇主要是访谈,还有一些(小型)吹捧,比如和余秋雨那篇可以直接跳过。插图也有点奇怪,常常出现在没有什么关联的文章中,不过里面的梅兰芳是真美,谁的照片都比不上,说独美都不为过。
记得以前读白先勇的小说,觉得散发着悲哀又糜烂的气息。我想白先勇如此着迷于昆曲,除了昆曲本身的美之外,是不是也因为它要消亡了……
RichmondLib 台湾 图书馆 散文 昆曲
2020中国年度科幻小说 豆瓣
作者: 星河 / 王逢振 漓江出版和 2021 - 1
段子期《重庆提喻法》借助电影的表现手法,在虚实之间、现实与历史之间来回穿梭,勾勒出山城剪影及生活其中的人们的面貌;彭思萌《分泌》通过构建一个因缺少分泌激素而臣服于医疗体系的阴暗世界,展现人性的懦弱与勇敢、生命的望与希望,并试图重建新世界;江波《冷湖疑光》主人公因遭遇外星文明而突然来到三十年后的世界,经历过紧张而刺激的追杀和逃亡之后,他将如何层层揭开谜底?面对两种文明,他又会怎样抉择?……13篇科幻小说力作,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和深入浅出的语言,探索科学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思考人类的命运,展示人类的梦想。
2023年12月24日 已读
很可惜,不是文字里有人工智能,星辰大海,就代表这是科幻小说的。
很久没有读到让我如此生气的文字了……充满了男作家们的意淫,科幻你们也不放过。宝树是下作之首,单读他的小说会觉得这本书是年度自恋恶意文学选集。
这里面还有妈妈嫌小孩吵随手给了小孩嘴巴的情节。我不明白,印刷这些个书要用纸和油墨,一番旅途遥远来到了大洋彼岸的图书馆,还号称年度之书,这就是你们要宣传的中国文学和文化?
我想说在图书馆里感受故乡是没错的,连文化中熟悉的恶臭一如是。
RichmondLib 中国 图书馆 小说 漂在加拿大
Mr Gumpy’s Outing 豆瓣
作者: Burningham, John Penguin 2001 - 5
Winner of the Kate Greenaway Medal
Mr Gumpy is joined on a trip down the river by two children, the rabbit, the cat, and the pig. Soon everyone’s having such a good time that the boat starts to rock…
2023年12月22日 已读
我看岔了以为是grumpy,导致每翻一页都以为大叔要暴躁了……可谁想,人家脾气好着呢。再努把力多上几个动物,就快赶上诺亚了吧~
RichmondLib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童话 绘本
医生的告别 豆瓣
作者: [美]巴德·肖 译者: 付稳 2019 - 3
巴德·肖所回忆的医疗前线生活,是多数人无法企及的山峰,更是他们无法体会的高压与焦虑。他所有的呼吸与思考都被医疗工作占据,家庭关系遍布淤青,*任妻子离他而去。他总是担忧得太多,而睡眠却太少,还在中年时罹患焦虑症和淋巴癌。
他*次与恩师斯塔兹(肝移植之父)合作,就被灌输了“相信生命”的信念。斯塔兹对每一次手术的成功都无比执著,始终会因为病人在手术中死去而怒不可遏。然而手术台上的胜利缓和不了巴德更深层的忧郁。他无法与重获新生者握手,这会让他想起那些因等不到器官而死去的病人。他还不禁思虑,即使病患这次幸存,他们仍然可能以千百种理由死去。
回首过往的手术失误,巴德难掩哀伤;回忆起曾极力抢救但仍然死去的病患,他似乎不再臣服于斯塔兹的生命信条。他逐渐意识到,医生及时、准确的判断不是病人的免死金牌,他们的生命质量也不依赖于医疗的精确把控。有时候,对病人的陪伴和爱护胜过对病情执著和精准的控制。
2023年12月20日 已读
人的身体真的脆弱,什么地方都能出问题啊……
整体读下来,不太好……不畅。那么多生死,写出来却让我不太能共情,是作者特殊的行文习惯,还是翻译?
RichmondLib 医学 图书馆 漂在加拿大 科普